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职工小家申报材料范文

2023-06-10

模范职工小家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她就是刘桂霞。

刘桂霞,女,生于1966年10月,中共党员,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医疗康复科主任。

风雨无阻,顾病人。还记得这一年——2003年,一个令人不曾忘记,亦不想记起的年份,非典来袭,全民战栗。就在这一年刘桂霞被调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事护士工作,护理老人。作为一名护士,护理病人是本职工作,但能做到风雨无阻、义无反顾顾病人的护士少之又少。2003年,非典之年,在这特殊的年份里,刘桂霞肩负起护士的职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与家人、与外界隔离两个多月,在病房里义无反顾的为每一位病人量体温、打点滴、谈心事等,和病人一起战斗在非典的第一线。正是由于她的精心照顾,三病室所有病人幸免于难。她出色、精心的工作,得到认可,于2005年升任三病室护士长一职。

肩挑大梁,行孝心。2006年,刘桂霞任养老部颐乐园主任一职。当时的颐乐园可以用“一穷二白”四个字来形容。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老人房间里除了一张破烂的床,再也找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要把照顾老人的工作担当起

来,着实困难,但刘桂霞没有退缩,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领手下员工精心照顾每一位老人,安抚老人的情绪,全心全意的为每一位老人付出,将孝心传递给他们。久而久之老人的房间里便经常传出欢快、温暖的笑声。到2008年颐乐园老人床位增加到100个,年收入达到400万元的历史最好成绩。曾经有人问她说,“你为什么能把这么困难的工作做到这么好?”她说,对她来说,每一位老人都是自己的父母,“百事孝为先”,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是她的使命,也是她应该做的。照顾老人的工作她一干就是三年,2009年被调任社工部副科长一职。

大爱无疆,撒爱心。2010年至今,刘桂霞任医疗康复科主任一职。孤残儿童是世界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面对这群特殊的群体,刘桂霞有了沉思,如何使他们过得好一些,如何使他们尽早的回归社会,如何使他们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同享一片蓝天……这些问题摆在了她的面前。于是根据民政部的要求于2010年开始积极筹建打造脑瘫儿童康复中心,2011年中心正式成立投入使用。刘桂霞亲自带领团队把科室的每一个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科室文化,只为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康复之家。虽然之前有照顾老人的经验,但面对孩子,不比老人,更多的需要关爱、呵护,就像刚长出的嫩芽,需倾其所有,尤其是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

还记得2011年的那个夏天,高温季节,水痘流行,康复中心发现一例水痘患者,需采取隔离措施。而就在此时,涟源福利院

的一名“明天计划”患儿——涟梦华,要入住入住中心行术后康复。必须对其进行单独的隔离照顾,在所有工作人员在猜测到底有谁照顾时,作为医疗康复科的主任,刘桂霞宣布,照顾护理的工作交由她。她的身体力行,不得不让所有工作人员敬佩,不得不是所有员工眼中的榜样。从2011年至今,在刘桂霞的带领下,中心重点治疗康复人数达225人,其中入住中心的康复人数达86人,各点康复人数126人,门诊治疗5人,免费治疗8人;其中6人被送入家庭收养;接受“明天计划”术后康复46人;其康复显效率达95%,有效率达96%,普康率达100%。2012年7月中心在民政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群众满意窗口”。深明大义,做贤妻。她的家庭曾被两次评为“五好家庭”,不是因为她工作的出色,也不是因为丈夫的帮助,而是因为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更是理解支持丈夫的工作,做好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丈夫军人出身,在文一路派出所工作,经常得加班加点,没有规定的时间,更无暇照顾家庭。对于刘桂霞来说身上的担子又加重了,但她没有喊过累,更没有埋怨过丈夫。而是深明大义,理解丈夫,做一名贤妻。

上一篇:精神文明单位申报材料下一篇:县级文明单位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