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

2022-09-14

现阶段, 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作为就业群体的重要一部分, 大学生就业情况也表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还在于大学生本身能力水平整体偏低, 达不到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加上部分大学生对于薪资待遇要求非常高, 企业在不能把握大学生能力水平的前提下, 自然不愿意投入太多。在这种矛盾冲突下, 高校不得不开始反思, 科学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不断提升学生职能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实现高校教育、学生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共赢局面。在此基础上, 文章分析并总结了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然后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几点措施。

一、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 大学生就业观念不理性

近年来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对于人才数量需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就业视野越来越开阔, 加上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对于大学生来说当前社会形势无疑是为其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但是, 即使面对可观的就业前景, 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够理性, 抓不住发展机遇, 主要表现在求职应聘过程中过于重视眼前利益, 没有考虑到长远的职业发展, 往往失去就业的信心[1];还有一部分学生将就业定位在国家机关部门或事业单位上, 存在“眼高手低”的严峻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并没有考虑自身实际情况, 一门心思坚持考验, 往往会错过很多适合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还有个别学生存在攀比心理, 比如薪资待遇比其他学生低, 会选择放弃就业。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比较少而且就业经验不足, 使其缺少理性的就业观念。

(二) 大学生职业能力需要提升

大学生职业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创造性能力、执行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2]一些研究表明, 在我国很多高校中大学生普遍会认为自己具备一定学习能力, 但是缺少创新和管理能力。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最缺少的就是既具有学习能力, 又同时具备创新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执行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所以, 某种程度上, 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是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在一些高校中教学理念没有更新, 也不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使高校发展停滞不前, 学生的就业率不高。这也充分说明, 高校必须与时俱进, 明确当前学生能力方面缺失的东西, 然后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发展与高校发展的共赢。

(三) 家庭教育缺少正确引导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 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就业观念等产生直接影响。我们不难发现, 在很多家庭中虽然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但是也会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认为只有取得好的成绩才能有好的出路;或者还有一些家庭自认为条件很好, 也有一定实力, 对于孩子的要求就是“应付”, 只要坚持毕业就可以了, 由父母安排工作。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 学生会非常依赖父母, 甚至一些学生在受父母的控制下已经失去了自我, 也容易迷失自己。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就业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目标是什么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要如何渡过, 而这些都已经父母安排好, 在父母给的“条条框框”中生活、工作。

(四)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

现阶段, 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转型时期, 越来越多全新的思想观念开始融入人们生活中, 尤其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 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观念, 也容易被新的思想观念“左右”。但是, 大学生很少接触社会, 生活经验匮乏, 心思单纯, 加上缺少智者的引导, 很容易被一些充满诱惑的思想影响, 这些思想观念会使学生陷入精神迷茫和彷徨中。[3]同时, 面对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很少有人能够在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 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时尚、时髦, 缺少理性和长远眼光, 只顾眼前却忽视了毕业以后如何在社会中立足, 忽略了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甚至会让学生形成扭曲的就业价值观念。

二、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一) 加大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投入的力度较少且重视不够, 从而造成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人员少、专业性不强, 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能给予更多科学的建议, 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能力以及需要具备的就业能力了解不多, 必然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 当前高校首要任务就是组建一支专业性强、有充足师资力量、业务能力精、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队伍。同时, 高校应该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必须熟悉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及法律法, 全面把握当前社会就业形势, 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这也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主动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此外, 高校还应该发挥辅导员、专职教师等对学生就业工作中起到的作用, 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自己、父母还有就业指导教师以及更多的人都在关心自己的就业问题,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二) 加强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当前社会就业形势, 高校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实情, 勇于探索, 可以通过教育和辅助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培养模式, 利用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 并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融合, 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使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调动其积极性[4]。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提升其他综合能力, 比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等。同时,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 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性, 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并要求学生理性地进行自我能力分析, 多参加职业训练, 对择业就业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 逐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力开发体系

构建大学生就业力开发体系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但这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和院系之间相互协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和院系实现两级联动,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大学生就业力开发体系落实的基础保障。

学校领导主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决策以及综合性工作的落实, 而各个院系主要承担起具体工作的职责, 使大学生就业力开发体系深入落实到学生中。同时还需要学校和院系共同努力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委员会, 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处、社团以及学校各部门的作用, 整合优质资源, 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工作, 不断创新和优化[5]。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高校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更加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 同时也需要高校发挥其领导职责, 做好协调支持, 比如引进社会资源为学生组织专题讲座、举办招聘会等等, 让学生与实际就业更加接近, 也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借鉴。此外, 对于学校组织的与就业相关的工作或活动, 各个院系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并鼓励学生参加, 方便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四) 搭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通常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就业实习、职业见习、模拟面试以及到企业实地参考等, 对实际工作岗位有全面的认识。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的方法。

(1)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 开展一些实践实习活动, 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也能让学生明确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就业能力。

(2) 就业指导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求职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制定明确、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并掌握基本的求职礼仪、方法和技巧等。

(3) 高校应该为学生多组织实践活动, 如创业大赛、邀请成功人士举办创业报告会等, 也能为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

三、结束语

现阶段, 我国各行业总体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入手, 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多元人才需求。笔者认为, 当前高校除了要加强对学生就业力的重视以外, 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制度保障、师资队伍以及组织就业指导实践活动等形式, 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力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才能将就业指导工作保质保量的落实到教育工作中。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认为大学生普遍缺少就业竞争力, 而这一现象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都有着直接联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高校必须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角度分析,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大学生,就业能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英华.就业力视角下的大学生涯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 王立, 冯鑫, 张浩玮.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 5 (6) :16-19.

[3] 燕秀梅.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4.

[4] 刘静.基于就业力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 2012.

[5] 张昱.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力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 2018 (5) :144-14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现场总线在智能楼宇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下一篇:改善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