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论文范文

2023-09-23

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启示

顾明远、梁忠义主编的《世界教育大系——职业教育》提出,职业教育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职业人的,以传授某种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的教育”[1]。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归宿点在于“教育”,而教育的过程需要“职业化”,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对未能进入高中学习的、以就业为发展目标的学生开展的专业型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伴随着我国历史的变迁而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下面就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阐述。

一、建国后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轨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术性学校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上来,教育得到重点关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性劳务人才,中职教育提高到应有的重视程度,逐步推进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化职业人才培养计划。自1978年起,国家对中职教育开展全面改革,主要包括领导体制改革、学校管理的改革及教学内容改革[2]。

1998年,高等学校执行扩招政策,更多的学生选择到高等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中职教育遭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低潮,招生数占高中阶段的教育招生总人数由1996年的64.7%下降到1999年的53.4%,这个数字与1998年的数字相比下降了35.8个百分点,招生数减少67万人。”[3]针对于此,国家1999年起出台系列政策来扶持中职教育的发展,具体有:1999年《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2006年《关于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等。经过国家政策的扶持,中职教育在2001年起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中等职业教育得到更多群众的认可和理解,因此逐年稳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呈现出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数量稳步增长、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的启迪意义

(一)进一步重视中等职业教育,转变传统的就业理念

人们对职业教育观念的偏差是因为人们对职业教育、劳动者的层次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要通过社会宣传和社会舆论使人们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巨大需求,引导他们选择职业教育[4]。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技术性劳务人员,普通的专业技术劳务人员才是脚踏实地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的终端环节,为此政府应该借助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中职教育的优越性,让群众充分感受到中职教育在学生未来发展中所具有的竞争优势,理解中职教育对国家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师资质量

就其根源来看,中职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的素养,只有优秀的教师才可以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由于中职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需要一定的专业化,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会比普通教师的要求更高,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师资质量是需要中职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职学校在选聘教师时,不能只注重高学历,而要把学历与技能融为一体,作为选拔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校期间,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取得各类职业高级证书,对取得职业高级证书的教师给予实质性的表扬。同时,还应该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将“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职人员区别对待,不仅要在薪资待遇上有所区别,还要在教师的职称评审、出国深造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师资质量,增强中职学校在教育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广泛支持,以时间为轨道,纵向地看待中职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改革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崎岖的道路中不断完善与成熟的,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认真地研究中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历史对当代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理解中职教育,全面推进中职教育的改革,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有序地推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梁忠义.世界教育大系——职业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杨金土.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教育回顾[J].教育展研究,2004(2):22-25.

[3]霍海魂.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5):25-28.

[4]刘春生.21世纪仍需要中等职业教育[J].天津教育报,2001(3):45-46.

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终身教育理念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它作为现今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知识(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文章以比较的视角分析美、英、法三国的终身教育发展的异同,通过吸收美英法三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经验,为我国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终身教育;教育体系;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徐又红,孝感学院成教学院副院长,湖北孝感43200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伴随这一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现代社会知识剧增,信息爆炸,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现有的知识很快就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亦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一、终身教育的理论溯源及意义

终身教育发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开始付诸实施实践于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它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信息)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已成为知识(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

法国学者保罗·朗格让的著作《终身教育导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对终身教育概念的形成与传播起了重要作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正式确认了保罗·朗格让于60年代中期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倡导把终身教育作为各国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20世纪90年代,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各国都纷纷采取对策,不仅在法律和政策上确认了终身教育的地位,而且将终身教育纳入了本国的教育发展规划。如日本明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提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美国于1997年制订了《克林顿总统的教育十点计划》,从各个角度强调了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终身教育的对策,如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教育法》第11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1999年初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又明确提出“在2010年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其中包括“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些都表明能否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对于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美、英、法终身教育的特征

1、美国终身教育的特征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起并积极推行终身教育的国家之一,纵观美国的终身教育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专业机构的设立。美国终身教育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成人教育的专业化方面。首先是成人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1996年美国成人教育教授委员会出版的《成人教育——一个大学新兴研究领域的概要》成为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里程碑。其次,除了理论体系的完善外,从事理论研究的专业团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仅涉及到地方性和全国性的专业团体,还涵盖国际的世界性团体。这些专业机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终身教育的普及。

(2)法律制度的健全。首先1976年美国在《高等教育法案》中加入了《终身教育法案》,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来给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了宽泛的定义。其次在1994年《美国200年教育目标法》在国会通过。再次在1997年克林顿提出了美国教育的“四大目标”和“十大原则”。从20世纪至今,与终身教育相关的法案也在不断地颁布,可以看出美国的终身教育法案在不断完善,并在实施中注重相互的协作。

(3)网络资源的利用。除了利用外在的教育资源以外,美国还在网络上开发教育资源,丰富终身教育的形式。美国的网上成人学校、网上教学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网上的远程教育形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丰富了教学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4)社区学院的推动。美国社区学院自它产生起,就在美国的高等成人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美国目前有各类高等院校3665所,其中社区学院有1250所,占其比重的34.1%;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150万,其中社区学院的学生50万,占总人数的1/3。可见,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它逐渐成为了美国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2、英国终身教育的特征

英国是西方成人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较早提出终身思想的国家之一。英国的终身教育的发展不仅在起步上明显要早于欧美国家,而且在其发展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

(1)法制性。英国成人教育体制与设施都有法规,各种成人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也都以法律为依据,通过某一具体方面的立法来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可见,英国政府重视教育立法和着重强调通过立法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特点是很明显的,它确保了英国在稳定的社会背景中渐进性的教育变革历程及其成就。

(2)全民性和平等性。英国倡导教育机会平等。首先,是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其次是受教育机会平等;再次是教育结果的相对平等。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特点在英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到法律保障。终身教育对象的扩大,从最近来看,比较注意那些需要特别照顾的人以及处于恶劣社会环境下、在地区社会里没有受教育的人,如高龄者、有生理缺陷者、医院的住院患者等。

(3)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使担负着各种社会职业或责任而生活的成人从各种制约下解放出来得以参加学习,为使社会成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地获得学习的机会,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英国政府开发了如下几种形式:住宿制学院、开放大学、社区学院、成人教育中心。

3、法国终身教育的特征

终身教育这一理念的产生和推广毫无疑问离不开法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让的贡献。法国不仅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并使用了“终身教育”

的术语,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为继续教育立法的国家。终身教育在法国发展表现如下。

(1)政治措施。要了解法国终身教育情况,我们必须指出法国教育制度中的一些政治措施。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一世于1808年在法国的教育制度中建立了著名的中学毕业文凭制。这一会考制度今天依然沿用。从1965年到1975年,法国建立了2354所大专院校。从那时起,各种院校为青少年搭起了一座与企业连结的桥梁,他们不用去上大学或保持未就业状态也能学习专业知识。

(2)法律保障。法国是实行成人教育立法较早的国家。既有专门的成人教育法,也有在重大教育改革法中涉及成人教育的条款。1919年法国政府就颁布了《阿斯杰法》,1956年颁布了《终身教育草案》,1968年法国政府又提出了“教育休假”津贴制度。1971年法国颁布《终身继续教育法》《职业训练法》《技术教育法》和《企业主承担初等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法》这4部法律。实践证明,成人教育立法对法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实行“带薪教育休假”制度。法国的终身教育有了法律保障,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在1917年通过的《终身职业教育法》就明确了带薪教育休假制度,以保证从事继续教育。

4、三国终身教育发展的比较

在终身教育发展方面,美、英、法三国在世界范围内占有领先地位,不仅是终身教育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终身教育的有力推动者。为了进一步理解美英法三国的终身教育特点,有必要对他们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以便探寻出他们的成功经验(见表1)。

三、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1、国家法规法令与政策的制订和推广

纵观美、英、法三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致力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广,并采取措施使这种思想在国家的各个地区得到有效的实施,这些成绩得益于法律体系的不断的完备建立。由成人教育到终身教育再到终身学习。虽然各国对终身教育的称呼和内容略有差别。但其中所包含的内容都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实践的深入各国教育者们对终身教育都在进行着越来越深刻的解读,以期发现它更加广泛的教育内涵。

2、终身教育机构的设置

为了顺利推行终身教育,美、英、法也相应建立了一些专门的终身教育机构。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应的专门机构行使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的职责。应成立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委员会,可以由国家领导人出任主任,国家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发展改革委、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有关部、委、局负责人担任委员。委员会决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大政方针及重要问题。下设办公室挂靠教育部,作为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统一规划、管理协调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有关实施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工作。国家设立了这样的管理机构,省、市(地)、县、乡(镇)各级政府亦相应建立相应机构,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管理系统。如此,这项工作由专门机构负责,由专人抓,各级政府在制定当地事业发展规划时把发展终身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才有可能迅捷地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工作落到实处。

3、积极推进终身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

终身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就是要使社会个体首先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从而激发其自主性,达到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的境界。而这个过程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循环往复、伴随一生的。首先,加快配套制度的改革如劳动就业和干部人事制度的。其次,拓宽经费筹措的渠道经费是物质基础,没有雄厚资金的支撑是构建不了终身教育体系的。

4、终身教育监督机制的建立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监督机制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依法制定科学而又切实的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实施监督的客观依据。其次,发挥执法机关和行政机构的监督作用,做到以法治教。再次,积极倡导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最后,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发挥新闻舆论强大的监督功能。

5、加强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对现行的学校教育做出应有的改革。从宏观来看,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互相整合,成为联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枢纽。学校和社会应互相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从微观上看,首先学校的教育目的要实现转变。学校教育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应对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加以培养。其次学校应共享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学校应充分提供成人受教育的机会,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积极兴办、大力支持农村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同时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再次学校要改革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给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课程的安排上应富有弹性,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多方面发展自己,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责任编辑:青 山]

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事业教育中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急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加强自身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以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性人才。本文就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基于功能分析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改革措施进行探讨,以便有效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功能分析 职业技术教育 管理研究

文献标识码:C

1 引言

职业技术教育比较贴近个人对生产生活的直接需求,更能够有效的促进个体的专长发展,和个人的职业生涯具有密切的联系。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职能,需要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也是职业化和社会分工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较高职业技能的劳动者,才能够为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更高的标准。因此,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急需要提升其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从而有效的实现其教育的目标。

2 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性需求

2.1社会现代化的需求

社会现代是整个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是从传统的乡村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向现代工业和城市社会的转变过程。在整个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知识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政治方面逐渐民主化和法制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现代化理论中的重要部分,在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时候,需要减少社会动荡,确保经济平稳的发展。经济现代化和其他社会现代化使得中国政治体系逐渐发生改变,变得越来越民主和法制。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因此,需要加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促进社会分工,使得社会的各个层面更加的精细化。然而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职能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以及具有职业意识的劳动资源,从而有效的促进社会专业化的实现。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性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现代化的需求。

2.2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

其一,直接功能。教育的直接功能就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针对职业技术教育而言,直接功能就是培养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技能性人才。首先需要培养人的专业技能。在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中,对专业要求比较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参与到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当中,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有效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可以根据社会就业岗位设置专业和选择教学的内容。其次,还需要培养人的职业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现代化的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其二,间接功能。职业技术教育的间接功能就是在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之后,需要将这些人才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社会分工方面,会直接受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可以促进社会分工更加的完善。另外,在调整经济和社会结构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从而使得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断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3 基于功能分析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改革措施

3.1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水平

职业技术教育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社会对参与到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教师和学校均具有一定的歧视。从而导致大多数优秀的教师不愿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使得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教师力量严重不足,最终阻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急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需要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对职业技术交易的系统进行完善,并建立一支优秀的、强有力的教师团队。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观念进行继续教育,巩固原有的知识,更新新技术和新技能,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有效的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供前提基础。

3.2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

职业技术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就业,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在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方面,可以设置职业技术学位,提高专业人才的地位。事实上,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等教育机制相同,应该设置相同的评价考评机制,设置相应的学位,从而有效的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另外,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来合理的分配教育资源。职业技术教育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没有取得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地位。通过新的教育法,将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想在同等的地位,可以有效的弥补职业技术教育的缺失,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还需要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大力发展,国家可以对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学习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改变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陈旧观念。

4 总结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实用性人才,在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的作用。因此,急需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从而有效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我国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推进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能够在将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自主学习过程的实现。就职业院校来说,其在近几年的教学完善过程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但是其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促进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因此,以电工电子技术为例,通过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谈谈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意义,进而针对这门课程在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将其进行应用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模式也逐步完善,善于在课堂中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探索系统内部资源的综合应用与整合,提升课堂教育的实际效果,本文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开展进行分析。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概述

互动教学模式,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教育形式之一。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學生与学生,学生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建立灵活的知识学习模式,一方面,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固定的信息传导模式,从而是现代新型教育模式在新教育理念下,形成的互动型新课堂,例如:教师在哦课堂中善于应用提问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主要渠道,新教育理念倡导现代学生学习模式的开展,应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合理融合,互动式教育模式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例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包括:简单电流应用,复杂电路的控制等部分,学科知识中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得到学科研究的相关理论,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发展教学空间。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理念的全面性转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注重学科教育理念的全面性转变。一方面,教师的课堂设计理念发生转变,《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知识,教师应当转变单一注重理论的教育观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善于实施教学知识的综合化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对《电工电子技术》中直流电路的性能与测试进行教学,教师的课堂设计中,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明确课本的教学目的,实现现代教学设计的课堂知识水平发挥互动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引导现代教师应当实施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中的互动,设计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要点,善于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为《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完善的教育发展引导。

(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加强

《电工电子技术》中教育中互动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开展,必须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加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具有较多的动手实践部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中,除了要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电力应用的主要知识,同时也会在实践中遇到课外知识。例如:电子检验中,系统测试的时间控制等,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知识,学生无法从梳书本知识中直接获得,需要与教师进行交流,此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性解答,为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与学会生进行互动交流,也是教师对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初步判断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课堂“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能与测试”中进行教学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可以对正弦交流电路测试中学生对正弦交流电的判断进行分析,并依据学生的回答水平,有目的的进行学生学科知识的指导。

(三)学生间的互动加强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互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互动学习的教育模式,建立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探究模式,实施现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施中,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例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中,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主题“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能与测试”,组织学生自建立小组进行课程的自主探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依据教师给予的课堂引导,提出完善的理论研究新理念,发挥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也在自主探究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新优势,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取得成效的直接体现。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开展,符合学科课程的学习需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拥有大量的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同时也有许多电力知识,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知识探索平台,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探究。例如: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中,善于正弦电流传输的电路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又善于进行系统知识的综合应用,促进我国现代教育结构体系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课后反思,例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电路设计的综合分析,并在学科课后延伸中,扎住学生课堂学习的薄弱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课课题深入探究,从而实现了我国现代新教育理念在整体教育结构中的完善实施。

三、结论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职业技术教育中,主要专业学科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善于结合学科的专业知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施现代教育课堂知识的综合发展,实现现代学生培养逐步实现学科实施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拓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行.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互动式教学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36):150.

[2]张倩.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程序[J].科技信息,2009(15):523+534.

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比较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认为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留下了太重的体育本科教育痕迹,现在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缺少市场细分成果的支撑等,提出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研究,应纳入体育和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坚持与职业、市场和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从而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的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体育本科教育;教育培养目标

收稿日期:2008-05-06

作者简介:赖静(1976-),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occup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gular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LAI Jing1,LI Ming2

(1.Department of Social Sports,Guangdo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port,Guangzhou 510663,China;2.Center of Sports Social Science,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510500,China)

Key words: occup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regular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随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需要,在体育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等各种学历教育层次的基础上,又设置了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从理论上看,正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即称‘银领’。未来的20年,中国的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20%~40%。”这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在中国存在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借助成熟的体育教育成果,进一步厘清体育本科与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概念、主要界限和本质,从而为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广大从事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提供帮助,从体育本科教育中汲取更多养分,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

体育职业技术教育是从体育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仍然保留着“教育”的基本要素,紧紧围绕着“职业”和“技术”的养成,以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技巧,即针对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提高培养对象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体系。它与体育教育的根本区别是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同,因此,它虽然是独立的自成系统,但却并不脱离体育教育的范畴。它与体育本科教育一样,也担负着培养体育人才的重任。

1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源于体育本科教育

我国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上是由体育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临摹”而来。主要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人体科学等5大专业,同时根据自身对体育产业市场的判断和自身具备的软硬件实力,有所选择地开设了体育服务、体育经纪人、体育彩票等针对性、专业性较强的特殊体育业务专业。研究调查的广东、江苏和安徽等7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在招生数量上都呈明显优势,在所设的专业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如2006年安徽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名额为70名,运动训练专业为50名,而社会体育、体育保健等其它专业的招生名额均为40名。因此,中国的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的联系全面而且深刻,如果说体育职业技术教育诞生的基础是体育中等教育(省、市级的体育运动学校等),那么,体育职业技术教育成长的营养就是体育本科教育。

2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层次

体育职业技术和体育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同属“应用型”,其根本区别是具体规格的市场定位,即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注重的是操作层面上“做”的能力,主要是对具体技术、技能、技巧等的牢固把握和灵活运用,以及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而体育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注重操作层面上“会做”、“会研究”的能力,主要是对在全面认识与了解体育基础上,体育理论和体育科研素质的培养。相对体育本科教育,体育职业技术教育更加注重把培养目标、市场需求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等方面,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从理论上讲,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相当大的互补性,但在实践中,这种互补性并不可能替代竞争性,随着体育本科毕业生需求市场的不断成熟,需求量的不断变化,他们的求职定位将会有所下调,主动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当然,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也会利用自身操作方面的特殊优势,提升就业定位而积极参与体育本科毕业生的岗位竞争,这是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的发展趋势,也是体育行业特性带来的结果。

3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

体育职业技术和体育本科两个教育层次中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是中学(包括中学)以下,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包括了高水平运动员。因此,相互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就体育的行业特性而言,体育本科教育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各具优势,某种层面上看,两者间的“可替代性”甚至大于“互补性”,竞争的结果似乎难以预测。所以,体育职业技术教育意图把基本的培养目标定位拔高,努力达到体育本科教育的高度,从而扩大生存发展的空间。但是,这样的做法还会导致另一个结果,在把自己纳入体育本科教育竞争的同时,客观地压缩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把发展引向歧途。也就是说,在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中,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兼顾或提升,虽因区域体育特别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暂时还未充分暴露其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不足,和目标定位准确性的欠缺,但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从中看出我国在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上的差距,特别是在职业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的落后。其实,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或目标定位方面余留的讨论空间越大,对我国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阻碍就越大,这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4社会体育专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定位剖析

社会体育需求的专门人才培养,对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本科教育都是最具潜力、最为广阔的市场。因此定位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体育本科教育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进程。

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本科教育的社会体育专业,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基本相同。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虽然理论上扩大了人才的职业范畴,但是实践中却模糊了人才类型或人才规格的细分标准,混淆了“职业技术”和“本科教育”两类院校的根本特质。换言之,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将会参与同类岗位竞争,相互成为对手,这样的培养目标违背了我国发展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初衷。

5本科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目标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模式分析认为,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如果在70%~90%,表明就业状况与社会需求基本平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如果在50%~70%,表明就业已有一定压力;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如果在30%~50,表明就业存着困难;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如果在30%以下,表明就业产生了危机。据教育部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度我国体育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54.61%,运动训练专业是37.21%,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生物科学)是57.15%,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康复)是37.25%,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是26.69%。上面的数据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目标,特别是关于目标定位的相关制约因素,如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生源素质和特点与专业规格要求的差距;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状况和改善的可能性;国家对体育特别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宏观政策导向;体育行业特点、区域体育特点要求等,都需要慎之又慎的通盘思考。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设置“借鉴”体育本科教育的成分较大、色彩较浓,几乎成了翻版的体育本科教育,这在无形中已经淡化了本该突出的“职业技术”本色,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2)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少“细分市场”成果的有力支撑,客观上把自己游离在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之间。

3)中国体育人特别是从事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体育人,在“就业观念”、“职业技术岗位”等方面的认识不足与理解偏差,已经成了影响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4)体育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设置,而且直接影响了我国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

6.2建议

1)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设置和定位,是直接影响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重大课题,应该纳入体育和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中,站在关系体育和教育发展的高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2)我国的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定位,必须坚持职业、市场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经济、教育、体育和文化等实际发展水平。

3)一定要把“就业”、“职业”等观念的培养与改变,贯彻落实在具体的日常教育计划之中,在具体的日常教育活动之中体现出来。要从社会、文化、法律和市场等多个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攻关这个难题。另外,关于彻底消除教育者和研究者自身潜意识中存在的“就业”、“职业”等观念上的误差,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4)关于培养目标的相关研究,必须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把各个具体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定位与各种具体职业技术岗位的资格等级结合起来,打破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历层次限制,把学校教育与工厂实践变为一个有机整体,积极探讨继续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提高职业技术和提高职业技术资格等级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安儒亮执笔). 21世纪初体育高级专门人才需求趋势预测[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3):2-3.

[2] 陈琦. 体育院校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07,14(9):6-9.

[3] 孙喜和,邢金明,李柏. 论体育课程目标——评贾齐与解飞厚的课程观[J]. 体育学刊,2007,14(9):10-14.

[4] 周典明,郑沪娥.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95-96.

[5] 刘微. 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N]. 中国教育报,2001-05-30(4).

[6] 李明. 体育产业学导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7.

[7] 周济.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R].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4-06-17.

[8]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S]. 教高[2004]1号,2004-04-02.

[编辑:邓星华]

越南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将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改革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信息化教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理应重视和思考的课题。只有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职业教育才能够在发展学生信息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去培养学生的其它能力,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教育改革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化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理应重视和思考的课题。

2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一个过程,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2.1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化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及智能化四个方面。数字化使得教育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多媒化是指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和便于合作。而智能化是指人工智能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可以使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

从教育层面上看,信息化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以及管理自动化。

2.2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拟人化:它可以扮演老师,创建智能导师系统,进行程序化教学;它可以扮演学生,利用各种计算机语音编程,让计算机做事;它可以扮演伙伴,虚拟学伴,完成团队作业。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充当的角色就是教室和学生的助手。

信息技术拟物化:它可以构造探索性的学习情景,例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虚拟学社、虚拟教室;它可以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基于资源的学习;它可以使用各种信息工具,例如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信工具等。

2.3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

教育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迫使教育者采取两种变革:第一、趋向于民主的教育模式;第二、教育者本身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

3 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3.1学生结构分析

当前,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的生存方式。他们接受最新的理念与知识,享用无数数字时代的信息化高科技产品。而作为这些学生教师的我们应怎样做?我觉得没有第二种选择,只能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跟上时代潮流,做一名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型”教师。

3.2重構教师教学方式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个性预备,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合适教育而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授重难点等各方面的预备;第二阶段,网上研讨,搜索相关教案和课件并进行甄别选择,同时和其他教师、学生等进行多方面的研讨并进行初读教案反思;第三阶段,现场说课,通过现场说课的形式展现教学实施计划,收集各方意见并进行现场说课反思;第四阶段课堂实施,课堂实施教学,观察学生接受情况及教学效果并继续课题实施反思。

3.3改变学习过程

信息化教学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的作用则是提供学习方案、学习方法、各种资源,营造环境,引导释,督促与鞭策以及鼓励与评价。

信息化教学促使教学环境的升级。传统教学的环境以教室为主,实验室为辅。而信息化教学中,网络环境给教学环境带来显著的变化,集中表现在音视频技术、互联网络应用技术、存储与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4 结语

总之,信息化教学不是单纯的在线课程,不是单纯的电子书包,不是让整个班学生盯着屏幕的课件播放和传授讲解,不是学生无序的学习,更不是用技术取代老师,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合适教育,是应用技术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转型,真正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泛在学习,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随时随地可进行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明辉; 贾超.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J].电脑迷,2017-11-15:200.

[2]张超群.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电脑迷,2017-11-15:183.

[3]田晋.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3-27:7.

作者简介:

朱芸(1982.2-)女,湖北武汉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通信技术

基金项目: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规划课题 编号:268

上一篇:小型工程建设农田水利论文范文下一篇:社会保障预算基金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