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作文范文

2023-09-21

时事评论作文范文第1篇

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政党机关报代表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事变或问题表明立场的指导性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

例证法:即事例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它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在新闻评论中用得比较普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引证法:即事理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是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归纳: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演绎: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的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的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 编后:是编者按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居于新闻报道之后,用于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使用抒情、联想和议论性文字,因事抒感,借题发挥。分独立配发和非独立配发两种。

评论结构:是评论的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包括标题、引论(开头)、正论(正文)、结论(结尾)四部分。

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

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

专栏评论: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特定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主要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署名评论。在我国评论史上早已有之,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类型也不断丰富。

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它或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代表编辑部发言;或抓住新闻报道中最新鲜,最有特色,或者编辑认为最值得突出的东西,加以强调和发挥。有署名和不署名两种。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选题: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新闻评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新闻媒介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存在的现象、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等面向广大受众阐述的倾向性观点、立场的新闻性政论文体。

立论:也称立意,指一篇论评所形成和提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作为对所评述事物或问题提出主要看法和见解,立论是选择论据、分析事物的指导思想。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立论统率全文所有的观点和材料。“意” ,指文章中统摄材料的中心思想。虽然它并不就是具体的论点,但却是诸论点的总和,并且统率诸论点,可以说是全文的基调。

评论员文章: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作者作为编辑部评论员,体现编辑部集体的观点和倾向,一般由编辑部自行定稿。论题一般偏重于论述局部性重要事件或问题,比社论广泛、具体。常常配合或结合新闻事实或材料发表,依附性较为明显,要求配合及时,不失新闻性和时效性。

新闻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文体,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新闻述评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评述结合。内容上述多于评,但重点在评,述为评服务。一般抓住当前形式和工作发展中的重要或转折时刻,或者针对具有普遍意义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很强。

二.填空

1.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体现在强烈的政治性、论理思想性和论说的公众性。

2. 新闻评论的选题来源主要有:上面的精神、下面的情况、新闻报道和专门策划。

3.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有广播谈话、评论员评论和音响评论等。

4. 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形式有口播评论、图像评论、谈话体评论、主持人评论和电视述评等。

5. 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和观察家评论等。

6. 新闻述评的类型主要有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和工作述评等。

7. 新闻评论的结尾方式有精辟概括式结尾、号召式结尾和含蓄式结尾。

8. 狭义的选题又称论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

9. 新闻评论,作为以传播观点为目的的新闻传播行为,对近代以来的国家社会历史生活和重大社会发展进程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0. 新闻评论的标题一般可以分成问题型、论点型和表态型三种。

11. 新闻评论的结构方式有归纳式、演绎式、递进式和并列式四种。

12.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征有准确性、简明性、哲理性和生动性。

13. 编者按,就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种。

14. 新闻评论的功能主要有教育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发言表态功能和认知深化功能。

18.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直接阐明观点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和比较法。 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社评和评论员文章属于阐述型评论。 需要配发言论的新闻类型包括方向性新闻,倾向性新闻和批评性新闻三种类型。 新闻评论写作过程构思酝酿的两个环节是选题和立论。

19. 一篇新闻评论的灵魂是创造性思维。

20. 杂文在表述方法上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区别,在于它杂而有文。

22. 新闻评论的语言的特征的是准确性、简明性、哲理性、生动性。

23. 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是它所讲的道理,是作者通过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24. 短评的体裁特征是短小精悍、新颖独到、生动活泼、就实论虚。

25. 新闻评论的归纳式结构方式顺应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规律。

26. 演绎推理:又称演绎法、三段论推理,它根据已知的一般原理、原则推导出个别、具体

事物的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它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27.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通过对

若干事物某种共同属性的分析、综合,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以将归纳推理分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28.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相同属性,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

推理,简称类比、类推。类比推理具有或然性。如果前提中确认的共同属性很少,而且共同属性和推出来的属性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类比推理就极不可靠,称为机械类比。 简答题

29. 如何培养新闻评论写作的习惯?

1.树立“我能做到”的坚定信念 2.建立“必须完成”的自制机制 3.掌握“捕捉由头”的基本方法 4.学会“解剖”来把握规律 5.养成相互讨论的良好习惯

2.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怎样进行选题?

A

(一)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选题是对媒体定位和受众需求契合点的寻找

(三)选题是作者的认识结构和新闻事实间的契合

B

(一) 事件性选题

(二)非事件性选题

C

(一)选题避免“晚”

(二)选题避免“俗”

(三)选题避免“错”

D

(一)看是否为当下热点问题

(二)抓住新苗头,放出“第一枪”

(三)针对性强不强

E

(一)从你的选题中读懂中国

(二)新闻本位无法回避热点

(三)有冲突的话题更有评论价值

(四)追逐热点之外,拓宽选题途径

(五)带着问题意识,等待新闻由头

30.新闻评论的开头有哪几种方法?

(一) 点 名论题,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

(二) 以新闻事件由头,引出论题

(三) 说明原委,回溯来由,交代写作的动机

(四) 摆出靶子,进行驳论

(五) 用设问句直接点明论题

(六) 用引语、经典、故事开头

31. 新闻评论的结尾有哪几种方法?

(一) 精辟概括式结尾:这类结尾较多,运用较为普遍,起总括全文高于全文的作用

(二) 号召式结尾:这类结尾需高屋建瓴,或展望前景,或揭示哲理,慷慨陈词,由

衷抒怀

(三) 含蓄式结尾:借助文学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隽永含蓄,耐人回味,给读者以

比较多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32. 立论的方法有哪些?

(一) 想想自己以前接触过的新闻或经历的事件

(二) 看看别人对类似问题的观点

(三) 对照一下党纪国法

(四) 考虑一下公民道德

(五) 头脑风暴法

33. 新闻评论的特点有哪些?

(一) 以新闻事实为依托

(二) 时效性

(三) 思想性

(四) 论理性

(五) 大众性

34. 新闻评论的用处有哪些?

对于个人用处:1.提高理性思维,具有解决复杂社会问题能力

2.在未来当好记者写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3.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使我们具备自我推销的实力

对于媒体用处:1.可以使媒体全面传播信息

2.体现媒介政治立场的旗帜

3.可使新闻信息传播发挥最大功能

4.增强媒体竞争力

对于社会用处:1.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2.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3.提高人们认识能力

9. 选题为什么重要?

10.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有哪些?

内容方面:新闻报道侧重向受众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用事实说话”,体现一定思想倾向,主要给受众以“知”。至于事件本身的实质,以及由此可以引申的意义、社会影响等更深层的内涵,则留给受众去思考。新闻评论则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深刻揭示新闻事实表象掩盖的本质,然后进行分析说理,揭示新闻事实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

写作目的方面:新闻报道以传播 新闻信息为主,在满足受众欲知未知目的的同时,发挥宣传政策、表彰先进、传播知识的作用。新闻评论旨在阐明作者主张与思想观点,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起舆论引导作用。

表达方式方面: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能否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11. 新闻评论中观点与事实的区别是什么?

12. 对新闻评论写作者所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辨新闻事实 2.多收集相关资料 3.不要简单化批评对象 4.不要急于“学以致用” 5.不熟悉的领域不要写

13. 一篇新闻评论中有哪几种类型的观点?

1. 只被论证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2. 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3. 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三.简答:

时评的特点:

1)时效性强。有时与新闻同时发,同一天见报。

2) 选题范围广。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法律、民生、公德无所不包。

3) 观点新颖,思想性强。时评的观点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给人以深度理论思考。

4)针对性强,主要针对重大新闻或社会问题发表评论。

5)具有准确性、的特点。

广播评论的特点:

广播评论既有所有新闻评论的共性,即强烈的新闻性和高度的思想性外,还具有传播快、广,感染力强和群众性广等优点,以及稍纵即逝、不留痕迹等缺点 网络评论与报纸评论的区别:

与报纸评论相比,网络评论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第一,准确及时,反应快捷;第二,旗帜鲜明,尖锐泼辣;第三,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第四:时效性快于报纸。

但是,网络评论的理性思考不足,时有偏激浮躁,质量有待提高。

新闻评论标题制作的特点:

1).以观点和态度为依据,内容可以是具体事实也可以抽象化。一般为一行主题,重大社论可加副题。语法上也无严格要求可以是句子,可以是词组。灵活运用,不拘一格。

2).体现评论中心内容和思想水平。

3).要求准确贴切,简明扼要,鲜明生动,立意要高,观点要明。

四.论述: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区别与原因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区别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选择事实的标准不同:对于新闻报道而言,记者应该按照新闻价值来选择所要报道的事实,以《人民日报》 5月23日的人物通讯《稻香万里济众生―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以下简称《稻》)为例,文章选取的袁隆平生活、科研、休闲等各方面的有代表性的事实,都具有真实性、鲜为人知性等新闻价值。而对于新闻评论而言,选择事实的标准是事实的论理价值,如《人民日报》6月23日的新闻评论《追星当追袁隆平》(以下简称《追》)中,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的袁隆平科学成就的事实是人尽皆知的,不具有新闻价值,只具有论理价值。

2. 表述事实的方法不同: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对事实的表述必须准确、全面,不宜表现出感情倾向。新闻评论对事实的叙述不注重细节,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感情倾向,要求对事实的叙述简明扼要。如《稻》

对事实的叙述生动、具体,细节丰富,而《追》对事实的叙述笔墨很少,点到即止。

时事评论作文范文第2篇

= the second / the minute / the moment / the instant…

Eg. He came around to see me as soon as / the moment/ immediately he checked in the hotel.

他刚一入住宾馆就来看我.

They informed us the news immediately / directly they got it.

他们一得到消息就通知了我们.

The policeman came to the spot the moment / the instant / the minute she heard of the accident.一听说事故,这位警察就到了现场.

2.….before….

(1). 没来得及…就…

The roof fell before he had time to dash into the room to save his baby.

他还没有来得及冲进房间把孩子就出来,房顶就塌了.

He ran off before I could stop him.

To my great disappointment , my favorite singer left the concert before I could have a word with him.

(2).过了多久才怎么样,动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才怎样

They walked about thirty miles to the west before they saw a village.

They worked day and night about three days before everything returned to normal.Three years passed before I knew it.

3.It was + 时间段 + before….过了多久才…. ;

It was not long before… 不久就…

It will ( not ) be + 时间段 + before …要过多久 ( 不久)…..才…..

Eg. It was not long before he sensed the danger of the position.

It was three years before he came back.

It will be half a year before you graduate from this school.

4. no sooner …than…= hardly…when…一…就…., 刚刚…就…

No sooner / hardly + 过去完成时,than / when + 一般过去时

如果no sooner, hardly 位于句首, 主句要倒装.

He had hardly sat down to have a rest when the door bell rang and in came Allan.No sooner had he got off the train than his daughter ran towards him.

Hardly had we arrived when she started crying to go home.

5. once 一旦…., 表示时间和条件

Once you understand this rule, you will have no further difficulty.

Once you have decided to do something, you should do it well.

Once you enter the chemistry lab, you should follow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s.

6. since … 自从….以来

Since 引导的从句不论是延续性或非延续性动词, 都表示的是动作或状态的完成或结束.

注意一下句子翻译:

Since he lived in Nanjing, I have not heard from him. (= since he left Nanjing…)自从他离开南京以来,我没有收到过他的信.

Since she was in Yangzhou, she has kept in touch with her former friends. ( since she left Yangzhou…)

她离开扬州以来,一直同过去的朋友保持着联系.

对比:

1). I have never seen him since he was ill.

他病好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他.

2). I have never seen him since he fell ill.

他生病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It is / ( has been ) + 时间段 + since + 过去式

It is / has been two years since his father died.

= his father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 = his father died two years ago.

他的父亲去世两年了.

It has been 8 years since I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 I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8 years ago.

It is 3 years since he smoked. 他三年不吸烟了.(即,从句动词延续性的,译成否定意义;从句动词非延续性的,译成肯定意义.)

It is 3 years since he left school.-----他毕业三年了.

7….until…直到…时候; not…until…直到…才…

You are to stay here until / till your mother comes back.

The meeting was put off until ten o’clock.

Not until we watched the Earth Day program on TV did we know much about global warning.

= We did not know much about global warning until we watched the Earth Day program.

= It was not until we watched the Earth Day program on TV that we knew much about global warming.

Not until he failed in the exam did he realize that he had wasted much ti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8. …when…引导并列分句, “当时,突然”,强调另一动作的突然发生.

One day Chuck was on a flight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when suddenly his plane crashed. Chuck survived the crash and landed on a deserted island.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iver when I heard a drowning boy crying for help.

I was about to leave when it began to rain.

对比: A: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when I caught sight of a tailor’s shop.B: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s. Just at that moment I caught sight of a tailor’s shop.

9. while = although尽管

While I admit that the problem is difficult, I don’t think that it can’t be solved.While I admit his good points, I can see his shortcomings.

While I was angry with her, I didn’t lose my temper.

10. where 地点状语

You should put the book where it was.

Persistent people begin their success where others end in failure.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Where men are greedy, there is never peace.

Go where you should, keep on studying.

11. as 引导的行为方式状语从句.

Please do exactly as your doctor says.

You must do the exercises just as I show you

As it is = as things are照现在的情形看

时事评论作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电视媒体开展新闻报道、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满足观众需求的程度和电视业发展的健康程度。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化的当前,一定要对评论的节目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和生命力的措施,促进媒体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闻评论节目;特点;问题;措施

新闻评论节目是关乎电视台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今天,电视媒体必须面对挑战,充分利用评论节目的特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充分展现自身独有的风采与魅力,吸引受众眼球,创造新颖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

1.具有视听兼顾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播放过程中不仅仅是利用声音来向人们播报新闻评论,它还给人们播报一些与报道相关的视频画面,让人们从不同渠道来获得外界信息或新闻消息,改变了传统广播形式,强化了人们的感知功能,对人们快速了解新闻时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利用一些视频画面,全面再现了新闻事实的原生态,为人们提供了可视化的新闻信息,这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一大特点之一。

2.声音与画面的相互结合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播放过程中具有可选择性,它既可以在评论过程中使用图像符号,利用不同的图像符号表达新闻场景、人物表情、姿态及活动等等,同时它还可以像广播一样,通过声音向人们传达新闻讯息,或者还可以通过屏幕文字的方式[1]。与广播相比其表现形式较为多样。

3.具有双线传播的特点

人们在广播中了解的讯息或知识,基木上都是由声音这种传播方式获取的,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则不同,它可以运用图像及声音等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双线传播。利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人们快速了解新闻的真相,声音所表达出来的新闻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利用图像方式则清晰可见,两者表现方式具有互补性[2]。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存的问题

1.时效性的缺乏导致收视率的下降

时效性作为电视媒介和新闻类媒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最基木条件。然而,当前我国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中除了电视台每口的读报类节目外,其它大多数新闻评论节目都出现了“炒冷饭”“打死老虎”的现象,时效性的缺乏使得许多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受众关注度也在逐渐降低。此外,还有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评论社会热点或现象时常常有着较强的说教性,评论员的說话语态与时代的发展也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收视率的下降。

2.重叙述轻评论,节目缺乏个性化

新闻评论主要评论者是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焦点问题或热点话题发表的有深度的见解或评论。而在当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由于时间限制,许多节目都只注重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叙述,而在事件评论上所花费的时间却不到节目时间的四分之一。同时,一些评论者在新闻的评论中缺乏锐气,说理和论证不充分从而也使得节目收视率下降。

3.与观众缺乏互动

当前的许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是沿用传统的节目录制形式,即新闻的播出和评论都是按照规定的流程录制,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而一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虽然设置了与观众的互动环节,但这种互动具有较强的限制性,参与互动的观众大多也是根据严格的要求而精选出来的,他们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和能力,而对于普通的观众能参与到节目中的机会仍很少。

三、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的主要措施

1.选题具备代表性与社会性

选题是节目制作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节目制作的关键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选题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灵魂。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拥有新颖的选题,它就能够快速吸引受众眼球,博得良好收视率,因此在制作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时,所选的题目一定要具各代表性与社会性,电视新闻评论要能够产生社会反响与共鸣,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效筛选,选择一些典型的、有评论价值的、能够给人一定启发的新闻评论选题,然后将其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出来,比如可以通过正面引导或者批评辩论的方式来影响受众,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在众多新闻播报节目中脱颖而出[3]。

2. 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制作中最大的禁忌就是胡乱编造事实,这不仅侵犯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还损坏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声誉,对电视台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节目制作期间要以新闻事实为依据,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来阐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要具有十分明确的态度及观点,能够为受众传达真实可靠的社会知识,让受众及时了解社会的整体动向及面貌。不论是主题、采访或者解说词写作在评论过程中都应该始终围绕新闻事实,做到用事实说话。

3.要重视文化品位及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电视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其具有承担社会行为的能力,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从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效果可以看出一个电视台的文化品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节目制作中要重视文化品位及社会责任两方面内容,只有包含了文化品位与社会责任的评论节目,才会散发出其木身独有的魅力,走进受众的心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商业媒体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制作中不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应以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为目标,深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涵[4]。

4.加强评论色彩

评论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生命,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质量。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评论为核心的原则,促进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以事实说话的基础上向更加理性的方向迈进。节目中不仅要将新闻事件报道出来,还应该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更为关键的是要对产生新闻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出在整个新闻事件中能够得到哪些启发,能够运用哪些方法加以解决,等等。

电视的评论节目是主流媒体进行传播的基础和重要方式,也关系着电视台的发展,因此,要注重节目的编制,在正确的选题和新闻事实基础上,重视评论的比重,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呈现在受众面前,这行才能更好的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给人以正能量的启发,加强评论节目的生命力,保证电视台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全平. 我国电视媒体新闻评论节目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于晶.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及突围[J]. 品牌,2015,01:40-41.

[3]刘海宁. 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思考[J]. 新闻爱好者,2011,20:109-110.

[4]刘月芹. 新闻评论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3,09:41-42.

上一篇: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专业技术考核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