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2023-09-17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关乎人民生命安危、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综合性大考。面对疫情,我国的医务人员“逆行”于抗疫前线,展现出醫学人特有的职业精神和高尚医德,强大的抗疫合力,实现了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疫情阻击战对高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与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反思,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在深入分析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

面对新冠疫情这一次大考,每一位医务工作人员都是答卷人,他们在抗疫过程中展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协作和崇高的医德人文精神。然而,突发的疫情明显给大众以及高校医学生的生活、学习交际、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医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认知、医患关系的处理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这对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提升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分析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后,提出一些关于高校医学生a医德教育的综合性对策及建议。

1  加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环节,培养了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升了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辨别能力、坚定的政治立场;加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意义有如下几点:第一,有助于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在医学院校重技术,轻人文的现实情况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时有冲突,而高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提升了医学生医者仁心的职业情怀,是缓解医患纠纷的有效路径。第二,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的必要途径,医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医术高超与医德高尚相结合的统一体,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医德教育密不可分。第三,是对医学生加强社会主旋律思想的引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面对复杂的环境,对高校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可使其避免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抢占先机,做好医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弘扬主旋律,避免医学生在各种社会思潮中迷失自我,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四,培养了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医学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培养应紧靠“理想信念”这一意识形态的总开关,对高校医学生加强医德教育,有益于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稳固了医学生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传承了医德精神和医生使命,在治病救人过程中增强了其自身的责任感。

2  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机遇

2.1  激发爱国情怀与团结协作精神的新动力

爱国是中华文化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的精神标识,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将中华儿女紧紧的聚在了一起。在与新冠疫情开展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全国上下同心抗疫,把爱国的含义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疫情,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地区或者个人主义能够取胜,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赢。通过这次大考,也让医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精神并不是一句空口号,是我们面临危机困境时度过难关的实践经验和方式。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医护人员所展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与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医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是医学生将爱国热情化为用知识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最佳契机。

2.2  构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路径的新渠道

从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角度来说,医德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医学生医德教育要引导医学生热爱生命、敬爱生命、不忘悬壶济世之情怀、秉持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战役之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有对患者的关爱,有对医护人员的关怀,和谐感人的医护关系为后疫情时代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上了生动的一课,是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路径的新渠道。同时也是当代高校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医疗行业的规范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锻造医学生毅力、意志和信念的重要途径。

2.3  引领科学研究精神创新的新要求

疫情的防控工作可以说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是“看不见的敌人”,稍有不慎,便会有人牺牲,只有遵循科学的医疗手段和防护才能将伤害降低到最小。面对未知的病毒、高感染、高死亡率,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建立,科学的隔离方法,高效的诊断步骤,科学研究与病毒赛跑,从CT影像纳入诊断标准到中西医结合攻关、从病毒识别到毒株分离、到不断更新的诊疗方案、到疫苗的研发研制,始终遵循严格的防疫体系,实现了抗疫战争的胜利。而在后疫情时代,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以及医疗事业进步的关键需求和动力。医学生医德教育从疫情后要时刻把握好科研的创新精神,将科学创新精神作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一部分,不断推进医学教育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3  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挑战

3.1  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受冲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的传播蔓延,国家紧急出台各项防控措施,各地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病例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对此,大众产生了焦虑、恐慌的情绪。特别是作为准医务人员的医学生,看到了肩上的重担和使命,医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疫情过去后的时代,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不断提升,患者对于就医产生更高的期待,导致医学生对未来的职业使命产生精神负担;同时,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尚未完全平复,再加上现实生活中的学业压力、成长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信仰功利化、意志不坚定、岗位胜任能力和应急判断能力不强。

3.2  高校优秀医学人才培养挑战大

通过此次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胜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是关键,高质量的医学教育和高效率的科研攻关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过程中,暴露出醫学教育体系的一些不足,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紧缺,后疫情时代优秀医学人才培养的挑战有:部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德育教育规律认识不充分,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轻人文等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此外,在工作机制上,医学生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沿性不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未能很好的挖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3.3  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转型难度大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医学人才的素质和医疗教育事业的质量。医学也是一门探索性的科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也要加强其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各类医疗问题的解决能力。疫情过后,医学生的心理状态未得到全面的平复,医德教育的模式由固定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转变到医德认知教育、医德情感教育、医德行为教育。由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原来的教学方式到新型的医德教育模式的转型和适应难度较大,需结合医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探索完善。

4  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思考及建议

4.1  实施心理育人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育人,即育人心理,主要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育人的目的。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普遍存在,采取心理育人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医疗卫生行业。心理育人是一项不断探索,长期坚持的育人过程,第一,高校需完善心理育人的组织机制建设,全方位地了解后疫情时代医学生的心理状况、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实施监督、落实开展实施心理育人过程的场地经费以及服务保障工作;第二,建立专业的高校心理育人团队,做好团队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落地化;第三,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做好心理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关注重点医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工作、全程跟进,有效进行干预,做到防范于未然,在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未完全平复之前,防范医学生因其他的事件造成心理危机,影响其思想和心理的发展。

4.2  实施“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下的医学人才培养

当前,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模式不平衡、不协调使得高校医德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而“三全育人”是对我国教育育人,人才培养的一种归纳总结。首先,要深化“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调动全体学生、教师、领导干部、辅导员、行政人员、后勤、物业人员等各方面的力量,全方位的从思想、文化、实践各个方面一起抓,全过程的从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育人机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作用。其次,将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再局限于疾病本身,而是包括躯体、心理、行为、社会、道德、环境健康在内的“大健康”。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亟需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最后,医学院校要把握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德育观,引导医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使命,为人民的健康需求服务,不断推进医学院校健康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

4.3  互联网+医德教育与医德实践的教学模式相结合

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网络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具有有效的现实和时代意义,互联网+医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学生向思想健康、医德高尚的方向发展。首先,在后疫情时代,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一新兴的互联网载体,用“95后”和“00后”的新颖语系,制作抗疫期间感人的图文、影视类作品,对医学生进行正面的宣传和引导,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情怀;同时,也要传播一些反面的事件,以达到自省和培养医学生在面对医患关系处理和紧急事件时的判断能力。其次,学习强国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鼓励师生共创弘扬医风医德的公益短片、专业技能短片、微电影等动态传播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次,要抓住后疫情时代下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契机,借助网络问卷调查、网络舆论等对医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生活需求进行采集,以便全面开展医德医风教育计划。最后,线上教育与线下的医德实践要紧密结合,医德实践是医学生医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个过程,如:社区义诊、养老院志愿服务、关爱残疾儿童、组建党员医学生代表群体、实践基地的培训等医德实践活动,使医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验医德情感,唤起医学生内心的情感动机,用实事教育自己,提升自己。

5  结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是对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考验,更是我国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一次反思,疫情过后,我们应不断明确加强医德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任务,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医德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必修课。后疫情时代对高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医德实践提出了新要求,应抓住时代机遇,迎接挑战,在继承优秀传统医德教育中,不忘悬壶济世之初心,不断推进和完善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雅琴,彭璞. 后疫情时代口腔专科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之我思--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为例[A].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疗服务分会.2020 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疗服务分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疗服务分会:中华口腔医学会,2020:5.

[2]孙洋洋.打造后疫情时代的医学生“开学第一课”[J].中国医学人文,2020,6(09):24-26.

[3]刘玉村.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医学人才[N].人民日报,2020-01-05.

[4]于芳,徐玉梅.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定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07):537-539.

[5]张文芳,同雪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J].未来与发展,2020,44(11):88-92+87.

[6]袁羽西,冯跃林,詹阿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J].重庆医学,2017,46(15):2154-2155.

[7]俞鸿雁,胡春燕,陈韶华,梁廷波.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医学生的管理与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0(02):143.

[8]杜建,詹启敏.后疫情时代促进我国医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2(03):405-409.

[作者简介:田文俊,贵州贵阳,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50025。]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为消除我院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怀疑,查找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从而加强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我科室《临床沟通记录》和Ⅸ差错事故登记》中有关血常规的记录,对病人重采标本检测、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以及自查。结果: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是有抱怨,怀疑结果不准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结论:医生对检测结果有抱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采用多种预防措施,有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医生的抱怨,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结果;影响因素;预防措施;质量控制

一、引言

口腔颌面外科作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主要分支之一,包含了口腔颌面的创伤诊治、头颈部肿瘤诊治、牙颌面畸形、唇腭裂诊治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受到疾病种类复杂、发病率较高等原因的影响,口*腔颌面外科近些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恢复时间较长,患者自我应对疾病的能力对其术后恢复效果影响严重。已有的研究表明,依赖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状态会从多个方面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患者对护理的过度依赖会影响术后恢复效果。本文的研究中借鉴了国外的护理依赖量表,通过对该表的记录和研究,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影响患者护理依赖的因素,以期能够降低患者的护理依赖程度,提升患者在后续康复中的自护能力。

二、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0年lO月期间住院的101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所有患者满足如下标准:首先,患者自愿参加研究且年龄满18岁以上,配合较好;其次,患者无精神疾病史、病危史等;再次,根据患者的量表评分,患者在自理能力和病情方面表现为术后二级护理的患者:最后,选取颌面部外伤手术、口腔肿瘤术和颌面部畸形手术的患者。

2.2方法

本文的研究采用了目的抽样调查法,在取得了研究对象的同意后,坚持保密的原则进行匿名调查,得到一手数据以支持本文的研究。采用的工具包括:第一,一般资料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的一般健康资料和社会学统计资料,如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疾病诊断、职业等:第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主要用于测试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共设置了问题43个,每个条目下设有非常不像我、有一些像我、没意见、有一些像我、非常像我五个选项,每个选项配给固定分值,总分为172分,根据分数评级,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强,以57分、113分为分界点分为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第三,制作护理依赖量表,该表共分为5级,通过具有护理资质的护士对患者的评价完成表格填写,主要包括内容为沟通、清洁、活动能力、排泄、社交、避免危险、体温、昼夜节律、饮食、体位、穿脱衣物、日常生活、学习能力、规律意识、娱乐活动等,每一个条目有对应不同分值的选项,得分越高的患者依赖程度越低。

2.2.3质量控制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为了保证问卷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要进行预调查,在回收问卷时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填写有错误的问卷,使用办公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和保存,对填写内容缺失超过5%的问卷进行剔除。共发放问卷101分,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约等于100%。

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l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检验独立样本£,得到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5结果

研究对象白护能力和护理依赖程度情况统计显示患者的自护能力平均得分在115~141分之间,占总分值的70.3,这些为高水平,显示患者的护理依赖得分与自护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三、讨论

3.1研究对象自护能力和护理依赖程度现状及相关|生分析口腔颌面外科的疾病一般集中在头面部,所以患者的日常生活一般没有受到明显的限制。自我护理能力是自我照顾行为,也是个体保证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护理依赖是一种状态,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疾病或者残疾,因為能力的限制必须依靠他人的支持,这可以是一个临时的,长期的或者永久的状态。在平时自护能力强的患者在患病期间依赖他人的程度会低,而平时自护能力较低的患者护理依赖的程度会较高。

3.2研究对象护理依赖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3.2.1性别研究表明,女性较男性更具有自我护理的倾向,对自己照顾的更好,而男性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忽视很多生活细节,在患病之后往往有父母或配偶在照顾,因此护理依赖程度更高。

3.2.2疾病患有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不同疾病患者护理依赖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疾病及各自的需求来提供不同的帮助和护理,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四、总结语

目前临床上是以患者病情与自理能力等级相结合进行护理级别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更全面地反映患者需求,较好地体现护理工作量,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但是,护理依赖量表从15个方面反应患者的依赖程度,除基本需求也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社交、价值观、规则意识以及娱乐活动、学习能力,如能从这些方面满足患者的需要,即更加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及意义。

口腔外科住院患者护理依赖程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理依赖程度与性别和疾病种类有关。可见,临床上尽管护理级别相同的患者,护理依赖的程度仍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住院患者的护理中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疾病种类以及患者的护理依赖程度,整合患者社会资源为其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关于如何干预才能降低患者护理依赖的程度,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靖.浅析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护理依赖的相关因素[J].医药前沿,2017,7(26):18-19.

[2]周云.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依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5,(z2):42-43.

[3]袁卫军,李丽,顾成龙等.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护理依赖的相关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6):35-38.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61)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口腔保健科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期间诊治的全口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99例, 男70例, 女29例, 年龄71~94岁, 平均80.4岁。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其中观察组 (58例)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前、后口腔健康教育, 对照组 (41例) 仅采用常规护理。2组各项生理指标及知识结构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

(1) 修复前进行常规口腔检查, 向患者介绍全口义齿的特点、固位原理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使患者了解无牙颌的危害及镶复义齿的必要性, 使其对义齿的异物感、不适应及初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 患者初戴义齿时, 根据资料讲解和示范正确的装戴全口义齿的方法, 详细交待咬合、发音、咀嚼这些动作要求和要领, 反复指导患者做正中牙合位的咬合练习, 练习发音、喝水以纠正患者因牙列缺失养成的不良咬合习惯。 (3) 义齿是靠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紧密贴合产生的吸附力以及大气压力固位, 因此, 咳嗽、打哈欠、戴义齿漱或口咀嚼食物方法不当均可能会使义齿脱落。嘱患者使用义齿是练习使用一种工具, 要逐步去适应, 才能发挥正常功能。 (4) 正确使用及保护义齿可以延长义齿的使用寿命, 提高使用质量。平日戴用义齿要注意口腔卫生, 饭后清洗并漱口以免食物残渣存积在义齿的组织面, 刺激口腔郭膜, 影响口腔组织健康。义齿不合适或损坏时要及时复诊修理, 久放不戴会变形, 千万不要自己随意改动。 (5) 向患者说明初戴义齿时可能出现如恶心、唾液多、发音不清等许多不适应症状, 是因为戴上义齿改变了口内空间与舌活动空间, 以及患者对义齿的敏感所致。义齿戴用后复诊指征是局部黏膜压痛、溃烂和义齿脱落。

1.3 疗效评价标准

(1) 能用正确的咬合动作咀嚼食物; (2) 会正确装戴义齿; (3) 能正确使用及保护义齿, 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 知道义齿戴用后的复诊指征。完全掌握:能说出全部内容。部分掌握:能说出其中的2~3个内容。未掌握:不能说出各项或只能说出其中1项内容。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表示,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58例中, 完全掌握43例 (74.14%) , 部分掌握15例 (25.86%) , 未掌握0例 (0%) ;对照组41例中, 完全掌握5例 (12.20%) , 部分掌握24例 (58.53%) , 未掌握12例 (29.27%) 。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χ2检验方法进行处理, 观察组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掌握程度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1。

3 讨论

牙列缺失影响患者社交, 对患者心理因素造成巨大影响, 全口义齿修复不仅能帮助患者获得满意的面部外形, 还可恢复患者的发音、咀嚼的功能, 提高机体消化功能。全口义齿修复成功与否又与患者生理、心理适应能力有关, 与其他修复方式相比, 全口义齿的修复成功更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及有意识的努力[1]。全口义齿修复效果及适应期不仅取决于医师的修复技术, 而且受患者年龄、心理、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卫生知识、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 大多数老年人不能及时复诊, 导致适应期较长。建立合作融洽的医患关系是对患者的一种心理和社会的支持, 有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合作。

口腔健康教育作为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3]。口腔健康教育是通过传播口腔健康知识, 提高人们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 最终形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3]。医生在口腔健康宣教时应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和情绪,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主动有计划地系统全面地围绕患者将来可能出现的误解进行预防性沟通及咨询, 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消极情绪, 尽量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被患者所接受, 从而提高满意度[4]。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全口义齿修复中通过有效的沟通、耐心细致的辅导及心理疏导等健康教育措施, 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以及对义齿修复知识的掌握程度。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 对照组 (41例) 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 (58例)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前、后口腔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义齿修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掌握程度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结论 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患者对义齿的满意率和修复治疗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义齿修复

参考文献

[1] 张红.健康教育在全口义齿修复护理中的应用与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 2005, 4 (4) :68~69.

[2] 卢成焱.口腔健康宣教对全口义齿修复满意度的影响[J].淮海医药, 2010, 28 (5) :437~438.

[3] 马轩祥.口腔修复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18~319.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前来我院口腔科接受常规检查的儿童60例, 年龄在7~1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9.5岁。将60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儿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观察组儿童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分析2组儿童对菌斑以及牙龈炎的控制情况, 同时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儿童口腔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干预措施

1.2.1 健康教育

儿童前来医院接受常规的口腔检查时对其进行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 可以制定一些宣传册进行健康教育, 对其讲解口腔疾病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 提高儿童正确的口腔卫生认知能力, 纠正儿童不良的口腔习惯, 使儿童能够积极接受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有效的实施, 增强口腔卫生保健的意识[3]。

1.2.2 口腔常规卫生保健措施

指导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 每天2次, 牙刷每3个月更换1次, 如果牙刷变性应及时更换, 牙刷的选择为儿童牙刷或者儿童含氟牙刷。减少食用富含多糖的食物, 养成餐后漱口的好习惯, 保护口腔内的卫生, 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 纠正以前不正确的口腔习惯, 减少零食, 培养口腔健康意识[4]。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儿童的调查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与整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儿童菌斑以及牙龈炎控制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对于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要明显提高,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儿童年纪比较小, 所以对口腔相关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所以会出现各种口腔问题。但是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 此阶段接受能力强, 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并且还具有广泛的传播性, 能够渗透到家庭以及学校中,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 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手段, 在临床口腔科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促进儿童养成正确的口腔行为习惯, 减少牙周疾病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对7~12岁儿童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分析儿童对菌斑以及牙龈炎控制的效果。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前来我院口腔科接受常规检查的儿童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儿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观察组儿童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分析2组儿童对菌斑以及牙龈炎的控制情况, 同时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儿童口腔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儿童菌斑以及牙龈炎控制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对于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要明显提高,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儿童年龄比较小, 所以对口腔卫生保健的掌握能力并不高,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儿童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 有效的控制菌斑以及牙龈炎的发生, 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 Sharma NC, Lyle DM, Qagish JG, et a1.Effect of dental water jet with orthodontic tip on plaque and bleeding in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8, 133 (4) :565~571.

[2] Ram seier C, Leiggener I, Lang NP, et a1.Short2term effects of hygiene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kindergarten) children:a clinical study[J].Oral Health Prev Dent, 2007, 5 (1) :19224.

[3] 武剑, 阮世红, 彭绩, 等.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8) :604~605.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5篇

[摘 要] 线上教学是新形势下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何开展线上教学督导,保障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口腔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根据现有的督导指标与权重,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交流、自主学习能力等评价,探讨了构建网络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形成督导—评价—反馈的改进机制。指出这一机制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辅导教学情况,针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开展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不仅完善了教学督导制度,更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质量。

[关键词] 线上教学督导;CanMEDS教学模型;督导—评价—反馈的改进机制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CanMEDS教学模型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体系建设”(广东省教育厅,项目序号:487);2019年度广州医科大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CanMEDS教学模型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体系建设”(广东医科大学〔2019〕178号文,项目序号:15);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数字化仿真技术的《口腔修复学》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陈良娇(1985—),女,安徽六安人,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口腔医学教育评价与改革研究;吴 哲(1970—),女,吉林四平人,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教授(通信作者),主任,主要从事教学新模式研究。

教学督导是由教学督导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教学手段[1]。口腔医学专科课程包含口腔基础课程,如“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专业课程,如“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修复种植学”“口腔正畸学和颌面外科学”等。各个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且紧密联系。各课程在不同年级开展,部分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口腔教育水平,各院校也在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督导[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线上教学督导、保障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口腔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线上教学的教学要素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学督导形式也不同。线上教学督导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督导教学情况,需针对口腔医学网络课程资源内容、教学设计、网上PBL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从而确保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线上教学,我们首次在新形势下开展线上教学督导,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从线上课程督导组筹备到督导评价指标制订等积累的一点经验。

一、实施方法与督导评价

(一)线上教学督导的实施方法

成立专业课程线上教学督导组,督导组人员按老—中—青比例搭配,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线上教学督导组进行线上督教督学培训,主要培训线上平台的操作、教学数据获取等平台使用方法。督导员除督导本专业课程外,还需要督导其他专业课程。交叉督导有利于督导员了解本专业课程进展,以及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存在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流。督导员每周进行线上课堂试听,统计教学数据,依据督导指标进行量化评分与反馈。采取督教—反馈—再督教和督学—学生反馈—再督学的流程持续性改进教学质量。

(二)基于CanMeds教學模型,设置线上督导指标

CanMEDS教学模型强调以医疗知识为基础,即以医疗专家为核心角色,医师同时具备交流者(Communicator)、协作者(Collaborator)、管理者(Manager)、健康促进者(Health Advocate)、研究者(Scholar)和专业者(Professional)的能力[3]。CanMEDS对每个主题能力都设置详细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价[4]。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同时结合CanMEDS教学模型的评价指标,设计了线上课程督导的指标。指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即教学过程指标、教学内容指标、学生能力指标等。

教学过程指标包括七个二级指标:线上平台的课前准备和课程设计评价。课前准备包括发布签到、教学目标指引、师资介绍等。教学资料的准备,提前在线上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PPT、讲义、视频和音频等。课程设计,包括教师熟练运用线上工具,比如同步课堂、实时课堂或录屏等手段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合理设计课堂互动,比如安排作业、章节测验、考试等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发布的主题讨论数量与学生回复参与程度合理。合理使用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避免输入过多繁杂的网课资料。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1)。

教学内容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包括授课内容,要求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突出重点难点,教案紧扣大纲,适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课程讲解思路,要求思路清晰,阐述准确,逻辑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病例使用恰当,注重理论知识与病例结合讲授;课堂互动,要求有课堂提问或讨论,增加师生相互交流的机会;授课过程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2)。

学生能力指标包括监控学生的签到率、上线频次、资料浏览频次、回帖数据、任务点完成率、作业完成率、讨论参与度等数据,同时提供活跃学生排行,评价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能力(讨论表达能力评价)、书面汇报能力(作业质量)及主动拓展学习能力(作业质量)。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3)。

二、线上教学督导的效果

将使用督教—反馈—再督教的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同时将督教过程中发现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推广。通过督学—学生反馈—再督学模式,不仅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再进行督学,形成闭环式督学,利于疫情期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保障学习效果。经过6周的线上督导与反馈,并对参与线上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8%的授课教师认为线上督导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认为线上督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可见,线上教学督导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討论

教学督导是落实教学质量管理的手段之一。教学督导专家主要是通过随堂听课、看课、说课、参加教研活动等了解线下课程的开展[5],在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过程监控、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同样,网络教学的教学督导是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线上课程的教学督导体系能有效协助线上督教督学。张根乔[7]等报道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制订线上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德尔菲法通过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评价意见,使专家小组的评价意见逐步集中到一致的结果上,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8]。该方法缺少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片面性。权重制定的方法还有专家意见平均法、层次分析法[9]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10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全线上教学是特殊情况下的教学尝试,构建口腔医学线上教学督导评价指标是实践需要。线上课程除了获得课程资源、实时督导授课等信息之外,还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比如上线频次、资料浏览频次、回帖数据、学习轨迹、测试成绩、答疑和交流信息以及学习进度等。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同时结合口腔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制订适宜的督导指标是亟须解决的问题。CanMEDS模型和评价体系运用于口腔医学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1 ]。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估,完善了线上督教督学的评价体系。因此,根据本校现有的督导指标与权重,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评价,以及线上教学的特点制订了新的线上课程督导评价指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个二级指标,从课程统筹安排过程到授课内容再到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进行督教和督学。线上教学督导与线下不同,不拘泥于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但缺乏与授课教师的面对面沟通,因此,我们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定期的反馈与引导,弥补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缺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线上督导及督导制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

新形势下对于线上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性改进,线上教学督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线上教学督导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督导教学情况,针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开展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从而确保线上教学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而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线上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本课题结合线上教学特点和CanMEDS教学评价体系,设计了线上教学督导指标,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曲丹,刘敏,徐红娟,等.浅谈新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4-25.

[2]郑家伟,曹霞,徐袁瑾,等.口腔医学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现状分析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73-1176.

[3]Frank J.R. The CanMEDS 2005 Physician Competency Framework. Better Standards.,Better Physicians, better care.[D].Ottawa: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2005.

[4]Frank, J.R. Jabbour, M. Reports of the CanMEDS Phase IV Working Groups. Ottawa: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EB/OL]. (2005-03-01)[2020-11-20].http://rcpsc.edu/canmeds/CanMEDS2005/index.php.

[5]王燕,杜少杰,胡亚涛,等.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与教学督导工作的相关思考[J].高等教育在线,2020(1):197-198.

[6]孙慧.教学督导运行机制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39-40.

[7]张根乔,李雪,国兆亮.网络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构建[J].开放学习研究,2020,25(1):48-55.

[8]熊才平,吴瑞华.网络课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1,11(4):13-17.

[9]李莉莉.应用FAHP确定网络课程评价指标权重[J].计算机时代,2016(4):55-57.

[10]柴艳妹,涂艳.网络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8,5(36):229-234.

[11]江千舟,樊明文,葛林虎.荷兰口腔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J].口腔医学研究,2015,31(6):568-57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Online Teaching Supervision of Stomatology

CHEN Liang-jiao, WU Zhe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and Prosthodontics,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82, China)

Key words: online teaching supervision; CanMEDS teaching model; improved mechanism of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口腔健康教育教案范文第6篇

1 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与牙周疾病的联系

绝经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 这会导致全身性骨质流失[1]。绝经女性全身骨质流失的速度与其牙齿脱落的速度相关:全身骨盐密度每下降1%, 出现牙缺失的风险增加4倍。Kribbs等研究发现, 患严重骨质疏松症的女性较健康、同年龄对照组女性发生牙缺失的几率高3倍。尽管很多研究表明牙槽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相关, 全身泛发的骨质流失会促使牙槽骨吸收的发生[2], 但亦有研究表明全身骨质流失与牙槽骨质丢失、牙周病甚至无牙症没有关联[3]。

骨矿物质密度与牙周膜 (连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胶原纤维素) 损失相关性研究表明, 健康绝经后女性, 如其骨矿物质密度较高, 即使其牙周袋很深, 其牙齿稳固性较骨矿物质密度较低或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高, 患骨质疏松症女性较正常女性的牙周膜损失更显著。但也有研究表明, 牙周膜损失与牙缺失相关, 而与椎骨及股骨近侧端的骨密度无关。Tezal等研究发现, 骨矿物质密度低与相邻牙齿之间的牙槽骨质流失密切相关, 而与牙周膜损失相关性较小[4]。这些研究提示, 骨质疏松症是诱发牙周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另有研究发现, 牙周膜的完整性与牙槽骨高度有一定联系, 与腰椎的骨矿物质密度无关, 而且牙周膜损失要远早于牙槽骨质流失。还有研究表明, 颌骨密度与身体其他部位骨密度相关, 髋骨、腕骨及腰椎骨矿物质密度与下颌骨质密度相关。腰椎骨质密度与下颌骨皮质密度在绝经早期相关, 后期则与下颌骨骨密质和骨松质密度均相关。总之, 绝经后女性进行性牙周炎的易感性增加, 其主要原因为牙菌斑, 最佳预防措施为定期做口腔清洁, 清除牙菌斑, 使其保持在龈线之下。

2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颌骨的保护作用

雌激素在牙周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众所周知。随访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女性, 其牙槽骨密度降低发生几率更高。而且, 患中到重度牙周炎的雌激素缺乏女性, 其相邻牙齿牙槽骨高度损失超过0.4mm的位点数要超过雌激素水平正常、患中到重度牙周炎女性3倍, 而且后者在随访的1年中亦无相邻牙齿牙槽骨质流失。

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改善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在为期3年的绝经女性、患中至重度牙周疾病的随机比对临床试验中, 雌激素治疗较安慰剂明显增加了牙槽骨量和股骨密度, 但对腰椎骨密度影响不明显。而且, 雌激素治疗可显著减少牙龈炎的发生, 降低牙菌斑评分和牙周膜的损失。此外, 一横向研究结果表明, 绝经女性接受雌激素治疗者其牙周病的发生较未经雌激素治疗者为少。另一为期5年、69名绝经女性接受雌激素治疗的纵向调查中发现, 腰椎骨密度与下颌骨密度相关,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维持下颌骨量有积极作用。

在24名绝经女性的纵向调查中, 雌激素缺乏女性的牙槽骨密度随时间推移呈均值净流失, 而雌激素正常女性的牙槽骨密度则呈平均净增, 提示雌激素缺乏可能是绝经女性牙槽骨质流失的危险因素。另有横向研究结果表明, 雌激素疗法可明显减少牙周膜损失, 因而可降低牙周疾病的发病率。这些研究证明, 雌激素疗法可增加绝经女性的下颌骨量, 缓解牙周疾病。

3 雌激素疗法对牙齿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雌激素疗法可预防绝经女性的牙齿缺失。但也有研究调查了300名绝经后日本女性, 雌激素治疗者和未用者的牙齿数目没有差异, 但后者所调查的人群要较前者年轻, 这也许是此两研究结论不同的根源所在。

4 细胞因子、牙周炎与牙槽骨质流失的联系

绝经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产生减少, 但伴随白细胞介素 (IL) 1、6、8和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产生增加, 后者均有激活成熟破骨细胞、调节骨细胞增值和诱发骨吸收的作用[5], 雌激素缺乏还导致免疫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和成骨细胞产生更多促使骨吸收的细胞因子。

当致牙周病的牙菌斑生物被膜、骨吸收因子或毒素激活绝经女性的免疫系统, 其体内会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 激活破骨细胞, 加速骨的重吸收。随着牙周疾病致病菌在牙菌斑生物膜中的不断积累, 雌激素缺乏女性会出现牙周膜损失和牙槽骨质流失。同时, 绝经女性对牙菌斑生物膜的炎性应答会启动炎性级联反应, 激活组织蛋白酶和组织降解酶, 引起结缔组织破坏和牙槽骨吸收, 进而导致牙齿脱落[6], 此即为绝经女性牙周疾病增加的根本原因。而且, 骨质疏松症和牙周炎由相同的细胞因子调控。因此, 及早防治骨质疏松症、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清除牙菌斑及口腔检查, 是绝经女性预防牙周炎的有效措施。

5 绝经女性牙周疾病的预防措施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和及早治疗口腔疾病, 是绝经女性预防牙周疾病的有效措施。同时, 口腔科医生亦应了解绝经对于女性骨及口腔健康的影响, 并积极向绝经女性宣传牙周疾病发病的相关知识。此外, 绝经女性可参考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保持口腔健康的措施: (1)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在专业机构清除龈线以下的牙菌斑, 牙刷不能有效清除此处的牙菌斑; (2) 注意日常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至少2次, 选用合适的牙膏; (3) 3~4个月更换牙刷或在刷毛出现磨损即更换; (4) 用牙线等类似器具清洁牙齿之间的缝隙; (5) 平衡膳食; (6) 戒烟。

摘要:绝经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 导致全身骨质流失加速。颌骨的骨质流失, 伴随牙周膜损失以及牙周疾病引发的炎性应答, 致使绝经女性成为牙周疾病的易感人群。为防止牙齿脱落, 绝经女性的牙周疾病和骨质疏松症应及早治疗。

关键词:绝经女性,雌激素,牙周疾病,骨质流失,预防

参考文献

[1]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Menopause Practice:A Clinician’s Guid[J].2007, 3.

[2]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Council on Access.Prevention and Interprofessional Relations[J].Women抯Oral Health Issues, 2006.

[3] Famili P, Cauley J, Suzuki JB, 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edentulism with rates of bone loss in older women[J].J Periodontol, 2005, 76:11~15.

[4] Tezal M, Wactawski-Wende J, Grossi SG, 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periodontit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J Periodontol, 2000, 71:1492~1498.

[5] Meisel P, Reifenberger J, Haase R, et al.Women are periodontally healthier than men, but why don’t they have more teeth than men[J].Menopause, 2008, 15:270~275.

上一篇:口腔医生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口腔医院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