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清形势顺应改革潮流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确保运输安全的思考

2022-09-13

1 中国铁路走过了艰难的64年改革之路

1.1 建部之初:解放军打到哪, 铁路修到哪

成立于1949年1月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 首任铁道部长滕代远在全路工作会上强调:解放军打到哪里, 铁路就修到哪里, 号召全路职工大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1.2 新中国成立:原军委铁道部转变为中央人民政府下属机构国家铁道部 (简称铁道部)

建国后, 肩负着全国新线建设重任的铁道兵团, 1976年后逐渐缩编, 到1984年1月1日彻底脱离解放军序列, 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 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铁路工程局。

1.3 上世纪70年代:铁道部与交通部合并后分立

1970年7月“文革”时期, 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的邮政部分合并组成新的交通部。铁道部与交通部合署办公不到5年, 到1975年1月, 全国人大会四届一次会议后,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年起, 铁道、交通两部重新分立, 恢复铁道部。

1.4 上世纪80年代:“放权”试行经济责任制“大包干”

1978年以来, 铁道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铁路现代化建设上来。1982年, 重新组建铁路司法, 设立铁路运输法院和检察院。1986年, 铁道部将“人、财、劳”三大权力“下放”各铁路局, 试行经济责任制“大包干”, 因1988年1月24日1时22分, 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旅客列车运行到贵昆线且午至邓家村站间, 发生旅客列车重特大颠覆事故, 造成88人死亡, 62人重伤, 客车报废7辆, 中断正线行车44小时33分, 下放各铁路局的权限统一收归铁道部。

1.5 上世纪90年代:试行现代企业制度

1992年, 铁道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3~1996的3年间, 先后成立了广铁集团、大连铁道有限公司、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广深公司作为中国铁路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美国纽约交易所、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1998年1月, 铁道部提出, 经过3年攻坚奋斗, 到2000年基本实现政企分开, 到2000年基本实现政企分开, 工程、建筑、工业、物资、通信5大总公司与铁道部分离, 5大公司100万职工脱离铁路, 全路职工总人数由300万大军缩减到200万人。

1.6 本世纪:2005年“3.18”撤销56个分局, 18个铁路局直管站段

2005年3月18日, 推行了56年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四级管理模式, 一夜间, 56个铁路分局撤销了53个, 保留武汉、西安、太原3个分局提升为铁路局, 加上原有的15个铁路局, 由18个铁路局直管站段, 改革为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的运作模式。

1.7 本世纪2004年后:高铁大发展拖延改革

2004年, 建设高铁的构想被提上议事日程。铁道部“跨越式发展”思路, 在政企合一的模式下, 对高铁建设跨越式推进发挥了巨大作用。铁道部集中资源“大干快上”, 短短7年时间, 中国高铁发展速度走过了世界上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道路。

2008年初, 广州站遭遇冰冻雨雪灾害天气, 80万人滞留车站。铁道部从全国调度列车和人力支援化解了危机。同年“5.12”汶川大地震, 铁路充当运输先锋, 也为铁道部的保留添加了砝码。

2 认清形势, 顺应铁路改革潮流

2.1 撤销铁道部是大势所趋

2013年3月10日, 全国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撤销铁道部, 新组建国家铁路局, 将原铁道部行政职能划入交通运输部管理。新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 承担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能。为什么要撤销铁道部, 实行政企分开呢?

因为,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近几年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但也存在政企不分、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等。

一是在政企合一的模式下, 铁路企业不能成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 内部缺乏动力, 外部缺乏压力, 经营状况不佳, 仅2012年上半年就税后亏损额达88亿元。

二是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管理搅在一起, 责任不清, 安全监管与企业利益角色冲突, 安全责任难以落实。

三是铁路具有大运力、低能耗、低成本优势, 在整个交通运输领域举足轻重, 铁路独立在外, 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组合优势发挥不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2.2 通过改革, 有利于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社会广泛参与的铁路发展新格局

中国铁路总公司成为市场主体, 可以落实经营自主权, 促进企业内部改革, 提高发展内动力, 增强铁路发展后劲, 推动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通过改革, 明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国家铁路局的安全监管责任

有利于厘清企业和政府角色, 有利于从体制上保障铁路运营秩序和安全。

2.4 通过改革, 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

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 可以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机衔接, 优化布局结构, 形成大交通格局。

3 打消顾虑, 充分认识推行铁路公司化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至于撤销铁道部后全路职工担心的问题, 不必担忧, 必须打消顾虑, 冷静思考, 要充分认识到推行铁路公司化有利于收入增长。

3.1 国家对铁道部贷款或债券等各项支持措施和支持政策不变

国务院机构改革后, 铁道部政企分开, 铁道部万亿债务将何去何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原来由商业银行向铁道部发放的贷款以及铁道部发行的债券, 铁道部下属企业从商业银行拿到的贷款都由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继承。国家对铁道部原来贷款或债券等各项支持措施和支持政策不变。

3.2 在国务院巨额注资支持下解除债务瓶颈, 加快铁路总公司上市步伐

从未来长远发展看, 铁路政企分开改革催生中国铁路总公司未来的资本市场之路引人注目。铁道部原有2.66万亿元债务, 虽然成为上市的瓶颈, 但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表示, 债权债务将实现从铁道部到铁路总公司无缝衔接。多位经济学家表示, 大型央企上市尽管可以通过国务院“特批”加快上市节奏, 至于身背的巨额债务, 还需政府进行巨额注资, 或是合理剥离债务解决。

3.3 铁路客货运价的调整, 由市场规律决定, 职工不会裁员, 收入只会增加

2013年2月20日, 铁路货运价格在2012年平均每吨公里11.51分的基础上, 上调1.5分, 达到每吨公里13分。依据2012年的全路货运总量, 这次提价将为铁路全年增加300亿元货运收入。因为2012年的全路货运综合成本较2011年提高了13%, 之所以最终确定运价上调13%, 正是为了对冲货运综合成本的刚性上涨。

2014年2月15日起, 铁路货物运价在2013年平均每吨公里13分的基础上, 再度上调1.5分, 达到每吨公里14.5分, 全年货运预计增收400亿元, 为冲抵2.66万亿元债务产生的1000亿元的年利息银行偿还, 仍有较大缺口。

铁道部“拆分”, 成立铁路总公司企业化运营后, 未来火车票价会不会有变化?盛光祖总经理回答记者采访时表示:铁路平均票价较低, 铁路票价也会市场化, 通过市场规律, 努力让车票更好买一些。200万铁路职工不存在安置问题, 也不会裁员, 都会在就业岗位上。

笔者算了一笔账, 原铁道部长盛光祖自2011年初任职以来的3年间, 线路工工资增长带来的好处:2013年线路工岗位工资、生活补贴、安全效益达标奖较2010年的1888元累计增加到4208元, 累计增长2.23倍。同时, 职工个人养老保险金、医保金、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 随着职工工资增长而单位给予职工缴纳的部分也同步增长。

4 坚定信心, 苦干实干, 确保运输安全

4.1 坚定信心, 未来发展前程似锦

成都铁路局制定的“10年三步走、10年大跨越”西南铁路现代化目标:未来10年全局管内将新建铁路1.2万公里, 营业里程达到1.66万公里以上, 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达到6900公里, 客运专线达到4700公里。

1) 渝利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全长264.4公里、双线528.8公里、时速200公里的沪汉蓉快速客运大通道—渝利高速铁路2013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 由涪陵工务段接管养护。

2) 渝万高速铁路2013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渝万高速铁路全长247公里, 重庆境内总投资261.42亿元, 设计时速250公里。建成后, 万州到重庆主城只要一个小时。渝万铁路计划2016年建成通车。重庆市管内部分将由涪陵工务段接管养护。

3) 黔张常铁路有望2014年开工建设。为了缓解渝怀铁路运输压力, 设计时速200~250公里、全长309.6公里的黔江—张家界—常德的黔张常铁路, 有望2014年开工建设, 预计2018年建成通车。该铁路建成后, 黔江到长沙只需90分钟。重庆到长沙只需3小时, 比走渝怀线节约7小时。重庆市管内部分将由涪陵工务段接管养护。

4)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构架了宏伟蓝图。以习总书记为首的第五代中央领导集体, 为我们构架了2个100年的宏伟目标:在建党100周年 (到2020年) 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周年 (到2049年) 时, 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100年目标, 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让13亿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也让全路职工通过铁路改革的深化发展, 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4.2 苦干实干, 筑牢安全风险防线, 确保运输安全

1) 深入贯彻全局工务系统安全风险现场会精神, 筑牢安全风险防线。2013年7月, 全局工务系统安全风险现场会在涪陵工务段重庆北线路车间召开, 推出了该车间、重庆北正线工区标准化作业管理模式。一是因地制宜打造安全文化墙, 揭挂语言温馨的安全风险警句, 形成安全文化氛围。二是把安全风险教育贯穿于每日一抽、每周一题、每月一考、每季一练职教活动, 增强职工风险意识。三是坚持标准化排班点名制度, 工班长根据线路超限处所, 编制作业计划, 把行调下达的“天窗”时间、作业里程、项目内容、“三位一体”防护标注在《看板》上。排班点名时通过展示《看板》安排工作, 向每名作业人员讲清安全注意事项、行走路径和质量要求, 依次抽问作业人员回答安全注意事项, 把安全风险卡控在作业前。

2) 以盛光祖总经理慰问工务职工讲话精神为动力, 苦干实干, 确保运输安全。2013年2月16日春运期间, 盛光祖总经理到涪陵工务段重庆北线路车间看望慰问干部职工, 给予了全路工务职工极大的鼓舞, 让工务职工切身感受到总公司领导对工务一线职工的关心。

结束语:只有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 以盛光祖总经理看望慰问工务职工讲话精神为动力, 立足岗位本职, 苦干实干,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脚踏实地工作, 努力提升客货服务质量, 确保了运输安全, 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社会认可, 才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只有通过“两个效益”的提升, 职工工资收入才能得到同步增长。我们相信, 铁路推行公司化后, 通过全路职工共同努力, 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摘要:2013年3月10日, 全国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撤销铁道部, 划入交通部主管, 新组建国家铁路总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 实行政企分开。这标志着中国铁路改革迈入市场进入实质性的一步。铁道部的消失, 不得不使全路职工担心铁道部撤销后, 近几年铁路新线建设背负的巨额负债贷款会不会由铁路总公司偿还, 职工工资收入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公司改革会不会裁员波及职工饭碗。一连串担忧, 势必会影响安全运输生产。带着这一问题, 笔者就如何引导职工认清形势, 顺应改革潮流, 坚定信心, 苦干实干, 确保运输安全谈点思考。

关键词:认清形势,展望未来,顺应改革,打消顾虑,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确保安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自然和语言环境对中西方文化产生的影响下一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