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美术的教学欣赏课

2022-09-11

1 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课是指人的认识思维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类型, 表达形式, 艺术技巧的理解与认识, 来体会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意义。在小学的美术课的艺术欣赏中, 老师要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欣赏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学生一起进行评论, 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在对色彩强烈的作品欣赏时可以通过鲜明艳丽的颜色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中在作品的组织上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联想能力的锻炼。可以说美术教学欣赏课在学生学习美术和学习其它学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欣赏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好美术, 更以通过欣赏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2 学生的欣赏误区

小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误区,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欣赏过程中小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只看到别人的缺点, 过于自信与张扬, 不能接受同学提出的关点, 对于这类学生, 老师要从侧面引导学生, 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的讲述, 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和观察。学生面对多数人评判意见的压力时, 往往不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 那怕是正确的观点也不敢坚持, 对于这类情况, 教师应及时的作出更正, 阐明正确观点, 对少数正确评判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生的分组讨论中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避免学生因为感情因素和从众心理而改变自己的主观意愿。

3 美术欣赏课的启蒙教学

小学教师在教授美术欣赏课时要做好学生的启蒙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美术欣赏, 教学中可以彩用色彩刺激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用各式各样的彩色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蓝天, 红花, 绿叶所组成的图片。用鲜艳生动的的图片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由内心里发出喜悦和欣慰的感觉, 这样学生便对美术欣赏课有了兴趣, 乐于接受。在欣赏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从图片细节到整体的观察和欣赏,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整副图画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也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涵义。在欣赏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让学生认识到一副图画不能只凭第一印象来欣赏, 要从多角度多层次上来对作品进行更为详细的观察,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加深对一副画的认识, 盲目的更换图画, 只能使学生感受到片刻的激动, 不能增加学生的耐性和观察力, 更不能让学生对一副画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欣赏后要对图画进行讲述,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生活经验, 和对画的认识, 真实的反应出自己对图画的感受, 对于有共同生活经历的学生, 想法往往会保持一致,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之间认识上的交流, 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 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 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 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 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 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4 美术欣赏课的主要教学手段

4.1 生活元素的融入

小学美术欣赏课必须融入生活元素, 因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根源, 艺术创作是对真实生活的反应,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 美术老师要把欣赏作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把课内与课外的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是无处不在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走出教室, 走出校园, 到大自然中观察周围的环境, 让学生分析身边的自然环境变化和人文建筑变化, 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每天看到的景物都会因为细致的观察而产生新的兴趣, 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条件允许, 还可以让学生去参观植物园, 博物馆等, 使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一个全新的观察和了解。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条件, 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 以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 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景。

4.2 带着疑问进行欣赏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欣赏课中, 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作品的欣赏, 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有助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更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所以在欣赏课之前, 有意识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作品欣赏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的对欣赏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并组织好问题, 课上在欣赏前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有目地的进行作品欣赏。例如:在欣赏前, 提出作品表现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 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你从作品中看出了什么内涵?这类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 从而调动了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此种方法的运用往往会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解决问题的环节中, 从分析问题入手, 解决问题,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要正确的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 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 要细心对待。

4.3 搭建交流平台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所得到的感受肯定是见仁见智的。不过由于受经验和能力所限, 他们的看法也许是幼稚和片面的, 但只要是真切的感受, 我们就应该给予尊重和认可, 不必强求统一。现代美术教学非常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这种机会。课堂是交互式的主平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讨论, 在讨论中欣赏, 通过反复的赏与评既能够解决一些欣赏中的问题, 又能够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可以从感官感受到的层面开始, 对作品的题材、主题、造型要素与形式等进行讨论, 进而讨论作品的技法特色、作品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还可探讨作品的风格, 探讨作品的内涵, 即感情、观念、思想等。课堂外是更广阔的交互式平台。在每一节美术欣赏课结束后当学生们离开课堂, 并不意味着他们欣赏的停止, 他们仍然在继续回味, 继续思考, 继续用他们的眼睛观察身边所有美的事物。因而要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畅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倾听不同的思维观点和评论。还可以让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士介入讨论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摘要:小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 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法上引领学生进行作品的欣赏。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欣赏课的重要性出发, 分析了学生的欣赏误区, 强调要以启蒙和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及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欣赏,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根发.浅议美术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1.

[2] 陈振石.美术教育中教育者的价值取向[J].教书育人, 2003, 2.

[3] 朱蓓蓓.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七种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 2005, 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其改进下一篇:90年代以来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