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发展历程范文

2024-03-08

慕尼黑发展历程范文第1篇

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提高兰州新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兰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德育教师培训的通知》(兰教师〔2013〕81号)和《兰州新区2013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新教科文发〔2013〕40号)的要求,兰州新区教育科技文化局于2013年4月17日—4月26日组织开展了兰州新区德育教师培训,现就有关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参训人员

兰州新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共计221人参加了培训。

二、培训方式及内容

兰州新区教育科技文化局在各中心校(学区)、永登五中选拔了德育工作优秀奖获得者、优秀班主任共计8人组成了培训团队,通过专题讲座、与教师交流研讨的方式进行了培训。

其中有5位德育工作优秀奖获得者、优秀班主任为兰州新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分别作了《教师的人文素养》、《网络与青少年》、《如何培养学生感恩》、《如何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分析》的专题报告;

兰州新区教育科技文化局

慕尼黑发展历程范文第2篇

【3】十年如梭,弹指一挥,【4】天安保险浙江省分公司迎来了生命中灿烂辉煌的第十个年头。【5】十年,我们破浪起航开创基业;【6】十年,我们铺设机构布局成长;【7】十年,我们扬帆前行逐步壮大;【8】十年,我们酝酿变革积极创新;【9】十年,我们历经磨砺走向升华!

【10】字幕:足迹·历程

十年,历经风雨,数字如歌。

【11】十年,我们的保费收入从2000年的1574万,上升至2002年的1.37亿元,再至2006年的首破8亿,直至2010的9亿目标;

【12】十年,我们的机构从最初的1家分公司到目前拥有11家市级中心支公司, 74家县区级支公司、营销服务部,机构网点遍布全省;

【13】十年,我们的员工队伍从十几名壮大到1300余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14】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战斗力和凝聚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15】见证十年 十年,春华秋实,往事如歌。

【16】浙江天安的十年是一部创新创优的改革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十年的发展,凝聚了我们无数的辛劳和汗水;发展的十年,倾注了我们不竭的热情和智慧。

【17】见证十年之起航创业(1999-2000)

【18】1999年12月6日,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正式开始筹建。2000年4月10日,保监会下达同意开业的批文 【19】4月12日领取营业执照,【20】4月24日,公司在西湖国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庆典。

【21】见证十年之布局成长(2001-2002)

【22】2001年,是分公司正式运作的第一个整年,这一年,分公司隆重推出“幸福家庭财产综合保险”,【23】并与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首度签订合作协议,【24】开创银保合作的先河。

【25】经过两年的努力,截至2002年底,【26】公司正式实现了全省化发展的宏图,形成了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销服务部【27】这一完整的机构网络,【28】并首次保费突破亿元,为天安在浙江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29】3月31日,嘉兴中支开业;【30】4月10日,绍兴中支开业;【31】4月18日,温州中支开业;【32】6月28日,湖州中支开业;【33】7月3日,丽水中支开业;【34】7月12日,台州中支开业;【35】8月28日,衢州中支开业;【36】9月8日,金华中支开业„„

【37】2002年12月,分公司首度通过了【38】ISO9001和【39】ISO14001质量环境体系国际认证,各项工作走向正轨。

【40】见证十年之扬帆壮大(2003-2005)

【41】2003年起,分公司机构建设开始走向完整,并首度实施了机构标准化建设。

【42】自这一年起,分公司各项管理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03年12月26日,分公司专门邀请了有关专家领导一起研讨公司的发展战略,为公司绘制宏伟蓝图。

【43】2004年是公司的“效益和服务年”,分公司在管理的创新、制度的改革、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44】并成立了首届精英俱乐部 【45】字幕:2004年9月24日,分公司正式更名为“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

历经五年磨砺,分公司日趋成熟

【46】2005年是公司强化基础、扎实管理的一年,4月,分公司首创推出了《浙江省分公司标准化作业程序》

【47】7月,正式开通了96223全省统一接报案电话,【48】为推进今后几年的战略全面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赢得了新五年的发展先机。

【49】见证十年之酝酿创新(2006-2007)

2006年与2007年的主旋律是改革和创新。

【50】外部,2006年6月26日,国十条出台;【51】同年7月1日,交强险全面实行;

【52】内部,各项改革陆续推行:2006年开年,销售体制改革全面推出;2007年1月,资金结算中心浙江省分部正式投入运行,6月理赔体制改革又开始启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浙江天安人克服困难、坚持发展,保费收入进入了8亿的平台,保持了系统内的领头羊地位。

【53】06年8月8日,分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54】举行了全面合作签约仪式

07年分公司以5%的份额共保了杭州地铁1号线项目

【55】此外,两年中还先后酝酿出台了《中支公司、支公司(营销部)管理办法》等重要规章,管理模式更为规范,骨干梯队的培养也走上正轨。并首次推出室主任竞聘演讲活动。

【56】见证十年之磨砺升华(2008-2010)

2008年是浙江天安发展史上的非同寻常的调整与转折之年。【57】保监会70号文件一声令下,总公司率先转型,分公司围绕“利润”中心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5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止亏、减亏”的新篇章,为来年实现利润奠定了基础,也积累了信心和经验。

【59】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未消,新保险法实施,数据真实性清理,打击三假活动又接踵而至,【60】改变经营思路与决策成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通过落实责任制、差异化考核、【61】严格赔案处理等一系列的手段与措施,分公司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更是创下了利润2620万元的历史新高!【62】历经磨难的浙江天安,终于化蛹为蝶,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63】2010年,总公司实现了资本重组,主题教育活动、目标任务承接以及【64】各项改革正以破竹之势全面推进,新的画卷又即将展开„„

【65】相伴十年

十年,寒来暑往,回忆如歌。

【66】相伴十年之关怀交流

保险公司不是一个个体,分公司的成就离不开上级公司、【67】监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信赖,十年之中,关怀与指导,合作与交流,历历在目„„

【68】保监局吴勉坚局长、刘钢副局长、汤学斌副局长均多次亲临分公司调研指导,【69】或是参加分公司的重要会议和活动,【70】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71】为表达对保监局领导由衷的感谢,2010年初,【72】分公司班子向浙江保监局赠送锦旗,保监局吴勉坚局长亲自接待毛总一行

【73】分公司还与省政府及财贸工会、金融办等各相关政府部门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09年,财贸工会有关领导亲自为公司授予职工书屋牌匾

【74】此外分公司也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络沟通,香港大学社科研究和统计精算学会的26位学生访问团专程来司访问交流,台湾国泰产险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也多次到司交流

【75】06年,天安还与新加坡再保险公司中国事务部、义乌国际物流中心联合主办 “2006年中国国际物流及货物保险研讨会”。

【76】除积极开展银保合作、先后与工农建中交等国有大银行均签署了合作协议外,公司在产寿合作、各类中介、渠道合作上也屡有建树

【77】相伴十年之队伍风采

【78】浙江天安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和斗志,【79】在生活中富有活力与才艺,他们是浙江天安十年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 十年间,【80】演讲比赛、技能比武始终激励着广大员工的斗志,磨砺着广大员工的能力,通过各类竞赛活动,【81】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许多优秀的员工因此脱颖而出,通过这样的形式,【82】公司的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播,【83】公司的凝聚力更强了。

【84】十年间,登高远足、文艺汇演始终丰富着广大员工的生活,【85】展示着广大员工的风采,通过各类文娱活动,【86】员工们的感情更亲近了,心情更舒畅了,工作的压力得到了缓解,【87】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更强了。 【88】十年里,拓展训练、军营体验成为广大员工的另一种可贵经历,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机构组织各类拓展、【89】CS、军训活动不下30余次,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员工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90】分公司不但关心自己的员工,也同样关心员工的家人,【91】十年中曾4次召开家属会,以座谈、联谊、晚宴的形式【92】向员工们的坚强后盾送去公司的【93】一份真挚心意。

【94】相伴十年之责任公益

【95】饮水思源,公司也积极关心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96】公司关心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公司开业之际就节省10万元捐助给省慈善总会,而后又捐献10万元资助【97】省残疾人艺术团演出,07年起发动【98】“天安慈善每月一元捐”活动,成立了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慈善基金会浙江分会,【99】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公司在共募集善款三十多万元。 【100】公司关心孤幼和孤老,连续多年举办了助孤结对、爱心建学的活动,帮扶孤儿50余人,【101】多次组织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向他们捐赠物品、提供帮助。

【102】公司全力支持国防事业,历年来,公司先后义保新兵家庭、老红军战士,【103】并自06年起连续三年赞助小营街道新兵送报活动,【104】期间我司义保浙江省消防总队赴川抗震救灾官兵总保额1亿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举动得到了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的高度评价,亲自批字“天安保险公司的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对赴川抗震救灾官兵支持和关爱,是参与抗灾的有力行动”。

【105】相伴十年之服务保障

【106】十年,我们以优质的服务诠释保险与保障。

从2000年隆重推出十五项承诺服务,到历年客户节,【107】再到2010年全面开展20万客户大回访活动,浙江天安从未停止过加强客户的脚步„„ 【108】灾情就是命令,从车祸现场到火灾一线,从台风大灾到冰雪霜冻,【109】浙江天安始终冲在抗灾救灾的最前线,履行着保险人的职责 【110】创新理念、提升品质,未来,我们的努力还将永无止境!

【111】十年,累累硕果,成就如歌

筑梦十年之播撒·品牌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112】浙江天安的十年,是品牌树立、扎根的十年,也是品牌传扬、播撒的十年„„

【113】无论是保监局、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的全省联动的大型宣传活动,还是公司专题的宣传活动,分公司总能推陈出新、显示创意,十年间,【114】通过广场宣传咨询、义保明星名人、承办节目晚会、市区送福、【115】社区联谊、司车巡游、高速广告、【116】119宣传、私家车车贴宣传、奥运签名活动等等众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宣传媒介和手段,【117】天安保险的品牌在浙江大地上广泛传扬,从不为人知的小品牌,成长为具有较高认可度和信赖度的大品牌。

【118】筑梦十年之荣誉硕果

【119】浙江天安十年,是满载荣誉的十年 【120】浙江天安的十年,是硕果累累的十年 【121】连续两年跻身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 【122】连续四年保费规模在天安全国系统内位居榜首, 【123】并荣获2009年中国100最具影响力企业, 【124】获评杭州市市级文明单位、 【125】省级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126】省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27】系统内外的奖项,社会各界的肯定,【128】让我们骄傲与自豪,也让我们深感责任与重负„„

慕尼黑发展历程范文第3篇

唐代乃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中州诗坛尤其群星璀璨。初唐沈期、宋之问的 “沈宋体”,对近体诗的形成贡献巨大。盛唐元结主张“救时劝俗”,为后世杜甫所推崇。岑参、高适是“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崔灏的一篇《黄鹤楼》,曾经使 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中唐倡导“不平则鸣”、“陈言务去”的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功勋卓著,在诗歌艺术上也成就非凡。白居易以平易流畅的诗风倡导“新乐 府运动”,其《白氏长庆集》收诗三千,独占唐代个人创作数量之鳌头。元稹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在风格、理论上互为接近。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以 唱和作品成就最高。李贺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语言绮丽,在唐诗中可谓别具一格。晚唐李商隐,作品意境朦胧瑰丽,比兴取象多彩多姿,尤其“无题诗”成为全 唐诗坛的绝响。诗坛巨擘杜甫,是我国诗歌

作为另一种文学形式的词,中唐以后开始发达,中州诗人也逐渐用之进行创作。如韩的《章 台柳》,王建的《调笑令》,刘禹锡的《忆江南》、《竹枝词》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被称为词中圣手的李煜,国破家亡被掳之后,在汴京写下了《浪淘沙》、 《乌夜啼》、《虞美人》、《破阵子》等名作,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到了北宋,中州再次成为中国诗词文化的中心。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曹组的“门外绿荫千顷”等 名诗名句,传颂一时。苏轼、秦观、王安石等词坛大家,也主要在河南创作出重要作品。岳飞的《满江红》,则将南宋词坛上的爱国主义旋律高奏入云。陈与义、韩 元吉、史达祖等人的作品,也为中州词坛增辉。

金元时期的元好问,诗学杜甫,词宗苏辛,一生中的主要活动都在河南,并且编辑有《中州 集》,对中州文坛作出了重要贡献。时至明清,李梦阳、何景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侯方域、李绿园也各自编有《四忆堂诗集》、《绿园诗抄》,但已经 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副业”--中州诗坛与全国诗坛一样,开始从鼎盛走向衰落。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主要就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先秦以下,中州诗坛 代有名作、名家。尤其唐宋,河南籍或主要生活在河南的诗人、词家更是层出不穷。所谓“逐鹿中原”,并不仅仅表现在政治、经济方面,在诗歌艺术领域也曾经创 造过无数的辉煌。

慕尼黑发展历程范文第4篇

互联网让时间、空间的距离感消失,与此同时,银行也不再是矗立在城市某个角落稳当厚重的那幢建筑物,它贯通互联网、手机和电话通讯网络,以超级的速度、广泛的覆盖,为客户、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如今的电子银行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几乎无所不能:日常生活的账单都可以通过电子银行来支付;跨行转账、跨地区转账、跨国境汇出汇款能够在线即时完成;电子银行所提供的投资理财业务为客户创造了一个证券交易、外汇买卖、国债投资、炒黄金等理财投资的最佳空间。针对不同的对象,电子银行的服务方式、服务种类也各异,无论你是热衷于手机等时尚,还是关注于买房购车等综合类消费,抑或,你的家庭消费行为正渐渐趋于理智,电子银行都致力于提供最适合的便捷式银行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提供方式,电子银行业务以其自身低消耗、效率高,跨越空间与时间障碍的特点,逐步接替传统的银行业务。电子银行的发展可大大节约银行成本。从电子银行为用户提供便利的角度来看,它提供了一站式、自助式的理财服务方式。人们在办公室、家中或其他地方,可以及时方便地进行账户管理、活期转定期、缴费,购买基金、外汇、保险、理财产品,进行一站式自助理财。企业客户可以在办公室及其他任何地方,全面掌控其分布在全国的各分支机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和调度,大幅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以及金融创新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客户量和交易金额也迅速增加,电子银行业务的蓬勃发展将对商业银行业更加有利的管理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以,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促进银行本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方面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电子银行将成为实现银行业务转型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电子银行的重要作用日趋体现,网上银行作为电子银行的分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制于安全因素,网上银行比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以及POS刷卡购物等电子渠道都有着更加完善的安全体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便捷和安全都是其他电子银行渠道无法取代的。网上银行最早出现于1995年的美国。三年后的1998年,招商银行开国内银行之先河,率先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之后中行、建行、工行先后推出该项业务。随着2000年以来我国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网上购物的蓬勃发展,各股份制银行竞相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都已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且经营多年。发展网上银行是邮储银行目前发展电子银行的重要举措,也是邮储银行面对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挑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去,邮政储蓄受制于体制,其在电子银行渠道服务方面几乎是空白,严重制约其形象提升和发展。在2007年拿到银行牌照后,邮储银行把网上银行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在百业待兴中高瞻远瞩,把网上银行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项目去开发落实到位:2008年年底在全国正式开通电话银行业务,而经过9个月的

建设,其个人网上银行也已试点开通。至此,邮储银行实物网点、ATM自助服务终端、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四大服务渠道基本成型。

邮储银行作为拥有国内数量最多物理网点的银行,电子银行建设也正快速赶上,这对邮储银行的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虽然邮储有由36000个网点和2.5万台ATM构成的网络优势,但在电子银行渠道方面特别是个人网上银行方面起步较晚。

近10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增长率为28.9%。在邮储有一定优势的农村市场,农村网民的规模也持续增长,达到10681万,占全部网民的27.8%,同比增长26.3%。而另一方面,2009年,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为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分别增长了62.3%和45.9%。而据CNNIC调查,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元,2010年网络购物市场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个人网上银行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特点,可以为客户提供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拓展邮政金融的服务时间和服务空间,为客户节约时间,满足客户尤其是白领阶层、大学生等较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需要,有利于留住老客户、吸引潜在客户,优化邮政金融业务的客户结构,加快邮政金融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市场竞争力。

个人网上银行作为邮储银行继电话银行系统之后,拓展邮政金融服务渠道,进一步提高邮政金融业务市场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举措,它完善和丰富了邮政金融的服务渠道,标志着邮储银行初步构建起了商业银行较为完整的服务网络体系,既有强大的网点优势,又在电子渠道方面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迈进了一大步,树立了现代邮储银行新的品牌形象。

邮储银行个人客户超过4亿户,账户达7.9亿个,日均交易量为6200万笔,日均交易金额超过600亿元。邮政金融柜台业务占了80%以上,造成窗口柜台压力大,排队现象严重。面对汹涌而至的互联网浪潮,电子银行的发展和使用,尤其是网上银行的开通,对于巩固这些已有客户,满足其需求,提高忠诚度,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网上银行最大的问题是关键信息泄露问题,能直接导致客户金融资产的流失。对此,银行在输入方式、数据加密传输都进行了技术创新。关于数据窜改的问题,银行方面多采用信息重新交验,通过短信、数字证书等方式予以规避。为防止网上银行系统被某种恶意行为攻击,银行采用验证码等方式解决。而对于钓鱼网站(假冒网站),银行方面采取了开发“防钓软件”等措施。目前邮储银行在发展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上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安全问题 ,手机短信验证,电子令牌,普通UKEY,扩展UKEY客户等措施 ,对客户使用电子银行安全有非常必要的安全保障。

与其他主要商业银行相比,邮储银行个人网银才刚刚开办,虽有后发优势,但无论是市场经验,产品结构、种类,还是客户培育,抑或是系统运营的经验等还有很大差距,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强化风险控制,在业务上,建立了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规范了电子银行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坚持邮储银行电子银行操作风险的可控性,安全第一,效益第二,努力把电子银行的安全放在第一,做好信息安全工作,为邮储银行的电子银行发展提供强大的安全体系和网络交易的安全保障。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大力推出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在个人网上银行方面,

推出了查询、转账、汇款、缴费、买卖基金、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产品等多项功能,丰富的产品基本涵盖除存取款外的所有柜面业务。在企业网上银行方面,推出了集团理财、网上收费站、B2B和B2C在线支付、银企互联、贵宾室、财务室、网上支付结算代理等各类业务,不仅大大方便了客户,而且还节约了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大力推动电子银行的普及和推广。电子银行是一项全新的业务,需要让广大客户了解、熟知和使用。为此,商业银行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多种营销活动、广泛进行宣传、网点和客户经理营销等多种渠道,让广大用户了解、信任并使用电子银行,同时加强服务、及时解决使用中的问题,大力普及和培育客户。 邮储银行的客户数量巨大,这不仅需要广大员工的努力,更需要银行做好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渠道,不仅要把电子银行的便捷,安全等让客户熟知,更要做到电子银行操作的方便深入人心。

慕尼黑发展历程范文第5篇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萌芽:在原始社会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 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繁荣 :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延展: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鼎盛: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 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革新:辛亥革命前后,一批有造诣的戏曲艺术家从事戏曲艺术改良活动,著名的有汪笑侬、潘月樵、夏月珊等,他们为以后的戏曲改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现代戏曲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段时期,一些有志之士对戏曲进行了改革。梅兰芳在“五四”前夕演出了《邓霞姑》、《一缕麻》等宣传民主思想的时装新戏,周信芳、程砚秋等也都创作了不少的作品。

星宿: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各个剧种都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优秀演员。京剧有馀叔岩、言菊朋、梅兰芳等,川剧有周慕莲,汉剧有董瑶阶,湘剧有吴绍芝,秦腔有刘毓中,蒲剧有王存才,等等。

争辉: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还撰写了历史京剧《海瑞罢官》。以后,又陆续推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如京剧《白毛女》、《红灯记》、《奇袭白虎团》,评剧《刘巧儿》,沪剧《芦荡火种》,

豫剧《朝阳沟》等。粉碎“四人帮”后,重建了戏曲艺术队伍,为群众喜爱但被停演或遭到批判的大量传统剧目,如京剧《谢瑶环》、蒲仙剧《春草闯堂》、吕剧《姊妹易嫁》等也得以重新上演。

慕尼黑发展历程范文第6篇

由于陶瓷刀具在1200一1450℃高温下尚能进行切削, 并且可在切削速度500一1000m/min下进行工作, 陶瓷刀具的研制成为刀具材料研究的热点。并且随着烧结理论的深入研究, 各种氧化物、碳化物及氮化物等粉末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 多种陶瓷烧结及加工设备和工艺的不断开发研制, 使得陶瓷材料成为高速切削、干切削刀具的理想材料, 几乎可以加工包括多种难加工材料在内的所有黑色和有色金属[5]。

陶瓷材料作为三大材料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被分成了两大类: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普通陶瓷按其用途分为日用瓷、建筑瓷、电瓷和化工瓷;特种陶瓷又可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两大类。结构陶瓷强调材料的力学性能或机械性能;而将具有电、磁、声、光、热、化学及生物体特性, 且具有相互转化功能的陶瓷定义为功能陶瓷[2]。陶瓷刀具是现代结构陶瓷在加工材料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陶瓷刀具是含有金属氧化物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具有高硬度、高强度、摩擦因数低、优异的耐热性、耐磨性 (耐磨性为硬质合金的3~5倍) 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 能够在其他材料无法承受的恶劣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它已成为高速切削刀具材料的首选[4]。

陶瓷刀具材料的出现也有半个多世纪历史, 从1913年陶瓷材料最早试作切削刀具开始, 陶瓷刀具材料的发展, 在20世纪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50年代后期以氧化铝陶瓷为主, 现氧化铝系陶瓷刀具材料是目前所有陶瓷刀具中应用最广泛, 年消耗量最大的陶瓷刀具材料[5]。由于Al2O3系陶瓷刀具化学稳定性好、耐热、耐磨性能优异且价格低廉, 所以目前所占比例很大;60一70年代以Al2O3/Ti C陶瓷为主,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发展了Si3N4系陶瓷刀具及相变增韧陶瓷刀具材料,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在晶须增韧陶瓷刀具材料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 各种复相陶瓷刀具材料的研究也倍受重视。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氧化铝系和氮化硅系陶瓷刀具材料。20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的Al2O3/Ti C热压陶瓷材料, 强度、硬度和韧性均较高, 仍是国内外使用最多的陶瓷刀具材料之一。此后在Al2O3中添加Ti B2、Ti (C, N) 、Si CW、Zr O2等陶瓷刀具也相继研制成功, 其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广泛应用于碳钢、合金钢或铸铁的精加工或半精加工[6]。

目前陶瓷刀具的研制己建立起融合切削学和陶瓷学为一体的、基于切削可靠性的陶瓷刀具材料设计研究理论体系[5]。现代陶瓷刀具材料多为复相陶瓷, 根据材料不同的使用环境, 以一定的设计理论为基础, 采用各种超细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和硼化物等为基本组分, 并依据不同的增韧补强机理进行微观结构设计, 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复相陶瓷。

陶瓷材料本征脆性, 大多抗拉强度低、韧性差, 因此陶瓷材料的强韧化是拓展其应用的关键。最近的研究表明, 梯度功能材料 (Funetional Gradient Material简称FGM) 、表面改性陶瓷、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将在今后得到较大的发展[3]。

其中, 纳米技术 (Nano一ST) 是于上世纪80年代迅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紧密联系的高新技术, 它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 (包括分子、原子) 的内在相互作用和特性, 它所涉及的领域是人类过去很少涉及的非宏观、非微观的中间领域, 英国著名材料专家.RW.Cahn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说:“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5]。经过纳米改性的材料可提高强度、增加韧性、降低烧结温度。目前使用纳米技术制备的陶瓷刀具材料主要有两种: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和纳米涂层陶瓷刀具材料。

纳米复合结构陶瓷的概念是由K.Niliiara于1991年提出的, 可看作是对复构陶瓷微观结构设计的应用。纳米复合材料是纳米材料的重要应用, 它由两相或多相构成, 其中至少有一相为纳米级尺寸。将纳米颗粒、晶须及纤维弥散到陶瓷基体中, 制备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切削性能实验表明, 纳米复合陶瓷刀具的耐磨性能远高于同组分的微米级的陶瓷刀具, 且断续切削的能力也有了明显增强[2]。

纳米技术的出现为陶瓷材料的改性和增强提供了条件, 纳米技术在现代陶瓷的应用方面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将纳米颗粒增韧、纤维 (纤维) 增韧、相变增韧等手段相结合, 在保持高硬度、高耐磨性和红硬性的基础上, 研制出高强度、高韧性、智能化、经济环保、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耐磨损性能和抗崩刃性能, 满足高速精密切削加工的要求的高性能复合陶瓷材料, 将是廿一世纪陶瓷材料学的发展方向[1]。

通过对近几年发表的关于陶瓷刀具切削性能研究的文献, 了解了刀具材料的发展历程、陶瓷刀具材料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笔者认为陶瓷刀具类型的开发必将是高精度、高柔性和强化环境意识的现代制造技术的不二选择。

摘要:现代制造技术向高精度、高柔性和强化环境意识的方向发展, 机械加工中的辅助工时大大缩短,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和刀具材料研究越来越迫切。而高速切削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高速切削刀具和高速切削机床的发展, 陶瓷刀具应运而生, 国内外对陶瓷刀具的切削性能已作出很多可贵的尝试与研究, 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的陶瓷刀具越来越多。

关键词:陶瓷刀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立强.新型Ti_C_N_基金属陶瓷刀具材料的研制及切削性能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丁代存.Si_3N_4_TiC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研制与性能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Krestic V D.Fracture of brittle solidsin the presence of ther-moelasticstresses.J Am Ceram Soc.1984, 67 (9) :589 ̄593.

[4] 宋新玉, 赵军, 姜俊玲.加工Inconel718时陶瓷刀具的磨损机理.中国机械工程.2009, 4:763-768.

[5] 张福豹, 谢国如.陶瓷刀具在高速切削加工中的应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 12:196-197.

上一篇:煤矿调度标准化范文下一篇:美丽乡村的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