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日间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23

眼科日间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的护理管理方法和体会,为防治甲型H1N1流感传播提供科学的措施制定依据。方法:通过使用SPSS16.0软件,采用甲型H1N1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把2012年6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甲型H1N1流感研究分析,并采取一定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系统管理,从而控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结果:一旦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立即、及时采取相应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和控制甲型流感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通过對120例甲型H1N1流感疫情患者进行病理研究分析显示,采取科学化、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方法和措施,能够有效应对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护理管理;方法与体会

甲型H1N1流感[1]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性极强,接触和近距离飞沫都可以传播,并且人类缺少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感染性比较强,易感人群比较多,并且传播速度比较快,一旦迅速传播开来将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为了更好的控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以及加强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的正确认识,减少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我们通过收治12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和相关措施探讨,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提供有效护理管理措施和方法。现报告情况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属于甲型H1N1流感患者定点收治主要医院之一。我们把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住院接受治疗,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其中包含6名孕妇和4名产妇),年龄在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10.7)岁,年龄最小患者为3岁,年龄最大患者为76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流行性疾病准确诊断,均符合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其中重症患者16例,病危患者7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特殊护理管理,并持续使用心电监护、抗病毒、吸氧、吸痰护理,直至患者痊愈出院。

1.2护理管理方法我院针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具体护理管理措施如下。

1.2.1加强重视,积极应对。当遇到甲型H1N1流感突发病情时,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积极态度应对是防止病情感染和扩散,保护患者生命安危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护理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我院为甲型H1N1流感制定定点医院,要严格按照《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要求,重视并开展护理管理工作会议,强化病情意识,重视疫情扩散情况,做好整个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的思想准备工作,提高自身技能和身体素质,保障医院各种药品、仪器等充分供应,全力投入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

1.1.2加强培训,提高能力。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性极强,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在发病特点上认识不清,没有相关护理经验。为了更好控制疫情,邀请相关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讲座培训十分必要,对疫情临床表现、发病特点、患者护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提高护理处理能力和操作技能,对有效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1.1.3建立重症患者隔离区[3]。对于流行性传染病,建立必要的隔离区能够有效避免疫情扩散和蔓延。我院要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建立甲型H1N1流感疫情隔离区,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针对患者具体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和措施,科学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扩散和传播。

1.1.4严格消毒。对于传染性疾病,严格的消毒管理十分必要。消毒范围比较广泛,医院办公区域、床位、各种物品、空气等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其中对重症患者隔离区要重点消毒。严格消毒护理管理对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所有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用系统的护理管理方法和措施,使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住院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实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院内护理感染以及患者并发症等情况,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3讨论

甲型H1N1流感属于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播疾病[4],传播范围比较广,易感人群比较多,传播速度较快,一旦疫情不能合理控制,将会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只有通过采取科学的护理管理措施,才能更好的控制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在更广范围内的扩散和传播。

我院通过对12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通过采取护理管理方法[5]和措施,加强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和重视,对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甲型H1N1流感知识培训,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技能和护理水平,建立重症隔离防护区,采取重点护理管理措施,合理的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传播和扩散,很好的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采取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扩散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护理管理效果卓有成效,是预防和控制甲型H1能流感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勾忠杰,李金林,贺钰,韩爱华,黄春蓉.甲型H1N1流感护理应急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1(05):324-326.

[2]程红,王霞.前馈控制应用于甲型H1N1流感突发疫情的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17(07):137-139.

[3]王长霞,顾平,黄红霞,刘亚琴,韩建萍.应对甲型H_1N_1流感疫情的护理管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4(09):4113-4114.

[4]关萍,黎维芳,韩杉.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1例在负压病房的护理管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3,21(04):3348-3349.

眼科日间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儿科病房收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各6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又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59%)较对照组(11.11%)更低(P<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数据有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儿科病房;不良事件;护理安全质量

儿科病房患儿年龄较小,病情复杂多样,突发症狀多,加之患儿表达能力及自控能力差,护理难度较大,一旦出现护理差错则会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率,导致医疗纠纷[1]。因此及时识别护理风险并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规避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安全质量一直是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处理、评价等内容,以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为目的[2]。为此本研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儿科病房收的126例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精神认知状态良好,且排除临床资料不全及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由不同护理方案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63例,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2岁~9岁,平均年龄(5.32±0.91)岁,病程1d~6d,平均病程(3.78±1.12)d;疾病类型:肺炎43例,肾病综合征20例,过敏性紫癜26例,泌尿道感染18例,发热性惊厥12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在上述基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病情监测等。

研究组又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具体为:(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全面评估分析儿科病房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强化小组成员培训,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小组成员风险预判能力及专业技能。(2)健康教育: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注意事项、转归等,并提醒家长约束患儿行为,远离热水、插座等危险物品,预防意外。(3)加强巡视:强化病房巡视次数,检查各管道是否固定妥善,护栏是否牢固,输液速度是否正常,并向家长讲解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患儿自身安全。(4)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儿科病房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制定并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一旦出现用药错误、坠床等风险事件需及时上报,通过小组讨论改进护理流程,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强化病区抢救工作组织管理,确保各急救药物及抢救设备数量及性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出现不良事件情况、住院时间,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满分100分;采用我院自拟的护理安全工作质量调查问卷评价两组的护理安全质量,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59%)较对照组(11.11%)更低,两组比较(P<0.05),见表1。

2.2 干预效果

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因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不当行为所导致的不必要损害风险。儿科患者多未形成完善的交流能力,难以准确表达自身感受,患儿家长常因担心患儿安危而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一旦出现护理风险则易引发护患纠纷[3]。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干预措施控制潜在风险,通过正确评估风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及专业技能,强化病房巡视、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疾病等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患儿自身安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4]。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59%)较对照组(11.11%)更低,两组比较(P<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小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169-170.

[2] 邵琪.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体会[J].名医,2020,82(3):164-164.

[3] 赵欣.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216-217.

[4] 赵春华,余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9):44-46.

眼科日间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对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消化内科接诊的52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全体对象按照护理参与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严格的细节护理。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发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6周后,经细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技能情况明显更佳。另外,两组患者护理后2周与护理后4周,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结论 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关系友好发展,使患者充分享受人性化服务,提高预后质量,对患者康复治疗有着积极影响。因此,细节护理模式值得在消化内科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病房;细节护理模式;自我护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消化道类疾病的患病率急剧增长,消化内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众所周知,临床护理的质量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极大影响。基于上述情况,细节护理模式顺应而生。细节护理模式对临床工作进行了革新,要求临床护理人员需按照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转变为微笑服务,进而发展到亲情服务,使患者在和谐、舒适的氛围中调养身息[1]。在本文中,笔者对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消化内科接诊的52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52例患者中,男患者有28位,女患者有24位,患者年龄范围为21~64岁,平均年龄42.5岁。全体患者入院后,经常规检测,均被确诊为消化类疾病,其中疾病类型为消化道溃疡的患者有31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3位,消化道良性肿瘤的患者有6位,其他2位。52例患者婚姻状况:未婚的患者有24位,已婚的患者有21位,离异的患者有6位,丧偶的患者有1例。52例患者学历情况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有15位,学历为大专的患者有14位,学历为高中/中专的患者有12位,学历为初中的患者有8位,学历在小学及以下的患者有3位。52例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合作医疗的患者有32位,医保的患者有13位,自费的患者有7位[2]。按照护理参数情况,将全体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内科治疗与常规护理,主要是提醒患者尽量少量多餐,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具有辛辣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严格的细节护理[3]。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

1.3观察指标

①使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行为,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技能这三方面着手;②使用VAS,获取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2周与护理后4周的疼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AS 9. 0 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 s) 表示,P < 0. 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自我护理行为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经细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技能情况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2疼痛评分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2周与护理后4周,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5]。

3 讨论

作为我院的主要科室之一,消化内科近年来接诊患者的数量逐年递增。经过本次研究不难发现,对消化道内科病房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使患者愿意主动配合,参与治疗,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提升患者自我保护能力,达到早日康复,缩短病程的目的。

细节护理模式对临床工作带来了革新,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友好关系的发展,拓展医院服务领域,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在笔者看来,医护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需注意端正态度,从主动服务转变为微笑服务,进而发展到亲情服务,使患者在和谐、舒适的氛围中调养身息。另外,医护人员应对细节服务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将细节服务培养成一种习惯,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推行临床护士责任包干制工作模式,采取分组层级管理模式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管理,能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同时,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病房内设置意见箱,广泛征求患者与家属的意见,进一步实现对护理服务的改良。

经过本文研究最终发现,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关系友好发展,使患者充分享受人性化服务,提高预后质量,对患者康复治疗有着积极影响。综上所述,细节护理模式具备于临床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颖华,王萍.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5):7529-7530.

[2]邓爱华.呼吸消化内科病房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0):140-141.

[3]张素梅.细节护理在消化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学信息,2013(5):382.

[4]黎军.综合排班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1):96-97.

[5]彭冬梅,卢小红,杨静华等.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5):62-64.

上一篇:电大本科法学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