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03

急诊科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医院感染:

灭菌:

感染性医疗废物:

二、单选题(共40分)

1、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

求?(A)

A 灭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 卫生要求

2、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 )

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 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3、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 D )

A 门诊、急诊病人

B 陪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住院病人

4、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D )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 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5、哪条不是表浅切口感染(

D )

A 红、肿 B 热、痛 C 脓性分泌物 D 以上都不是

6、医院感染暴发是在医疗机构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B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 1例 B 3例 C 5例 D 10例

7、、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的

原则是( D ) A 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B 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处置 C 不必处置 D 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8、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 C )

A 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

B 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 C 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 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9、下列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 C )

A手术器械 B 穿刺针 C 气管镜 D 腹腔镜 E 活检钳

10、下列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的( A )

A口表 B听诊器 C血压计 D痰盂 E床头柜

11、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不正确的是( B )

A 包装应防渗漏、防穿漏 B 采用黄色包装袋、双层收集

C 规定的时间、线路移送带储存点 D 运送工具应定期、定点消毒处理

1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几类?( C ) A 3类 B 4类 C 5类 D 6类

13、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

废物?( D )

A 病理性废物 B 严重污染性废物 C 生活垃圾 D 感染性废物

14、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病理性废物?( B )

A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 D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15、以下哪类物品不属于药物性废物?( C )

A 废弃的一般性药品 B 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C 菌种、毒种保存液 D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16、以下物品中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哪种?( B )

A 变质的免疫球蛋白 B 臀垫 C 过期的84消毒液 D 用过的酒精消毒剂

17、病人使用过的吸氧面罩属于哪种医疗废物?( A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化学性废物

18、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A)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19、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 (A) A 1.2米 B 1.1 米 C 1米D 0.9米

20、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三、多选题(共40分)

1、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ABCDE) A 隔离 B 控制传播

C 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D 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E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2、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ABC) A 标准防护 B 严格消毒

C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D 监督检查传染病人 E 保护易感人群

3、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ABC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

散。

A 早发现 B 早报告 C 早隔离 D 早治疗 E 早转运

4、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

的安全措施是(ABCDE )

A 防渗漏 B 防鼠、防蚊蝇、防蟑螂 C 防盗 D 防火 E 预防儿童接触

5、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ABCD)

A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准 C 废弃的血液、血清 D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E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

6、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损伤性废物?(ABCDE) A 手术锯 B 玻璃安瓿 C 医用针头、缝合针 D 备皮刀 E 玻璃试管。

7、以下物品属于药物性废物有哪些?(ABCE)

A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B 废弃的免疫抑制剂 C 废弃的可疑致癌性药物 D 废弃的消毒液 E 废弃的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

8、以下哪些物品属于化学性废物?(ABCE)

A 医学影像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B 废弃的过氧乙酸

C 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D 废弃的抗生素 E 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9、下列关于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原则正确的有( BCDE )

A消毒处理后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报废时直接归于医疗废物范畴。 B、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就地消毒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C、引产胎盘(非传染性)、胎体或残肢,若家属要求自行处理时,由家属签字带走。

D、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需报损时无需先消毒处理,后编号登记. E、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及时置于包装袋中双层密闭。

10、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 ABCDE ) A 接触病人前后 B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 进行介入治疗前后 D 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 、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 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11、关于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描述是 ( BCD )

A 流动水洗手时可采用 B 洗手的每步顺序不必有先后 C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 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E 洗手的每步顺序必须有先后

12、什么情况下必须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再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ABC) A 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时 B 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 D 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前 E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13、仅能在无人条件下采取的空气净化方式包括下列哪些?(CE) A 通风 B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紫外线消毒 D 空气消毒器 E 化学消毒

14、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净化空气,除了(AB) A 自然通风 B 机械通风 C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D 化学消毒 E 空气消毒器/

15、下列有关紫外线消毒正确的有( ACD )

A 适应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B 有人无人都可以 C 消毒灯管悬吊高度距地面高度1.8-2.2米 D 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E 消毒时不必关闭门诊

16、一般地面消毒采用的含有效氯的浓度错误的是( ABCD )

A 800 mg/L B 1000 mg/L C 1500 mg/L D 1000 mg/L-2000 mg/L E 400 mg/L-700 mg/L

17、以下关于手工清洗的注意事项描述正确的是(ABCD)

A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 B 刷洗操作应在流动水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 C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D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

品,避免器械磨损。 E 手工清洗的水温宜为30-45℃

18、职业防护的用具包括(ABCDE)

A 口罩 B 帽子

C 手套

D 防水围裙

E防护靴

19、以下关于手工清洗的注意事项描述正确的是(ABCD)

A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 B 刷洗操作应在流动水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 C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D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

品,避免器械磨损。 E 手工清洗的水温宜为30~45℃ 20、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ABCDE) A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B 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C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D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E 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四、判断题(共10分)

1、消毒是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 )

2、高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消毒水平。( ╳ )

3、常见的空气消毒方法有: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洁净技术、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器、化学消毒法。( √ )

4、空气消毒器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消毒室应关闭门窗。( √ )

5、体温表、内窥镜(胃镜、肠镜、气管镜、喉镜)等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但

消毒要求并不同,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

6、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7、盛放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为黑色,盛放医疗废物的塑料袋为黄色。(√)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 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

9、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双手代替洗手。(×)

10、在进行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飞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穿隔离衣。(√)

急诊科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2013年是我院接受“二乙”评审,谋求新发展的决胜之年。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进一步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力度,落实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严防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2013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严格要求

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传染病管理小组建设,加强对院感、传染病的领导;医院感染管理科要以“二乙”评审为契机,加大管理力度,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传染病管理小组会议,总结工作,交流信息,严格执行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制度,落实防控措施,加大监测、监督、检查力度。

二、加强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教育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教育,如继续教育、职工大会、质控会、远程网络教育等;专职人员每年外出学习不少于15学时,新上岗人员岗前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不少于5学时,其他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培训后进行测试,要求培训考核合格率达100%,使工作人员掌握院感、传染病的诊断标准,防治措施,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职工的院感、传染病防治意识。要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学术交流及参观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我院院感、传染病防治水平。

三、切实抓好医院感染、传染病防治综合治理工作。

(一)加强防控网络监控力度,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流行事件发生。

1 充分发挥三级网络监控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控制,认真落实传染病、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奖罚制度,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流行事件的发生。

(二)继续加强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加强重点科室和部门(手术室、产婴室、内镜室、新生儿病房、消毒供应室等)的医院感染管理。各种侵入性操作都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年老体弱、基础疾病复杂、新生儿、住院时间长及其他免疫力低下者,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要以科学规范为依据,重视消毒灭菌质量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最大限度控制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013年质控重点:手卫生、新生儿感染的预防工作。

(三)认真落实监督、监测、检查措施

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督查、监测、检查;各临床科室做好医院感染、传染病人登记上报工作、预防医院感染工作环节监测检查记录;每月对重点特殊部门进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灭菌器进行生物学监测,发现不合格者,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年一次,发现不合格者,立即更换;积极做好口腔科和内镜室的消毒管理。同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院的例行监测、监督,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整改。

(四)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1、坚持每日下临床签收疫情报告卡片,每月对门诊医生就诊工作日志,住院部工作日志,检验科登记本,放射科登记本逐日核对;加强科查、院查、补报、堵漏报措施,防止疫情漏报,提高疫情登记、报告质量。

2、加强腹泻门诊和发热门诊的管理工作:按照《黑龙江省腹泻 2 门诊工作规范》和《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就诊规定》在组织、人员、措施、药械上做到“四落实”,发挥腹泻门诊、发热门诊在防治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第一线的作用。

3、强化肺结核病人的管理:确诊或疑诊的肺结核病病人,病情许可的情况下,一录转市疾控中心治疗,转诊率达90%以上;对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一律按正规板式药治疗,出院后转市疾控中心治疗。

4、长抓不懈小儿AFP病管理:各科应严格执行《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XX人民医院(AFP)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认真履行重点医院监测职责,积极参与全国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对疑似小儿AFP病例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

5、继续抓好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对我院新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针和卡介苗,24小时接种率力争100%;并加强乙肝疫苗、卡介苗流通过程冷链管理工作,决不可将过期、有质量问题疫苗为新生儿接种。

6、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四、加强临床抗生素使用监测

每月对各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汇总、分析,结合检验科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反馈到医院各部门。

五、加强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全院医院感染率、漏报率、手术切口、气管插管、尿道插管目标性监测、院感病人病原学监测率统计与分析,争取在全面综合监测基础上抓好目标监测工作。

六、加强医院污水监控

污水有专人负责管理,在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每日进行余氯监测2次,有记录。

3

七、做好一次性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用品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索证齐全有效,日常管理符合有关规定。

八、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

继续健全各项医疗废物处置的规章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每月定期检查医疗废物处置登记本,交接均有登记和双签名,安全及时处置率100%。

急诊科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管理制度

1、解决我科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

2、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最新要求,及时履行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各项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及时召开会议,商讨有关事宜,防止暴发流行。

二、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

1、加强全体医护人员培训,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2、加强新进院人员、进修、实习医师、护士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和新发传染病应急管理知识即时培训。

三、加强传染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

传染病管理知识专题培训。包括:常见传染病及多发传染病报告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新发传染

四、加强组织管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1、加强手卫生

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接触病人或任何透析设备之前之后用洗手液及清水洗手,操作病人或接触透析站内可能被污染的任何表面时都应该戴可废弃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离开透析站时应该摘下手套,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工作帽、口罩及无菌手套。

2、每次透析结束,更换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单,并对地面、桌面及透析机外部等所有潜在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擦拭。

3、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及登记。

五、发挥院感三级网络构建的作用

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协调能力,及时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科室内及时传达院感的新制度、新知识。

急诊科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10年在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领导下,我中心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中心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中心本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中心领导的亲自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保证了我中心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领导小组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医院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中心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领导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等,对全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中心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

四、定期检查,保证院感工作顺利进行。

我中心院感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对各科室的院感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保证我中心院感工作的顺利进行。

急诊科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2016年中医科的院感工作,将在医院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院感科的积极协作,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全科室人员参与,共同完成院感科制定的各项预防与控工作,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针对2015年我科院感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我科特制定2016年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完善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要求开展工作,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二、认真履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每月填写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记录。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进行医院感染监测

1、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10%,漏报率<10%,无菌创口感染率<0.5%,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2、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并立即上报院感科,科室做好记录。

3、按时做好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有质量分析和改进措施。

4、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科室主任确认后立即通知院感科,并做好调查和登记工作。

五、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根据培训计划,每月对科室各类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每次培训会议有记录。

2、医院下发的有关院感资料齐全,科室及时组织学习。

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合格。

六、抗生素应用管理

1、抗生素使用率<50%,医院感染病例使用抗生素前菌检率>60%。

2、抗生素联合使用有指征,有上级医生意见,联合使用合理。

3、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越级使用有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同意记录,病历明确记录。

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5、无菌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合理。

6、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七、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标志清楚。

2、专人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清楚,登记齐全,交接记录保存三年。

八、人员及手卫生管理

1、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接触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时戴手套。

2、严格执行洗手指征,操作前后、脱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等要洗手。

3、执行标准预防控制措施。

4、洗手步骤正确

5、执行手消毒指征。

6、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损伤能及时处理。

九、医院感染检查考核

1、每日由科室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针对上述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登记并反馈给个人,以便及时改正。

上一篇:体检科院感工作计划下一篇:胃镜室院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