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论文范文

2023-10-29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教育期刊社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期刊就要远离行政影响力,与市场“零距离接触”。为此,编者需要转变观念,通过调整办刊思路来提高办刊质量、赢得读者认可,为刊物的生存和发展赢得发展空间。

关键词:教育期刊 转变观念 可读性 调整思路

当前,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期刊社的身份要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单位。“事”转“企”后,教育期刊就要远离行政影响力,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那么,怎样提高办刊质量,赢得读者认可,为期刊争取到最大市场份额呢?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从以下三个方面就“事”转“企”后教育期刊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

1 转变观念,办读者喜欢的期刊

在我国,各省、市、区都办有冠以地域名称的《××教育》的教育期刊,这些期刊过去皆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背后都有行政影响力的光环,多以办“上级满意,读者喜欢”的刊物为办刊原则。而在实际操作中,因人员职务的升迁、办刊经费的多寡都与上级领导部门有关,所以更多考虑的是让“上级满意”,其次才是“读者喜欢”。在由“事”转“企”后,在未来的办刊过程中,刊物更多考虑的应是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办读者喜欢的期刊,为自身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

要办读者喜欢的期刊,就需要重新审视和搞好期刊定位、栏目设定、版面和封面设计、组稿约稿、审定稿件等编辑工作。对于有着丰富办刊经验的教育期刊编者来说,要搞好这些工作,应该不成问题。然而,过去编者的心思多用在“揣摩上意”上,大量篇幅用于刊登领导的会议讲话和领导部门对工作的安排,没有删节,重点不突出,不仅在形式上呆板,内容上也是在重复官方网站的内容。这样的期刊怎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面对市场,今后我们将不得不转变观念,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解读者需求、刊登读者喜欢的文章上。

怎样办读者喜欢的期刊呢?除封面和版式设计要美而新颖,栏目的栏题要精确而新潮,刊登的文章内容要吸引读者外,举办各类活动是搞活期刊、扩大期刊影响、提高期刊品位、赢得读者关注和喜欢的一项重要工作。举办活动,就需要想读者之所想,为读者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这是受读者欢迎的基础。如:在上世90年代中后期,笔者工作的《山西教育》曾分别举办过“民办教师转正问题的讨论”“学校合理利用双休日讨论”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深受读者欢迎。“民办教师转正问题的讨论”,是针对国家和省里要下大力气彻底解决民办教师转正问题而举办的。民办教师的人数不少,关注民办教师问题的群体更大,这个讨论,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刊登有关政策及专家对政策的解读,以及社会人士,尤其是民办教师的呼声,在明辨是非的同时,推动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合理利用双休日讨论”,是国家即将实行双休日,而各级学校不知如何应对的前提下举办的,为此,《山西教育》约请有关专家、名校校长和教师对此进行讨论,为学校出谋划策,以实用性、前瞻性赢得读者欢迎。这些活动以解决读者切实关心的问题为主题,当然会受到读者关注,举办这样活动的期刊当然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搞好编刊工作,办读者喜欢的期刊,不是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了,办刊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常编常新的工作,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可以解决办“读者喜欢”的期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 增加可读性,体现人文关怀

教育期刊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对读者的“引导”作用。是板着面孔的“引导”?还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引导”?我们应该选择后者,这就需要增加刊物的可读性,以人文关怀的方式发挥刊物的“引导”作用。

教育期刊在“事”转“企”后,可以更加灵活地办刊,这为增加可读性,体现人文关怀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现阶段,应“稳中求变”,不可有大的变动,尤其是不可轻易改变期刊的定位。因为编者有期刊定位,读者也会有期刊“定位”。每一次定位的改变,都如同创办一本新杂志,要用时间去重新赢得读者的认可,这个时间大约需要三年。从时间上看,在期刊社由“事”转“企”的非常时期,大的举措不利于期刊的稳定发展,只有在期刊具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和人脉积累后再进行大的改变。

正确认识我们的期刊,才能为增加可读性、体现人文关怀寻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这里以《山西教育》为例,谈一下我的认识。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和完善,《山西教育》(旬刊)当前三个版本的结构定位基本涵盖了教育的主要方面:上旬版主要服务于教育管理工作者;中旬版主要服务于教师、教研工作者;下旬版主要服务于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尽管这三个版本定位结构是完善的,也在办刊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政策的变化不断完善、充实和提高,但作为衡量办刊水平标杆的发行量却不尽如人意。笔者分析了《人民教育》及经济教育发展情况各异的14个省、市、区的同类期刊,从办刊理念、期刊定位、栏目设定、文章题目、所发文章内容、文字表达水平、印刷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山西教育》及中西部地区教育期刊与《人民教育》及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天津等同类期刊相比,许多方面还需要改进。如:典型报道的角度和深度、文字表达水平、办刊的灵活度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也就是缺少可读性,从而影响了刊物的影响力。

怎样增加可读性,体现人文关怀呢?中央电视台近段时间所开展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就值得学习。这个电视节目中的“杂志栏目”,所关注的是教师群体中的一些小人物,但他们的身上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他们以自己的默默无私奉献,培养着共和国的后代。这个活动之所以受欢迎,得益于其中浓浓的人性和人文关怀情节。作为为教育事业服务的教育期刊,更应该开辟这样的栏目,去关注人性,体现人文关怀,以增加可读性来赢得读者。

教育期刊已被推向市场,在质量和服务方面必须跟进,而增加可读性,体现人文关怀,就是刊物适应市场操作需要的有效体现方式。

3 调整思路,办“好看”的期刊

在由“事”转“企”后,教育期刊应调整思路,确立新的办刊理念,办“好看”的期刊。“好看”就是美,而只有美的东西才能得到“顾客”的关爱。为此,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1)以质量拓展市场。统观期刊发展史,不难得出结论:质量是刊物的生命。也就是说,质量提高了,“两个效益”就在其中。京、津、沪、苏、浙、闽、鄂这些经济、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期刊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期刊无论是刊载的文章质量,还是印刷和版面设计质量,都体现着教育的先进思想和代表着教育期刊的发展方向。他们以自身的高质量,冲击了其他教育期刊的市场,拓展了自己的空间。教育期刊只有这样办刊,才能“好看”,才会有市场。

(2)立足本土教育,以特色求生存。各地的教育发展情况不同,从而为各地的教育期刊提供了相应的发展空间。为此,教育期刊应首先理顺本土教育的脉络,立足于展示和宣传本土教育,有效形成自身的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为此,应坚持“走出去”办刊的方针,一为梳理本土教育脉络和发现本土典型;二为了解读者需求;三为在与作者、读者的互动中扩大期刊影响。只要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在广度、深度和活度上做文章,就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增加刊物的含金量。

(3)抓热点问题,有效引导和吸引读者。开展热点问题讨论,最易引起读者关注。《湖北教育》的第一个栏目是“特别关注”,所关注的问题有时“剑走偏锋”,但效果明显。如:对“小悦悦事件”的关注。他们从教育的角度讨论一个社会现象,把一个对教育界来说的“冷”问题“炒”热了,也把读者的心“炒”热了。这样去组织稿件,讨论各类热点问题,不仅“耐看”,而且“好看”。当前教育界可资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很多,如:教育均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撤校并点、校车问题等,都可以成为讨论的热点,如果再辅之以刊登国家有关政策及专家对政策解读的文章,推出有关典型、实例的调查报告等,就能更好地吸引读者对期刊的关注,有效扩大期刊的影响。

(4)增加文化方面的含量,丰富读者生活。为增加吸引力,教育期刊在刊载内容和文风方面应有所改变,应增加文化方面的内容。像《人民教育》《上海教育·A版》那样设立《文化》版块。《人民教育》拿出少量页码开设文学副刊、名人专访,以清新、流畅的文笔、文风增加刊物的吸引力。《上海教育·A版》以清新流畅的文笔介绍外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这些游离于教育之外或之内的文章,是读者最喜欢看的文章。这样的文章会以小博大、赢得读者。

(5)举办各类活动,有效扩大影响。翻看各省、市、区的期刊,笔者发现,有的教育期刊进行复刊1000期庆祝活动,有的举办创刊60周年活动,有的定期举办专题“采风”活动。《黑龙江教育》对2011年1期——2012年1期报道过的130位校长、教师,通过读者投票的方式评选“十佳魅力校长”“十佳魅力教师”活动。举办这些活动,就如同向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所荡起的涟漪无疑会波及到整个社会,自然会展示期刊风采、扩大期刊影响、增加期刊吸引力。这样的活动不需要多,一年举办一次就可以了。

总之,要办好教育期刊,需要在办刊理念和思路上进行大的调整,必须打破现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在办刊行为上,要走多种经营的道路,迅速改变现有的操作模式,想方设法追求“两个效益”的最大化,去求生存,谋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清茂.期刊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8.

[2] 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5.

[3] 中国编辑.

[4] 编辑之友.

[5] 编辑学刊.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负面影响

如今,很多幼儿学生的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他们对于幼儿的早教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就去盲目地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家长认为让孩子越早上學越好,甚至将不到3周岁的孩子就送到幼儿园,再加上一些幼儿园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幼儿家长所灌输的一些早教思想,导致了我国的幼儿教育进入到了小学化的误区中。事实上,让孩子过早接触程序化的学习模式,不仅不能够让他们成为“小神童”,甚至还会对他们日后接受小学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简单一些解释,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所指的即为让幼龄儿童提前接触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且过分地看重幼儿学习的考试结果,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重知识轻品质。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重点应当是游戏,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在没有充分考虑幼儿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幼儿需要和小学生一样程序化地学习拼音、英语单词、计算方法等知识。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十分不利于幼儿个人品质的培养;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十分看重学习结果,幼儿教育者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进步程度,只是一味按照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努力与否与学习水平。此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挥,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对学校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虽然让孩子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汉字读写方法以及加减法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幼儿的人生发展与未来的学习之路带来了一些促进作用。很多幼儿家长在看到孩子出现了很明显的学习进步时,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智力超群的“神童”,继而将他们过早地送到小学中接受规范化的教育。这一部分幼儿家长并不会去考虑孩子是否能跟得上快节奏的学习,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不到入学年龄的孩子送到小学院校中,继而对小学的日常管理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对教师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由于一些幼儿过早地接受了小学化的教育,从而让低年级的小学教育者感觉到非常轻松,长此以往,就会让小学阶段的教学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小学教育者也就会放松对自己教学水平的严格要求;其次,如果在小学低年级的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学习能力较差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育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归结到“智力水平不高”的队伍中,在无形中影响了小学教育者对学生所做出的正确判断。

3.对幼儿自身所带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经常会让幼龄儿童产生挫败感,很多幼儿家长与幼儿教育者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在他们没有顺利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时,家长与教育者就会采用一些带有责备性质的方式来“惩罚”孩子,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学习出现明显的厌烦心理,认为上学就是一件非常无聊且痛苦的事情。除此之外,由于幼龄儿童的心灵比较脆弱和敏感,当他们所做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与夸奖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与付出产生较大的怀疑。

三、有关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

1.回归幼儿本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很多家长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更多科学化的排解方法,而不是要将压力转移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在日后的幼儿教育中,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要逐渐的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要学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知识学习与游戏巧妙结合到一起,让孩子从之前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幼儿教育者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力量让学习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还给孩子们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时代。

2.重视幼儿教育过程,忽略学习结果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幼儿家长都非常在意他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经常会依照教育者的片面评价来否定或赞同幼儿的一些做法,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们的上进心。为此,幼儿家长需要认真且全面地观察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感受他们出现的一些进步和努力,并且要经常对孩子的做法给予表扬与肯定,让幼儿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是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陈蓓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及相关对策[J].科技信息,2013.

[2]董志伟,张振平,赵国秀,等.我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J].河北教育(综合),2013(Z1).

编辑 李琴芳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一、大力发展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视察职业教育学校,并对加强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从我省情况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把人口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省和学习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愿望。可以说,发展职业教育,事关“两个率先”,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每一个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提供合适的、有用的教育和培训,努力实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二、坚持在统筹协调中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结构有待优化、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办好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坚持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不动摇,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既要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发展,又要保证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坚决杜绝因初巾毕业生生源下降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再次滑坡的现象,防止职业教育规模的大起大落。二是统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各级教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的规定,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和职业技能考核及职业资格证书发放等工作,促进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三是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的衔接贯通,逐步扩大高等院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规模。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实施不同的招生、培养、质量评价和学位授予办法,促进职业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共同发展。逐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衔接沟通、层次齐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构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四是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着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以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培训资源,形成以城带乡、乡村联结、培训联动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要扩大面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方式,发展面向农村青年的职业教育。五是统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职业院校要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培训功能,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致富服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城镇职工、农村劳动力、退役士兵、“两后”学生、失业人员等各级各类培训,着力提高培训率和培训质量。积极发展和不断完善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逐步建立健全与国民教育体系相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努力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承载着新的期待。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一是要着力抓好政策措施落实。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职业教育的文件,政策措施更加有力,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治教、以法促教,加强执法检查和教育督导,促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真正发挥引导、激励和保障作用。二是要着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努力增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支持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要全面落实职教助学政策,降低职业教育学习成本,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三是要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是大力建设实训基地、示范专业、示范学校、“双师”队伍,抓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两个关键环节,不断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四是要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牢固树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理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有序衔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突出技能教育,努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五是要着力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特别是要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六是要着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张旗鼓地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和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典型,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关心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江苏省职业学校公民教育项目活动展示会”在宁召开

“我们发现的问题是……”“我们寻找到的政策依 据是……”“我们采取的行动是……”“我们的建议解决 方案是……”,一位位朝气蓬勃的职校学生在讲台上对 着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侃侃而谈;“居民小区中的废品 回收问题”“城南老小区沿街商户外来务工人员如厕困 难问题”“学校门口交通管理混乱影响学生出行安全问 题”……一个个关乎社会民生的现实问题在同学们的 实践行动中条分缕析,这就是2009年10月28日在南 京市金陵职业教育中心校举行的“江苏省职业学校公 民教育项目活动展示会”的活动现场。展示会由江苏省 教育厅职教处、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办,是“江苏省 公民教育国际论坛”活动的一部分。美国公民教育中心 代表团一行12人,与来自教育部、各省市、江苏名各地 市职教系统代表近200人一起参加了此次观摩。

江苏省职业学枝公民教育项目活动自2007年6 月起,在全省40多所学校23000多名学生中展开,两 年多来,进行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南京是其中成 效最为显著的地区。南京市职业教育和教学研究室以 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南京市12所骨干职业学校为试 点学校,形成了200余名教师、10000多名学生共同参 与的公民教育行动团队,相继开展了学生公民意识问 卷调查、教师培训、专家研讨、现场观摩、配套用书的 开发、网站建设等系列活动,切实推动了公民教育项 目的深入开展,有效培养了职业学校学生参政议政的 公民意识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与会代表观摩了南京4所职业学校公民教育项 目的听证活动,参观了南京12所职业学校公民教育 的成果展板,宾主双方对如何进一步增强国际交流, 推动江苏省职业学校公民教育活动的继续开展进行 了友好磋商,迭成了系列交流、培训项目的合作意向。 本次展示活动将成为江苏省职业学校公民教育项目 扩大影响、提升品位、增强实效的新的起点。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表象。本文通过对甘南州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建议甘南州在农村学前教育方面应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的专业素养;强化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领导;提高社会各层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甘南州 农村学前教育 教育现状 发展建议

甘南州少数民族自治州中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和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在甘南州比较偏远的乡村大多数没有独立的幼儿园,幼儿园一般都与小学合并,4岁以下儿童上学率低,4岁以上儿童和小学一年级一起上。经过走访发现,农村九年制学校中,同一年级低至4、5岁高至6、7岁,而且学生数量明显较少。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是由于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带,他们早教与受教思想还不够成熟,所以偏远农村也就存在学前儿童受教育晚和文化程度低的普遍现象。

一、甘南州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幼儿园基础建设不完全

根据调查,为补农村学前教育“短板”,甘肃省教育厅为贫困县建村幼儿园939所,其中,在甘南藏区将建设“双语”幼儿园113所[1]。村镇的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园,各地也在以多样式的学前教育基地补充到农村学前教育。甘南州在加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幼儿园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增加,入园率达到81.09%[2],尽管相比之前入園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也能发现,还有很多幼儿无园可入。

在甘南州农村,部分幼儿园依附于小学,这就导致学前教育的软硬件设施主要看所在小学的具体情况,而幼儿根据自身的发育条件需要的园舍设施与小学生不同。但这里幼儿都与小学生共用,整个校园很难找到学前教育的氛围,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儿童在园的身心健康。根据走访,笔者发现除中心幼儿园以外,很多民办幼儿园分区不明确,游戏场地狭少,致使教学活动开展受到制约,活动空间只停留在教师、学生坐立的片寸之地,完全是一种“圈养式”教学的环境。

2.师资薄弱文化条件低

从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来看,接受考察的21名乡村幼儿老师中,有5名拥有中专学历,高中学历者6名,高中以下学历者10名。而这些调查对象基本没有经过专业的学前教育培训。虽然学历未必与才能、知识成正比,但是高学历和经过培训的人员总体能力、学识层次更能够得到社会认可。

3.幼儿园“小学化”严重

幼儿教育有自身的科学规律,也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明确了要求。但是有些幼儿园却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对待,依照小学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实施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学前教育小学化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日趋严重,在幼儿园已经成为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如果做不到彻底纠正,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乡村的幼儿园看到,有些幼儿园“课程表”的内容有:数学、语文、音乐、体育等,这完全是小学的课程表;有些小学附设园班级里没有任何的游戏教具,三个人一个课桌,按照小学课程模式上课,接受灌输式的教育。这些现象不只是在看到的几个园存在。

二、甘南州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发展路向

1.提高社会各层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近两年在全国发展学前教育的大环境下,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致力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是因为基础太差,甘南州的农村学前教育存在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关键是因为政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办好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加上甘南州本身经济困难,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较少,所以导致很多地方只出政策不抓落实,很多政策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求发展除了要有得力的政策之外,还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除了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的学前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外,还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比例,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强化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领导

加强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履行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颇为关键。甘南州创建以“公办园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新局面举办公办幼儿园是国家干预和主导幼儿教育市场、平抑幼儿教育价格、维护公众利益以及维持幼儿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但是目前,民办园却占据在农村学前教育格局中的主导位置。由于民办园发展的局限性和种种弊端,这将严重影响整个农村学前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因此,县区要按照“规模办园、就近入园,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原则,继续加大幼儿园布局调整力度,搞好公办园建设。

3.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的专业素养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质量。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幼教队伍并安心从教,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创新管理制度,在完善现行幼儿教师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待遇,依法保证乡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3]。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的培训,建立并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制,依法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整体规划之中,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政策上予以倾斜。

参考文献:

[1]甘南州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S].甘南:中国甘南网,2015.

[2]甘肃教育.甘南:人生百年、立于幼学[R].2017.(1).

[3] 张家勇,朱玉华,肖毅.农村贫困地区幼儿保育和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政策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0,(4).

[4]罗津.我国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责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24.

[5]赵美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政策责任研究——以A县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52.

作者简介:赵媛媛(1988-),汉,甘肃省庆阳市人,硕士,讲师,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方向。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高校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地暴露出来。由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在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部分高校存在对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定内容与实际情况匹配度不高、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较差。文章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钢琴;即兴伴奏

一、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存在的问题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集独立性、技能性、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于一身的涉及多学科知识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部分高校举办的实践比赛活动中的钢琴即兴伴奏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表演节奏不准确、无法渲染气氛、表演者的激情不足等问题,这就不得不对我们当前的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做深层次的剖析,找出其中的原因所在。

(一)对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师生受到传统音乐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把专业课程教好学好是第一要务,从而忽视了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应用实践不够上心,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視。即兴伴奏不但可以在自由的、轻松的娱乐环境下用来助兴,并且在高雅的氛围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同时,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钢琴即兴伴奏靠的是即时性的创作,仅凭的是一时的灵感迸发,无需太多的提前准备。不可否认,即兴伴奏需要瞬时的灵感,但“即兴”更需要长久以来的知识和经验实践的积累,即其是建立在专业课程知识、多种多样的风格伴奏谱写作方法的熟练掌握和扎实的相关基本功训练等基础上的。因此,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准确定位,需要结合相关多学科的基础乐理知识与实践应用,提高其课程的综合性和实际应用性[1]。

(二)教学设定内容与实际情况匹配度不高

现今,国内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在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国内已出版或院校自编的各类钢琴即兴伴奏及配弹教材,里面的内容大多是讲授怎么样编写简单易学的钢琴伴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即兴伴奏。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钢琴即兴伴奏,应该是伴奏者根据当下环境即兴弹奏的钢琴伴奏,而非事先写好伴奏谱的钢琴伴奏。因此,这就要求伴奏表演者有较高的钢琴伴奏素养,不仅基本功要过硬,拥有扎实的钢琴基础,并且要有较强的和声功底,掌握乐理、和声以及曲式的基本知识[2]。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钢琴伴奏课程教材内容过于单一,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与歌曲写作、曲式分析、钢琴演奏、和声学、声乐等相关学科都挂钩,但这些学科都是单独成科、分科教学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会出现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匹配度不高。

(三)师资力量匮乏,配套教材陈旧,教学方法不佳

首先,师资力量匮乏。虽然近几年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学校配备的有关该课程的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师却少之又少。据笔者了解,大部分高等院校中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由与音乐教育相关的钢琴演奏老师教授,其中部分教师虽然能弹奏已经备好的钢琴谱,但缺少专业的钢琴即兴伴奏知识和技能。并且他们当中有些还要担任几个班学生的钢琴演奏教学任务,工作量很大。教师忙于专业课堂教学,没有多余的心思顾及科研工作,更加无法提高自身有关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专业讲授水平,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影响到之后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发展。

其次,配套教材陈旧。到目前为止,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还没有找到适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有效教材[3]。高校关于本门课程的设定,当前还偏向于由教师凭自身教学经验和多年的钢琴演奏技能总结出来的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并且为了满足教学要求,大部分高校要求教师团队编写了一些理论知识教材,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中不同演奏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

最后,教学方法不佳。由于大部分高校的师资力量匮乏,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师团队大多由钢琴演奏老师组成,因而本身就缺少专业系统的教学经验。并且一直以来很多高等院校的教育更偏向于理论授课,缺少实际应用,这使得学生无法把理论和实践进行自由衔接,无法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此外,单纯使用集体授课的方法不能够因材施教,无法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二、解决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要性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它的覆盖面比较广,分为舞蹈伴奏、体操伴奏、器乐钢琴伴奏(其中又分独奏伴奏、重奏伴奏)和声乐钢琴伴奏(其中又分独唱伴奏、重唱伴奏、合唱伴奏)等[4],因而被广泛地运用在音乐专业教学、音乐歌唱排练活动、艺术实践、音乐表演中。钢琴即兴伴奏的实用性极强,大学生毕业后从事这方面音乐工作的较多,所以必须要引起师生重视。高校可以邀请专业水平高、即兴创作能力强的名师或著名人士到校演讲,通过这些小型、多次的讲座,让学生了解到步入社会后钢琴即兴伴奏的真正应用需求,以此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发展。

(二)提高师资水平,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资源是高校教学的基础条件,聘请足够的专业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才能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应该由专业的、高素质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师授课。高校应创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与校友和校外著名钢琴即兴伴奏人士共同搭建友好交流平台,增加教师知识储备,建立与完善教学体系,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该门课程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根据权威的教学材料,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应用,要真真正正提高学生即兴伴奏的水平,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5]。

(三)加强即兴伴奏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灵活应用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包含着多种音乐理论与钢琴演奏技能综合因素的课程。想要具备即兴能力,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钢琴的手指基本功,要有较强的和声功底,掌握乐理、和声以及曲式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如果仅仅进行理论教学,那么学生就不能较好地灵活应用知识,无法真正投入实践[6]。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设置科学又有趣的课堂实践活动,慢慢地渗入教学,让学生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彼此间相互学习,互相成长,对节奏的准确性、音乐风格的适配度、艺术表现的完整度等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学校可以多举办声乐汇报和多种形式的音乐演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当然,学生自身也要主动学习,多听、多欣赏一些好的作品,多思考、分析和总结,培养自己的钢琴即兴伴奏的素养,开拓思维空间,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优秀的钢琴即兴伴奏可以很好地调动表演者的激情,增加表演者的信心,渲染演出气氛,使表演者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表演潜能。

三、结语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高校各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科学地规划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学生也要注重自我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鋼琴即兴伴奏水平,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陈世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滞后的原因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0(5):37-38.

[2]张艺.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1):98-99.

[3]赵晰.对高师院校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现状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6):34-35.

[4]刘悦.钢琴伴奏艺术的成功之作:《钢琴伴奏艺术纵横》评介[J].钢琴艺术,1999(1):3-5.

[5]唐榕.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教学究,2011(9):83-85.

[6]王亮.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方音乐,2018(17):162.

作者单位: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集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的小学语文教育,以其富有活力的特点,融合了人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培养出有共性品质的优秀个性。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成长。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精髓,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可以说就是“小学语文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培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语文教材,要求老师教学模式也要具有不固定性。教师要开放教学。人的思想不同,对同一篇作品的感受自然会有区别,对同一部语言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观点。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自然也会促进个性教育的发展,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小学语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施策略

1.搭建生活教育平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整合各种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资源,以彰显语文这门学科的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育陶冶并生成了学生的三性,即智性、灵性及悟性,它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丰富,对生命的升华。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例如,组织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让语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激发学生的共鸣,以完善个性。另外,教师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举办故事会、开展讲座等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舞台。再次,提倡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达不同的意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有着自己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同一事物,其理解也就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解放学生,就要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欢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只有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真正的主人,他们才能敞开心扉,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见解。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想象及思索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任意飞翔,这样每节课都会是情景交融、思维灵感迸发的课堂。素质教育的目的固然是使得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成为有着一技之长的人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但是素质教育也应该不能忽视其因材施教的重要观点。也就是说,从小学开始,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特长,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

3.分层创新以及改革评价 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它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开设不同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让大家时刻融于创造性思维的氛围。立足于对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发现及培养,充分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并且,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采取激励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成功创造条件。

三、小学语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考

1.创境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根本 语文作为文科的基础性学科,其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们只是从纯认知的角度出发去学习。过分强调分析理解,而轻视了对学习的整体感知和体验,不能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的优势,使得其仅仅是作为一种认知的手段。

2.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是对学生的多元化开发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过多注重对一些共同性的宣传和培养,而忽视了个性方面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思维方式情况,充分挖掘出学生不同的各种潜能。教师可以因材施教,不同特点、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允许学生自主作业,以便使得他们各自发挥自己不同的特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名篇名著,从而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按自己的运行轨迹独特地发展,给人生以多样,给世界以精彩。

3.关于深化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考

(1)教学有自己固有的模式,但不能仅仅局限于固有模式中,教师们可以在固有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特色教学、网络教学等个性模式。

(2)个性发展教学模式融合于现行教学模式中,并发挥其特有的优越性。当前,主要的教学模式有:层级教学模式、情感教学模式以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但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又高于以上教学模式,它们的共性都是从情境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个性发展教学的使命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精神负担,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通过多维活动,通过对知识的体验、探究、领悟和创造,个性发展教学力求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形成创造性人格。

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及良好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具有新时代所要求的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与和谐性的个性品质。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性学科,应站在改革的前头,尽可能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以形成独特的“这一个”,使其爆发出多姿多彩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腐败现象经济学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效课堂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