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财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6

保险财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 对企业的经营策略提供成本效率支持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 很多的保险公司都将全球化扩张作为一种目标战略, 于是, 很多的企业都在跨国、甚至是跨区域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子公司等一些实地化的运营机构。为了促使这些分公司, 分部门可以展开有效的运营, 很多的保险公司自然也组建了相对应的财务系统, 形成了一种总分形式的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同一保险公司来说, 这种财务保险体系和财务经理委派制如出一辙。尽管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方式执行的依旧是总部设定的规范, 但实际上财务管理由各个分公司自行实施, 面对不同的税务政策和税务的执行环境, 实际操作过程与总公司的规范目标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面对这种分散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低下, 而且使得总体的实际成本大幅增加, 进一步约束了企业扩张性战略目标的实施。实施财务共享运营机制可以有效地将各分公司的具体业务提取出来,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中实施完成, 从而强化财务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二) 降低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总体成本

通过咨询以及国际数据公司对50家杂志和500家企业做出的企业调查显示, 实施财务共享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使得公司的ROI提高28%, 同样保险公司依旧如此, 实施财务共享建设项目可以使得公司的成本大大减少, 员工的人数可以减少26%, 这样更好的释放成本的空间, 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保险公司财务共享建设项目实施的原则

(1) 实现数据的业务化和专业化; (2) 实现数据的有效性和全程共享的运行机制; (3) 实现财务流程标准化和完整化; (4) 实施服务的流程和模块化; (5) 实施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化和集约化; (6) 将基础业务与财务分析进行有效的分离。

三、保险公司财务共享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

(一) 完善保险公司在财务共享建设项目筹集方面的措施

(1) 合理的规划和分析融资的特点和融资的总体数量。对于一个项目, 保险公司可以提前做好项目的研究工作, 比如说, 做好项目的研究分析, 项目的预算管理方面等各种方面。同时, 还必须根据项目的开发程度, 开发的规模, 开发的进展状况, 拥有财务的数量以及融资的周期长短进行有效的规划, 减少财务的风险, 减少财务的占用成本, 形成合理有效的财务资本机构, 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的效率。

(2) 拓宽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创新融资的水平。对那些上市的保险公司, 他们可以充分地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 发挥平台的作用, 通过向企业的企业发债券的形式等等进行有效的融资, 同时, 还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集团公司的财务和租赁公司的平台, 不断的盘活企业的内部财务, 增强企业的融资水平和融资的能力, 最后, 还可以根据我国的国内市场的变化趋势, 不断地完善财务的体系, 企业自身要不断地关注保险信托投资基金等等这个方面的国家政策变化, 充分的利用国家的政策来实现融资水平的多样化, 充分的了解各种不同的融资方式。

(二) 加强保险公司的财务共享项目建设的预算管理平台建设

(1) 树立预算管理的理念。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的激烈, 而我国很多保险公司都没有将企业的预算管理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为此, 就要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 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不仅仅要在企业的财务管理阶段要树立成本管理的理念, 更要在其他阶段, 在实际的降低成本的阶段都要树立成本控制的理念。这样就全面的在企业中树立了预算管理的理念, 不仅仅要在领导层树立预算管理的理念, 更要在普通的员工中体现预算控制的理念, 使得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具有全面预算控制的思想。

(2) 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素养, 培养其专业能力。良好的员工预算控制意识可以有效地推进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在我国很多的保险公司的员工大多数的文化水平都是处于相对低下的阶段的。因此, 会缺乏相应的专业素雅, 对企业预算控制了解的更加不到位。于是, 企业就要长期的培养员工的能力, 如可以开设各种课程, 让员工学习, 提高员工的水平, 能力, 还可以将一部分员工外出培训, 提高员工的水平, 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人力资源的效力。还可以对不同的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 对基础保险人员开设沟通的课程, 让他们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等等。

(三) 改革和完善财务共享建设项目的绩效考评、激励机制

我国的大部分的保险公司, 长期以来的公司业绩都是和公司经营者的绩效和薪酬以及财务的目标进行挂钩的。通常也是把短期的报酬激励作为主要的和重要的激励方式来进行的。没有建立适合企业的相应的长期激励机制。随着“职工的薪酬”“股份支付”等等这些概念以准则的方式被我国企业引进和学习之后, 我国的保险公司也应该建立相应的长期绩效考评机制, 使得企业的薪酬体系分配更加的合理和完善, 更加的多元化。

同时, 我国的保险公司应该多向国外的保险公司进行学习和合作, 学习更多的国外先进经验, 更多的先进的方式。建立科学的, 严格的业绩考评的制度和机制。并在以的基础上设立和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激励的方案形式, 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和企业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为发展的目标, 避免短期的行为和方式, 切实的保护相关主主体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四) 对财务共享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考核

要对保险公司中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考核, 以保证企业项目的有效运行, 企业在实际的考核中要注重各种客观因素和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保证企业的考核的方式的正确, 考核的结果客观, 公正。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在企业的运行的情况, 也是为了考核企业的经营情况, 更是为了反映企业的员工的绩效的情况。对于企业的考核中合格的部分进行有效的运用,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新先, 而对于不合格的部分, 企业要不断地完善, 查找原因与结果, 进行有效的计算、分析, 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促进员工绩效的改进, 促进公司目标的完成。

(五) 保险公司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

保险公司要想实施项目风险管理, 就必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就需要建立系统化的信息数据库。因为, 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是以信息化为基础和保障的。为此, 企业首先就需要建立专业的管理部门, 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替企业收集、处理, 接受各种信息, 来为企业提供全面, 有效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要全面而完整, 有企业的资金流量方面的信息, 企业的外部风险和机遇方面的信息, 有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信息, 投资项目方面等等。其次, 企业中的信息管理部门要将已经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 将其做出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反馈到企业的决策层中, 作为企业项目风险的预警机制建立的基础部分。最后, 企业也需要定时的对企业中的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不断的维护和整理, 以不断的升级系统以防止病毒的侵害。

综上所述, 经过对保险公司财务共享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逐条地分析, 通过财务共享建设项目的风险的管理研究, 将保险的资本运作与财务管理机制结合起来, 力求保险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风险的最小化。不断完善和创新财务管理体制, 寻求更多的发展价值, 运用财务管理模式, 实现保险公司的过程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将企业资本运作放置在财务管理的范畴内, 强化预算控制, 分析指标考核内容, 保证财务的稳定运作, 从而全面准确地对保险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把握。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 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给我国的很多行业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保险业是一个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 关系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危。而风险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更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引起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 如何有效地降低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 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们的研究对象。本文就是以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 以保险公司财务共享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为研究的内容来展开本文的论述的。希望可以对我国的保险公司财务共享建设以及应对策略研究有更多的了解, 并为保险公司的财务共享建设项目风险今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共享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保监会财政部关于加强保险财务运用管理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8 (19) .

[2] 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印发《宁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8 (11) .

保险财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保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企业财务预算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确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财务预算指标,包括资金流入的预算分析及相关成本费用支出的预算。保险企业的财务预算是基于经营目标制定各项预算指标,财务预算管理从财务预算编制到财务预算执行管控及最后的考核评价,贯穿于企业日常运营的每个环节。

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保险企业有效的管理方式,对保险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推进保险企业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不仅能够有计划的保证资金的正常流动和应用,而且通过财务数据可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保险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出现偏差时给予指引、纠正。其次,财务预算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充分沟通,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编制,这有利于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促进各部门的交流沟通。保险企业的经营成果能通过财务数据直观反映,而企业的经营成果又与员工的奖励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最后,财务预算执行过程的分析监控,可以使保险企业及时了解当前的和预期的状况和趋势,有利于企业科学规避经营风险,使风险获得有效控制。

二、保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高效优质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但是保险企业自身业务的特殊性,有别于一般企业,其成本支出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保险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较一般企业复杂,预测更有难度。

(一)保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保险企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保险企业管理的有效方式,得到高层管理者的重视、认可。财务预算不再是由财务部门单打独斗自行编制,各责任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配合完成。各项费用归口管理部门在财务预算实施中发挥了管理职能。同时保险企业建立了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保证财务预算的有效实施,达成企业经营目标。财务预算管理具体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财务预算的编制

保险企业按年度进行财务预算编制,总公司财务部根据年度经营目标牵头组织公司各部门、各机构进行预算编制。最终由总公司财务部汇总审核通过后下达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

编制的内容除了对日常固定费用、销售费用的预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保费收入的预测分析,做好理赔金、退保金、满期金的预测,提前做好资金规划,以保证资金的正常流动。理赔支出、退保支出,都存在不确定性,需要精算部门根据自身的经验及保险企业自身业务特点进行预估。精算师自身的经验、素质以及保险企业业务性质、结构的不同都会对预算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使预算变得难以预料。

2、财务预算的实施

保险企业各部门、各分支机构根据总公司下达的年度预算目标按月进行分解,确保年度计划的达成。并通过规范、整合企业各项系统,实现员工报销系统、业务系统及预算系统联动,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保险企业根据资金支出的明细生成资金报表,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做好资金规划保证资金的正常流动。

3、财务预算的考核评价

保险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一般实行季度管控年度考核并建立相关的预算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各项预算收支均在年度预算范围内,同时也符合各项财经法规及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在年度考核时,因监管政策或重大自然灾害等合理因素需要对年度财务预算进行调整、剔除的,涉事部门或机构可以向总公司财务部提出相关调整、剔除方案,由总公司财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审核是否给予调整、剔除。

(二)保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保险企业虽然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真正地做到从企业经营目标出发,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编制财务预算,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有些保险企业对经济走向缺乏预测,对市场调研不够深入,导致一些预算指标偏离实际。例如:一些新进入市场的保险企业对市场了解不深入或自身准备不足,所制定的业务目标不合实际,实际执行时要么超出自身能力无法达成、要么早早就完成业务目标,使制定的目标失去意义,无法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同样,有些保险企业的相关责任部门在对一些日常费用支出预测时没有结合实际,而是直接按照往年同期水平进行简单的增减,并未考虑业务结构的变化或市场监管的要求。这样简单的实行增量预测或一味地强调降本增效,势必对财务预算执行效力造成影响,使得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结果难以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努力程度。

2、财务预算执行力不足

预算编制完成之后,只有有效的执行,才能最终实现各项预算指标,才能使财务预算管理达到预期。为了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大部分保险企业通过实现各系统的联动,实时监控各项费用的使用情况,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预算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例如:费用归口管理部门对费用管理不严,浮于表面,财务部门在费用报销时也未能严格按内控要求进行审核,这就有可能造成预算执行与实际情况不符,甚至有可能带来经济损失。再如,报销不及时,导致费用归属时间不正确,同时也就影响预算使用进度。

3、财务预算缺乏灵活性

由于保险企业的财务预算执行涉及的审批环节较多,所以一般很难对已经公布下达的预算进行调整。例如:在遇到监管政策调整时,对现行的预算未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就有可能影响公司业务的发展。同样,业务上遇到突发事项,需要一笔较大的费用时,这就对已下达的预算产生冲突,就可能因为无法解决或解决得不及时对业务上造成影响。

三、保险企业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

保险企业自身业务的特殊性,使其对财务预算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优势,从而提高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一)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财务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预算编制情况直接关系到后期预算执行情况。无论是寿险公司、财产险公司,还是老牌成熟的保险公司或新进入市场的保险公司,都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规模、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行业数据,明确几家与自己情况相仿的公司或要赶超的公司,对相应的保费收入、费用成本做出预测。这样不仅有利于贴近市场,也使后期财务预算分析更符合实际,有利于纠正经营中出现的偏差。

(二)加强财务预算的执行力

预算编制完成后,不能流于形式,应确保员工严格按预算执行。财务部门在进行收入确认、费用支出时应该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规定,以免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各费用归口管理部门也应该配合财务部,及时完成费用报销,更好地完成预算的有效执行。同时与预算执行监督相结合,保证预算的有效实施。

(三)提高财务预算的灵活性

保险企业属于金融企业,跟市场经济、监管环境密切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该对市场具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在遇到如监管政策调整时及时申请预算的调整。当然,对于预算的调整应该谨慎,逐级上报,按流程进行审批。

突发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产生的资金需求就需要对原有的财务预算做出一定的调整。保险企业可以设置一定额度的特别预算来应对这些预算外产生的资金需求,提高保险企业的经营效率,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都应该做好准备。市场瞬息万变,保险企业由于其经营的特殊性,做好资金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保险企业应该更科学更有效的做好财务预算管理,使财务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帮助保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从而保证广大保险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体现在业务发展模式方面更体现在内部经营管理方面。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保险企业有效的重要管理方式。财务预算管理不仅是整合各项资金流,合理配置资源,也是风险防范的有力基础,风险获得有效控制才能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盈利水平。本文首先明确了保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保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局限性。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以期对有效提高保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保险企业,财务预算,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秦浩然.论保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2017(2):206+305.

保险财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对医疗保险基金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时,必须按照合理要求制定合理机制,同时在合理机制支持下降低医疗保险风险,并在相应保险支持下降低人们就医经济压力,这对于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综合管理效果也有重要作用。同时必须保证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合理性,保证相关机制构建效果和现实作用,避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受到阻碍,确保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在相关机制支持下稳步开展。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为控制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不仅需要对相关风险实际表现展开研究,还应结合各项基础要求规划标准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在相关机制支持下降低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难度,降低医疗保险基金在实际使用和具体投放过程中出现各项风险问题的可能,这对于提高医疗保险基金利用效率和医疗行业金融建设发展水平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应保证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达到合理状态,并将相关机制的作用表现出来。

1.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要求

对于医疗保险基金来说,对其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时需要考虑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对医疗保险基金现实状态展开研究,并结合各项要求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之后依照合理机制对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医疗保险基金受到财务风险干扰,继而保证各项基金利用效率,以此推进医疗保险事业稳步发展。第二,应保证医疗保险基金使用达到合理状态,并在合理基金支持下维持医疗保险工作稳步开展,避免医疗保险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因缺乏充足资金而出现问题,控制医疗保险风险,并在医疗保险支持下维持医疗工作稳步开展。第三,应对参与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的工作人员展开有效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可以按照规定流程开展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有效控制各项财务风险问题。

2.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2.1基金使用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医疗保险基金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来说,应结合各项财务风险诱因以及实际表现规划标准合理的预警机制,避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问题持续恶化,从而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现实使用效果和综合价值,保证该项基金在医疗保险推行中的现实作用,并在既定保险基金支持下为人们寻求高品质医疗服务支持,借以保证医疗行业发展取得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应保证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符合医疗保险基金实际使用要求,降低医疗保险基金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类财务风险问题的可能性。同时遵循医疗保险工作要求优化基金使用途径,逐步提升医疗保险服务人员对相关基金使用途径的满意程度,从而预防医疗保险基金使用过程中财务风险。

2.2基金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来说,应要求有关部门在考虑医疗保险基金实际表现和管理方针制定标准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预警医疗保险基金实际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财务风险,逐步提升相关基金在医疗保险中的利用效率和综合管理效果,降低医疗保险基金实际管理难度,并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优化调整,这对于提高各项基金的使用效率和现实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加上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求比较多,这就应结合各项要求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从多个角度出发预防警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逐步提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和现实作用,并在合理机制支持下推进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预警顺利开展。

2.3基金责任风险预警机制

不同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责任和现实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应在考虑各项差异表现和相关要求条件下制定医疗保险基金责任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求相关人员依照合理责任控制医疗保险基金责任风险,控制医疗保险基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具体财务状况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保证医疗保险基金使用者和管理人员自身职责权限,确保相关人员可以在考虑自身职责权限的条件下有效预警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控制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问题持续恶化,逐步提升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效果和相关机制的现实作用。当然借助合理机制还能预防医疗保险基金受到各项责任的干扰,以此强化各项机制现实作用,并有效预防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并将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现实作用全面表现出来。

2.4基金宣传风险预警机制

进行医疗保险基金宣传时也会遇到风险问题的干扰,这就影响相关基金的现实作用,人们医疗服务水平受到限制,医疗保险基金的现实作用和财务部门综合管控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还应在考虑各项基础要求条件下对医疗保险基金宣传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从多方面警示入手控制医疗保险基金宣传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持续恶化,逐步提升医疗保险基金宣传效果和实际控制力度,加强人们对医疗保险基金以及各项财务风险的掌握力度,并在预警各项财务风险的同时表现医疗保险基金的宣传内涵。

3.结语

为保证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预防力度,就应结合医疗保险基金真实状况以及相关要求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之后再合理机制支持下对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警,避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持续恶化,这对于保障预警机制在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综合管控中的作用效果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还应保证构建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的策略达到合理状态,这对于提升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预警效果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颐.试论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中的风险与对策[J].财经界,2020(25):85-86.

[2]王俊玲.医药经营企业内部财务转移风险规避方法[J].财会学习,2021(01):48-49.

[3]葛瑤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J].市场观察,2020(09):71.

[4]徐颖.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8):94-95.

保险财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财产保险公司保费2014年达到7 544.4亿元,但财险公司经营亏损较为严重。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Z-score模型对2011年至2013年多家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得到的Z值与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 财务预警 Z-score

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发展迅速。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从2009年的2 992.2亿元增至2014年的7 544.4亿元,五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5%。但在保费收入屡创新高的同时,财险公司的经营亏损情况却较为严重,大型保险公司也逐渐出现亏损问题。财务预警研究有助于财险公司尽早发现问题,改善经营管理。

一、概述

(一)财务预警的界定。财务预警,是指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等为基础,利用会计、统计、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对公司是否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作出预判,并将判断结果反馈给公司,以便公司在损失发生之前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或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

(二)财务预警模型的选择。对于财险公司的财务预警,本文选用Z-score模型。我国学者现有的研究多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选用Z-score模型作例证分析的较少。另外,我国的保险公司上市企业较少,以非上市公司居多,这较符合Z-score模型的适用范围。

二、财务预警模型的数据选取 ——以Z-score模型为例

(一)Z-score模型的构建。Z-score模型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金融经济学家爱德华·奥特曼(Edward Altman)于1968年建立。最初的5变量Z-score模型如下:

Z=1.2 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X1=运营资金/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资产流动性;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累计获利能力;X3=息税前利息/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全部资产获利能力,即盈利能力;X4=权益市场价值/负债总额,反映公司的财务结构;X5=销售收入/负债总额,反映公司的资产周转能力。

之后奥特曼又通过多次修正,给出了针对私营企业的多变数财务模型,模型如下:

Z=6.56X1+3.26X2+6.72X3+1.05X4

其中X1、X2、X3的含义同上,由于是针对非上市的企业,X4=权益的账面值/债务总额的账面值。

该模型的临界值分别为1.10和2.60。如果Z值小于1.10,表明企业将面临破产危机;如果Z值位于1.10—2.60之间,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位于灰色区;如果Z值大于2.60,表明企业的财务及运营状况良好,不太可能出现破产问题。

本文将选取Z=6.56X1+3.26X2+6.72X3+1.05X4进行代入测算。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以保监会公示的“2014年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信息”为依据,按照中资、外资保险公司的分配比例及各保险公司市场占有份额,选取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民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星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国泰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乐爱金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劳合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共17家(11家中资,6家外资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公示的行业数据。

三、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以Z-score模型为例

(一)Z值表。根据之前选取的Z值模型,可获取这17家财产保险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Z值表(如表1所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偿付能力充足率是监管部门最主要的监管指标,因此,在Z值表中,加入一列,显示当年该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以与前面的Z值相验证。

(二)对Z值的分析。

1.整体概况。

(1)大多数保险公司的Z值均低于临界值。综合2011、2012、2013三年的Z值数据,笔者所选17家产险公司的Z值绝大部分小于临界值1.10,且Z为负值的情况居多,只有三星、东京海上、乐爱金三家公司的Z值位于1.10和2.60之间或大于2.60(见下页表2)。数据反映出多数产险公司面临危机,即这些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模型变量因子数据方面,X1、X2、X3这三组数据中负值的占比也很大,说明就研究对象整体而言,这些企业的资产流动性、累计获利能力、盈利能力较差。而X4这组数据相对理想,几乎全都大于0,且均值在0.45(剔除“锦泰财险”)左右,说明这些企业的财务结构还是较为稳定的。

(2)Z值与偿付能力充足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保险公司的Z值与偿付能力充足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当Z值增加时,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会有所增加;反之,当Z值减小时,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会有所减小。虽然Z值反映出这些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令人堪忧,但其三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都基本符合国家要求。

2.单项分析。

(1)外资财险公司Z值整体优于中资。模型变量因子方面,X1、X2、X4这三组数据中资产险公司均低于外资产险公司,说明中资企业在资产流动性、累计获利能力、财务结构方面与外资企业还存在差距(见表3)。而X3,即公司的盈利能力方面,中资产险公司的表现要优于外资产险公司。

从表4可以看出,在三年研究范围内,有约91%的中资产险公司Z值≤1.10,面临破产危机。而外资产险公司Z值≤1.10的占比情况则相对乐观,前两年有约50%的企业Z值≤1.10,面临财务困境,2013年这一比率下降为33%。可见,17家研究对象中,外资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要好于中资产险公司。

“三年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方面,该组数据中资产险公司要低于外资产险公司,这也反映出外资产险公司的财务经营情况要优于中资产险公司。

中、外资产险公司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经营理念、运营模式等方面,且外资企业在保险经营方面的历史经验要比本土企业丰富得多,面对相同的市场氛围、客户群体,外资产险公司的经营成果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2)大财险公司Z值略高于小财险公司。本文在所研究的17家财产保险公司中选取占原保险保费收入份额最多的前三家公司(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和占份额较少的三家中资公司(英大财险、渤海保险、民安保险,以下简称“三中资”)、三家外资公司(东京海上、中意财险、乐爱金,以下简称“三外资”)进行比较(如表5所示)。

模型变量因子数据方面,占保费收入份额最大的三家公司的X2、X3均值最高,说明其累计获利能力、盈利能力相对较好。而三家占市场份额较低的中资公司则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在上述两方面表现最差。另三家占市场份额较低的外资公司四因子的综合实力较强,X1、X4的均值均领先中资公司,以X1均值的领先程度尤为突出,说明外资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较高。

保费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公司的Z值要略高于占比较小的中资公司,但占比小的外资公司还有很大差距。说明在中资企业中,市场占额对公司财务运营状况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市场占额大的产险公司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吸引力要大于占额小的产险公司,而客户群体的增加能使更多的资金流入公司,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可用于理财投资等财务安排,由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入,改善财务状况。但市场份额占比最小的外资公司在Z值和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数值上都遥遥领先于中资公司,可见市场份额并不是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决定因素,只有提高公司各方面运营机制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外资公司的Z值最高,但其仍处在Z-score模型给出的灰色区域,说明我国整体产险行业的财务状况令人堪忧。

(3)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比较。从下页表6可以看出,中资上市公司的X2、X3均值都大于中资非上市公司,说明上市公司在累计获利能力、盈利能力方面优于非上市公司。而在X1、X4均值方面,非上市公司的数值略高于上市公司,但两者差距不大。

综合考虑四个模型变量因子,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较好,Z值也反映出相同的结果。说明中资产险企业中,上市公司的财务运营状况比非上市公司好。上市公司多为资产雄厚、经营状况良好、连续盈利的大型企业,因此上市公司在产险行业占据领先优势是符合常理的。但即便如此,Z值的负数现象仍然不容忽视。Z值低于模型下限说明我国中资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保费收入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这一点值得关注。

从下页表6可以看出,虽然非上市中资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如上市公司,但其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上市企业,两者的整体经营情况各有千秋,是可以相互借鉴改善的。

四、Z-score模型对我国财险公司财务预警的验证

从前文数据可看出,我国财险公司无论公司规模、中资或外资、上市与非上市等,Z-score模型下的Z值总体偏低。而财险业却在2009—2014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这种现象与Z值总体偏低是否相悖?

但从2011年至2013年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看,Z-score模型下的Z值与实际较为吻合。2011年,52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23家公司出现亏损现象,共计亏损20.5亿元;20家外资财险公司中仅有5家实现盈利。2012年,全国62家财险公司中,有多达37家公司出现承保亏损,其中中资20家、外资17家,承保亏损的比例高达近六成。相较2011年,2012年中资财险整体承保利润业绩下滑28.51%。2013年,保险公司在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财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大幅攀升,整个财产险行业濒临亏损边缘。特别是占据整个财险业七成份额的车险领域,普遍出现亏损现象。

由此可见, Z值反映出多家公司存在经营亏损问题、Z值能起到财务危机的预警作用与我国2011、2012、2013年三年财险业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五、Z-score模型财务预警模型的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1.Z-score模型对财险公司起到财务预警的作用。总体而言,我国财险公司2011、2012、2013三年的财务经营状况较差,Z值能起到财务危机的预警作用。而行业内财务运营状况的差异表现为:外资财险公司明显优于中资公司,市场份额占比较大的财险公司要略优于占比较小的公司,上市财险公司略优于占比较小的公司。

2.我国财险公司资金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的整体水平也较差。在体现这两方面的财务比率中,各有13家公司在不同年份出现了负值情况,其中4家公司在研究的三年中比率均为负值。资金流动性、盈利能力这两项的行业内部情况,除中资财险公司盈利能力高于外资财险公司外,累计获利能力整体也不容乐观。

而相对累计获利能力、资金流动性、盈利能力而言,我国财险公司的财务结构较好,相关财务比率仅有中华财险在2011年出现负值情况。该指标的行业内部情况表现为:外资财险公司优于中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小的财险公司优于占比大的财险公司,上市公司优于非上市公司。尽管如此,在财务结构上我国财险公司普遍还不够完善,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建议。

1.增强资产流动性。由于运营资金决定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且两者呈正比关系,所以应通过增加运营资金来提高财险公司的流动性。而运营资金又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净额,因此从根本上讲,财险公司应在增加自身流动资产的同时减少其流动负债,从而增强资产流动性。具体来说,财险公司可以通过对加强对应收款项的管理、融资财产比例的合理分配等方面增加流动资产,通过增强预算水平减少短期借款等减少流动负债。

2.提高累计获利能力。累计获利能力由留存收益决定,留存收益又主要由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之和决定,因此财险公司应增加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进而增加其累计获利能力。而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均从公司历年的结存利润中提取,所以财险公司应在追求增加保费的同时注重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保证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才能使公司健康发展。

3.提高盈利能力。对于财险公司而言,较好的盈利能力是其财务健康运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必要性毋庸赘言。财险公司可以通过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理赔技术等增加盈利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员工的效益至上思想,从基层增加利润来源,再用利润反过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一种良好的公司运营氛围。

4.改善财务结构。权益账面值与负债总额账面值的比率,是评判公司财务结构优劣的一项标准。从公式上看,财险公司应该增强影响其权益账面值的相关经营环节,同时控制增加负债的相关财务进项来改善其财务结构。但事实上,财务结构并不是公司相关经营活动的简单加减,而是整个运营体系统筹协调的结果。因此,管理层应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经营特点及经营目标对财务运营机制、财务分配等进行及时调整,才能不断优化公司的结构。

参考文献:

[1]许敏敏,夏瑞辰,万鹏,栗博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研究[J].会计之友,2014,(17).

[2]吕长江,周县华,杨家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恶化预测研究[J].财经研究,2006,(10).

[3]常树春,范文雨.基于Z-score模型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实证分析[J].商业会计,2013,(13).

作者简介:

许敏敏,博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保险财务与会计。

王紫玥,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风险管理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

徐徐,博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人身保险。

保险财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国家财政投入的增大和居民保险意识的提升,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保险事业正在向好发展。而社会保险基金是整个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基金的收支平衡是保证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实施。这不仅关系到广大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因此,要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行,必须加强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

一、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特点

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与支付是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环节,随着新的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保障的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新时期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社会保险财务管理涉及面越来越广。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保障全民参保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的触角,逐步延伸到社保机构的各个角落,每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征缴、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支出的方面受到财务部门的指导和财务制度的制约。正因为财务管理与社保经办机构各个部门的广泛联系,使社会保险的财务管理渗透到所有社保经办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中。因此,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在社会保险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财务管理业务形式越来越复杂。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互联网的创新以及信息的迅速发展,加之新形势下的社会保障规模日趋庞大,各险种收费形式多种多样。这使得财务管理不再局限单一的“记账式”模式,财务管理必须实现动态化和实时化,对资金的管理的要求也更加精准、更为严格。

(三)财务管理监管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大多数省市的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多,管理机构分散。多层次分散管理,加大了管理成本,同时存在着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健全、管理不透明使得监管力度明显分散和薄弱,在加上信息化建设滞后,增加了基金安全监管的难度。同时内控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实际执行时无依据可循,不能有效控制风险。

二、加强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透明基金管理,适时披露信息。财务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基金受益人、企业和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披露。为了与市场保持一致,监管机构应依据社会保险基金数据准备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向大众进行信息披露,这些报告应基于市场的统计和研究,包含监管机构的活动、统计数据以及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分析,还要包含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率、欠费率、人均月退休金、社会保险基金结余额、年利息收入、年基金收益等主要指标均应向社会公开、公示。公开途径要以方便查询为原则,如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大厅公开,在网站上公布。

(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财务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相关的法律,制定标准的基金财务管理规范;各地方机构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完善的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制定规范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制度,并要对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其次要制定与社保经办机构、征收机构、财政、银行等各有关部门的会计核算制度,相互间有统一、有制衡;第三要逐步完善财务管理的集体决策机制,形成权力制约,从而在财务管理上逐步形成“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具体办事机构”三级管理模式。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社保基金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要求财务人员须具备财务、审计、税务、金融、法律、业务等多门知识。社会保险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金的使用效益,财务管理处于社保基金管理核心地位,必然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新政策,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素质。要在管好、用好资金上下功夫;要在掌握政策法规和操作规范上下工夫;要在探索新方法、学习新知识上下功夫,从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硬件”规格。同时,要加强对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社保基金财务管理队伍的廉洁意识,时时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软件”系统,更好的完成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加强部门协调,管好用好基金。只有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才能共建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机制。由于社会保障工作涉及财政、审计、税务、邮政、银行等多个部门,要使各部门充分履行对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必须建立由劳动保险、监察、财政、税务、审计等多部门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监督检查,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共同为社保基金保驾护航,以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作者单位为河北省承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保险财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农民工群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维护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障的权益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结合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的有关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一、农民工现状调查

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行业的农村居民,他们是一个典型的由经济和社会双重因素造就的一个社会底层群体。笔者先后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毛演堡乡派出所、永年县西阳城乡派出所、永年县公安局治安行动队工作,由于身处基层,可以直接面对农民并了解农民工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历时两个多月时间进行了调查问卷工作.

第一,农民工外出务工类型。外出务工人员大致有以下三类情况:一是在城镇有相对稳定的打工场所,如在邯郸邯钢集团、棉纺织厂三厂、棉纺织厂四厂或永年永洋钢铁厂之类的大型民营企业工作,这部分农民工工作较为稳定,除节假日外大多在工作地附近居住;二是在城镇自己做生意,如开办超市、饭馆、从事服装买卖等,这部分农民工和上类农民工已有相当程度的市民化趋势,收入也基本稳定;三是农闲时赶赴城镇从事短期工、临时工、小时工;

第二,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障可以说是基本空白,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民工相关的医疗保障相关配套措施也不健全。由于进城农民工相对年轻,一般没什么重大的疾病,再加上他们收入低、参保意识又不强、医院医疗费用高、用人单位单方排斥等原因,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很低。

第三,在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上,多数个体、私营、股份制企业往往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为降低成本不愿为职工缴纳保险费。同时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门槛过高,符合享受城镇养老条件的农民工寥寥无几。目前进城的农民工还是以青壮年为主,他们对养老保险的认识还有待增强;和多位农民工进行交流后得悉,他们并不会把辛苦得来有限的收入更多的投向养老保险,而是解决眼前的问题,如自己或家人的婚丧嫁娶、住房、儿女的教育和老人的赡养与医治。而且父子两代人同时外出打工的情况也很普遍,二十或三十年后,这批人已进入或逐将进入老年阶段,那时这些人的生活将面临相当的压力。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混乱

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完善,已经在有些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虽然可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始终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在不同职业、不同單位之间有所区分,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流转转续也存在阻隔,社会保障体系的流转不畅使得人力资本的利用和资源配置效率都相当低。具体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城镇企业职工、农民工、实地农民、纯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这几类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都是分隔的;要想在各群体之间进行流转,操作起来相对不易。像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其退休保障就是由财政拨款;城镇企业职工参加的就是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参加的就是个人和集体负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而且我国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都是各自发展,都不同时间的制定相应政策,没有一个全面统筹的设计蓝图。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自然也使得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混乱。

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的对策

在农民工工伤保险的财务管理方面,要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基金。农民工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依法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其他投入的资金三项构成。我国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应完全建立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工伤保险费的缴纳应坚持“无过失补偿原则”,即农民工自己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完全由企业负担,企业按职工工资一定比例进行缴纳,根据各行业的安全卫生状况和职业病危害程度实行差别费率,体现我国和谐社会应有的人文精神。工伤保险管理部门则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企业的安检状况、工伤保险给付情况对工伤保险缴纳费率进行适时调整,具体的社会保险征收费率按各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定制。根据各行业的风险程度大小的不同,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对于风险高、职业损害大的行业,在农民工工伤保险缴纳的行业费率高;相反,风险较低、职业损害低的行业缴纳的工伤保险行业费率则较低。在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实行上,在农民工遭受工伤或职业病损害后,应当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定点医疗点进行治疗,这样比较便于社保机构的统计和给付,情况紧急时则就近治疗为先。工伤保险基金给付应清晰罗列符合给付标准的工伤保险医疗项目、工伤保险给付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医疗服务标准。

在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上,目前以农民工流入所在地为标准缴纳养老金并不符合实际,应以农民工流出地养老金金额为基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农民工的个人积累账户,以农民工自己的身份证号来设置,由于农民工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强、企业缴费难以保证,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保证其基本需求即可。这个账户中的基金不能提前支取也不能退保,等农民返乡后可以转向农民工原籍社保机构,从而继续积累并在退休年龄后按新农村社会保障的规定享受保险。

医疗保险可以分为大病医疗保险和一般医疗保险。农民工大部分还是具有流动性特点,在一般医疗仍不具备条件建立时,首先要建立大病医疗保险。而大病统筹为主又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合。在城务工的农民工多以青壮年为主,这个年龄段大病发病率小;而他们在年老时大都返乡,此时是重大病高发期。因此把农民工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是很好的选择,它适应农民工实际情形和需要。具体做法是;对有稳定职业和固定雇主的农民工,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要求用人单位为其办理与城镇其他职工同样的城镇医保,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其享受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对灵活就业的农民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以个人名义参加职工医保,也可参加就业所在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于上文提到的短期性、季节性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流入地可以设置专项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基金。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市永年县公安局治安行动队

参考文献:

[1]郑功成,黄黎若莲等.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M].人民出版社.2007.

[2]周大鸣.渴望生存—农民工社会流动的人类学思考[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3]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生产工艺化学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传媒引导艺术探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