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原油管道输送工艺的发展前景

2022-09-12

石油的管道输送历史由来已久, 发展到现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近几年来, 原油的管道长输产业发展迅猛, 新型的工艺和技术不断涌现, 集成化、工业化、数字化的管道输送已经在向我们招手。虽然原油管道输送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最为困扰我们的油耗和产量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1 影响原油管道输送量的因素

原油管道输送的原理在于液体在压力或重力作用下的流动, 阻力主要来源于液体与管道之间的摩擦, 而液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速的快慢以及与管壁间摩擦力的大小。所以, 决定原油输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原油本身的粘稠度和管壁的光滑程度。因此, 加大原油管道输送的产量就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般来说管壁的光滑只要定期清管即可达到要求, 而原油本身的物理性质则需要通过手段来进行调整。

2 原油管道输送技术

2.1 加热输送工艺

所谓加热输送工艺就是通过对原油进行加热, 以提高油温和降低其凝固点和粘稠度, 从而降低了原油与管道的摩擦力的方法。在油温升高的同时, 降低了原油的凝固点, 防止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凝管事故。这种方法实施的关键点在于保证油温始终处于其凝点之上, 所以, 大多数的加热输送工艺采用沿线设立加热点和增设管道防腐保温、埋地保温等的方式, 一方面升高了油温, 一方面有效地加强了对输送管道的保护。此外, 由于加热而产生的燃料费和电费等额外消耗, 可以作为评判输送工艺运行效率的重要依据, 改良加热炉和加热方式、提高余热的利用率等方法都可以降低输油消耗的成本。

2.2 原油稀释输送工艺

原油的管道输送技术原理就在于降低原油的粘稠度, 而在原油中加入轻质原油恰好地稀释了稠油的粘稠度, 降低了原油的粘度, 减小了与管壁之间的阻力。在此, 轻质原油是作为稀释剂存在的, 适当的稀释比例能够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 更好的保存原油原有的性质和质量, 利于二次生产和加工。

2.3 添加剂输送工艺

添加剂输送工艺同上面介绍的原油稀释工艺大同小异, 相同点在于都是通过手段降低原油的粘稠度, 不同点在于一是采用物理手段, 一是采用化学剂。而添加剂输送就是利用化学剂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当然对于输送量大小要求不同的管道同样也要求添加不同的化学剂。例如低输送可以利用添加降凝剂的方法, 在输送原油的过程中会有胶质和沥青质等物质析出, 随着原油的流动附着在管壁上, 既减少了管道的输送面积, 又降低了传热能力, 提高了原油的流速以及减少了散热, 符合低输送量管道的运行要求;对于大输送管道, 添加降凝剂会造成流动阻力, 因此, 在选择降凝剂时要求多种复配,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4 改良性质输送工艺

改良原油的化学性质以改善其流动性的工艺在原油管道输送中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这主要是与其工艺和设备成本较高有关。通过对原油的一些列加工来改变其化学成分, 不仅能够提高轻馏分油的含量, 又能增强管道输送的操作弹性, 一举两得, 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

3 现有的管道输送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 原油管道长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管网老龄化严重。管网的老龄化导致了散热损失严重, 增加了能源消耗和成本; (2) 输送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现有的管道输送使用的泵机大多是效率低、排量小的国产产品, 加大了资源的消耗和维修费用; (3) 能耗结构安排不合理。目前, 原油管道输送采用的燃料主要是成本昂贵的煤、轻油等, 燃烧不充分, 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 而且污染环境。

4 解决方案以及发展前景

针对以上的管道输送问题, 我们试图通过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管道、对老龄化管线进行改造、加大管理力度、寻求可替代的新能源等方法, 改善管道输送现状。对于未来原油的管道输送, 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发展型的集成化工业产业链模式才是未来管道输送市场的主流, 也是我们集中致力于的科学研发的中心, 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5 结语

在上文, 我们简单介绍了原油管道输送工艺现状及运行机理, 重点分析了几种原油管道输送技术以及存在的技术难题, 并通过实验和数据研究, 提出解决方法。众所周知, 管道输送技术关乎石油产量,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 有关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改良和研究的脚步不能停止。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身到技术改良大业中, 尽己所能奉献力量, 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 未来的石油管道输送工艺将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 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石油作为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能源之一, 也占据着人们主要的视线。因此, 对石油管道输送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注重阐述了原油管道输送的运行原理和技术支持, 分析了现有的原油管道输送工艺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解决方案, 最后对未来的原油管道输送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关键词:原油管道输送,长输工艺,现有技术,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蒋大剑.原油长输管道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理工大学, 2011年.

[2] 郭敏智, 杨嘉瑜.当代管道输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石化, 200年07期.

[3] 王功礼, 王莉.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油规划设计, 2004年04期.

[4] 王卫强, 王勇, 吴明, 吴玉国, 王东冬.GIS在长输油气管道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油气储运, 2007年07期.

[5] 杨荣根.长输石油管道泄露检测与定位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1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土地房屋征收中测绘技术的运用分析与研究下一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