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2022-10-03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服务体系建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率较低, 而当前我国林业生物防治工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从而制约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 从而使有害生物治理效果不突出。而从国家林业部统计的数据显示, 近年来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率保持在65%~72%之间, 并且几年内有下降的趋势。比如某些部门开展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 基本止依据肉眼观察, 并且结合到自身经验而获得数据。虽然有专的设备仪器能够对病虫害进行监测, 但是专业操作人员比较少。从人员结构方面来划分, 人员年龄偏大, 难以深入到基层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数据获得依据基层人员统计汇报, 而基层工作人员在方法与设施支持面难以获得保障, 由此就会导致防治工作基础存在问题, 无法为后期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支撑。

林业生物防治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 包括了人力物力与财力, 而在资金方面林业生物防治费用比较紧张。林业生物防治工作费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林业生物病害发生情况开展调查, 二是对生物病害情况进行监测, 三是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要, 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在于引资招商, 开发地产, 从而导致林业防治工作开展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中央财政预算有限, 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投入力度不足。资源投入不足导致设备等得不到保障, 设施不健全工作开展效果难以体现。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制不健全, 林业防治工作大多以政府部门开展为主, 社会化防治体系没有建立与完善。机制不健全导致了责任无法落实到位。林业防治机构不健全, 人员力量薄弱, 监测工作无法有效落实, 预警监测工作开展不到位, 疫情普查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应急措施缺乏。执法力量不足, 某些地区政府对于林业防治工作不重视, 导致疫情出现时控制力度不足。

2 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的措施

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首先需要明确工作的目标,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见, 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林业有害生物检疫, 监测, 防治与减灾体系。森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开展, 体系建立与健全是保障, 工作开展需要结合到国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各地区需要结合到区域内实际工作情况, 将目标细化与标准化, 市场经与系统化, 从而使林业防治工作的质量能够逐步提升。规范防治工作开展, 防止有害生物扩散, 确保早发现早处理, 从而控制有害生物影响范围, 降低林业防治工作开展的难度, 同时对于防治工作成本降低也有积极作用。

完善预警机制, 强化预测工作, 预测工作是防治工作的基础, 要坚持以预防为主, 转变传统思维观念, 将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 而不是等到问题扩大化再解决。使林业防治工作能够主动开展, 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而不是问题出现后被动应对。达成上述工作目标就需要为技术、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 从而使预测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并且能够确保预测工作的效果, 从而使治理工作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 避免盲目开展防治工作, 降低工作人员任务量, 控制人工成本。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基础就在于监测, 需要准确了解区域内生物灾害分布情况, 灾害发生的特点, 比如气候, 季节, 其它环境因素等。安排专人开展监测, 确保及时发现与处理。

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开展林业防治工作需要对工作人员予以相应的激励, 包含了正面与负面。正面激励主要是为了调动工作人员工作开展的积极性, 对于工作成果突出并且积极性较高的员工予以一定奖励。从而使各环节工作都能够高质量完成, 使整体防治工作目标得以完成。

建立专业的林业生物防治工作队伍, 林业生物防治工作要想深入开展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经的队伍, 尤其是在涉及到监测、防疫、验收等方面, 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 掌握一定技术。而现有林业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难以有效适应新的形势下林业生物防治工作开展。同时还需要完善社会化的防治机制, 林业生物防治体系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林业生物防治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 同时加大资源投入, 确保资金, 人才, 设备能够为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从而才能使林业生物防治工作开展取得效果, 使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摘要:林业防害工作开展对于林业可持续发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近年来我国林业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工作中也存在某些问题, 需要在后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措施的应用从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议苏北麦茬机插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下一篇:论数学课堂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