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范文

2023-09-21

新民主主义范文第1篇

摘要:发生在77年前的“七七事变”是外国侵略中国的一个顶峰,中国人民空前团结,书写了一部抗击外来侵略的传奇。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77周年的“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让我们更加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警示未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谐稳定。

关键词:“七七事变”;纪念活动;不忘国耻;警示未来

77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向我国华北卢沟桥实施侵略,这也是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全面进攻的第一枪,目的是以武力占领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国守军第29军顽强抵抗着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从此,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全体中华儿女、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者长达八年之久,在这次抵御外悔的抗战中,中国军民用血与肉筑成了一座长城,抵御侵略,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

中国人将“七七事变”看作全面抗战的开始,每年都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但一般都是“逢五”和“逢十”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而今年活动规格罕见,中国党政军高层一起参加了纪念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由此可见,“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探讨。以此,警醒我们从“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着手,研究其形成和发展,历史作用及现实启示,让我们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谐稳定。

一、 “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有其独特的政治功能。[1]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就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七七事变”纪念活动是其中最为频繁的中共纪念活动。在和平年代,七七事变”纪念活动也是每年重要的纪念活动之一,尤其2014年的77周年纪念活动,更是纪念规格罕见。

抗战时期是中共纪念活动的成型时期,中共纪念活动呈现制度化特征,“七七事变”纪念活动是其中最为频繁的中共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中关于“七七事变”纪念活动文章在统计就达到192篇:

《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关于七七事变”纪念活动文章的统计表。(单位:篇)[2]

由此图表明,由于中共开展“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的主客观条件相对稳定,抗战时期的中共“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化。

如果说“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在抗战时期是为了教育并团结民众,那么和平年代,就是让我们更加要不忘国耻,警示未来。

战后初期,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七七事变纪念活动。但受制于内战和冷战等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意识形态斗争等因素,中国的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进入正常轨道。直到改革开放,有关七七事变纪念的观念和内容才有了较大的变化。例如1987年“七七事变”纪念活动50周年,以及“七七事变”纪念活动60周年、65周年、68周年、70周年、71周年、72周年、73周年、74周年、75周年、76周年、77周年。纵观“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的频率不难发现,日本右翼分子极度猖獗,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七七事变”纪念活动作为有力的宣传及教育民众的作用尤为凸显。

二、 “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的历史作用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七七事变”纪念活动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团结就是力量,万众一心就能压倒一切困难和敌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民党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存在,并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39年以后,共产党党报机关报中关于“七七事变”纪念活动文章统计就达到192篇,在国统区、根据地等地展开了不计其数“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影响范围之广,辐射人群之多,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国民党爱国将士等各界民众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并发展了民族的解放事业。

第二,“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升华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抗日战争的长河中,经过八年的凝聚,无数次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所认同,并升华了爱国意识,它对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全民族上下,台湾同胞, 港澳侨胞, 海外华人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纷纷投入到抗日的滚滚洪流之中,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七七事变”纪念活动依靠广大人民,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做出了巨大牺牲换取了战争的胜利,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以毛泽东同志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他们在军事上采用游击战,制定持久战的战略部署,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在思想上宣讲马克思主义,对党内党外采取多张形式方式宣传教育,其中“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第二,作为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支撑。在党外,中国共产党团结各党派人士, 建立、坚持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内,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努力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的兴亡, 是一切抗日党派的责任, 是全国人民的责任, 但在我们共产党人看来, 我们的责任是更大的。”[3](P.759)

三、 “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的现实启示

(一) 居安思危,增强国家整体和安全意识

中国人民反对日本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斗争, 留给我们的一条重要教训, 就是“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4](P.347)和平年代,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国家整体意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任何国家都不得侵犯,日本右翼势力如果想以武力占领钓鱼岛,我们是绝对让历史重演,坚决捍卫领土完整。

一方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另一方面, 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5]

(二)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歪曲甚至美化历史展开中国特色的外交政策

当前,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加剧。安倍新内阁成立不久,就被欧洲媒体爆料新任内阁成员和崇拜纳粹的日本极右翼团体代表合影,外媒称这些合影不禁让人怀疑“难道安倍身边都是右倾的政治家”?连日本专家都批评称“右翼内阁诞生了,再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事情了”。以安倍为首的日本右翼势力不承认侵华历史,甚至篡改历史教科书,无论是公开抗战档案、展出国际联盟调查真相档案,还是纪念“七七事变”,都将是对当代日本右翼势力的有力回击。

第一,区别对待日本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日本人民,发展两国民间友好往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第二,慎重严肃地对待历史问题,同时主张中日两国向前看,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第三,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华历史的行径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三)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发展强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就是中国长期国弱民穷, 政府软弱无能所致。只有中国国力强大了,才能摆脱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的落后状态。发展强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百年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悲壮的历史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与辉煌告诉我们,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在构筑普遍安全的世界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搞一搞“七七事变”纪念活动,敲一敲“七七事变”的警示钟声,对日本来说是耳提面命,对中国来说毫无疑义是一声声催人奋进的战鼓。历史不能忘记,未来充满光明。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不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金龙.略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J].中共党史研究,2007,(6).

[2]新中华报索引[J].人民日报出版社,1965-6//解放日报索引(第一—六册),人民出版社,1956.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胡锦涛.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R].新华社,2012-11-08.

[责任编辑:褚永慧]

新民主主义范文第2篇

2.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中国人喜欢谈古代政治,涂抹横飞一番然后做出副超脱样子,但是当下诸国的勾连曲直却只能通过碎片般的新闻来了解。现代世界这场大戏究竟唱的是哪一出,《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讲得明白讲得过瘾,值得一读。

3. 现在的意见领袖太多了,每天电脑上蹦出无穷的新闻和观点,我们跟着或喜或怒,但是,我们自己的观点究竟是什么,我们,有自己的观点吗?《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便是给我们一个全局观的书。了解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地形成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见解有用吗?总比一直被人忽悠着好吧。

4.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提到,《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身上永远是红白蓝三色,正好是美国国旗的颜色,其人格塑造几乎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的象征性人物林肯的翻版。而游戏《红色警戒》里反面人物尤里,差不多是照着列宁的模样画出来的。什么叫强大的国家宣传机器?这才是!抄送有关部门,望加强学习。

5. 万法归一。读完《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更加觉得世界像是个有机体,各国力量彼此制约,此消彼长,一切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本国利益,这其实和企业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而这种力量的博弈是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的,懂得了这些规律,对于自己判断身边事情发展趋势很有帮助。

6.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一书中描述的世界格局,不仅是国际关系史、战争史、地缘政治史,更是一部各国交错的经济发展史与金融史。更难得的是写得明白晓畅,轻松而实用。

7.2012将至,世界格局似乎迎来大洗牌时代。面对纷乱局势,作者整理出《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他在尾声里说:“寒秋已至。此既不为冬之残酷,却必然将走入凛冽的寒冬,离春天尚早却又能寄望于春之勃发。”中国将面临怎样的新格局,我们又怎样应对国家在此局势下的种种举措?春天已至,春天已至?

8.每个人都可以在阅读“世界格局”时各取所需:如果你是高中生,它是一本不用背诵就能记清楚的近代世界史;如果是做贸易的,他告诉你手里拿的美元明天是否还值钱;如果做投资,他告诉你世界经济产业格局变化中,什么才能给你带来真金白银。如果都不是,那这本书就是给你增添点很“爷们儿”的谈资。

9、波云诡谲、变幻莫测的世界大势,纷繁复杂、难以捉摸的世界格局,在书中却显得如此的条分缕析,如此的清晰明了。而作者在理清近几百年世界格局变迁历史之后,更深刻揭示了那些主宰世界格局变化的神秘力量,阐释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让人逐渐“看懂世界格局”。

10、美国增兵阿富汗、重返东南亚,朝韩局势风云变幻,埃及颜色革命震惊全球,中美博弈前途未卜„„..当今的世界格局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从近几百年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中解读世界格局的变迁,找寻当今世界态势的内在根源,帮助读者看懂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

11、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深重,至今余波未平,作为金融危机爆发根源的美国,虽广受诟病,却仍执世界金融之牛耳,《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为我们展现美国从英国殖民地发展成为世界金融霸主的历程,阐释美国资本霸权体制的内在逻辑,对于深受美国金融霸权影响的而日益挑战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历史参考!

12、近代世界的历史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全球,霸权迭起,两次世界大战空前惨烈,社会主义从理想走向现实却以悲歌结局„„凡此种种,无不令人感慨万端,《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说理,为我们讲析这些世界大事背后的历史规律,阐释近代世界格局变迁的轨迹与逻辑!

13、《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在系统梳理近现代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发展变迁的同时,阐释影响世界历史与格局形塑、变迁的内在逻辑与本质根源,让读者了解世界格局的发展变迁的同时,亦深深启发了读者对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背后那股神秘力量的思考。

14、一本书的出版有时候代表这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对于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而言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作者以一个非国际关系专家学者的身份,以深入浅出的笔触、独特深刻的视角为读者阐释近代世界格局变迁的历程,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民间知识分子自主的世界格局观的形成!

15、《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世界格局启蒙之经典著作!世界格局虽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那么的清晰明了,没有专家语言的晦涩,亦没有学者说理的深奥,普通大众皆可以在其生动活泼的语言中读懂世界格局的变迁历史,了解历史变迁背后的规律。

16、国际冲突、霸权相争„„.世界格局的大是大非似乎与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并不相关,《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却让你在了解近代世界历史与格局变迁的同时,清楚地知道原来普通民众的生活与世界格局是如此的息息相关,房价暴涨、物价飞扬之种种民生热点,无不可以在世界格局的变迁中找到根源!

17. 个体的生命面对世界格局的大势是微弱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了解世界格局的发展历程,因为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现在与未来,《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让微弱的个体可以在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说理中找到影响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而掌握历史规律者便可以理性地掌握自己的现在与未来!!!

“没有人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欧洲就会失去一角,如同一座海岬少一些一样。”约翰•唐恩的诗句不仅道出了人的处境,也似乎勾勒出世界各国彼此交织的轮廓。

从局部战火到天灾频频,最近世界充满了黑色消息,有人打趣,“世界已被调成震动状态”。而牵一发则动全身,即便是不关心政治的人,也会感觉到各国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或明或暗的博弈。世界格局仿佛正处于一个转折点,而未来究竟会怎样?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走势中去推寻答案。《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恰逢其时地出现,作者清晰明了地讲述世界格局之由来与现状,他在前言中提到,“世间万事,知其所来,方能知其所往。”诚如斯言。

世界格局这盘大棋

世界格局仿佛一盘大棋,对手众多,彼此力量联合又相互制约,此消彼长,一切对外政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本国利益。这盘棋是如何下到当前这一步?书里对此做了细致回顾,从资本流向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将其中的是非曲直剖析得淋漓尽致,堪称精彩。

而历史其实是有规律可言的,懂得了过去与现在,也便可以自己去推测未来的趋势了。正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江晓原教授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不仅梳理了美国、欧洲、中东、日本、古巴、朝鲜、科索沃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牵连,也提出了中国目前内政所亟需面对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世界主要大国的利益争夺与牵制中,看清楚中国对内对外政策推行的深意,有了这样的视野与全局观,无论对于身处商界还是政界的人,都是不无裨益的。

世界身后的世界

对于普通人来讲,看历史看政治读得是什么呢?除了兴趣所致以外,并不仅仅是为了聊天充学问,或者把妹时玩深沉。其实所谓的世界格局,往大了说是国家发展,往小了说也可以作为个体选择时的参考。能够懂得世界格局的形成与走向,就更容易在人生种种关卡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

同时,了解得越多,也便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与中正的态度。作者的态度有些偏左,于是便很适合和偏右的自由派史政书籍对照着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国际政治。明白一件事情背后可能有着复杂利益的牵扯,比如在国与国的交涉中,民主与自由这样看起来很美的字眼是被不断利用的烟雾弹。

举例而言,冷战后期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经常邀请苏联文化界的某些“持不同政见”人士、政府的“智囊”人物乃至政府官员进行“豪华访问”,以对苏联决策施加影响。经过所谓的“自由竞争”,苏联解体后,如今俄罗斯最富有的人正是当年苏联党内的反叛精英们;而与70年代普通人民生活对比,现在俄罗斯国民人均寿命缩短,贫富差距拉大,国家工业体系支离破碎。

硝烟漫天,铁幕冷战,表象的背后是资本意志的导向,利益或许是一切同盟或敌对的根源。而所有代价的买单者都是本国人民,按捺得意偷笑的到底是谁?

该相信谁?不该相信谁?即使仍然不能确定,但至少可以窥到一点世界背后的样子。能够多角度地去看待国家事件,便不再只是盲从于媒体各类新闻或意见领袖,而是开始拥有自己的分析、自己的立场——看起来似乎一时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这样的态度其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未来的判断。又其实,即使真的没有实际用处,在这个如此嘈杂的碎片信息时代,拥有自己的观点也是一件挺好的事。

血是热的

世界格局,听起来虽然是严肃的大事体,在作者笔下却具化为一桩桩充满了生动细节的小事情,读来有趣。而那些教科书上的政治名人则被还原成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有过自私的出发点,做过错误的判断,还可能有着无力回天的可悲,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这或许与作者王伟的背景有关。他并非科班出身,却自幼喜好史政。都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者作为一个专业外的人,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国外的经济、政治资料,甚至在大学时便替老师为本校国防生讲过军事理论课。2006年底,王伟开始为杂志撰写时政类的分析文章,以历史和经济为视角,对国际战略问题进行分析。

这一次,他用流畅的文笔以及真实生动的事件细节,将世界几大国几十年里的纠结联系集结起来,并将自己读史多年体会到的世事发展规律糅杂进去,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读起来不是教科书的严肃范儿,而更像是一位热血师兄在侃大山中将功课所得分享与众人,酣畅痛快。

更多笔不能尽的感受不能在此一一展述,期待在你看完时,与你倾谈。

最后我想说,愿世界和平少有争斗,愿本国改革民生幸福,真心实意。

现今全球局势相当紧张,多国干预利比亚战争、第三经济体日本因严重地震而上演第三世界悲惨局面、埃及政局动荡引发血腥暴动冲突、石油价格急速飙升„„世界时事动态看似繁乱无律,大国霸主叱咤风云,全球格局即将变更,然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有迹可循。

历史总是循环重复的,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如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乃至以后可能会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都可以在不同阶段里看到相同事件不断发生。那就是——战争会有休息的时候,但战争是永不停息的。

虽说人们总是祈盼和平,然而为何战争从未歇止?王伟在《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中,不断强调的一点是:资本家对利益无止境的追求决定了资本扩张只有前进没有退路。马克思已经指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打仗最直接的目的是要钱。他们的运行模式其实很像现代企业,要做大做强就要运行一个正循环:“项目运作——获得利益——继续下一个项目运作——继续获益„„”只不过其项目运作就是发起战争,进行资本扩张。

话说当年珍珠港事件,美国军方已经截到日本的“虎!虎!虎”密电并成功破译暗号,但美军高级将领却不把这当成一回事,甚至对雷达上的警讯也视而不见,连发现日军强大的海军舰队逼近珍珠港时都未警觉到事情的严重性。然而又有谣传说此事上报给罗斯福之后,是他故意把该消息压了下来,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任由日本偷袭珍珠港,造成美军在毫无戒备下,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后来人们对这段历史提出疑问:“这是不是山姆大叔(美国的别称)的一个苦肉计?”史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罗斯福利用计谋迫使日本对美国先动武。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美国国内群众的愤怒和复仇欲,赢得他们对参战的支持,使得美国能够顺理成章地、以一种“正义的姿态”投入世界大战中。只有参与了世界大战,美国才能从中捞得一杯羹,美国从来都是把打仗当做一种投资,其投资讲求低风险高回报,它把国内的经济问题通过战争转嫁给了战败的国家,从而解决了自己的国内融资风险。从这一点上,我们自然也就清楚美国为何出兵伊拉克乃至空袭利比亚了——一切都是为了夺利敛财。

战争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最直接的一次重新洗牌。每一个蠢蠢欲动的国家都虎视眈眈的等待着洗牌的最佳时机,并以不同的实力为必然会爆发的战争进行着手准备。

譬如说北美独立战争真正的主角是英国和法国,美国的崛起受益于英国和法国的对立,法国主张“凡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支持”而站在美国这一边,却成全了一个日后祸患无穷的霸主;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国加苏联重蹈了法国的角色。

世界时事不断演变,然而历史总会重蹈覆辙——二战后英国的丘吉尔发表了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将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等同为一体,这一举动可以看作是美、英两国决策层对国内舆论的一次试探,随后整个美国开始进行“麦卡锡清洗运动”,美国共产党领袖威廉福斯特、左翼作家白劳德等75名作家的书籍被列为禁书,甚至连马克吐温的作品都被列为危险书籍,图书馆也清查焚烧了任何“可疑”书籍。“焚书坑儒”这种现象想来我们中国人民并不陌生。

有一句话说的好: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敌人和同盟。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争斗永无休止。如果有人问,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会发生,我只能说,历史总会不断重演,只是程度和早晚的问题罢了。

少有一本书可以将世界格局讲述的深入浅出,也少有一个作者可以将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写得“跃然纸上”。

在我的印象中,所谓世界格局就是国际间的结构状态,甚至是一种力量对比态势,这其中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等等。这么复杂的格局,要想看懂,大概就只能通过翻看史书才能明白,可是多少人又能有兴趣读下去呢?但这本《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却是个例外。

读史以明智,用历史的经验解释当下的社会,的确是一个好想法。这本书就生动流畅地介绍了世界局势的由来和现状。让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也能获得阅读的快感。

作者大致地去梳理一段段历史,与古板的历史教科书不同,作者发现历史的新鲜点,剖开这个点,写出了“新鲜事”。“ 打个比方,有一只叫“资本”的兔子,这只兔子胃口超好,有多少草一次都能吃进去,而且生长迅速,理论上说没有极限,越吃个头越大,而个头越大,就需要吃越多的草,然而,现实中这个世界上的草地是有限的,而同时“资本兔子”则不止一只„„”,在几行轻松的文字间定义出来了“资本兔子定律”。

事实上,世界格局的界定已经不能仅仅限于有形实力或是硬实力的大小。实力、制度和文化都已经成为格局中的要素。谁主导了话语权,谁就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强的发言权。美国强大的话语权控制能力,除了在舆论的引导之外,还在潜移默化植入我们的意识形态。作者细心发现,美国电影里的“主旋律”宣传无处不在,比如《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无论是动画版还是电影版,他身上的颜色都是红、白、蓝,正好是美国国旗的颜色,而他的人格塑造几乎就是林肯的翻版,因为林肯正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的象征性人物。电脑游戏《红色警戒》里反面人物尤里,其外貌差不多就是照着列宁的模样画出来的。

新民主主义范文第3篇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导入新课:

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9年,著名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用生命实践了他的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无独有偶,1919年,在巴黎和会中国的主权遭到践踏的时候,中国的青年学生起来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起来了,中国的商人起来了,中国的工人阶级起来了,他们同样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不怕流血,不怕坐牢,与北洋政府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教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即巴黎和会。压抑了80年可算是一战让我们当了一回战胜国。但作为一个战胜国,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特权的合理要求,竟然被断然否决。去的时候满怀希望,结果到了没了,你这不吭让吗?首先学生先怒了。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军阀政府开始逮捕学生,学生还不好办吗?学校开除你,你没办法吧。所以学生的游行很快被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罢工可比学生罢课厉害,而且是长江流域,英美帝国主义的大本营上海。英美跟日本在争夺中国的问题上有矛盾,所以美国的公使告诉美国外交官对五四运动的学生反抗要报同情的态度。英美对北洋政府施压,要求给学生一个说法,不然工人都罢工了。北洋政府亲近英美,一看老大说话了,马上下令释放被捕学生,不在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影响

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诞生的条件:经济基础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是各地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2、中共一大的召开:关于中共一大的召开,学生掌握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之后,应该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的由来。

概况:时间: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地点:上海,后来又转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共有13个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辰纪念日是7月1日。两者时间不一,为何“七·一”成了党的诞辰纪念日呢?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斗争的残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3、中共二大的召开

时间:中共二大(1922年7月);最高纲领:就是中共一大上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诞生的意义: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革命(1924-1927)

1、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出国共合作的条件、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合作实现的意义(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即可

1)、国共合作的条件和实现: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a、概况:1924年初,广州

b、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

c、影响: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归纳出目的、对象、胜利进军等主要内容即可。可以适当补充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史实和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等史实。 概况:1926年7出师北伐,进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功。

3、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需要提醒学生掌握失败的标志和失败的原因。

1)、概况: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2)、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国民革命给中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4)、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4、历史功绩

(1)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南昌起义

1)、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人士被屠杀,革命转入低潮,共产党人处于不利地位。

2)、时间、地点:1927年8月1,南昌

3)、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汉口

2)、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秋收起义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

2)、秋收起义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4、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有了改善。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大力发展生产。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性质:是代表工人、农民的民主政权,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

政权,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中央政府、主席、宪法。(毛职位下降,主席,走下坡路。正确路线――错误路线)

2)、意义:在实践上为尝试建设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

6、“围剿”与反“围剿”

1)、概况:从1930-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被粉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中共犯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错误

7、红军长征

1)、时间:1934.10―1935.10(中央红军);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2)、遵义会议:内容-结束了„、肯定了„,确立了„。意义-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抗日战争

1)、胜利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2)、历史地位:中华民族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人民解放战争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获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局面?让学生了解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的方针。这里面要强调一下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于整个战争的进程,可以将它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战争三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战略反攻(1947年6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底至1949初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2)、夺取最后胜利: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向全国进军。

3)、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历史意义: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来概括:其中国内意义强调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国际意义强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思想

意义强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标志:新中国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五、总结

本课着重讲述了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的主要史实,以及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经历的四个历史阶段即国民革命时期或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小结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今天让我们铭记这一段历史,继承先烈们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复兴而努力。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期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区别就是

领导者不同:前者是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无产阶级领导。不同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目标不同:前者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后者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前途不同:前者是资本主义,后者是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三民主义,后者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范文第4篇

解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3页。)这条总路线,正确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和任务等基本问题,是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进的灯塔。坚持这条总路线,实质上就是坚持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权。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毛泽东指出,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不能不落在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任务。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或主要的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此外,曾经在一个长时期内勾结帝国主义、并和地主阶级结成反动的同盟、背叛了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大敌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但在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的主要打击对象实际上又是有所不同的。主要的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个敌人,同时打击背叛了革命或民族利益的大资产阶级分子,完成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

翻地主买办阶级压迫的民主革命,这就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任务。两者既相区别、又相统一,构成了中国革命全部的历史使命。

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其内涵包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等。它教育和鼓舞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弘扬井冈山精神,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象征。它的基本内涵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不怕苦、不怕死,顽强拼搏等。弘扬长征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正确的政治路线为指导,以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为前进的方向;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执政为民;必须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谨慎办事,兢兢业业。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它被称为“中华魂”,是党的“瑰宝”。延安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群众,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在艰苦卓绝斗争的岁月里,共产党人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解放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我们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延安精神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弘扬中国精神的实现就要弘扬习主席所提出的中国梦,而中国精神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红色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的补充甚至是升华,体现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现实精神诉求。"中国梦"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都连在了一起,虽然比起"中国梦"的宏大,西柏坡只是一个地处河北省平山县的小山村,貌似只有优美的风光。但实际上,伟大的中国梦的的确确是西柏坡精神的进一步升华。就现在而言,加大力度研究并且弘扬红色西柏坡精神,是加强改革共识的形成、加快作风转变的的进程、促进全国人民实干兴邦的意识,进而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共享伟大的社会主义文明所取得的成果的必需选择。

启示

1) 任何路线和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依据本国 国情, 这样才有落实和实现的必然性。 2) 革命和建设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 业, 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3)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生产 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要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 应

新民主主义范文第5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湖南省桂东县第二中学李益成搜集整理

【设计背景】: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的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涉及到的内容多,有七大历史事件;篇幅长;跨度大,从1919年——1949年;课时少。倘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杂乱而枯燥;教师实施起来,要么无限制的拖延教学课时,要么紧紧张张仓仓促促的完成上课任务。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普遍面临的困惑.

新的历史课程与过去历史课程相比,重大变化就是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和规定时限的模块式教学,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重模块的整体设计和教材内容的整和,凸显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性.过去翻开教材就讲,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历史课程改革.

【设计目标】:

知识与能力:

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作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迎合时代的潮流,实事求是和果断正确的处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

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寇大“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时,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学会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重、难点设计】:

亿库教育网http://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教学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红军长征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遵义会议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成长壮大

【课时设计】:三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

一 导入新课: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组照片,可以是历史的真实照片、或是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或是选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几幅浮雕,还可以用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图片等素材。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图片信息后,设置问题2:如果将这一组图片作为整体进行解读,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归纳补充的基础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作出解释。同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用图示法进行板书。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那学生对第

3、4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和整体印象。示意如下:

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无产阶级的政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革命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战争)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战争)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红军长征

1921年——1949年)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战争)

二.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五四运动、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等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整和在一起成为一个背景小专题,既要显示他们的共性,也要区别个性,还要突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现状开始分析,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力军、思想指导、领导核心、革命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区别。如下示意:

(一)革命对象:主要是分析1919年——1949年,给中国带来黑暗的中外反动势力,主要是使学生明白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的基本社会背景。示意如下: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

(五四运动、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长征)

(抗日战争)

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战争)

(二)革命的主力军:一战期间中国民族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壮大了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的救治中国的黑暗,于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历史的必然。又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并不充分,所以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仅仅依靠工人阶级是不够的,所以到农村去,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如下:

无产阶级初步显示力量主要依靠农民革命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三)革命指导思想:中国的知识分子用西学改造中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并成功的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最终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具有马克思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了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中国

共产党成立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四)革命的领导核心

国共合作共同领导: 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五)革命的目标:通过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目标

反封建反帝国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反帝国主义:抗日战争

反官僚资本主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的经过,教师也尽量将其内容进行合理整和。充分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图片和地图的能力,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小结。

五四运动的经过,注意导火线、运动地点中心从北京到上海的变化和与之相关联的运动主体,从学生到工人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学生与工人阶级在运动中不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注意它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和制定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纲领即可;北伐战争注意了解国共合作的模式,学生们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其利与弊,进一步理解共产党对两党的合作模式,其实是没有什么选择的。另外也要了解北伐战争由高潮走向失败的直接和深层次的原因。

关于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经过,教师可以并在一快儿讲解。利用教材中四幅地图:1929——1932年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和三大主力挺进中原示意

图。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这四幅地图的变化,描述共产党四次革命战略中心的变化。即革命中心从中国南方和东南方,经过了长征后,战略转移到华北,解放战争又南下中原。问题2:通过第一幅图,我们不难知道,土地革命形势,曾经一片红火?为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武装起义的失败、从城市到农村道路的正确和土地改革等几方面加以分析。问题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放弃南方根据地革命,进行长征?长征的主要的路线图为什么偏西?问题4:革命形势由图二至图三的转变,主要是什么事件?共产党在华北为什么又能如此迅速的开辟和发展抗日根据地?问题5:共产党由抗战时的不到中国半壁江山的地盘,并且主要在农村,却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就出现图四的革命形势,并短短的三年时间解放整个中国大陆,又是为何?

这种设计模式,很显然在加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又提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事件的高度,显得气势磅礴,学生学习起来,既增强了兴趣,理解起来有高度也有深度。还节省了教学时间。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历史上的会议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内容。为此,可以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几次会议整和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首先,在学生了解具体的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思考:依据常理,中国共产党召开重大会议,可能会在面临什么问题的时候?很显然,要么是革命的危急时分,要么是准备革命的战略转移,或者面临重大事件。解决这个问题后,接下来就让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面临革命危急和转移具体在哪几个时段?只要学生真正理解了会议召开的背景后,会议的内容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会议之间也不容易相互混淆。教师小结如下:

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中共“一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 中共“二大”

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中共“三大”

危急时分:被迫长征和长征初期的重大伤亡 —— 遵义会议

战略转移:从土地革命向抗日战争转移——洛川会议

由抗日战争向国内战争转移——中共“七大”

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七届二中全会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这个问题的设计应尽量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和世界史中去理解。为此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倘若将1949年前后的中国作一比较,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哪些方面?问题2.这个重大成就的取得,你觉得主要归功于什么因素?问题3.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后,给整个世界会带来什么变化?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小结:

(1)新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严重束缚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最腐朽的上层建筑,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只有推翻三者的统治,中国的生产力才能获得解放,中国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屈辱独立自主 专政民主

分裂基本统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世界历史的带来变化。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

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3)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小结。

新民主主义范文第6篇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属于我们的初三,属于我们的中考-”-------

初冬的黎明有娇艳的光环渲染

如碧的草坪此刻有我们点缀

中考的歌声因我们嘹亮

我们面对站着一个巨人他叫中考 ,他将见证我们的实力,不要被他高大的身影吓到,因为你有数年寒窗的备战。不要被他手中的尚方宝剑伤到,因为你一配有宝刀。反而他给了我们一个奋斗的理由,一个拼搏的信念,一个超越自我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让我们今天的奋斗成为明天最美好的回忆!

三年,转眼即逝,快到不免有些伤感,多少心酸在挑灯夜读中释怀;多少困难都已独自面对。剩下的1/6 ,从现在起。只要我们把握每一秒,每一秒都在创造奇迹,那每一秒就会有奇迹发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我们或许会烦乱,会彷徨失措,甚至会想放弃。可是,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必须自信,自信和拼搏是命运的决定者。我们因为过去的努力已经蓄势待发,开拓不止,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不必彷徨,只需用力前进,只要勇敢冲刺,我们就能赢得胜利和未来。||现在的你,或许成绩一时不太理想,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早早地丧失了信心,可怕的是你没走上战场就倒了下来。,人生总是在竞争中不断超越,生命总是在拼搏中熠熠生辉。。【狭路相逢勇者胜,拥有青春的我们,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畏惧!不必回望过去的历史,只需致力于我们未来的梦想!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意志指向同一个方向,在这个世界上便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我们前进】。同学们,为了我们数年的不懈奋斗,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从这一刻开始打响中考这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其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决胜考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寒窗只为一个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苦苦学习只因最后的胜利。

挑战就是机遇,要想赢得更多的机遇,就不能满足现状。中考是我们人生旅途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他意味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前途、命运,挑战六月就是挑战我们的命运和未来。

走到今天,我们背负的期望不允许我们退缩,我们立下的志向不允许我们退缩。不要害怕竞争,退缩并不能使我们的生活远离竞争,因为竞争本来就是生活中的常态;不要害怕失败,暂时的失利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中考不仅检验知识,更能磨炼意志,铸造灵魂。 利用好每一次考试,每一分钟,不断完善我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呢么如何备战中考呢?

第一,要树立奋斗目标和信心。目标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它给我们以动力,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每个人的实际,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合适的目标会使我信心倍增,干劲更大。它会激励我们为之奋斗,在奋斗中我们的目标就会实现。“信心是基石,拼搏是保障”。充满信心,是决战中考的前提,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树立信心,不要畏惧中考,要充满信心地走进到的好成绩。

二、树立积极端正的态度。我们说“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端正的态度,是决战中考的保障。希望我们,以一颗火热的心去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中去。要热心于听课、热衷于解题。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是决战中考的支柱。他是人非智力因素的较量;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能使人的各种能力发挥到极致。。征战中考,压力难免,竞争难免,但问题是你怎样看待压力,怎样看待竞争!是烦恼、包袱,还是动力。压力和竞争的确会给你们带来沉重和不安我们谁不渴望希望说年的寒窗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我们哪一个不希望自己考出一个好成绩来回报学校和老师,来回报父母,来回报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但忧虑没有用,回避也没有用,你只能正视压力,正视竞争,正视复习备考中的暂时失利。

上一篇:应聘简历范文下一篇:园林绿化实习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