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范文

2023-09-22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SCLC病例50例, 其中男性40例, 女性10例。年龄在52~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4.3岁, 根据术后标本观察, 结合影像学材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SCLC病理形态可分为周围肿块型 (10例) 和长轴进展型 (40例) 2大类。全部病例的CT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10mm的螺旋扫描, 部分病例还有病变层面的薄层扫描图像重建及增强CT扫描。

1.2 诊断依据

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纤维支气管镜、经皮穿刺活检, 其中各检查结果之间可有重叠。

2 结果

根据CT表现提出疑似SCLC者40例, 这40例患者结合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与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而确定诊断者达到32例。其中经皮穿刺活检确诊40例, 阳性率为80%, 纤维支气管镜检确诊16例, 阳性率为40%。10例周围肿块型患者表现为: (1) CT图像:4级以下支气管源性肿块, 肿块边缘光滑、锐利酷似良性肿瘤, 多数患者的良性肿瘤具有分叶征;周围肺血管集束征阴性, 但可有推移。 (2) 术后病理:肿块穿透支气管壁向周围肺组织侵犯。 (3) 纤维支气管镜镜检:癌细胞呈堆积性生长, 周围肺组织出现压迫性肺不张, 未见渗出性改变。40例长轴进展型患者表现为: (1) CT图像:以支气管为中心的纺锤型肿块或广泛的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所形成的纵隔固定, 有肺门周围的支气管、血管纹理增多增浓现象。少数病例有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增强扫描可见肿块与转移淋巴结中心坏死。 (2) 术后病理:肿瘤均起源于3级支气管以上, 而且沿支气管壁生长, 并以管壁外生长为主, 支气管管腔狭窄明显, 但并不阻塞。与鳞癌、腺癌、大细胞未分化癌等NSCLC相比, SCLC虽然有广泛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但很少出现完全性肺不张肺泡壁结构可以不被破坏, 而起源于段支气管的SCLC的表现较为特殊, 其癌块可沿支气管壁纵轴及横向均等发展, 形成以支气管为中心的纺锤型肿块。

3 讨论

SCLC恶性程度较高, 预后凶险。如不治疗, SCLC患者自诊断起的中位生存期不足3个月, 2年生存率<1%。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对SCLC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 SCLC以长轴进展型最多见, 周围肿块型相对较少。由于癌组织主要在粘膜下生长, 向外侵袭, 因此长轴进展型较为多见, 相应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门肿块或阴影, 伴有肺部组织和淋巴结转移和融合, 因此当影像学表现该征象时, 要考虑SCLC的可能性, 如能结合CT导向经皮针刺活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检, 可使诊断率有所提高。

诊断SCLC时要去类癌和不典型类癌相鉴别, SCLC是高度恶性肿瘤, 而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属于低度恶性和中度恶性。前者肿瘤进展快, 很快发生扩散、浸润和转移;后者临床呈渐进式, 病情发展较慢;类癌和不典型类癌瘤细胞排列成菊形团、彩带样、条索状、腺管样, 瘤细胞较均一。SCLC细胞密集、深染;SCLC多有广泛、大片状坏死;类癌一般无坏死, 不典型类癌呈点状坏死。SCLC与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进行鉴别诊断时要注意:SCLC具有神经内分泌器官样巢状结构, 瘤细胞排列更为密集, HL瘤细胞不具有巢状结构且排列不十分密集;与小细胞型鳞状细胞癌 (SSCC) 鉴别时要注意:SSCC瘤细胞表现为胞浆较多, 核仁较明显, 在癌组织总以找到鳞癌分层结构和细胞内角化;而SCLC缺乏上述特点。

由于SCLC生长速度非常之快, 因此在正常组织没有发生免疫反应的时候, 癌肿就可以增大到一定程度, 压迫肺部组织造成肺不张, 即临床上的假“包膜”现象, 因此影像学上可以表现为肿快, 因此影像学疑似SCLC时, 要进行活检和镜检进行确诊, 虽然鉴别诊断存在一定难度, 但是SCLC的肺门旁肿块, 肺野肿块和纵隔内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均可以通过CT引导的经皮穿刺活检取材以进行细胞学检查, 提高了诊断的饿准确性。SCLC的预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禁止和控制吸烟, 减少被动吸烟。 (2) 在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工作者, 应带好口罩或其它防护面具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3) 保持乐观的情绪, 努力使精神愉快。 (4) 饮食应富于营养、维生素A、D, 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综上所述, CT扫描结合CT引导的经皮穿刺活检与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诊断SCLC的主要手段。

摘要: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 (SCLC) 的CT表现及诊断途径。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SCLC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SCLC的CT表现与实际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 CT诊断的可靠性大约为80%, 结合经皮穿刺活检可提高到90%。结论 确诊SCLC的主要手段事CT扫描结合肺活检。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CT表现,诊断

参考文献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 治疗组患者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在38~78岁之间, 平均年龄 (59.3±3.2) 岁, 明确分期为ⅢB者23例, 术后复发者7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年龄在37~76岁之间, 平均年龄 (58.9±2.2) 岁, 明确分期为ⅢB者24例, 术后复发者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学或者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 且在1个月内未接受放疗或者化疗。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胸片X线片并结合临床表现采用6MV-X或者8MV-X线照射, 放射包括肺部原发病灶, 同侧肺门、纵隔淋巴引流区。治疗组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疗, 羟基喜树碱6mg/m2静脉滴注第1~5天, 顺铂30mg/m2, 静脉滴注第1~3天, 氟尿嘧啶300mg/m2, 静脉滴注第1~5天, 28d为1个周期[2]。

1.3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有效:患者的症状部分缓解;无效:患者的症状未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单纯放疗和放化疗结合2组患者6~7周内症状改变情况, 见表1。

治疗组患者显效12例, 有效13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 有效13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70%, 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或者术后复发的患者,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胸部放射疗法联合化疗。我院利用羟基喜树碱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疗效满意, 癌细胞DNA的放射损伤和抗癌药物导致癌细胞死亡, 抗癌作用引起癌细胞周期同步[3], 并提高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同时可以阻碍致死损伤和潜在致死损伤的修复, 联合应用能够防止癌细胞加速增殖。同时放化疗联合应用增加的毒性。羟基喜树碱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主要作用于细胞复制的S期, 该药物的抗癌机理是靶向高度选择性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 影响DNA的复制, 并最终导致不可逆DNA复制停滞。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癌基因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4]。在体外诱导人肺癌细胞株凋亡。羟基喜树碱和放射疗法联合应用具有增敏作用, 可以直接增加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并抑制细胞对放射线所致的亚致死损伤和潜在的致死损伤的修复。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联合放射疗法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生存质量, 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联合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 比较2组患者近6~7周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显效12例, 有效13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 有效13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70%, 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联合放射疗法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生存质量, 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放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石廷章, 扬俊兰.卡铂和足叶乙甙治疗123例肺癌的疗效评价[J].中华肿瘤杂志, 1994, 16 (5) :384~386.

[2] 孙燕, 张湘茹, 张和平.去甲长春新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J].中国新药杂志, 1998, 7 (4) :262~265.

[3] 张湘茹, 孙燕, 孔维红, 等.去甲长春花碱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2例[J].中华肿瘤杂志, 1998, 20 (1) :60~62.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3篇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50例患者, 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NSCLC。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51.8岁。50例患者均为初治患者, 病理诊断为:腺癌23例, 鳞癌22例, 腺鳞癌5例。根据2002年制定的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1], Ⅲa期8例, Ⅲb期35例, Ⅳ期7例。外周血象、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大致正常;KPS评分≥60分;有可测量或可评价指标, 预计生存期>5个月。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25例。2组化疗均采用NP方案。将25mg/m2的NVB (诺维本) 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 上肢深静脉插管, 在15~30min内快速静滴, 第1、8天;DDP (顺铂) 50mg/m2静脉滴注, 第2~3天。28d重复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前均给予常规止吐处理以及适当水化补液。治疗组在采用NP方案化疗的基础上, 将40mL得力生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500mL中, 每日1次静脉滴注, 21d休息1周, 再继续21d。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判定

1.3.1 肿瘤近期疗效

参照1981年WHO设定的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2], 可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 (CR) , 部分缓解 (PR) , 稳定 (SD) , 进展 (PD) , 有效率=CR+PR, 临床获益率=CR+PR+SD。

1.3.2 生活质量

按KPS评分, 治疗结束后相比治疗前增加10分以上者为改善, 减少10分者为减退, 无变化者为稳定。

1.3.3 不良反应

参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反应分级0~Ⅳ度[3]。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 2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略微优于对照组。

2.2 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 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及稳定例数>对照组, 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2.3 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4]。病理诊断出的肺部恶性肿瘤中, 有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 而其中就诊时为晚期的约占80%。对于部分已失去根治手术最佳机会的病人, 只能采用内科治疗。但NSCLC对放、化疗均不敏感, 且不良反应明显。

得力生注射液是人参、黄芪、华蟾素、斑蝥的全成分提取液, 体外实验证明对肺癌、乳腺癌、头颈部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芪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杀伤细胞活力;人参可调节免疫功能并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合成, 且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斑蝥、蟾酥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华蟾素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本研究中, 得力生联合NP方案进行治疗的治疗组, 相比于仅使用NP方案化疗的对照组, 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更为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要低。由此可推论, 得力生注射液联合NP方案是对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最显著的方法之一, 其不良反应轻, 能减轻患者痛苦, 可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得力生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予以得力生注射液联合NP方案和仅采用NP方案进行治疗, 观察疗效。结果 2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略微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得力生注射液联合NP方案是对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最显著的方法之一, 其不良反应轻, 能减轻患者痛苦, 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得力生,NP方案

参考文献

[1] 南克俊, 肖菊香, 赵新汉, 等.现代肿瘤内科治疗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432~434.

[2] 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94, 985.

[3]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9~47.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共治疗74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33例;年龄36~70岁, 中位年龄56.5岁;临床分期及病种分类:Ⅲ期23例 (32%) , Ⅳ期52例, 其中腺癌29例, 鳞癌7例, 腺鳞癌2例, 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2例, 低分化癌2例。74例Karnofsky评分均≥60分。随机74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2组, 即治疗组 (14例) 和对照组 (33例) , 2组患者性别, 年龄, 病变程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化疗前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 无化疗禁忌证, 预计生存期均在3个月以上。

1.2 方法

2组在使用多西紫杉醇前, 均常规性预防用药。治疗组给予多西紫杉醇30~35mg/m2, 分两次于1d、8d, 15d静脉滴注1h, 每3周为一疗程;对照组, 多西紫杉醇75mg/m2, 1d静脉滴注1h, 每3周为一疗程。2周期后复查。化疗期间给予止吐剂格拉司琼。

1.3 评价标准

按WHO标准 (1981) 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价疗效及毒性,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进展 (PD) , CR+PR为有效。

注:Ⅰ, Ⅱ, Ⅲ代表毒性反应分级;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0.05;**P<0.0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13.0统计分析软件, 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1) 参与者数量分析, 所有参加实验者均纳入结果分析, 无数据脱落。

(2) 治疗组CR2例, PR15例, SD13例, PD11例, 有效率为41.46% (17/41) 。对照组CR1例, PR11例, SD13例, PD8例, 有效率为36.4% (12/33) ,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随防至2010年2月, 死亡48例, 存活26例, 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 (4~23个月) , 见表1。

(3) 不良反应。多西紫杉醇化疗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 骨髓抑制 (以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为主) 、脱发等。2组患者均有恶心呕吐发生, 但都以I、Ⅱ度为主, Ⅲ度以上2组分别为3 (7.3%) 和7 (21.2%) , 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1) 。2组患者均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 中性粒细胞Ⅲ/Ⅳ度减少治疗组7例 (17.1%) , 对照组17例 (51.5%) , 2组比较差异, 有显著性 (P<0.01) 。2组均未见Ⅲ和Ⅳ度贫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害等,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吸烟人数和吸烟量的增加。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升高。据报道, 美国每年约有16万人死于肺癌, 其中75%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最新统计资料显示, 每年我国有近80万人死于肺癌, 其发病率已超过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其中,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约占80%。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老年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逐渐增多, 因晚期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隐匿, 一经确诊多已在晚期, 已错过手术最佳时期, 加之老年患者基础代谢, 心搏出量肾小球滤过率等的衰退, 对化疗的耐受性相对降低, 晚期非小细胞标准化疗受到一定的制约, 应选择单药化疗。多西紫杉醇是细胞周期性药物, 将细胞阻断于M期, 对增殖细胞作用大于非增殖细胞。一般不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部位是微管, 并能诱导微管束的装配, 但不改变原丝数量。多西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效, 副反应较轻, 老年患者可耐受, 多西紫杉醇单药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每3周方案大致相同, 但不良反应轻微, 患者耐受性良好。可作为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

多西紫杉醇是半合成抗微管药物, 抗瘤普广, 作用机制同紫杉醇, 但抗癌作用是紫杉醇的2倍[1], 对多种肿瘤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2]。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 与扰乱细胞微管系统有关, 导致细胞有丝分裂的阻断, 将增殖期的肿瘤细胞阻断在G2和M期,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3], 多西紫杉醇作用于肿瘤细胞后, 通过细胞膜上的NADPH氧化酶系统作用产生大量活性氧, 过多的活性氧引起DNA损伤、脂质过氧化而触发凋亡。

然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约1%。由于患者多发生远处转移, 转移部位多在双肺、脑、骨、肝、肾上腺等部位, 无法手术切除。这类患者通常需采取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延长生命, 改善生存质量。初次经一线化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在短期内仍然会复发或转移, 这时需进行二线、三线治疗, 然而细胞毒药物治疗似乎已经达到一个平台, 已经很难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延长生存期, 而靶向药物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低毒性的特点,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未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方向, 应该立足于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迅猛发展, 同时结合基础科研和临床试验的成果, 基于精确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疗效指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受益群体不断优化维持治疗的治疗方案和疗程, 不断完善个体化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 多西紫杉醇单药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每3周方案大致相同, 但不良反应轻微, 特别对于粒细胞的减少不良反应减轻, 患者耐受性良好, 可作为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

摘要:目的 评价单药多西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使用多西紫杉醇治疗74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7例, 给予多西紫杉醇30~35mg/m2, 分2次于1d、8d, 15d静脉滴注1h, 每3周重复;对照组37例, 多西紫杉醇75mg/m2。每3周1次为1周期, 2周期后复查。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41.5% (17/41) , 对照组有效率为36.4% (12/33) , 2组之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治疗组恶心呕吐及粒细胞的减少Ⅲ和Ⅳ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多西紫杉醇单药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每3周方案大致相同, 但不良反应轻微, 患者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多西紫杉醇,化学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 谢惠民.新编抗肿瘤药物临床治疗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82.

[2] 孙燕, 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7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NSCLC, 男性23例, 女性14例, 年龄60~72岁, 中位年龄65.5岁。鳞癌17例, 腺癌15例, 腺鳞癌5例。均为初治病例。IIIb期21例, IV期16例。卡氏评分70分以上, 预计生存3个月以上, 至少有一个可以经体检X线、B超、CT等测量或观察的病灶。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无化疗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吉西他宾1000mg/m2, d1、8, 顺铂25mg/m2d9-11, 应用于卡氏评分80分以上的患者 (GP组) 。吉西他宾1000mg/m2, d1、8, 卡铂100mg/m2d1-5 (GC组) , 均静脉滴注, 应用于卡氏评分70~80分的患者。21d为1周期, 同时给予格拉司琼或恩丹西酮止吐。

1.3 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

治疗前后定期体检并复查X线、B超、CT等进行肿瘤病灶测量, 完成2个周期方可评价疗效。评价标椎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进行评价:分完全缓解 (CR) , 部分缓解 (PR) , 稳定 (SD) 和进展 (PD) , CR+PR为有效。毒副反应按WHO化疗药物毒性评价标准分0~IV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8.0统计软件处理, 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取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37例患者共完成118个周期的化疗, 平均3.2个周期, 其中CR3例, PR14例, SD11例, PD9例。有效率RR (CR+PR) 为45.9%。GP组21例GC组16例, 有效率分别为47.6%、43.7%,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情况, 详见表1。

2.2 毒副反应

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毒性以I或II度为主, GP组与GC组重度 (Ⅲ度以上的毒副反应为重度)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7%和6.3%, 4.7%和12.5%,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GP组与GC组重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和0,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具体情况详见表2。

2.3 随访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 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 GP组为8.3个月, CG组为7.9个月,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化疗是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仍是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3]。近年来文献报道, 吉西他宾在临床上治疗NSCLC取得较好的疗效,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采用吉西他宾联合铂类治疗NSCLC的治疗。

吉西他宾是一种新型抗嘧啶核苷酸代谢化学药物, 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作用于DNA合成期, 在一定条件下它通过嘧啶核苷酸磷酸化酶作用, 使吉西他宾5’位结合多磷酸基团形成磷酸化酶发挥细胞毒作用, 抑制DNA的合成[4]。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整合入正在复制的DNA形成错配到DNA合成停止,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5]。文献报道吉西他宾与铂类化疗药物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且无交叉耐药, 毒副反应重叠部分少[2]。

本组应用吉西他宾联合铂类治疗NSCLC的有效方案, 有效率达45.9%, 与文献报道的29%~64%相似[1]。骨髓抑制是吉西他宾较明显的毒副作用, 本组中毒副反应主要为I~II度血液学毒性, III~IV度血液学毒性少见。无自发出血现象。因及时给予G-CSF治疗大多恢复较快, 无因白细胞减少而发热。顺铂在抗癌药物中致吐性最强, PS评分低者耐受性差, 顺铂组与卡铂组重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和0,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故80分以上的患者选用GP方案, 70~80分患者选用CG方案是个体化治疗的体现, 有循证医学的依据。文献报道, 先用吉西他宾后用顺铂毒副作用低, 故采用序贯给药, 先用卡铂后用吉西他宾疗效增加[6]。顺铂的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因分量用药并给予恩丹西酮或格拉司琼治疗后均能控制, 便秘均可耐受。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总之, 我们采用吉西他宾联合铂类是治疗老年晚期NSCLC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 但在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给药。

摘要:目的 评价吉西他宾联合铂类药物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吉西他宾1000mg/m2, d1、8, 顺铂25mg/m2d9-11, 应用于卡氏评分80分以上的患者。吉西他宾1000mg/m2, d1、8, 卡铂100mg/m2d1-5, 用于卡氏评分70~80分的患者。21d为1个周期。结果 37例患者共完成118个周期的化疗, 平均3.2个周期。有效率RR (CR+PR) 为45.9%。GP组21例, GC组16例, 效率分别为47.6%、43.7%,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毒性以I度或II度为主, GP组与GC组 (Ⅲ度以上的毒副反应为重度)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7%和6.3%, 4.7%和12.5%,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GP组与GC组重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和0,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 GP组为8.3个月, CG组为7.9个月,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吉西他宾联合铂类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 有效的化疗方案, 但在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给药。

关键词:吉西他宾,顺铂,卡铂,非小细胞肺癌,老年

参考文献

[1] 陈萍, 胡平.GP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 2 (6) :476.

[2] 赵恩锋, 孟祥玲, 张菁华, 等.国产吉西他宾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复发乳腺癌[J].临床肿瘤学, 2006, 1 (11) :63.

[3] Puiol Tl, Quantin X, Choma.D, et al.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without cis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 2002, 38 (suppl3) :s57~60.

[4] Spiellmen.M, Lombart Cusscc, Kallas, et al.single agcnt gemcitabine is active in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ic brenst cancer oucology[J].2001, 6:303~307.

[5] Moovsel CJAV, Veeman G, Bergman AM, et al.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studies with gemcitabine[J].semin oncl, 1997, 24 (17) :17.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6篇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64例, 男40例, 女24例;年龄最小23岁, 最大65岁, 平均 (39.5±8.6) 岁, 所有病例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 根据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为中晚期。把上述患者随即平分为2组, 观察组32例, 先行化疗, 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32例, 直接手术治疗, 2组间性别、年龄、疾病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局部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2]。

化疗方法: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奥沙利铂120mg/m2第1天静脉滴注, 每3周重复。用药前1周开始给予口服叶酸400d, 持续到治疗结束后第21天;用药前1周给予维生素B肌内注射, 每9周1次;用药前1d、当天和第2天口服地塞米松4.5mg, 每日2次。每周期第6天开始监测外周血象, 每2~3天查1次。

1.3 疗效观察指标

1.3.1 化疗有效率

参照WHO的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 (CR) :可见的肿瘤病变完全消失即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PR) :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横径的乘积缩小达50%以上;稳定 (SD) :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恶化 (PD) :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3.2 手术出血量

2组手术后由2组手术主刀医生根据术后引流瓶刻度及所用纱布垫数量记录手术出血量, 重复测量2次。

1.3.3 毒副反应

毒副反应按照美国NC I制定的毒性评价标准评价毒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处理, 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化疗有效率

观察组行新辅助动脉化疗32例, CR8例, PR16例, SD8例, 无PD病例, 有效率 (CR+PR) 为75.0%。

2.2 手术出血量

观察组手术病例手术出血量为 (362.5±11.5) mL, 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为 (524.5±15.0) mL,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2.3 毒副反应

2组64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 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1.3%和75.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7.5%和25.0%, 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0.0%和37.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均未影响手术治疗。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其它肿瘤一样存在化疗耐药, 因此, 研究如何增加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的敏感性, 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3]。新辅助化疗是指对非小细胞肺癌直接手术具有较大难度或不能彻底切除病灶的患者在手术、放疗前进行1~2个疗程的化疗, 然后再施行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4]。FDA于2008年9月30日正式批准增加培美曲塞的适应证, 允许其与顺铂联用作为局部恶化和转移并伴有非鳞状组织学特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显示在化疗后手术的标本, 发现病灶大量坏死, 肿瘤体积明显缩小, 病灶缩小超过50%者达75.0%。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出血量减少与化疗时供血减少有关, 这也是化疗治疗的一大优势, 与血管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作用机理相同。本组结果显示, 2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并且都没有影响到手术治疗。培美曲塞观察到的最多的毒副反应是疲劳, 骨髓抑制、恶心等多在联合卡铂用药后发生。表明培美曲塞良好的耐受性和较好的疗效为其进一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之, 培美曲塞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辅助化疗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但该方案出现时间并不长, 其中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大规模随访、统计并加以总结。

摘要: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辅助化疗的耐受性, 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32例中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分2组, 观察组施行化疗后手术, 对照组直接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行新辅助动脉化疗32例, CR8例, PR16例, SD8例, 无PD病例, 有效率 (CR+PR) 为75.0%。观察组手术病例手术出血量为 (362.5±11.5) mL, 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为 (524.5±15.0) mL,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2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并且都没有影响到手术治疗。结论 培美曲塞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辅助化疗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培美曲塞,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辅助化疗,耐受性

参考文献

[1] 潭诗生, 冯奉仪.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在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癌症杂志, 2003, 18 (3) :333~336.

[2] 李金瀚.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共识点、难点和亮点[J].中国肺癌杂志, 2003, 6 (5) :344~346.

[3] 陈绍俊.周剂量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27例体力状况消弱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 2008, 8 (11) :29~30.

上一篇:生物医药行业特征范文下一篇:派出所后勤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