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害生物葛藤的防治对策

2022-09-12

葛藤[Puerarialobata (Willdenow) Ohwi], 为多年生豆科葛属的藤本植物, 其生长较快, 茎可长至10 m。茎叶生长较密, 表面有褐色毛茸, 根系也十分发达。葛藤喜欢气候温润, 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 常年生长在草坡、灌木丛、林分疏松的地方, 并攀附与乔木生长。葛藤生长适应性强, 分布广泛, 我国大部分林区及自然保护区都有大量的葛藤生长;同时, 由于葛藤的生长习性, 对所在环境内的乔木生长影响较大, 严重遏制对林区, 尤其是自然保护区内的林木的生长, 对林业生态, 旅游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危害[1]。由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普通林区性质不同, 不能对葛藤防治采取一般的处理办法。因此,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寻找有效的葛藤防治办法是目前林业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葛藤特征及危害

1.1 葛藤生态学特征

葛藤为藤本植物, 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地方均有生长。据以往调查:葛藤大量分布在排水好、阳光足的山坡地上, 攀附周边的灌木乔木而生长。葛藤对土壤适应性也十分强, 除了在积水严重的黏土地外, 其他类型土地均可生长, 其中包括荒谷、山坡甚至是石缝[2]。且葛藤生长耐酸性强, 在微酸性的土壤里均生长良好。葛藤生长具有优秀的耐旱能力, 同时也有一定的耐寒能力, 在我国寒冷地区也可越冬存活, 次年依靠根部萌发新芽生长。因此依靠葛藤优秀的生长习性, 适应很多地区生长, 生长范围十分广泛。

1.2 葛藤危害情况

葛藤喜欢阳光充足地区生长, 根系分布密集, 有很强的适应性, 攀附与乔木及灌木而生长。因此, 会对所攀附的植物造成覆盖、绞缢等危害, 影响被攀附植物养分的汲取和传输, 遏制被攀附植物正常生长, 甚至导致大面积的死亡。葛藤通常会大面积繁殖, 与周边植物竞争空间和养分, 对其他植物生长产生制约, 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葛藤大量繁殖后产生大量的叶, 冬季后, 大量的枯叶也十分容易造成森林火灾, 严重威胁生态安全。

2 防治措施

由于葛藤对周边环境植物的影响, 及对生态和林业的严重危害, 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葛藤生长, 由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性, 应与普通林业防治措施有所不同。

2.1 一般防治措施

2.1.1 人工防治

葛藤人工防治通常利用挖除、焚烧等人为手段进行防治。但人工防治人工费用大, 耗时长, 做不到从根本防治, 并且效果不明显。因此, 如今多采取其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仅在不发达、面积小的地区采取人工防治[3]。

2.1.2生物防治

应对恶性植物杂草对环境有影响的破坏通常采取引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的措施, 也是一项传统有效的防治手段。在以往的研究发现, 紫茎甲 (Sagrafemorata) 幼虫是应对葛藤生长的有效天敌, 因此可以采用引进紫茎甲幼虫来应对大面积的葛藤危害。但采取生物防治仍需注意, 天敌的引入要注意对其严格控制, 避免破坏生物多样性, 以免对防治区域生态造成其他影响。

2.1.3 化学防治

在初春季节, 可以采取一定的化学试剂杀死有害生物部分器官, 抑制其生长的化学防治措施。通过以往的实践发现, 在初春时候, 用41%的草甘膦水剂对葛藤新长出的叶片进行喷洒, 阻止葛藤叶片的萌发和发育, 遏制葛藤的恶性生长;也可以采取克无踪或甲磺隆进行配合使用, 能够更加提高防治效果。虽然化学防治效果明显, 能够有效遏制葛藤生长, 但对周边植物、草本难免造成破坏, 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多样性。因此, 在对有害生物葛藤防治中, 尤其是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言, 化学防治并不是首选防治措施[4]。

2.1.4 综合利用

葛藤虽然对攀附植物生长有严重影响, 但葛藤并非一无是处, 葛藤根部可以制成粉, 冲泡喝, 营养丰富;葛藤叶可以用来造纸;葛藤茎可以编制成麻。因此, 丰富有害植物的其他经济产值, 对其充分利用, 也不失为一项有效的防治办法。推广村民上山收割葛藤, 兴办葛藤产品加工厂, 可以有效减少葛藤数量, 保证生态和谐, 同时推进经济发展。

2.2 自然保护区防治对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害生物防治需要与普通的林区有所不同, 因为普通林区多以林业经济产出、生态防护等为目的, 注重整体树木生长状况, 注重林业发展, 对林业及树木有影响的生物要严格控制。而自然保护区, 尤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是注重生态整体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和谐, 即便是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生物, 也不能完全杜绝。因此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 对葛藤等有害生物的控制, 需要保证抑制葛藤危害行为, 但不影响整个自然保护区的其他生物生长, 以及整个生态和谐, 在此基础上再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 建议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在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内, 加强森林抚育管理, 提高森林质量, 对有害生物葛藤的防治可以采取仿生药剂、化学药剂进行, 但必须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 严格控制, 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 对有害生物葛藤的防治可以采取改善生态环境, 及时清理枯倒木等, 通过改善葛藤天敌的生长环境, 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必要时进行人为改善, 清除葛藤攀附情况严重的区域。

3 结语

在如今社会的高速进步,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自然林区的保护, 自然景区也十分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因此, 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效率性。以葛藤防治为例, 以普通林区防治方法为参考, 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为出发, 对核心区内、外进行差别管理, 提出自然保护区葛藤防治的科学办法, 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和谐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摘要:葛藤, 为多年生藤本植物, 生长适应性强, 分布广泛。由于其攀附植物的特性, 对周围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普通林区不同, 不能采取常规防治办法。试探究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葛藤的防治对策, 为自然保护区葛藤的防治提供建议意见, 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和谐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葛藤,自然保护区,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 雷永松, 戴丽.林业有害植物葛藤风险评估[J].湖北林业科技, 2009 (1) :20-24.

[2] 陈雁, 肖杨.外来物种葛藤的入侵与防控[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307.

[3] 蒋景德, 成聪, 孙伟.苏州市葛藤危害情况及综合防治[J].现代园艺, 2012 (12) :35-37.

[4] 戴丽, 陶慧萍, 曾祥福, 等.林业有害植物葛藤风险分析[J].中国森林病虫, 2011 (1) :19-2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BIM技术在铁路信号设备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初中新生英语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