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教学中的应用

2023-06-24

第一篇:3d打印在教学中的应用

3D打印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牛一帆

(山东省济宁市技师学院,济宁 272000)

【摘要】3D打印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它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用软件将其离散分解成若干层平面切片,然后由3D打印机将粉末状、液状或丝状金属、陶瓷、塑料、细胞组织等材料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目前,该技术已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3D打印的技术原理、特点、发展,3D打印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作用做了深层次的探讨。最后,针对3D打印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需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3D打印;三维模型;逐层叠加;教学创新;创造力;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3D Printing

NIU Yifan

(Jining College of Technician, Jining 272000, China) Abstract: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s a new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that 3D model designed by computer is blueprint. 3D model is decomposed into several plane layers by software, then pulverous, liquid or filamentous metal, ceramic, plastic, cell tissue and other materials are overlain layer by layer by 3D printer, and eventually physical product is molded. At present,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Technology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of 3D printing are deeply explored. Finally, related problems need to be further thought and solved to application of 3D printing in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3D printing;3D model;overlying layer by layer;teaching innovation;creativity;personality

3D打印(Three Dimensions Printing)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它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用软件将其离散分解成若干层平面切片,然后由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粉末状、液状或丝状金属、陶瓷、塑料、细胞组织等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的技术[1]。该技术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信息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方面的前沿技术知识,是一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综合性

本文参与课题项目:山东省济宁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RSJY-Z2014003。 应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产品制造、医疗行业、建筑业、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食品、军事等行业[2]。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一些国家和组织也开始对3D打印的教育应用进行探索。《地平线报告》是美国新媒体联盟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合作发布的教育领域最有普及潜力的新技术报告。2013年版的《地平线报告》首次将3D打印的教育应用列入了“待普及”的新技术清单,并对3D打印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报告的编纂者认为,该技术将会在四到五年内普及[3]。

一、3D打印的技术原理和发展现状

(一)3D打印的原理与特点

1. 3D打印技术原理

3D打印,又称三维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从3D打印的制作过程出发,可将其分为设计与打印两个阶段。

(1)设计阶段:3D建模

通过goSCAN之类的专业3D扫描仪或是Kinect之类的DIY扫描设备获取对象的三维数据,并且以数字化方式生成三维模型[4]。也可以使用Blender、SketchUp、AutoCAD等三维建模软件从零开始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或是直接使用其他人已做好的3D模型[4]。

(2)打印阶段

在打印阶段,3D打印机对3D模型数据进行逐层分切,通过读取文件中的横截面信息,对分切的每一层进行构建,将这些截面逐层打印出来,再将各层截面以各种方式粘合起来从而制造出一个实体。目前,3D打印用到多种技术,最典型的有分层实体制造技术(LOM)、立体光刻技术(SL)、熔融挤出技术(FDM)和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四种。3D打印材料主要有尼龙材料、金属材料、石蜡材料、橡胶材料、生物材料、工程塑料、光敏树脂等[4]。

模型打印完成后一般都会有毛刺或是粗糙的截面。这时需要对模型进行后期加工,如固化处理、剥离、修整、上色等等,才能最终完成所需要的模型的制作。

为了帮助普通用户更好地使用3D打印服务,已有一些公司推出了相关的网络服务和移动服务,并使用云计算技术,为用户提供便利的设计和打印服务。在未来社会制造的环境下,大批3D打印机将形成制造网络,并与互联网、物联网无缝连接,形成复杂的社会制造网络系统,实时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2.特点与不足 与传统制造业的“减材制造技术”相反,3D打印遵从的是加法原则,即“逐层叠加”原则,不再需要传统的刀具、夹具和机床,能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从而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3D打印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生产,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成型产品的密度也更加均匀。可以实现首件的净型成形,大大减小了后期的辅助加工量,避免了委外加工的数据泄密和时间跨度。另外,由于其制造准备和数据转换的时间大幅减少,使得单件试制、小批量生产的周期和成本降低,特别适合新产品的开发和单件小批量零件的生产。

3D打印技术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某些行业缺乏宏观规划和引导、企业对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打印精度和打印速度不能满足需求等。

(二)3D打印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台商用3D打印机出现在1986年,但3D打印技术的真正确立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Scans E.M.和Cima M.J.等人于1991年申报的关于三维打印专利为标志的[4]。

经历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后,3D打印无论在技术、造价,还是应用领域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打印技术方面,目前,主流打印机能够在0.01mm的单层厚度上实现600dpi分辨率的打印精度,较先进的产品已经具备每小时1英寸以上的垂直打印速率,并可实现24位色彩的彩色打印。用于打印的材料涵盖从石料、金属到目前占主流地位的高分子材料,甚至是面粉、蛋白粉等食品原料。目前,已开发出的可打印材料约为14类,可混搭出一百多种耗材。在造价方面,3D打印机的售价正在迅速降低。3D打印的应用领域也在迅速扩张。此外,全球第一家3D打印照相馆也于2013年初在日本开业,用户经过拍照、建模、打印三个阶段,就可以为自己制作一个三维头像。另外,微软Windows 8.1操作系统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也已经开始支持3D打印功能。

二、3D打印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3D打印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3D打印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的技术,可以应用到大部分的学科中去,涵盖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和培训等类型的教育。下图1是数十个学科领域使用3D打印辅助教学的例子。

图1 3D打印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Fig. 1 Application case of 3D printing in each subject teaching

2.3D打印教学应用项目

目前,一些国家和组织已经开始重视3D打印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开始探索这方面的研究。英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为期一年的试验项目(2012.10-2013.9),以21个学校为试点,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工程和设计等课程中,探索3D打印的教学应用,推动教学创新[5]。该项目与英国物理学会、全国数学教学创优中心(NCETM)和3D打印机厂商Makerbot合作,在“人类学习可以通过制造和分享过程产生”的理念下,为使用3D技术的学校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参与项目的学校定期报告试验情况,分享经验。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制作实验和拓展(MENTOR)项目计划在美国高中推广3D打印机[6]。MENTOR项目旨在培养高中生的工程技术,培养学生一系列的技能,并激发他们对工程、设计、制造和科学相关课程的兴趣,促进高中学龄的学生协作完成一系列的设计和制作方案,以帮助他们解决在未来设计和工程方面的挑战。3D打印机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有助于MENTOR计划培养目标的实现。

意大利理论物理国际研究中心(ICTP)利用网上的免费工具将数学中的等值曲面转化成三维模型,并打印出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实物或者很酷的装饰品[7]。将数学公式制作成三维模型主要有下面几个步骤:首先,需要一个能够在三维空间中对数学曲面建模的可视化软件,该项目中使用了免费的K3DSurf软件,这是一个支持参数方程和等值曲面的绘制工具,自带了五十多个范例。之后选择了pseudo-Duplin等值曲面为数据源,这个模型不仅看起来比较有趣,还能获得较好的3D打印效果。确定模型对象后,还要调整好模型的分辨率,将生成的三维模型导出为OBJ格式文件。接下来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打印前的加工。使用Netfabb Basic软件检测并修复模型中的网格错误,再将其转化成3D打印软件最常用的STL格式。然后使用Ultimaker公司开发的Cura软件,将三维模型大小调整为适合打印的尺寸。由于大部分数学等值曲面都有弧形的底部和内凹的空缺部分,这里需要放置一个支架来保证模型在打印过程中不会坍塌。最后将文件发送到打印服务,并利用不同的材料(如金属或陶瓷)将文件打印出来。3D打印还可以为枯燥的数学知识增添趣味性和实用性,将数字化和时尚相结合。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使得数学与艺术并驾齐驱,通过数学模型去构造和实现艺术设计。令人惊奇的是,一些数学曲面的形状和特性本来就特别适合于珠宝。例如,如下图2所示的实例不需要添加任何种类的挂环就可以作为吊挂的装饰物。

图2 打印前的3D结构(左)和打印出的实体模型(右)

Fig.2 3D structure before printing (the left figure) and printed physical model (the right figure) 我国上海市也将3D打印引入基础教育领域。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创意梦工厂配置了3D打印机及配套的3D扫描仪[8],定期开设相关课程,免费供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打印自己设计的产品。 3D打印厂商也开始关注和重视3D打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9]。Stratasys公司为教育行业推出了一款面向高等教育机构的3D打印机教育包:Object30睿智(Scholar)[10]。该教育包具有超高分辨率和精确度,可以制造出具有光滑表面、移动部件、细节完善的模型,适用于小空间、办公室和桌面操作,能够兼容所有类别的3D软件。3D打印教育包将使学生有机会开发3D打印项目,为高校带来快速成型模具制造体验,帮助跨学科(尤其是理工科)的师生们快速实现创新与设计理念。

(二)3D打印在教学中的作用

1.可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在大部分的3D打印课程项目中,3D打印技术的本身并不是课程的重点。这类课程采用项目的形式,其主要目标是将抽象的概念变成有趣问题的解决,进而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抽象概念。如在《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一书中提到的“边做边学”课程设计了一个制作风力发电机的项目,将物理学、电子技术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动手制作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和应用这些基础知识[11]。此外,3D打印还可用来制作可视化教具和学具。原来的教学场景下,教师多使用语言和图片描述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教学内容模型也无法使学生直接接触和观察教学实体对象。形象直观的立体教具较少配备,或是无法定制。而且教学工具和仪器一般由专门的教学设备制作机构制作发行,更新慢。3D打印则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空间,教师可以方便地自行制作和打印某些教具,以有形的三维格式展示教科书中提取的二维信息,并可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模型以适应教学内容的要求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也可以观察、触摸和组装这些教具,这种方式显然要比原来的教学效果更好。

2.可辅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工程类或建筑类项目的学生可以使用3D打印完成快速原型[12]。通过电脑直接将设计打印成微缩模型来构造设计方案,而不用花很多时间手工制作。通过这些快速原型,在设计初期就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且修正设计中的缺陷,教师也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同样可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实现他们的设计方案,并且到生活中进行检验和试用,把课堂上获得的技能和创造性构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针对需要制作模型的课程,3D打印可以作为小组协作探究环境的一部分,承担对创意和技术方案进行快速验证的任务,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社会性认知。例如,Intel未来教育展示中有这么一个案例:某小学的物理课上讨论力学问题,学习小组设计了各种桥梁模型构造的方案,并将设计打印成实物,检验设计的承压能力。这就是一个将3D打印机作为探究学习环境的典型示例。

3.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3D打印需要学生的实践操作,从设计到打印,都需要他们参与完成,这将促进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制作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而动手能力是学生实践学习的基础,在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一步发展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3D打印将激发学生DIY的兴趣,通过3D打印机,学生的构思转变为真实的立体彩色模型,将抽象概念和设计带入现实世界,使学习更加生动[12]。3D打印为学习活动开辟了新的空间,学生可以从设计、制作、展示、参与等角度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热情。

4.可营造更愉快的学习体验

3D打印的核心应用在于它能够帮助使用者将数字化的设计快速变成实物。独特的实物模型给学生提供了切身感受,并且可以操作模型互动,从另一个角度对事物增进了了解,能够帮助他们愉快地记忆,避免遗忘。还有,对于需要动手设计和制作的课程来说,3D打印可以帮助学生加速设计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设计的早期就通过原型化排除错误的设计,从而帮助他们避免因为浪费时间在无用工作上,或是项目失败带来的挫败感。

三、对3D打印教学应用的思考

3D打印技术虽然在当前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有某些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持续探索。

(一)3D打印的普及与推广

首先,软硬件环境配备代价高昂,无论是3D打印机还是专业的三维建模软件价格都较高。同时3D扫描仪、三维模型的素材库等配套环境也有所缺失。而且入门级的3D打印机的工作效率很低,一个不太复杂的小物体都要数个小时才能打印出来,需要同时配备多台3D打印机才能满足一个30人小教学班的一次教学活动需要。虽然已经有一些项目(如“Object睿智教育包”、政府支持等)积极地推进3D打印机的教育应用,但在整体上,3D打印机在学校的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我国在3D打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推动新技术的学习,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

(二)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3D打印的教学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自身是3D打印的使用者,可以通过3D打印制作个性化的教学模型;另一方面,教师要进行3D打印课程应用的教学设计,帮助和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因此,这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从技术和教学设计等层面进行学习和提高,以做好领路人的角色。

(三)教育与教学改革

当前,全球教育领域正发生着革命性变化,3D打印、大规模在线学习课程(MOOC)[13]等的发展将对教育产生持续的深刻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并参与到最新的工业革命和教育变革中,对原有教学课程重新进行设计和再造,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这是我们未来能够在世界竞争中保持先进地位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三维打印”词条[EB/OL].[2013 -05-2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7%BB%B4%E6%89%93%E5%8D%B0. [2]张桂兰.神奇的3D打印[J].数码印刷,2013,(2):54-56. [3]National Program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to Put 3D Printer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Hands[EB/OL]. http:///2011/09/2349/national-program-is-the-first-of-its-kind-to-put-3d-printers-in-high-school-students-hands/. [4]罗军.3D 打印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 [2013-03-09]. http:///successstories/successstoryview.aspx?view=71&title=RIT+Engineering+Student+Raves+About+3D+Printing. [7] Gaya Fior. From Math to Jewel: an Example [EB/OL]. [2013-05-20]. http://sdu.ictp.it/3D/book/Low-cost_3D_printing_screen.pdf. [8]Jacobos P F.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fundamentals of stereo lithography [M].New York: McGraw Hill, Inc, 1992, 1-23. [9]Walters, P. & Davies, K. 3D printing for artists: research and creative practice [J]. Journal of the Norwegian Print Association, 2010, (1):12-15. [10]郭劲秋.3D 打印走进学校专业教育[EB/OL].[2013-03-17]. http:///news/news_98239.shtml. [11] 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 3D Printing Opens Educational Doors for the School of Art &Design[EB/OL]. [2013-05-22]. http:///documents/14_CaseStudy-Hudders field-FINAL.pdf. [12] Ex One Company. Z Corporation 3D Printing Technology Fast, Affordable and Uniquely Versatile [D].America:ZCORPORATION, 2008, (5):60-61. [13]王雪莹.3D 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3-5.

作者简介:

姓 名:牛一帆,出生年月:1982.5,性 别:女,籍 贯:山西长治,职 称:讲 师,印刷包装工程专职教师,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宁地区邹城市龙山北路759号兖矿新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

赵峰(收),邮政编码:273500。联系电话:13355102280 或者15963030365,邮箱:nyf13319224072@163.com,工作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技师学院(邮政编码:272000,所在城市:山东省济宁市)。

本文参与课题项目:山东省济宁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RSJY-Z2014003。

第二篇:浅谈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3D打印是一种新兴的学习辅助技术,教学领域将是未来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市场。本文首先从3D打印的原理着手,剖析了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模式,以及为进一步研究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3D打印技术 教育应用 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D1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82-01

1、3D打印的原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到“打印”,首先想到的是能打印文稿或照片等平面内容的普通打印机,事实上二维的喷墨打印和某些类型的3D打印在技术表现上确实比较相似,3D打印使用特制的设备将材料一层层地喷涂或熔结到三维空间中,从而让打印的数字虚拟对象实现三维实体化。3D打印机的精确度相当高,可以打印出模型的大量细节,而且它比起铸造、冲压、蚀刻等传统方法能更快速地创建原型,特别是传统方法难以制作的特殊结构模型。一般来说,通过3D打印获得一件成品需要经历建模、分层、打印和后期处理四个主要阶段:

(1)三维建模

通过GoScan之类的专业3D扫描仪或是Kinect之类的DIY扫描设备获取对象的三维数据,并且以数字化方式生成三维模型。也可以使用3ds Max、Blender、AutoCAD、SketchUp等三维建模软件从零开始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或是直接使用已做好的3D模型。

(2)分层切割

由于描述方式的差异,3D打印机并不能直接操作3D模型。当3D模型输入到计算机以后,需要通过打印机配备的专业软件来进一步处理。即将模型切分成一层层的薄片模块,每个模块的厚度由喷涂材料的属性和打印机的规格决定。

(3)打印喷涂

由打印机将打印材料逐层喷涂或熔结到打印台的三维空间中,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有多种流程方式。较常规的是先喷一层胶水,然后在上面撒一层粉末。如此反复;或是通过高能激光融化合金材料,一层层地熔结成模型。整个过程根据模型大小、复杂程度、打印材质和工艺流程耗时几分钟到数天不等。

(4)后期处理

由于3D打印机规格、打印材质、打印精度的不同,可能出现成品截面粗糙或有毛刺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对打印出来的模型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如:表面打磨、剥离、上色、固化处理等。

2、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2.1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D打印是以计算机软件生成或通过实体扫描获得的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的金属或塑料等具有粘合性的材料,通过“积层造型法”逐层打印出实物的技术。该技术应用于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通过3D打印,课本上的二维知识能够快速转化为三维的实物,3D打印本身的功能特性和新颖性以及对教学过程的辅助作用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将3D打印技术引入课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构思实体呈现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再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D打印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想象力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3D打印将许多课本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变为实物,能够使学生捕捉知识要点并实体定格。在3D打印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设计与创新环节,通过自身的理解与想象,结合课本上的知识举一反三,将记忆理论概念转化为实物创作,在体验实践中融会贯通进而创新。可以说3D打印技术引入学校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参与创新设计,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学习活动之中,通过打印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实体作品,体验课本外的知识实践应用。

2.3 帮助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来为学生讲解知识,即使是多媒体技术和设备非常发达的今天,教师也只能通过音视频使得教学相对生动真实,由于大量学科仍是非实物化的教学方式,加上学生的阅历有限,理解能力不足,使得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仍未教师理想。有了3D打印技术的支持后,教师就能够将全新的“体验式教育”实施到课堂之中,将课本上以前那些难以触摸,或是难以在课堂上具现化的内容打印成三维实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触碰和体验来加强学习理解。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去感受最真实最具体的内容,结合着理论概念与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意义。

3、3D打印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模式探究

3.1 3D打印技?g用于课堂情境教与学

以莱夫为代表的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寓于情境之中,学习者通过具体活动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强调知与行的交互性。而我国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实施的是灌输式教学法,教学模式僵化。3D打印技术对于教师和学习者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它能够更加真实形象地呈现特定事物,并让学习者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利用3D打印机可将大多数有益于教学的模型实物打印出来并呈现在课堂上,借助实物教具教师可以更容易将抽象问题进行深刻解析,学习者也可通过其帮助对知识加深理解,实现教学双方所共同期望的交互教学模式。

在桌面3D打印机巨头MakerBot举办的数学工具模型大赛上,爱好者制作了各类创意教具,并用3D打印机将创意立体化为三维实物,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大量实践证明,教学中采用生动的、符合情境的教具,课堂氛围更热烈,教学过程更轻松,学习效果更显著。(图1)为教师自行设计并打印的球齿轮教学模型,3D打印教具的使用可促使学习者将已有知识经验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深化知识和内涵;使教师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学习者研学的促进者,有利于引导学习者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3.2 3D打印技术用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创新型人才,而我国教育工作者针对如何培养人才创新能力难题一直在努力探索。许多学校创建了学生社团以鼓励创新,但往往一些创意思想都囿于现实而被迫终止。例如在模具设计中学生试图将创意付诸实践时发现,即使标准零部件仍需去市场上逐一甄选,过程繁杂,而非标准件则必须找代工厂进行单件生产,加工周期长且价格昂贵,这些困扰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3D打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一现状,任何创意设计都不再局限于传统加工能力的局限,3D打印机可以快速打印出学生DIY过程所需的零件,学生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将创意变成成品。3D打印可激发学生对某些科学过程或现象进行可视化展现,便于进行科技发明或创新制作,为实现设计提供一种更加高效的途径。

3.3 3D打印技术用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技能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知识体系要求发生剧烈变化,从传统的单一知识形式转变为多领域知识融合形式。3D打印对于中小学生可简单定位为一种科普教育,而在高等教育理工学科中则应是一种技能教育。因此,3D打印机对于大学生不仅仅是一种模型制作设备,更应该通过对打印设备的系统学习,深入掌握所涉及的各种技术知识。

如前所述,3D打印技术是一种集多领域知识于一体的技术形式,它要求学生综合学习机械设计、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材料科学等多种专业技术,这就必然促使大学生加强多领域知识的学习与融合,契合当今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3.4 3D打印技术用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其根源在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存在“两张皮”现象。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与社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2014年9月,人力资源咨询机构WANTED Analytics发布报告表示,近四年来市场上对具备3D打印与增材制造相关技能的人员需求量持续上升;2014年8月,3D打印行业的招聘广告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3%,且相关岗位的人员招聘难度系数最高达到60%,企业很难招聘到具有此项专门技术的人才,人才缺口十分巨大。

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置3D打印专业,仅出现小规模具有高校背景的培训机构,远不能满足市场对3D打印人才的需求,所以亟待将3D打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5 3D打印技术用于开展产学研项目

技术作为连接知识与生产的桥梁,不仅是知识的应用与物化,要进行构思设计,还要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进行产品开发与制造。因此,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是把握技术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之间发展规律的重要环节。

3D打印技术用于开展产学研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增强科研转化能力。对于高校,一方面可对3D打印技术进行深入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应向企业提供共享服务。如青岛高新区引进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卢秉恒院士团队,帮助其打造完整的3D打印产业链;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共建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3D打印社会资源平台等,形成双赢的局面。

4、结束语

目前,3D打印技术受到了各个领域的高度重视。虽然3D打印引入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但其带来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3D打印技术的运用,需要学校与师生的支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彦芳.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视界,2013

[2] 刘翠.3D打印技术及其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

[3] 杨洁.3D打印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

第三篇:桌面3D打印技术在模具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摘 要:3D打印技术不需要加工,就能通过计算机图形数据快速生产任何形状的物体,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近年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广泛利用在汽车、航天航空、医疗教育、工业设计、模具制造等社会各个领域。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传统的模具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简单阐述了3D打印技术的概念,以及它在模具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3D打印技术 模具教学 实践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3D打印技术逐渐成为时下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并广泛利用在社会各个领域。比如模具制造,主要用于工业产品中,大大节省了产品研发成本和生产的周期。但是目前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3D打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的普及。将3D打印技术引用在模具教学中,能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将枯燥的理论课堂与实际产品进行有效地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一、3D打印机打印原理

3D打印机又被称为三维打印机,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它将数字模型文件作为打印的基础,通?^特殊的粉末状金属、蜡材、塑料等可黏合的材料,通过打印机将一层层的黏合材料打造成一个三维的实体物品。3D打印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计算机将数据信息和原材放入到打印机中,打印机按照设置的程序一层层地将产品打印出来。

二、桌面3D打印技术在模具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桌面3D打印机的价格比较便宜,工艺简单,材料选择比较多,尺度精度好,易于装配,能够快速构建中空和瓶状零件,比较适合模具教学。

1.桌面3D打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归根到底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延伸。它拓展了人类的知觉和感觉,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将3D打印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随着3D技术的发展,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将3D打印技术引入到模具教学中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现场打印一些模具的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模具知识和技术,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2.桌面3D打印技术在课程设计方面的应用

模具设计课程一般需要一个到两个星期。教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软件,进行绘制模具图形。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图形进行指导。如果学生的模具设计尺寸、大小等信息不符合实际要求,教师会给予学生一些指点并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修改,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3D打印技术应用在模具设计课程中,学生设计作品完成以后,可以通过3D打印机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打印出来,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打印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修改和调整,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目前,国内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模具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材料形成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建立了3D打印材料性能和精度控制方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

3.桌面3D打印技术应用在实践环节

模具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模具设计、制造,还有模具的安装、维护和管理。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到资金与办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大量购买设备。而桌面3D打印机的成本比较低,可以打印一些体积比较小的模型,也方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小结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未来3D打印机的成本会逐步下降,3D打印机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应用。所以,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让学生接触到新技术、新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在教学中,也不能完全依赖3D打印技术,而是要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切实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乔瑞丽,李海林.桌面3D打印技术在模具教学中的实践[J].模具制造,2015,15(1).

[2]王娟,吴永和,段晔等.3D技术教育应用创新透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

[3] 张艳华.3D打印技术在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第四篇:3D打印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由于此项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各种物件,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医学等等领域。而且,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教育行业也在逐渐的被普及起来,本文将对3D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在教育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此项技术在教育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3D打印技术;中小学教育;应用研究 引言

现如今,3D打印技术在教育行业逐渐被广泛的应用,英国教育部已经实现了大约1年的试点应用,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各个学科体系之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极大的增加了对于3D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的信心。本文将首先介绍3D打印技术的概念,在通过中小学各个学科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来探究3D打印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对于应用问题,最后再指出3D打印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二、3D打印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

(一)数学学科

在数学学科的领域中,在学习几何立体图案的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时,对于较为复杂的几何立体时,很多中小学生在想象时,较为抽象,脑海中的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具体的实物来模拟,很多教师也很难对同学之间产生共鸣。有了3D打印技术,老师们可以很方便、很快捷的打印出所需要的几何体,展示在中小学生们的面前,将图案分别从正面、侧面、俯面进行观看,十分直观的实现了在此章节的教学工作。除此之外,比如一个复杂的几何体,被横切后,出现什么样的图案,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之下,也可以迎刃而解。

(二)物理学科

在学习力学的章节时,很多的机械模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学生们很难在大脑中呈现出每一个时刻的受力状况,比如:横摆运动、转动带受力分析等等,有了3D打印机之后,老师打印出机械的模型,并对机械模型的受力进行分析,十分形象的展现每一时刻的受力状况,在教学方面,大大的降低了难度,让学生们更加形象的得到理解。

(三)地理学科

在学习地理学科时,很多学生搞不懂太阳、月亮及地球之间的转动关系,不明白自转与公转运动,脑海中没有清晰的认识,学生们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老师们可以用3D打印机将其打印出来,比例得到一定的缩小,老师们可以更加形象的通过调整三者之间的位置,来描绘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情况,大大的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加方便的理解。

(四)历史考古学科

老师在讲解历史各个朝代工艺品时,未来能够用个清晰的认识,老师们可以使用3D打印机进行制作,比如:西周时期的鼎、西汉时期的竹简、清代时期的青花瓷等等,可以丰富学生们的阅历,增加对历史文物的了解。

(五)生物医学科

在学习生物医学类的知识时,对很多人体器官的构造在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比如:细胞的结构、体内循环系统、皮脂的结构、脑部结构等等,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像上面的内容,可以用3D打印技术很好的实现,使教学变得相对容易,可以将这些结构以放大的比例进行打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

(六)航空类学科

在航空类的教学中,对于飞机的构造,学生们可能很难去理解,飞机的启动和落地的流程也很难形成记忆,有了3D打印机,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以缩小的比例打印出飞机,老师模拟演示操控飞机的起飞和落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形成记忆,使学生们的对飞机的构造及动力系统了解的更加深刻。

三、3D打印技术的局限性

(一)在教育行业推广有限,应用较少

3D打印技术在我国国内的各大中小学校中实践案例较少,实际运用3D打印技术来教学的较少,同时此类的期刊论文研究也相对较少,不少的学校领导对此技术心存顾虑,整体的在教育行业推广较少,缺乏成功的案例实践。

(二)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3D打印机属于稀缺类型的物件,而且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处于进入市场的初期阶段,价格处以“新贵”的姿态,普通大众在接受起来相对困难。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听说小型桌面的3D打印机大概售价低到一万以下,但成品率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在制作质量和工艺水准上存在一定的误差。

(三)使用材料种类有限

在使用3D打印机时,需要使用与之相符合的材料,各种材料种类有限,能够应用于3D打印的材料还非常单一,以塑料为主,并且打印机对单一材料也非常挑剔。且在采购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采购材料还存在着一定的成本,对各个学校来说,又是额外支付的一笔成本,加重了成本的负担。

(四)产品强度问题

在教学工作中,对于打印出来的仅用于观看的小物件产品,仅用于观看,在磨损及使用上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倘若打印出来的产品时大物件,而且需要长时间的进行使用和模拟,那么物件的强度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产品的强度有效期大概多久,能够使用多长时间,是每一个学校在购买3D打印机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五)产权保护及税务问题

如果3D打印技术流放到教育行业之后,必然的会产生很多的模仿者和创新者,这就需要实现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由于货物的制造均是打印出来的,非真正的商品价值,在税务征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征税模式将无法适应。

四、结论

毋庸置疑,3D打印技术对于中小学的教育行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降低教师的教学困难,增加了课堂的创新精神,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在此技术的应用上,确实还存在着局限性,需要逐一克服,实现更广泛的推广。同时,在技术应用上,厂家需要更多的站在市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充分的迎合市场,才能够更加广泛的得到推广。相信未来5年内,3D打印技术会逐渐的走向成熟,逐渐的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昕, 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14(04): 第36-41页. [2]. 刘金畅,3D打印技术以及应用趋势.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4(34):8315-8316.

[3]. 王雪莹, 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26): 第3-5页.

[4]. 花燕锋,张龙革,3D打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电教,2014(06):第16-18页.

[5]. 童宇阳, 3D打印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2013(12): 第16-19页.

[6].卜娟娟等, 3D打印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软件导刊, 2014(12): 第94-95页.

[7]. 黄敏, 3D打印向基础教育走来——访南京市秦淮区校园3D研究社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10): 第74-76页

第五篇:3D打印技术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主要的集中在3D打印房屋模型,不同的房屋沙盘的建立都可以使用3D打印。快捷、方便、省时、省力。大大的提高了降低了房地产行业的成本。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看中的是对各种的房地产中的模型。对于这些的模型我们传统的做法是不断的组件研发团队。对各个楼盘的沙盘进行设计、制作、打造等。整个的过程浪费了公司大量的资金、时间、人力物力。并且效果不是那么的好。

在未来的房地产行业中我们需要不断的追求对利益的高度,于是通过任何的途径和方法降低企业的成本都是非常好的。3D打印模型可以节省一大笔的成本。其他的立体楼盘等也可以进行3D打印。这样能方便别人清晰的看到公司的所有的产品。认识到公司的价值观和产品状态。对公司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从传统的房地产跨越到新型的房地产我们需要的是成熟的3D打印技术和3D打印模型。这些都是房地产行业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对其中的进行改造能最大限度的改变企业的战略和发展。不同的3D打印品牌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也是不一样的。人们更加的偏向于购买和使用知名的品牌的3D打印技术、3D打印机、3D打印扫描仪等设备。因为他们的性能更加的好。能在房地产行业中更加迅速的得到应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10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下一篇:二年级下册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