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2022-09-11

1 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修养,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已成了每个教师的追求目标。但是, 受到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 职业中专的数学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1 学习品质差, 学不得法

这些学生, 在初中阶段学习就比较吃力, 往往不善于思考, 思维品质差, 学不得法, 被动地学习。进入中职后, 仍然依赖老师的惯性运转, 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结果问题成了一大堆。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而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地模仿, 死记硬背, 结果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1.2 进一步学习的条件不具备

中专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这就要求学生在初中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中专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 分析能力要求高。例如, 二次函数的最值及均值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角学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 空间概念的形成, 排列组合的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都是中职学生学习的障碍点, 也是进一步学习的“拦路虎”。

1.3 文化课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均

由于对口升学的拉动, 初中部分未被重点中专录取的学生, 报考职业中专, 准备参加对口升学, 继续升造。这部分学生相对而言, 在班上是成绩较好者, 但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 这样的学生在班上所占比例较小。很大一部分学生, 文化课成绩参差不齐, 给学校和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 职业文化课的教学难度较大, 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成绩参差不齐且较差的学生。

2 影响数学应用能力的主要因素

2.1 数学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 许多学生片面地认为阅读与文科学习有关, 与数学学习关系不大, 学习数学时, 仅注重数式的演算步骤。因此, 阅读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回避的, 试想, 当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连题都读不懂, 又怎么解决问题呢?

2.2 建立数学模型能力

数学模型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 采用形式化数学语言, 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这种数学结构应该是借助于数学概念和符号刻画出来的某种系统的纯关系结构。数学模型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 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 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对于解决应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2.3 运用现代计算工具的能力

计算是数学应用于实际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际问题的计算量一般都很大, 难以运用手工或传统的简单计算工具进行处理, 这个计算瓶颈曾使得实际应用案例难以进入数学课堂。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求解数学问题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工具, 使求解数学问题变得非常方便, 用于计算、解方程、绘图像、数据统计、数值计算、符号演算等都能以更加简洁的方式进行。熟练运用现代计算工具是解决应用问题的重要保证。

3 提高职业中专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中职数学教学观

中职数学课要以服务于专业课为宗旨。教师除了教学生一些基本数学知识外, 更需要教学生如何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专业知识和各种生活、生产所需的能力, 培养他们收集、分析、研判、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为此, 中职数学教学要以教材为本, 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 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

3.2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数学运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数学运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数学能力的运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平时书写的规范和双基的教学;把学生的错误制作成作业错误集, 借以提高其运算能力;借自主作业、小组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等方式方法。

3.3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阅读能力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一个基础条件。对一个数学应用问题来说, 首先, 必须“读懂”;其次, 解题的过程也要用规则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数学阅读;同时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阅读, 学会“说题”, 提高其阅读能力。

3.4 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新教材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每章内容从具体问题出发,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笔者除了应用书本的问题外, 还借助绪言课、概念课和应用题专题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3.5 结合专业设计教学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挖掘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例子。由于考虑到自身对专业课不太熟悉, 笔者常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向专业课教师请教相关问题, 去专业课课堂听课, 争取机会参加专业培训, 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撰写论文或做课题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从专业课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入手, 通过数学知识去解决专业的问题, 真正发挥数学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比如在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上《等比数列》公开课时, 笔者以计算机的数据通信为主线进行教学, 获得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3.6 学生自编应用题

应用题是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编应用题, 能够唤醒他们“应用”的实际体验, 内容形式可以不限, 鼓励学生从生活的不同侧面去想、去编, 可把其自编的结果做成《学生自编应用题集》。这样自编的应用题, 数量关系好分析, 解答起来也容易,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参与。比如在上完《二次函数》后, 有个学生编了这样一题:学校操场的周长为20米, 设长为x米, 宽为s米, 试写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学生因为社会实践少, 经验不足,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 在实践中得到理论的验证。

总之,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途径很多, 只要能结合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最好的方法, 不断加以探索实践, 相信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摘要:职业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成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课程体系由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三大块课程组成, 而数学是中职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本文对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揭示出影响数学应用能力的因素, 而后, 提出提高应用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中专,数学,现状,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 陶正娟.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 .

[2] 刘宇竹.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硅谷, 2009 (23) :202.

[3] 刘宏俊.对中专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 (教研版) , 2008 (12) .

[4] 王小敏.关于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08 (39)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研究下一篇: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改路径探索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