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肝脏吸虫病的临床研究

2022-09-13

肝吸虫病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 进食生鱼、生虾等后感染率高达97%[1]。其成虫及虫卵主要在肝内胆管寄生引起病变, 由于长期感染及病变的发展可能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 如胆管癌、肝硬化等危及生命。由于肝吸虫病属于食源性寄生虫病, 随着饮食文化的演变, 更多的人尝试生食, 使得发病率逐渐升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肝吸虫病的声像特点, 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此病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20例肝吸虫病患者, 男95例, 女25例, 年龄36~78岁。平均 (54.55±7.34) 岁。经肝吸虫酶标阳性证实56例, 粪便查见虫卵证实12例, 胃镜取十二指肠液查见虫卵证实8例, 手术证实44例。均有食生鱼等不良饮食史,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腹痛、间断性黄染等。

1.2 仪器与方法

Phil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MHz, 彩色超声多谱勒 (CDFI) 频率为2.5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观察肝实质内回声, 肝内外胆管壁厚度, 胆管内径, 胆管内胆汁的透声性, 以及胆囊内回声, 是否合并胆囊炎、胆结石及脾肿大。

2 结果

2.1 肝实质及血管回声情况

本组120病例肝脏均呈现轻度增大, 以左肝明显, 肝边缘钝, 肝实质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回声异常, 光点增粗, 回声增强, 分布不均, 可见小片状及条索状强回声。15例门静脉增宽, 门静脉主干内径1.3~1.6cm, 其余门静脉系统正常。

2.2 肝内胆管损害

胆管壁增厚型48例, 回声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壁增厚, 回声增强, 局部肝内胆管呈“双轨征”, 或肝内胆管壁呈较均匀回声增强, 以肝左叶胆管明显, 胆管内回声不均匀。本组病例肝内胆管壁厚2.5~5mm。胆管扩张型43例, 表现为胆管内径呈不同程度扩张和局限性扩张, 以肝内胆管扩张较明显, 回声增强, 在肝内胆管周围可见数量不等、分布不均的斑点状、类实质强回声团块状及片状强回声, 如“落雪”样增强, 内部回声不均匀。扩张胆管内可见管状强回声虫体及蠕动现象具有一定特征性, 虫体长8~14mm。本组有39例可见管状强回声虫体及蠕动征象。类实质强回声团块最大9mm×12mm, 最小5mm×5mm。胆囊病变型29例, 表现为胆囊内斑点状强回声、类似泥沙样结石强回声团块及絮状沉积物, 无声影, 部分可见胆囊壁增厚、毛糙, 胆囊增大、胆囊内隆起性病变及胆囊内结石。团块最大7mm×8mm, 最小5mm×6mm。

2.3 诊断证实及误诊

本组120例患者, 误诊4例, 分别为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泥沙样结石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超声诊断率为96.67%。

3 讨论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 人类是其最终宿主, 由生食被感染的鱼肉、虾肉, 引起的一种胆道寄生虫病, 主要为成虫于肝内小胆管寄生起[2]。成虫寿命长, 并不断繁殖产卵, 肝内胆管可被成虫、虫卵及排泄物充满, 亦可移居至肝外胆管、胆囊内甚至胰管内。由于成虫及其排泄物进入胆总管, 导致胆总管扩张, 管壁增厚;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 形成阻塞性黄疸;胆汁排泄不畅引起细菌感染, 而发生胆道炎。成虫虫体碎片、虫卵等组织, 可形成结石核心而诱发胆道结石[3]。因此,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及时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是诊断肝吸虫病的主要手段, 本组诊断率达到96.67%。

通过分析本组120例病例超声回声特点, 总结如下: (1) 胆管壁:肝内外胆管壁增厚, 回声增强, 部分呈“双轨征”或短等号。本组误诊硬化性胆管炎2例, 鉴别要点是后者肝内胆管壁弥漫增厚、管腔闭塞, 胆汁透声性良好。 (2) 胆管内径:胆管内径多呈弥漫型不同程度扩张, 回声增强, 肝内胆管周围散在斑点状及“落雪”样增强回声。可见特征性管状强回声虫体, 有蠕动。本组误诊胆管结石1例, 鉴别要点为后者呈强回声、后后声影。 (3) 胆囊:胆囊内斑点状强回声、类似泥沙样结石强回声团块及絮状沉积物, 可见胆囊壁增厚、毛糙, 胆囊增大、胆囊内隆起性病变及胆囊内结石。本组误诊胆囊泥沙样结石1例, 应结合胆管扩张及管壁增厚等征象予以鉴别。此外本病肝脏轻度增大, 还应与慢性肝炎的鉴别, 慢性肝炎时, 超声可见肝增大, 肝实质内回声粗糙, 但无肝内胆管扩张, 尤其无节段性扩张所见, 肝内也无“落雪”样强回声。综上所述, 超声诊断肝吸虫病能明确病变位置、大小, 观察肝实质、肝内胆管及血管的变化, 具有准确率高、无创、快捷的优势。临床应用是应提高对各种特征性回声征象的掌握及与其他基本的鉴别, 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肝脏吸虫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20例肝脏吸虫病患者超声声像特点。结果 诊断正确率为96.67%, 有4例出现误诊。结论 超声诊断肝吸虫病具有准确率高、无创、快捷的优势。

关键词:超声,肝脏吸虫病,诊断

参考文献

[1] 梁萍.肝吸虫性胆道损害的超声诊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7 (5) :785~786.

[2] 罗双琪, 孙恩涛, 高锡银, 等.胆道探查发现肝吸虫病一例[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0, 29 (1) :60~61.

[3] 郑培秋.T管引流术预防肝吸虫病肝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2 (16) :1776~1776, 178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办公室文秘工作分析下一篇:肝血管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