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材的发展

2022-09-12

0前言

绿色建材的概念是1988年在“第一届国际材料研究会”上首次提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工业化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臭氧层严重破坏, 温室效应、酸雨、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两次石油危机, 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以及通过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参与,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 保障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意义。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它是对人体、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环保、安全 (消防) 型建筑材料, 属“绿色产品”大概念中的一个分支, 国际上也称之为生态建材 (Eeologieal Building Materials) 、健康建材 (Healthy Building Materials) 或环保建材 (Re-eyelie Building Materials) 。1992年, 国际学术界明确提出绿色材料的定义:“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 也称之为环境调和材料”[1]。

1 绿色建材的特点

高性能建材、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无污染或污染程度大幅度降低的材料、对健康基本无害的材料、节能材料、可以生物降解或通过地球自然降解的材料、能循环使用或可再生利用的材料等, 均可列入绿色建材范畴之列。从另一方面看, 材料本身无毒、无污染并不一定就是绿色建材, 如木门窗、木地板等。因为木制建材产品的生产是以破坏森林资源和土壤植被为条件, 特别是像我国这样森林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 木制品的大量使用或者超量使用, 实际上也就意味着森林面积的减少, 植被的破坏与水土流失的加重。所以绿色建材的概念应考虑到社会与环境的综合评价。

与传统建筑相比, 绿色建材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从资源和能源的选用上看, 绿色建材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 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

第二, 从生产技术上看, 绿色建材生产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第三, 从生产过程上看, 绿色建材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 不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 不得用含铅、锅、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尽量减少废渣、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量, 或使之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

第四, 从使用过程上看, 绿色建材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 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 而且应有利于人体健康, 产品具有多功能化的特征。如:抗菌、灭菌、防雾、除臭、隔热、阻燃、防火、调温、调湿、消声、消磁、防射线和抗静电等。

第五, 从废弃过程上看, 绿色建材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生利用, 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2 国外绿色建材发展现状

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 但它均由地方组织实施, 至今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志。美环保局正在开展“应用于住宅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研究”计划, 一些州已经开始实施有关材料的环境标志计划。

早在70年代末,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就已着手研究建筑材料释放的气体对室内空气的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并就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的影响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2]。当时在丹麦、挪威、瑞典等国家, 因为建筑物中有机挥发物的存在, 人们常出现刺激、乏力、头痛、记忆力减少等症状, 这些症状被称为“有病建筑综合症”。科学家们从室内空气中检出了500多种有机物, 其中20余种为致癌物或致突变物,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一种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害的水性建筑涂料, 在德国获得“蓝天使”标志后, 很快就占据了市场, 传统的溶剂性建筑涂料逐渐被淘汰。水溶性涂料的环境效益很明显, 仅西德每年就少排放有机溶剂40000吨。据资料介绍, 环境标志“蓝天使”已是德国公众很熟知的一种标志, 获得“蓝天使”的绿色建材产品虽然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较多, 但仍受消费者青睐。

日本政府对绿色建材的发展非常重视[3]。日本于1988年开展环境标志工作, 至今环境标志产品已有2500多种。日本科技厅于1993年制定并实施了“环境调和材料研究计划”。通产省制定了环境产业设想并成立了环境调和产品调整委员会。近年来, 在绿色建材的产品研究和开发以及健康住宅样板的兴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97年, 在兵库县己建成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 整个住宅尽可能选用无害于健康的新型建筑材料, 其建筑费用比普通住宅增加2倍左右。在九州市建了一幢环境生态高层住宅, 这幢住宅是按照日本国建设省节省能源、减少垃圾的“旧本环境生态住宅地方标准”要求建造的, 是综合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建设住宅的尝试。

3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

我国绿色建材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 发展程度较低, 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主要是:

第一, 我国绿色建材市场整体发展水平较差, 绿色建材市场仍处在市场导入期, 生产供货能力不足, 地区发展不平衡。一方面, 绿色建材产品品种、规格、功能还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较小。另一方面, 绿色建材产品推广应用还未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足够重视, 并出现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开发、应用上的差距。另外, 绿色建材市场还未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配套市场体系。

第二, 绿色建材产品在整个建材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有资料显示, 我国的绿色建材产品占建材产品的比重不到5%, 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建材产品达到“绿色”标准的己超过90%。就涂料生产来说, 我国是拥有几千个生产厂家和数百万吨年产量的涂料大国, 但因大部分企业属于技术薄弱、装备简陋、管理落后的小型企业, 其中80%的产品仍然是性能差、消耗高、污染重、毒性大的聚乙烯醇及缩甲醛类涂料。这就决定了我国涂料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必然存在着很大差距。

第三, 从事绿色建材产品生产的企业不多, 企业实力不强。虽然绿色建材市场潜在需求巨大, 理论界、政府环境都积极呼唤建材工业要走绿色建材的发展道路, 广大消费者也企盼着绿色建材产品能进入家庭, 但事实上, 真正投身到绿色建材产品生产中去的生产企业并不多。就其原因, 一是企业自身把握市场机会和开发生产绿色建材产品的技术能力不强;二是企业筹资能力有限, 难以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企业开发生产绿色建材产品所需的必要资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绿色建材更不能缺少科技的投入和参与, 建材工业科技水平是绿色建材发展的基础, 没有绿色建材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输出, 绿色建材的发展就成了空中楼阁, 失去了必要的依托。目前, 我国的绿色建材技术不少只是停留在试验室阶段, 未能转入产业化阶段。绿色建材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是一个充满风险又具有极高收益的过程, 一般的民间资本都无力承担这种风险, 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一要加大科研的投入。一般说来, 投入与产出是一种正向相关的关系;只有投入增加, 才有可能推动绿色建材技术的发展。除了政府要加大对绿色建材产业的投入外,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引入风险投资机制。二是加强技术制度的建设, 包括各项专利技术制度, 绿色建材产业及市场管理体系制度, 绿色建材产品资质许可制度等。这些制度将对科研人员的成果实施保护, 从而调动科研人员科研积极性;并可考虑建设绿色技术市场化的孵化器, 专门承担科技成果市场化的专项功能, 为科技成果尽快走出实验室开通绿色通道, 为企业应用绿色技术搭建绿色平台, 最终实现加快绿色建材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的步伐。三是加强绿色技术情报搜集工作, 建立有效的情报网络, 及时掌握建材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研发动态, 迅速反馈市场信息。四是吸收先进的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引进先进的技术可以节约自己开发所耗费的时间, 但是缺少该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 对核心技术, 绿色建材产业应当加强自主开发;对通用技术, 可以适当地引进, 以抢占技术领域的制高点。五是积极开展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 为自己的技术开发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摘要:阐述了绿色建材的环境协调性的特征, 深入分析了传统建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根源, 比照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材市场发展现状和水平, 分析了我国绿色建材市场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绿色建材,环境协调,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 陈从喜.国内外绿色建材开发研究进展[J].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9, 12.

[2] 王少南.绿色建材在国内外的发展[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 焦必方.环保型经济增长-21世纪中国的必然选择[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4] 国家经贸委.建材工业“十五”规划[J].新型建筑材料, 2001, 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下一篇:委托-代理理论在农村财务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