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指南

2023-03-31

第一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指南

术后瞻望POD和认知功能障碍POCD

术后谵妄及认知障碍 pocd是老年外科患者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他们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是独立的现象。尽管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但其发生及影响,在老年人身上显得尤为精奥。谵妄导致更长的住院时间及更昂贵的住院费用,导致6个月内或在术后规范化治疗中的死亡率将更高。pocd导致死亡率增加使劳动力市场面临着“未成熟化”的威胁。导致转嫁在社会支付的依赖性增加。(这句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在此,我们审视它们的定义及病因,并在非心脏手术的老年人的范畴来讨论其治疗及预防。好的基础护理,要求能甄别出处于危险的患者,以及在日常围手术期能加大风险的因素,简单的预防性干预措施能正确认识疾病的状态,给予有严重表现的患者基本的治疗。

术后瞻望POD和认知功能障碍POCD

他们是独立的实体,其关系尚未完全POCD是在老年手术人群中的具有特殊重要性的议题。阐明。虽然不局限于老年患者,两者的发病率和影响在老年患者中更深刻。谵妄已被证明是更长和更昂贵的住院期间和在6个月或术后制度化内死亡的可能性较高。POCD与死亡率上升,过早离开了劳动力市场的风险,以及对社会转移支付的依赖相关联。在这里,我们审查他们的定义和病因,并讨论发生重大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治疗和预防。良好的基本服务需求确定处于危险的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加重因素的认识,简单的预防干预措施,认识到疾病状态,而对于严重的多动症表现患者的基本治疗。 过度活跃表现的

关键词:年龄因素;麻醉,老年,脑,并发症

定义

谵妄是定义明确的并在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描述.(DSM- IV脑屏障。

虽然谵妄的机制尚未阐明,已经有显著的相关说明病人的危险因素。其中有些可能被认为是预先存在的,也就是说,现有的漏洞,和其他沉淀,那就是,有害受伤。

(年纪大 >70岁,病人本身有认知功能的损害,痴呆,)

年龄大于70,既存认知功能障碍,术前使用毒品或苯二氮卓类,以前的历史的

等诱发风险因素包括POD和selfreported酒精减值健康都密切与POD的发展。视力障碍,严重疾病,认知障碍,血清尿素氮:18或greater.19血管危险因素的肌酐也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谵妄(烟草使用和血管外科手术),虽然它是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负担或手术本身。降低脑

灌注作为POD危险因素是由支持最近的一项研究,其中相关的低术前区域血氧饱和度测量脑oximeter.35术前执行低分数和抑郁症状,由几个不同的仪器测量,已被发现,识别风险的POD患者。POD也是与既存注意赤字在非痴呆的诱发因素patients.30包括:使用身体约束,营养不良,更三种药物补充比发病前的24 -谵妄,膀胱导管的使用,和医源性事件,包括电解质和流体异常。具体的围手术期的风险因素包括大术中出血,术后输血,术后血细胞比容,30%0.32严重急性无论疼痛的镇痛方法(阿片类药物的类型,相关的方法,剂量)的POD。 虽然诱人的推测从这些意见的机制,协会可能不能推断因果关系。某些类型伤害,尤其是髋部骨折,严重的疾病,需要重症监护也与高发病谵妄。

术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病因也不清楚。已经假定了几种机制。这些包括围术期低氧血症和心肌缺血。然而,这些变量作为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动脉压力都没有发现重大ISPOCD组。这个令人吃惊的结果可能成为在未来的研究涉及更容易理解一些脑血氧饱和度。虽然已经实验室研究表明,一般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这种效果是不太明显临床研究。有趣的是,麻醉的选择(一般与区域)一直没有找到要显著。然而,大手术,似乎是一个原则的罪魁祸首,而全身麻醉和门诊手术没有。增加炎症活动可能在早期POCD的发挥作用。高架C -反应蛋白与受损的老年髋部骨折的精神状态患者。

类似的POD文献,更被形容有关风险因素,比POCD的协会机制本身。年岁已发现的风险对于POCD的因素虽然已轻微下降在年轻患者以及描述。术前的认知和物理障碍和认知障碍住院期间相关较差的术后在2和12个月的结果。然而,ε-4ApoE基因,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等位基因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展,是没有关联POCD的发展。POD也有被与术后早期功能不全(7天);然而,长期认知功能的关联目前还不太清楚。可能确实是有关联POD和POCD的,但之间的关系尚未待进一步研究。 ISPOCD1研究并未发现开发谵妄的患者是相同的患者谁开发POCD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氧化物或POCD的;在未来,旨在研究评估这两个病人的人口和审视自己协会可以增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围手术期病人的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的触发器POD和POCD的相关总结表1和表2分别。

发病率

POD的研究之间的发病率范围从5%到15%。在一定的高风险群体,如髋部骨折患者,其范围是16-62%与35%的平均。POCD的是更复杂的描述,作为真正的发病率可以屏蔽最坏的情况下的消耗。此外,POCD的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发病率必须在手术后的一个特定的时间间隔。目前,它似乎的老年患者最初的恶化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与逐步在2-10天(25%)分辨率(在3个月的10%,5%在6个月和1%1年)。在1年中,认知能力的下降是没有区别的从匹配的对照。但是,没有研究已经占到上述减员。

表1术前危险因素 谵妄

痴呆 抑郁

年龄0.70

术前使用毒品或苯二氮卓 自我报告的使用酒精 以前的历史谵妄 视力障碍 重病

BUN/肌酐比值0.18 烟草使用

血管外科手术 抑郁症状 注意力赤字

认知功能减退

老年

术前认知功能障碍 术前身体损伤 认知减值期间 住院 谵妄

表2围术期谵妄:触发器 急性疼痛 使用身体约束 营养不良

除了在24-48 h的三个或更多的药物 膀胱导管的使用 贫血

电解质和液体的异常

大的手术失血,术中输血更大

表3治疗的POD

避免已知的围手术期的触发器 谵妄的干预方案

氟哌啶醇对难治性多动症的症状

治疗和预防

POD是可以预防的,在一些患者谵妄的预防/干预方案已会见了一些成功。咨询独自一个积极的老人已被证明是显著降低了POD的发病率。成功干预方案,包括医院长老生命计划。这个方案的重点是协议驱动管理的6个危险因素谵妄:视觉和听力障碍,认知障碍,睡眠剥夺,万马齐喑,脱水。研究的患者有显著减少的数量和期限情节谵妄。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突出定向信息的介绍,例如,医院工作人员的日期,时间,名称,认知刺激活动,运动,摄食和流体的援助,并 非药物睡眠艾滋病(例如轻松的音乐和按摩)。药理预防的企图会见了混合的结果。虽然我们已排除心脏手术的病人,从我们的讨论,有趣的是要注意,单剂量的氯胺酮(0.5毫克kg21)给定后,感应与降低血清C -反应蛋白和谵妄的发病率较低的水平在这个人口。作者推测,包括兴奋性预防氯胺酮的神经保护作用 损伤和凋亡,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响应可能会负责。应该指出单剂量的氯胺酮已报道有深刻,对难治性患者2周影响抑郁症。心脏手术的患者有针对性的另一项研究与减少胆碱能传输谵妄与卡巴拉汀,胆碱酯酶抑制剂。这研究未发现与预防,谵妄的发生率下降,虽然研究发现谵妄率比预期并降低整体因此,动力不足,其主要成果。一个氟哌啶醇预防与非药物相结合的研究谵妄的预防战略也有类似的方法上的困难,并没有表现出差异谵妄的发生率。然而,患者谁收到谵妄的预防与氟哌啶醇确实有一个显著谵妄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减少相关的减少在医院逗留时间。

POD的治疗一直保持不变 - 确定潜在的医疗问题,优化环境和疼痛控制和药物治疗难治性病例。重要的是强调,药物治疗是不是第一道防线。然而,可能有必要时,搅拌使病人和护理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或妨碍正常的术后护理。的首选药物仍然氟哌啶醇。这是一个抗精神病药物D2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管理在0.5-1毫克静脉注射的剂量每次10-15分钟,直到是控制的行为。 I.M.剂量是尽可能不错,但不太理想。剂量为2-10毫克和滴定间隔是60-90分钟。仔细滴定 重要的是避免oversedation和长期影响中学其长期(72小时)的半衰期。较新的抗精神病药物已被证明是有效地在急性激越当管理作为i.m.针剂,但尚未在医疗和手术的患者进行测试。身体约束是不可取的,除非在最严重的情况,然后 只是作为一项临时措施,而药理和其他干预措施都失败了。 POD的治疗总结 在表3。

来的方向

高品质的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社会和金融的必要性。增长最快的人口群体之一是65岁以上的个人。谵妄立即昂贵,增加医院住院时间和更阴险的关联死亡率和认知能力下降。POCD的可以删除个人过早地从工人或以前要求独立的个体,以寻求帮助日常生活或辅助保健设施的活动。有风险的个人识别是可能的,给予现有的文献。创建“卓越中心”过程措施的落实和风险调整探索的成果可能会允许我们确定战略优化护理。已经有证据表明这是可能的的和有益的。然而,没有足够的老年病学贬谪的老人围手术期护理专家。围术期老年病人照顾必要性必须是一个多学科的努力。

谵妄预防Cochrane评价住院老年患者发现,有一个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谵妄的预防。原因包括与检测的困难,并进行研究这些体弱和衰弱的病人,以及混杂医疗问题的因素,预先已有的认知赤字和流失,我们曾提到以前。一个理想的研究将侧重于长期和短期的成果,包括死亡率和物理认知/心理发病率。

POCD的,而作为诊断实体的建立,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其病因。这将有助于今后的研究中,有关治疗和预防。在最低限度,更大规模的研究,使用一个标准的定义和细致的后续可能提高我们的认识这个围手术期的现象。一个什么样的测试和程度的变化协议定义了一个临床上显著认知障碍,将有利于整个研究其发病率的干预措施的疗效的研究比较。机械理解尊重POCD的,如脑血氧饱和度和炎症表明承诺的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新方式。

结论

作为社会和从业人员的围手术期医学的成员,我们在卓越的老年护理的未来投资。在临床上,更多的认识和故意护理计划是要落实那些已知的干预措施,减少或减轻对POD的发病率。关于预防这些战略的护理团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老年医学专家参与其中,可能是有益的,但良好的基础护理的本质是处于危险的个人,认识常见的围手术期的加重刑罚的因素,简单的预防干预措施,认识到疾病状态,当它发生时,和基本的治疗重症患者的识别多动症的表现。

与MCI手术前的临床大军正在进行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非心脏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未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潜在的生化或物理的侮辱,这可能会导致我们能够更好地指示预防性治疗。

资助

J.H.S.补助AG029656和030141公司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支持。

参考文献

第二篇: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图

乳腺癌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有利于手术后上肢静脉回流及上肢水肿的消退

有利于术后引流液的流出

降低皮下积液、积血、皮瓣坏死及上肢严重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疤痕挛缩的发生,提高了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有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重建,增强了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卧 床 期

乳腺癌根治术后1-3天,主要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  术后24小时做伸指握拳动作

 术后2~3天 坐位练习屈肘、屈腕动作,前臂伸屈运动

下 床 期

肩关节 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  术后4~7天摸同侧耳,摸对侧肩膀

出 院 后

 术后9-10天 抬高患侧上肢

 术后14天

①低头位 ②挺胸位 ③抬头位

④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

⑤肘关节后伸练习 ⑥手指爬墙练习

避免过度疲劳,定时定量,循序渐进,适可而止

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尽量不要停止练习。

手指沿墙壁向上伸,以术前记录高度为目标。每天做好记录,每次尽量向上伸。伸至一定高度时,停留3~5秒,再慢慢放下。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  功能锻炼持续时间应在6个月以上,前三个月尤为重要

 不要在患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提重物等,患肢负重不能超过5公斤,以免影响患肢功能锻炼,避免皮肤破损及感染、避免蚊虫叮咬和戴腕饰。

 出院后,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

 (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上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 动作应连贯,也可以从反方向进行锻炼。

 (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上肢自然下垂,用力向后面摆动上肢,再恢复原位,反复进行。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

 此外,一些基本的锻炼方法常用以恢复手臂及肩部功能,若您对常规锻炼感到厌倦,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如扫地、洗碗、晒衣服、擦窗户等,这样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15~20分钟。按时、准确进行功能锻炼,是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 增加动作时不增加量,加量时不加动作,循序渐进,争取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最终达到功能锻炼的达标要求。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

第三篇: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折康复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

骨折病人术后的功能锻炼分3个阶段: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 1 骨折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指术后1~2周内。

1.1 临床特征:患肢局部肿胀、疼痛、肌肉痉挛、血液回流差,骨折处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

1.2 功能锻炼的目的: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1.3 功能锻炼要点

1.3.1 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 1.3.2 患肢肌肉做舒缩运动

例如,前臂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上臂仅做肌肉舒缩运动,而腕、肘关节不活动。如股骨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督促指导并检查病人每日多次进行肌肉的收缩锻炼,每次大约20分钟。

1.3.3 身体其它各关节均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

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减少肌肉之间的粘连,延缓肌肉的萎缩,给骨折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2 骨折中期功能锻炼

骨折中期指术后3~6周起到8 ~ 10周这段时期。

2.1 临床特征:软组织创伤已基本愈合,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但肢体肌肉逐渐萎缩,肌力明显减弱,关节内有粘连。 2.2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2.3 功能锻炼的要点

2.3.1 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运动

2.3.2 指导并帮助病人逐步活动骨折部位的远近端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如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例如,股骨骨折可进行撑臂提臀,屈曲髋、膝关节活动。但此时骨折尚 不牢固,无论是主动用力屈曲关节或者有人帮助被动屈曲关节,都应慎重,严防再次骨折。

通过活动,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运动能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反之,关节长期固定就会引起僵直、疼痛。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靠滑膜液运送,并 需要在正常压力才能吸收,如果关节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滑膜液达不到全部关节面,得不到滑膜液和营养的关节面就会发生退行性改变[2]。所以,要尽量使关节能有最大幅度的活动范围。 3 骨折后期功能锻炼

骨折后期指骨折临床愈合后。

3.1 临床特征: 永久性骨痂形成,恢复骨之原形,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3.2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力和关节的活动度,主要以抗阻力为主。 3.3 功能锻炼的要点

3.3.1 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也可配合蹬车、划船等各种锻炼方法。

3.3.2 对不同关节主动锻炼的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例如,髋关节除了练习伸、屈以外,还要练习外展、内收与内外旋转,直到能盘腿为止。而膝关节主要练习伸、屈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更大,以外展、上举锻炼为主。肘关节的锻炼以伸展为重点。 3.3.3 前臂的锻炼以旋转为主被动运动既可借助机器或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也可自身控制进行被动锻炼。例如,要锻炼膝关节的伸屈时,病人可在床边站立,双手扶住床沿,用力下蹲,以自己 身体的重量向下压,来被动屈曲关节,锻炼时间20次/d,1h/次。此种锻炼有疼痛感,因此一定要坚持并逐渐增加屈曲的力量和程度,循序渐进。肩关节的锻 炼可手握单杠,以自己身体的重量下坠,以便被动进行肩关节的上举锻炼。肘关节的屈曲锻炼方法是将前臂放在桌子上或墙壁上,以上半身的压力向前、向上压前 臂,使肘关节被动屈曲,也可配合理疗、健身器进行锻炼。脊椎骨折在后期可以利用哑铃或拉簧锻炼上肢及胸部肌肉,在仰卧或俯卧位积极锻炼腰背肌肉,在双杠中 练习前进和后退步行,逐渐练习双拐站立和步行。

第四篇:分析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和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

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于该院进行手术的7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另一组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对老年骨科患者,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63-02

老年骨科患者在近几年逐渐增多,通过手术治疗往往会出现术后精神功能障碍,其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最常见。老年患者术前无神经系统障碍,但手术后容易并发神经系统症状,这是一种一过性的或者是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紊乱,认知及行为意识障碍,社会生活能力下降等[1]。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多数研究表明老年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麻醉[2]。为研究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采用全身麻醉即对照组,3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即观察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手术的老年骨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70±5)岁,受教育年限为3~16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58~80岁,平均年龄为(69±4)岁,受教育年限为4~15年。两组患者资料均无神经系统疾病的退变,且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术前均禁水禁食,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前0.5 h给予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各项体征。

对照组:静脉滴注0.05 mg/kg咪达唑仑+4 μg/kg芬太尼+2.0 mg/kg丙泊酚+0.1 mg/kg的维库溴铵,插气管,连接上麻醉呼吸机通气。观察组:患者侧卧,双腿自然弯曲,双手抱头,头尽可能靠近膝部,以此来充分暴露腰椎关节,然后在腰椎间选取适宜的位置,常规消毒,穿刺进入,使用0.5%布比卡因1.0 mL进行麻醉,术中根据麻醉程度大小进行浓度为0.25%的利多卡因定量追加,术后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止痛。

1.3 评价指标

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采用简易智能表进行MMSE评分[3],总共30分,患者评分下降4分认为有认知障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组间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等比较采用t检验,记录方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认知障碍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d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即硬膜外麻醉组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MMSE评分均在24分以上,无认知障碍,在术后1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11例和7例,发生率分别为31%和20%;术后7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8例和4例,发生率分别为23%和11%,见表2。通过χ2检验,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医学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在外科手术中麻醉应用的安全性也相应地提高。但是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仍然是影响术后康复的一个主要因素。POCD在临床上的表现为精神紊乱,认知及行为意识障碍,社会生活能力下降等,因此针对老年人手术麻醉的应用需要高度重视[4]。

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之一,其自身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相应的降低,各部位的身体器官的功能也日渐减退,治疗老年骨科患者通常需要配合手术治疗。此外,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事故数也日渐增多,老年患者出现跌倒损伤后发生骨折率也相应增大,往往也需要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中都需要麻醉配合,但是麻醉会对患者的神经组织造成影响。麻醉药物作用于神经组织,信号在组织与神经元之间传递,通过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改变脑血流量以及供氧能力,因此长期应用麻醉药物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老年患者在麻醉以后,由于其自身身体器官功能的减退,各机能的恢复速度更慢,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听力以及视觉。对麻醉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需要密切关注麻醉的方式,因为患者的神经组织细胞受到麻醉操作不慎的影响,患者会有一些如记忆力减退,精神状态上紧张恐惧的临床表现,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应的下降[5]。该研究通过进行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是相当必要的。

对于老年患者,一旦发生POCD,相应的会加速其神经系统的衰老进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也影响了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力以及情绪[6]。随着麻醉药物的研究和发展,其毒副作用逐渐减小,但仍然影响了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现已有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胡红侠等[7]发现硬膜外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均与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发生有关,其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的是全身麻醉,影响最小的是硬膜外麻醉。

该研究也通过对比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结果发现硬膜外麻醉组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 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全身麻醉组,并且在术后1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11例和7例,发生率分别为31%和20%;术后7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8例和4例,发生率分别为23%和11%,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之一,需要具体分析治疗,针对老年骨科患者选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及其必要的,硬膜外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能有效地降低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田小生,周婷,崔德华,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1):1-5.

[2] 徐俊峰.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3):118-120.

[3] 于海超,王延国,高鲁渤,等.七氟烷或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1):102-105.

[4] 陈琛,徐光红,李元海,等.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133-136.

[5] 疏树华,方才,潘建辉,等.老年病人全麻术后颅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290-293.

[6] 蒋宗明,丛昊,仲俊峰,等.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9):1056-1058.

[7] 胡红侠,王熙,李筠.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3,29(17):2189-2191.

[8] 郝军荣,张丹参.麻醉药所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C]//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药理学会,2013:95-100.

(收稿日期:2014-11-18)

第五篇:下肢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方法

一、体位疗法 早期患者床上健肢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枕不宜过高,患侧上肢下垫一个枕头,使患侧肩部前伸,前臂旋前,腕关节前伸。患侧骨盆旋前,髋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枕上,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不能自行翻身者,每2h由他人辅助翻身1次;能自行翻身者,双足撑床,头转向翻身侧,向两侧摆动并翻身,每日3~4次,每次30~40min。

二、下肢各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活动

在开始被动活动之前可先对无力的或长期制动的肌群如髋外展肌群,由肢体近端至远端的顺序进行轻揉按摩和轻拍,并点按相关的穴位如环跳、阳陵泉等使之逐步适应之后再活动,在被动活动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则对疼痛部位施以穴位点按或轻揉,帮助缓解疼痛后,再完成关节与肌肉的全范围活动。同时鼓励患者用健肢帮助患肢被动活动,如下肢的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每日3~4次,每次30~40min。

三、针灸按摩疗法患者平卧,于患肢对侧头顶部取运动区上、中部,感觉区;下肢取患者的环跳、足三里、悬钟、内庭(透陷谷)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取穴进针,持续快速捻转手法,使患肢有酸胀或发热感为度,留针30min。取针后在患肢采取提拿、滚、推、搓等手法从下至上进行推拿5遍,关节采用伸屈、运、拉等手法。

四、体位变化训练

床头抬高30°坐位,患者承受的最长时间超过30min后,隔天床头再增高10°再训练,直到能维持90°超过30min后开始训练床边健侧卧位坐起,再到患侧卧位坐起,从需人帮助到独立坐起。

五、单腿搭桥训练

健侧下肢抬起,脚离开床面、膝关节伸展、维持患足单脚支撑的搭桥动作,再将健侧膝关节屈曲放在患腿上。旁恩说本训练可解除健侧代偿,强化患侧下肢的控制能力。

六、从仰卧位到坐位训练

A、 辅助患者坐起的方法:患者仰卧,指导患者双手交叉,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并利用健侧下肢将患侧下肢移至床边。护理人员立于患者健侧,将手从患者头下插至患侧肩胛骨部,将患者头部置于前臂,一手抬患侧肩胛骨部,另一手将下肢向床边移动,利用双手的合力完成患者的体位变化。

B、 从健侧坐起训练:患者从仰卧位转换成健侧在下方的侧卧位,然后用健侧前臂支撑,完成坐起动作。

C、 从患侧坐起训练:患者从仰卧位转换成患侧在下放的侧卧位,利用健侧手掌及患侧前臂支撑完成坐起,如困难,可辅助完成。

七、从坐位到立位的训练

患者双手十指叉握,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超过膝关节,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渴望能站立行走。每日3~4次,每次30~45min。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实践相关注意事项下一篇:生活老师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