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2022-09-12

在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随之兴起, 受到图书馆管理人员一致好评。信息化管理,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以计算机为主要管理设备, 可以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 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担, 提供信息化服务, 有助于提高用户满意度。因此, 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一) 数字化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设备的普及应用,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 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主要管理模式。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 数字化特点较为明显, 主要体现为数字化集成服务系统。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整理图书馆信息资源, 可以降低信息资源整合难度, 有利于构建图书馆信息平台。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迅速找到想要的书籍, 无需管理人员帮忙, 能提高图书借阅自主性。信息化技术为图书馆提供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渠道, 为用户提供新的查阅、阅览方式, 有助于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

(二) 便捷化

在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获取渠道增加, 阅读习惯随之发生变化。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符合用户阅读习惯, 满足用户阅读需求, 有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每一位用户都拥有私人管理空间, 用户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将图书、文献等存储到管理空间。同时, 用户可以在管理空间进行图书分类、整理、删除等一系列操作, 非常方便、快捷。图书馆可以通过用户订阅类型、搜索记录、浏览记录等信息, 了解用户喜好, 能转换服务形式, 提高服务主动性。相对于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 信息化管理更加便捷, 可以为图书馆和用户双方提供方便。

(三) 人性化

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需要信息资源的用户, 因此, 图书馆需要以人性化方式提供服务。图书馆只有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才能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 才能更好地发展。图书馆中有丰富的图书资源、文献资源, 在将这些纸质资源转化为信息资源时, 需要将图书馆特色融入其中, 从而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在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通过特色管理方式, 搭建图书馆服务平台, 可以让用户享受高质量服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 以服务用户为出发点, 通过特色数据库服务用户, 能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意识不强

现阶段, 许多图书馆都在全力改进管理模式, 但仍然存在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现象。第一, 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了解, 依然应用传统管理模式, 不能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一直存在, 致使图书馆管理水平始终无法提升。图书馆没有宣传信息化管理模式, 无法加深管理人员认识, 难以让管理人员重视信息化管理。第二, 图书馆对员工工作并没有进行规范, 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 无法让管理人员形成信息化管理意识, 导致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无法开展。部分图书馆虽然有规章制度, 但是没有和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条款, 不能对管理人员起到约束作用。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缺乏, 是阻碍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原因, 需要图书馆重点解决。

(二) 图书馆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不高

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直接影响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质量。在实际生活中, 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能力, 难以完成工作任务。第一, 招聘标准失衡。图书馆的招聘标准以学历为主, 只能招收具有图书馆管理能力的人, 但无法满足信息化管理需求。在招聘时, 没有进行足够的考核, 挑选出的应聘者能力和素质都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第二, 培训活动缺失。培训是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的主要途径。许多图书馆忽视培训重要性, 没有开展培训活动, 难以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部分图书馆虽然开展培训活动, 但是培训内容过于单一, 与信息化管理也毫无关联, 无法发挥出实际作用。在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如果缺少具有信息化能力的管理人员, 则会导致图书馆发展缓慢, 甚至被用户所淘汰。

(三)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落后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图书馆存在信息化建设落后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缺少信息设备。信息设备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也是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工具。部分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设备无法满足员工需求, 影响员工工作, 降低信息化管理效率, 造成图书馆发展停滞现象。有些图书馆虽然配置足够数量的信息设备, 但是质量达不到信息化管理要求, 减慢员工工作速度。第二, 信息化平台开发欠缺。部分图书馆虽然在积极建设信息化平台, 但在使用时却存在多种问题。信息传递速度慢, 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 无法满足用户实际需求, 致使图书馆失去大批量用户。信息化平台的功能较少, 只能让用户查看信息资源, 无法提供更多服务。

三、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一) 增强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

图书馆需要增强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 让管理人员主动承担信息化管理任务。第一, 图书馆需要做好宣传工作, 让管理人员了解信息化管理, 提升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认识。图书馆可以举办信息化管理宣传大会, 通过宣传手册和宣传视频, 让管理人员直接和信息化管理接触, 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意识。图书馆需要引导管理人员形成信息化管理意识, 促使其完善图书馆管理体系, 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二, 图书馆需要制定规章制度, 明确要求管理人员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 并提供给管理人员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通过规章制度约束管理人员, 可以规范工作流程, 能让管理人员更好地完成信息化管理工作。同时图书馆可以通过管理制度, 找出不适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 从而提升人才资源利用率。

(二) 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

图书馆需要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 加快管理人员工作速度。第一, 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招聘标准, 对应聘者的能力、素养、技术水平做出要求, 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招聘。在招聘时, 图书馆需要进行考核, 通过能力考核、技术考核、素养考核, 挑选出满足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需要的应聘者。对于信息化管理经验丰富的应聘者, 可以优先招收。图书馆需要利用招聘, 为信息化管理团队吸纳人才, 提高团队整体能力。第二, 图书馆应开展培训活动, 让管理人员掌握先进信息技术, 提高管理人员技术熟练度, 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在培训的同时, 图书馆需要进行考核, 检测培训成果, 了解管理人员优劣势。针对管理人员弱项能力, 开展针对性培训, 提高培训有效性。图书馆应重视管理人员反馈, 根据管理人员需求开展培训, 使管理人员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

(三) 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信息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 图书馆应根据实际需求, 购买高质量信息设备, 为员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图书馆可以调查员工需求, 结合图书馆管理情况, 选购信息设备, 并定期维护信息设备,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图书馆应增加资金投入, 构建信息化工作环境, 满足员工工作需求, 促进图书馆信息化发展。

第二, 图书馆应加大信息化平台开发力度, 根据用户实际需求, 设计平台功能, 让用户感受信息化服务的魅力。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问卷来了解用户实际需求, 从图书借阅、下载、管理等多个方面满足用户, 提升用户使用频率, 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图书馆应随时更新功能, 满足用户即时需求, 让用户成为信息化平台的拥护者, 凸显信息化管理的价值。

四、结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是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图书馆应从管理人员和信息化建设两方面入手, 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 加强信息化建设, 从而加快信息化管理进程, 让更多用户享受信息化服务。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范围随之扩大, 在多个领域都发挥出重要作用。在互联网环境下,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有利于促进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希望给图书馆提供借鉴经验, 保证信息化管理顺利进行。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 2015 (05) :29-32.

[2] 姚楠.“互联网+”形势下图书馆的新定位和新能力[J].科技视界, 2016 (09) :233.

[3] 龚道贵.“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榆林学院学报, 2016, 26 (06) :114-1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发票对财务工作的影响下一篇: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