糖尿病患者运用硬膜外麻和全身麻醉对围术期血糖影响分析

2022-11-21

外科手术中,糖尿病患者会存在更高的感染、高血糖等相关并发症,会导致人体正常代谢受到阻碍。相对于普通手术患儿,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风险更高。高血糖并发症会导致手术切口难以有效愈合,其原因在于机体代谢异常导致蛋白质合成受到阻碍,进而导致切口无法有效愈合。而酮症酸中毒会引发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功能衰退,因此导致感染频发。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血糖稳定性值得研究[1]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该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50例糖尿病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45~83岁,平均年龄为(52.6±9.4)岁;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为42~81岁,平均年龄为(49.2±7.7)岁;所有患者餐后2 h血糖指数在11.2 mmol/L以上,空腹血糖在7.1 mmol/L以上,两组在基本的年龄、性别等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做好血糖与血压水平控制,将血压控制在160/90 mm Hg以内,血糖控制在11.0 mmol/L,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尿酮保持阴性标准,同时术前禁止饮水。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运用硬膜外麻方式,让患者保持侧卧位,做好消毒后在棘突间做穿刺,而后了解麻醉作用效果。具体麻醉药物因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等情况使用。

1.3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观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4 h与术后24 h时间点。血流动力学观察主要集中在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情况在麻醉诱导前5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完成时(T4)各时间点情况。

1.4统计方法

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数据通过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2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

如表1所示,在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比对照组更趋于稳定与低水平,两组T1至T2对比,P>0.05,两组T3至T4至对比,P<0.05。

注:两组T1至T2对比,P>0.05;两组T3至T4至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血糖与胰岛素用量情况

在胰岛素使用剂量、术后4 h与术后24 h血糖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糖尿病手术患者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麻醉中血糖升高,其中常见原因集中在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与儿茶酚胺等水平提升导致糖原分解能力强化,而葡萄糖由于胰岛素的作用而导致摄取量与使用率减弱,进而导致血糖水平提升,或者产生酮症酸中毒与高渗性昏迷等问题,情况严重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而引发死亡。因此,麻醉方式对糖尿病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手术与麻醉通常会导致内分泌情况受到干扰,进而导致血糖代谢发生波动变化,这种变化非常的敏感且迅速,其特点在于分解性激素水平显著提升,葡萄糖利用率减少,血糖显著提升。手术麻醉开展中产生高血糖手术反应并不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能力受到抑制,同时也不一定是皮质素与儿茶酚胺分泌所产生,主要是由于组织细胞在胰岛素上存在障碍与对抗所导致,从而葡萄糖利用率显著降低导致的结果[2] 。

糖尿病患者手术开展前后需要对其糖尿病病史以及相关手术情况、健康状况做全面了解,而后依据情况做对应的手术麻醉方式与手术方式选择。通过输入无糖盐水来观察血糖与尿痛情况,将4.6%葡萄糖480 m L中添加9U胰岛素,而后做静脉输入,做4~24 h血糖监测,进行输入速度调控,确保血糖在14.5 mmol/L以内,做好血糖信息收集汇总,依据实验结果对术后4~24 h患者血糖、尿酮阳性与胰岛素用量情况做测试对比分析。从该研究中可以发现,糖尿病患者手术采用硬膜外麻可以降低对血糖的影响性,用药安全性更高[3] 。

在相关麻醉药物作用原理上,毒性相对更大的局麻药物会产生胰岛功能抑制作用。全麻方式会导致组织细胞中胰岛素受体亲和力降低,因此在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上显著削弱,会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严重化,手术中血糖水平会相对提升;椎管内麻醉会导致感-肾上腺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应激反应显著下降,脏器血流灌注削弱,胰岛素分泌量下滑。在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中,在麻醉选择上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机体应激反应,进而保持血糖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相对稳定性。在全麻手术中,机体下丘脑与大脑皮层边缘、大脑皮层投射系统为主要作用区域,无法有效的阻断手术应激反应向中枢做传导,因此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与血糖提升状况,可以有效提升儿茶酚胺分泌量,促使机体抵抗胰岛素能力加强。而硬膜外麻手术刺激信号由于在麻醉影响下会导致传导受阻碍,交感-肾上腺髓质性会出现应激反应削弱,进而导致生长素、儿茶酚胺与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而该类物质会促使血糖提升,由此导致血糖代谢状态更趋于稳定性。在该研究中运用硬膜外麻可以保持血糖与血流动力学更趋于稳定性,波动性更小,因此其麻醉的安全性更高。麻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胰岛素功能受到抑制作用,因此在麻醉操作完成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亲和力减弱可以有效的减少葡萄糖利用率,进而促使胰岛素抵抗加快,导致血糖水平提升,提升手术风险性,这是麻醉对血糖影响的主要问题,在麻醉方式使用中不可回避[4,5] 。

对于糖尿病全麻手术患者,需要在术前3 d开始运用胰岛素等相关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如果采用短效胰岛素的皮下注射用药,其药物吸收迅速,效果显著高效。通常情况下可以在15 min内发挥药效,在0.5~1 h时间内会达到药效最大值,药效持续时间可以维持2~5h,因此在餐前20 min皮下注射后可以有效的达到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如果在睡前运用中效胰岛素注射用药可以有效的稳定血糖平衡状态,在晨起在进行中效胰岛素的微量注射,从而保证日间胰岛素平衡状态。全麻会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生理受到较大影响,血糖水平波动较大,如果运用硬膜外麻患者,手术时间在2 h以上者,术中需要进行5%葡萄糖溶液与胰岛素用药,同时可以添加适量钾盐。对于手术时间在2 h以患者,术中可以进行林格氏液补液处理。手术完成后,需要每小时做一次血糖、尿酮体监测从而有效的调控胰岛素剂量,保证血糖有效的稳定在6.3~11.1 mmol/L范围,防止患者产生酮症酸中毒与低血糖等情况[6] 。

糖尿病手术患者中,多种因素都会导致麻醉风险提升,因此需要做好相关注意事项。首先,在麻醉方式选择上,需要尽可能不使用苏醒时间长、交感神经兴奋性的麻醉处理方式;其二,如果患者不存在硬膜外麻的相关禁忌,可以将其麻醉方式作为首选;其三,手术操作中需要做好麻醉后各身体指标的监测,包括呼吸、血压、心电图等,同时需要观察排尿量来了解肾功能与血液循环情况变化;其实,如果产生高血糖反应,指数在11.1 mmol/L以上,需要依据患者具体个人情况做胰岛素适度使用,确保其血糖值低于11.1 mmol/L水平,保证代谢状态维持稳定有序;其五,需要在诱导麻醉上谨慎用药,避免交感神经刺激,可以选择丙泊酚、硫喷妥钠等,安氟醚与异氟醚吸入后患者血糖波动较小,而对于乙醚、氯胺酮与吗啡等药物对血糖干扰性大,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运用硬膜外麻和全身麻醉对围术期血糖影响。方法 研究该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50例糖尿病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全麻手术,观察组运用硬膜外麻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糖指标差异。结果 在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比对照组更趋于稳定,手术开始30 min与手术完成时各点对比,P<0.05;在胰岛素使用剂量、术后4 h与术后24 h血糖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手术中运用硬膜外麻可以有效的降低对血糖水平的影响,麻醉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糖尿病,硬膜外麻,全身麻醉,血糖

参考文献

[1] 彭英,彭兴甫,刘成,等.右美托咪啶在2型糖尿病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3622-3623.

[2] 文语高.右美托咪啶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麻醉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9):136-138.

[3] 刘文彬.50例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7):128-128.

[4] 李法印,李翔,张先龙,等.右旋美托咪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糖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27):56-57.

[5] 吕帅国,杨铁军,李长生,等.不同麻醉方法下糖尿病患者肝癌切除术时肾损伤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9):1073-1075.

[6] 任丽艳,王崇权.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06-1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红色经典读物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论文下一篇: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创业困境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