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与大学物理论文范文

2024-02-04

物理学习与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大学物理教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很多学生在大学以前学过几年的物理课程, 所以接触大学物理的时候感觉并不是很陌生, 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大学物理的学习并不感到吃力, 所以中学物理的基础对于大学物理的教学存在有利的方面;当然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有时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必然对大学物理的教学带来一些影响。教学中, 学生进行游标卡尺读数时, 还是停留在数副尺格子的模式, 其实副尺上的指示读数是可以直接读出的。要做好由中学物理向大学物理的过渡, 首先需要明确学习大学物理的目的, 激发学习热情, 使得学生有学习大学物理的主动性。其次, 大学物理是对中学物理的一个扩容, 一方面对中学物理的知识进行深化研究, 另一方面对中学物理的一些没有讲到的知识进行补充, 使得学生的物理知识更深化和全面。同时, 大学的教学不再是课堂上听懂就能够学好的, 应鼓励学生多读参考书, 几本参考书对照着看, 因为很多时候参考书之间的内容也是相互补充的, 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 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体会和注意点

随着计算机的大规模使用,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教学当中。大学物理中有相当多的物理过程无法直接给出演示, 如纵波的演示, 但可以通过录像或者M ATLAB等软件模拟就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另外传统教学中, 黑板板书占用课堂的很多时间, 而多媒体教学内容多, 信息量大, 可以解决大学物理课时少, 内容多的矛盾。但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传统教学相比相对缩短。低年级的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节奏, 感觉到节奏太快, 顾此失彼, 会导致物理教学质量下降。所以要权衡利弊, 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大学物理教学的有些环节用多媒体效果并不太好, 如物理公式的推导、例题讲解和习题课等, 反而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会更清楚, 让学生跟着老师推导和老师一起思维, 一起动脑筋, 从而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总之, 多媒体使用要以教学目的为指导,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手段要合理搭配运用, 正确运用它们,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大学物理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大学物理课程往往是针对不同的专业的, 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找出和大学物理相关的课程内容, 在保证基本的大学物理教学体系的情况下, 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侧重, 为专业的后续课程做好必要的铺垫。关注物理学与专业交叉的前沿动态, 将前沿知识充实到大学物理的教学中, 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比如说物理学科中的网络科学, 这门学科就是和数学的组合优化、信息学的控制论、模式识别、物理学中的统计物理等相互关联的。另大学物理实验也应对不同专业有所侧重。根据学校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及要求, 在物理实验当中分出和各自学科关系密切的实验。比如说:对于信息控制专业, 他们做机器人协同控制时, 需要了解传感器原理、模电数电等, 因此实验就可以安排做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模拟电路等。

4 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关系

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是相辅相成, 相互印证, 互相促进的关系。大学物理主要给学生介绍的是物理理论知识, 而大学物理实验是训练学生系统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大学物理是理论基础, 有了理论基础之后, 再去做相应的大学物理实验, 理论就可以得到印证, 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理论是泛泛的、空洞的。同时大学物理实验可以作为一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的平台, 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给定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很多学校, 没有能很好的协调好大学物理课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时间安排, 比如:在上大学物理实验的时候, 理论课还没有讲到相应的部分, 实验老师要讲很多的理论基础, 占用了学生很多的操作时间, 或者理论课讲过很久以后, 才安排学生做实验, 学生对理论知识已经生疏, 这样实验老师又需要帮学生回忆以前的理论知识, 同样占用很多操作的时间。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将实验课和理论课配套进行, 同时有些实验可以在理论课上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这样可以到达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效果, 学生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

以上是作者在近几年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体会, 希望这些体会能够为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和探索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当然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深入探索和研究。

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核心, 是新技术的源泉。其中大学物理作为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面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以其物理学科的内在特点, 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工科大学物理,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对端正学生的实事求是态度和激发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教学,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赵玉华, 李子帙, 张秋佳.素质教育培养模式下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0:52.

[2] 梅孝安, 苏卡林, 周菊林, 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改革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 2009, 22 (3) :94~97.

[3] 冯立峰, 吕菁华.浅谈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72~73.

物理学习与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1.1 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强调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发展。

现代教育学家维果茨基[1]从人的思维的反复性、递进性等变化规律出发,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指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赞科夫[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研究, 主张“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巴班斯基[3]则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强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业程度、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等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任务, 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4]认为, 决定教学效果有三个重要因素, 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要素的表述、解释以及教学程序的设计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适合学生的程度。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充分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各因素,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1.2 生源的地区性差异要求实行分层次教学

目前, 大多数高校面向全国招生, 由于各地教育水平存在差异, 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 因此生源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特别是1999年以来开始大幅扩招, 使得这种差异更为明显。以我校07级学生为例, 入学摸底物理成绩悬殊达60分之多。面对这种情况, 在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 期末考试难度逐年降低, 但不及格率却始终居高不下, 经常高达30%左右;另外, 在这种简单划一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感觉接受不了, 而有些学生却感觉缺乏挑战, 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以上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 分层次教学是适应我国目前生源客观现状要求的教学方式。

1.3 学生个体的差异要求实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智商、能力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由于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先天潜能、秉性等是不同的。此外, 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自主性等也存在差异。因此, 教学中应把这些个体差异作为主要参考因素,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 差异施教, 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 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2 将教学主体进行科学分层, 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分层, 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是搞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环节。

2.1 专业分层

不同专业对大学物理具有不同需求。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忽视了大学物理与专业的结合, 忽视了大学物理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 对各专业的授课均以推导公式和证明定理定律为主, 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物理方法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为了在知识层面上可以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发展, 达到就业导向的成效, 大学物理课程必须对不同专业进行分层次教学, 因需施教[5]。

笔者授课专业包括热动、设备、电信、计算机四个专业, 其中热动与设备属于能源与机械工程领域, 而电信和计算机属于电子信息领域, 因此, 我们将热动与设备作为一个班 (甲班) , 电信和计算机作为一个班 (乙班) , 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

对于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 各专业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不同专业间的差别在于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与专业结合的部分深度更深一些, 所用课时更多一些。比如, 将热力学基础作为甲班的侧重点, 将光学和数值计算方法作为乙班的侧重点, 使不同专业学生所学有所用。

2.2 班内分层

同一班内每个学生的物理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 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尽可能地得到发展, 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 将班内不同类型的学生科学恰当地划分层次, 因材施教。

考虑以上因素, 我们将授课班内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次:学习目标明确, 并会为之而奋斗。这类学生具有很好的物理基础, 对物理很感兴趣, 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他们很轻松就可以接受。除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外, 只要有可能, 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更深层次的知识。

B层次:学习态度明确, 自我约束能力较强。这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是很浓, 但他们刻苦努力, 珍惜在校学习机会, 对大纲要求的内容力求学懂弄通。

C层次:除A、B层次以外的所有学生。物理基础薄弱, 学习存有畏难情绪, 目的只是为了拿学分。

对于班内分层, 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同样是各层次共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的差别在于所授各部分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实际应用度有所不同, 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相应不同。对C层次学生强调掌握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 对A、B层次的学生更注重培养其综合应用和思维创新能力为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3 分层次教学过程的实施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后, 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师必须把“差异施教、整体提高”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 体现在各个方面。

授课前,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

授课中, 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比如, 对于难度较大的提高型问题, 提问A层次学生, 根据A层次学生的思路启发所有学生理解所提问题;在概括总结重点知识时, 提问B层次学生, 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 将问题展开分析, 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对重点知识深刻理解;在对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时, 提问C层次学生, 检查其掌握程度, 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 不让任何层次的学生落队。通过以上引导方式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作用, 使各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

授课后,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作业中设置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必做题是以C层次学生为标准设计的基础性题目;选做题是以B层次学生为标准设计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而思考题则是以A层次学生为标准设计的有深入研究意义的、能反映综合应用能力的题目。同时, 在课后答疑时, 实行不同侧重点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侧重于基本知识点的辅导, 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题型的练习使其掌握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对B层次的学生只给出提示, 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从而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A层次的学生则以学生自主性为主,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兴趣或实际应用结合, 提出有意义的研究性小课题, 通过教师的指导, 将所学知识进行扩展, 完成课题, 从而培养其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比如, 在学习循环时, 甲班有学生对制冷机感兴趣, 提出将制冷机放出的热量用于热水器, 有效避免能源浪费;在学习光的偏振时, 乙班有同学将光的偏振性质与自己感兴趣的密码学联系起来, 提出利用光的偏振性质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两位同学分别完成了各自的小论文, 并参加了“挑战杯”竞赛。

在教学中, 还应该把分层次评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相应的、客观的、肯定的评价,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比如, 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阶段性测试, 将学生自身前后学习情况进行对比, 及时发现其进步,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同时帮助学生认清以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 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 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 分层次教学实践效果

笔者将实施分层次教学前后学期的阶段性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见表1) 。结果表明, 分层次教学使学生的物理成绩全面提高, 成效显著。

5 分层次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分层次教学符合教育学发展的规律和学生个体的需求, 但分层次教学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认为下面两个问题值得探讨。

5.1 关于保护学生自尊心的问题

分层次教学对C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影响最大, 它容易使该层次的学生认为“自己被放弃”, 从而产生破罐破摔的抵触情绪。进行分层次教学必须首先消除这些学生的思想顾虑, 否则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影响教学效果, 从而背离分层次教学的初衷。为了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 应该做到:第一, 做好C层次学生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认识到, 分层次教学并不是要放弃低层次学生, 只有让教师了解自己真实的学习水平, 并采取与之相符的教学方法自己才能处于积极的学习活动中;第二, 让学生参与分层,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实际情况, 参考学生本人意愿, 确定该生所处层次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第三, 把握好分层的度, 分层只是为了便于教师掌握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不应公开宣布其结果, 更不应将其简单地作为评价学生素质高低的标准[6];第四, 分层应该是动态的, 处于各层次的学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进步较大的学生按照高一级层次要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关于提高教师驾驭分层次教学能力的问题

分层次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对不同专业的需求, 教师必须了解相应专业的后继课程, 寻找所授课程与后继专业课的接合点;面对A层次学生对深层次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备课的深度必须增加;面对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备课的层面也必须加宽;此外, 面对分层次教学带来的教师授课跨度加大的结果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自如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 分层次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 不仅需要教师熟悉所授学科内容, 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而且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 并以精湛的教学艺术,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和个性发展的理念, 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能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对整体提高物理成绩,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针对目前教育体制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和传统大学物理一刀切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以“差异施教、整体提高”为理念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实践证明, 它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苏联) 维果茨基[著], 余震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2] (苏联) 赞科夫[著], 杜殿坤, 张世臣, 等[译].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3] (苏联) 巴班斯基[著], 赵维贤[译].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4] (美) 布鲁纳[著], 邵瑞珍, 张谓城, 等[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5] 邓燕, 王引观, 刘静.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 2007, 19 (3) :45.

物理学习与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3篇

要想了解什么是行为教育, 首先必须要了解什么是传统教育。所谓传统教育是指手口相传的教育形式, 其主要方式是单纯地以知识传授, 将累积的各种经验知识传递下去为主要目的。传统教育的主要特点有:第一, 教学方式具有重复性, 主要侧重记忆方式来学习知识, 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反复口头或手写方式灌输知识。第二, 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地位过于崇高甚至出现专制, 进行的教育一般为填鸭式教育, 学生思考余地较少, 对知识没有深层次的理解。第三, 讲授过于教条主义, 教师专注于“考什么, 学什么”“不考不学”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没有选择权利, 只能听从指挥。第四, 社会实践活动较少, 教学的时间和地点主要集中在教室中, 很少能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在实践中让学生去检验真理, 理解所学知识。第五, 学生在教学生活中封闭保守, 与老师的互动探讨少。

相对于传统教育, 行为教育克服了上述缺点, 更加注重教学的寓教于乐。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 以符合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 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传授相应的思想品德与做人做事规范, 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 从根本上去克服传统教育的不足。行为教育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主要特点有:第一, 教学形式具有启发性和交流性, 让学生从自身思考问题, 认清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取知识。第二, 信息民主化, 尊重、承认和爱护受教育者, 注重学生的参与。第三, 行为教育将学校所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又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第四, 学生在学习选择层面具有自主独立性, 更加有利于学习创新, 提高学生自学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将眼光不局限于课本, 能够更好的放眼社会, 放眼未来。

对于学生的学习道路, 传统教育往往使用强制性与责任感去驱使学生被动的学习, 而行为教育是以兴趣为出发点, 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 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知识, 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主要阐述对于大学生学习行为教育与引导的研究, 为此本着行为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 要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才能更好的进行行为教育与引导。

2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共性与特点

当代大学生主要由独生子女构成, 其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上辈人的一些特征, 加之当下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海量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冲击, 使得他们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以及更加宽阔的知识面。从生理年龄上讲, 大学生已经趋于成熟, 而其心理年龄, 正处在发育的关键定性期。由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不平衡性, 使得当代大学生群体多数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特别渴望表现自我, 希望自己能站在人群巅峰, 或者有着强烈的精神需求, 比如通过互联网获得精神刺激来弥补学校给予的课余文化生活的不足。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共性与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知识面广。第二, 由于从小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不太顾忌他人感受。第三, 对自己的情绪克制能力不够强, 且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 喜欢在人多的时候表现自己。第四, 对于长辈或老师的教育, 表现出较为强硬的叛逆性, 这种叛逆性表现在外是桀骜不驯, 但是内心却较为天真, 在同辈之间能够真诚交流。第五, 缺乏恒心毅力, 对事物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忱。第六, 感情世界十分丰富, 同时也有感情方面的脆弱。

每个大学生所经历的环境不同, 行为和习惯也会有所不同, 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或不良习惯。例如, 懒惰和依赖等。这些习惯直接或间接表现在生活行为和学习态度上。特别是在远离父母、面临困难和单调枯燥的学习时, 通常容易表现出胆怯、投机取巧、马虎轻率、浅尝辄止、消极被动、自信心不强甚至自我否定等心理特征。所以, 对他们的教育不能采取简单或传统的说教方法, 而要用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教育方式。

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时, 不仅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 才能有计划地实现教育和培养目标。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人生观、行为习惯和性格还没有完全定型, 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和性格, 就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性格、习惯和心理变化的多样性和多重性, 采用有的放矢的科学教育方法。只有拿准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才能行之有效的实行行为教育。

3 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教育与引导应当注意的问题

首先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教育与引导, 应该以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作为起点。要明确划分个例和集体的关系, 不能将个别的极端案例作为大学生共性问题来处理, 比如有极个别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当情感出现问题时, 采用极端方式如自杀来解决。针对此事件, 教育工作者将事件上升到群体意识, 对全体学生进行不自杀讲座, 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应该做到既要抓住整体问题的关键, 又要对于典型案例细致认真负责的调查研究, 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

其次要摆正行为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 当下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教育是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性教育, 服从与服务于传统教育目标的要求, 不能降低教育标准。行为教育主要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德行统一, 为大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做好铺垫作用。

再次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告诉我们, 人的思想方法对于认知能力以及行为有着直接的指导与约束作用。当下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思想上的误区。在生活中如广泛存在拜金主义,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不能有清晰的认识, 过于注重个人权利, 法律意识淡薄, 缺少起码的公民素质;追求各种影视歌星, 对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与劳动者却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异性交往中恋爱成风;诚信缺失, 甚至不少高校存在着公开办理英语四六级假证, 以及毕业证明的广告;接人接物缺少基本的文明礼貌, 严重者出现斗殴偷窃等严重违法现象;对于网络言论, 随波逐流, 缺乏判断言论真假的能力, 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言论。这些都说明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指导的必要性。做好思想指导工作是当代大学生行为教育学习引导的重要环节。为此, 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工作, 领导学生自主学习八荣八耻的精神, 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

最后要做到知行统一的教育原则, 教师应以身作则, 不仅让学生懂得区分什么是正确的思想行为, 什么是错误的思想行为, 更要通过实践去检验正确的行为方式。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以思想教育来引导学生行为, 以教学规范来管理学生活动, 指定符合大学生生活的制度, 将生活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地将“他律”转变为“自律”。使学生从自身出发, 思考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更好的成长。

总之,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对他们的成长教育是社会的重点, 通过正确的对大学生学习行为教育与引导, 能够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正确的行为教育与引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当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摘要:培养教育大学生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 传统教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应该有所转变。行为教育立足于因材施教的培育人才方法, 受到各高校的欢迎。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 张维良.谈体育教学中的行为教育[J].科技视野, 2012, 20 (4) :21-22.

[2] 周孝怀.行为教育:高校品德教育的立足点和侧重点[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3] 陈忠, 万洪芳.大学生行为教育调查二则[J].九江学院学报, 2012, (2) :36.

物理学习与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过程中, 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学生只有对教学感兴趣, 才会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提升学习效率, 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为主动学习,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1]。沉闷的教学氛围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能够给学生丰富的感官刺激, 创造出形象生动的特定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提升教学趣味性, 抓住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自考探究, 学生探究中的求知欲会转化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加积极自主的学习科学实验内容。

比如, 神奇的光电现象, 学生在演示实验中, 能够亲手操作创造出只有在电视中才能看见的物理现象, 在实验中学生不仅体会了快乐, 还加深了对物理现象呈现规律、条件等知识的深刻理解, 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结合教师理论讲解和现场指导, 拓展的学生思维能力, 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大学物理教学效果。

(二) 有利于呈现清晰的物理现象

教师如果只是通过言传的方式来讲解科学实验的理论知识, 学生很难深刻理解, 无法透过文字感受到物理现象。而演示实验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以具体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让枯燥的文字变成清晰的物理现象, 使学生的物理学习不再困难重重。

比如, 大学物理中的通电线圈、等势面、电场线和电解质的计划等电磁学中的磁现象概念, 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枯燥的概念文字, 无法准确抓住概念性质, 这时教师通过设计与概念相应的电磁演示实验, 能够让学生在观察清晰的物理现象过程中, 自然而言的理解概念, 掌握概念形式, 了解物理现特征以及产生、干涉电磁现象的条件,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提升对物理现象规律和本质的全面认识

学生的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会涉及到很多物理现象规律, 只有全面理解物理现象, 透过现象表现掌握深刻含义, 认知物理现象本质, 才能够更好的科学归纳自己的学习成果。开展演示实验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设置实验现象有关问题, 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分析、探讨、综合、总结、归纳概括, 通过实际观察物理现象, 掌握其本质属性和共性, 从而更好的把握物理规律, 在实际生活中正确的应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演示实验让大学物理教学更加有说服力, 更加直接了当。除此以外,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 教学过程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演示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身创造物理现象、体现物理现象, 拉近了学生与物理学科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情感, 培养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和物理思想, 进一步推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2]。

二、目前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硬件设施不完善, 学生实践操作机会不足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撑, 有些大学受科研经费不足影响,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 很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培养[3]。学生没有良好的条件在物理学习中创新小制作、小发明, 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 长期以往, 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 侧重理论讲解, 不够重视科技创新培养

侧重理论讲解, 不够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目前大学物理演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物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 在演示教学中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示范实验操作, 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复制, 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 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局限了学生思维发展。同时, 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 这也导致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考试理论知识学习上, 动手能力和其他能力较差,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4]。

三、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 深度融合演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和演示实验教学作为大学物理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 只有有效结合在一起, 通过相互促进作用, 才能够在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同时,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等。因此, 大学物理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重视演示实验教学, 将理论教学与演示实验教学深度融合, 打破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 不再仅仅知识让学生观看或者复制教师演示过程, 而是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起学生自主思考探究,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 提升教学互动性, 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 探究科学实验问题, 感受物理的学科魅力, 促进学生严谨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形成[5]。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后, 要延伸拓展教学内容, 加强实验现象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对自己实际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在生活中加强对物理现象的关注研究, 深化物理教学效果, 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有意义。

(二) 变验证实验为设计实验

在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 有很多物理现象的验证实验, 学生已知实验结果和实验步骤, 在实验中验证已知结果是否正确, 加深对物理原理和现象规律的记忆, 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物理水平, 但验证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物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培养锻炼, 学生自主探究物理规律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 大学物理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内容, 灵活的变验证实验为设计实验, 促进学生的自主观察和自学能力, 让学生有绝对的设计实验主动权, 给予学生信任和适当指导, 从而拓展学生物理思维,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

在推进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 大学学校要正视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室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科研资金投入, 积极为学生构建科技创新实验室[6]。学校要对现有旧材料、旧设备进行检查整合, 及时更换破损设备设施, 引进先进的组合电动工具以及多动能温控焊台等, 完善硬件设备建设, 同时给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竞赛等多种创新活动有效的支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需求到实验室进行反复操作实验, 并且在物理教师的科学引导下, 完成创新成果,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团结意识。

(四) 有机结合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

大学物理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特征优势, 根据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 不过度依赖多媒体, 合理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攻克实物演示局限问题, 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 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现象不适用于实物演示,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实验现象的模拟演示, 让学生能够清晰观察这一物理现象, 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物理水平和物理综合能力, 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深远影响。我们要分析目前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推进演示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 为社会培养出新时代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型物理人才。

摘要:物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 大学物理教学中, 演示实验教学作为重要内容,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本文从实际出发, 阐述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提出了一些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大学物理

参考文献

[1] 王金玉, 赵言诚, 孙秋华, 等.浅谈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20) :208-209.

[2] 唐琼, 李国祥, 宋逢泉, 等.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讨[J].物理通报, 2018 (5) :62-63.

[3] 靳辰飞, 张思琦, 韩权, 等.工科院校物理演示实验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 (4) :194-197.

[4] 刘慧, 乔月凤.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及本校开展情况[J].物理通报, 2014 (11) :81-83.

[5] 薄惠丰, 魏环, 张占新, 等.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 2016 (9) :85-85, 275.

物理学习与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改革的措施

1.1 渗透专业信息, 开拓学生视野

用CAI教学, 将大量专业信息融入到课堂内, 从完全依托计算机教学过渡到实际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大学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CAI的积极因素, 多采用Flash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物理理论与专业生产相结合的实际例子, 丰富教学内容。在每讲一章节之前加强专业信息的渗透。采集与专业相关的素材, 丰富大学物理课堂。关注物理学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 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 结合生活生产实例,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视野。

例如:在给电信专业学生讲授动光波内容时, 可以介绍光纤的广泛应用得实例。多股光导纤维做成的光缆可用于通信, 它的传导性能良好, 传输信息容量大, 一条通路可同时容纳数10人通话;可以同时传送数10套电视节目, 供自由选看。光导纤维内窥镜可导入心脏和脑室, 测量心脏中的血压、血液中氧的饱和度、体温等。用光导纤维连接的激光手术刀已在临床应用, 并可用作光敏法治癌。光导纤维可以把阳光送到各个角落, 还可以进行机械加工。计算机、机器人、汽车配电盘等也已成功地用光导纤维传输光源或图像。再如与敏感元件组合或利用本身的特性, 则可以做成各种传感器, 测量压力、流量、温度、位移、光泽和颜色等。在能量传输和信息传输方面也获得广泛的应用。

在讲述一定生活生产实例的同时, 还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 介绍光纤的发明。1870年的一天,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到皇家学会的演讲厅讲光的全反射原理, 他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在装满水的木桶上钻个孔, 然后用灯从桶上边把水照亮。结果使观众们大吃一惊。人们看到, 放光的水从水桶的小孔里流了出来, 水流弯曲, 光线也跟着弯曲, 光居然被弯弯曲曲的水俘获了。这样, 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发挥主观能动性, 探讨专业问题

教师还可以就某一专业性问题与学生探讨, 让学生各抒己见, 课后布置作业, 让学生查资料, 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这样既可使学生学到物理知识, 也可使学生增进对本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在给金属材料专业学生讲授光学时, 可以渗透光电效应知识。就光电效应放出电子是否是定向的?与光照方有关系吗?光是电磁波, 会不会产生电磁场影响电子射出方向?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并布置写小论文。再如, 在讲述转动惯量的章节时, 可以结合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的生产现场, 让学生计算某种形状轧辊的转动惯量,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轧制生产线计算所有轧辊运转时的额定功率, 从而选定电机。

1.3 根据专业的不同, 制作不同的习题库系统

除了教学方面要因专业而变以外, 课后的联系也要随专业特点有所变化, 所以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习题库系统。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会有一定的调整, 因此不同专业的习题库内容也略有不同。习题库内容要丰富, 而且形式要活跃。习题库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高效——软件开发平台应具有所见即所得、媒体集成度高、各种特殊效果丰富且实现容易的特点, 包含Power Point的方便模板, Flash快速好用动画, authorware全方位的交互功能。

1.4 考试内容应与专业相结合, 考试形式多样化

以往用同一套试题考核不同工科专业学生的命题方法存在着众多缺陷, 需要改进。对不同的专业, 考试内容应有所不同, 考试形式也可多样化。就试题内容本身而言, 应该增加考核学生能力、思维、观念、方法等方面的题目。新的考试方式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还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即把理论考试和能力考试结合起来。另外,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将能力考核以论文的形式完成, 这既能反映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也体现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试方式能比较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避免了高分低能, 而且对学生来讲也是公平的, 同时也促使学生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 结语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群体, 由于办学历史较短, 在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 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和因专业施教, 这将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不少难题。即便如此, 只要思路正确, 措施得当, 本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导向原则,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就一定能够使独立学院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

摘要:本人论述了目前独立学院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脱节, 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的现状, 针对这种现状, 我院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对大学物理教育进行了初步教学改革探讨, 从渗透专业信息以开拓学生视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专业需求施教与考核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也指出了教育改革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专业,独立学院

参考文献

[1] 韩桂华, 姜伟, 陈志刚, 等.大学物理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5:231~232.

[2] 李金波, 高扬.高职机械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8 (2) :59~61.

物理学习与大学物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吸收信息, 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对于外部提供的信息, 学生要做主动的筛选和加工, 以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 建构自己的理解, 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重组, 于是学习者获得新的知识结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需要遵从认知规律, 让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建构起自己的意义。必须改变满堂灌输提供现成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展主体性学习活动, 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 使学生主动参与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成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2 如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使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欲望, 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交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流, 实现教学相长。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课程, 相信学生有学习创造的能力。教师必须抛弃“师道尊严”的束缚, 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提问和观点, 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探索, 不断创新。要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宽松和谐的氛围,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土壤。

2.2 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在新形势下, 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建立有效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组织者、传递者、导航者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者的作用, 充分调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动机, 最终使学生有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

2.2.1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励大学生充分利用所学材料解决问题, 发挥已具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加言语活动的有效方式。笔者认为提问是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在讲授新材料之前提问可以引导大学生去预习了解新材料的内容和重点等。在讲授新课程过程中, 提问可保持大学生高度注意, 启发学生思维, 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 从而提高讲授效果。在讲授新内容之后多用提问检查理解, 并推动大学生运用所学材料积极参加语言实践。在实践训练中多用提问启发大学生思维, 使大学生更主动更顺利地进行语言交流活动。

2.2.2 情景交际

交际既是外语教学的目的, 也是外语教学的手段, 还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因此, 在外语的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中, 教师要可以选择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最需要的内容作为语言教材, 提供真实的情景, 为学生创造适当的外语环境, 提供交际所需要的语言材料, 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和运用语言。

2.3 授之以渔, 加强元认知理论教学,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元认知, 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 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与监控。元认知被当代心理学家视为是开发智能、提高学习能力的突破口和关键。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 不仅学习成绩好于一般学生, 而且善于总结使用各种学习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授元认知知识可以促进英语学习者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掌握了原认知知识, 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 选择自己的学习材料, 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选择和完善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 并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估。同时, 元认知知识可以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 大量新的知识的获得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对元认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可以保证自己的学习活动符合认知规律, 适合自身特点, 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2.4 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培养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 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通常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 学期结束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结果和一个简单的结论。笔者建议,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的效果, 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既重视结果, 又关注过程,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它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因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过程控制远比结果控制有效, 从过程评价中获得的信息更为全面、真实、客观。所以, 在实践中, 更应该重视过程评价。而作为过程评价的形成性评价能提供给学生和老师及时有效的反馈, 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制定对策, 以提高课时效益。通过评价, 使学生反思自己, 善于看到自己的进步的和不足。

设计评价原则时应注重“以人为本”, 应合乎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开启学生自主参与的欲望,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应多样化, 内容要多元化” (参见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 。不仅要运用测试性评价 (测验、听写) , 还要大量运用非测试性评价 (观察、提问、抢答、小组讨论) , 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3 应注意的问题

自主学习并不是指自学, 要教师放弃对课堂的管理, 而是强调教师的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教师组织的互动课堂场景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与同学和教师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而获得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把“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学会独立思考, 不再依赖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支持和指导, 精心组织课堂, 把握好对课堂的控制度, 帮助和鼓励学生从不自主到半自主, 最终做到完全的自主。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信息, 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让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建构起自己的意义。本文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优化组合教学方法, 加强元认知理论教学,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的角度探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建构主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自主学习及其教学涵义[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8) :36~38.

上一篇:第三方物流企业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三维动画与动画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