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及森林培育措施建议

2023-01-19

通过对森林的科学分类, 可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 林农、林业企和事业管理者应当依据森林资源实际情况, 合理地改变传统的森林经营方式。同时,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 还要充分发挥森林功能多样性作用, 确保森林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此外,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 要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 构建适宜的培育模式, 不断完善现有林业生态体系, 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1 森林经营分类原则及经营管理

1.1 森林经营分类原则

1.1.1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森林分类经营, 需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此情况下, 不仅需要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 还要建立健全的林业生态与经营体系。此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要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作用, 提高林业生产力, 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1.1.2 全民参与原则

要想促进森林经营的良好发展, 必须做好其宣传工作, 以提升人们对森林重要性的认知, 全面调动人们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真正提升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才能够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进而确保林业资源持续、良好发展[1]。此外, 对于我国林业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 为森林分类经营提供政策支持, 并要积极鼓励农户与林业企业发展林业资源。当然, 要积极实施有关制度, 确保森林经营与管理的有效性。

1.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确保两者利益关系的协调, 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分类经营工作, 需做好以事项:1) 对具体的经营机制进行全面的考虑, 以确定经营产权主体;2) 通过有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为森林经营效益的获得提供有效的保障;3)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对策, 以更好地培育、保护现有森林资源, 从而在充分利用森林效益的基础上,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1.1.4 分级负责制原则

在采用森林分类经营工作之后, 需要严格遵循分级负责制原则, 而政府有关部门不仅需要对森林经营单位进行严格的管理与合理的协调, 还要坚持统一管理原则, 确保森林经营单位经济效益。此外, 需制定并真正落实分级负责制度, 以确保森林经营各项作业的有序进行。通过分级负责制度的构建与实施, 不仅可以明确责任制度, 还能够明确管理者与领导者, 从而对森林经营日常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协调。

1.2 严格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类型进行培育与管理

在划分森林经营分类过程中, 应当对不同森林培育目的进行充分的考虑, 一般包括公益林经营与商品林经营。通过落实森林分类培育措施, 可为森林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从而更好地经营森林, 这就要求根据森林培育具体趋势, 采用适宜的森林培育措施, 适当运用林地资源, 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我国林业区域的良好发展[2]。

在森林分类经营全部结束之后, 还需对其中包含的公益林进行公益事业化管理, 并大力培育混交林, 确保森林生物多样化, 促进森林综合功能的充分发挥。其中, 对于商品林经营, 必须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要对林种、树种及材种进行及时的、合理的调整, 以适应市场对林产品的大量需求。

2 森林培育措施建议

2.1 选用合理的集材方式

在森林培育采伐过程中, 无论采用何种集材方式, 都是对生态与环境保护存在紧密联系的生产作业模式, 会对伐后迹地的自然更新、保留木与林冠下幼苗等相关林木的人工更新。通过运用合理的、科学的采集方式, 不仅能够高效地保护森林植被, 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还能够有效维持林地生产力。基于此, 对于森林培育集材方式的选用, 应当尽可能选用畜力集材模式, 即为将木材在迹地上拖拽, 以增加天然下种与地表接触面积, 此种集材方式可有效提高天然更新频度与天然更新的可靠程度。

2.2 合理的确定采伐强度

通过确定合理的采伐强度, 不仅能够有效调节森林生态环境, 还可促进森林内幼苗、幼林良好的生产发育。主要原因在于林木生长环境会随着采伐强度的改变而改变, 导致林木营养空间出现一定的变化。同时, 通过对砍伐强度进行合理的确定, 还可有效增加林木光照面积及其根系吸收水分、营养面积, 可促进有关光合效果与蒸腾效果的提升, 大幅增加林木生长速度, 缩短其成林期限与生态效益发挥时间。此外, 通过分析林木分类类型、林种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性, 在对采伐区域进行调查设计时, 需要在全面分析林分结构、平均胸径等因素, 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运用相对应的、合理的采伐强度。

2.3 及时更新植物年龄梯度分布

对于森林砍伐作业, 需对新树木培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针对森林培育事项, 森林管理部分必须建立合理的勘察分队, 仔细统计森林覆盖植物种类与实际情况, 然后通过有关资料的查阅, 对林木生长环境进行一定的了解[3]。通常情况下, 应当在日照时间较长或是雨水较多的降雨季节进行林业栽种。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 需对森林种植年龄梯度分布进行充分考虑, 在进行森林植被砍伐与种植时, 需遵循有效结合壮年植被和幼年植被的原则, 以降低水土流失等灾害发生概率, 为当地动植物生长预留充足的空间, 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此外,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 要积极聘请专家提供适宜的建议与指导, 科学规划与利用有效种植面积, 不断提升森林使用面积, 为将来提供更多的、更优质的森林储备,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 结语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要想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做好森林分类经营及培育工作, 这就要求在充分考虑培育区具体情况、功能与规律等差异性情况下, 选用适宜的森林经营与培育方式, 建立能够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趋势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 构建健全的林业生态体系, 以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对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通常采用分类经营的方式进行, 可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在进行森林培育时, 应首先考虑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与生态优先的原则。在此情况下, 首先分析森林分类经营应坚持的原则, 之后详细探讨森林培育有效措施, 以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森林,分类经营,培育措施

参考文献

[1] 肖舜祯, 刘勇.关于江西省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华东森林经理, 2011 (25) :15-17.

[2] 杨卫星.加强造林管理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思考[J].工程技术 (文摘版) , 2015 (3) :176-176.

[3] 王立新.浅谈森林分类经营与森林培育的有效途径[J].科技与企业, 2013 (12) :168-16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索下一篇:微机教学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