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施工总结范文

2023-09-23

立井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1 注浆概述

注浆 (groutingmethod) , 分陶瓷工艺注浆和建筑工程注浆。陶瓷工艺注浆操作的实质就是将按照规范标准制作完成的泥浆使用到陶瓷制造中。在实际的项目建造中加以运用的时候就是利用适当的方法将一些可以发生固化的浆液浇筑到岩石地基结构的裂缝中, 进而起到提升结构质量和稳固性的作用。依据注浆操作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静压注浆以及高压喷浆两种形式, 但是结合浆液对岩土结构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以及浆液输送形式的不同, 可以将注浆技术划分为几种不同的形式, 在实际运用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加以运用。

2 工程概况

六家煤矿位于平庄煤田东北部, 东距老哈河10km, 是新建矿井。设计能力年产90万t, 采用立井开拓。主井深590m, 副井深548.6m。井壁支护采用单层素混凝土, 强度为300kg/cm2;壁厚550mm (破碎带650mm) , 施工采用下行式大模板施工一次成井。由于井筒穿过第四系地层, 老哈河水通过地下径流补给水源, 再加上基岩段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井内涌水量高达67.28m3/h。虽在施工中采用分段注浆以降低井筒涌水量, 但掘砌施工大都是在涌水10m3/h以上的条件下进行的, 部分施工甚至是在30m3/h以上的涌水中强行施工的, 因而难以保证井壁质量。

3 井筒水文地质条件

井筒从顶部到底部需要设置很多的结构, 并且每个结构的大小和各项系数都要达到规范标准, 这样才能确保整个井筒的质量和适用性。砂砾石层含水量较大, 并且一共会设置两层, 厚度达到七米左右, 上层的砂砾石层, 通常都会受到环境降水的影响, 处在下部的砂砾石层会受到低下水的影响, 进而两个砂砾石层含水量可以说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结构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确保后期井筒结构的使用效果和使用的稳定性。

4 已往井筒注浆失败原因分析

4.1

结构中的第四层与杏园组上段回合地段位于出水口, 对于补给水源起不到拦截的作用, 之前很多次的注浆操作, 并没有对第四系地层与基岩交汇位置进行完全的浇灌, 使得第四系水与井筒围墙结构形成直接的接触, 进而发生渗漏水的情况。

4.2 基岩段井壁漏水。

因为在建造井筒周围墙壁结构的时候, 大量的利用了模板浇筑混凝土, 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了杜绝出现混凝土堵塞管道的现象发生, 进而增加了石灰的添加量, 进而导致了结构的密实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问题发生, 极易发生渗水问题。再有短段掘砌井壁结构衔接环节较多, 操作不当使得结构的质量较差, 这也是引发渗漏问题的原因之一。

4.3 注浆工艺问题。

(1) 注浆压力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井筒周围结构质量较差。为了确保在注浆操作的过程中不会破坏周围结构的整体性, 往往不会将压力保持在标准范围内。 (2) 与井筒墙壁结构距离较远的结构裂缝没有实施浆液填充, 距离较近的裂缝注浆不充实。因为之前的注浆操作深度较浅, 进而使得结构深处的承压能力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浆液没有深入到底, 使得结构的密封性达不到规范标准, 不能抵抗外界的压力而产生损坏, 使得注浆操作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

5 再注浆方案的确定

5.1“一截”这个环节的实质就是将第四系与基岩含水层借助墙壁后侧设置的连接结构, 利用孔洞的密集分布的形式, 促使井筒周边临近四周的岩石结构的密实程度达到规范标准, 对于十分凸显的出水位置实施对点布控直接实施围堵, 对于一些出水面积较大的位置设置深度较大的孔洞。

5.2“三防”概念的实质就是在杏园组孔裂隙水层中从井筒周围墙体结构与深度围岩结构形成一个防水防护装置。①在相应的位置处设置一个防水层结构, 借助引导注浆以及融合注浆的形式实施堵水操作。②利用围避填充的形式对水源进行堵塞, 利用一些专业的物料将井壁与周边岩石结构进行连接, 促使两个结构形成一个整体, 进而起到一定的防水保护作用。由于会受到井壁质量的影响, 利用花管采用花管浅孔低压灌浆使井壁与岩石胶结, 增强井壁的承压强度, 而且花管改变了浆液流向, 增加井壁与围岩密实度。井壁深处注浆时, 注浆管深入岩石不小于200mm, 保证岩石与井壁共同承受注浆压力, 使注浆压力可增到40~60kg/cm2。

6 注浆施王工艺

就结构的整体高度来说已经达到了三百多米, 依据所处地质的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利用淀浆技术来完成浆液的关注, 并且操作的顺序务必要保证由上至下进行, 并且不能出现二次返工的现象, 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不密实的问题, 可以利用上行式插孔、套孔来进行修补,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需要结合现实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 并且为后续所有的环节创造良好的基础。

7 注浆效果

井筒注浆施工中, 在井底分别设置了水量观测点。对水量变化进行了全过程观测。注浆前两井筒涌水量分别为主井43.6m3/h, 副井36.9m3/h;注浆后涌永量分别降为主井5.04m3/h, 副井4.83m3/h。工程竣工7个月后测得涌水量分别为主井5.48m3/b, 副井4.88h3/h。竣工11个月后 (为雨季) 测得涌水量分别为主井5.92m3/h, 副井5.71m3/h。

结语:六家煤矿立并井篱孔裂隙注浆堵水获得成功, 关键取决于采取了以上有效的施工工艺。

摘要:结合立井结构特点, 针对传统的注浆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 并对立井井筒孔裂隙水注浆工艺的选择及应用实施全面的分析, 希望对这项技术的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孔裂隙水注浆,堵水工艺,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汉峰, 田海峰.立井井筒孔裂隙水注浆工艺的选择及应用[J].煤矿安全, 2016 (06) :20-22.

[2] 闫振斌, 印东林, 骆志兵, 祖玉喜.立井井筒侏罗系含水地层工作面预注浆堵水技术[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0 (05) :57-60.

上一篇:培训机构主管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会展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