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概述范文

2024-03-12

传染病学概述范文第1篇

一、总论

一、感染过程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外环境感染后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

显性感染――最易识别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

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

四、 流行过程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 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二、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1、甲肝(HAV)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

2、乙肝(HBV)属嗜肝DNA病毒

3、丙肝(HCV)单链RNA病毒

4、丁肝(HDV)缺陷的单链RNA病毒

5、戊肝(HEV)属杯状病毒

二、流行性

1、甲、戊型传播途径:粪-口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

2、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

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

2、病理

(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3)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四、病原学检查

1、HBV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g

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

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

三、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是城

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机: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DIC,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

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四、临床表现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分期: 潜伏期一般为1---2周

1、发热期 :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 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

2、低血压休克期:热痛病情反而加重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

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检查: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RNA阳性

四、艾滋病

一、病原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

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

三、病理:

1、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

2、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

四、分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期

五、检查:抗-HIV阳性,CD4总数<0.2或(0.2-0.5)

六、治疗:主要是抗病毒

抗病毒指征:CD4+<0.35 或HIV-RNA水平>5000拷贝 或CD4+下降速率>每年0.08

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病原学 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为有包膜的RNA病毒 室温:尿中存活10天,痰及粪便5天,血液15天,物体表面2-3天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SARS患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

3、易感人群青壮年为主,儿童发病率低于成人。

三、病理:主要累及肺和免疫器官(如脾和淋巴结)

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和肺泡损伤。主要病理特点:透明膜形成,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中肺细胞脱屑性改变。

四、临床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或主要症状,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分期:早期,进展期,恢复期。潜伏期一般为2—10天

五、检查: 血象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0.9 CD

3、CD

4、CD8明显降低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病原学 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革兰染色阴性。 病菌在体外能形成自溶酶 我国以A群为流行菌株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

2、传播途径:飞沫

3、流行特征:冬春季多。发生于15岁以下的儿童。

三、病机和病理

1、病机: 抗荚膜多糖抗体是主要的杀菌抗体,有群特异性。引起脑膜炎和暴发性脑膜炎的物质主要是:内毒素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是细菌系列和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引起

2、病理:血管内皮损害,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和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的血管内血栓形成。 病变以软脑膜为主。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1—10天,一般为2—3天

(一)普通型

1、上呼吸道感染期;

2、败血症期:皮肢粘膜瘀点瘀斑,早现于眼结膜和口腔粘膜。

3、脑膜炎期: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

(二)暴发型――多见于儿童高热、瘀斑、休克、呼衰

1、败血症休克型:高热,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缺如。 脑脊液清亮,细胞数正常或增加。血培养(+)

2、脑膜脑炎型:中毒症状+精神症状+昏迷

3、混合型

五、诊断: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血 WBC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特异性荚膜抗原+ 脑脊液涂片镜检

六、治疗:

1、普通型:首选----青霉素

2、暴发型:大剂量青霉素钠盐。不宜应用磺胺 预防――可用磺胺类

七、伤寒

一、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革兰阴性,有鞭毛,能活动。含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体表(Vi)抗原。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三、病机及病理

1、病机: 伤寒杆菌的Vi抗原是决定伤寒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 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

2、病理: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特征性病变――伤寒细胞

病变部位——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胆囊

四、表现

(一)临床分期

潜伏期3-42天,平均12-14天

1、初期(侵袭期):第1周,起病缓慢

2、极期:2-3周。高热,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易并发肠出血及肠穿孔。

3、缓解期:第4周。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警惕肠穿孔肠出血

4、恢复期:第5周后。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第后第2-4周。

(二)类型

1、普通型

2、轻型

3、暴发型

4、迁延型:病程5周以上。可伴有慢性血吸虫病

5、逍遥型:起病轻,突然性肠出血或肠穿孔。

6、顿挫型:起病急,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

7、复发与再燃

(三)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伤寒的第一次菌血症相当于临床上的潜伏期。

五、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偏低或正常,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

2、病原学: 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

骨髓培养,阳性率最高。受病程及合用抗菌药物的影响小。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高尿培养:第2周后阳性

胆汁培养

3、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病后第4周。

六、诊断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1-2周不退,特殊的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消失。细菌培养阳性。

七、治疗 抗菌首选——氟喹诺酮类

头孢菌素――常用于耐药菌株的治疗及老年儿童氯霉素――用于非耐药菌株伤寒氨苄西林――慢性带菌者

八、细菌性痢疾

一、病原学: 痢疾杆菌(肠杆菌科志贺菌属),属革兰阴性杆菌。我国以福氏痢疾杆菌最常见

产生外毒素能力最强的是:志贺痢疾杆菌在外环境中自下而上能力最强的是:宋内痢疾杆菌感染后易转为慢性的是:福氏痢疾杆菌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

3、易感人群:儿童,次之为青壮年。

三、病机及病理

1、病机:痢疾杆菌可产生内外两种毒素。微循环障碍和脑水肿是中毒型菌痢的主要病理基础 。

2、病理: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重者浅表溃疡形成。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

四、表现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为1-2天

(一)急性菌痢

1、急性典型(普通型):急性发作的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粪便镜检WBC>15个/HP;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急性非典型(轻型)

3、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高热,全身中毒为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呼衰,肠道症状常不明显或缺如。分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二)慢性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

五、检查 粪便细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六、治疗病原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中毒型: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障碍

九、霍乱

一、病原学: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革兰染色阴性。 菌体有鞭毛,活动极活泼。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水污染→暴发流行)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三、病机和病理:

1、病机:侵袭力和内毒素是决定其致病的主要因素。

霍乱弧菌可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外毒素(霍乱肠毒素)――重要的病因物质

2、病理: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丧失。

四、表现

(一)分期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

1、泻吐期:先剧烈腹泻,后吐,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水样便。

2、脱水虚脱期

3、恢复期(反应期)

(二)分型:轻型,中型,重型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轻型

五、检查悬滴检查――初步诊断。细菌培养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即有诊断意义。

六、治疗

1、补液――治疗的关键

传染病学概述范文第2篇

第一节传染病总论(2-3分)

1.传染病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T隐性感染(最常见):特点:机体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组织损伤。 显性感染(最不常见):发生率最低。

病原携带者:可以将病原体排出,是重要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一般不排出,结核疟疾疱疹常见。 2.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非特异免疫:天然屏障、吞噬���用、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3.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或尘埃等从呼吸道传播:如非典,流感等 2)水食物等从消化道传播(经过粪口传播):霍乱、菌痢、甲肝,戊肝等。 3)与传染源直接接触面受感染的接触传染:炭疸、钩端螺旋体病等 4)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媒介昆虫)传播:如乙脑、疟疾等 5)输血注射乙肝、艾滋病 6)母婴传播:艾滋痰。 4.管理传染源

1)里类:鼠疫,霍乱。城镇2h,农村在6小时之内上报;

2)乙类:城镇6h,农村12h之内上报。乙类韭典、炭疽热、禽流感、脊髓灰质炎按甲类处理

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 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疸、细菌性和阿米 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 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24h上报。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 行性和地���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第二节常见疾病

一、病毒性肝炎(3分)

生化指标黄疸:TBIL(总胆红素)>17.1umol/L;ALT>40u/L、AST>35U/L异常。 考点一乙型肝炎(HBV)

1.乙肝:是唯一的DNA病毒,DNA是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马 2.传播途径:乙肝可以垂直(母婴)也可以水平传播(血液)。 起病较慢(潜伏期1-6个月,平均3个月)。 3.两对半(三对抗原抗体系统) 1号HBsAg(包膜):表面抗原。

2号抗-HBs:保护性抗体。阻性表示①曾���感染过乙肝,获得了抗体: ②或者接种了预苗,获得了抗体。

3号HBeAg:称e抗原。传染性最强:为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4号抗-HBe:标志HBV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 5号抗-HBc。

6号(不查的)HBcAg:核心抗原,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考点二甲型肝炎(HAV)

1.特点:甲型肝炎传染性强,起病急。 2.分期(甲肝病程30天)

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IgM阳性。传染性最强; 黄疸期:IgM阳性;

恢复期:IgM、IgG阻性(IgG阻性只存在于恢复期)。

总结:抗AVIgG是甲肝重要指标,他的最大特点是:急性期阴性,恢复期阻性。 抗AVIgM阻性表示新近感染(最常用)。口回 3.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为主。 考点三其余肝炎(考察较少)

1.丙肝(Hcv):抗-HCV,是HCV感染的标志,它没有保护作用,这点和乙肝抗-HBs不一样。 2.丁肝(HDV):它复制需要HBV参与(抗-HDV也没有保护作用)。 3.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隐性感染见于儿童,显性感染见于成人; 小结:甲肝、戊肝起病较急,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为主。(肝炎传染甲戊口) 乙、丙、丁肝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为主,起病多较缓。 第二节常见疾病

一、病毒性肝炎(3分)

生化指标黄疸:TBIL(总胆红素)>17.1umol/L;ALT>40u/L、AST>35UL异常。 考点一乙型肝炎(HBV)

1.乙肝:是唯一的DWA病毒,DNA是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号 2.传播途径:乙肝可以垂直(母婴)也可以水平传播(血液)。装 起病较慢(潜伏期1-6个月,平均3个月)。我医 3.两对半(三对抗原抗体系统) 1号HBsAg(包膜):表面抗原。

2号抗-HBs:保护性抗体。阻性表示①曾经感染过乙肝,获得了抗体: ②或者接种了预苗,获得了抗体���

3号HBeAg:称e抗原。传染性最强:为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4号抗-HBe:标志HBV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 5号抗-HBc。

6号(不查的)HBcAg:核心抗原,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考点二甲型肝炎(HAV)

1.特点:甲型肝炎传染性强,起病急。 2.分期(甲肝病程30天)

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IgM阳性。传染性最强; 黄疸期:IgM阳性:

恢复期:IgM、IgG阳性(IgG阳性只存在于恢复期)。

总结:抗AVIgG是甲肝重要指标,他的最大特点是:急性期阴性,恢复期阻性。 抗AVIgM阻性表示新近感染(最常用)。口回 3.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为主。 考点三其余肝炎(考察较少)

1.丙肝(Hcv):抗-HCV,是HCV感染的标志,它没有保护作用,这点和乙肝抗-Bs不一样。 2.丁肝(HDV):它复制需要HBV参与(抗-HDV也没有保护作用)。 3.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隐性感染见于儿童,显性感染见于成人; 小结:甲肝、戊肝起病较急,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为主。(肝炎传染甲戊口) 乙、丙、丁肝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为主,起病多较缓。 考点四:传染肝炎分型

r1.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血清胆红素>17.1umol/L)和急性无黄疸型。司 2.慢性肝炎:半年以上。

3.重型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胆红素超过正常10倍。口动路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14天以内出现肝衰竭、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15-24周(半年)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凝血酶原时间(PTA )<40%,也是判断预后的指标。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出现了亚急性重型肝炎。 考点五: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1.主动免疫:我全身都是阴性,主动打疫苗,叫主动免疫; 2.被动免疫:适用于接触最初两周内,肌肉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 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可用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 3.治疗:肝炎首选王扰素。

肝炎合并肝硬化:首选核苷(酸)类似物。A 考点一: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1-2分) 联想:蜀汉异形出血热丢了血浆又休克一尿蛋白好几克。 1.病原体:汉坦病毒(RNA)

传染源和中间宿主:喷齿类动物(有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及褐家鼠)。 2.临床表现(发热+出血休克+肾损伤)

发热期:发热早期出血主要由血管壁受损和血小板减少所致。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颜面、颈、胸部潮红;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低血压休克期:为失血浆性体克。(血浆外渗血容量不足引起)休克后出血与DIC有关。 少尿期:肾功能损坏所致(蛋白尿)。

多尿期:肾功能改善,但未完全恢复,尿量增多。 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3.诊断:异型淋巴细胞(特异)

4.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IgG)检测。

5.治疗:发热期对症治疗;休克期首选补充血容量抗体克,纠正酸���毒。 6.预防:灭鼠。 考点二:流行性乙型脑炎(1分)

病原学:传染源为猪;传播媒介为蚊子(三带喙座蚊)。口N动口 发病时间:夏秋季

7、

8、9月为高发季节。

题眼: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死亡原因)。联 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高,WBC一般在(10-20)*109/L。个别可到30*109/L; 2.血清学:特异性IgM抗体阻性可确诊。 联想:趣事——病猪的复仇。

夏季乙脑高热抽,猪找三蚊咬了人,大白come来帮忙。 考点三:钩端螺旋体病(1分) 1.传染源:黑线姬鼠、猪和犬; 2.传播途径:携带钩体的动物的尿液;

3.人群易感性:农民、渔民、屠宰工人、从事野外工作的年轻人等。 4.临床表现

早期(败血症):急性起病,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淋巴结肿大. 病理:毛细血管中毒性改变。

中期(内脏损害)单纯型(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最多见。员 |肺出血型:本病死亡的常见原因。通 黄疸出血型 肾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脑膜刺激征。

后发症:1.后发热:2.反应性脑膜炎:3.眼后发症;4.闭塞性脑动脉炎 5.辅助检查:确诊:显凝试验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 6.首选:霉素G。易出现赫氏反应。趣事一—神仙显灵 联想:青勾显凝腓肠痛眼红身酸淋巴大。 考点四:伤寒

1.病原学伤寒杆菌D组,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 好发部位:伤寒好发于回肠下段(末段)。

2.临床表现初期:体温呈阶梯样上升,病情逐渐加重。蜜 极期:稽留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大、玫瑰疹区 3.病情发展阶段中伤寒的特点

再燃:缓解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重新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 复发: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

4.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常见)和肠穿孔(最严重)。 5.实验室:血培养确诊+自细胞正常或偏低

肥达反应:0和H抗体凝集价都增高才有诊断价值; 斑疹伤寒:外斐反应阻性,0X19阳性。

6.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治疗。其次是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嗯唑等。 考点六:日本血吸虫病(0-1分)

1.血吸虫寄生部位:门静脉系统。接触疫水而获得。 2.虫卵引起病变部位:大肠壁(结肠)和肝脏。

3.临床表现题眼:夏秋季节+皮炎(荨麻疹)+发热(间隙热)+肝脾肿大 (一般是捕鱼、游泳、打捞作业) 腹痛腹泻、、嗜酸细胞增多、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血吸虫侵入门脉系统)常见还有腹水型、侏儒型。 4.实验室检查:通过粪便找血吸虫虫卵: 循环抗原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猴联 5.治疗:首选的药物是吡喹酮。 考点七囊尾蚴病(0-1分)

1.传染源:猪带绦虫的患者(病人);

传源途径:病人排出带虫卵的粪便一吃被带虫卵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自体感染)。 2.临床表现脑囊尾蚴病:脑实质型(癫痫型)为常见部位。 眼囊尾蚴病需要手术

皮下肌肉囊尾蚴病:最常见,皮下有不痛不痒结节。回回 3.确诊依据脑囊尾蚴病首选CT检查。 皮下结节病理活检。

4.治疗:首选的药物是:阿苯达唑,脑囊尾蚴病首选 此喹酮,皮下肌肉囊尾蚴痘。

眼囊尾蚴病、脑室活瓣型囊尾蚴病:首选手术。 考点八: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2分) 1.病原学:HIV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与(gp120)与CD4+融合。

2.临床表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死因)、卡氏肉瘤、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弓形虫视网膜 炎等。

3.治疗:抗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 1.致病:B群福氏我国最常见。 主要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 特异性表现: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2.临床表现普通型不洁餐史+腹泻先稀后浓粘血便+里急后重 中毒型:好发于2-7岁儿童

脑型:有脑的症状;混合型:最凶险,死亡率最高。

慢性菌痢:由于急性菌痢病程迁延2月形成的,慢性菌痢最多见的也是迁延型。 3.诊断:粪便培养。

4.治疗:首选的是喹诺酮类,孕妇和婴儿及肾功不全的禁用,就用三代头孢。 考点九:霍乱、甲类传染病

1.病原学: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

2.临床:先泻后吐,伴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或米泔水样。 严重脱水,双手呈“洗衣妇手”由于低钠,可引起双侧雕肠肌痉挛。 3.确诊:粪便培养;

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可以作为霍乱流行期间的快速检测方法。

4.治疗:补液疗法:早期、足量、快速地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考点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题眼:冬春季(

1、

2、3月)+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膜���激征 1.病原学脑膜炎球菌(流行菌株为A群)。 2.病理:是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物堆积。

脑膜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3.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是呼吸道。

4.临床表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 5.治疗:青霉素G(首选)g 在基础医院首选磺胺类的。 出现脑疝用甘露醇脱水降压联 考点十

一、疟疾

1.流行病学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 两个宿主:终末宿主:蚊子(中华按蚊), 中间宿主是人。(人作为中间宿主的疾病就是疟疾)

2.临床表现:寒战一高热一出汪一间歇期一寒战一高热一出汗一间歇期。 3.实验室检查确诊。:血涂片查找疟原虫。寒战高热初期采血。口心到口 4.治疗

用于控制疟疾发作: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 用于防止传播和复发:伯氨喹。能杀灭肝内的疟原虫, 能杀灭所有红细胞内外期疟原虫:乙胺嘧啶(通杀) 考点十

二、日本血吸虫病(0-1分)

疫水接触史+发热+腹痛腹泻+荨麻疹+肝脾肿大=血吸虫病。 1.病原学接触疫水致病

虫卵(致病原因)引起的主要病变部位:大肠壁(结肠)和肝脏。 寄生部位:门静脉系统

2.临床表现好发于夏秋季节,患者接触疫水后有皮炎表现。

症状有发热(发热特点:间隙热)、腹痛腹泻、荨麻疹、嗜酸细胞增多、肝脾肿大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血吸虫侵入门脉系统)常见还有腹水型、侏儒型、结肠肉芽肿型。 3.实验室检查通过粪便找血吸虫虫卵; 4.治疗首选的药物是吡喹酮。 第四节性传播疾病(2-3分)

一、淋病(我国最多)

(一)淋病的特点

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致病菌)(简称淋菌)。

(二)感染途径

通过性交经黏膜感染。公用毛巾也可以传染。

(三)临床表现

男性可引起急性淋菌性前尿道炎,女性以宫颈炎、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等。

(四)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检查:急性期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为筛查手段 2.分泌物淋菌培养:诊断淋病的金标准。 (五)治疗

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性伴倡就同时治疗;孕妇禁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

二、梅毒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致病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

(一)感染途径 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

(二)分期 一期梅毒:硬下疳: 二期梅毒:皮肤有梅毒疹:

三期梅毒:肉芽肿:永久性的皮肤损害。

(三)治疗

首选青毒素;孕妇用青霉素。

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达国家第一位)

(一)感染途径

成人主要经性交直接传播,经产道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二)诊断

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望 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沙眼衣原体培养。润

(二)治疗

1.首选红霉素。(支原体、军团菌也首先红霉素): 2.孕妇用红霉素,不能用多西环素及氧氟沙星。

四、生殖道病毒感染

(一)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疱疹病毒分为I型、IⅡ型(生殖器 型),传播途径也是性传播。

(二)治疗

1.无彻底治愈方法,治疗原则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多 2.原发型生殖道疱疹对胎儿危害大,妊娠早期应终止妊娠。医 3.分娩时原则上应对软产道有疱疹病变产妇行剖宫产。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1.特异性的细胞:猫头鹰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2.与生殖器疱疹一样:妊娠早期已经确诊,应立刻终止妊娠。

五、尖锐湿疣

传染病学概述范文第3篇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道地药材”,是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其品质优良,生长环境适宜,栽培(或养殖)及加工合理,生产相对集中而且产量较大,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其依据的是临床疗效》

“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材料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的特殊处理。

其目的有 1,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2,减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调剂,制剂和贮藏。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的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四气,就是 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四气的确定是以‘病症寒热为基础,用药反应为依据。”

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

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

五味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故有些利水渗湿的药物具有淡味。 升降浮沉也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

毒性药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必须有省级医药管理部门指定,抄报卫生部,国家药监局,任何人或单位不得从事毒性药品的收购,经营和配方。

配伍的概念: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

1.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2.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3.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4.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5.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6.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7.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十八反;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芨、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㈠主治归纳

主治归纳系用其主治某一病症来归纳常用药物。(1)主治麻疹药:薄荷、蝉蜕、牛蒡子、胡荽、升麻、柽柳、葛根、樱桃核、淡竹叶。(2)主治暑病药:荷叶、藿香、佩兰、香薷、青蒿、扁豆、丝瓜皮。(3)主治鼻渊药:辛夷、藿香、猪胆、藳本、苍耳子。(4)主治咽喉肿痛药:山豆根、马勃、射干、青果、元参、胖大海、牛蒡子、蝉衣、桔梗、麦冬、牛黄、珍珠、凤凰衣、金荞麦。(5)主治失音药:蝉衣、胖大海、木蝴蝶、青果、猴枣。(6)主治视物昏花药:菊花、杞子、青葙子、决明子、石决明、谷精草、夜明砂、密蒙花。(7)主治夜盲药:夜明砂、杞子、鸡肝、羊肝、谷精草、菊花、苍术。(8)主治各种痛证药:川乌、祖师麻、羊踯蹋、天仙子、曼陀罗、夏天无、八角枫、两面针、徐长卿、雪胆(9)主治痹症药:威灵仙、独活、秦艽、千年健、稀莶草、木瓜、海桐皮、蜈蚣、寻骨风、苡仁、僵蚕、全蝎、地龙、白芥子、虎杖、肿节风。(10)主治腰痛药:杜仲、川断、狗脊、桑寄生、怀牛膝、胡桃肉、补骨脂。

(11)主治头痛药:白芷、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决明子、桑叶、菊花、吴茱萸。(12)主治高血压药:黄芩、青木香、夏枯草、石决明、天麻、钩藤、罗布麻、地龙、珍珠母。(13)主治失眠药: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秫米、琥珀、朱砂、珍珠母、龙齿、丹参、远志、磁石。(14)主治牙痛药:细辛、石膏、白芷、螟蚣、荆芥。(15)主治胃痛药:高良姜、延胡索、白芍、海螵蛸、象贝、胡椒、荜拨、丁香、肉桂、荜澄茄、制川乌、制草乌。(16)主治食积药:鸡内金、麦芽、谷芽、神曲、山楂、莱菔子、刘寄奴。(17)主治呕吐药:姜半夏、姜汁、苏梗、砂仁、代赭石、佛手片、代代花、玫瑰花、灶心土、川连、生姜。(18)主治呃逆药:丁香、柿蒂、竹茹、沉香、刀豆子、韭菜子。(19)主治腹泻药:赤石脂、禹余粮、肉豆蔻、诃子、石榴皮、罂粟壳、乌梅、五倍子、明矾、臭椿皮。(20)主治痢疾药:黄连、黄芩、黄柏、秦皮、白头翁、鸦胆子、苦参、马齿苋、槟榔、翻白草、凤尾草、地锦草、仙鹤草、穿心莲、炒银花、龙胆草。(21)主治脱肛药:黄芪、枳壳、槐米、五倍子、升麻。(22)主治各种出血药:紫珠草、仙鹤草、白及、血余炭、棕榈炭、花生衣,藕节,墓头回、鸡冠花、三

七、景天三

七、花蕊石。(23)主治便血药:槐米、仙鹤草、地榆、侧柏叶、灶心土、藕节。(24)主治尿血药:白茅根、大蓟、小蓟、藕节、仙鹤草、茜草。(25)主治肺痨药:百部、律草、天葵子、獭肝、鱼腥草、夏枯草、猫爪草、地骨皮、羊胆。(26)主治自汗、盗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龙骨、牡蛎、防风。(27)主治虚热药:青蒿、地骨皮、鳖甲、白薇、银柴胡、胡黄连。(28)主治贫血药:阿胶、当归、何首乌、龙眼肉、黄芪、旱莲草、女贞子、黑枣、杞子、桑葚。

(29)主治气喘药:麻黄、白果、桑白皮、葶苈子、地龙、闹羊花、冬虫夏草、胡桃肉、蛤蚧、别直参、紫河车、紫石英。(30)主治咳嗽药:杏仁、象贝、紫菀、款冬、马兜铃、枇杷叶、百部、百合、南天竺子。(31)主治水肿药:冬瓜皮、地骷髅、车前子、葫芦、扁蓄、瞿麦、冬葵子、益母草、琥珀、泽兰、

玉米须、泽泻、大腹皮、浮萍。(32)主治黄疸药:茵陈、金钱草、地耳草、垂盆草、虎杖、马蹄金、天胡荽,郁金、大黄。(33)主治尿结石:金钱草、海金沙、芦根、大黄、益母草、郁金、玉米须、滑石、鸡内金。(34)主治便秘药:大黄、元明粉、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蜂蜜、黑白丑、乌柏树根皮、巴豆、苁蓉、生首乌、芫花、甘遂。(35)主治肠痈药:红藤、冬瓜仁、蒲公英、白毛夏枯草、连翘、白花蛇舌草。(36)主治乳痈药:蒲公英、橘叶、橘核、小茴香、穿山甲、王不留行、郁金、全瓜蒌、风尾草、腹水草。(37)主治肺痈药:金荞麦、冬瓜仁、四季青、鱼腥草、人中黄、花蕊石。(38)主治疮痈肿毒药: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四季青、银花、夏枯草、白毛夏枯草。(39)主治肿块药:山慈姑、猫人参、海藻、昆布、黄药子、干蟾皮、莪术、三棱、蜈蚣、僵蚕、阿魏、白胶香。(40)主治湿疹药:地肤子、白藓皮、车前子、川萆藓、野菊花、炉甘石、滑石、硫黄、木槿皮。

(41)主治蛇伤药:半边莲、蚤休、天南星。(42)主治水火烫伤药:大黄、地榆、石灰水(一般外用)。(43)主治胎动不安药:苏梗、砂仁、白术、黄芩、桑寄生、续断、苎麻根、菟丝子、艾叶、杜仲。

(44)主治白带药:臭椿皮、白槿花、鸡冠花、川萆藓、金樱子、白果。

传染病学概述范文第4篇

2018年浙江公共卫生助理流行病学考点:第二章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死亡与生存频率

1.死亡率 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观察时间常以年为单位。

死亡率用以衡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的大小。它既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死亡专率:按不同的特征进行计算的死亡率。

死亡率的比较:应采用标准化率。

2.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全部患者的比例。

病死率表示确诊某病者的死亡概率,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传染病学概述范文第5篇

①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最大量的、首要的关系。②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它包括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等之间的关系。③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医疗和预防活动不仅关系着患者及家属的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的利益。④医务人员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与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医学伦理学的一个研究对象。

二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1)医学伦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医德的产生、发展规律;医德的本质、特点及其社会作用;医德的演变及其理论基础;医德与医学科学、医学模式转变、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等。(2)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规范、范畴体系:包括医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医德规范和医德范畴(3)医学伦理的教育、评价和修养:它包括医德教育、医德评价、医德修养等(4)医德难题:指在实现新的道德观念和实施新技术中产生的难以解决的伦理问题。

三 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

1 有利于医务人员的人格完善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伦理学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 有利于医务人员实现技术和伦理的统一,提高医疗质量

医务人员在提高医术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3 有利于医务人员解决医德难题及促进医学科学发展

高尚的医德能够促使医务人员刻苦地学习,攻克医学难题,推动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

4 有利于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医务人员对病人的身心照顾,能够鼓舞病人,从而促进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 医学伦理学经历了 医德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三个历史阶段

五 祖国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古代)

一、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祖国医学要求医家必须仁爱而医学。

二、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祖国医学认为,一个负有救人、活命责任的医生,在行医中必须具有清廉的道德,正直的品格。

三、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祖国医学认为医家要实现仁爱救人的济世愿望,必须有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

四、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医生一身系着病人的安危,凡看病施治切忌粗心大意,敷衍塞责。

五、不畏权贵、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祖国医学主张,国家必须具有对医学事业和人民大众的献身精神。

六、不断总结、勇于创新的精神:

六 希波克拉底,被尊称 西医之父 ,《希波克拉底誓言》

孙思邈,隋唐时期人,所著《千斤要方》。

《大医习业论》和《大医精诚论》主张医家具备“精”和“诚”的精神

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

宋代林逋《省心录论医》

1991 《医学生挚言》

1999年5月1日《执业医师法》标志着我国的卫生事业步入法制化轨道

七 医学道德的具体原则(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原则:医患双方交往时应该真诚的尊重对方的人格2自主原则:保证病人自己做主,理性的选择诊治决策的伦理原则。3不伤害原则:要求医护人员正确对待医疗伤害现象,在实践中避免病人免受不应有的医疗伤害。4公正原则:在同样有医疗要求的病人,应得到同样的医疗待遇。5有利原则

2 内容:生命控制、死亡控制、行为控制、

人体实验及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等

八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1.防病治病:指明了医学服务必须承担完整的医学道德责任, 2.救死扶伤:所有的临床医务人员都应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3.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处理好医学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现实的基本准则。4.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中的最高的要求和理想人格。

十 医学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1 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的敬业意识)

2 钻研医术,精益求精(的勤业精神)

3 平等交往,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

4 举止端庄,言语文明(的文明作风)

5 廉洁行医,遵纪守法(的行为操守)

6 诚实守信,保守医密(的职业规范)

7 互尊互学。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

十一 医患交往方式不同分为 言语型 和 非言语型根据交往内容不同分为 技术型 和 非技术性医患关系的类型 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

相互参与型

十二 医生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1 诊治患者的疾病权;

2 宣告患者的死亡权;

3 医生的干涉权

对患者的义务:

1 承担诊治的义务;

2 解除痛苦的义务;

3 解释、说明的义务

4 医疗保密的义务

对社会的义务:

1 面向社会的预防保健义务;

2 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义务;

3 参加社会现场急救的义务;

4 发展医学科学事业的义务

十三 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1 基本医疗权;2 知情同意权;

3保护隐私权;4 监督医疗权

5 医疗选择权;6 免除一定的社会责任权;

7医疗诉讼权; 8 陪护与被探视权

义务:1 增进健康的义务;

2 积极配合诊疗的义务;

3 支付诊疗所需费用的义务;

4 支持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义务

十四 临床护理工作的道德原则

基本原则:关爱生命,维护健康,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

具体原则:

1 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 最优化原则;

3 合作协同原则

十五 基础护理的道德要求

1 热爱专业,安心本职;2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3 团结协作,彼此监督;4 刻苦学习,精通业务; 5 严密观察,谨慎处置;6 严格操作,按章行事

十六 整体护理的道德要求

1 整体意识,协调统一;2 勇挑重担,积极主动; 3 周密分析,体现差异;4 勇于开拓,不断进取

十七 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模式

主从型 指导-被指导型 并列-互补型 相互竞争型

十八 正确处理医际关系的重要性

1 和谐的医际关系是医务人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 良好的医际关系是搞好医院管理,提高医药质量的基本条件

3 协调的医际关系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

传染病学概述范文第6篇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无症状携带者 D.不典型感染者

3. 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必须坚持做到哪“四早”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5. 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A.胸腺素 B.板蓝根 C.人血免疫球蛋白 D.都不是

6. 医院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必须向哪一个部门报告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人民政府 C.公安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

A.15-20天 B.2-10天 C.20-30天 D.30-60天

8. 以下哪项不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典型表现

A.发热,体温超过38℃ B.干咳、少痰

C.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D.乏力、头痛、关节肌肉酸痛

9.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ARS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B.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C.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可存活10天

D.56摄氏度加热90分钟,75摄氏度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病毒;75%乙醇5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

B.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C.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征

上一篇:晨会励志话语范文下一篇:采购总监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