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文化的影响范文

2024-02-11

家风文化的影响范文第1篇

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发展、文学创作等方面。

1.1 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大约从东汉开始, 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越南陈朝以后, 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 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 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是, 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 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 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

随着汉语文的流传, 越南人创造了一种利用汉字的表义表音功能来拼写越南口语的新文字, 俗称“字喃”或“喃字”。喃字据说创始于东汉末年的交州太守士燮, 此后经过了用汉字来拼音, 记写人名、地名、草木名、禽兽名的阶段, 以及系统制作喃字以表意的阶段。喃字还对越南诗体“六八体”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六八体大多采用的就是喃文。

时至今日, 越南文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 但其发音里还保留着70%的汉越音词汇。

1.2 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创作的影响

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精装本、缩略本、画册等多种版本都陈列在越南的各大书店中, 在越南销售一直火爆, 其故事情节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国近现代文学在越南同样备受推崇。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集, 沈从文的《边城》以及近年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实力派作家的不少作品, 如《废都》、《玫瑰门》等小说及《手机》和《无极》等影视作品也颇受越南大众的欢迎。

越南文学《金云翅传》可谓是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创作影响的一个典型。约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越南著名诗人阮攸 (Nguy n Du) 到南京游学。将我国余怀的《王翠翘传》及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携回本国, 花了一年时间, 改写为越南文学名著——长篇叙事诗“喃传”《金云翘传》 (Truy n Ki u) , 并搬上了越南舞台。该作品对越南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影响力可与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红楼梦》相当。

2 中国饮食文化对越南饮食文化的影响

无论在言语、文化以及风土、农业和海产上越南都与中国南方相近, 尤其是在历史上中国南方人不断地迁居越南, 越南也接纳了不少广东、云南和客家人的饮食传统, 对中国饮食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对越南茶文化的影响。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很大。越南语把茶称为“trà”或“chè” (汉越语词, 酷似广东话) , 从语言上就可以看出越南的茶文化受中国南方影响较深, 再加上历史上广东人大量移居越南, 也对中国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 对越南饮食文化方面的影响。试以筷子和食品名称为例。

筷子。筷子在中国古称箸或筋, 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在7世纪的时候, 筷子传入了日本、朝鲜, 并在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 当然也传入了越南, 越南古时在文字上也称筷子为“箸”, 现代越南语称为“a”。中国不仅仅向越南传出了筷子, 同时还输出了“筷子文化”, 越南人拿筷子的手指、用法与中国人基本相同, 使用筷子的禁忌也与中国人大致一样。在动用筷子前一般会说“请用” (xin m i) , 这与中国的“各位请”一样。

食品名称。越南有很多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小吃或小食品。像水饺 (s i c o) 、豆豉 (u s) 、酱油 (s d u) 、烧麦 (xiu m i) 、馄饨面为 (mìv n th n) 、油条 (qu y) 等, 这些词语的发音与广东话几乎一模一样。“油条“相传是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因为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英雄岳飞, 民间的老百姓为了解心头之恨, 就用面捏成秦桧其妻子的模样放进油锅里炸, 然后把他们俩吃进肚子。后来“油条”逐渐成为一种小吃, 而“油条”在广东话里是叫做“油炸鬼”, 越语直接取最后一个字叫“qu y” (越语发音为“鬼”) 。仅此一例, 就足以证明中国饮食文化对越南影响之深。

3 中国风俗习惯对越南的影响

越南习俗与中国习俗非常相近。越南有与中国几乎一致的十二生肖。越南人使用的十二生肖中只有1个生肖与中国不同———越南没有“兔”, 只有“猫”。那为什么中国的“兔”到了越南变成“猫”了呢?真正原因已无从考证, 一种说法是, 当时中国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传入越南时, “卯兔”的“卯”与汉语“猫”的读音相似, 结果“卯年”误读成“猫年”;另一种说法是, 当时越南尚没有“兔”这种动物, 因此用“猫”来代替, “兔”也就成了“猫”了。因此, 中国的“兔年”, 在越南成了“猫年”。令人惊讶的是, 在与越南人交往时, 只要你说出自己的属相, 对方马上就可以根据干支循环的计算方式推算出你的实际年龄, 而且几乎每个越南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 越南民间传统节日的时间和风俗, 也基本和中国一样。

(1) 春节。与中国一样, 农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其主要的习俗也是送灶王、备年货、祭祖先、放烟花、贴春联、守岁……中国游客如果在越南过春节, 一定会有在故乡过年的错觉。过节期间, 还有许多的风俗讲究和传统民间活动, 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2) 清明节。清明, 越南语为“T h a n h Minh”明显是一个来源于汉语的词汇 (其发音很接近汉语的“清明”) 。过节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同中国一样, 主要是祭祖、扫墓。

(3) 端午节。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 最早也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 大人们会饮雄黄酒, 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越南人认为, 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4) 中秋节。中秋节也是是越南人较为重视的传统节日。节日的晚上, 越南人除了吃月饼、赏月、观花灯、舞狮等外, 在农村, 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 即“唱军鼓调”。中秋之夜的越南, 孩子们都会拿着各种形状的灯笼, 在月光下玩耍。而彩灯齐放在越南也是有传说的, 这个传说还和我国的包公有关。传说中有条鲤鱼成精后害人, 是包公为救民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之。所以中秋夜孩子一般是提鲤鱼灯出游玩耍, 到了今天, 鲤鱼灯还被赋予了长大“跳龙门”的意思!

摘要:中越两国山水相连, 有着1347公里绵延的边境线, 两国关系及传统友谊源远流长, 越南独立前, 其北部为中国封建王朝所管辖, 在越南独立之后的1000多年中, 中越又有着密切的交往。从秦代以来, 就不断有华人迁徙进入越南, 从而对越南整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作一些粗浅探讨。

家风文化的影响范文第2篇

第二课 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姓名:班级:

【预习提纲】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一)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

(二)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二)积极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活动

三、深远持久的影响

(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判断正误】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3.文化具有阶级性,不同阶层的人交往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4.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是被动的,无目的的接受的。()

5.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物质武器。()

6.文化是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唯一因素。()

【重点问题】

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如何产生的?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表现?有哪些特点?

3.简述你如何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4.简述你如何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

【自主检测】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下列表述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是 ()

A.风和日丽B.鸟语花香C.枯木逢春D.乡音难改

2.下列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能体现文化影响的是()

①握手是中国人常见见面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

②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③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

④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3.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

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4.封建社会,受封建论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人们可以平等的方式交往。这种交往方式的文化影响取决于()

A.价值观念的不同B.风俗习惯的不同C.文化程度的不同D.行为习惯的不同

5.几位同学相约游览泰山,看到沿途的崖刻和寺庙建筑等文物、古迹,有人不禁吟咏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同学们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说明()

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杜甫的诗句脍炙人口

C.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D.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6.“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席勒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

A.需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学习B.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C.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D.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7.长城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参观者无不为之深受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8.(海南卷)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帐,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9.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性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

10.遍种菊花献哀思,轻点白烛暖故人——“汶川地震周年祭”成网上最热门搜索。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国内网民不约而同地自发参与网上“5·12周年祭”,用虚拟的网络语言表达真实的民族大爱。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流工具,这体现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1.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③④

12.H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

【知识补充—见面礼仪】

◇非洲

非洲~人见面都相互给对方1元~~表示祝对方财源滚滚。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Africa)的简称,位于东半球西南部,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奴役,经济落后,来我国旅游的人很少。非洲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礼仪比较复杂。非洲人喜欢自由活动,比较散漫,对女服务员有时态度放肆,也不善于整理房间。

在接待中还要注意客人的国家原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欧洲

欧洲各国则更喜欢拥抱的礼节,有时还伴以贴面和亲吻。但要注意,不可吻出声响。在商务活动中一般不行此礼,且中方人员不主动拥抱、亲吻外宾。男士还有特别的脱帽礼和对女士的吻手礼。

◇拉美

握手和拥抱很频繁,说话时他们比美国人站得更近。向后站是不礼貌的。

在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则被认为是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它是和眼泪相联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欢美国生产的小型家用产品,比如厨房用具等。在拉美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韩国

韩国:在任何情况下,在韩国都要避免大声说话或大声笑。在笑时,常用手遮住嘴。(纳尼?!韩剧里可不是这样的。。。。。。)

在韩国,妇女解放概念尚未被普遍接受。进出门时,均是男人走在前面。进屋后,妇女要帮助男人脱大衣。当着别人的面擤鼻涕被认为是不好的行为。男人们在互致问候时,稍稍弯下腰鞠躬,并双手或右手 握手,妇女通常不握手。韩国人姓在名的前面。这点与西方不同。在朝鲜很难将男人名字与妇女名字区分开来。安排会晤要提前。如果你被邀请到朝鲜人家里作客,可带花或一件小礼物。要记住,送礼时要用双手,礼物不应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

◇日本

日本人的一般问候形式是鞠躬而不是握手,要互换名片。不能用名来称呼日本人,只有家人和非常亲密的朋友才能这样做。不管是商务会谈,还是社交聚会,都要准时到达。习惯上不为女主人带花,便要带一盒蛋糕或糖果。如果某位日本人向你送礼,你要表示感谢,但要等他再提

一、两次后再接受。日本人喜欢送礼品。礼品要用淡色礼品纸包装,不系蝴蝶结,他们特别喜欢白兰地和冻牛排。如礼品的数目是2的倍数,这表示能带来好运。成套的链扣、钢笔和铅笔是很好的礼品。

参考答案

DDBDACBADAC

家风文化的影响范文第3篇

在美国 ,法律教育是一种学科涉猎范围甚广的大学后续教育 ,即主修法律者须首先修完普通大学的课程 ,足见其难度 ,因此法律英语的翻译也就不能等闲视之。本文将从法律英语中词、 句的特点以及法律文化底蕴等方面入手 ,分析其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法 ,中国大量借鉴和吸收外国法学的精粹 ,为中国法学注入活力 ,从而造就了中国法学的日益繁盛。这离不开法律英语的翻译 — — — 这座法律文化交融的桥梁。但是 ,要 “融和土洋 ,贯通中西” 绝非易事 ,因法律英语这种特殊的语体在词、 句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以及有关法律知识的欠缺等因素 ,对法律英语的翻译都会产生不小影响。

法律英语中词汇的特点及其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于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 ,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法律英语最重要的特点是用词准确 ,但不排除使用模糊词语;[1 ]有的认为法律英语中常派生出 “-ed” 型名词表示“某某人”,如 “the deceased 死者” 、 “the accused被告人”,显得很委婉。 [2 ]此外 ,法律英语尚具有下列一些特点。1. 1 普通英语( EGP)词汇在法律英语中被赋予了新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法律英语中十分普遍 ,故不能仅靠词典来确定其含义 ,而要审视全文 ,方能理解其在原文中的意思 ,进而有效地实现原文的意旨。例如 com mon law 一词 ,在当今任何一部法律词典中均可查到其含义 ,即 “普通法”,但也有学者从其与大陆法相对应的层面考虑 ,将其译为 “海洋法” 。但是 ,如果从英美法系的发展史观之 ,该术语在不同场合应作不同解释。在英格兰被诺曼人(Norman)征服后 ,英王派自己的法官到各个领主区域的法院 ,依据当地的习惯并参照诺曼人的法律观念审理案件 ,并将判决的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 ,成为日后相似案件判决的基础和标准。该法律的适用有一致的法律标准 ,且在全英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与原先英国各地不一的标准有别 ,故首先 ,common law 应译为 “普遍法” 。 [3 ]如译成 “普通法”,则给人以此法非常普通的感觉 ,于其功能则有误导之虞 ,①而且 ,对于某国内法因法律调整范围不同而划分的 “普通法” (general law)与“特别法”( special law)②而言 ,也不无混淆之虞。至于从 “大陆” 与 “海洋” 的区别而类推出“common law ” 应译为 “海洋法”,从而与 “civillaw” (大陆法)相对 ,则更是大谬矣 ,因现代法律体系中已有一专门的海洋法(ocean law) ;其次 ,当与equity (衡平法)相对而言时 ,应译为 “习惯法” 。因自中世纪以来 ,案件要进入诉讼程序须符合严格的诉讼格式 ,即便是诉讼格式被废除后 , “其仍在地下对我们发号施令。 [4 ]” 而 equity不需严格的诉讼格式 ,而是按实质公平正义进行判断 ,二者正好相对;再次 ,当与 statutorylaw(成文法)相对而言时 ,应将 common law 译为 “不成文法”,因前者是以抽象法律条文为特征 ,而后者则以法院判决内容这种不成文的方式作为法律规范;最后 ,当与 cannon law 或 ec2clesiastic law (教会法) 相对而言时 ,应将 com2mon law 译为 “世俗法” 。依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整理提供据教会法的规定 ,对事实可以通过 “wager of law” 的方式进行审理。比如在债务纠纷案中 ,被告可找来十几个局外人为自己作证。这些证人手持 《圣经》,宣誓说被告不欠原告债务 ,则被告可胜诉。而依据common law ,是不允许此种类似 “神判” 的方式判案的。推而广之 ,了解到有关知识后 ,才不至于将 j ury t rial i n equi ty 和j ury t rial i n law分别译成 “衡平法上的陪审” 和 “法律上的陪审” 。在此时, j ury t rial i n law 应理解为 juryt rial in common law ,即与衡平法上的陪审相对而言的 “根据习惯法的规定而进行的陪审” 。在法律英语中尚有大量类似的短语③,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决定其含义。助动词可谓是英语词类中相当重要的表达语意的工具 ,在法律英语中更是功能独特 ,用法特殊 ,两个完全相同的文字叙述可意义迥异。以最为常见的 shal l 一词为例。该词大量使用于法院的判决中 ,或用于表达被规范对象 “应该” 或 “不应该” 作某事 ,常译为 “得;应当” 。为何要使用 shall 而不用 must 来表达 “必须” 或“应该” 呢 ? 对此 ,Black’ s Law Dictionary 作了解释:因为 must 并未将 discretion (裁量 ,决定)之意涵盖在内。从法规制订的目的而言 ,应将立法者的裁量与决定用文字表达出来 ,法院的判决亦是如此。e. g. : The Option Period shal l be the peri2od of 10 days starting f rom the 30thday af ter theexecution of this Agreement . (在此句中 ,shall 表达了合同订立者的意图) ;e. g. : The seller shal l ensure that all theinformation will be correct and complete. (在此句中 ,shall 一词体现当事人的义务) ;e. g. : The Convention shal l not affect , orbe incompatible with , the application of any in2ternational convention or national law relating tothe regulation and cont rol of t ransport operations(此条规定系对公约效力的规约 ,体现了制定该公约的目的 ,可译为:本公约不得影响任何有关运输业务管理的国际公约或国内法的实施) 。故只有了解了法律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强制性特征后 ,方能将 shall 的语气恰当地译出来。1. 2 大量虚词在法律英语中的特殊用法也使法律英语的翻译困难重重如在“The value of US dollars under thecont ract is determined by the ratio of the meanbuying and selling rates of US dollars agai nstdeut sche marks and f rench

f rancs published bythe Bank of China on the date of negotiation” .这句话中 ,斜体字 under the cont ract 和 agai nst分别表示 “根据合同” 和 “对” ,与我们平时所了解的意思大不一样;而 “at common law” 中的“at” 也可译为 “根据 „„” 。又如 w here 一词,一般是用作连接副词引导地点状语 ,如: I don’ t know where I keep it ;或用作关系副词引导定语从句 ,如: The cit ywhere I work is well- known for it s fog. 但在法律英语中 ,其使用范围广泛而用法特殊: (1)当用于句首时 ,该词具有抽象条件的含义 ,常译为“在 „„时” 。如: Where statute operates in thelaw of tort s , it s function is usually to reform orto limit the common law. (在侵权法领域适用制定法时 ,后者的功能是修正或约束普遍法) ; (2)引导非限制性同位语从句。如: Through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整理提供 sale ,gif t or com pulsory acquisi t ion by law , e. g.w here goods or land are compulsorily acquiredby statute , or taken by dist ress in execution ofjudgment .在此句中 ,where 代前面的 “依法强制性取得”,故不妨译为:通过买卖、 赠与或依法强制性取得 ,即通过征用或者在执行法院判决时扣押动产或土地从而依法取得所有权; (3)引导表语从句。如: The normal method of dischargeis w here both parties perform their obligations.(此句表明了严格履行合同义务的一般理论即通过履行合同而解除合同义务 ,故试译:合同通常因双方都履行各自义务而解除) 。此外 ,在正式的法律文本如合同中大量使用了 whereof、 wherein、 whereby、 herein、 here2inaf ter、 herewith、 therefore、 theref rom、 thereon 、whereas等古体词 ,使表达更为精练。在使用了这些词的句子中 ,where、 there 或 here 可理解为which 或 that ,指代前面或后面的某物或情况。如果对这些虚词的用法不了解 ,势必影响理解和翻译。如: Herei naf ter referred to as the“Joint Venture company” 该句中 hereinaf ter 等于 in and af ter which ; later in the same officialpaper or document ,故可译为:以下简称 “合资公司” 。又如: According to other authorities ,however , special circumstances may make it in2equitable to allow the defense of ult ra vires , aswhere benefit s have been received or the cont racthas been performed by the party seeking the en2forcement thereof .在本句中 ,whereof 相当于ofwhich ,故可译为:但按照其他权威人士的见解 ,凡是在已经获得利益或积极实施有关合同的一方业已履行合同的特殊情况下 ,再允许其以越权行为作为其抗辩理由 ,则有失公平。再如:They should consider such problem as the modeof paying the purchase price and the tax conse2quences resulting theref rom . 在此例中 , there2f rom的意思为 f rom which ,故可译为:他们应考虑支付方式及其有关的纳税问题。1. 3 拉丁语和法语等外来词给法律英语翻译带来的影响在美国的法律教育中 ,法科学生在学习法律时必须在 1 至 2 年内修完拉丁语 ,考试合格后才有可能申请学位 ,足见对外来语的重视。作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这两大法系中的一支 ,罗马法及后来的法国法律对整个世界法学的繁荣兴旺可谓功不可没 ,因此在法律英语中大量借鉴和使用了拉丁语和法语词汇。如 o2bi ter dict um 为法官判决时所作的非决定性的附带意见(该意见不具有约束力) ,而 rat io di2ci dendi 指判决理由(该判决部分对以后法院判案具有约束力) 。又如 res意思为thing (物) ,在decree in rem (对物判决)中 rem 为 “物”,而在chose in possession中chose 为法语词 ,其意亦为“a thing” (物) 。由此可见 ,了解并熟悉拉丁文等外来词定会对法律英语学习有所裨益 ,否则会给翻译带来不少困难。

2 语言的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 ,在行文结构、遣词习惯及句法层面上相去甚远。英语句子重分析 ,故造句多形合( hypotaxis) ,是 “以限定动词为核心 ,控制句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故句子复杂化只能通过前呼后拥 ,递相迭加来实现” [5 ]。因重复使用词语在英语中并不合语法规范 ,故在英语中使用代词或助动词来进行替代(lexical equivalent s)的频率高;而汉语句子则重意合(parataxis) ,是靠 “逻辑事理的顺序来实现意合、 流动、 气韵三位一体的横向铺排的。 ” 正由于两种语言特征各异 ,再加之法律语言的措辞要求严谨 ,故在翻译时往往不能正确遵循各自的语法要求 ,从而有悖于表达。诚如前苏联翻译家尼• 查波罗斯基所云 , “人们责备不少翻译者不精通翻译所依据的外国语 ,这种责备是公正的。不过 ,翻译者之首要职责却是应很好地了解他们写作所用的本国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整

理提供语。 ” 因此 ,应充分利用翻译的各种技巧 ,如 “增词法 ,重复法 ,省略法 ,正反表达法” [6 ]等 ,再结合法律规范或文本语言的特点 ,从而准确而精练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例如:1. They were ready to be disposed of bytheir parent s if alive , or otherwise by their near2est relations.该句系有关法律规定 ,翻译应该严谨 ,故应将其中省略的补充完整。试译:如其父母健在 ,当由父母领回;若父母已故 ,则由其近亲属代领。2. This Convention does not prevail over anyinternational agreement w hich has al ready beenor may be entered i nto and w hich contai ns pro2visions concerni ng the mat ters governed by thisConvent ion.此句亦为法律文件,为了严谨准确,对该句中的后置定语应作相应的处理,而不应拘泥于原文语序。试译:本公约不优于业已缔结或可能缔结并包含与属于本公约范围内事项有关的条款的任何国际协定。3. Whoever commit s arson , breaches adike , causes explosion , spreads poison or usesother dangerous means to sabotage any factory ,mine , oilfield , harbor , river , water source ,warehouse , house , forest , farm , thrashinggrounds , pasture , key pipeline , public buildingor any other public or private property , therebyendangering public security but causing no seri2ous consequences , shall be sentenced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less than three yearsbut not more than ten years.该句系有关法律条文 ,法律规范应精练而明晰。该法律规定是针对任何人的 ,原文中有主语 ,但在翻译成中文时却一般不将主语译出来 ,以符合中文及法律规范的行文要求。试译:放火、 决水、 爆炸、 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 矿藏、 油田、 港口、河流、 水源、 仓库、 住宅、 森林、 农场、 谷场、 重要管道、 公共设施或其他公私财产 ,危害公共安全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4. In addition , the cont ract must satis fy thefollowing requirement s : (1) The goods in ques2tion are , at the time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2t ract , in the course of carriage , or will be carriedf rom the territory of one State to the territory ofanother ; or (2) The act s constituting the offerand acceptance have been done in the territoriesof different States.该句中使用了并列和平行结构 ,这在法律英语中使用频率甚高 ,使要表达的意思衔接密切 ,故在译成汉语后 ,也应体现法律文本的相似特点。试译:此外 ,合同须符合下列条件: (1)在订立合同时 ,有关货物正在或即将从一州装运至另一州;或(2) 在不同州管辖区内 ,要约和承诺行为业已完成。

3 法律文化底蕴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诚如奈达先生所指出的 , “To be bilingual ,one has to be bicultural1” 王佐良先生也认为 ,“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之词 ,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 ”法律英语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对译 ,恰恰相反 ,由于法律英语涉猎范围甚广 ,包括各部门法以及诸多法律边缘学科 ,故从事法律英语翻译的人士须熟悉有关的法律知识。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文化底蕴尤其是一些法制史方面知识的了解 ,稍有不慎就会谬以千里 ,造成不完全理解或理解错误。1.众所周知 ,在美国 ,对州法院的判决不服 ,可上诉到州最高法院。州最高法院一般都称为 the Supreme Court ,但纽约州例外 ,该州的最高法院叫 the Highest Court ,而 the S upremeCourt 在该州却被称为第一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整理提供审法院。知晓其法院系统等级的人都知道 ,因为该州在殖民初期地盘并不大 ,且人烟稀少 ,故设立一个法院已足以审理所有的案件 ,且该法院是当时最大的地方法院 ,故用 the Supreme Court 表示地方法院。后来案件增多 ,方另设一级法院 ,称为 theHighest Court ,即纽约上诉法院( Court of A p2peals of New York) 。不了解该州法律史是很难明白个中缘由的 ,那翻译时又岂有不错之理 ?2.在契约的分类中 ,有一种叫 simple con2t ract。如果不了解契约的发展历史 ,则很难译出其内涵。这种契约并非内容简单 ,而是指未经类似宗教仪式的宣示程序而订立之契约 ,是与 “封印契约” (cont ract under seal)④相对的契约类型 ,故并非 “简单契约”,实为 “非正式契约” 。3.法律英语教程[7 ]第 15 课(第 234 页)中将 right i n perf ormance 译成 “上演权” 。众所周知 ,版权法中的 “表演权或上演权” ( right toperform) ,是作者以表演的方式使用其作品的权利 ,或许可他人以表演的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 ,属于著作权之中的财产权;而 “right in performance” 是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 “表明表演者身份、 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以及许可他人为营利目的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 的权利 ,即 “表演者权”,属于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二者虽然有一定的联系 ,但毕竟有别 ,不可混淆。4.法律英语

教程(同上)第 12 课第 182 页的注释中,编者将 cont ributory negl igence 解释为 “共同过失” 。该术语是否应作如此解释呢 ?熟悉民法的人可能都知道 ,所谓共同过失 ,在侵权法理论上 ,又称为共同过错或共同侵权行为 ,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 ,基于共同的敌意或过失而致他人损害”,[8 ]或 “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 。 [9 ]由此可见 ,共同过失的特点在于两个以上行为人所实施行为对象的一致性 ,即共同指向第三人。而在课文中的情形是:陪审团为了保护有过失的原告的利益转而采纳“比较过失原则”( rule of comparativenegligence) ,由此可见 ,原告与被告对损害的产生均有过失 ,则符合 “混合过错” ⑤的特征。因此 ,在课文中 , cont ributory negligence 应译为“混合过错” 或 “过失竟合” 。5.法律英语教程(同上)第 166 页将 “pleabargaining”翻译为 “被告的抗辩交易”,是否应作如此翻译呢 ? 根据 Black’ s Law Dictionary(Fif th Edition)的解释 ,所谓 “plea bargaining ,乃a process whereby the accused and the prosecutorin a criminal case work out a mutually satis facto2ry disposition of the case subject to court ap2proval”,即在提起公诉前 ,检察官与被告方就被告人的定罪与量刑问题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易。之所以达成这种交易 ,一方面是检察官感到案情复杂或有太多的案件难于一一应付 ,而另一方面是被告方感到难逃其咎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达成协议:被告人认罪伏法 ,检察官则相应地减少指控罪名、 降低指控犯罪的幅度或向法院提出对被告人减轻刑罚的建议。不过协议的有效性须经法院审查。故从实质上讲 ,该术语实际上是公诉方和被告人的一种私下交易 ,而非 “被告的抗辩交易” (在此姑且不论其使用 “被告” 这一术语的错误 ,因在刑事案件中应称为“被告人” ) 。现在 ,该术语在刑法学界通译为“辩诉交易”,不妨从之。6.法律英语教程(同上)第 163 页上有这样一句话: These dif f erences can be sum med up bynot i ng that on the one hand , there is no realcounterpart to our pret rial discovery mot ionpract ice , w hi le on the other hand , there is nogenui ne“t rial”i n our sense of a si ngle culmi2nat i ng event。课文后的译文为:归纳这些差别可以发现,一方面 <普通法系 >没有与我们相应的披露文证即动议程序,另一方面也没有我们 <大陆法系 >那种概念上的对一个案件进行真正一次集中 “审理” 。从该句的译文看来,译者没有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故出现了偏差。但是如果对两大法系在程序法上的区别有所了解的话 ,也就可轻易地发现其译文之错。比较两大法系在诉讼程序上的区别 ,我们可以发现 ,英美法系常包括复杂的长时间的审前证据开示程序 ,在该开示程序之中常伴随审前动议 ,就程序或实体上的问题提出请求 ,而后进行为时较短的集中审理;而在民法法系中 ,没有采用任何形式的审前开示程序 ,在前期听审之时 ,证据未被“开示” (discovered) ,当事人请求提交证据的项目(items) ,法官就证据的 “相关性” ( relevancy)和 “可采性” (admissibility)作出裁决 ,即可采纳的证据在此后的审理中一次性予以提交。 [10 ]故原译文刚好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特点弄颠倒了。因此须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方能准确地译出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4 结束

语基于上述种种因素 ,法律英语翻译比一般语言的翻译更为复杂。故在翻译时须顾及两种文化在历史沉积、 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并勤于平时积累语言点滴 ,加强母语和有关法律文化功底的修炼。只有重视英汉两种文化的特点并对法学有关知识有一个更准确的把握 ,方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翻译 ,扫清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的 “外行话” 障碍 ,使译文读者能如原文读者一样领会作者的文章(矛盾语) ,从而为法学的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家风文化的影响范文第4篇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创造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其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建设空间、以育人为目标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核心内容,以校园精神、优质文化生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策略

一、引言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美国学者华勒的《教育社会学》中。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概念传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校园文化是学校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建设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以育人为目标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核心内容,以校园精神、优质文化生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文化内涵解读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师生依据学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物质形态。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物质文化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等物质形态,其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领导体制,是精神文化的外壳。观念文化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文化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等。观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内核文化。由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共同组成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教风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高校校园文化而言,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其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这种由大学生自己为主体营造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的报刊、讲座、社团及其他科学文化体育活动和各類文化设施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着大学校园的各方面建设,从而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当代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网络环境时代,应运而生的各种网络载体、文化社团、宣传媒介都不断地丰富并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3.1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是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有效的满足这个需求。众所周知,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道德素养。这也就意味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得到行为规范方面与道德素养方面的指导,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提供一个科学准确的标准。只有在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顺利的进行。而思想政治教育就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可以让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出教育作用。

3.2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实施载体。高校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进行各类文化教育来建设起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单一、渠道匮乏、内容比较枯燥,对青年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难以真正地发挥出教育作用,这也就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质量并不高。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丰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变得更加顺利。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必需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控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包括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政治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上树立起人文精神、人道精神、职业精神,特别是民族精神;知识上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能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个体思想素质。但由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复杂性、成效的潜在性以及新时期高校发展的一些新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4.1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了新时代网络的冲击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便利,但是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进入校园无疑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目前社会上对网络额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存在着一些负面内容。而这些负面信息内容无疑会对社会经验不足、而又好奇的大学生们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有限地污染了他们正在确立的价值观、人生观。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师、家长甚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思想塑造的权威。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学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他们的思想意识不再严格地遵循传统权威的引导,这也就导致了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4.2就业压力下,学生的精神世界匮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高校学生却存在精神世界匮乏的问题。特别是在面对中高考的失利后,很多学生因为录取院校“不尽人意”,尽管进入了高校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高中时期奋斗努力的动力。面对专业学习困难、未来就业竞争的忧虑等问题,很多学生选择了学习生活的放纵、选择了对“逢冠必夺”的逃避。每天充足的课余时间不是用于充实自己、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而是一昧的将时间精力花在了手机游戏、生活娱乐中,用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来麻痹空虚的精神世界。在专业学习中,学生们认为自己无法再能成为“人中龙凤”,再努力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丧失信心、缺乏成就感,只有在虚拟的游戏中、日复一日的娱乐中才能够找到存在感。面对这个情况,高校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走出人生发展的误区。

五、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功能分析

第一,从价值导向功能看。校园文化内涵的核心与灵魂是校园精神文化,它集中体现了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始终指导着师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引导师生自觉按照学校立德熟人的育人宗旨开展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师生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推动师生为实现学校所倡导的建校目标而奋斗。

第二,从道德行为规范功能看。道德行为规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些组成成分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认可并须遵守的,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纪律性和规范性。

第三,从调适激励功能看。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整洁有序、景色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生活其中的大学生陶冶性情,纯净心境,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情,也使他们能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校园精神文化及体现校园精神的制度文化,既对大学生具有导向与疑聚作用,对大学生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

第四。从人格塑造功能看。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良好氛围使校园活动的主体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启迪,滋润心田,涵养德性,进而上升为情感和意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品格,形成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六、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策略

6.1完善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制度与机制

纵观国内外知名高校校园文化,任何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优秀校园文化需要长久的积累与沉淀,这也就需要科学长效的文化制度与建设机制作为保障。所以说,想要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高校就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文化建设。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一个完善的制度文化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完善的制度文化不仅可以规范学生以及教师的校园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树立起一个标准的道德准则,帮助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视界观。在日常工作中,高校需要给予文化制度建设充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不仅仅虚设一个文明校园创建办公室就可以建成建好,需要的是提供全方面的政策扶持。具体一点来说,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学校传统管理制度层面的建设,还应该包含各类保障制度,必须切实保障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顺利的进行。像高校的党建、校史、校规、校训等内容都可以是文化制度的组成内容。在系列制度文化的约束和机制有效运行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够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明确自身的义务与责任,从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正确且持续的融合发展。

6.2思政教育部门与校园文化建设部门需要加强联系

在高校行政管理实际情况下,思政教育主管部门与校园文化建设部分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管理部门,但是想要更好地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高校就需要加强这两个部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达到有效协同、合作发展的效果。学校层面理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这两个工作融合成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进行,充分的发挥出两支师资队伍的合力,同向而行,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引导两部门相关人员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两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调查得到的是在实际的工作情况中依旧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两个部门虽然要协同合作,但是需要主要合作的“度”线值,合作是形成合力,不是越权越位,越俎代庖。职责职权虽然因协同合作受到一定的局限,但是依旧需要有一定的工作职权职责范围,两者的工作需要各自具有一定的侧重点。另一方面,两个部门需要在加强联系的基础上多进行了解与支持。思想政治教育部门需要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校园建设部门需要及时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度,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传播载体。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融合发展。

6.3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观念

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高校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文化理念。教师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引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以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元素来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这也就是说,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文化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常学常新,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融合发展。比如,在当前网络文化盛行的时代,教师没有必要一味地抵制网络文化,畏敌如虎,而是需要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在心灵打开“窗户”的同时安装好“窗纱”,将其中积极的部分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作为学校层面可以做好校园互联网文化平台的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形式以及内容进行有效的更新,充分的发挥出“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高效作用,將互联网平台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将网络文化优化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双重同向发展。

6.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和教师需要积极的设计并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枯燥,教师需要以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导、以新颖的教育形式、有趣的内容来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从学校到教师都必须意识到,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容易被学生乐于沉浸、易于接受,能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接受到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无形熏陶。比如,高校可以以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为主题,挖掘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政治思想教育价值,开展对应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实现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将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到班级和宿舍层面上,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活动来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班风和优良的公寓文化,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文化熏陶。

七、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需要积极地探索有效措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充分的发挥出隐性思政教育与显性思政教育的合力,同向而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国洪.试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23):147.

[2]张博.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8.

家风文化的影响范文第5篇

在社会的演化过程中, 人们发现某些行为和价值是适用的、有益的, 而另一些却是不适用的, 甚至是有害的。有益的行为、价值观及某些人造的东西被制度化并被合并成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渐渐地, 人们将这些制度化的行为内在化了。这种内在化的东西便构成了人类的文化内容, 它作为人类社会的全部遗产, 包含生活的各个部分, 是生活方式的总和, 包括诸如一般行为、信仰、价值观、语言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等要素。对于市场营销, 它可以理解为:为满足个人和社会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而去提供恰当的或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文化的观念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必然导致社会需求差异的出现, 如果说这种解决方案与所在国文化规范或价值存在较大冲突, 那么, 与产品或服务的使用相关的价值观或习俗则没有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时营销会因文化的冲突而可能宣告失败。因为消费者购买行为取决于他的需要和欲望, 而人的需要和欲望转变为具体的购买行为除了受制于经济因素之外, 还受到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文化因素又是影响最深远的因素。可见营销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文化为基础的, 所以成功的市场商人应该努力去理解他/她所要开拓的市场所遵循的文化规范。他每时每刻都要理解文化和市场的问题, 在促销宣传时, 必须使用意义明确的符号;在产品设计时, 产品的风格和用途及相关的其他市场活动必须与现有的社会文化相适应, 产品才能被接受, 也才会有意义。2000年初农夫山泉在包装水淡季进入广东市场, 利用粤文化“以水为财”做出“送水送财, 好水旺财”的广告语中, 不到三个月, 广东的街头巷尾开始传出“农夫山泉有点甜”的话题, 1年时间不到“农夫山泉”已被广州人欣然接受, 农夫山泉公司建立起自己很好的销售网络。实践则告诉我们, 现代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最重要一条是要迎合人文, 如产品外表形象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审美需要;产品品牌商标力求贴切、易读、突出和吉利, 象健力宝、娃哈哈、金六福等迎合消费者的文化习俗等, 以充分发挥各种潜在心理功能事实上, 文化渗透到营销的各项活动之中, 包括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和定位、营销4P、售后服务, 在国际市场营销中, 还包括跨国谈判。营销努力事实上也成了文化的组成部分。

2 现代营销管理以创建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从售前开始, 一直到售中、售后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系列细致化服务措施。在不同阶段, 企业通过总结客户消费特点, 制定不同的服务措施, 来加强与客户之间关系沟通, 增强企业与客户的深层次长期合作。可见市场营销不仅是市场营销部门的职能, 而且是企业所有部门都应有的职能。如果不是这样, 即使是最好的市场营销部门, 也不能弥补因其它部门缺乏对消费者的重视所带来的损失。所以, 现代营销管理要求企业所有部门都应以满足消费需求与促进社会进步为宗旨,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断灌输与强化。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许多企业普遍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识别系统为内容、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现代管理体系, 把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管理转为企业文化管理。企业营销管理全面导入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表现在营销活动由一般市场行销水准提升为经营哲学水准的具体行动;营销管理职责由销售部门变成统领整个公司的所有部门的工作;营销影响对象由目标消费者扩展为全体社会公众。企业通过语言规范、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展现自身的营销规范, 在维护消费者利益、建立良好信誉方面创造自身的营销价值, 形成营销特色。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管理, 反过来又强化了企业营销。麦当劳纵横四海靠的就是形成了一套具有独创文化氛围的经营哲学:营造愉快、消费愉快、传播愉快, 让服务变成文化。企业尽管来自于西方, 但到了中国却能顺应中华民族的习俗与心理, 在新春佳节为顾客送上“财神到”、“福”, 给儿童送上“M”字标徽的玩具。令人感到麦当劳不只是推销其产品——汉堡包、饮料和薯条, 而是同时出售了亲情, 使每一个顾客都感到融化在一团浓浓的家庭气氛中。而无形的文化氛围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渗透力, 其文化价值也不知不觉地转移到有形的产品和服务上提高了它的附加价值。

3 未来营销活动离不开文化因素

现代人是“经济人”, 更是“社会人”与“文化人”, 其消费行为已突破狭窄的经济假设, 他们早已厌倦于“硬邦邦的叫卖”, 而追逐于更具情感、更为温和、更高精神享乐的促销形式。于是, 有眼光的企业, 将文化融进营销领域, 使营销脱去“商味”增加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开辟集购物、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步行街等, 充分挖掘与展现传统商业文化特色、民族风情、建筑风格, 增添美学性、知识性和心因性等。以至每当节假日, 珠江三角洲许多人举家驱车到百十公里的省城, 前往某一特定的商场、购买中心, 选购包括已定的必需品, 也包括即时引发的冲动性购买。既购物又观光, 还有美、雅、舒、乐的享受, 人们突然感到购物是如此惬意、快乐, 而形成一种新的风尚。这无疑是商家的文化营销的结果。再者现代社会是信息文化社会, 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 鼠标轻轻一点, 信用轻轻一刷, 便完成一毓交易程序。这已不是梦。如何在提高快速交易程序中增加人情味, 使经济营销行为拥有更多的文化品味, 满足人性的各种需求, 是现代企业的着力点。可以在售点装饰、商品陈列、服务技巧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加以改进购物环境, 都可能给消费者产生商品丰富、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服务优良、财力雄厚等方面的直观感觉, 进而刺激冲动性购买。还可以加强营销人员的文化素养。企业员工成其是营销人员不仅应具备产品知识、经济常识和推销技巧, 而且要适应现代营销行为要求。加强自身文化素养训练, 包括增加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审美水准、增加入乡随俗的能力等。而且现代人对空前丰富的产品, 已无法真正根据理性的比较来选择所需最佳产品。同一家工厂加工, 同一种布料、出自于同一工人之手所生产的西服, 因贴上不同的品牌, 人们却愿支付数倍的差价。这已是最平常的事实。现代科技迅速发展, 作为企业要想在技术上、产品功效上远远超过自己的竞争对手是比较困难的, 而传统的、纯经济操作的市场营销行为也不足以打动消费者的心。因而运用丰富的文化内涵手法开展营销, 满足人们更高、更复杂的需要, 是现代企业营销的出路所在。文化是产品的灵魂, 营销是文化的扩散与升华。未来营销行为必离不开文化这一重要因素。现代企业应予以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运用。

摘要:运用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展营销, 满足人们更高、更复杂的需要, 是现代企业营销的出路所在, 也是时代的需要。现代企业应予以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运用。

关键词:营销,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中言.市场营销[M].中国地震出版社, 2004.

[2] 陈映桥.简明消费心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7.

家风文化的影响范文第6篇

【关键词】儒家文化;中国文化;相互影响;

一、前言

儒家文化是早在孔子的时代创立起来的,经过后期的发展和不断的改进,越来越符合中国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儒家文化的意义也越来越被世界广为接受,事实证明,好的东西是经得起推敲和传播的,这么多年儒家文化的屹立不倒也是在像我们讲述着先人伟大的胸怀和智慧。

二、儒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说到儒家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孔子,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他提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儒家思想,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是其背后所含的警世意义却让人深思,在封闭的古代,不像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传播的途径这么广,那个时候儒家文化是孔子个人的魅力体现,可是要被全社会所接受和学习并不容易,所以孔子凭借着精湛的学术魅力广收门徒,后来又周游列国,在周游列国的时候经历了很多事情,让孔子的胸襟更加广阔,对待事情更加充满智慧,也使得儒家文化经得起推敲和反复的领会。儒家文化的成型推广也离不开汉武帝在公元前134年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举动,虽然是皇权主义的专制,但是也使得儒家文化迅速的成为全国人民的信仰,使得儒家文化真正被大众所熟知,并传播开来。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时至今日儒家文化依然深入人心,因为早在公元前,祖祖辈辈的血液里就流着“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在汉武帝之后的科举制度、北宋的理学,这些政治举动都奠基了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地位,促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

三、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

儒家思想古往今来都应用广泛,受到人们的推崇,大到政治、教育、哲学等方面;小到每个家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都离不开儒家文化。修身、齐家、之国、平天下,这些看似平常的理念其实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细节。

1.基本精神

儒家文化基本的精神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仁”也通“人”,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核心,也是孔子主要为人处事的哲学观点,“仁”体现在很多的方面上,在政治上,其意义就是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至今任是我国最主要的国家政策之一;“仁”在教育意义上就是“有教无类”,这影响的代表有我国的义务教育,是希望在该学习的时候不论贫穷或者是富有,都应该受到教育。

义:是人们所熟知的“义气”的“义”也是“宜”,是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做出的道德规范,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观念。

礼:这是孔子一直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们和平相处的基础,这是儒家思想的社会哲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想必也是离不开儒家哲学“礼”的熏陶。

智:人可以无知,但是不可以无智,孔子崇尚的“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智慧,而不是一味的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人。“智”也是指:知道、见解、聪明等。

信:指的是信任、信用,这个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在现代社会也是人们极力推崇的思想,因为只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才会有和谐的社会氛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更加融洽。

恕:孔子核心思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就包含了饶恕、宽仁的意义,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想问题,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不强加于别人身上,只有每个人都秉持着这样的思想,就会有少一点纷争,多一点包容。

忠: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忠诚也是做人的基础,只有对别人终成了,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双方的关系才会融洽,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孝: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基础是“孝”,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对长辈的尊重,指的是对年长的人有孝敬之心,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孝都没有,那何来的礼义廉耻呢? 悌:原意是指对兄长的爱,后来衍生的意义是兄弟之间、人与人相处之间应该有的基本尊重和长幼有序的思想。

2.儒家文化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民族的文化基础是民族的魂,也是多民族长期冲突最后和谐发展的共同追求,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民族的历史,陪伴着民族历史的是民族的文化。

中华的民族性是指中华多民族文化的一体性,这有别于西方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独有的大民族所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例如美国代表的西方文化,其宣扬的就是自我价值,是个人的自由、自我意识的支配,而中国的文化儒家的哲学是强调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强调是社会的责任感。

儒家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家的伦理思想及家庭血缘亲情

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人观念里,人和人的关系主要有五种: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这五种关系中,家族关系占三种,而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的扩大,朋友关系是兄弟关系的扩大,“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这种关系的反映。儒家在这种伦理关系上强调血缘亲情,而家国家国,国是家的扩大,把个人同家、国紧密地联系起来,人是家庭的人,是社会的人。

(二)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庸之道在于:一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二是和而不同,和为贵。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礼、忠、孝等整体思想都是“中庸”之道,儒家没有极端思想,儒家学说都是基于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子贡问曰:“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不强迫,以和为贵,社会就不会有仇恨。

仁、礼都是求和为贵,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讲仁义礼智信,不偏激,无不及,此即中庸之道。

(三)理性实用

中国科学在历史上曾长时期地走在其他国家和民族前列,到了近代,西方科学飞速发展,中国在与之比较中越显巨大差异,中国不是没有科学,只是缺少或没有西方那么强烈的科学精神,这与各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有关。

儒家文化重视理性实用,以致我们现在在做什么事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做了有什么用,而不会纯粹地去追求科学,探索自然的秘密。儒家重视学以致用,强调“躬行”,学习的目的就是实践,儒家的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所以科学在国人眼中不如技术,只是近代以来,科学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没有近代科学发展,就没有现代技术的产生。

四、儒家文化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形成的影响

凡事都有双面性,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儒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的影响也应当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1.积极的影响

(一)教育方面

孔子的教学方法至今为止也是人们争相学习的教育方法,孔子在教学上注意的是启发教学和个人的独立教学,这些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这些至今广为流传。

(二)礼仪方面

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是尊老爱幼、尊重父母、长幼有序等道德礼仪方面的做人基础,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近年来很多西方国家也在逐渐的学习这种理念,这是中国民族的魂。

(三)思想方面

孔子崇尚思考和智慧,这也是当今社会人们所需要反省的一个问题,因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达,传播信息的速度更加快,传播的层面更加广,所以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容易,这也导致了人们思想上的滞慢,因为总有别人思考好的东西可以拿来用,所以自己思考,多加思考,对事物进行反思,也是孔子推崇的理念,也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研究的思想。

(四)治国方面

“以德服人”这个思想在政治上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是历代帝皇的治国理念,现代社会的人性化也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存在芥蒂,而是要像朋友一样的相处,这样社会的氛围才会和谐。国家的治理之中,只有时刻的考虑老百姓的心声,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做好事、做实事,这样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掌声。

2.消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儒家思想也有一些不可取的地方,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阶级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落后思想,在消极的影响面前,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一)不重视科学的系统学习,孔子的文化里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治人的政治思维,而不是学习的知识传授,这跟当时的社会问题是分不开的,孔子也没想到未来社会发展是这样子的。

(二)西方的学习重视的是理论与刨根问底式的学习,而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则是不偏不倚,有一点中间的意思,这就意味着没有准确的答案,比较靠经验得出的结果。

(三)孔子的儒家哲学里强调一种付出与服从,而这种服从的绝对性又可能演变成一种盲从,所以这就造成了人性的压抑,没有特色与创造力,因为创新有时候需要大胆的尝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儒家思想里面思想的统一扼杀了这种创新的想象。

(四)儒家思想的落后,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有其落后的一面,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经跟现代化的男女平等格格不入了,在现代推崇个性的时代,就显得有点性别歧视了。

因为每个时代的不同,人们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水平也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观都在不断的改变与发展,每个人对儒家思想文化的选择与追求也不同,但是不论如何选择,我们都应该将其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其不符合时代意义的一面就要学会舍弃,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五、结束语

在当今的世界,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单纯的交往越来越少,许多人都在不断的抱怨,其实孔子早在很久以前就跟我说了“仁者爱人”,很多事情,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你对人付出多少,相应的,你就得到多少,所以我们不论在生活中、学习中、做人处事的问题中,都应该学习儒家文化的思想,让自己不骄不躁,争取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经典童谣大全首范文下一篇:纪工委工作情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