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小说范文

2023-09-22

阿姨小说范文第1篇

1、了解小说《百合花》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小说;把握评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百合花》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刚聆听完散文家娓娓谈散文,正陶醉于《白鹭》那精巧的诗篇之中。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站在小树绝顶的形象,那优美的低飞,宛如在我们面前。正在此时,我们耳边又传来了小说家朗朗谈小说的声音。这是文学泰斗茅盾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跟随他步入《百合花》的文学殿堂,共同欣赏《百合花》那传神的细节描写吧。

二、 课前热身:

要求: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 ) 点缀( ) 害臊( ) 撂( ) 木讷( ) 憨( )厚 挪( )步 讪( )笑 尴尬( ) 掂( )量 鹿砦( ) 颤( )动 虔( )诚 忸怩( ) 跌宕( ) 执拗( )

四、学法指导: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五、自主阅读:

要求:自主阅读小说《百合花》,结合小说阅读方法,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即自学提纲),并做好圈点批注:

1、阅读小说《百合花》,了解故事情节,并能用语言进行概括。

2、结合有关描写,分别谈谈你对小通讯员、新媳妇等人物形象的认识。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说说,你认为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

4、作者以“百合花”为题,有哪些好处?

六、小组交流:

要求:就每个问题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一致的认识,有问题可以在班里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一、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1、阅读茅盾的《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自我探究以下问题: 1〉这篇评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这篇小说的? 2〉、作者认为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3〉、体会作者独到新颖的观点和有力的论证

二、小组合作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理解. 明确:

1〉第一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二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三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2〉这篇小说风格上清新俊逸;故事简单、情节精致;善用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风貌,描写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形成前后呼应,使“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

三、对比阅读;

1、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2、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分析、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

1、分析小说,要紧扣小说的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

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3、要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四、活学活用:

从初中阶段所学小说中任选一篇,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评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要明确。

五、教后反思:

附:板书: 护送 纯朴、腼腆、热爱生活

(一) 小通讯员 舍身忘我、关心别人 百合花 借被

新媳妇 善良纯朴、热爱解放军 献被

(二) 抓住小说要素

鉴赏小说 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有有力的分析论证 练习题:

(一)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 ) 点缀( ) 害臊( ) 撂( ) 木讷( ) 憨( )厚 挪( )步 讪( )笑 尴尬( ) 掂( )量 鹿砦( ) 颤( )动 虔( )诚 忸怩( ) 跌宕( ) 执拗( )

阿姨小说范文第2篇

1、了解小说《百合花》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鉴赏小说的一般方法,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小说;把握评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百合花》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刚聆听完散文家娓娓谈散文,正陶醉于《白鹭》那精巧的诗篇之中。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站在小树绝顶的形象,那优美的低飞,宛如在我们面前。正在此时,我们耳边又传来了小说家朗朗谈小说的声音。这是文学泰斗茅盾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跟随他步入《百合花》的文学殿堂,共同欣赏《百合花》那传神的细节描写吧。

二、 课前热身:

要求: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 ) 点缀( ) 害臊( ) 撂( ) 木讷( ) 憨( )厚 挪( )步 讪( )笑 尴尬( ) 掂( )量 鹿砦( ) 颤( )动 虔( )诚 忸怩( ) 跌宕( ) 执拗( )

四、学法指导: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五、自主阅读:

要求:自主阅读小说《百合花》,结合小说阅读方法,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即自学提纲),并做好圈点批注:

1、阅读小说《百合花》,了解故事情节,并能用语言进行概括。

2、结合有关描写,分别谈谈你对小通讯员、新媳妇等人物形象的认识。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说说,你认为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

4、作者以“百合花”为题,有哪些好处?

六、小组交流:

要求:就每个问题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一致的认识,有问题可以在班里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一、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1、阅读茅盾的《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自我探究以下问题: 1〉这篇评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这篇小说的? 2〉、作者认为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3〉、体会作者独到新颖的观点和有力的论证

二、小组合作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理解. 明确:

1〉第一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二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三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2〉这篇小说风格上清新俊逸;故事简单、情节精致;善用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风貌,描写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形成前后呼应,使“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

三、对比阅读;

1、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2、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分析、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

1、分析小说,要紧扣小说的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

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3、要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四、活学活用:

从初中阶段所学小说中任选一篇,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评论。要求: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要明确。

五、教后反思:

附:板书: 护送 纯朴、腼腆、热爱生活

(一) 小通讯员 舍身忘我、关心别人 百合花 借被

新媳妇 善良纯朴、热爱解放军 献被

(二) 抓住小说要素

鉴赏小说 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有有力的分析论证 练习题:

(一)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 ) 点缀( ) 害臊( ) 撂( ) 木讷( ) 憨( )厚 挪( )步 讪( )笑 尴尬( ) 掂( )量 鹿砦( ) 颤( )动 虔( )诚 忸怩( ) 跌宕( ) 执拗( )

阿姨小说范文第3篇

5、8)班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2、通过指认《百合花》中细节描写,说出它的巧妙之处。

3、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

4、理解茅盾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5、能比较出自己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之间的区别。

课前准备:

1.预习小说《百合花》,掌握生字词。

2.了解作家茹志鹃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在天空飘着雪花的静谧的夜晚,坐在温暖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说,与书中的人物共度欢乐时光,是多么令人向往。然而,你可知道怎样去欣赏小说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基本的小说鉴赏知识吧!

二、知识盘点

请同学们回忆小说的有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小说?

2、小说包括哪些要素?

3、如何阅读小说?

(提示: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几点不同之处。)

三、指点迷津

1.我们刚才说到的阅读小说与阅读记叙文的不同之处到底是什么呢?这与小说的三要素有关。从三要素入手对小说进行鉴赏是鉴赏小说最重要的方法。那么,我们如何从三要素入手来鉴赏小说呢?

(参考答案:(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2.知道了这些基本的方法,我们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呢?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①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②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③思考和挖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①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

②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

③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①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

②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基本的小说鉴赏知识,尤其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对小说鉴赏,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当然,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所侧

重。

五、初步欣赏《百合花》

(一)细节描写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百合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读了小说之后,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挑一处来说说给大家听听。

(提示: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3、小说《百合花》中哪些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使你难以忘怀?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等细节描写。①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②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③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

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二)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运用了许多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些非常感人的人物形象。细读课文,读后请说说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小通讯员的形象

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

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温馨指津: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同时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运用今天学习的小说鉴赏知识写下阅读感悟。

阿姨小说范文第4篇

意外的团圆

在瑞典,一名年轻矿工亲吻着他年轻漂亮的未婚妻说:“在圣卢西亚宗教节日上,牧师将祝福我们的爱,我们将成为夫妻,开始营造我们幸福的家。”

“愿美好的爱情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他可爱的未婚妻甜蜜地笑着说,“你是我的一切,没有你,我就不活了。”

第二天,当年轻人身着黑色矿工服(每名矿工都为自己的葬礼做好了准备)路过未婚妻家时,他一如既往地轻轻敲了敲她的窗子,向她道了声早安。但到了晚上,她却没有听到他向她道声晚安,因为那天他没有从矿上回来。那天上午,她精心为一条黑色围巾镶了个红边,那是她为他在婚礼上要搭配的衣服准备的。看他那天没有回来,她就将围巾收了起来。

就在那天,葡萄牙的里斯本市发生地震,整座城市被地震摧毁。此后发生了很多事情:“七年战争”;弗兰茨一世皇帝去世;耶稣会被解散;波兰被瓜分;奥地利女君主玛丽亚·特利莎离世;施特林泽被处决;美国独立;法国和西班牙联军攻占直布罗陀失败;土耳其人将斯坦将军关进匈牙利的维特拉尼洞穴;约瑟夫皇帝魂归西天;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攻克芬兰;法国大革命到来,连绵的战争开始,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被埋葬;拿破仑打败普鲁士;英国人轰炸哥本哈根……但农夫照样在田里耕作,磨坊主照样在磨房里碾磨玉米,铁匠们照样挥舞着铁锤锻造工具,矿工们照样在地下挖掘。

但在50多年后的1809年,在圣卢西亚宗教节日期间,瑞典一座煤矿的矿工极力在两个通风井之间打开一个通道时,从275米深的地下碎石和硫酸盐水中挖出一具年轻人的尸体。不知道浸泡了多少年,尸体没有腐烂,还保持完好,所有特征和年龄仍清晰可辨,犹如一个小时之前刚刚死去或工作累了在打盹儿。然而,当他们把他送到地面上时,他的父母、亲朋好友都早已过世,没人来认领这个“睡着”了的年轻人,也没有人记得他的遭遇。直到与矿工海誓山盟过的老妇人来到,人们才知道他是谁。白发苍苍、弓腰驼背的老妇人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向躺着的尸体。她一下就认出他就是她当年的新郎。没有悲痛,而是极度欢喜地,她一下跪倒在日夜思念的心上人的棺材跟前。长久之后,她才从强烈的情绪波动中恢复过来。“他就是我的未婚夫,”她终于说,“在过去的50年中,我一直在默默为他哀悼。现在,上帝可怜我,能让我在死之前再看上他一眼。就在我们要举行婚礼的前一周,他下到地下,从此再也没上来。”

当看到容颜已逝、毫无力气的老妇人就是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新娘时,在场的人们都被她的悲剧感动了。50年后,年轻时的爱情烈火在她心中重新点燃,可他却没有张开嘴朝她笑一笑,也没有睁开眼睛看她一眼。作为年轻人唯一的亲属和唯一认领他的人,老妇人最终在矿工的帮助下,将未婚夫的尸体抬到她家。矿工们连夜在教堂墓地为他修建了一座坟墓。

第二天,坟墓就修好了。矿工们来到老妇人家抬死者的尸体。这时她打开棺材,将一条镶着红边的黑色围巾放到尸体上,然后,她身着最好的节日礼服来到墓地——这不像是未婚夫的葬礼,俨然是她的婚礼。就在矿工们将棺材往坟墓里下葬时,她说:“你自己好好在冷冰冰的婚床上再睡上一天、一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吧!我还有几件事没有做完,做完后,我很快来找你。这一天很快就要到来,耐心等着我吧,亲爱的!”

“在告别尘世时,尘世曾经给予你的一切将不复存在。”她自言自语地说,然后慢慢离开墓地,恋恋不舍地再次回头朝埋葬着心上人的坟墓看上几眼。

爱情的门牙

他浅紫色的头发在路灯下有一种梦幻的感觉,像开满了一头的勿忘我。

一千四百多天的想念

宋遇回来的消息,是舒琳从新闻上知道的。

凭着一张模糊的背影,她还是一眼认出他。他骑着马在车流里穿梭,高低肩特别明显,镜头里有许多举着手机对他拍照的女生。他还是那样喜欢引人注目,可姑娘们偏偏又吃他这一套,就像当年舒琳,也是追在他身后的那群女生中的一个。

舒琳关掉手机,继续听老师讲花道的空间理论学。可是精神再也没法集中,脑海里翻来覆去都是宋遇,倘若这种分手后的久别重逢算是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那对于舒琳和宋遇来说,简直称得上风暴了。

舒琳摸了摸缺了一半的门牙,把书一摔,跑出了教室。

她决定去报一个跆拳道的班,然后一拳撂倒宋遇,以报四年前的断齿之仇。可是当她跑去街上,四月春风扑面而来时,她还是没有忍住,一千四百多天的想念,在此刻终于化为一行眼泪,落得干脆利落。

19岁的人生选择题

六年前,舒琳还是大一新生,背心短裤人字拖,一头齐耳短发以及暑假在海边晒的小麦色肌肤,跟肤白貌美的学姐比起来,怎么看怎么土鳖。

宋遇185CM的个头,顶着一头亮眼的紫色头发走进学校,经过舒琳身边正好验证了什么叫“最萌身高差”。舒琳翻了个白眼,周边的姑娘们却双眼冒桃心。

但很快舒琳就倒戈了,因为当她跟学校外边的小摊贩骂架时,宋遇往她旁边一站,对方就闭了嘴。舒琳仰着头看着宋遇,怦然心动。用她后来的话形容就是:他浅紫色的头发在路灯下有一种梦幻的感觉,像开满了一头的勿忘我。

舒琳的倒追风风火火。在许多天真烂漫不知愁的女生里,她像一个异类的存在,宋遇喜欢也在所难免。所以,第二年春,他还是答应了她的追求。

舒琳的头顶刚好与宋遇的肩头平齐,宋遇每次都要倾斜着肩膀才能看清舒琳的脸,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高低肩。大学的恋爱大多都是没有前途的,毕业以后分道扬镳,那时的宋遇甚至都没想过他会跟舒琳走到毕业,可是舒琳却已经开始打算他们的将来,甚至在半夜打电话问他:“你说,以后我们住南方好,还是北方好?”

那一年宋遇才19岁,意气风发的少年面临最大的选择不过明天吃饭还是吃面,可是舒琳却抛给了他一个人生选择题。宋遇愣了一会儿才随口说了一句:南方。

门牙和爱情分道扬镳

恋爱不到三个月,舒琳像一个幻想家,已经在脑海里画好了跟宋遇这辈子的蓝图。甚至写在了笔记本上,比如买一所在海边的房子,一年旅行一次,29岁生Baby……

宋遇按照舒琳的要求全部背了下来。但男生大多阳奉阴违,内心始终有少年的叛逆,他也不例外,他觉得现在能把舒琳哄高兴了,太平就好,以后的路还太遥远。

舒琳的头发还是那么短,天儿一热就背心短裤人字拖,走在人群里是最扎眼的土鳖,而宋遇剪掉了最后一点紫色的头发,换了最新的板寸头,看起来精神帅气,喜欢在学姐们的尖叫声里找存在感。

一年的恋情,舒琳唯一在他身上找到安全感的只有他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不是你甩我,我绝对不离开你。”舒琳放心下来,她怎么会甩他呢?她用光了这辈子累积的自尊心和勇气挤破头皮才来到宋遇的身边,就算死,她也不会先说分手的。

可是,人生比起绝对和安全,更多的是不可预知。他们恋爱一年零两个月的时候,宋遇的生日,邀请了一堆同学去KTV,但所有人都忽视了舒琳是他女朋友这个事实,有个女生甚至趁着酒意当着舒琳的面亲了宋遇的脸。

舒琳也喝了酒,恋爱以来所有的不安自卑和酒精一样上了脑,她冲上去就甩了女生一耳光,然后厮打起来。场面很混乱,宋遇挡在舒琳面前,她朝他手臂狠狠咬下去,宋遇条件反射地推开她,她磕在包厢的玻璃桌角,门牙一声清脆,落了一半。哄闹的包厢顷刻安静,舒琳看着桌上的那半颗牙,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宋遇还没走到她身边,她就跑出了包厢。

那是舒琳第一次哭,就连她爸爸抛下她和妈妈皈依佛门时,她也没有这么难过。因为,她比谁都清楚,其实在一年多的恋爱里,宋遇从来就没喜欢过她。

没有勇气当面说一声分手

舒琳跟宋遇,从这晚开始像升入太空的火箭两端,自动分离。

舒琳是那种干脆果断的女生,删掉宋遇所有的联系方式,并告诫所有的朋友不允许替他传话,她决定要忘了他。

宋遇在楼下叫她的名字,她躲在被窝里把耳机的声音调到最大,她看似果敢,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因为,她没有勇气当面说一声分手。就像她一直装成刀枪不入,不过是因为从小爸爸不在身边,严重缺乏安全感。舒琳在被窝里哭得悄无声息。

后来三年,同校加同系的他们却很少遇见,她曾听过关于他们分手的传闻,有人说宋遇嫌弃她太粗暴。舒琳不以为然地笑笑,但在大四那年还是留起了长发,她知道她不是向别人证明什么,只是希望再遇见宋遇时,能给他一个不一样的印象。大概,所有分手后的姑娘都有过这样的幻想。

毕业时,舒琳跟室友一起在操场拍纪念照,可她硬拖着拍了一个下午,也没遇见宋遇,他那样耀眼的存在,应该早已有了陪伴的人。

后来,舒琳在实习时,听说了宋遇出国的消息。

不想全部失去

舒琳一直留在南方,现在头发已经很长,上个月她决定修身养性,报了花道和礼仪课,她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宋遇的消息,所以她打算做个淑女,穿浅色的连衣裙,尽管看起来乖得不像自己。

同事问舒琳,为什么不去把门牙缺的那个角补上,舒琳想,也许是想当宋遇欠着她的证据,也许是她觉得这是有关宋遇的最后一点东西,她不想全部失去。但她却跟同事说:“因为我只喜欢原装,而那个角已经找不到了。”

每周,她都会去一趟寺院,在一旁看穿僧衣的爸爸给僧众讲放下、回归本心云云,她总是会忍不住落泪,这么多年,她的本心早已追随着宋遇,漂洋过海。

她没有打算唤回宋遇的,因为他的心从未在她身上,就像她每周都按照妈妈的指示来寺院,可她却从未真的劝过爸爸,她知道他的心已交给佛陀。

舒琳当然没有真的去报跆拳道,依旧去学习插花,上礼仪课。她也曾悄悄去过新闻里宋遇骑马出现的那条街,可却没有遇见他。

最怕漫漫长夜

在没有宋遇的那些年,舒琳也不是没有恋爱过,但在漫漫长夜时,她想起的人总是宋遇。一颗心太小,装不下别的人,尽管她装作热情满满可对方依旧能察觉她的三心二意,分手在所难免。

舒琳望着窗外零星的灯火,不知陪在宋遇身边的是怎么样的姑娘,不知他可还记得她,不知他会不会跟人提起她……不知,他会不会也怕这漫漫长夜。

舒琳决定剪去长发,因为她怕某天在街头遇见宋遇,他却认不出她。

舒琳剪完头发的第二天,就在公司附近遇见了问路的宋遇,他还是那么高,只是比从前胖了些。舒琳还没逃走,就被宋遇发现。

两人随便寒暄两句,宋遇说他来这里找他女朋友,舒琳慌忙开口告辞。可是她才走出他的视线,就再也忍不住当街痛哭。

宋遇,终归变成了她等不到的那艘船。

为他的高低肩负责

一周后,舒琳在公司楼下再次遇见宋遇。烈日炎炎,他骑着枣红色的马,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如英雄一般伫立,目光落在舒琳身上,温柔而笃定。

“买一所在海边的房子,要坐北朝南,春暖花开;25岁骑马绕城市一圈;26岁结婚;29岁生Baby;30岁一起去西双版纳骑大象。今天,你25岁了,我没有食言,如果要26岁结婚的话,那现在你就要跟我走了,毕竟拍婚纱照和挑戒指,以及见家长都需要时间……”

舒琳望着马背上的人,板寸头,高低肩,说着连她自己几乎都忘记了的人生规划,而且竟然一字不差,她一瞬间就红了眼眶。

宋遇帅气地跃下马,依旧附身凑到她面前,对她露出温柔笑意。

“你不是说有女朋友了?”舒琳的口吻充满醋意。宋遇直直看着她说:“是啊。”舒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天他要找的就是她。虽然他们分离四年,可她却从未说过分手,看来宋遇打定主意要借此耍赖了。

宋遇说,毕业后他去了国外以为能忘掉她,可他发现,他真的没办法忘掉她。还有,她要为他的高低肩负责。

阿姨小说范文第5篇

京派小说和海派小说(2学时)

一、 京派小说的审美追求

“京派”的名称只是一种沿用,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当文学的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留在北京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他们是“左联”(包括“北平左联”)之外最重要的文学派别。“京派”没有正式的结社,主要是由几个大学的师生松散组合而成的;但他们有自己的阵地,如《文学月刊》、《骆驼草》、《水星》、《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等。

“京派”作家在思想和艺术倾向上较为复杂;大体上,他们是一面揭露社会的不平,一面又惧怕革命与破坏。他们把人生理想寓于自然美、人性美,尤其是乡土的人情美之中,来与现实的丑相对抗。他们强调文学是作者感受的强烈表现,并有意识地让它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他们,文风自然诚朴,对人生有一种执着的追求,文学修养也比较深厚,并接近人民的生活,有的则直接来自底层。他们反对脱离社会的唯美派文学,但与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也不相容。

“京派”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理论、批评方面均颇有建树,且成员众多、人材济济。其中的小说家,除前期的老舍以外,主要是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林徽音及稍后的汪曾祺等。

1、废名早期的短篇集《竹林的故事》,多写乡土,尝试多种手法,具有田园牧歌风味。后转向诗化小说,用唐人写绝句的方法来做小说。多写自然风物,蕴涵禅趣,追求平淡古奥、朴讷静美的审美意境。他往往直接从古代抒情诗文中获得诗意的灵感,构成小说意蕴的核心。文字简省,富于弹性,能够表现较为丰富的内容。他精心锤炼每一单句的完美,联想和想象瞬息多变,却不指示抒情意象之间的联络路径,语言跳荡,趋向生辣晦涩。短篇《桃园》、《菱荡》,长篇《桥》可为代表。

2、凌叔华早年作品《酒后》、《绣枕》等多写绅士家庭的生活情趣和中等人家女儿的梦,长于心理描写。其后的《小哥儿俩》、《花之寺》、《疯了的诗人》、《倪云林》等小说,礼赞童心,吟咏自然风物,神往于古代的高人雅士,融诗、画艺术于小说之中,具备传统写意画的神韵。

3、萧乾以忧郁的儿童的眼光,描写人间的不平和世态炎凉(《篱下》、《放逐》、《雨夕》);以“乡下人”的眼光,发现劳动者的苦难和人性的美(《印子车的命运》、《花子与老黄》、《邓山东》);从民族意识揭露宗教、教会的虚伪(《栗子》、《皈依》、《鹏程》)等等,都带有人生、人性忧郁的色彩。长篇《梦之谷》通过爱情悲剧控诉金钱社会和黑暗势力;抑郁缠绵的情感抒发,笼罩了南国山光水色的明丽,成为感伤的抒情诗。

“京派”的特点:人道主义为根基的为人生的创作思想;由文化层面探讨人性、人生和国民性。多写自然风物、纯真爱情、童心、原始纯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时或对都市上流社会发出讥刺。艺术上化“古”纳“洋”,熔写实、浪漫、记“梦”、象征于一炉,把现代抒情写意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 、新感觉派小说的兴起和特点

1、初期海派:接续鸳蝴派的文学商业性传统。

概说:新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表现市民生活,迎合大众口味;过渡性都市描写,沉醉于物质享受而又有负罪感;“都市男女”主题, 性爱小说风尚,表现现代人性的“新式肉欲小说”;重视形式的创新,上海追新猎奇的风貌。 (1)张资平

经济和性的双重压抑主题,彻底的媚俗化。“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显示出海派的驳杂。创作《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 (2)叶灵凤

以感伤恋情小说为起点,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最早的推行者之一。31年后转向对都会女性的动态刻画。最现代的文体,狂放颓丧背后潜藏着旧式的温婉。 《朱古律的回忆》《七颗心的人》。还创作过通俗长篇小说。

2、新感觉派

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海派承上启下极重要的一个阶段。

现代人的眼光,新异的现代形式,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引入。

(1)施蛰存早年的短篇集《上元灯》中的小说,颇有诗的意味,但并不采用现代主义方法。《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等短篇集,运用弗洛伊德学说,转向较为典型的心理分析,有时略带神怪、魔幻色彩(《将军底头》、《魔道》等篇)。写城镇中青年女性性苦闷的《春阳》、《雾》,折射着性爱意识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明的冲突。其后的《小珍集》、用心理分析方法写社会现实生活的怪现状,则有回归现实主义的趋向。 (2)穆时英早期的短篇集《南北极》,写到阶级对立、又宣泄破坏、占有一切的情绪,具有流氓无产者气味。此后转向感觉主义、印象主义方法,表现爱情和死亡(《公墓》),都市的战栗和肉的沉醉(《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展览“十里洋场”的畸形“风景”。写出人物在“快乐面具”后的悲哀,是穆的一大成就。 (3)刘呐鸥短篇集《都市风景线》,多写大都市病态和糜烂。

“现代派”的特色与倾向: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与病态,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对人的“精神内海”的表现,有新的开掘。醉心于表现二重人格;有某种悲观绝望、颓废色情的倾向。 作业:

1、 三十年代小说的多元化发展

阿姨小说范文第6篇

一、文学的寻根:

1、时间:1983年~1984年间 ,韩少功、李陀、郑义、阿城、李杭育、

李庆西、郑万隆

2、论文:韩少功:《文学的“根”》——被看着这一运动的宣言 。

郑万隆:《我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

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

共同点:中国文学应 该建立在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开掘”之中,开掘这块古老土地的文化岩层,才能与世界文学对话。 作家作品: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小说”系列,阿城的《棋王》,郑义的《远村》、《老井》

4、目的:寻找民族文化精神,以获得民族精神自救的能力。

5、出现的原因:

⑴对文革的反思由单纯的政治层面转向探索历史失误与民族文化心理沉淀之间的关系。

⑵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成立场的生长。

⑶文学本身的动机:简单模仿西方不能使中国文学得到世界的认同。

二、“寻根”小说的艺术形态:

1、对风俗、地域文化的兴趣。特定地域的民情风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艺术美感滋生的丰厚土壤,并有可能使个体命运与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表现融为一体。

2、作家对生活方式的现代变迁的重视。

作家细致考察某一地域的居住、饮食、衣着、语言、交际方式、婚丧节庆礼仪、宗教等,成为拓展创作视野的凭借。陆文夫的《美食家》邓友梅写北京生活的小说,冯骥才的津门系列。

3、 在思想倾向和价值估断上:对传统文化的复杂态度。分为 “规范”和“不规范” 。

4、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作家把对生活场景、细节的真实描写和象征、寓言的因素结合起来 。(叙述方式、小说语言)

三、代表作品分析:《棋王》: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自觉认同

1、作家简介:

2、人物:王一生 :一个在历史的漩涡中具有独立 生活方式和生命力的

人物形象,他的整个人格中投射着久远的,富有无限生机的文化精神 。 表现:对棋道的痴迷,吃饭。车轮大战。

目的:小说在塑造王一生这个人物形象时,写出他的无为的人生态度和 有为的创造力时,力图表现古代道家文化思想生命力。贯穿在小说里的是有为与无为、阴柔与阳刚的相互转化。生命归于自然,得宇宙之大而获得无限自由的所谓道理,并进而把这种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人生联系起来,赋予其进取的现代意义。

四、乡土小说

一、主要作家:高晓声、汪曾祺、刘绍裳,古华,张一弓、路遥、 陈忠实、贾平凹、张炜等作家。

二、代表作:《人生》 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思考。(陈思和教程P238)

1、故事: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在一个爱情故事

的框架内,聚集着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变动的 诸多信息。

2、人物:高加林——是一个颇具新意和深度的人物形象

3、方式: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中多层次的展现了高加林的悲剧性格的形成过程 。

4、作家的态度:作家并没有回避高加林选择的合理性的因素 合理性:⑴倘若古老而淳朴的乡村文化不能产生更 高的物质和精神的要求。

⑵ 倘若刘巧珍的爱情始终不能满足高加林个人愿望

中的合理部分,那么,传统的生活哲学又如何说服他、束缚他呢? 评价:超越了早期改革文学中对人与环境关系的

二元对立的处理方式,而是深入到社会变化所引起的道德和我心理的层面,矛盾和困 惑交给读者的同时,也把启示给与了读者。

八十年代的小说

(三) 第一节:市井小说

一、时代背景:

1、五四文学中的两种启蒙传统: 启蒙的文学:强调思想艺术的深刻性 ,并以文学 与历史的现代化进的同步性作为衡量的标准,追求思想的深刻性。

文学的启蒙:以文学如何建立现代汉语的审美价值为目标。80年代:逐步恢复和发扬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和现实战斗精神。

2、市井小说的含义:小人小事,对市民生活的观察角度是俯视的。

3、代表作家作品

邓友梅:《烟壶》《那五》,冯骥才:《神鞭》《三寸金莲》,陆文夫《小巷人物志》,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二、代表作家分析:

(一)汪曾祺 :

1、简介:P107面。

2、小说的艺术特点:P108 ⑴在文体上,汪曾祺的小说大多选择短篇小说的形式 。

⑵在浓郁的乡土民俗画的描写中,渗透着作者传统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意识 。 ⑶他的小说同时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 。

(二)邓友梅《烟壶.》市井文化的描绘和反思

1、艺术追求:自觉追求京味风情小说。 从描绘日常生活、日常习俗的角度来表现历史变迁的叙事策略 。

2、《烟壶》分析: (1)故事情节:

(2)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分析。

首先表现了市井文化中正直而有创造性的一面。

A:烟壶的制作技巧中所表现出的民间文化的吸引

力与普通人的活力。

B:普通人的正直和情义 。

其次,对市井文化中的劣根性也进行了批判。

主人与奴才的相互转化及其心理。专制体制下的等级秩序中主人与奴隶关系的转变。 (3)艺术特点:从人物的语言、行为与心理的白描出发,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4)评价:从总体上看,小说是一篇民俗学风味的小说。对老舍等人具有北京地方色彩的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为以后的文学脱离政治意识的干扰,自由自在的表现民俗世界提供了先例。

(三)冯骥才

1、简介:教材P115面。代表作:《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

2、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其目的是为了克服中国民族

性格中的顽固惰性,从而冲出文化怪圈,再造民族性格。

表现:P115面。一是文化的劣根性。主要表现在正统意识和

祖宗至上。二是文化的自我束缚力。三是文化的封闭系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

第九章:先锋派作家及其创作

第一节:先锋小说

一、发展概述:

1、源流:当代先锋小说的精神的源头可以一直追寻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

2、开端: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分别代表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的创新。 马原: 《拉萨河女神》(1984年,创作的分界线)成名作:《冈底斯的诱惑》(1985)《马原文集》(四卷)

教材P192 贡献:“元叙事法”打破了小说的“似真幻觉

“元叙事法”——指的是作家在小说中直接出现并揭 露小说的虚构性。

“似真幻觉”——传统的现实主义观念认为,小说本身是对世界的真实反映。

“马原的叙事圈套”——“吴亮”提出,同名论文,见《当代作家评论》1987年第3期。以这种方式消解了此前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手 法所造成的真实幻觉,成为以后作家的模仿对象和小说实验的起点。

1马原小说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他在小说中频频出现马原的形象并以此来拆除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P193 2马原索叙述的故事往往是缺乏逻辑联系的互不相关的片断,这种片断只是靠了马原的叙述强制性地拼合在一起。P194《 《冈底斯的诱惑》

3他所叙述的故事丧失了传统小说故事所具备的意义,他更关心他的故事形式,更关心如何处理这个故事,而不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让人们得到故事以外的某种抽象观念。

3、 后期作家: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

⑴格非:叙事革命。(马原:八阵图→格非,人物内在意识的无序性构筑出一团线圈似的迷宫 。)

⑵孙甘露:语言实验。《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 《我是少年酒坛子》。这些小说彻底斩断了小说与现实的联系。

⑶余华:发展了残雪对人的存在的探索。 P302

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

代表:《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 血记》。 特点:早期的小说用冷漠的态度致力于对灾难、暴力和死亡的叙述,揭示人性的丑陋和阴暗。90后代表主要有,《在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主题:苦难:《活着》表现的是一个个亲人相 继死亡,温暖的感觉。当作家把富贵的故事抽象到人的生存意义上区渲染无常的主题,那一遍遍死亡的重复象征了人对终极命运一步步靠拢的艰难历程,展示出悲怆的魅力。这个故事的叙事含有强烈的民间色彩,它超越了具体时空把一个时代的反省上升到人类抽象命运的普遍意义上。P303

《许三观卖血记》——转型后的最终实现。

许三观: 在无数次的卖血中缓解生活中遇到的种 种苦难,表达了对亲人和

朋友的感情,同时也在 卖血中体会到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友的价值。 (1)“人”与“生活”的复原。

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P304

A 对许三观顽强、坚韧的生命力的表现。

B 对许三观面对苦难的承受力和从容对付态度的表现.

C 对许三观伦理情感、生存思维的表现。

(2)民间的表现和重塑。

首先,小说重建了一个日常的民间社会。作家对民间温情、民间人性、民间的伦理道德,民间的生活细节和民间人生世态的展示,构成了小说艺术力量的重要根源。小说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情节线索,而是以民间的日常生活画面为主体,民间的混沌、朴素、粗糙乃至于狡猾呈现出其原始的生机和魅力。

其次,从作家主体立场角度来看,小说体现了先锋作家从贵族叙事向民间叙事的转变。 《许三观卖血记》中叙事的转变:

暴露叙事→隐藏叙事。

冷漠叙事→温情叙事。

叙述人主体性→人物主体性转变。

早期小说先锋性的表现。

1、冷漠叙述:偏执地迷恋于对暴力、灾难、尤其是死亡的叙述 。

2、对旧有文类的颠覆性戏仿,武侠小说:《鲜血梅花》 公案小说:《河边的错误》 抗战小说:《一个地主的死》 才子佳人小说:《古典爱情》

3、幻觉与现实的相互融入。《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往事与刑罚》,都取消了真实和幻觉之间的界限 。

4、人物符号化 。抽象的符号,为演绎某种观念服务,这些人物往往没有姓名 。

二、先锋小说的特点P 306

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评论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

2、 在文化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3、文本特征上表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 式。

第二节:代表作品分析

一、小说语言美学的实验:《我是少年酒坛子》。

特点:他使得诗情的舞蹈改变了小说语言严格的行军,语言不再有一个 指向意义的所指,而是从惯常的组合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自己,并做出一些颇具难度的姿态。

二、残酷与冷漠的人性的发掘:《现实一种》

1、故事——兄弟仇杀。

2、对连环报小说的革新 。

⑴情节设计上:传统:有起因。余华:无起因,盲目的冲动。

⑵ 视角上:冷漠的叙述者 。

八十年代的新诗

第一节:八十年代新诗概述

一、觉醒: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天安门诗抄》

二、诗人队伍:七月派诗人 ,九叶派诗人 、

右派诗人 。

三、特点: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对于 社会人生理想的坚持和以感情的直接书写的诗歌 表达方式。

四、代表:

(一) 曾卓:《悬崖边的树》作品选(4册) P72 。 主题:一代人被扭曲的生活形态月仍意欲飞翔的人格精神,表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理想追求。

(二) 艾青:作品P141面

代表:长诗《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 特点:教材P142——143 ⑴基本主题是关注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歌唱人类的理想和光明 。 ⑵取材和抒情方式上:善于从具体生活现象中把握一种超越现实现象本身的体验在具象化描述中将其推移到象征层次从而获得更加深广的内涵。

——《鱼化石》

⑶艺术表现上: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具体鲜明的意象来表达思想和观念,用富有启示性、暗示性的口语来传达内在情感,在朴素明晰的形式结构中浓缩深厚的体验。《镜子》

第二节:朦胧诗代表人物及其创作

一、舒婷:

1、 主要作品:《双桅船》。

2、 特点 :

⑴很少以理性的姿态正面介入外部现实世界,而是以自我情感为表现

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熔解的秘密,再现了整整一代人负载的心理情绪流程。

⑵ 诗歌的核心在于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 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

⑶ 诗歌蕴含丰富的情感层次。教材P14

3、代表作:《致橡树》(新的爱情观及对人格独立与尊严的肯定)《神女峰》 (1981)

二、青年诗人

1、朦胧诗:它主要是指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北岛等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思想核心: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寻,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价:

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 新 鲜的审美经验,意味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探索的再出发, 意味

着诗坛恢复了与世界现代诗坛的某些联系。

争论: 支持——“三个崛起”: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反对——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

2、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后新诗潮) (1)

集体亮相:1986年《深圳青年报》《诗歌报》联合以“现代主义诗歌大展”的方式集中介绍了由100多位诗人的代表作。

(2)特点:

A在诗歌创作上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

B 在语言试验上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诗到语言止,让诗回 到

语言本身。

⑶代表诗人:于坚、韩东、 伊沙

4、

作品分析:《有关大雁塔》教材P141面。伊沙:《车过黄河》(1988)。

伊沙 ,原名吴文健,中国当代诗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西安外国语学院教授。持“民间立场”,以“口语写作”。代表诗作:《车过黄河》、《唐》。

二、顾城:童话诗人。

1、简介:北京人,自幼喜欢诗歌,80年代初期走向诗坛,其父是著名诗人顾工,主要作品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五人诗选》、《黑眼睛》、《墓床》。 2 、成名作:《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人对漫长的历史黑夜的反思,并在反思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3、诗歌观念:“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

4、艺术特点:教材P145面。

⑴善于敏感地把捉细小的感觉,从个人感触中表达对于生命的体验。 ⑵注重诗歌意象的营造,采用的意象常常不是人们习以为常的那些意象,而是选取与他的生命感受相呼应的新奇意象,表达新鲜的感受和体验 。 悲剧:艺术与生活的茅盾。

二、杨炼、江河:追求诗歌的史诗意识。

特点:诗歌表现出一种史诗意识。具体内容见教材P 145_146 代表作:江河:《太阳和它的反光》、《祖国啊,祖国》杨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大雁塔》

四、北岛: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人物。 主题:怀疑和否定的精神。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展现了当代历史转折期觉醒者的内心冲突和理想精神 。

新写实小说

第一节:新写实小说概述

一、背景及主要作家:

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大写的“人’的解体,文学中终极理想的消失、政治热情的降温个体生存的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映。

作家:刘震云、方方、池莉、刘恒

二、新写实小说的两种类型:

1、注重对生存欲望和生命本能的表现。刘恒《狗日的粮食》《伏 羲伏羲》,方方《风景》

2、注重对生活状态和生活本相的还原。池莉人生三部曲和刘震云的《单位》和《一地鸡毛》为代表。 代表作品池莉:《烦恼人生》:记述一个普通工人的一天之中的生活细节和生活感受。 《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分别写恋爱结婚和婴儿出世,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人生经历。

刘震云: 《单位》《一地鸡毛》

人物总是因为不堪这种生活的负担而显得身心劳顿,因为无法摆脱这种无形的 桎梏 而显得尴尬无奈 。。

三、对现实主义的发展: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地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真实 :传统:文学创作中所反映的现实,除了细节的真实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新写实:还原生活的本相,或者说在作品中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革新意义:首先在于使生活现象成为写作的对象,作品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以及生存中的感性和生理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其中强烈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过去少有的生存意识。

四、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1、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地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2、取消了作家情感的介入,以一种“零度情感”来反映现实 。

3、不具备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五、新写实小说的不足:

对平庸无奈的现实生存状况批判力的丧失,最后留下的潜在态度就是迁就、认同这种本来就需要改变的现状。

第二节:经典文本分析:《风景》

1、作者简介: 方方

2、内容:《风景》

揭示了人的生存环境对于生存的意义的人性的状态以及人的命运的决定作用,描写人为着改变自身的命运和生存状况,追求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所作的挣扎和苦斗,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激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和欲望的挣扎。

⑴故事情节 :描写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几十年的遭遇。

⑵情节的主线:父母与七哥的故事其中又依次串起其他八个孩子的经历 。

叙述者:死者,那个夭折的小儿子。

“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波特莱尔。

⑶主要人物:

七哥:他的理想是生存中恶的根芽中,他的生存哲学 是:“干那些能够改变你的命运的事情,不要选择手段和方式” 。

⑷评价:民间生存价值的凸现。

上一篇:技术人员绩效考核范文下一篇:师德师风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