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实主义雕塑的发展

2023-02-07

现实主义所强调的真实性、典型性、客观性和人文主义精神使其具有了生生不息不可替代的审美品格。随着时代与艺术实践的发展, 人们对现实主义的认识也从传统走向现代, 从封闭走向开放, 现实主义的边界与内涵也变得更加开阔和丰富, 形成了在不同的文化语境和艺术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修正机制。

上世纪20年代现实主义艺术被引进到我国, 有百年历史了。现实主义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取得了新的发展,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最初以前卫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思想被引入及发展, 逐步成为中国雕塑创作的主流。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外来文化的交流, 国内的艺术形式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被扣上了落后的思想以及创作形式, 并越来越少的艺术创作者选择此创作手法。我认为, 就现实主义雕塑创作在中国的起源及其发展进行论证,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现实主义雕塑创作都应该是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向前发展。

1855年法国画家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宣言”标志着现实主义正式提出。现实主义尊重艺术与现实世界的统一这一规律, 其艺术思想是不离开艺术主体去机械照搬现实, 不仅仅观照世界, 还关照着艺术家个体, 也没有离开现实的世界去漫无止境地去表现自我, 而是始终紧跟现实生活、人与社会。1855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美术展上, 库尔贝特地为这次博览会创作的《奥尔良的葬礼》和《画室》落选, 于是库尔贝便把遭到拒绝的的作品包括在内的40幅油画, 在蒙太街举办了名为“现实主义库尔贝40件作品”, 后来被人们称为“现实主义宣言”。现实主义选材和风格的特点是不再是强调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画面的叙述性, 而像库尔贝说是:“我不想抄袭或模仿这个或那个大师, 我也不想无谓的为艺术而艺术, 想我所见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她的面貌。一句话, 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他更多的关注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 以准确形式表现当下的社会生活。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粉饰, 反对象征主义、抽象的等不现实的事物, 其原则是忠于生活, 现实主义艺术在生活中进行素材的选择、提炼以及概括, 从而揭示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库尔贝的作品强调社会底层倾向, 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明白易懂, 画面具有雕塑般的力量, 以鲜明的手法反映现实生活。李占洋的作品表现中国现实主义雕塑创作体现人文情怀, 反映现实问题, 直接诉讼人文精神。李占洋的《人间万象》《挤公交》《火车站》等系列雕塑, 从策划的角度看, 李占洋的现实主义手法是独特的。作品充满了文学性, 比如《挤公交》, 该作品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二章描写的极其相近:此时正是上班的高峰期, 公交车站挤满了黑鸦鸦的人群...尽管这个站的人都能上车, 但人群还是进行了一番疯狂的拥挤, 以便上去抢占座位, 有时候两个胖子别在车门上互不相让, 后面的人就像古代士兵抬杠进程似的, 齐心合力涌上前去打通阻塞...两条腿被夹得纹丝不动...坐一段路, 比干几小时活都累。艺术家李占洋从自身经验出发对生活观察和再现的方法区表现时代的现状, 具有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作品《伟人的沉默》是对上层的批判。这种上层批判下层关怀的艺术思想是现实主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占洋的一些摄影作品都是随意从生活选取的场景, 没有经过处理, 都是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写照, 犹如她的雕塑。艺术家梁硕创作的《城市农民》, 是将目光投向了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大量农民涌入城市, 参加城市的建设, 农民工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虽然他们常年生活在大城市, 却不是一个真正的城市人, 虽然他们为一个个城市做出了贡献而被城市所接纳, 甚至遭到城市的排挤。劳伦斯是一个像雕塑家罗丹一样处在传统与现代交接点上的作家。他的小说对生活的真实地再;额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外部生活和物质形态, 关照人性以及人的自然本能和精神状态, 努力描写人类在自然本能的驱使下人类的心理与情绪状态, 综上所述,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创作实践都是跟随社会的发展带来的问题和现状出发表现当下的现实生活。

恩格斯指出“现实主义不仅仅是细节的描写,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与我国某时期社会的路线很相符。1948匈牙利现代美学家卢卡契曾指出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要来源于生活, 反映生活, 忠于生活。在卢卡契心目中, 几乎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他认为现代主义文艺都是反现实主义的。恩斯特·费歇尔是奥地利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和政治评论家, 他对现实主义做了一个更为广义上的界定:“现实主义的广义包括一切承认客观现实存在、并且企图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风格去再现它的文学艺术。法国著名理论家罗杰·加洛蒂出版了专著《论无边的现实主义》, 此书虽然篇幅不长, 但是对现实主义的当代形态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拓展了现实主义的尺度。他的美学思想使当代现实主义走向开放的状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纪初, 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需求被引入进来, 当时中国需要改变国情, 寻找新的元素, 而西方文化就成了中国文化改造的理想范式, 起初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鲜明的启蒙色彩。现实主义在中国以一种能够直面现实社会的问题的强有力的艺术创作方式出现, 现实主义扎根于生活、生活期间的人民, 是一种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与人文关怀的艺术形式, 优秀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能够启迪人类的思想和心灵, 真正的把大众赋予神圣的位置。当下我们要展现一种新的现实主义, 拓展现实主义新的艺术创作手法, 而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创作方法与艺术语言来理解、阐述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不应是一个僵化和封闭的状态, 应当充分发挥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丰富性。现实主义在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生生不息, 应当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独特魅力, 从在不同的文化语境和艺术实践中不断发展。黑格尔所言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 而艺术应该真实地反映出自己时代的风貌, 只有现在才是新鲜的。对中国现实主义雕塑发展成败得失进行总结, 关注当下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重要的关注社会的现实, 直接面对社会的最真实的一面, 描述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现实问题。体会社会人间冷暖, 赋予现实主义雕塑应有的时代性。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丰富现实主义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再不失现实主义雕塑的真实性客观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去丰富现实主义雕塑语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策略分析下一篇:大庆油田注水井分层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