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策略

2022-11-07

思想道德素质, 也称思想政治素质。包含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公民意识乃至心理、人格各方面, 是一个人的首要素质。它具有方向性、动力性的特点。属于德的范畴。古人所谓“德为才之帅”, 就是说思想品德素质在各种素质中的统帅地位和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 他们从小学上了初中, 有了较为宽松和独立的环境, 思想开始活跃起来。求实意识与参与意识强烈, 思维活跃, 勇于追求, 善于创新。但是, 他们的阅历还非常浅显, 思想不成熟, 有较重的逆反心理, 厌恶传统的教育方式, 加上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很容易将一些庸俗化或灰色的信息视为可以接受的行为模式。要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就应该为他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当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经济的发展,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着青少年心灵, 在这种条件下, 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

1 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策略

1.1 创设情境, 优化教学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 教师只注重知识、认知的讲解。老师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 教学效果很差。创设情境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效果的主要手段。情境式教学法主张由老师主持, 每个学生既是嘉宾, 又是课堂的主人, 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全程参与到活动和讨论中。利用多媒体教学, 能形象、直观地描写思想品德教材所要表示的情境, 使学生好像置身于现实生活中, 能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政治术语、理论还原成具体生动的事例, 使知识的难点得以轻松地突破, 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思想品德知识的实用性,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 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 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2 进行劳动态度教育

劳动态度教育是一项常规德育活动, 也是我国中小学进行品德教育的传统项目。因为劳动态度教育简便易行、方式多样, 如果作到了针对性, 则其实效性很强, 因而被许多学校采用。劳动态度教育要有层次性地开展, 作到不同阶段应有质的提高。比如, 通过精心设计、认真组织, 使初一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 适时开展洗衣、做饭、个人卫生竞赛活动, 从学生中评出“独立生活标兵”, 引导学生热爱劳动从自身作起。对初二学生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要应有新的变化, 教师通过组织家庭庭院经济开发研讨会, 切实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并以实际成果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光荣。

1.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青少年思想活跃, 颇具个性, 只有在平等的对话中才能促使他们相互启迪, 从而发现和领悟到更新的东西。因此, 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和自由、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在这样一种氛围里, 学生没有紧张压抑, 思维可以有较为广阔的驰骋空间。他们可以自如地抒发自己的认识, 表达自己的感受, 驰骋自己的思维。要创设这样的情境, 就要求教师具备幽默诙谐的言谈举止, 轻盈舒展的表情神态, 并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而达到师生通力合作、情感交融、默契配合的, 在双向或多向信息和情感交流中呈现主体与主导的和谐氛围。事实证明, 一个人的道德体验一旦发生, 无论多少, 都会感染别人, 也会感染自己, 不断生成新的体验。只有在积极的对话和交流中个体才能摆脱原有的束缚, 不断产生新的联想和想象, 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最终养成创新的习惯, 提高创新的能力。

1.4 巧妙进行时政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 利用时事政治, 从学生对国内国际新闻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提高思想觉悟, 强化社会观念, 从而在对社会评价中,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达到感情的升华, 培养坚定的社会责任信念, 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上, 中国无数体育健儿获得金牌, 当出现五星红旗升起的动人场面, 亿万中国人欢呼雀跃。在课堂上, 每当说起这个例子, 回放这些历史画面时, 同学们都感到无比的欢心鼓舞。他们畅所欲言, 尽情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 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回顾中国体育事业所走过的历史, 所取得的成就, 让学生评述取得成就的原因, 这远比几次说教课灌输课效果好的多。

1.5 进行体验教学

初中生的心理上已经具有成人感, 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因此, 我们可以大胆放手, 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去探索、分析, 处理新信息, 提出新设想。在倡导学生多元理解, 尊重学生个性和感情的同时, 教师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学生, 不能无标准地盲目称赞学生, 更不能无主见地附和学生, 课堂上既要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体验, 又要提升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 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生活, 不断架设学生思维的桥梁, 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乐学不疲。例如, 教师在讲授有关消费的知识时, 在讨论消费的乐趣以后, 老师把话题转到理性消费上, 引导学生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消费。这时, 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到跟妈妈一起上街, 妈妈是怎样砍价的;有的同学说返季消费比较合适, 有的说不合适;有的同学说买货要货比三家;有的说买名牌的, 质量有保障, 不浪费精力和时间;有的说要看售后服务;还有的同学说到了买东西要看是不是环保等等, 课堂气氛很活跃。在议论中也有争论, 不断的总结合理的经验, 纠正着错误的消费思想, 最后形成比较正确的观点。从学生的兴趣、心理特点出发, 架设学生思维的桥梁,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客观地评价学生,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促进了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2 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把课堂延伸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要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不断观察和思考, 使学生对社会和生活有所思, 有所想, 有所感悟, 有所启迪;教师要把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启发学生独立思想, 积极实践统一起来, 利用时事政治, 传统文化,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使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培育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我国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新特点, 研究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方法和教学艺术, 是思想品德教师迫切而重要的任务。鉴于此, 本文对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道德,体验,情境

参考文献

[1] 刘治奇.现代联系实际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关键之笔[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 金美君.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新视点[J].思想政治教育, 2005.

[3] 谢奎芳.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构建动力系统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可撤销合同的认定下一篇:浅谈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