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2022-09-14

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意义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规范了业务经营流程,还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营质量,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共享程度低、数据交换能力差,工作效率低下等诸多的问题。借助ERP企业管理系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物资系统、车辆运营以及维护修理等提供一个信息化的处理平台;利用OA系统促进企业办公的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办公效率;通过在传统的财务软件中增加财务核算多点运行功能以及专门的部门预算管理模块[1],实时反馈和监督企业各部门预算支出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强化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建立GIS地理信息系统,为线网的分布、延长、扩充研究或线路的更改提供基础的设计工具,以便更好地进行营运调度;MIS软件系统及时收集和传递与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服务相关的信息数据,将企业内部的营运调度、计划统计、办公系统、技术服务以及财务管理等多个系统连接起来,建立具有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营运成本分析等功能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一)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

公共交通企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因此长期以来都面临着企业成本倒挂产生巨额亏损的经营困境,为了缓解生存压力,企业要在积极申请政府补贴弥补亏损的同时加大对成本预算的管控,强化经营约束,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企业健康平稳运行,从而更好地提供舒适畅通的公共交通服务。目前,许多公共交通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如车载智能监控设备(DVR)、公共交通卡收费机 (POS) 、二维码公交刷卡机[2]等,这些设备不仅方便了公交日常收费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企业编制预算提供参考依据。利用POS机或二维码刷卡机可以获得乘客的刷卡时间、次数,统计客流分布情况。利用DVR可以监控线路运营状况,统计员工驾驶工时、线路公里等信息,帮助财务人员更为真实地了解实际运营状况,从而更加准确地编制作业计划表等业务报表,尽可能实现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在预算编制阶段,企业的预算编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动,各环节协调,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分析工作。过去公交企业一般是采用固定的增量预算法进行预算编制,虽然编制方法简单,但过于粗糙,执行难度较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选择应用更为多元化、更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在编制营收预算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了解每条线路的人流及城区规划情况做弹性预算。在编制人工社保以及车辆保险费用预算时,可在信息系统中设置一定的预算周期编制滚动预算等。预算数据是要与实际的指标比率相挂钩的,如燃料成本与百公里油耗相挂钩、驾驶员工时同班日公里相挂钩等,而各项基础数据都是要借助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获得,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来提高预算编制计划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在预算执行阶段,财务部会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通过各部门的台账比对情况,来适时地进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调整,企业可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预算指标,一旦超出指标范围,系统会自动限制相关人员的操作权限,以强化预算的动态监管机制。

在预算反馈阶段,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系统中的百公里成本、百公里营收、百公里事故维修费用、全面运营公里数等指标数据,以此为依据建立相应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并在指标中适当增加相关的非财务性指标如安全运行次数、乘客满意度等,按照指标考核结果设计不同的考核等级,将等级考评结果反馈在企业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员工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查看个人考评情况,以提升员工完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二)视频监控信息化管理

随着GPS的普及使用,强化了车辆运行的过程监管,减少了驾驶人员的超速违章行为,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企业的事故发生费用以及责任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目前,一些公交企业正在尝试与中国电信等企业合作建设5G实时监控项目,采用租用视频监控服务的方式由电信运营商来购置和安装无线视频监控设备,并且搭建视频监控平台、提供平台运维服务、提供5G流量及设备来创新商业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视频监控的信息化能够与公交大数据进行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公交IC卡客流数据分析、智能调度、GPS监控、ERP系统数据统计四个方面。5G无线视频监控图像能够实时为客流分析提供可视化验证,及时了解车辆运行情况、客流情况、道路情况等信息,提升车辆调度能力,帮助企业合理调整发车间隔,编制作业计划。利用GPS能够规范驾驶行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与ERP系统数据的实时交换,构建动态的车辆、人员、线路以及形式班次等调整机制,提高现场监控的准确度和响应速度,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创新来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让企业从过去的按经验发班到根据实时客流变化数据发班,由人工随车稽查到远程监控稽查,不仅极大地降低了车辆运行的无效里程数、节约了燃料消耗、车胎损耗,还减轻了员工的工作负担,降低了人力成本费用。

(三)财政补贴监督信息化管理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仍然存在着补贴监督和管理相脱节、监督过程中会信息不对称、跟踪监督分析工具落后、考核标准不科学等诸多问题,因此,企业亟须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合理的财政补贴跟踪机制[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开放、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管理等优势,运用数据集成、数据仓库等信息技术对财政补贴数据进行及时的跟踪处理,完善财政补贴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管机制,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进一步强化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企业还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首先,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特点制定规范的流程标准制度,整合各类信息化管理软件,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口径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尤其需要注重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从财务角度强化企业经营的内部控制约束,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其次,搭建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在设计和开发各个系统时一定要留有开发端口,利用数据抽取技术实现不同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对接,从而实现自动的物资信息调取、成本费用计算、人员班次调整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后,促进财务人员职能转变,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必然要求财务人员要具有更高的综合业务能力水平,要逐步从过去承担基础的财务核算工作的财务会计转变为企业提供更多经营决策支持的管理会计,要求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管理会计相关的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等理论及实践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交通企业一定要牢牢把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优势,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摘要:近年来, 各地公交企业开始逐步推行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已成为公交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 研究了计算机技术在公共交通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情况, 首先结合一些常见的系统及软件技术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然后从财务预算、视频监控、财政补贴监督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当前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最后给出了关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几点建议, 希望能为公共交通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公共交通企业,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苏军.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与维护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08) :91.

[2] 李克武.着力推进“互联网+公交”工程, 加快智慧公交系统建设-合肥公交集团微信二维码“扫码乘车”全覆盖[J].人民公交, 2018 (1) :74-75.

[3] 龚小芳.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监督机制研究[D].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下房地产公司纳税筹划方法探讨下一篇: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