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范文

2023-09-20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范文第1篇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历尽艰难,突破重围,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同时,在广大的中国人民心中,埋下了永恒的不朽精神。

说起长征,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那样的熟悉: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惨重失败后,从 1934年秋开始,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离开苏区,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红军三大主力经过了两年多的殊死征程,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尽数翻越了人际罕至的皑皑雪山,穿过了“绿原无垠漫风烟”的大草地,四次渡过了汹涌咆哮的赤水,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经过了这一路漫长的征途,到1936年10月,红军终于突破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胜利抵达陕甘苏区,长征画上了一个~句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范文第2篇

长征的故事有很多,我虽然没有全部看完,但当我把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眼前……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中央红军人数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红军最终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还有后来的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红军的顽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看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而我们面对困难时却知难而退,如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有时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放过了。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做就牢骚满腹,找借口和理由推脱逃避。在他们的面前我们变得那么渺小和苍白无力……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范文第3篇

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红军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面对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这里面埋藏的竟是死神的陷阱,于是,很多战士被深埋在了泥沼之中;面对着粮食短缺,便吃草根树皮,遭遇恶劣环境,便穿着薄衣草鞋迎风前进。即便这样的危险重重,战士们却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在今天的我们,虽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任可以想象的到他们在征途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珍惜和爱护先烈为我们用生命换来的美好今天。我们要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都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

1 你弱它就强。所以我们青少年能勇敢地承担起祖国的未来,为其排除一切障碍,就必须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切。

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了我们的国家能更加顺利发展,能够更加的强盛,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吧!

作者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范文第4篇

活动准备:自己搜集相关的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活动时间:2016年10月26日 活动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活动主持:甲 乙 活动过程:

甲:万里长城永不倒,万里长征红旗飘! 乙:中华儿女多奇志,长征精神代代传!

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乙: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豪迈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 甲:70多年前血肉横飞的烽火岁月,

乙:70多年前生死攸关的存亡关头,

甲:是革命先烈奋不顾身

乙:是革命先烈勇往直前

甲:是革命先烈指点江山 乙:是革命先烈敢于胜利

甲:2万余里的漫漫征途

乙:11个省份的纵横穿越

甲:长征精神将鞭策华夏儿女

乙:长征精神将世世代代相传。

合:下面,我宣布,“讲诉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对了,这册书里,我们不是学习了长征的诗歌吗? 乙:就是,大家还记得是哪一课么? 甲:那我们就一起来诵读这两首吧!

全班齐诵读第十一课《诗词两首》

乙:大家精神饱满的诵读,让我们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那感人的一幕幕。 甲:下面就请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搜集的长征故事吧。

同学讲诉故事。

乙:听了同学们所讲故事,我的内心五味杂乱。 甲:是吗?

乙:是的。感动、心酸、激动、紧张...... 甲:是呀!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路,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精神。 乙:那你知道什么是长征精神么?

甲:呵呵,知道一些,不过,我们班里有同学知道的。 一个同学朗读长征精神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乙:原来这就是长征精神啊!现在我明白了。谢谢xx同学。 甲:那你知道红军长征的整个过程吗?

乙:知道呀!不过,这时候不用我告诉你,我请一个同学告诉你吧! 甲:那我得仔细听听。

一个同学讲诉长征过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

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乙:记住了吗?

甲:当然啦!毛主席曾经说过,自盘古开天以来,三皇五帝,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 乙:没有,从来没有。

甲:长征是宣言书;

乙:长征是宣传队;

甲:长征是播种机。

乙:我深深的被红军战士顽强的精神所打动; 甲:我深深的被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所折服;

乙:我觉得我们学生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祖国多做贡献,成为祖国的栋梁。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范文第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毛泽东的《长征》,毛泽东在诗中写出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也道出了革命先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我读了《长征的故事》后,我更感受到红军长征时的艰苦。

这本书记录的是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之间经历的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红军长征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故事记录的大到国家主席,小到无名小卒在长征过程中的故事,他们长征二万五千里其中的艰苦是我们无法知道的。他们翻雪山、攀峰峦,经战斗,用这令人不可思议的信念创造奇迹,向世人展示了革命队伍从小到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必胜精神。用智慧与敌人对抗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最绝望的时刻,在最危险的关头,给予他们力量的是信念﹑勇气、和坚定不移的爱国心。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有信念?当你即将失败,你是否想过“还有机会成功”?在失败时,你是否有勇气去接受下一个挑战,你是否有像红军那样的爱国心?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没有爱国心的世界:到处都是战斗和侵略,人们四处投奔,只要能吃饱住好别的都无所谓。只是想一想都觉得可怕!

脑海里清晰的记着那个镜头彭德怀举枪忍痛杀战马?他这是为了什么?在饥饿面前,在战士的生与死面前,他别无选择,他只能这么做,为了团体,他亲手杀死了他最好的朋友,与他朝夕相处的战马,他完全不必这么做,可他却有一颗顾全大局的心,你是否曾经体验过失去最好伙伴的感觉,是否体验过一个人孤单的感觉?!彭总也正是如此。但为了集体,杀死战马是惟一的选择,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吧。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范文第6篇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题:十大历史瞬间浓缩长 征

新华社记者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 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瞬间,十段永恒传奇,带我们重回70年前 的那次伟大远征。

(小标题)历史瞬间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 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 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 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此前,已被剥夺军事指挥权两年之久的毛泽东曾建议, 中央红军应乘敌人兵力尚未集结的有利时机,迅速渡过湘 江,但遭到执行“左”倾错误路线领导人的拒绝。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 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仅红3军团10团一个团,就挡住了敌人1个师又1 个团的兵力。战斗最激烈的30日,团长沈述清牺牲,几 个小时后,继任团长杜宗美也阵亡了。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 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 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 官兵大部分阵亡。年仅29岁的34师师长陈树湘腹部中 弹被俘后,从伤口处扯断肠子,壮烈牺牲„„是役后,中 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专家点评——

陈虎(《世界军事》杂志执行总编辑):导致红军在 湘江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至少有三:一是明知敌人布下了 口袋还往里面钻;二是面对危急军情仍抱着“坛坛罐罐” 缓慢前进;三是主力红军到达湘江时,又坚持分兵抵御的 错误战法,致使各路红军陷入以少对多、以弱对强的被动 境地。湘江之战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一切脱离中 国实际的瞎指挥最终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小标题)历史瞬间之二: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越来越多的红军将士呼唤毛泽东出来领 导红军。从湘南通道到黔北黎平,在毛泽东、张闻天、王 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

2、6 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 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 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 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 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 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 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专家点评——

徐占权(军事科学院长征史专家):遵义会议是我党 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的历史贡献在于:开始在全党 范围确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 的基本原则;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 集体;为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正确的领导制度和维护 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小标题)历史瞬间之三:四渡赤水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军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 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 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 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 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 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 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 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 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 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 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专家点评——

徐焰(国防大学教授):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 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 光辉典范。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战术,是四渡赤水的精髓所 在。红军彻底改变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被动挨打的局 面,夺取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

(小标题)历史瞬间之四: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威逼贵阳,坐镇贵阳 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 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 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 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5月2日,干部团在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下,以 昼夜行军100余公里的速度,于次日夺取皎平渡。靠着 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2万余名红军 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专家点评——

徐占权:巧渡金沙江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 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 义的胜利。

(小标题)历史瞬间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

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横在红军北进路上的大渡河,曾在72年前令太平天 国骁将石达开和7000太平军全军覆没。此刻,蒋介石 正以10倍于红军的兵力前堵后追,企图重演历史的旧梦。

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 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 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安顺场北 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惟一通道。

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此刻,泸 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 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 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 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专家点评——

邓寿明(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成功跨越大渡 河可谓中央红军的绝地逢生,红军战胜了敌人,也战胜了 自己,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而蒋介石关于大渡河的预言 破灭,成了战斗和精神上的双重失败者。(未完待续)

2006/10/21 20:48

(长征胜利·特稿·详版)十大历史瞬间浓缩长征 (下)

(小标题)历史瞬间之六:突破腊子口

1935年9月16日,先行北上的中央红军抵达天 险腊子口下,即将跨越拦阻他们的最后天险。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东北的铁尺梁下,周围群山耸立, 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仅一座1米多宽 的木桥可通行。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 军北上之路。

9月15日,毛泽东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 的命令。

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 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 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 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

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专家点评——

徐占权:突破天险腊子口是红军英勇精神和无穷智慧 的集中体现。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中央红军 由此脱离艰难跋涉了4个月之久的雪山草地地区,为随后 在陕甘开辟新的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小标题)历史瞬间之七:直罗镇大捷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西北剿总”加紧部署东西 南北四条封锁线,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 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 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 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同时,第106师、 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 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 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 次“围剿”。

毛泽东说,这一仗“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 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专家点评——

刘煜(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直罗镇战役的胜利, 团结了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 固了陕甘、陕北根据地,也使张学良彻底认识到“与红军 打仗不好打”,从而与红军达成攻守默契。

(小标题)历史瞬间之八:血战独树镇

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最先到达陕北;经历数 百场战斗从未失败,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 这就是长征中人数最少、孤军完成长征的红25军。

1934年11月26日,不足3000人的红25 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 多人的猛烈攻击。

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 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 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 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 敌突出重围。

专家点评——

徐占权: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在战略转移途中一次 极为险恶的战斗,全军的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正是由于军 领导在危急时刻身先士卒,才稳住阵地,突出重围,转危 为安。这表明,指挥沉着灵活,将士英勇作战是长征中红 军屡克强敌的关键。

(小标题)历史瞬间之九:激战嘉陵江

与中央红军的起点相似,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也是从跨 越一条河流开始的。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 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 江战役。

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 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与 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 插嘉陵江西岸。

4月2日拂晓,攻克川北要隘剑门关的战斗打响。红 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部仅用半天时间,就击溃守关 敌人3个团,改写了剑门天险从未被正面攻克的历史。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 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 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专家点评——

邓寿明:嘉陵江战役,标志着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战役的胜利,完全冲破了蒋介石和四川军阀对川陕苏区发 动的新的围攻,迫使敌人调兵遣将四面防堵,从战略上有 力配合了中央红军在川黔边的转战,为两大红军主力在川 西北的会师奠定了基础。

(小标题)历史瞬间之十:转战乌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红

2、6军团近1.7万 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2月下旬,红

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 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

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 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 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 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

之后,红

2、6军团迅速转兵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 渡过金沙江北上。

专家点评——

徐焰:红

上一篇: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范文下一篇:七年级语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