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信息公开论文参考文献

2022-10-31

汶川地震信息公开参考文献

[1]宫猛.汶川Mw7.9级地震起始破裂阶段断层几何学及运动学研究[D].导师:徐锡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9.

[2]刘鹏.汶川地震捐款信息,公开不该拖延8年[J].上海企业,2016,(06):48.

[3]黄杰敏.政府信息公开发展分析[J].管理观察,2016,(13):34-36.

[4]徐晓慧.政府信息公开豁免事项研究[D].导师:于立深.吉林大学,2016.

[5]刘日华.中国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转变与突破[J].传播与版权,2014,(07):19-20.

[6]马婧瑶.四川汶川与芦山地震应急机制研究[D].导师:卓志.西南财经大学,2014.

[7]梁坤.新媒体为地震报道带来新变化——以《南方日报》两次地震报道对比为例010200102030[J].青年记者,2014,(02):41-42.

[8]李鹏.公共危机事件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导师:赵德勇.河北师范大学,2013.

[9]魏曼丽,陈瑞楠.对电视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行为的新闻伦理思考[J].科技传播,2013,(17):5-6.

[10]梁英,毛竹.论灾难性事件中地方电视媒体的报道特征与传播价值——以成都电视台“4·20雅安芦山地震”特别报道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163-167.

[11]吴建,张力.汶川地震灾区居民媒介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2,(00):302-311.

[12]姜洁,李幼平,李鸿浩,杨宗霞,唐雪莉,余淳,陆惠.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的绩效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6):624-630.

[13]肖又菁.论“后非典时期”CCTV在突发公共事件初期报道中的显著进步及其原因——以汶川地震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2,(06):140-143+150.

[14]杨少敏,兰启贵,乔学军,聂兆生,廖华,谭凯,王琪.湖北省地震局.用多种数据构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同震位移场[Z].项目立项编号:40974011.鉴定单位.鉴定日期:

[15]黄大亮,黄淑贞.汶川地震中的信息公开及其动力机制分析[J].新闻知识,2012,(06):37-39.

[16]陆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D].导师:王秀芬.大连海事大学,2012.

[17]寇涛.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导师:周世中.广西师范大学,2012.

[18]殷文玲,何红霞,刘翠侠.救灾资金物资审计初探[J].财会通讯,2011,(34):94-95.

[19]肖永梅.指导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八大基本理念[J].理论与改革,2011,(05):151-153.

[20]付涛.汶川地震三周年 扶贫基金会晒账本[J].中国发展简报,2011,(02):51-54.

汶川地震信息公开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李福春,阿杰.汶川地震报道:中国新闻传播的里程碑[J].西部广播电视,2011,(06):92-97.

[22]张红伟.对汶川地震后我国中小学校舍安全政策的追踪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81-87.

[23]朱长学.权威·专业·平衡·深入——食品安全报道的公众利益与行业利益如何兼顾[J].中国记者,2011,(05):33-35.

[24]范娜.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研究[D].导师:莫起升.河南大学,2011.

[25]岑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导师:彭惠青.湖北大学,2011.

[26]付佳宁.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导师:匡素勋.吉林财经大学,2011.

[27]周婷,尹向兵.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J].情报探索,2010,(12):27-28.

[28]郑亚楠.放开自然灾难报道后媒介权力的实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2):50-52.

[29]樊勇.电视直播报道中卫星采访车的应用[J].传媒,2010,(09):50-52.

[30]李霞.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初探[D].导师:王德志.山东大学,2010.

[31]黄杰敏.地震灾害中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导师:臧红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2]何慧娟.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导师:高其勋.燕山大学,2010.

[33]杨琴,胡明川,刘林沙,吴小玲.政府网站在突发事件中的报道文本与传播效应分析——以“5.12”地震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0,(03):87-94.

[34]程晔.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研究[D].导师:胡伟.上海交通大学,2010.

[35]赵振宇,胡沈明.玉树地震:中国进入后灾难报道时期[J].新闻与写作,2010,(05):33-35.

[36]冯春.唐山、汶川地震新闻报道比较研究[D].导师:李黎明.华中师范大学,2010.

[37]蔡咏萍.我国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导师:王世彤;尹耀光.天津大学,2010.

[38]刘娟.数字语境下国外媒体对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研究——以《纽约时报》网站“5·12地震”报道的框架分析为例[J].科技传播,2010,(04):238-240.

[39]杜骏飞.突发性灾难事件与中国公民社会形态的演进——汶川地震的传播社会学分析[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9,(00):37-44+259+264-265.

[40]封燕.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导师:刘红.西南财经大学,2010.

汶川地震信息公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李新生.遵守纪律与积极参与[J].新闻世界,2009,(11):21.

[42]陈灏杰,张伟,徐小娟.对汶川地震中信息公开的反思[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03):135-136.

[43]王建华.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控制探析——以汶川地震媒体控制齕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4-12.

[44]张晓春.也谈重大危机事件中政府信息的传播与管理[J].新闻传播,2009,(08):62-63.

[45]刘牧.汶川地震报道对未来新闻报道的影响[J].青年记者,2009,(20):90.

[46]陈冀,杨金志,程义蜂,秦亚渊.公开理念逐步成长[J].瞭望,2009,(29):18-19.

[47]杨少明.试析信息公开情态下汶川地震报道的摹本化意义[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320-323.

[48]向敏.地震报道与信息公开[D].导师:樊昌志.湘潭大学,2009.

[49]刘克勤.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导师:刘华涛.河南大学,2009.

[50]李欣荣.汶川大地震对我国公共信息公开制度发展的启示[J].情报科学,2009,(05):676-679.

[51]闫莉青.危机传播中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D].导师:要力石.河北大学,2009.

[52]施雪华,邓集文.目前中国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汶川地震为个案所作的一项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9,(03):8-15.

[53]顾颖.从汶川地震看政府信息公开[J].知识经济,2009,(05):40+37.

[54]宋龙华.我国灾难新闻的报道框架比较研究[D].导师:贺建平.西南政法大学,2009.

[55]黄烜.论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信息公开和舆论控制[D].导师:张诗蒂.西南政法大学,2009.

[56]胡艳.基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信息公开问题研究[D].导师:何精华.上海师范大学,2009.

[57]杜虹,张健康.试论信息公开对公民责任意识的唤醒——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09,(03):69-70.

[58]曹伟.从汶川地震危机管理看中国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思路[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01):71-74.

[59]卿红.汶川大地震之法治随感[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2):93-94.

[60]曹君.从汶川地震看中国政府的危机公关传播策略[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9,(01):55-57.

[61]刘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国外媒体对华报道的影响——以《纽约时报》网站“5·12地震”报道的框架分析为例[J].新闻界,2009,(01):46-48.

[62]李新文.从汶川地震报道存在的问题看如何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J].视听,2009,(02):18-21.

[63]严丹霖.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案例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1):162-163.

[64]邹鑫华.反应迅速 信息公开 生命至上——从汶川地震谈灾情报道的新突破[J].新闻爱好者,2009,(01):20-21.

[65]黄帝,王中伟.灾情信息公开须有制度保障——兼论汶川地震报道政策[J].新闻世界,2009,(01):68-69.

[66]杨满栋,吴敏.地震信息网在汶川地震中信息公开的宣传作用[A].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际地震动态——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2008:187.

[67]杨满栋,吴敏.地震信息网在汶川地震中信息公开的宣传作用[J].国际地震动态,2008,(11):170.

[68]徐健康,邓兴广,李华,谢桦,路洁,吕艳,张蕾,李幼平,沈骥.汶川地震四川省医用物资保障工作情况——2008年5月12日至9月15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11):905-912.

[69]刘胜良,金敏.浅析加强救灾款物管理的对策——以汶川地震救灾款物管理为例[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11):77-78.

[70]向妍,黄基秉.试论新闻自由——以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74-77.

[71]傅跃建.“灾难”与“信息公开”[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06):18-21.

[72]吉保邦,王蕾.突发事件新闻传播规律探析——以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展开[J].现代视听,2008,(11):6-11.

[73]李凌娅.从汶川地震透析当前中国的危机信息发布机制[J].中国民政,2008,(10):40-41.

[74]李百明,卢立程.灾难报道的平衡把握——以半岛都市报汶川地震系列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08,(27):72-73.

[75]杜月波.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从汶川地震信息公开制度化中解读[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9):75+77.

[76]张持坚.信息公开传播的革命性进步——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J].新闻传播,2008,(09):6-8.

[77]王卉.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9):169-173.

[78]李琴,龚永博.从行政法视角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信息公开——以汶川地震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8):18-20+30.

[79]喻国明.地震大考:关于传播体制构建的若干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04):54-55.

[80]廖媛,易镇镇.由汶川地震看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力量[J].大视野,2008,(08):76-77.

[81]彭剑.应对重大危机:政府信息如何传播与管理——由“汶川大地震”引出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8):159-162.

[82]廖媛,易镇镇.由汶川地震看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力量[J].大视野,2008,(07):64.

[83]张昭国.从汶川大地震看信息公开与谣言的社会控制[J].社会科学辑刊,2008,(04):44-46.

[84]苏红,马华,杨晨.信息对抗:永不止息的社会矛盾的对立统一动态过程[J].信息网络安全,2008,(07):2-4.

[85]计伟民.走向“信息公开”时代[J].公民导刊,2008,(07):24-26.

[86]阿计.“阳光政府”走上法制轨道[J].人民政坛,2008,(07):28-29.

[87]范以锦.汶川地震报道:信息公开制度化的良好开端[J].今传媒,2008,(07):1.

[88]陈力丹,于庆浩.汶川地震报道践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J].今传媒,2008,(07):14-16.

[89]沈正赋,肖旭.从信息公开角度看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与效果——以中央电视台报道为例[J].声屏世界,2008,(07):10-13.

[90]杜骏飞.通往公开之路: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J].国际新闻界,2008,(06):34-38.

[91]何淼玲.“公开”的力量[N].湖南日报,2008-06-17(C01).

[92]张庆娜.从5·12汶川大地震看政府信息公开[J].新闻知识,2008,(06):3-5.

[93]吴锦芳.政府信息公开在危机事件中的启示——从汶川地震事件谈起[J].档案与建设,2008,(06):18-19.

[94]胡智锋.为尊严而战——对汶川大地震电视特别直播报道的探析与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03):41-44.

[95].传媒观点[J].现代视听,2008,(06):2.

[96].汶川地震与信息公开[J].中国人大,2008,(11):8-9.

[97]杨晨.汶川地震:感受信息公开的力量[J].信息网络安全,2008,(06):10-11.

[98]叶皓.信息公开的成功范例——5.12汶川地震舆论有效引导的启示[J].传媒观察,2008,(06):5-7.

[99].信息公开:实时播报万众瞩目[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8,(06):31-33.

[100]本报记者 李东红本报通讯员 计伟民.从“汶川地震”看信息公开[N].河南日报,2008-05-14(0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视剧戏剧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数学教学过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