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范文

2023-09-23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5例我院风湿科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住院、门诊治疗的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组, 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所有患者均证实患者RA, 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正后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无伴结核病、肿瘤、中重度心力衰竭 (纽约心脏学会标准Ⅲ/IV级) 、严重感染等病史。2组病例共25例, 男5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47.3岁, 病程平均5.1年。

1.2 治疗

益赛普使用方法给予50mg/次, 每周1次, 皮下注射。同时给予MTX (每周约7.5~20mg, 一次服完) 合用。对于疗效不佳的患者。治疗组:益赛普加入盐水静脉滴注, 联合服用MTX (每周约7.5~20mg, 一次服完) 。益赛普50mg/周治疗;对照组13例接受甲氨蝶呤加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60mg每天2次) 治疗, 记录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所有患者治疗中可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 , 并辅以补充叶酸、补钙、护胃制酸等对症治疗, 2组病例定期随访, 并在观察治疗前、第1、4、8周各项观察指标变化。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注:治疗组DAS28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 疾病活动性降低,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

1.3 观察临床指标

分别在第1次用药及用药第1、4、8周记录患者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关节功能、患者及医生对疾病总体评价、血沉 (ESR) 、C反应蛋白 (CRP) 、晨僵情况、类风湿因子 (RF) 血清浓度;疾病活动性评分 (DAS) :DAS28评分以28个关节计分, 参照Prevoo等[2]研究, DAS28>5.1表示疾病活动;DAS28<3.2表示疾病活动性低;DAS28<2.6表示疾病缓解。临床上根据关节肿痛减少的程度,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达到ACR20、ACR50和ACR70标准来评分, ACR20、50、70的定义是:患者僵硬及肿胀关节数 (28个) 有20%、50%、70%的改善以及下列5项中至少3项的改善: (1) 患者评估的疼痛VAS评分; (2) 患者评估的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 (3) 医生评估的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 (4) 健康状况问卷; (5) 急性期反应物 (ESR或CRP) [3]。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益赛普治疗组12名患者联合使用DMARD药物MTX治疗, 使用益赛普治疗后, 患者关节肿胀、肿胀数目、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类风湿因子浓度、有不同程度改善, 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中使用益赛普, 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见表1、2。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慢性滑膜炎[1]。滑膜细胞及滑膜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分泌大量促炎因子TNF-α等, 诱导软骨和骨破坏, 研究已证实了TNF-α是RA炎症反应中最重要一环, 在RA发病机制中具重要作用[4]。由于本病的具体病因仍不明, 因此临床上尚缺乏根治及预防RA。在以往的药物治疗RA中, 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物 (NSAID)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DMARD) 和糖皮质激素;但起效慢, 疗效有限, 很多患者长期使用上述药物后出现激素依赖, 且还会产生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继发感染、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从而影响药物疗效及患者依从性。

益赛普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0058) , 它是一种人/鼠嵌合的抗TNF-αIgG1Κ同型链单克隆抗体, 该抗体可变区 (Fab') 为小鼠蛋白, 恒定区 (Fc) 则为人的蛋白序列[5]。有研究指出益赛普通过与可溶性和转膜TNF-α相结合, 阻止TNF-α与细胞表面TNF-α受体的结合而发挥其抗TNF-α的生物学作用, 并诱导分泌TNF-α的免疫细胞凋亡[6]。国外有研究显示, TNF-α抑制剂能有效降低急性期炎症蛋白水平, 抑制抑制炎症细胞向关节炎症部位趋化聚集[7]。目前公认TNF-α是一种很强的促炎因子, 而益赛普可以通过识别、结合并阻断体内TNF-α, 降低TNF-α引起的炎症反应, 缓解疾病症状, 并抑制关节组织损害和骨侵蚀, 阻断TNF-α被证明能有效治疗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性疾病[8]。

本研究及国内外研究显示益赛普的消炎止痛作用强, 能迅速控制关节滑膜炎症, 延缓并阻止软骨和骨的破坏, 改善关节功能, 显著降低致残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较长时间观察研究证明益赛普可以终止关节破坏。本次研究未发现使用益赛普导致的严重不良事件, 与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的感染、结核发生率增高不一致, 可能与本次研究观察时间短有关;但已知对鼠源蛋白或益赛普药物过敏的患者、患有中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有严重感染、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妇女等禁忌使用。

摘要:目的 回顾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疗效观察与分析。方法 2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2组, 分别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加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 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 (MTX) 联合益赛普治疗。观察治疗前、第1、4及第8周各项观察指标变化。结果 ACR20、ACR50、ACR7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DAS28评分<3.2的百分率相比, 治疗组DAS28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 疾病活动性降低,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益赛普是一种治疗RA的有效药物, 近期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益赛普,治疗,疗效观察,分析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 PREVOO ML, K UPER HH, VANT HOFMA, et al.Modified disease activity scores that include twenty﹣eight﹣joint count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in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A rthritis Rheum, 1995, 38 (1) :315~324.

[3] 管剑龙, 赵东宝.风湿病学临床实践指南[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

[4] FELDMANN M, BRENNAN FM, FOXWELL BM, et al.The role of TNF alpha and L-1in rheumatoid arthritis[J].Curr Dir Autoimmun, 2001, 3:188~199.

[5] 邓小虎, 黄烽.益赛普治疗炎性关节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6, 3 (6) :10~14.

[6] 殷彤, 陈友光.注射用益赛普[J].中国新药杂志, 2009, 11 (18) :978~980.

[7] CHARLESP, ELLIOTTMJ, DAVISD, et al.Regulation of cytokines, cytokine inhibitors, and acute-phase proteins following anti-TNFalpha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J Immunol, 1999, 163 (3) :1521~1528.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范文第2篇

1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16岁以下的儿童, 表现为长期不规则的发热及关节肿痛, 伴皮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此病的病程长, 常常是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 可发生严重的关节损伤和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造成关节畸形和失明。年龄小的患儿以全身症状多见, 年长儿以关节症状为主[1]。

2 家庭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导致关节畸形和部分关节功能丧失, 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 加之关节疼痛明显, 患儿易烦躁、焦虑甚至产生抵制情绪, 不配合康复训练。特别是一些年龄稍大的患儿心理压力大, 会产生自卑情绪, 不利于病情的进展。为了帮助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家长要多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 关心他们, 与他们多沟通, 走进他们的世界, 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感受, 并及时给予情感支持, 鼓励他们, 帮助他们摆脱因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造成的自卑心理。家长应将该病的治疗进展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及时地告诉患儿, 以提高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多接触社会, 尝试新鲜有趣的事物, 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 是避免患儿出现自卑自闭状态的有效方法, 家长应对他们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奖励,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2 饮食护理

患此病的儿童一般年龄较小, 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需要摄入充足的水分、蛋白质和能量, 以满足机体所需。应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鼓励患儿多食青菜、绿豆、芦根、香菇、黑木耳、梨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多食大豆、花生、芝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以软化血管。不宜吃过多含脂肪高的食物, 如油炸食品、肥肉、奶油、乳酪、鸡皮, 特别是肠子。大量饱和脂肪酸, 易引起患儿高血脂、高血压, 加重心脏负担。患儿饮食中还需限制嘌呤的含量[2], 避免食动物内脏、鱼卵、小虾、淡菜、甲鱼、比目鱼等含高嘌呤的食物, 以免加重关节症状。家长需定期测量患儿的身高体重, 防止生长发育落后, 若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2.3 舒适护理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勤换衣物, 勤晒被褥,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早晚各1次。家长应指导患儿遵医嘱、按时、足量、规律服药, 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全身型症状的患儿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 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所以在采用药物降温的同时还可以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辅助治疗, 以头部冰枕为主, 必要时可以酒精擦浴, 但有皮疹及皮肤损伤者忌用酒精擦浴[3]。嘱患儿多饮水, 有出汗者应及时更换衣物, 防止受凉。观察患儿的皮肤, 若发现红色麻疹样斑丘疹, 切勿让患儿搔抓、摩擦, 应及时就医, 防止伤口破溃造成感染。

2.4 运动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除晚上有足够的睡眠外, 白天也应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家长需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运动, 以避免因长时间不运动造成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挛缩, 还可利用夹板、沙袋固定患儿的膝关节、肘关节或用支架保护患肢等方法以减轻疼痛[4]。疼痛发作时, 患儿需卧床休息, 避免活动锻炼, 以免加重关节疼痛, 使患儿对康复训练产生恐惧心理。家长应陪着患儿身边, 支持鼓励他们, 并通过说话、讲故事等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减轻疼痛造成的不适。疼痛期过后家长需尽早帮助患儿进行关节的康复训练, 指导患儿保持正确地坐、立、行、卧时的姿势和体位, 帮助患儿做关节的被动运动和按摩, 特别是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及指关节, 同时可将治疗性的运动融入游戏中, 如在浴室或温水中游泳、抛球等, 这些运动能促进多个关节活动且不会对这些关节施加太大的压力[2]。

2.5 对症护理

热敷、温水浴、按摩、红外线照射等方法都能促进血液循环, 有效地减轻关节强直和软组织挛缩, 缓解疼痛和晨僵。家长帮助患儿做关节的按摩时, 先轻轻按摩, 使患部肌肉松弛, 气血畅行, 然后用点、按、捏、拿手法按摩, 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 最后用摇、滚、揉等手法减轻关节强直和软组织挛缩。每次按摩时间在15~30min之间, 2~3d1次, 按摩时动作轻柔, 不可使用暴力, 以免引起骨折。用红外线照射肿痛部位时, 应以皮肤呈桃红色为宜, 若出现紫红色则立即停止照射, 并涂凡士林保护皮肤。照射时间为每天1次, 每次15~20min。以上方法都可缓解关节疼痛, 促进患儿的恢复, 提高其生活质量。

摘要: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特征, 伴有全身症状和多脏器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造成儿童致残和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家庭护理做以下综述。

关键词: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家庭护理

参考文献

[1] 胡浪.24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07, 16:47.

[2] 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56.

[3] 胡浪.58例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2:105.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接收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1例,分为2个组。治疗组中有患者36例,年龄25.3~67.8岁,中位数(46.3±4.57)岁;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有25例;病程最长17.3年,最短3.8年,中位数(10.32±6.24)年。对照组共有患者35例,年龄26.1~68.5岁,中位数(47.2±5.07)岁;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有25例;病程最长17.4年,最短3.9年,中位数(10.41±6.55)年。两组以上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对探究。

1.2方法

对照组中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胰岛素以及甲氨蝶呤方案联合治疗,其中,胰岛素选择人胰岛素,甲氨蝶呤使用量为10 mg,频率为1次/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内加用硫酸羟氯喹(国药准字为:H19990263)进行治疗,使用量为200 mg/次,2次/d,治疗时长为3个月。此外,选择葡萄糖氧化酶法对入选对象血糖值进行测定;选择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入选对象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

1.3临床评定指标

对入选对象进行系统性随访,并观察其预后情况观察,重点包括:(1)空腹血糖值;(2)餐后2 h血糖值;(3)HOMA-β指数:HOMA-β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20)÷(空腹血糖值-3.5);(4)糖化血红蛋白值;(5)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6)血脂水平;(7)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值×空腹胰岛素水平)÷22.5。上述指标中,HOMA-β指数用于评定患者胰岛β细胞组织的基本功能;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用于评定患者胰岛的抵抗情况[2] 。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入选对象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胆固醇值、C反应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HOMA-β指数(58.05±22.77),对照组(55.17±22.53);治疗组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4.37±2.29)分,对照组(5.31±2.40)分;治疗组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05±0.69),对照组(2.28±0.90)(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免疫性、炎症性病症,以机体关节组织受损为常见指征,且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以及白细胞介素-6均为该病症的影响因素。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病症,以血糖异常上升为常见指征,胰岛β细胞组织功能出现障碍、胰岛素抵抗等均为该病症的影响因素。丁从珠[3] 等人经调查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存在着细胞因子,极易诱发特异性炎症,以至于机体组织细胞凋亡,不仅会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异常降低,而且还会使β细胞日常功能出现进行性降低现象,导致患者并发糖尿病。笔者调查后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几率达到15%至19%左右。对于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多选择抗疟药品进行治疗,通过对单核细胞组织产生抑制作用,并释放出大量白细胞介素-1以及白细胞介素-6,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炎症,达到治疗目标[4] 。

硫酸羟氯喹属于临床上十分多见的抗疟药品,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时,可加快患者体内胰岛素成分的分泌速度,使其体内胰岛素的整体酶活性得到有效控制,不仅能减缓胰岛素成分的降解速度,而且还能提升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整体敏感性,使患者血糖值、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5] 。除此以外,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推行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由于药品安全性较高,因此患者用药后,通常不会出现异常反应,有助于提升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该研究,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入选对象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β指数、胆固醇值、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等指标的改善条件均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郑红梅[6] 等人观点有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推行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除了可改善其血糖值、胰岛功能外,还能降低患者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但是,由于该研究工作的耗时较短,入选患者人数有限,随访时长有限,因此各研究程序均存在着缺陷与不足。鉴于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建议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至临床研究中,通过不断优化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同时有效改善其胰岛功能以及血糖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长期疗效及预后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推行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客观评定。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接收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1例,分为2个组,其中治疗组有36例患者,于组内推行硫酸羟氯喹、胰岛素以及甲氨蝶呤方案联合治疗;对照组有患者35例,于组内推行胰岛素以及甲氨蝶呤方案联合治疗,观察2组入选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并客观对比2组入选对象临床指标。结果 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系统性评估后,发现治疗组入选对象空腹血糖值(7.01±1.9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10.86±3.65)mmol/L,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4.37±2.29)分,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05±0.69),对照组分别是(9.30±1.72)mmol/L、(14.02±3.99)mmol/L、(5.31±2.40)分及(2.28±0.90)(P<0.05)。结论 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推行硫酸羟氯喹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除了可改善其血糖值、胰岛功能外,还能降低患者类风湿DAS28评定分数,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硫酸羟氯喹,胰岛素,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吕晓虹,冯秀媛,蒲丹,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7):460-464.

[2] 郭洪涛,郑光,张弛,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类风湿关节炎与糖尿病"同证"的科学基础[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5):818-820.

[3] 丁从珠,汪悦,王红,等.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52-255.

[4] 石亚妹,陈意佳,武丽君.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后2型糖尿病缓解一例[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6):503-504.

[5] 王友莲,皮慧,张志勇,等.IL-1β、IL-6及TNF-α与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糖代谢异常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4,35(13):2065-2067.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范文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经临床确诊并在我院行MR检查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27例, 符合下述诊断标准并完成了双侧颞颌关节的MR检查, 其中男17例, 女10例, 年龄26~56岁, 平均年龄39岁,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诊断标准;关节区疼痛和/或关节周围咀嚼肌群的疼痛, 关节运动受限、张口困难, 关节弹响, 除外特异性炎症、外伤、肿瘤等。有的伴有颞部疼痛、头晕等症状。

1.2 检查设备及扫描方法

成像设备;采用Philips 1.5T双梯度超导型MR扫描仪, S E N S E 8通道头线圈。扫描方法包括双侧颞颌关节矢状位、冠状位扫描, 以及双侧颞颌关节斜矢状开、闭口位的M R扫描。扫描序列T 1 W/F F E成像 (T R/T E=5 0 0 m s/4.6 m s、N S A=3) , T 2 W/F S E (T R/T E=4 0 0 0 m s/9 0 m s、N S A=6) , T 1 3 D W A T S成像 (T R/T E=2 5 m s/5.2 m s、N S A=4) , P D W-M o v i e序列斜矢状位张闭口位成像 (TR/TE=135ms/14ms、NSA=2, 层厚3.0mm/0.3mm, 扫描时间4.22min) , PDW-Movie序列包括张闭口共5个连续动态扫描。所有序列FOV为150mm×150mm, 矩阵240×2 5 6, 层厚3 m m, 间距0.1 m m。闭口位:斜矢状扫描方向垂直髁突内外径长轴。开口位:应用咬合器安置于受检者上下前牙之间, 使其达到最大舒适开口位, 先定位, 再行斜矢状扫描, 定位方法同闭口位。

1.3 观察内容

1.3.1 关节盘的位置

在闭口斜矢状位上, 关节盘后带和双板区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盘分界线) , 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状突顶部, 盘分界线与髁状突12点位垂线形成的夹角10°之内, 定义为正常盘突关系 (normal disk condyle relationship, NDCR) ;向前超过盘分界角10°定义为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髁状突位置关系恢复正常, 定义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ADDR) ;开口斜矢状位图像关节盘-髁状突位置关系不能恢复正常, 关节盘仍位于髁突前方, 定义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 ADDWR) [3]。

1.3.2 关节盘形态

按Taskaya-Yilmaz和Ofutcen-Toller[4]的方法将关节盘形态分为双凹型、均厚型、伸长型、后带膨大型、折叠型、圆型、双凹型为正常关节盘形态, 当关节盘出现折叠、弯曲、盘后区加厚或盘整体加厚时, 诊断为关节盘的形态异常。

1.3.3 关节盘周软组织

在斜矢状位或髁突翼外肌位成像中观察翼外肌的位置、形态和信号的改变。

1.3.4 关节腔渗液

在T2加权像上观察渗液的数量及位置。

1.3.5 髁突运动

根据Benito[5]等人应用标准, 对髁突的运动在最大张口位的位置分为3类:当髁突运动未达关节结节顶时, 诊断为髁突运动受限;当髁突运动在关节结节顶附近时, 诊断为髁突运动正常;当髁突运动明显跨越关节结节顶时, 诊断为髁突运动过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将健侧作为对照组, 分析健侧与患侧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翼外肌的位置, 形态和信号、关节腔渗液、髁突运动的关系。

2 结果

2.1 健侧颞颌关节MRI图像

MRI可清楚显示髁状突、关节盘和颞下凹的结构及位置关系。关节盘均为低或等信号, 24例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突顶部, 3例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突前方, 斜矢状张口位关节盘-髁突位置关系恢复正常。20例关节盘呈双凹形, 前、中、后三带易于分辨, 4例关节盘呈均厚型, 2例为后带膨大型, 1例为伸长型, 关节盘双板区信号相对较高。髁状突及关节结节的骨皮质均显示为低信号。髁状突骨髓及关节结节内骨髓在均为高信号影像。25侧在关节中部矢状面上可清楚地显示翼外肌上下头, 2例显示不清。18例关节腔内可见少量积液。

2.2 患侧颞颌关节MRI图像

14例髁突骨皮质表面不平, 向关节凹方向移位, 关节间隙明显变小 (图1) ;21例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盘位置形态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关节盘折叠、弯曲或关节盘整体加厚, 11例关节盘呈均厚型、6例关节盘变薄伸长、4例呈后带膨大型;17例关节盘挛缩位置前移, 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状突前方, 斜矢状张口位时有11例关节盘仍位于髁状突的前方, 未能恢复到正常位置 (图2) 。髁突过度运动15例, 运动受限6例;8例翼外肌上头内可见高信号影 (图3) ;24例关节腔内可见积液, 其中4例关节腔内积液在T1、T2序列上均为高信号, 考虑为出血, 出血及积液在闭口位时位于关节下腔前部, 开口位时位于关节下腔的中部或后部。关节盘位置、形态及髁状突的异常运动健侧与患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翼外肌形态信号及关节腔积液或积血健患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3.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基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弹响和下颌运动异常的一种综合症, 过去称为Costen综合症, 又称为颞下颌关节疼痛功能紊乱综合症、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症等[6], 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被普遍接受。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都极为复杂, 早期有学者提出为咬颌垂直距离减短, 造成髁状突向后上方移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即所谓的颌因素-下颌移位的发病机制, 20世纪又有学者提出本病主要是精神因素所引起的咀嚼肌群痉挛和功能失调, 即所谓的精神-咀嚼肌的发病机制[7]。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因素疾病。

3.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传统影像学检查

颞颌关节疾病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 CT, 关节造影及关节镜检查[8]。X线片包括张闭口薛式位片、经咽侧位片、侧位体层摄影片等, X线可发现髁突地运动异常、关节脱位、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 以及髁突骨质破坏等变化, 但颞颌关节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关节盘软骨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 X线可以穿透, 所以X线图像分辨率很低。CT对关节囊和关节盘附着处松弛、关节盘变形移位变化显示不佳。关节造影对于诊断关节盘移位敏感度高, 特异性好, 但由于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 对一些对比剂过敏、皮肤感染、血液及其它系统性疾病以及术后患者的检查不适用。近年来关节镜广泛使用, 可以较早的发现关节盘的病理变化, 可以发现关节腔内悬浮的碎片, 观察滑液的量、颜色、粘滞度的改变, 关节盘的移位、变形、破裂和穿孔, 还可以通过关节镜取材活检, 并进行治疗, 但关节镜为有创检查, 部分患者检查受到一定的限制。

3.3 MRI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中的应用及优势

MRI无需对比剂即能清楚显示关节结构及附件结构, 因而是被用于观察TMDS结构和形态变化的首选方法[1]。TMDS扫描多采用自旋回波T1WI、PDWI及T2WI, 前两者可清楚显示关节结构及关节软骨, 观察组织细微结构和关节盘损伤, 后者可观察关节滑液的改变。本研究采用T1、T2和T13DWATS作为常规扫描方法, 结果表明MRI可清楚、全面地反映关节结构及附件组织的变化, 可用于临床对TMDS的诊断及治疗后的观察。实时动态磁共振电影PDW-Movie序列能够很好地显示关节盘、髁状突的运动情况, 可以用来评价关节运动时的功能分析, 对于传统静态图像起很好的辅助作用。本研究发现在27侧患侧颞颌关节中21例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盘位置形态的改变, 认为移位变形的关节盘在关节运动中引起关节弹响, 撞击关节盘前后区引起疼痛, 是引起TMDS临床症状的重要因素, 而且在本研究中有17侧关节盘移位和变形同时存在, 与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一致[9]。本研究结果还认为在TMDS中关节盘变形移位及髁状突异常运动是引起TMDS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 而关节腔积液及翼外肌的病理改变健患侧之间无差异, 国内有学者研究认为翼外肌的病理改变也是引起TMDS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10], 与本研究结果不符, 原因认为可能与病例选择较少或是翼外肌功能异常时即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但翼外肌功能异常并未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时MRI显示不佳有关, 因此, 认为翼外肌病理改变的MRI表现仍需要肌电图及更多的临床资料加以补充和证实。

4 小结

MRI常规扫描技术及动态电影技术可以清楚显示颞下颌关节非骨性结构及周围软组织情况, 可对病变作出明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是TMDS重要检查方法。

摘要:目的 分析颞颌下关节紊乱症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Dysfunction Syndrome, TMDS) 患者的MRI表现, 探讨MRI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27例, 完成54侧颞颌关节T1WI、T2WI、T1-3DWATS冠状位、矢状位及矢状张闭口位PDW-Movie成像, 观察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颞颌关节健患侧的MR表现。结果 健侧7例关节盘形态异常, 3例关节盘前移, 张口位时恢复正常, 18例可见关节腔积液。患侧21例关节盘形态位置异常, 21例髁突运动异常, 8例翼外肌内可见异常信号, 24例关节腔内可见积液。关节盘位置形态、髁状突运动异常健患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DW-Movie矢状张闭口位还可以观察到关节盘移位程度和髁状突的异常运动。结论 MRI能全面地观察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关节结构和形态的变化, 是检查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症重要、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症,MRI

参考文献

[1] Pharaboz C, Carpentier P.MR imaging of Temopromandibular joints[J].Radiol, 2009, 90 (5Pt2) :642~648.

[2] Benbelaid R, Fleiter B, Zouaoui A, et al.Proposed graphical system of evaluatting disccondyle displacements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in MRI[J].Surg Radiol Anat, 2005, 27:361~367.

[3] 焦国良, 赵二军, 王永海, 等.颞下颌关节变形与关节疼痛关系的MRI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4, 15 (11) :630~635.

[4] Taskaya-Yilmaz N, Ofutcen-Toller M.Magnetic resonnance imag-ing evaluation of temporomandibula jiont disc defoormities in relating to type of disc displacement[J].Oral Maxillofac Surg, 2001, 59:860~865.

[5] Benito C, Casares G, Benito C.TMJ static disk: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findings and pseudo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J].Cranio, 1998, 16:242~251.

[6] Agrillo A, Ramieri V, Bianca C, et al.Proposal for a new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 [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0, 14 (7) :619~628.

[7] 黄鹤年.现代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520~524.

[8] Tomas X, Pomes J, Berenguer J, et al.MR imaging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a pictorial review[J].Radiographics, 2006, 26 (3) :765~781.

[9] 李峰, 王美青.无症状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0, 27 (1) :35~38.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351例肩周炎关节周围肌肉粘连病例为我院1998年9月至2009年8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211例, 女139例。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应用Aloke公司的SD-5000SV型和百胜公司的魅力7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12MHz。检查时对肩关节周围肌肉采用与肌肉走形平行的方向进行检查, 观察并记录肌肉粘连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同时确定肌肉的滑动度, 根据肌肉粘连处的滑动范围以及超声声像图的特点, 将肌肉粘连程度划分为即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

1.3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表1显示, 重度和中度肌肉粘连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多于轻度肌肉粘连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肩周炎肌肉粘连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 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又称为“冻结肩”, “漏风肩”, “肩凝症”, “僵硬肩”, “五十肩”等, 是以肩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

以往对于慢性肩周炎肌肉粘连的诊断, 由于肌肉的粘连要在动态中观察, 不论X线、MRI、CT以及其他的诊断方法都不能做出明确清晰的诊断, 并且于粘连的程度、部位以及范围更是难以进行诊断, 临床医生对肌肉粘连的情况仍无一种简便的方法, 仅凭临床症状及一些精度较差的检查方法进行确诊, 因为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带来了较多麻烦。

超声能够较容易显示不同排列的肌肉。超声声像图中肌肉表现为低回声, 肌外膜、神经、筋膜、肌键和脂肪均为强回声, 倾斜显示肌肉的羽状或者梳状结构。纵断面能清晰显示羽状结构, 横断面清晰显示斑点状肌肉组织。肌肉等张收缩期由于肌束加厚, 肌肉体积增大, 肌肉的回声减低。肌肉松弛时由于探头的压迫可致使肌肉的回声增强, 故应在肌肉休息时以及主动收缩期间观察肌外膜的完整性, 肌外膜与邻近的结构接触紧密, 使得肌肉可在不同动态期平滑移动。相邻两块肌肉的肌外膜间有一裂隙状低回声, 动态扫查可显示两层肌外膜间有无粘连, 粘连的部位、范围以及程度。

我们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 能够动态的观察肌肉的运动状态、活动范围及肌肉、肌腱在动态下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能够对肌肉粘连程度、部位进行有效评估, 较其他的影像检查不论在准确性、方便性及经济性方面均有着较大的优势。

综上, 高频超声清晰地显示肩部肌肉的回声, 准确观测肌肉的厚度、滑动程度以及其肌肉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肌肉粘连的部位和程度, 具有实时、动态、无创、精确测量等特性, 为临床医师诊断肌肉粘连的准确性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肩周炎、肩关节周围肌肉粘连定位诊断及治疗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351例肩周炎关节周围肌肉粘连进行观察, 其中男性病例211例, 女性病例139例。将超声的观察结果与实际肩部功能状态以及松解手术术中的所见进行对照, 根据肌肉粘连处的滑动度和超声特点, 将肌肉粘连程度划分为轻中重度粘连3个不同等级。结果 共351例肩周炎、肩关节周围肌肉粘连病例, 其中轻度粘连39例, 中度粘连189例, 重度粘连121例。结论 超声可对肩周炎、肩关节周围肌肉粘连肌肉的粘连程度、部位、范围及以后的治疗过程中进行量化的评价, 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肩周炎,肩关节周围肌肉粘连,定位诊断

参考文献

[1] 魏壮, 崔树森, 张巨, 等.预防肌肉粘连的研究与进展[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2001, 27:218~220.

[2] 顾玉东, 王澍寰, 侍德.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432~449.

[3] 张新, 孔军, 苏骅, 等.手部肌肉断裂修复后的二维超声动态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 18 (10) 增刊:119~120.

[4] 张新, 丁小珩, 王明刚, 等.鸡肌肉腱性连接与疤痕连接的超声影像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 18 (5) :332~334.

上一篇:空中家访总结范文下一篇:企业尽职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