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法制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29

学科渗透法制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学 中

作者单位:余庆县和平小学 作者:余亚书

联系电话:13984522358

浅谈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

贵州省余庆县和平小学:余亚书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里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中都蕴含着法制教育,只要适时的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引领学生思考小鱼在乎什么?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相关条例,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定责任。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要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

学科渗透法制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面对众多孩子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有关专家学者和家长发出呼吁:“中小学生处于危急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构筑新的‘希望工程’势在必行。”

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问题历来十分重视。

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学生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要进行综合培养与训练”。

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少先队全国代表大会的祝词中阐述了培养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重大意义。江总书记说:“要锻炼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地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成为父母、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成都十二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现有的心理素质实际为出发点,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的教育活动。

从1994年8月开始,成都十二中以强烈的时代意识和责任感,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心理素质教育。
建立专门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机构

现行中学教育实践中,人们也在关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但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机构,使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较多的中学处于一种相对分割和封闭的状态。

有些学校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将此项工作划归政教处负责,但由于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性和政教处工作人员角色转换的困难性,常常使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处于一个“四不像”的尴尬境地;也有些学校尝试由体卫处或教科室兼管此项工作,但又因为这些机构工作的内涵并不与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完全吻合,很容易导致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冷落,使之流于形式。这些显然都不利于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摆在应有的地位。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是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实施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监护,也非常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密切配合。

基于这种认识,1994年11月21日,成都十二中在学校建立起一个既能直接对学生施加心理教育影响,又能协调全校各方面教育力量来共同完成心理素质教育任务的专门机构——成都十二中心理辅导中心。

心理辅导中心的建立,成为全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问题监护工作的中枢,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问题监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

中心采用了一切可能的形式,对学生直接施加心理影响:

如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开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实施心理干预等,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

为了使中心的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专门制定了心理辅导中心的章程及工作规范。章程规定了心理辅导中心在整个学校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中的性质与地位。

十二中校长王志坚亲自兼任心理辅导中心主任,直接参与心理辅导中心大政方针和主要工作的策划、协调与指挥。学校为心理辅导中心提供了组织、时间、场所、人员、经费等一系列有利的条件。

为了保证中心工作的正确方向和高质量,十二中聘请了西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希庭教授,国内知名的心理咨询专家、华西医科大学的刘协和教授和成都大学的张粹然教授,美籍华人、临床心理咨询专家张忆家博士及四川省教委、成都市教委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担任顾问,还聘请了来自四川教育学院、华西医科大学的六位心理学、教育学、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担任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教师。

中心建立了工作接待制度、例会制度、会诊制度,明确规定了自身的工作职责以及如何与政教处、教务处等部门协调配合的方法。

中心的日常工作主要有:组织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正常开展,研究心理素质教育深化的方法,做好学生心理监护工作;编辑《心灵之友》小报,向学生宣传心理学知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对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心理素质教育水平;参加“四川省中学生心理健美工程”协作组的活动。

中心所作的协调配合工作:一是体现在与教务处的配合上,即与教务处和各教研组就学科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进行合作,提供理论指导与资料保证;配合教务处落实、协调《中学生心身指导课》的设置及教学安排;承担和组织青年教师在学科渗透心理素质教育问题上的部分培训工作等。二是体现在与政教处的配合上,即通过政教处为班主任提供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方法的资料;协助政教处向班主任布置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监护;协助班主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那些由于心理问题而引起的学生发展受阻的现象,中心为班主任提供做好他们工作的理论与技术支援;协助政教处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一些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知识,使其科学地、有意识地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做好培养学生心理素质、预防产生心理问题等方面的工作;协助政教处、班主任培养班级“小辅导员”,对不列入课表开设《中学生心身指导课》的班级,以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为建立健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学校其它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问题五级预防体系打下基础。
建立并完善中学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系列和内容系列

不可否认,我们目前的中学教育工作,也在通过班级、团队活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某些学科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某方面的心理素质,或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些教育影响同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而实施心理素質教育需要的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超前性的优势,以保证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影响系统化、序列化、组织化。因此,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教育科学理论和心理科学理论,构建并逐步完善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的、适应现代社会人才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系列和内容系列就成为十二中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十二中提出的心理素质教育总的宗旨是: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

结合十二中学生的实际,他们将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确定为促成学生的“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他们认为:

当代中学生不仅应当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应当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不仅要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学习;

从小要有创造的意识,知道应该如何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去丰富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诸如与人相处的技巧等重要的人生内容,学会如何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

在“四个学会”這一总体目标下,学校又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各年级的学习特点,分别制定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年级目标。

初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

初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初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

高一;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为学生的文理分科提供咨询帮助。

高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文理分科后的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人生观。

高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升学观,正确对待高考,形成正常的应试心态,掌握科学合理的应试技巧。

在确立中学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系列之前,十二中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普查结果分析,参考有关的理论文献,确定了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一共包括八个方面:

(1)学习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

(2)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的心境;了解感情活动产生、发展、形成、表达的规律,初步培养健康的高级情感;学习并掌握“制怒”的方法,培养幽默感等。

(3)坚强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等。

(4)人际适应教育。包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愉悦地接纳自己;形成学生的博爱意识与行为;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使学生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学习各种社交技能。

(5)反应适度教育。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提供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不断进取。

(6)青春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道德心理教育;性审美心理教育;性法制教育。

(7)升学与择业心理教育。包括升学考试前后的心理教育;升学与职业选择指导;职业心理准各教育。

(8)健全人格教育。包括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性格倾向;培养良好的性格,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

经过实验,十二中确定的各年级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初一:学习适应教育,学习方法指导,集体主义教育,人际关系教育;

初二:青春期教育,学习策略教育,主体意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

初三:择业与升学教育,应考心理辅导;

高一:学习适应教育,学习策略教育,主体意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

高二:社会责任感教育,人生观教育;

高三:升学与择业教育,应考心理辅导。
心理素质教育进入课堂教学

十二中通过两种方式将心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

1.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十二中所设置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包括《中学生学法指导课》和《中学生心身指导课》。它们在目标任务上各有侧重,在内容安排上各有特点。

《中学生学法指导课》重在对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过程各环节的指导,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高效率地学习、记忆规律、记忆策略、思维策略等。

《中学生心身指导课》重在对学生中学生活的适应、青春期发育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包括适应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等。

《中学生心身指导课》是十二中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门新兴课程,对此,他们作了比较多的探索与思考:

一是目标的确定。十二中在确立中学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系列的同时,提出了把“四个学会”贯穿在(《中学生心身指导课》中,面向每一个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改善与提高,探索成功的《中学生心身指导课》教学模式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

二是针对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加速、青春期萌动、独立意识增强、情感和意志相对脆弱、男女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根据当前中学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教学内容多等特点,精心设计了《中学生心身指导课教学大纲》,使《中学生心身指导课》的教学有章可循。

三是注重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设计。将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心理调整、心理训练的基本技巧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等多方面的需要紧密结合,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卫生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在一个全新的情境下来接受、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常识。

四是通过比较研究,确定《中学生心身指导课》与高校心理学课的不同特点。

五是通过教学活动研究,基本上形成了《中学生心身指导课》的特色。《中学生心身指导课》上课主要以班为单位,每一节课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多采用综合课型和开放教学的方式,将诗剧、小品、故事会、情景法、角色法、讨论法、设想法、演讲法等方法结合在一起,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全方位地让学生感知信息,在老师精心设置的情景中完成认知矫正、人格塑造、心理调适等。

六是通过抽象概括,基本形成了《中学生心身指导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引入话题——创设情境——展开讨论——树立样板——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七个环节。

引入话题:即利用学生的来信、咨询中所接触的学生关心的话题、新闻报刊中比较具有震撼力的实例等方式,引入所要讲授的课题。

创设情境:通过小品表演、投影录像、讲故事、听音乐、唱歌等方式,创设一定的思维情境或营造某种心理氛围。

展开讨论:由教师根据引入话题和情境创设阶段所呈现的问题来提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树立样板: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用其他正面人物的事迹、话语,从正面来树立样板,引导学生的行为方向。

联系自我: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来分析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任课教师常常将这一环节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来处理。

反馈矫正: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联系自我,学生肯定会暴露出一些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为学生们提供有利于其心理调整的反馈信息。

总结深化:以名言警句的方式将课堂中所涉及的浅显道理理论化、哲理化,以期从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实践,最终转变为学生的行为和能力。

2.通过其它学科教学进行渗透。

十二中十分注重调动各学科老师自觉学习、研究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心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水平,根据自身教学内容的特点,深挖教材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并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学科教学任务来融汇和体现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意图。

十二中先后有20多位教师投入到学科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来。老师们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与自身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先后完成了有关论文、经验总结30多篇,由心理辅导中心汇编成《学科渗透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两集,基本上形成了全校教师、各科教学都关心、实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新格局。
拓宽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渠道

要成功地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把以前那种单纯立足于传授知识而进行的课堂内外师生的心理交流,转变成为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消除学生心中的症结而进行的、双方都积极主动的、全方位的师生心理交流的格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十二中不断地拓宽师生之间心理交流的渠道,使师生之间心理交流的整体效应得以增强。

1.建立心理咨询室。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实现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一体化。

如果说,把心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属于群体教育范畴的话,那么,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就是属于个别教育最典型的范畴。

国内外中学心理素质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咨询工作在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中承擔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提高其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使之能够自强自立、自己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促其健康地成长。通过三年多的心理咨询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十二中确立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诵讨心理咨询.提高教师、家长及领导的教育水平与能力。

第二,依据心理学原则和方法,对求询者进行学习、适应、发展,升学、择业的指导帮助,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分析、疏导、调理和矫正,从而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改善和提高心理素质。

第三,通过心理咨询活动来实施和加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深入了解求询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困难、冲突和挫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提供可贵的参考。

十二中主要进行了如下的研究、实践工作。

一是在充分讨论、认真修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三张晤谈咨询用表,即:《成都十二中心理辅导中心接待记录卡》《成都十二中心理辅导中心个案申请登记卡》《成都十二中心理辅导中心咨询晤谈提纲》。

二是对三张表的使用程序、使用方法及范围作了一定的规定。

三是经常利用工作例会时间、晤谈咨询的空隙时间,交流、切磋晤谈咨询的各种技巧。

四是逐步形成晤谈式咨询、电话热线心理咨询、“心灵信箱”信函咨询以及会诊制度的操作规范。

五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坚持了晤谈场所与时间便利性原则、晤谈中发现问题后主动出击的原则和小范围内情况通报的原则等一系列学校心理咨询必须遵循的原则。

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们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工作职业道德,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即便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举例时,也是用某某同学来指称。

2.扩大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范围。

中学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交流的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班风的好坏与学生同教师的关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少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师源性”问题即教师的某些行为引起的。

十二中十分强调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扩大与学生的交流范围,增加交往、交流的频率。在交往过程中,老师尽可能多地以朋友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构建一种新型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交往过程中去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意图。
提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

教育科学理论和心理科学理论都十分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卓有成效。与各学科的知识教学相比,心理素质教育更加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调适。

十二中十分注意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

1.开设“心理素质教育图书阅览角”,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自觉积累心理学知识与经验,

学校图书馆开设的“心理素质教育图书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这是学校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为了配合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十二中学校图书馆购置了近万元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订阅了十多种有关心理知识方面的报刊,开设了“心理素质教育图书阅览角”,举办了“让我们来帮助你”心理素质教育专题图书展览借阅活动,组织了“步入青春——暑假心理知识读书征文竞赛”活动,进行了高97级、初97级学生心理学知识小论文评奖活动,出版了名为《开端》《硕果》的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小论文集。

2.编撰《心灵之友》小报。

辅导中心于1995年10月开始出版《心灵之友》小报,每月一期,面向全校师生,介绍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和学习方法等内容,介绍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进展情况。由于《心灵之友》小报在形式上生动活泼,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受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3.建立心理松弛训练室,进行团体辅导。

学习、借鉴欧美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中学心理素质教育的经验,针对重点中学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生活压力较大的特点,十二中建立了心理松弛训练室,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训练。

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

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一个前提是学生必须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状况。十二中先后采用了《CPQ》《MHT》《SCL-90》等国内通用的心理量表以及自制问卷“影响学牛学习因素的问卷调杳袁”、“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家长问卷”等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
建立健全学校对心理问题的有效监护

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一方面要从整体上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则必须重视学生不良心态的疏导和心理障碍的消除,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就需要对学生不良心态和心理障碍的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干预、及时矫正,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学校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学校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难点与焦点。为此,十二中做了以下工作:

1.尝试确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不少专家、学者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结合国内某些中学的先期研究和成都十二中学生心理普查的结果分析,心理辅导中心制定出要达到的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A.智力发展正常,对学习有一定信心、耐心和学习动力;

B.有朝气,乐观开朗,能懂得并正常表达所体验的各种情感;

C.有一定的行动自决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一般情况下能控制自己;

D.性格发展正常,热爱集体,富有同情心,公正诚实,谦逊大方,不内向或外倾;

E.对集体活动热情,兴趣广泛;

F.能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有自尊、自爱之心;

G.初步了解青春期知识,与异性同学接触比较自然,对性诱惑有一定的抵制力;

H.会择友,与同学、老师关系和谐;

I.初步适应社会;

J.独立性较强,有一定的“成人”意识。

(2)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A.智力发展正常,对诸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B.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

C.行为目的比较明确,有一定的自制力、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与毅力,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D.兴趣广泛,中心兴趣突出且稳定;

E.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的学习自主性;

F.能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自尊自重;

G.对生活有较大热情,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的精神面貌,有正义感;

H.乐于交往,人际关系良好;

I.了解高中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性诱惑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J.面对现实,并以积极态度适应环境。

2.确定心理问题监护的内容。

通过三年名的晤谈咨询.他们认识到!中学牛的一部分心理失衡、行为失常的现象有较强的情境性和时间的短暂性,往往随着情境的变迁、时间的流逝,这些失衡的心理与行为就会趋于正常;但由于中学生年龄的限制,生理心理发育均未成熟,加上各种竞争的影响,因而必然存在不成熟、乃至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及时给予监测、发现、诊断和矫正,任其发展,天长日久,就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为日后的发展留下隐患。为此,他们在咨询过程中,注重在理论文献的指导之下,加强对来访者的甄别,确定心理监护的对象与内容。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他们特别重视观察、诊断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否适合学校生活,学生是否显得特别压抑,学生是否处于亢奋或挫折的心态,学生是否已有某种心理上的病态;同时,注意严格区别医学问题与心理问题,对于那些属于神经内科的问题与精神问题,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责任在于发现,而不在于从根本上解决。

从对象的角度来看,注意通过咨询、会诊的方式,分清楚来访者所诉情况及其程度,如属于轻度症状的问题,主要给予当面化解、消除;属于中度状态以上的,就被确定为心理辅导中心的监护对象;如属于重症患者,如神经症、精神分裂等情况,则由心理辅导中心的特聘临床心理学专家诊断、鉴定,或建议送医院治疗,或由特聘老师处方并矫治。

3.逐步建立心理问题监护制度。

为保证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监护工作科学、规范并落到实处,他们建立了成都十二中心理问题监护制度,对心理辅导中心的地位与作用、职责与工作方式,政教处、教导处、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的职责以及监护内容、监护的形式与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构建验证、推广的运行机制,为更多的中学生服务

为了使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与背景,为了使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了使更多的中学生受益,在协作组顾问、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所所长姚文忠教授的建议下,1995年3月,由十二中倡议并发起,四川省九个地、市、州首批14个中学共同组成了“四川省中學生心理健美工程”协作研究组。

1997年11月14日,也就是我们到十二中采访的第三天,协作研究组在隆昌县黄家中学召开第七次研讨会。我们当即改变行程,赶到黄家中学。

我们发现参加协作组研讨会的34所学校中,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既有重点中学、又有一般中学,既有普通中学、又有职业中学,既有汉族中学、又有民族中学。如此的结构,一方面说明各校都在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也说明成都十二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是他们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动作用。

十二中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还先后赴重庆八中、绵阳科学城一中、泸州六中、泸县二中、内江白马电厂子弟校、隆昌黄家中学、宁南一中等校,考察、指导这些学校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具体操作。

学科渗透法制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初中思想政治渗透点

湄潭中学思品教师:刘仲荣

为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扎实推进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加强初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2011】152号文件和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县法制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育方式,认真开展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教师认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县教科局于3月27日对我们辅导员进行了培训,要求我们回校后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我依据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著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我们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列出了以下渗透点,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

1.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享受学习”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对青少年的学习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第四条和第五条。(《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没有)

2.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没有)

3.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 “身边的诱惑”可渗透相关法规对黄赌毒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地三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4.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 “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关于对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相关条款。

七年级下册:

1.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走近法律” 第二框 “法不可违”和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可渗透法律常识、《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阅读课本上的“相关链接”中的法制知识。

2. 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 “特色的保护,特色的爱” 和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一条等。

八年级上册:

1.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我知我家” 第二框“我爱我家”以及第三框“难报三春晖”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四条和第十五条的内容。

2.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和第二百八十六条等相关内容。

八年级下册:

1.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二条、第七条及相关法律知识;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力”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七条、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等。

2.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内容。

3.第二单元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三条等的相关内容。

4. 第二单元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一条、第一百二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相关内容。

5. 第二单元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刑法》第三十九条、第五十八条、第一百零一条、第一百二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等内容。

6.第三单元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第五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刑法》第四十九条等内容。

7. 第三单元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力”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十条、第四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内容。

8.第三单元第八课“消费者的权利”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条款。

9. 第三单元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的内容。

10. 第三单元第使课“我们维护正义”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第四十五条,《法律原则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相关内容。

九年级全一册:

1.第二单元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第三十一条、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序言和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序言和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和第二条,以及《反分裂国家法》的内容。

2.第二单元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第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生法》的有关条款。

3. 第二单元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的内容。

4. 第三单元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条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二条、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条及有关法律常识。

5. 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的内容。

学科渗透法制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从小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小学各科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格的熏陶的主要途径。

一、搞好自身建设。提高法律素质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特别是中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学中,要戒有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

二、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数学教学之中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数学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课例

1 / 2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二)

《约分》。

三、结合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景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从而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的配合,更期待着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我们教师能始终不渝地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2012年6月28日

学科渗透法制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教材分析】

本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加强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的,也较难掌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学生一系列自主性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2.教学难点:掌握四边形(特殊)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方格纸、剪刀等。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校园场景引入四边形的教学,把认识四边形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一方面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教学策略】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有关,生活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对四边形也不陌生。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为教学素材,目的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边形。既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美丽的校园录像,学生欣赏。 师: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定格的校园图片。) 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 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 2.师:大家真能干!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宝宝──四边形,你们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板书课题:四边形)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录像,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引入数学知识,感悟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想一想。

课件出示图形王国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在这里我们就要和新朋友四边形认识了。

你想像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找一找。

师: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请你挑出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作上记号。

(出示例1图,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 请学生上台利用课件将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拖入“四边形的家”。别的同学若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立刻陈述,最后达成共识。

3.议一议。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在“四边形的家”里面的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互相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四边形的特征,结合图形得出: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教师板书。

师:看着这么多的四边形,现在你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4.举例。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鼓励。

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1.剪四边形。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发现的关于四边形的特征,动手剪一剪,要求每个同学剪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我们看一看哪个组剪的四边形最多。 学生利用卡纸,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如果学生剪出的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主,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适当补充一些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有选择地让学生上台展示各种类型的四边形,教师适当加以评论,及时表扬。

2.四边形分类。

师:大家真了不起!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的四边形朋友。下面呢,请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将桌上剪出的四边形分分类,然后互相说一说分类的依据和理由。

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的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内交流结果。请学生以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分类结果,并说一说分类标准。

3.围四边形。教师下位巡视,及时进行指导。 上台展示个别小组的作品,全班进行评析。

〔设计意图:从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教师设计了围四边形的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了四边形。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延伸拓展,结束新课

上一篇:前台工作计划书下一篇:学科法制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