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洋务运动部编

2022-08-19

第一篇:第4课洋务运动部编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组通过播放影视资料使学生直观感悟历史。通过希沃助手展示学生成果,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吸取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在启发式教学原则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式导入,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引入为什么要兴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

1 了怎样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洋务运动的代表、时间、及目的等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

出示图片材料: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训练学生快速记忆,然后进入游戏环节。

二、洋务运动的活动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表格展示,利用希沃的放大镜进行趣味记忆。 展示相关军事工业的图片

2、创办民用企业

展示相关企业图片,利用希沃的聚光灯进行趣味记忆。

3、创办新式学校

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泽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展示京师同文馆和洋务派遣的留学生图片。

4、建立新式海陆军

(1)19世纪60年代,组建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器练兵。 (2)19世纪70年代起,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2 利用放大镜在大海里寻找当年的三支海军,加深记忆的同时再次增加趣味性。 出示相关图片。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的结局

教师讲述:洋务派为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结果如何? 多媒体展示: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2、洋务运动的作用 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 材料二 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还远销国外。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展示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失败最根本的材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所以,洋务运动没有 3 使中国富强起来。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巩固训练:

1、填空题

⑴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_______,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是_______。 ⑵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支海军。

2、选择题:

由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汉阳铁厂 情感升华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他们学习先进成果,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挑战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更要奋勇向前.实现中国梦!实现强国梦! 我要努力!我要奋斗!我要拼搏

4振兴杯八年级历史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砚山中学 陈明 2048年9月25日

5

第二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教案

4《灯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

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那么它还有着什么样的象征和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的特点

2以“灯笼”为线索,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3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三、文化常识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1800对年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不仅有照明的作用,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现在,灯笼又逐渐在家居装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划分层次

1-2总写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回忆 3-6具体写对灯笼的一些回忆

7-11从文化的角度写作者由灯笼生发的联想 12抒发作者现实中的感慨

(二)疑新探究

1、第一段叙写了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 (2)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第四段单独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提示读者有一叙事,另有调整文章节奏的作用,是读者从上文打断的文字叙述中跳出来

(2)在内容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3、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1)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4)记录、传承家族历史

(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的歌颂了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自己能够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盼,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又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击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四、分析本文写作特色

1、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作者以“灯笼”为线索,顺着自己的思绪,具体记叙了记忆中一些和灯笼有关的事情。包括灯笼所承载的对祖父、母亲的情感,与灯笼相关的乡情民俗,以及现实社会中自己的一些感慨等,层层递进,使灯笼在文章中所承载的作者赋予其的含义一层层地展示出来。

2、语言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

本文语言文白相间,既富有雅致,又不会过于通俗。比如“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句中的“锵然”“古远”等词的运用,使得文章耐人寻味。而大量的诗词典故的运用,也使得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比如“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一句,就化用了宋朝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之》里的诗句。

五、课堂小结

作者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自己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共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三篇: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夏、商、西周的更替,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学习以下内容

(一)夏朝

1、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这标志着什么?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处?

3、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

4、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二)商朝

1、夏朝什么时候灭亡?被谁灭亡?

2、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

3、商朝又叫什么名称?“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使用什么酷刑?

(三)西周

1、周国位于什么流域?国君是谁?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

2、“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对阵的双方是谁?结果是什么?

3、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何处?

(四)分封制

1、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将夏朝作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B ) A.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 B.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C.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 D.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表明( A ) A.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人心 B.商国的制度比夏国民主 C.夏国的奴隶制远比商国残酷 D.商汤伐夏是反压迫的正义战争

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 B )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4.“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B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五板书设计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2016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同步测试

古代诗歌四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碣)石

澹澹(dàn)

sǒng

zhì(竦 峙) .萧瑟(xiāo

sè)

枯téng(藤)

天yá(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D项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2)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山岛竦峙(耸立)

(4)海日生残夜(升起) ...(5)乡书何处达(信)

(6)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4.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王昌龄,字少伯,唐代(朝代)诗人。唐代著名边塞(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4)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5.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题目,“秋思”是曲牌名。 (解析:D项“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7.为培养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仿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④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②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朗诵得最好;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④颁奖;⑤结束。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8.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2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10.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作为诗的开头。

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11.请对本诗的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2.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3.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解析:A项“次”是停宿的意思。)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15.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

3 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C项“小桥流水人家”反衬了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03 拓展阅读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6.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17.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示例: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第五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识字(一)第4课《日月水火》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达标

(共11题;共44分)

1.

(5分)将本课生字工工整整的填入方格里。

2.

(2分)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脑浆迸裂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

花支招展

B

.

夜不能寐

严阵以待

见贤思齐

获益匪浅

C

.

盛气凌人

日理万机

温故知新

心旷神疑

D

.

泱泱大国

伸张正义

繁花嫩叶

一国他乡

3.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能歌擅舞

行善积得

两面三刀

B

.

赞叹不己

养尊处优

随心所浴

C

.

和睦相处

肃然起敬

遮天盖地

D

.

张灯节彩

万像更新

美不胜收

4.

(5分)想一想,然后填空。

日,共________画,第三画是________。

月,共________画,第二画是________。

水,共_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_。

火,共________画,第二画是________。

5.

(9分)给多音字组词。

看:kàn

________kān

________尽:jìn

________jǐn

________

落:luò

________lào

________应:yìng________yīng________

6.

(4分)写写自己做过的好事。

在学校,________。

在家里,________。

7.

(4分)要求用“山、石、田、禾”说一句话。

8.

(1分)看图选字,选择正确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

(8分)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

①________桃花

杜鹃花

梅花

月季

②________荷花

菊花

牡丹

向日葵

③________桂花

牵牛花

芙蓉

百合

④________腊梅

水仙

杜鹃

马蹄莲

10.

(2分)下列汉字不是由五笔写成的是(

)

A

.

B

.

C

.

11.

(2分)“火”和“禾”的第三笔分别是(

)

A

.

丿

B

.

丿

丿

C

.

丿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12.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要下雨了

有一天,蝴蝶在花草边飞翔,看见很多蚂蚁搬着许多食物往树上爬,觉得很奇怪,就问蚂蚁:“你们在干什么?”

蚂蚁笑着说:“我们全都在搬家啊。”

蝴蝶说:“你们为什么要搬家啊?”

蚂蚁说:“因为马上就要下雨了,我们怕雨会把我们的家给淹没了。”

蝴蝶说:“我只有翅膀没有手,帮不了你们,可是我能帮你们找一个安全的地方。”

蚂蚁们说:“那就先谢谢你了。”

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了。蝴蝶的翅膀被雨淋湿了,飞不起来了。

但是,它还是帮蚂蚁找到了一个淋不到雨的地方。

(1)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

________的蚂蚁

________的蝴蝶

(2)根据故事内容判断对错。

①蚂蚁搬家是因为要下雨了。________

②蚂蚁搬家是因为以前的地方不好,重新找到了新住址。________

(3)小蝴蝶主动帮助小蚂蚁找淋不到雨的地方,说明小蝴蝶具有怎样的好品质呢?

参考答案

一、基础达标

(共11题;共4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9分)

12-1、

12-2、

12-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除数是2位数的除法下一篇:达内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