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村文化视角下的的基层治理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2022-1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乡村振兴战略, 和“党建引领, 活力乡村”的基层治理改革理念, 关注基层治理, 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突出的问题, 要以群众为核心,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促进和谐的新农村建设,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河北省新农村文化基层治理的问题

(一) 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是受经济水平的制约的, 我国农村经济落后、信息沟通不畅、交通不便、导致我省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缺乏动力, 因此文化产业一直都未能够受到足够的重视, 未形成一个规模的产业, 依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独自为战, 缺乏导致农村文化水平发展缓慢。有些农村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 认为经济发展就可以使群众获得满足, 所以对文化的建立却停滞不前, 导致农村文化基础薄弱和农村文化发展陷入危机, 经济文化发展不能协调发展。

(二) 缺乏市场经济载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决定, 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 虽然我省农村已经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 但是由于农村群众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于城市, 导致经济利润得不到较好的来源, 所以无法吸引文化企业单位对于农村文化的开发, 使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缺乏市场经济的支持, 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文化传承的形式进行发展, 文化参与市场的程度不高, 导致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落后的局面。

(三) 群众观念落后, 缺乏参与积极性

文化是一种精神和灵魂, 能够换发人们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生产中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然而,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民长期劳务为主、教育水平低, 文化意识淡薄, 导致农民不愿意积极开发和推广自己农村的特色文化。这些现状对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阻碍。

(四) 缺乏人才队伍建设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的管理, 农村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如果缺乏相应的后备人才那么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停滞不前, 被时代所淘汰, 长期以来, 农村居民教育程度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 因为我国农村村民长期受小农思想的保守性而致使缺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程度, 比如:农村文化产业能够带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农村基层部门待遇偏低、政策差, 导致人才的不流入, 农村文化产业长时间人才短缺, 人才外流、现象日渐凸显。而且, 现有人才在岗位上的培训、更新速度较慢, 使得农村文化工作缺乏创新、因循守旧、内容单调, 对我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起了阻碍作用。

(五) 政策落实不到位

我省虽然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 但是真正落实到实处却是相当少。农村文化的发展首先在于政府政策要落实到位, 有些农村干部缺乏文化建设素养, 把农村经济发展当做基层治理第一要务, 忽视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政府落实的文化政策只是表面的接受, 没有实质的接纳, 没有正确的对待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

二、河北省新农村文化基层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与经济均衡发展

经济的发展决定文化的发展, 经济发展越快, 文化传播越快, 文化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这种推动作用包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省各个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所以文法的发展也不同。基层组织需要做到:第一要继续贯彻城乡经济发展战略, 大力促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有效运行机制, 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政府要继续领导农村经济建设, 继续对农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第三政府要落实更优惠于民的三农政策, 让农村群众更好的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 村民的收入提高了, 村民才会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的追求, 才会实现经济与文化均衡发展。

(二) 加强市场对新农村文化的引领作用

市场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机制, 所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要着重关注市场的重要作用。首先, 文化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资和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当地的特色文化, 其次, 基层政府和“村委会”要积极谋求与民营企业、个体商户、外资企业合作, 将这些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纳入农村社区文化市场主体体系内, 共同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市场建设和发展。最后, 基层政府要建立科学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制定有利于农村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提高文化管理队伍, 使文化在市场中健康有序发展。

(三) 培养群众文化观念, 提高参与积极性

如今, 推动农村文化发展, 先决条件是从广大农民入手, 为农民提供学习先进理念、科学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开阔农民的眼界, 丰富他们的学识, 逐渐转变农民固有的僵化思维和落后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会他们如何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袭, 最终从根本上改良农民的精气神, 使他们以全新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眼光来面对新生活。与此同时, 政府应及时颁布有关促进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和文明行为规范的条例细则, 在农村地区继续大力宣传推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等24字箴言的核心价值观内容, 使农民在继续保留继承老祖先的优良传统文化和乡土民俗的同时, 勇于摒弃不良习气和迷信观念, 积极创造和谐、自由、文明、开放、包容的美好文化民俗。

(四) 加强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于农村文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政府要重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 政府要积极落实一些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优惠政策, 促使优秀人才愿意去发展优秀的农村文化。其次, 政府要建立文化教育, 能够使村民潜移默化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本身也能够成为文化产业的后备人才。最后, 政府要积极宣传农村文化, 能够够好更快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让他们愿意为文化的发展付出自己的智慧。

(五) 落实新农村文化支持政策, 加强问责考核

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我省制定出台的《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冀办发[20巧」40号) 及《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严格遵循2016年我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的指导方针。

第一要加强责任问责。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政策是否落实到位进行领导干部责任问责, 加强监督, 促进文化政策顺利落实。第二要引入考核机制。有关部门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农村文化工作考核体系, 通过对农村文化政策落实的好坏考量领导班子的业绩标准。

三、结论

总之,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 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 基层组织必须要考虑到影响农村文化发展的经济发展因素、市场参与因素、群众观念因素、人才队伍因素、资金落实等因素, 只有正确解决这些因素, 我省新农村文化才可以健康有序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才可以快速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地方基层治理在国家整体治理中扮演显得尤为重要, 基层治理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农村的繁荣发展, 在基层治理中, 新农村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 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当地的收入, 而且可以提高国家整体文化的实力水平。本文以河北省为例, 在基层治理不断提上日程过程中, 探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治理,新农村文化,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刘明霞.韩广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社会治理稳定机制建设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 2018 (6) .

[2] 黄朝顺.深化农村基层治理, 构建和谐美丽乡村[J].法治实践, 2018 (6) .

[3] 陈任.荆州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农机, 2017 (7) .

[4] 季丹军.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 2018 (1) .

[5] 夏孙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10) .

[6] 张翔.农村基层民众思想文化体系的建设和社会意义[J].才智, 2018 (5) .

[7] 杨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 2017 (8) .

[8] 邸艳英.文化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探析—以吉林省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7 (12) .

[9] 解占彩, 赵越.中国农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探究[J].三农论坛, 2016 (12) .

[10] 薛贵亮.河北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6.

[11] 沈强.论农村文化振兴与发展[J].大众文艺, 2018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材管理的依据与对策下一篇:财务管理模式与财务成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