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铁路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10

合资铁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如何既保持本土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又能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已成为合资企业的生存之道。因此,研究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外合资;企业;阶段性

1 前言

中外合资企业作为改革开放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由两国或多国企业合伙办在东道国的跨地域、跨民族、跨国家的企业。加拿大的凯林教授研究发现,合资企业具有很高的失败率,在全部合资企业中,失败率约占30%-40%。

跨文化管理(Transculture Management),主要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的管理。它是跨国公司在他国经营时跨国界、跨民族的管理,也包括对由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员工所组成的企业的管理。阿德勒则认为,“跨文化管理应该研究全球范围内不同组织中人们的行为,并且训练人们学会与员工和客户合作。它应该描述同一国家和文化内的组织行为;比较跨国界和跨文化的组织行为;而且也许最重要的是它应该探求理解和改善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同事、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因此跨文化管理应该把管理从国内扩展到国际和多文化范围。”

中外合资企业中的文化冲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显性文化的冲突。

显性文化冲突是中外合资企业中最常见和最公开化的文化冲突,主要是由于文化不同的双方的象征性符号系统之间的不同引起的冲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达方式所含的意义不同而引起的冲突。

(2)价值文化的冲突。

在风险观念方面,中国企业受中国产同文化和政府行为的影响,一般缺乏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而西方企业则敢于创新和冒险,积极致力于新产品研制、新市场开拓、新方法运用等方面;在对工作方面,中国企业还难以通过努力工作得到物质满足。而在西方企业,员工能通过工作得到更多的物质满足和乐趣;在对上级和权威的态度方面,西方大多数企业的下级对上级有一定的建议权和质疑权,下级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较大的自主权。在意见的处理上,中方人员如通常是在背后议论来表达看法。而外方则是直截了当地说明真相。

(3)制度文化的冲突。

西方企业一般是在法律环境比较严格和完善的条件下开展经营与管理,自然会用法律条文作为自己言行举止的依据。而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依靠国家计划和上级指令来行事,过于拘泥于条文、指令、文件。

(4)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冲突。

在员工工资和企业关联上,中方一般将二者紧密挂钩;外方一般认为是为了适应物价指数和生活指数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的需要。在企业人员的工资调整上,中方偏重于资历、经历和学历;而外方则认为这个与他们所从事的企业工作性质有关,所以只有当企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变化时候,才考虑调整工资。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中方在乎的是注重德才兼备,重视人的政治素质、个人历史和人际关系等等;而外方選拔人才则把能力放在第一位,量才而用。

依据矛盾的发展阶段,可将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依照以下4个阶段做研究。

第一阶段是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探索阶段,由于对异国他乡文化的好奇态度,合作双方更多的是好奇和期待,特别是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的员工,甚至可能产生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第二阶段是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冲突阶段,这一阶段对文化主要是排斥态度,合作双方伴随工作过程中了解深入,因对企业文化差异了解越来越多,产生认知失衡,这也使得企业冲突得到最大的激化,这个阶段是矛盾的冲突期。

第三阶段是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的沟通阶段,这一阶段对文化主要是沟通和理解,既有压制不同文化的心态,又有理解和容忍的心态,统称为整合心态。 对彼此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做更深入的沟通。

第四阶段是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的发展阶段,这阶段人们已经习惯了不同形态的企业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相处认知,称为文化的拓创心态。虽然还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冲突但具有一定经验的双方工作人员开始更深入地加强合作,争取在具体事物顺畅合作的基础上,在文化上能做到最大程度的融合。这时的员工已对外国文化有了理性的认知,能够稳健地解决日常跨文化问题。

2 文化适应能力成长的阶段特征分析

下表通过对企业文化环境和文化心态的分析,由此看出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要求在企业文化环境的动态变化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文化认知的特点,创建一套适应企业各阶段发展的跨文化管理模式,让多元的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3 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阶段理论模式

由于目前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决策层大多由持有股权较多的一方(通常为外方) 派遣的人员担任,执行层多为东道国雇员的现状,本文将从各阶段的管理重点、管理职能和企业管理文化倾向等角度,通过对决策层和执行层的相互制约关系的分析,对各阶段的管理模式进行讨论。

3.1 以强势的文化倾向为主引导企业跨文化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合资企业的第一个阶段,此时,企业正处于不同文化的探索期,拥有共同的目标带动双方员工共同交流,由于代表强势文化一方的倾向将自然地控制着企业的整体文化氛围和行为规范。这样的选择将帮助企业较快地步入正轨,但由于强势文化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多基于其国家文化的影响,故在具体战略执行阶段可能会与现实环境或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执行层员工产生矛盾与冲突。

3.2 以弱势文化倾向来调整企业跨文化管理

这个管理模式适用于企业的第二个阶段。本阶段企业的管理重点转为加速发展,各种具体问题的出现也加剧了文化因素的剧烈碰撞。由于强弱势文化的不对称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中沟通难度加大,导致目标的设定和执行存在偏差。引发恶性循环。故此时的管理重点特别重视对员工的沟通和激励。管理的职能应转变到业绩考核,薪金评定等系统的调整上。决策层管理层要多与其沟通,并在具体工作方案、业绩考核、薪金评定、人员培训等方面多倾听他们的声音,给具体的执行人员更多的话语权,理解并尊重其背后的文化因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调整和改善。这种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矛盾,使方案的可行性增加。

3.3 强弱势文化的全面调整推动改善企业价值观系统

在第三阶段,跨文化管理的重点是从文化的角度,寻找企业内部交互环节的病灶所在,特别是当决策层与执行层人员的文化传统存在差异。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改善文化交流的环境,积极吸收对方文化中的有价值部分,解决文化冲突的矛盾。为进一步深入交流和共同文化价值观体系建立打下基础。

3.4 建立统一的价值观体系

在第四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体系,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双方都认可的文化价值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并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内部交换的长期顺畅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手段。因此,统一价值观体系的建立过程将是长期的、不间断的一项艰巨任务,它将伴随企业的存在而永远地进行下去。

4 结论

成功的跨文化管理要求中外合资双方在理解和尊重双方文化差异基础上,吸取双方文化中的优势, 寻求和创立一种双方都能认同和接纳的方式,建立起统一协调的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合资双方应根据各自文化的不同特点结合不同阶段任务的需要以及人们文化适应能力的发展规律,磨合融合出属于企业所特有的共同文化价值观,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进而发挥文化多元性所能带来的互补优势。

参考文献

[1]Adler,N.(1991).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Boston,MA:PWSKent Publishing Company.

[2]朱筠笙.跨文化管理.碰撞中的协同[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3]帕特里希亚•派尔舍勒.跨文化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78811.

[4]陈佳贵.跨文化管理碰撞中的协同[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1:3263271.

[5]宋亚非.国际企业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姜岩.中外企业文化的交流、冲突与协调——以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建设为例[J].决策借鉴,2000,(2).

[7]赵署明,刘俊厚.“三资”企业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8]王竹青,论跨国公司的跨国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4).

[9]唐炎钊,等.国外跨文化管理研究及启示[J].管理现代化,2005,(5).

[10]秦学京: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经济与管理,2005,(5).

合资铁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铁路作为国有资产,其管理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对铁路运营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对我国国有资产的全局发展产生影响。当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铁路管理体制慢慢地显现出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态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发展及其现状,然后提出了几点关于我国铁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经济效率;国有资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71

1 我国铁路行业管理体制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政企不分

如今的管理体制之下,铁道部在我国是政企合一的,它不但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且扮演着企业的角色,管理着我国的铁路网,它不仅是权利主体,又是利益主体,这种权利-利益的双重角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违反了公平竞争的要求。另外,由于铁道部和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不一致,铁道部所追求的增值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缺少商业竞争

竞争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之一。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之间是一种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分局、铁路局依次对上级单位负责。在这种基本不存在竞争的商业环境之下,铁路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员工服务水平都存在一些问题。

1.3 没有体现铁路企业的商品生产者地位

目前,我国铁道部下属的铁路局及其分局虽然在法律意义上是独立的法人企业,但是却不具备相关的财产权。资源分配,比如:员工人数的变化、融资渠道及其用途、资金转移及其处理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纵向计划规定的,铁路企业缺乏自主权,如此不利于铁路企业的发展。

2 深化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我国的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建立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输管理体制以及运营机制。在对我国铁路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查阅相关文献,笔者给出了几点有关于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式的建议。

2.1 政府管制职能应该实现独立化、科学化

政府和企业之间权责不清,是对我国铁路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需要对其职责进行适当调整,明确其管理职能。铁道部对我国铁路行业政策的制定进行管理、监督,在遵守铁路法的基础上严格履行其管理职能,但是其不能进行或参与任何形式的商业经营行为。因为铁路行业存在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国家还可以对铁路行业进行合理的扶持,采用经济杠杆对其市场进行管理,但是其管理措施均需要通过科学论证,并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2 深入落实铁路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192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说明国有企业只有经过进一步改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才能跟得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确立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促进国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如今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重大困难还是集中在制度层面上,把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当作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符合我国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2.2.1 规范铁路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必须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明确投资方、决策方及管理方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各行其责、有序参与、高效运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资金监管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根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考核、监管制度,增强监管的合理性及时效性。在这方面来看,我国铁道部及其下属铁路企业的职责权限与工作范畴还应该深入细化、区分。

2.2.2 努力追求资本保值增值

健全资产经营、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考核运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也要考核技术创新绩效指标,并且制定与之相关的资产经营评价体系;不仅考查年度指标,也要重视中长期发展目标;不仅考查铁路企业业务经营、资本运營实绩,也要重视业务经营、资本运营能力,形成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2014年6月,铁路部对其下属的,18个铁路局的考核方式及清算方式将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会更加重视市场而不是计划,更重视质量而不再仅仅是任务完成的数量,更重视企业未来发展而不是短期的数字变化。

3 结 语

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牵涉面非常广,既要充分认识到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也要认识到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在法律、政策、道义允许的前提下,解决我国铁路行业政企合一、缺乏商业竞争等问题。尽管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社会体制进一步发展,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必然会获得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景艳,刘国良.国有资产管理必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2]罗仁坚.铁路体制改革的设想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3(7).

[3][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朱少文,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4]杨斌.日本铁路改革及启示[J].铁道经济研究,2000(2).

合资铁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铁路春运;客运组织;风险管理

1引言

春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现象,是指在春节前后为期40天的运输时间,我国每年的重要节日是春节,庆祝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人们都会在春节期间与家人团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们在外求学、务工人员都会在春节前回家过年,春节后返回到学习地和工作地,这样就会形成学生流、务工流,造成一段时间内出行人员激增,铁路是人们在春运期间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考验着国家和铁路部门的整体工作情况。

2 春运期间铁路客运的风险特点分析

2.1 客流量大数量激增

春运期间学生流、探亲流、返乡流、旅游客运流叠加,旅客数量明显增多,高峰时段特别明显,给运输和组织工作造成较大难度,由于客流量激增引发的不安全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员成分复杂,铁路作为春运期间有效的交通工具,大多数出行人员选择铁路,然而这也加重了黄牛党、骗子、扒手等不法人员的出没,甚至一些恐怖分子为了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也选择在春运期间,选择人员密集的火车站等地方进行违法犯罪活动[1]。在春运期间火车站周围出现的行骗和盗窃事件明显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二是客流量激增极易引发拥挤踩踏事件,在一些过道和检票口等狭窄地方由于人们上车心切,极易发生拥堵,甚者出现踩踏事件,造成口角事件甚者伤亡事件的发生。

三是在上车和下车时极易引发冲突,春运期间客流量大,站台人数众多,上车流和下车流在短时间内容易发生碰撞,形成摔倒踩踏等问题。

2.2 对铁路形象要求高

春运期间客流量大,铁路客运形象代表了整个铁路部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形象,出行乘客对铁路形象要求较高,对铁路服务水平要求高,鐵路客运形象是铁路的无形资产,是铁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铁路在春运期间由于铁路职工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出现服务不达标,语言不规范问题,极易引发社会的舆论,给铁路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铁路经济受到影响[2]。大多数客运人员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在与一些乘客发生矛盾时易引发争吵,影响服务形象。

2.3 违法形式变化较大

春运期间是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峰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违法犯罪形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以往盗窃和黄牛倒票问题突出,如今电子银行的应用和铁路APP的发展,传统违法犯罪形式占比较小,新的违法犯罪形式逐渐增加,如网络微信诈骗,犯罪分子较以往更加狡猾,违法犯罪分子编造虚假信息更多,甚至散布一些恐怖信息,造成群众心里恐慌,扰乱社会治安。有的犯罪分子谎报警情引起铁路客运运营秩序混乱,造成旅客出行受到影响,破坏了社会团结。在春运期间,电子产品遗失率较其他物品数量多,对旅客的箱包盗窃出现新的方式方法。

2.4 突发事件明显增多

受较大客流和季节影响,铁路春运期间突发事件明显增多,给安保处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春运期间受季节影响,天气比较寒冷,受到低温和雨雪的影响极易发生旅客滞留现象,这对于安保工作将产生较大压力。同时,一些仪器设备受天气影响极易发生故障,造成交通运输中断,旅客滞留站内。春运期间反恐工作压力较大,一些反人类犯罪分子极易选择此期间进行作案,加强恐怖分子的防控工作压力较大,春运期间各年龄层分布较大,一些年龄较大在乘车期间极易发生身体健康问题,对医疗急救方面的工作不容忽视。

3 春运期间铁路客运的风险管理策略

3.1 提升安全意识加大教育

安全事故的出现多数由于思想麻痹大意,缺乏应有的安全常识,存在侥幸心理。加强对内和对外的安全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保证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主要表现为:

一是利用多种方式对旅客进行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宣传展板、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加强旅客乘车安全教育,根据时代的发展,开通双微平台,在网络中及时传达和宣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安全意识[3]。加大职工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应急处突能力,规范职工言行,为铁路春运工作增光添彩。

二是引进保险机制,加强保险在职工和乘客中的应用,提高后期保障能力,从主观和客观上保障春运期间安全平稳的渡过。

三是加强防骗和儿童的保护安全教育工作,由简单粗放的安全教育形式变得更为具体,提高安全管理过程的教育,防止人员疏忽酿成重大事故。

3.2 优化勤务方案提升效率

春运期间要充分调查客流的特点,通过调查进行科学的机车安排和人员配置,适时加大人员和设备的投入,顺利完成运输任務。勤务安排方面坚持科学用人,对于人员密集的重点站要及时增援,各级各类站点要准确谋划运输方案,按照铁道部的要求做好客运工作。遇到天气影响,要及时汇报,经过上级批准后,选择正确的途径尽快恢复列车秩序。按照客流采取不同的客运方案,做到松紧得当、有的放矢。

3.3 加强源头控制突出重点

铁路春运期间为了确保安全应树立源头控制意识,突出重点,对重点岗位重点人进行重点管理,加强安全制度的建设[4]。一是重点岗位如检票口、调度室等部门应加强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宣讲,对工作规范进一步落实,提高重点部门的管理能力,管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提高安全运行能力。二是加强重点人的管理,对于一些重点人进行重点检查,对于风险岗位的人员要加强教育,避免麻痹意识造成事故。

3.4 坚持齐抓共管确保安全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能力,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社会治理能力[5]。

一是开展好协调联动平台,及时与兄弟单位进行协调联动,做好春运期间运营的宣传和联动工作,确保净化安全环境,提高安全震慑力。

二是做好相关预防演练工作,与多部门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安保处突能力。

三是加强仪器设备建设,提高设备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加强仪器设备预警建设和摄像安全防护工作。

四是加强社会联动,建立网上沟通平台,及时监督网络舆情,确保在黄金时间将网络舆情处置到位,减少负面影响。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春运期间铁路客运客流量大,铁路客运风险管理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春运期间铁路客运的风险特点分析:客流量大数量激增、对铁路形象要求高、违法形式变化较大、突发事件明显增多。阐述了春运期间铁路客运的风险管理策略:提升安全意识加大教育、优化勤务方案提升效率、加强源头控制突出重点、坚持齐抓共管确保安全。望此次研究结果和内容得到铁路管理人员的关注,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董维明.高铁时代铁路春运安保工作探究[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7,27(04):5-8.

【2】张凤清.浅谈铁路春运期间旅客乘降组织安全[J].科技与创新,2017,39(05):80+85.

【3】姜雯.铁路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与措施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34(23):218.

【4】张志科,刘敬辉.铁路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03):56-60.

【5】李裕婷.春运期间铁路客运站进出站口安全组织策略浅析[J].纳税,2017,29(28):89.

合资铁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如何加强市政工程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就市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从事市政管理方面的人员提供管理理论依据,进而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市政工程;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1.市政工程管理的存在问题

1.1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问题

现在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搞内部项目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这种类似转包挂靠的行为削弱了企业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极易导致质量低劣;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只好挂靠施工;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不按图纸施工,擅自变更设计。另外,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原来的许多分包企业逐步成长为总包企业,这些新兴的总包企业往往在分包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上存在薄弱环节。

1.2 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有的工程开工多日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有的工程不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检查时才补办,时常出现\"三边程\";有的政府投资工程为追求所谓\"政绩\",一味压缩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极易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功能不全或其他缺陷和施工质量隐患,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的降低,运行后出现大量质量问题。

1.3 质量意识不强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有的为了献礼或向媒体交代或应付检查,往往重视工期而忽视质量,有时出现抢干和蛮干。各责任主体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或对强制性标准不熟悉。有的人认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与结构安全无多大关系大不了坏了再修,人为地降低了质量。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与工程不同步,表格不统一,后补资料、甚至出现假资料。

2.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措施

2.1 坚持落实质量责任制

多年的实践证明,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说到底,就是工程不论大小,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勘探、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监理等要按照分工,对工程涉及的各个环节负责,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人的头上,出了质量问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2 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市场信誉对质量责任主体的约束力

正是基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需要,我们要严格执行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理单位违反法律 、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的行为,以及勘察、设计文件和工程实体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情况记录在案,并提请有关部门将不合格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清除出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2.3 强化工程质量意识

首先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市政设施都是城市整个系统的一个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条腿,若质量上出现问题,也将给国家和群众的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要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质量水平。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给建设者们敲质量的警钟,\"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应化为参与市政工程建设者们抓质量的自觉行动。

2.4 强化监理公司的监理职能

任何一项工程中,施工单位质量自控是基础,监理单位有效监管是关键。要提高工程质量,监理就要着眼于工程的工期进展和质量,安全客观实际,采用法律的手段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协调生产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关系。

2.4.1 要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市政工程监理队伍

市政工程质量监理是一项难度大、项目多、任务重的监理工作,因为市政工程是综合性工程,既有道桥工程专业知识,又有给排水专业知识,还有园林、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等工程的专业认识,而一般的专业人员只精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很难胜任市政工程的监理工作,因此,监理公司要对市政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使其一人多能,胜任本职工作,为公司增添技术实力。

2.4.2 要有适应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仪器设备

目前,一些中小城市市政工程质检仪器、设备比较陈旧落后,精密仪器几乎是空白,有些监理公司根本就没有市政工程质量检测设备,这给工程监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市政工程的质量检测主要是靠先进的设备,是靠人与仪器、设备有机的结合才能监理出优良的工程,因此监理公司要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使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器械结合起来,使检测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从而增强监理公司的质检实力。

3.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因素,如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和安全变异,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因而,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因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方法,对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极其重要。

3.1 部分市政项目隐蔽工程和附属工程质量不高

软土地基和回填土处理不到位,致使地面出现纵向裂缝和破损;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不到位,路面成型后出现起砂和脱皮,甚至钻芯取样试件出现蜂窝现象。同时,由于对市政工程的附属工程不够重视,人行道基础处理到位,致使人行道道砖铺砌块出现松动塌陷。盲道下坡道与路口衔接高差较大,不符合高差小于2cm的设计和规范要求。

3.2 同步建设施工质量差

位于人行道或慢车道上的同步设施,各类管线检查井标高与路面标高不同程度存在差异,致使路面平整度差。尤其是部分管线基础未按行业标准和道路设计标准进行回填和处理,使地基基础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造成路面沉陷。

3.3 施工现场对地下管线设施保护措施不力

一是建设单位提供的管线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二是施工企业对现场未做详细调查或全段面探坑施工;三是管线单位提供的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使施工现场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3.4 施工机械和施工用电存在安全隐患

少数施工现场尤其是处在城郊结合部的小型施工场地,施工用电极不规范,仍然使用木配电箱,甚至出现闸刀无保险盒的情况;施工机械带病作业现象较为普遍,检修不及时或违规操作,以致酿成安全事故。

4.结语

在市政工程管理中,工程的管理影响了施工的好坏。要把管理重点放到第一线,特别是抓好工序管理,坚持质量检查制度,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本文从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出发,就如何提高市政工程的管理水平给出了一些建议。然后简述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參考文献

[1] 王伟. 以科学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2] 胡正华. 知识经济时代的施工管理浅析[J].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05.

[3] 王澜轩.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J]. 民营科技,2011.

合资铁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企业不断转变经营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其在铁路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占重要位置。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已全部面向市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企业在经营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根据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的现状为铁路企业制定一套合适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可以优化铁路企业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和监督体系。

关键词: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深化改革

一、铁路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

铁路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就建立了一套以分层管理为基础的初级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使得铁路企业把财务和业务进行有机结合,整合了铁路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了铁路企业的经营水平。目前,铁路企业虽已全部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但是从实行现状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的管模式中没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透彻

如今,铁路企业虽已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但是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核心内容的认识不及国内大型企业的认识透彻。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上和理念上存在一些误区,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的运营中没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首先,铁路企业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仅仅只是企业原计划管理的延伸,二者没有本质的差别。全面预算管理只是对原计划管理的简单整合。其次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没有实行的支撑点。

(二)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一张完整的信息交流网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要做好预算编制、控制和考评等一系列工作,就必须要求企业为其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做支撑。现今,由于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生产、经营、财务等各环节信息不流通,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处于孤立状态,很难做到一体化。这为铁路企业建立体系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增加了难度。

二、深化铁路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铁路企业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的形式来规范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和经营目标,全面预算是铁路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以及经营目标有利于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性作用。

1.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铁路企业在其经营模式中,会制定一系列适应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铁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包括经济和非经济目标。经营目标是铁路企業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实现的生产经营目标,更是铁路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在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战略目标的需求,对铁路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铁路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2.铁路企业中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

铁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而战略规划可以把战略目标具体化和形象化,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做保障。战略规划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铁路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目标和计划。所以深化铁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就要制定适合铁路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考核体系

考核是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铁路企业运营过程中好的考核体系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会有利于铁路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1.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具有目标性。全面预算考核的目标是为了发掘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真正作用,全面预算考核体系有利于更好更快的实现铁路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有利于铁路企业权衡全局和局部的利益冲突。所以建立一套以目标为主导的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利于深化铁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在设计全面预算考核体系的过程中应建立以多重标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这样有利于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收支利等财务指标,同时有利于铁路企业建立一些提高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的非财务性指标。此外,在设计预算考核体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设计定量的考核指标还应设计一些定性的考核指标。

(三)加强对全面预算过程的控制

全面预算是对铁路企业实际运营过程的预测和预计,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所以,在明确了全面预算的目标后,要做好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分析工作。分析和控制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做出调整,以便铁路企业更好的发展。

1.成立全面预算过程中的分析小组

铁路企业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之后,要组建分析工作小组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小组要及时的发现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上报,研究讨论并做出改正。同时,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为深化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供经验。在分析评估过程中,要着重分析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全面预算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二者之间存在差异,要客观的分析出现差别的各种因素,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

2.对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铁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全面预算不能准确的预估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全面预算执行时要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及时的发现其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监督要做到事无巨细,要落实到铁路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对大型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要加强。以便更好的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真正作用。

3.对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

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会挑战各种问题,但是在挑战的背后一定要坚信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和优势。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随意的对全面预算做出修改。铁路企业要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要根据实际情况并进行分析后对全面预算做出调整。影响全面预算的因素有很多,如政策的改变、市场的走向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所以,铁路企业要根据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全面预算做出合理科学的调整。

(四)改善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确定预算条件是确立全面预算目标的先决条件。企业是根据假设进行全面预算编制的,如政策的变化、原材料成本的控制等一些影响财务费用的因素,都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进行全面预算编制的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可以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可实施性和科学性。

铁路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各种各样,如:零基预算,就可运用于刚成立的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之中;滚动运算法适用于有雄厚基础,但经营环境变化大的企业。铁路企业在改善全面预算编制的编制方法时要借鉴权威的编制方法,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交流库

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将企业的人、物以及经济活动中各环节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统一,实现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战略目标,打通各信息交流的渠道。信息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铁路企业业财的融合,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流通和共享,同时有利于铁路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的转变。

三、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铁路企业在面向市场后要突破质的飞跃就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深化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把铁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规划、经营目标等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我国铁路企业的发展和转型。铁路企业应从思想转变开始,全方位的、透彻的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学习。铁路企业领导应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深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全体员工应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认识,以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涛.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7.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3]杜莉.铁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作者简介:

魏艳霞,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衡水车务段。

合资铁路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相较于其它类型的建设项目,在工期进度的控制与保障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于影响铁路建设项目工期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铁路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工期控制措施。

[关键词]铁路工程;工期控制;进度控制

在各种类型的建设工程项目中,铁路建设工程项目是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原因无它,主要是由于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是路线长、区域广、建设环境复杂,而且建设内容涉及到线路、桥梁、隧道以及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等各个专业,是一种系统工程项目。铁路建设项目由于涉及专业较多且各专业间还存在着各种接口与控制关系,因此,协调与处理各专业间的关系,对于項目的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工期。

1、铁路建设项目工期的影响因素

铁路建设项目工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评价层面的因素,也有技术层面的因素。总的来说,影响铁路建设项目工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项目建设质量与成本因素、设计图纸及变更因素、施工技术因素、施工管理水平因素以及施工作业水平因素等,此外,安全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资源配置因素等也是铁路建设项目工期进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1.1项目建设质量与成本对工期的影响

建设项目的质量、成本与工期是三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三者互相影响。工程质量对工期的影响较大,当工程质量提高时,往往也就意味着工程工期的延长,反之,降低工程质量,可有效缩短工程工期。通常情况下,保证工程质量是前提条件,在质量要求明确的前提下,工期的长短将与成本的投入直接相关,当需要缩短工期时,往往意味着成本的额外投入。对于铁路建设项目来说,铁路建设质量要求是明确的,总工期是根据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确定的,成本投入也是有预算的。此三者的相互影响,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与控制方面的问题。如何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好三者的关系,是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若一味的追求高质量,势必会对工期进度造成影响;而一味的控制成本,不但工期进度难以保证,便是工程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1.2设计图纸及变更对工期的影响

图纸设计以及设计变更通常是在项目的可研阶段对工期的影响较大,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此类因素对于工期进度的影响较小。在工程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对于相应的分项工程工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一般可控,对于总工期而言,设计变更的影响可不考虑。铁路建设项目上发生的Ⅰ类变更,因规模大数额高而应重新计算工期,因此建设施工管理中,设计图纸和变更对总工期分析可不作为主要影响因素。

1.3施工因素对项目工期的影响

施工因素对工期的影响包括了施工管理水平、作业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

施工管理水平对工期具有较大的影响,具有较好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单位,可以很好的在施工过程中协调施工参与各方,使施工各项进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反之,施工管理水平差,势必会在施工过程中因各专业协调问题而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施工技术水平与作业水平是一个施工单位综合实力的体现,这两方面对于施工工期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是评价施工单位除管理水平外的两项重要指标。施工单位是建设项目实施的主体,施工进度的快慢受其影响较大,而一个施工单位,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作业水平体现其整体水平的高低。监理单位作为业主的监督管理方,其管理水平同样在项目施工阶段对项目工期有着重要的影响。

1.4施工环境对项目工期的影响

施工环境也是一个综合影响因素,对于工期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突发性。施工环境泛指建设项目沿线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现场周边的劳务状况、材料资源状况等。在工期影响因素的分析识别与统计中,施工环境可作为客观因素与不可变因素考虑。在施工开始前,项目建设管理方应该充分调查项目线路及周边的环境情况,在掌握详细资料的前提下合理计算总工期,这样才能使施工环境因素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未对项目施工环境调查充分而开工建设,那么在实施过程中既定工期很可能无法满足施工实际的需求,施工进度也就无法合理地与施工质量、成本等因素相互协调配合了。

2、铁路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2.1确定总工期以及里程碑工期目标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需要围绕总工期目标来进行。对工期进行控制需要有一个控制目标,总工期就是控制目标,具体的实施需要在总工期的控制目标下,分解制定各个里程碑工期目标,以里程碑工期目标的落实与实现来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因此,确定总工期以及里程碑工作目标是进行项目工期控制的基础。

2.2编制实施性的进度计划

编制详细的可实施的进度计划,是确保工期目标完成的重要保障措施。进度计划的编制可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进行,网络计划与横道图是常用的计划编制方法,对于复杂的进度计划可以通过项目管理软件来完成。详细的可实施的施工进度计划,可以有效指导项目施工的资源配置以及进行施工作业安排。施工进度计划需要在实施前反复优化,直到找到能够确保工期的最优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跟踪分析计划的实施情况,将工程实际的进度与计划进行反复比对,在发生偏差时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正,确保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目标相一致。

2.3要明确关键线路与施工关键要素

关键线路是项目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活动组成的集合线路,通常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即为关键工作。项目施工的关键线路需要通过编制网络计划图来得到,只有对关键线路上的施工作业活动进行有效的工期控制,才能确保项目的总工期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过程中,应对项目关键线路上的活动进行特别的关照,重点监控其实施进度,并在资源配置以及各种保障上予以重视。

2.4合理调配资源

资源的合理调配是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工期目标完成的关键要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资源调配包括了人力资源、机械设备资源、材料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等。工程项目建设必需考虑很多要素资源的调配问题。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进度计划的实施以及工期目标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受到所需资源的限制,项目资源在调配的过程中总是呈现出有限性,因此,资源的均衡分配是工期控制的重要方面。

资源均衡分配,就是依据项目进度计划,以不影响工程项目进度为前提,将项目已到位的有限的资源,通过调整施工各个工序的开始与结束时间,更合理地分配到各分部分项工作中。资源均衡主要关注的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合理使用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如果项目的所有活动资源需求都为己知,那么项目一经计划好就可以从总体上计算项目资源使用的情况。如果资源的需求量超过了资源的可供量,那么就要在工期计划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权衡。

3、结束语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因其复杂性,在施工阶段的工期控制上相较其它建设项目类型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述之工期控制措施,主要是从施工阶段出发,而对施工阶段工期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却不仅在施工阶段,设计阶段、项目准备阶段的一些因素也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此,在分析对项目工期造成影响的因素时,要进行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识别,这样,才能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相应的控制。

上一篇:省级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允价值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