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会议范文

2024-03-12

村规民约会议范文第1篇

〖字体:大 中 小〗〖背景色: 〗〖打印本稿〗〖推荐〗〖关闭〗

计划生育村规民约

为了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倡导文明婚育新风,转变村民婚育观念,形成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规范村民生育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村计划生育村规民约。

第一条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凡本村村民(含寄户)都应自觉遵守本村规民约。

第二条村民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行使计划生育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

第三条村民应遵守《婚姻登记条例》规定,达到法定年龄后结婚(男22周岁,女20周岁);提倡晚婚(男25周岁,女23周岁)晚育,禁止未达到法定婚龄结婚或生育,禁止政策外生育。

第四条实行凭证生育,符合生育条件的村民应自觉申请办理《生育证》,暂不想生育的可到镇计生办签定暂不生育协议书,持证育妇应严格遵守《贵州省生育证管理办法》,违反者按《贵州省生育证管理办法》和《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依法接受处理。

第五条本村村民应监督儿女贯彻执行计生政策法规。如本村村民有违反生育政策、政策外怀孕及政策外生育的,在未处理前,一律停止享受本村一切待遇。

第六条抱送养孩子的夫妇,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闽计生政[2000]6号文件《关于收养中涉及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规定》,经镇计生办审核后到民政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实行合法收养孩子的夫妇,必须落实相应的节育措施。非法抱养的子女,不享受村民待遇。

第七条凡本村应参加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已婚育龄妇女(含寄户),必须积极参加一年三次的避孕节育情况检查。不能按时到位的要预先请假,并定好补查时间,否则本村干部有权督促该村民按《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接受处罚。

第八条生育一孩育妇必须在生育三个月内落实上环措施,生育二孩的育妇必须在满二个月后落实结扎手术。若因患病等原因不能及时落实节育措施的,必须持县级以上的医院证明,方可暂缓落实。无县级以上的医院证明又不及时落实节育措施的,本村干部有权督促该

村民按《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接受处罚,并且不给予享受本村的集体收入分配,直到落实完毕。

第九条凡本村育龄群众(男18周岁、女15周岁以上)要外出务工的,必须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规定,到镇计生办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若不办理的,按空挂户处理;凡雇佣或出租房屋给外地工人者,必须负责其计划生育的管理,督促其到计生办审核《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不按规定审验的雇主或房主由区计生局给予警告并处500元罚款。

第十条婚嫁女从异地婚嫁入我村的,且已达到法定年龄,无违反计划生育的,可享受本村村民同等待遇;婚嫁女从我村婚嫁异地的,应及时报告村委会,并在一个月内办齐计生管理移交手续,只享受当年村民待遇。计生管理移交手续应由其父母督促落实到位,若不及时办理到位的,该户人暂停享受本村福利待遇。

第十一条 每个村民都应自觉遵守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参加本村举办的人口学校学习,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或拒不履行本村计生村规民约的村民,应到村人口学校重点学习、教育。

第十二条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我村计划生育户勤劳致富奔小康,制定相应奖惩措施:

(1)对二女户落实绝育手术的,一次性给予伍佰元的奖励费和贰佰元的营养费;

(2)对准时参加“双查”的育龄妇女,每次给予贰拾元的误工补贴;未及时参加“双查”的,以及外出育龄妇女未按时寄回计生证明的,由村干部督促其补查,并且暂停其夫妻享受本村的集体收入分配,直到落实为止。

第十三条 村干部、党员、团员及其家属应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对违反或包庇政策外生育的,不抓不管计划生育工作的村两委干部,是村委会成员的,村民有权提议依法罢免;是村党支部或成员的,村民有权提议镇党委作出处理;造成不良后果的,可依照闽纪发[2000]3号文件《关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处理意见》和《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村民有监督、批评、建议、申述和检举的权利,有权向村委会提出咨询,有权要求村委会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对阻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侵犯人身安全的,责令当事人写出检讨,赔偿一切损失;触犯法律的,报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村规民约会议范文第2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每个公民都有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责任。为维护我社区居民的计划生育权利,并明确落实计划生育义务,经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特制定本计划生育村规民约。

第一条

全社区计划生育由社区两委负总责,党员干部实行

联包责任制,社区计生协会协助并监督执行。党员、干部、计生协会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条

居民要认真学习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 第三条

社区委员会每年从社区公益事业基金中提取10% 的资金,作为计划生育基金。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人员进行以下奖励:

(一)社区计生协会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的生殖健康服务, 为社区育龄妇女组织妇女病普查,所需费用由社区委员会支付。

(二)对符合条件生育户就学实行奖学金制度:符合条件生 育户子女,可凭学校录取通知书,向社区领取

奖金,独生子或双女结扎户可加倍享受奖金。

(三)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妇在规定时间内落实长效可靠避 孕节育措施的妇女,社区居委会给予一次性营养费补助,放环100元,流产150元,结扎200元。自觉参加街道组织的一年两次“三查”(查病、查环、查孕)的,社区里的每人每次给予误工补贴10元。 第四条

社区居委会与育龄对象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对

违反计划生育管理合同的,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处理。对未满法定婚龄生育第一胎的,取消当年社区集体经济利益分配及社区优惠政策待遇;对已满法定婚育年龄生育第一胎且满6个月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收取违约金2000元,方可享受集体经济利益分配及优惠政策待遇。 第五条

违法多生一胎及以上的对象户应及时缴纳社会抚

养费,还必须上交集体资源补偿费5000元和按时落实结扎手术,并承担社市、街道奖励和补助损失。违法生育的,其子女满14周岁前夫妻双方不得享受集体的一切经济和福利待遇。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按党规政纪严肃查处。 第六条

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必须经申请、审批后方可再生

育。未经批准再生育的取消当年集体经济利益分配及优惠政策待遇。

第七条

对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又违法生育的对象,按土地基准价的10倍收回已享受的因独生子女而增计的宅基地面积。

第八条

应参加三查的妇女必须按规定参加街道组织的一 年两次的“三查”服务。生育全过程管理对象必须按规定参加一年四次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对未按规定参加“三查”和全过程检查的对象按计划生育管理合同进行处理。 第九条 育龄夫妇外出义乌一个月以上的,必须办理《流动人

口婚育证明》,并详细告知外出的地点、时间和联系方式。外出后要及时向流入地计生部门交验计划生育证明,每季度向户籍所在地街道、社区反馈环情、孕情信息。 第十条 居民不得招用或把房屋出租给无《流动人口婚育证

明》的外来人员,主动教育外来务工人员或承租户遵纪守法,督促成年流动人口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和出示有关证件,接受我地计生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并向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报告外来流动人口增减情况和计划生育执行情况,发现承租户不符法定条件怀孕或生育不报告者,造成计划外出生或严重后果的,收取违约金2000元。

第十一条

社区收取的违约金和资源补偿金,纳入社区“生育关怀”基金,全部用于计划生育事业。

第十二条

本村规民约自通过之日起生效,本社区居民须自觉共同遵守。

义乌市江东街道东洲社区两委

村规民约会议范文第3篇

我们都知道,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

“二十字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主攻方向。省委、市委先后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具体安排。县委县政府刚刚制定出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目标、方法路径和保障措施,为我们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可以说,自上而下这一系列的举措,都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也是统领我们农村发展的总抓手。

作为农村党员,我们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应该怎么干、干什么?是当前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的新课题。今天,我就结合我个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体会,从如何

理解、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广大农村党员应发挥什么作用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要理解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搞清楚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转化,就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通俗的解释,就是在当前社会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比如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资源丰富、机会众多,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里务工就业,造成城市越来越拥挤,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从2013年到2017年,全国总人口数在增加,但农村人口却由6.3亿减少到5.77亿。看看我们*村,也是这样,全村2700口人,常年在外务工的就有700多人,并且都是青壮年,留下的都是我们俗称的“61、38、99”(儿童、妇女、老人)。这说明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但是,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仍然有大量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国情也是不会变的。有个理论叫木桶理论,说一个用木板箍起来的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们整个国家好比这个木桶,城市和农村就是木板,现在城市

的板不但长,而且越来越长,农村的板本来就短,还可能继续短下去。所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主要的难点也在农村。怎么解决呢?就得靠振兴乡村,把短板补高,补得和城市一样齐。

二、什么叫乡村振兴战略?概括地讲,就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通俗地讲,就是农业的希望来了,农村的春天来了,农民的盼头来了,我们可以把乡村振兴战略这几个字分开来理解:首先是“乡村”。现在讲乡村和过去讲农村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农村说的是搞传统农业的地方,也是我们种地打粮食的地方。但乡村的范畴就更广了,它包括了城市范围之外的镇、村、田、山、水、林等等。从产业结构上来讲,不仅包括农业这个第一产业,还包括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实现一产连二产接三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农业“新六产”。因此,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而是城乡二元结构中整个乡村范围内产业、人口、环境和社会结构、治理方式的全面变革。其次是“振兴”。长期以来,国家宏观的城乡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基本上是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资源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乡村发展普遍滞后。“振兴”二字表明,今后“三农”工作的立足点将回到乡村自身,彻底当前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乡村与城市平起平坐的地位,使城市有城市的功能,乡村有乡村的作用。第

三个是“战略”。中央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战略目标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为三步走,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过程。所以我们围绕乡村振兴要干什么事情,决不能泛泛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想着“一步进入社会主义”,必须做好规划,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三、什么样的乡村才算振兴?简单来说,就是“三个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具体的,农业怎样才是有奔头?就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的功能和价值得到拓展和掘深。当前,我**正在全力打造的***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模式,探索出了农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农民怎样才有吸引力?就是农民不仅可以有多种工作来选择,而且生活得体面有尊严,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医疗、入学、休闲等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一年四季不再像候鸟一样往返城乡之间,生活舒适、稳定、惬意。美丽家园什么样?就是秩序上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氛围上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环境上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美观有序,总的来说,就是家家户户都能过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第二个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怎样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指出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可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全面把握、统筹规划。在这里,结合咱们*村的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发展产业的问题,怎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只有走产业化、集体化的发展道路,把农村经济壮大起来,才能把外出的村民吸引回来,才能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可以说,壮大农村经济是实现农村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我们省里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村庄的类型分为这么几个:示范引领型村庄、特色发展型村庄、改造提升型村庄、搬迁撤并型村庄,咱们村尽管资源少、底子薄,但是区位优势好、农业基础比较强,是属于改造提升型的村庄,应当补短板、强优势,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庄整体发展。

首先,要放大我们传统农业种植优势。这方面,2位第一书记要发挥好作用,帮助大家出点子、跑路子、搭台子。要积极到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沟通对接,邀请相关农业专家到村指导,或组

织种植户参加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生姜、地瓜、花生、芋头等传统经济作物,在种植、病虫害防治以及存储等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群众不因技术、虫害等问题受损失。同时,要指导大家科学选用优良品种,推广良种良法配套,让种子的质量更好、产量更高。需要指出一点,在推广新的良种时,有些群众可能习惯于老品种不愿意更换,咱们党员在这方面要起带头作用,种给群众看,等收成好了,大家也都愿意更换品种了。另外,还要注重精品园区建设,也就是在现在苹果、板栗种植的基础上,通过争取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平台项目政策资金,争取打造2处种植示范园区,并推广使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及先进种植技术,使之成为精品示范园、高产示范园。

其次,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这几年,我们*的红色旅游打出了品牌,就拿*来说,每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休闲旅游的人就成千上万,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咱们村东临*,南临*,与*相邻,正是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绝好位置。下一步,*将结合帮扶计划,联合旅发委等单位,对我们村的部分农户进行改造提升,先期打造20户左右的红嫂人家,吸引上级一些部门单位前来开展“三同”教育,也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增加户里的收入。另外,我们村周边正在开发迷迭香谷、

仙溪峪旅游项目,要争取将村居发展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依托天然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鼓励引导农户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美食鉴赏、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打造一处亲近自然、感受农家生活的生态田园圈。

第三,要积极创新生产经营体制。自古以来,农民和土地是分不开的。但传统的你的地你种,我的地我种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产量也上不去。现在国家提倡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也就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我们村里有不少的耕地、建设用地、荒山、林地、闲置土地等等,下一步要进行分类统计,慢慢地引导这些土地向种养大户、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流转,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此外,还要向上争取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增加集体用地面积,鼓励村集体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向种养殖大户、外来投资者等进行有偿转让、承包、租赁,也给村集体创收。这样一来,土地的使用价值就更高了,农民不用种地也能挣承包费,还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情,实现双赢。

二是增加收入的问题,怎样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视察时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过上好日子、体面的生活,是我们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必须把增加农村收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持续拓宽增收渠道,才能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方面,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紧紧抓住现在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重点领域,加强对上沟通衔接,努力争取更多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近期的重担任务是积极争取道路建设补助政策,对村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部分生产路进行硬化,拓宽致富路;

争取政策资金,对***两处危桥进行修缮加固,并增设护栏,确保通行安全;

对接水利、水保部门,对村主河道上游1000米河道进行清理整治,做好河道护坡,保护水源,提升河道储水量;

在村北部低洼处规划建设塘坝一处,用于农业储水灌溉,同时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对现有塘坝进行清淤加固,从根本上上解决缺水的问题。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好各类涉农补贴,对村里的贫困儿童、困难党员、孤寡老人、贫困户这些低收入群体进行帮扶,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幸福感。

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充分利用***平台,及时组织村党员群众收听收看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村居发展建设典型事迹,并邀请其他地方的致富带头人优秀代表到村现场传授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对有发展潜力的村致富能手,及时靠上帮扶,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让他们脱颖而出。在这方面党员要带好头,这点我后面还要讲。另外,咱们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打工的地方普遍距离比较远,下一步,结合旅游开发、农业园区建设,把这部分人给叫回来,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对于那些愿意自己创业的,积极在税收优惠、项目扶持、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开商店、

办工厂、做流通、搞服务,增加工资性收入。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怎样让“农村成为宜居的美丽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有一幅画,叫《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描绘的是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象,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人们居住的理想之地。今天,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就是为了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要大力改善农村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主要是通过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来提升村容村貌。改善环境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要积极引导群众逐步转变旧的生活习惯,垃圾不乱扔、积极改厨改厕、生活污水不乱倒、房前屋后自觉打扫等等。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就会好,如果每天都是垃圾成堆、苍蝇蚊子满天飞,看着都难受。另外,咱们村在去年就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下雨不怕踩一脚泥,尘土也少了,但这些还不够。还要集体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大路边多种树、小道旁多栽花、一些柴火堆、石头堆还

要继续清理,真正使*成为美丽乡村的样板村,也让群众的心情通过环境的改变而舒畅起来。

要持续加强文化建设。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之举。其中,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的发展动力。只有重视乡村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为其他振兴工作提供动力,才能留住乡愁记忆。咱们***村据说是唐代贞观年间由王氏一族人从外地来到这里开始建村,因为当时这里长满了野竹,所以得名*。*和*两个村也都有着较长的历史了。这些历史文化都要发掘出来,特别是让村里的孩子多学习,了解村庄的历史及发展变化,时刻铭记以后不管走到哪里,根就在***,这就是乡愁记忆。同时,还要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村河道交汇处规划建设一处占地3亩左右的文化广场,融入党建元素,既作为村民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也作为宣传党建、凝聚民心、弘扬传统文化的一处阵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引导群众弘扬新风正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广场健身及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好婆媳”、“好夫妻”、“好儿女

”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好的风气。

要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根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关键是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村里的治理搞得好不好。今年以来,我们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点项目来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什么这么搞?首先,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个别村的村主任说了算,党支部软弱涣散、扶不起来;

其次,行政村规模调整不彻底,还是各干各的,谁也管不了谁,影响了政策的落实;

再者,就是各个村里设置的岗位,比如计生主任、警务助理、报账员等,差不多有10多个,有不少占着岗位不干活,或者本身就不用了干活,但工资照发,钱虽不多,也就三五百块钱,可是就全县来说,加起来就是笔不小的数目。怎么办呢?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增加党员在村委会、村民代表中的比例,提高党的工作的覆盖率。二是实行规模调整村“两委”干部“双重”分工负责制,给你发挥作用的平台,让每个两委干部都负起责任,使“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干好有激励、失职就问责”。再一个就是设置“三大员”。把以前十几个村级岗位进行整合,在每个自然村统一设置社会治理网格员、集体“三资”管理员、社会事务服务员这三个岗位,鼓励村“两委”成员兼职担任,并将原来的人员的工资补贴进行整合,集中向“三大员”发放,提高他们的收入,增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咱们村前期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了整合,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根据村里的党员群众反映,这部分人干事的积极性也高了,也为下一步我们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第三个问题,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根本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我们农村党员来讲,我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亮明党员身份,积极主动作为,真正以主人翁的意识、以领头雁的姿态,带着老少爷们一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富裕。

一要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并强调“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

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讲政治是对党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必须坚守的底线,决不能说我只是一名农村党员,又不是什么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关系不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我们在座的党员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特别是当前,信息网络非常发达,我们经常使用的微信群、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负面言论层出不穷,还有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内容,我们有些党员原则性、战斗性不强,发现了也不敢去制止,有的还进行了转发、传播,甚至有的党员竟然参加宗教活动。这些都是党规党纪明令禁止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坚决杜绝。大家都是党员,在村里平时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所以,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把爱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自觉划清是非界限,同不当言论、封建迷信活动、邪教等作坚决斗争。

二要有本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往大了说,履行党的执政使命,必须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党员队伍。往小了说,就党员个人自身而言,如果本领一般、能力很弱,不要说为党作贡献了,连自身生活都可能保障不了,群众对你也不信服。所以说,有本领很重要,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都必须有安身立命的法宝。怎么样提高本领?关键是要勤于学习。当前,为了丰富党员学习形式和内容,我们先后规范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大家要按要求认真参加,决不能想来就来、想走想走。另外,还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俗话说:“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可能有的党员会说,我们在农村,会种地就行了要技能有什么用?这句话大错特错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是一次大变革、大发展,需要的不是会种地的农民,而是专业化、技术化、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比如说刚才提到的

*,从开始建设之后,村里有手艺的人有的干石匠、有的搞民宿、有的制作手工艺品,收入都很可观。而没有手艺的只能打零工,收入差距一下就拉开了。因此,大家作为党员,要积极学习新技能,今后将陆续开展“乡村星火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电商人才培训和“乡村之星”“乡村工匠”乡土艺人”评选等活动,大家要积极参与,既提升自己的能力本领,也给村里的群众带个好头。

三要能致富。“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算富”,这已成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新追求。会不会、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低。目前,农村党员中有一种人是“富了不带富”。这种人有经济头脑,很会算计,但只关心个人的利益,从不关心集体和群众利益,不愿意操心带领群众致富,没有奉献精神。在座的党员同志,有很多都是村里的致富能手,自己富了一定要不忘众乡亲,要想想怎样带动大家富起来。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组织优势,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努力带领群众致富。农村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学会捕捉准确的市场信息,搞好信息咨询,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切实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积极主动领着群众闯市场。也许有的党员、干部

会说,自己有心想帮着群众共同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但是每家每户绝大多数都是自主经营,很难提出好的致富路子。目前来看,党员同志可以积极把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群众组织起来,参加我们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学习上级政策、掌握致富信息、提高能力素质,让群众的“脑袋”先富起来,找到各自致富的路子和本领。

四要当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在各项村级工作中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比如,硬化道路、村庄绿化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党员同志要出工出力,要主动帮助村“两委”出谋划策,积极向群众宣传村级建设发展计划,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最大支持。在环境卫生整治和乡村文明建设行动中,党员同志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认领卫生区域,带好头、负好责,带领大家把自己庭院周围的环境卫生打扫好、保持好,让整个村庄的村容村貌再实现一个新的提升。再就是,随着经济收入和家庭生活条件提高,老百姓对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多想想怎样把村里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广场舞就是个很好的形式,尤其是女性党员同志,要切实担起这个责任来,负责组织好、协调好,让更多的人跳起来、舞起来,把老百姓的精神头展现出来。

五要保稳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稳定面临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大,征地搬迁、宗族矛盾、家庭邻里纠纷等等,都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作为党员,大家一定要把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责任担负起来,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家平时与群众朝夕相处,对村里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情况、存在什么不稳定苗头,各方面信息掌握的比较早比较多。我们不怕出问题,出现问题后关键要早知道、早发现、早化解。对一些小的矛盾问题,比如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党员同志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及早发现、及早介入,积极做好调解工作。对于一些大的矛盾问题,比如搬迁方面的政策性问题,如果群众不理解,我们要深入到他们中间,积极帮着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理顺群众情绪,避免矛盾激化;

对群众意见建议比较集中的方面,要收集汇总好,及时向村干部反映说明。在这些方面,希望大家都要真正负起责任、发挥作用,以积极自觉的行动把村里稳定维护好,为我们村的长远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整体环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会上的讲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的主要目的是,

把精神吃透,把方向找准,把大幕拉开,把战鼓擂响,用心把乡村振兴这台大戏唱出气势、唱出彩头!会前,我们看了现场,听了汇报,大家都感到思想有触动、心中有想法,

有触动就要动起来,有想法就要干起来。为此,根据与会同志的讨论,结合自己的思考,关于实施乡村战略,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对中央决策如何看?

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我认为,对乡村振兴这个中央的重大举措,需要从四个角度来看待、来把握:

第一,从新时代现代化强国战略布局来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且排在七个重大战略第四位,表明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第二,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把握。习近平同志反复教导我们: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告诫我们:

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这些思想的结晶。

第三,从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比中来把握。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的出发,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内涵更丰富、目标更高远,反映出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新要求,是一种实践的升华。

第四,从紧密联系我县三农工作的实践中来把握。这些年,我县农村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曾经普遍存在的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正成为历史,城乡差距在缩小,特色在凸显,

一种“返璞归真”的理想状态正在路上,城乡同等价值已经上演,农业农村正在走向现代化。这说明,乡村振兴对于未来的乡村,应该是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乐园。

二、对“二十字”要求咋理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概括凝练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这五个方面环环相扣、各有侧重,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对这二十字的总要求,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五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弃农进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二,“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更是我们生态建设的重点、绿色发展的基础。

第三,“乡风文明”是农耕文明复兴,也是直接解决亲情乡情缺失、熟人社会消失、人与人信任危机问题的重要载体。

第四,“治理有效”是乡村社会建设的基石,更是有效解决我们基层组织虚化、基层自治缺失、基层法治失效、基层德治失灵问题的“一剂良方”。

第五,“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们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总体来说,这二十字总要求,体现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执政目标。

三、对乡村振兴怎么抓?

前段时间,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上,市委领导语重心长地讲,乡村振兴战略没有老路可走,没有经验可循,

闯出路子就是特色、就是亮点,就是创新、就是经验。为此。我们要结合实际,抢先一步抓机遇,快人一招见行动,努力实现“八个找得到”的目标。

第一,让产业找得到效益。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当前,我县传统种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适度规模经营尚未形成,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农业企业存活率低。我们要实现靠山吃山,让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大的效益,就要精耕细作,全面开启“四精”模式。在精准发展上,要紧紧围绕“4+3+X”特色效益农业体系,精准发展人均

1

亩高效农业。对产业基础薄弱的地方,要着眼“培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对产业基础好的地方,要着眼“培优”,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着力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把“种什么、吃什么”转变为“吃什么、种什么”,让单向的“种得好”转变为双向“卖得出、卖得好”。在精心管护上,要让那些不会种地、不想种地的人摆脱土地的束缚,让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留在土地上,培养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重点要强化技术服务,让所有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去“办公”,用良种、良法、良策,让好品种实现好品质。在精细加工上,要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探索种养与加工两条线分线运行,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延伸产业链,延长产品链。在精品营销上,要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组织化程度,建立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加快发展直营直销,推动农产品进展会、进超市,推广“会员制”销售、农产品网络营销,推进

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极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第二,让资本找得到平台。当前,大量的人口和资金仍然从农村向城镇单向流动,农村土地大量撂荒,而城市资本因农村土地资源难以流动,导致宝贵的资本大量沉淀,难以进入农村。十九大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承包期将再延长

30

年,这为盘活农村资产和城市资本双向互动提供了政策支撑,要用好用活这些政策。同时,针对农村闲置资产,要以“两出两进”为抓手,让农民从农村走出来,让农产品从农村走出来,吸引城市资本进农村,鼓励城市居民进农村。资本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要管住规划、放开市场,守住底线、多元供给,以

资源为新郎、资本为新娘,让“资本下乡”参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参与农产品策划、包装、运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参与美丽村庄建设;要让“市民下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刺激农村消费,倒逼农村文明程度提升,通过人员流动、资源互换,释放出农村发展巨大空间,让

市民下乡有盼头、能人回乡有劲头、企业兴乡有干头、农民挣钱有奔头。

第三,让村庄找得到韵味。这些年,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上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对照生态宜居的要求,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要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打造“我们的村庄”品牌。

首要是呵护乡村环境。要从改厕、改厨、改水、改圈做起,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完善农村“五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大力实施山地森林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镇园林化等绿化工程,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气讯房”等建设,

“水要户户连通,电要稳定贯通,路要条条畅通,讯要高速互通”,对农房加强修缮改造,真正达到

“山上苍松翠滴、村内别墅林立、亭台楼阁点缀、古风神韵成趣”。

关键是健全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沉下农村,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升,让农村更像“农村”,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第四,让活动找得到场所。如今,广大农民物质生活富裕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强烈,需要“有办事、有交流、有娱乐、有学习”的场所。

要让办事有场所,加快推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拓展功能,发挥功效,让群众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要让交流有场所,针对农村老弱病残群体,探索建设流动幸福院,按行走里程不超过

1.5

公里标准,建立群众交流服务站,配套活动室、休息室、亲情联动室、爱心饭堂“三室一堂”,对留守儿童“亲情关怀、爱心助长”,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要让娱乐有场所,建设一批村级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广泛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要让学习有场所,现在我们每一个村都有图书室,要给予足够的开放时间,倡导读书、学习,开办农民讲习所,引导农民更新知识和观念,真正达到

“不同的场所,。

同样的认真,一样的心声;不同的身份,同样的关切,一样的感动”。

第五,让群众找得到组织。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力抓好基层党建“政治引领”、基层组织“典型引领”、基层党员“先锋引领”和基层治理“创新引领”,

让支部找到道路,让集体找到思路,让党员找到门路,让群众找到出路,让产品找到销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三大组织,确保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遇到困难能第一时间找得到组织。成立村民自治组织,重点解决社会事务有人管的问题。成立集体经济组织。重点解决

集体有收入、群众有效益、组织说话有人听的问题。成立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有威望的能人作用,让农户在产业发展上入企入社,重点解决产业发展有人帮的问题。通过

1+3

的组织体系建设,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职的人专心做事,让群众更有依靠、基层党组织更有凝聚力。

第六,让基层找得到认同。要抓好“四公”,以公开、公正、公平、公信取信于民。公开,要重点抓好公开的广度和精度;公平,要重点抓好两委商议、群众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做到以公平正己、以公理服人;公正,要重点抓好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坚决杜绝优亲厚友,让干部的公道正派成为群众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公信,要重点抓好公权公用,推行干部下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把公权力用到群众心坎上。

要抓好“四治”,建设自治、法治、德治、善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构建“自治”新格局,探索“功能型党组织+

自治组织、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的治理机制,实现“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去做,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去做,群众能做的交给群众去做”;要培育“法治”新观念,发挥民警、律师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要营造“德治”新风尚,深化“六项专项治理”,提振群众精神,改变群众习惯,培育淳朴民风;要围绕“善治”新目标,力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共同构成乡村善治格局,让群众找得到认同感。

第七,让致富找得到门路。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帮助广大农村群众提升致富本领、找到致富门路。

门路一: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加强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力争每户有一个技能人、就业人;就近转移农民,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拉动社会需求,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门路二:着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要引进和改良品种,推动规模化发展,提高质量,增加农业直接效益;加大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技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培养拳头品牌,畅通市场,增加农业附加值,形成多次收益。

门路三: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以创业促生财,主要抓好提供创业补贴和服务,实现创业增收;要以土地改革促生财,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出让增收;要以农房改造促生财,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改造农房发展“房东经济”,实现房租增收

;要以股息促生财,发展股份合作社,实现分红增收;要以余钱促生财,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观念,增加资金财产性收入。

门路四:着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要用足农业补贴政策,扩大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良法补助、种粮大户补贴试点等农业补贴的受益面;要落实好社会保障制度,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

第八,让乡愁找得到归属。

乡愁植根于广阔无垠的田野间,绵延于依山傍水的村庄里,浓缩于祖辈相传的老屋中。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

乡村的记忆不再清晰,乡愁的丝线逐渐淡去。既然现在的乡村是城镇化建设之后的乡村,已不同于过去的乡村,也无法回到过去的乡村,那么我们要严格按照大保护、大传承、大发展的要求,在振兴后的乡村找到原有乡村的印迹和味道,而不仅仅是复制和还原。乡村的回忆就是利用好乡村特有的优势,

让美景成为一种追求,让美德成为一种传承,让美味成为一种生活,让美好成为一种感觉。

要塑造生态美景,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核心,保护好传统村落,修复好生态环境,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把农村建设成为家园、花园、果园、乐园,有意识的留有空间,保留传统农耕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融入农村记忆之中。

要传承乡土美德,把本土的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孝敬老人等传统美德传承下来、弘扬开来,实现“德”润万家;要深入挖掘本土风土人情、习俗与风情、风尚与道德、民间艺术、观念信仰等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乡村文明,弘扬“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每个人感受到家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推介乡间美味,乡间本味是城市缺少的那份亲切,要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乡间土菜、农家小吃等食物遗产,恢复传统工艺做法,给予乡间小技艺、小加工、小厨房定向扶持,让乡间美味回味一生。

要留恋乡村美好,乡村的记忆是美好的,是每个人的情感寄托,是一个人的感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美丽乡村,要唤得起儿时美好的记忆,或是“小桥、流水、人家”,或是村口老树、村中古泉、村里老屋,或是那些锈迹斑斑的农耕用具,等等,都能触及到刻骨乡愁、铭心乡谣;要唤得起友好和谐的记忆,

听到的仍然是远亲不如近邻,看到的仍然是家庭其乐融融,感受到的仍然是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要系统推进,系统思考、系统谋划、系统实施。要牢牢把握

“理念是核心、生态是命脉、产业是基础、改革是引领、党政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机制是保障”的思路,弹好钢琴,下好围棋。

一要锁定目标。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二十字”总要求和全面小康社会标准,找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短板、瓶颈、弱项,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推动村村有新貌、村村有新业、村村有新人,最终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要统筹规划。要对全域乡村进行摸底调查、全面规划、系统设计,以中心村、空心村、撤并村作为基本单元,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重要景点、重要农业点、村镇居民点空间体系,把规划落实到每一寸土地上,打造风貌美丽和谐统一的特色村庄。

三要先行先试。要确定不同类型村,先行先试,

点上示范、片上提升、面上推进、线上开发,进而带动全部乡村共同振兴。要探索规律和方法,注重试点质量,争取做一个成一个,一步一步向前走,形成可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是深化改革。

要遵循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个规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三变”,开展“两确权两到位、两集中两转变”改革,实现群众下山进城、安居兴业与产业上山、生态发展;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推进乡镇转职能、转方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自治组织分离。

五是激发活力。

要善借市场之手,推动政府引导、群众参加、企业参与、资本跳舞、产业登台,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打造支柱产业,推进规模经营。要善用群众之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把群众所盼变成我们所为,把群众所悟变成我们所获。切实发挥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乡村振兴战略,你参与,我参与,大家都参与。

六是推动融合。

乡村振兴要在全域振兴的

大背景中定位、大格局中行动。要让农业成为现代产业,让农村成为美好家园,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还要立足实际和资源禀赋,发掘、放大、做强各自特色优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产建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才能有力支撑和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的部署、市委的要求、群众的期盼,我们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我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变成轰轰烈烈的生动实践,用心答好乡村振兴的

X

村规民约会议范文第4篇

一、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带头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各项措施。

二、坚决遵守反分裂斗争纪律,不做政治上的“两面人”, 对党绝对忠诚。面对大是大非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发声亮剑。

三、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不传播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谣言,不发表违背中央大政方针的言论,坚决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

四、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当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五、坚定理想信念,不参加宗教和迷信活动。

六、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挺身而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欢迎组织和同志们对我严格监督!

承诺人:

村规民约会议范文第5篇

乡村治理是指中国乡村如何可以自主管理, 从而实现乡村社会有序发展。[1]乡村政府或乡村其他权威机构是乡村治理的主体[2], 它包括了乡镇政府及其附属机构、“村三委”等各种村级组织、民间红白理事会等民间团体及组织[3]。乡村治理是一种综合治理, 涵盖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4]。

从整体上来看, 学术界对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 仍然存在着研究问题重复, 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等缺憾, 对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关注不够, 对哈尼族村规民约问题的专门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鲜有学者从传统与现代比较的视角对村规民约演变进行探究。

本文以勐宋村为例, 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 从该村的村规民约入手, 通过对勐宋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与现代村规民约进行比较分析, 来探讨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以期能对我国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一个鲜明的案例, 为乡村治理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 田野点概况

勐宋村位于东经100°25'~100°35', 北纬21°27'~21°34', 隶属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勐龙镇, 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 东与勐龙镇曼伞村委会毗邻, 西与勐海县的布朗山隔山相望, 南与缅甸接壤, 北与勐龙镇曼博村相连。勐宋村辖11个村民小组, 全村总户数617户, 总人口为2701人, 主要以哈尼族为主, 又分为僾尼和阿克两个支系。该村以种植业为主, 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茶叶、蔬菜、水稻等。

(二)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本研究是在对勐宋辖区的大寨、曼卖窑、曼窝科、曼加脚、曼加坡坎5个村民小组实地调研基础上完成的。笔者针对传统村规民约、哈尼族传统习俗与禁忌等问题对哈尼族农户进行访谈, 搜集了勐宋哈尼族传统的村规民约相关资料, 通过走访勐宋村委会, 得到了已颁布的《勐宋村规民约》。此外, 笔者通过查阅与“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传统村规民约与现代村规民约”“哈尼族的村规民约”以及“哈尼族的乡村治理”等相关的文献资料, 在借鉴与总结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开展对哈尼族村规民约演变及其乡村治理功能的研究。

三、勐宋哈尼族传统与现代村规民约的比较

(一) 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

勐宋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寨门、山权与耕地、婚丧嫁娶、保护山林、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

关于寨门:各寨子都有一定的领域空间, 在进寨、出寨以及去山上的路上都建有寨门, 寨门是寨子间的重要界限;建寨门每家都要出钱出力;除了本寨子内的村民, 外人不得进寨门, 除非有紧急的事;出于保护妇女, 怀孕的妇女不能走寨门的大门, 可走寨门旁的小门通过;遇到节庆活动, 一般都在寨门口举行;寨门每年都要翻新。

关于山权与耕地的划分:寨子里的山权与耕地由土司按每户的人口多少来划分, 也要按人口上缴税款。

关于婚事:哈尼族崇尚自由恋爱, 不包办婚姻。婚姻彩礼自愿。结婚时丈夫不兴去接新娘, 由丈夫的亲戚朋友去接, 在结婚时, 夫妻双方吃了煮的鸡蛋与糯米, 这样就表明已成夫妻。

关于保护山林:山上的树不能乱砍, 否则会被罚款。

关于社会治安方面:偷盗、酒后闹事、打架, 寨子里自行罚款;如遇严重违反村规民约者, 可以赶出寨子, 并从家族中除名。

勐宋哈尼族共同遵守着村委会颁布的《勐宋村规民约》, 共有十五章, 主要在财务管理制度、村民的义务和权利、公墓的管理户口管理、婚嫁与计划生育管理、水源管理、垃圾管理、土地的使用、管理和承包、公路管理、产业管理、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教育、村容村貌、森林资源保护、交通管理、奖励、哈尼文化建设与保护、寨门管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在公墓管理方面:建立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 都规定使用规定每人使用的面积为3平方米;棺木的制作上为了保护好森林资源。在本寨子发生的丧事, 通过每个农户捐款不少于20元 (可以自愿多交) 的补助方式;严禁下葬时带金属物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等不能腐烂的物品带到墓地, 违者罚款2000元。

在婚嫁与计划生育管理方面:结婚, 男女双方必须遵照《婚姻法》规定, 男方不得不小于22周岁, 女方不得小于20周岁;双方带户口簿和身份证至镇社会事务办办理合法手续, 领取《结婚证》;男女双方都有结婚或离婚的自由, 但必须到镇社会事务办办理结婚或离婚手续。

在产业管理方面:未经批准采伐古茶树的,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采伐工具、实物和违法所得, 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擅自挖取古茶树根、砍伐枝条、剔剥活树皮的,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 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如在古茶树资源保护范围内排放废水、废气, 倾倒废渣, 或者从事伐木、烧荒、取土、建筑等活动的和有水泥、石灰等碱性物质进入古茶树的土壤;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古茶树施用化肥和农药 (特别是除草剂草甘膦等) 的农户视情节严重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同时加以警告, 如屡次不听劝告将对该农户的古树茶将由集体收回;在古茶树保护范围内种植影响古茶树品质的树种和在古茶树资源保护区周边100米内开设含有对大气、水流、土壤造成污染的工厂责令改正, 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同时加以警告。

在社会治安方面:如有打架斗殴、聚众闹事、诬蔑、辱骂他人或酗酒、打架闹事或进行其他流氓行为者, 视其情节处以500元以上的罚款;严禁偷盗、敲诈、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产的活动, 严禁窝藏罪犯和替罪犯隐藏赃物, 如有以上行为者, 视情节轻重处以200元至2000元的罚款;严禁村民在村内聚众赌博。砍伐经济林木, 除按市场价赔偿外, 每砍一刀处罚50元, 砍断砍死一棵经济林木, 按其价值的10倍给予处罚。

在教育方面:必须把子女送入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村寨中小学生在上课期遇到节日活动、农忙季节家长不得让子女请假回家 (除学校正常放假以外) , 不得无故缺课, 生病必须持有证明, 违者每节课处罚10元。 (由父母或者监护人承担) ;村民从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 成绩在本村委会范围内前3名的学生, 村集体分别奖励学生200元、150元、100元;中考时成绩在本村委会范围内前3名的学生, 村集体分别奖励学生300元、200元、150元, 第一名村委会奖励500元;高考成绩上一本线的学生, 村集体奖励500元, 村委会奖励500元;高考成绩上二本线的学生, 村集体奖励400元, 村委会奖励400元;高考成绩上专科线的学生, 村集体奖励300元, 村委会奖励300元;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 村集体奖励1000元, 村委会奖励2000元。

在哈尼文化建设与保护方面:目前, 当地哈尼族表示, 原本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一个传统民族节日, 现只保留了一个传统节“嘎汤帕”节。

在寨门管理方面:为了保存或保护好寨门, 传承和发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 每年的‘嘎汤帕’节前的第一件事定为寨门维修;如有人出现故意破坏或者车辆撞击等情况, 视情节轻重将按照破坏公共设施管理制度进行罚款, 罚款额为2000至60000元。

通过比较分析传统村规民约与现代存规民约的内容, 发现两者在保护山林、寨门、婚丧嫁娶、社会治安等条款上具有相似性。二者都禁止偷盗、抢劫等行为的发生。此外, 二者都注重保护村民的私有财产和村寨内的公共财产, 对损害私人财产及村寨公共财产的行为进行处罚。

(二) 村规民约的产生与调整

作为一种民间制度, 传统村规民约有其制定与修改程序、主要内容、约束方式和调节范围。笔者通过对现居勐宋的哈尼族村民进行访谈了解到, 传统的哈尼族的社会组织单位是寨子, 寨门是一个寨子的标志, 也是寨与寨之间界线。

寨老 (头人) 是寨子的代表, 寨子由寨老负责管理。

寨老沿袭风俗、按寨内约定的“村规民约”办事, 寨内的大小公共事务都少不了寨老的参与。勐宋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是其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其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地哈尼族村民在寨老的带领下, 通过积极参与、民主协商制定村规民约。

现代村规民约是在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村落的民俗生活、社会公共道德、公共秩序及治安管理等方面基础上制定的。[5]勐宋哈尼族现代村规民约的产生是由勐宋村委会积极组织, 村民广泛的参与、共同协商, 根据村民的要求达成一致的意见, 最终由全体村民签字按手印后确认后公示, 形成《勐宋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并非一成不变, 为了适应社会变迁和满足村落社会发展需要, 都会对村规民约作适当修改。勐宋传统村规民约的修改手续和订立时一样, 是在村寨寨老 (头人) 的带领下, 由村民参与协商修订。而现代勐宋村规民约的修订大致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 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其次, 是要召开村规民约修订大会;最后, 对修订的村规民约进行公示, 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执行。

由此可见, 勐宋地区的传统村规民约主要村寨寨老 (头人) 组织、协商制定与修改, 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干预程度较低, 而现代村规民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基础上, 村委会通过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协商制定与修改的, 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干预性强。

四、勐宋哈尼族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首先, 无论是勐宋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还是现代村规民约, 其条款或约定都直接规定了村民什么可以做, 什么不可以做, 如果违反了哪些就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它明确了村民的行为模式与标准, 对人们的行为起引导、评价、规范和强制作用。

其次, 勐宋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与现代村规民约都规定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进行处罚, 这对勐宋村民有着教化与威慑作用。违反村规民约而不仅要遭受经济处罚, 更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 甚至还会遭受其他村民的议论、嘲讽和谩骂, 这在某种程度上, 起到了教育勐宋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的作用。最后, 传统村规民约与现代村规民约以成文或口口相传的形式, 对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社会治安、民俗生活及纠纷处理等进行规定, 它维持村落社会的组织性, 维护了村落秩序, 对村寨的稳定起着积极的整合与凝聚作用。

五、结论

本文以乡村治理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变迁的背景, 对勐宋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与现代村规民约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

传统村规民约与现代村规民约在条款内容、约束方式上具有相似性, 而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制定与修改方式上国家相关部门干预程度的不同。

村规民约在勐宋哈尼族村寨的治理中, 其规范、教化、整合与凝聚等作用突出。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机制之一, 对哈尼族村寨的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 在推进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法治建设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来自民间的村规民约等民间法的作用, 使其与国家相关法律相互配合, 共同维持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关链接】

哈尼族, 东南亚称阿卡族, 民族语言为哈尼语,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 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 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中国境内的哈尼族总人口数为1660932人。

摘要: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机制之一, 是其社会发展的产物, 也与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勐宋作为一个典型的哈尼族村寨, 其村规民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的演变与更新。本文通过对勐宋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与现代村规民约的内容、制定与调整方式进行比较, 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与相似性, 在基础上探讨村规民约的乡村治理功能。

关键词:村规民约,乡村治理,哈尼族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乡村治理研究的三人主题[J].社会科学战线, 2005 (1) :219-224.

[2] 党国英.我国乡村治理改革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 2008 (12) :1-17.

[3] 乡村治理及其制度绩效评估:学理性案例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4 (4) :24-31.

[4] 罗波.壮族当代乡规民约与乡村整合——以龙脊村为例[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 2010.

村规民约会议范文第6篇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主要居住着苗、布依、侗、水、土家、彝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36.11% (全省人口3524.77万, 2000年底) 。几乎我省每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过独具特色的, 具有习惯法性质的乡规民约。水族是贵州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居住在黔南和黔东南州, 人口30多万, 占全国水族人口的80%。他们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和稳定的自然和社会生境中, 到今天依旧保持着“聚族而居”的习惯,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并代代传承下来。在水家, 文化传承是通过严密的社会组织系统, 通过村规民约形式来保证的。这些乡规民约旨在弘扬德教、倡导邻里之间和谐, 大致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提倡孝敬父母尊敬长上的人伦之道;二是实行诚信忠厚的处世之道;三是倡导奉公守法的规劝之道, 另外, 针对乡村治理的各类事务, 乡约也做了规定, 要求人们在日常事务中遵纪守法、共同打击违法行为, 保障社会秩序。纵观水族传统乡规民约, 它在弘扬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依法治国层面, 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价值取向的内在一致, 这对于在民族地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我国历来就有到民间社会吸取国家管理智慧的传统。“礼失而求诸野。”汉代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中有一段:“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意思是:如果礼制沦丧後, 那就要到民间去访求。民间有着丰厚的道德积淀, 是活生生的文明之河, 它是兹生兹育的文明母体。重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要注意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我国《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即是说, 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制定和执行的各种守则、公约, 包括各种乡规民约, 是建会主义精神文明,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包含着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内容。民族地区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 应当扬弃、发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充分发挥其作用。

我们常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规民约作为传统民间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载体,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历史上出色地完成了教化使命。乡规民约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 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的DNA, 紧贴我们的生活, 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规矩”。无论是引导社会风气, 还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 传统乡规民约中的现代价值都值得我们好好发掘。

乡规民约主要指广大农村地区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传统习惯, 广义上包括村民乡约、家规家训、议事合同、禁忌规范等等, 涉及传统基层社会的地方治理的方方面面。根据现有的历史考证以及目前发现的大量乡规民约碑刻表明, 乡规民约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后, 就有比较成文的制订, 并在乡村推行, 规范着乡村社会。在传统中国社会中, 乡规民约调节维护着社会秩序, 共同规范着乡民的行为方式, 调节着乡民之间以及乡民和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乡规民约以传统形式承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在民族地区有广泛的社会认同,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民众熟悉的传统形式, 传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面我们以荔波县玉屏镇水葩村为例来讨论如何认识和发挥乡规民约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

二、乡规民约是民族地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葩村系“恩铭故里, 原生水寨”, 位于荔波、三都水族分布的中心区, 环境最优美、民风最淳朴, 到2017年底, 共有吴、潘、王、周、韦五大姓氏家族, 全村共48户, 209人, 村民全部为水族。水葩古寨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村民自古以来十分注重讲伦理、守规矩、重诚信、邻里关系和睦、和谐, 多年来古寨无偷盗、无赌博、无犯罪、无违法上访等现象, 被玉屏镇表彰为文明村寨典范, 而这一切是村民公共遵守《水葩寨规》的结果。

在水葩, 全村男女老少都以《水葩寨规》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其具体内容:“一要弘扬美德, 尊老爱幼, 夫妇和顺。不准虐待儿童妇女老人。查实有虐待行为的以四个一处罚给予全组每人一斤酒、一斤肉一斤大米, 情节严重的报司法部门处理。二要孝顺父母。对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必须无条件地尽赡养义务。子女与父母分居的要签订赡养协议书。对不尽赡养义务并造成恶劣影响的除责令补交赡养费外并报怀司法部门处理。三要团结互助。严禁聚众赌博、严禁打架斗殴惹事, 行凶伤人的除付给受害人全部医药费交通费和误工费, 情节严重的报司法机关处理。四要管好家禽家兽。若闯入他人果园菜地稻田等造成损失的要自觉赔偿全部损失。五要保护生态环境。严禁乱砍树木、严禁电鱼毒鱼, 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六要严禁放火烧山。不论有意无意除赔偿全部损失外并负责上山人员当日伙食和以给灭火人员误工费, 情节严重的司法机关处理。七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计生政策。寨规已立, 望诸乡邻严格遵守。”

《水葩寨规》其与党十八大倡导、十九大进一步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谊在价值取向上有一致性, 在内容上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第二条中“严禁聚众赌博, 严禁打架斗殴惹事”, 第一、第二、第三、第六条在内都强调情节严重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条“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这些内容, 反映了村民法制意识增强, 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行为自觉。又如第一、第二、第三条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家庭和谐的规定, 就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的思想, 是友善观念的具体体现。

第三条“要团结互助”, 第五条“要保护生态环境”, “严禁乱砍树木”, 第六条“严禁放火烧山”等规定, 强调保护自然、爱护自然,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对违反第一条有关规定的人不管是谁皆处以“四个一”的处罚, 体现的则是公平, 平等的思想。

《水葩寨规》内容涉及家庭邻里关系、社会治安、生态环境、安全卫生等方面,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一致, 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寨规的制定和施行,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形式, 反映了水葩寨村民对文明的追求实践, 反映村民共同追求日常生活文明有序, 最终实现安居乐业的目标。

村规民约植根于乡土社会土壤, 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 对农村的传统美德、乡风民俗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农村、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借鉴和参考。

三、乡规民约是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

少数民族地区乡规民约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容易得到村民的认同。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方式和文化传承。少数民族的乡规民约源于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和自我治理实践中, 与自己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 是维护本群体完善的社会秩序“调节器”,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少数民族地区乡规民约融入了当地生活, 容易得到村民的认可并遵守。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农村, 孩子往往一出生就生存、生活在以这类规则为核心行为规范的社会环境中, 从孩提时代起就耳濡目染, 遵守这些规则已成了他们的行为习惯, 久而久之使他们对这些规则产生了发自内心的信仰。

少数民族地区乡规民约很多时候是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得到施行, 大提高了效果。如《水葩乡规》中对违反第一条规定的人, 给予“四个一”处罚:“给予全组每人酒、一斤肉、一斤米、一斤豆腐, ”据我们实地了解, 这些东西用于对犯错的人开村民教育大会时全村聚餐。这种教育活动, 使人们在欢快、愉悦又不失严肃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已行为的不当之处, 同时又受到教育, 大大提升了乡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的效果。

摘要:贵州是全国水族同胞的主要聚集地, 水族村寨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 对于今天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民族地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 如何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 挖掘其现代价值, 对于今天我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另一方面在在方式上创新、内容上充实以及乡土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

上一篇:参观北大红楼范文下一篇:采购内勤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