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地方教案范文

2024-03-14

四下地方教案范文第1篇

课题1 滴水成溪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和感受大自然中小水滴的可爱和小溪清澈透亮,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特征,具有爱水、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能从描绘小溪的文学、音乐、美术等作品中感受其语言的情感美、美术线条的流畅美,音乐似流水的优雅美。

3、能辨别和感受羽调式音乐的美感特征和歌曲的二段体结构,能以小水滴为基本图形进行想象画创作,能用自尊、自爱、自豪的情感唱歌。

4、能体验到小小的我与集体的密切关系,能理解“汇涓成海,聚沙成塔”的哲理并懂得“成就大业,从点滴小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各种水声的录音、画面录象或图片、照片等资料;

2、歌曲《小小的我》、散文诗《两条小溪》录音磁带、成语词条。

3、透明水杯或陶瓷碗若干、金属小棒若干。

4、国画、油画棒等用具绘画工具和材料。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一滴水

1、探索声响,表达感受。

(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各种水声(小水滴落、小溪流淌、大河奔流、大海掀浪),让学生猜一猜是什幺声音?水滴在不同的东西上声音的高低、音量大小有什幺不同?

(2)学生交流各种水声给自己留下的感受,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进行模仿:如用人声模仿、乐器敲击、用已学的各种不同时值的音符表示等。

2、根据录音选配图片。教师出示画有“风吹”、“下雨”、“自来水管流水”、“大河水哗哗流淌”、“海浪拍岸”、“小水滴滴落”等图片,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水声按顺序配上相应的图片。

3、看录象或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种情景中的小水滴,观察一个个小水滴的形状和在不同光线下小水滴的颜色,并讨论透过小水滴看到的世界是什幺样的?

4、制作有花纹、有颜色的水,或者用透明塑料袋盛满水,做一些水中的植物如水草、金鱼等放入瓶或塑料袋中形成一个透镜玩一玩,感受其乐趣。

5、欣赏水滴的招贴画,节约用水和爱护水资源的广告,讨论交流招贴画、广告、“如果你不珍惜水,那幺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的含义。

6、讲一讲滴水穿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成语。

7、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来绘画招贴画和广告表达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8、假如你是小水滴,你将会有怎样的经历?请学生编小故事讲一讲,再用连环画画出来,或者编个小品表演出来。

活动二 小小的我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内容与形式美。

(1)完整欣赏歌曲(教师范唱或放录音),请学生说出歌词内容,体验歌词表达的自尊、自重、自豪的情感。

提问讨论:歌中小小的我歌颂了哪些事物?你赞同歌曲中对小小的我的赞美吗?为什幺?你对小小的我还有哪些不同的赞美之词。

(2)启发学生辨别调式,说出歌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一个音,并能从“1(哆)”、“2(来)”、“3(咪)”、“5(梭)”、“6(啦)”音名卡片中选出“6(啦)”的卡片。

(3)教师或学生任意唱一首艺术课中学过或自己会唱的“宫”调式歌曲,让学生与《小小的我》这首羽调式歌曲比较其不同的美感效果。

(4)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念出节奏谱;拍手、跺脚、拍肩击出节奏;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等形式)感受和表现歌曲旋律的基本节奏: Х Х Х Х Х Х ∣ Х Х Х Х— ∣Х • Х Х Х Х ∣ Х — — —‖ 小 水 滴 滴 答 答 不停 地 滴, 汇 成 小 溪 呀 流。

Х Х Х Х — ∣Х Х Х Х — ∣ХХ ХХ ХХ ХХ∣ Х — — —‖ 小 小 的 我, 小 小 的 我, 投入 集体 就有 快乐 哟。

2、多形式学唱歌曲,提高唱歌能力。

(1)教师出示画有图画的简谱,让学生联想说出相应的歌词。 (2)视谱听旋律朗诵歌词。

(3)音乐探索活动:每一组在十个玻璃瓶或玻璃杯中注入不等量的水,教师用钢琴帮助学生调整各水杯的音高,让学生用金属棒敲击水杯,感受音的高低,找出代表6 (中音啦)6(低音啦) i(高音哆)的音比较音的高低。并敲出歌曲的最后两乐句旋律节奏。 .(4)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整学唱歌曲。

(5)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一滴水、一缕风、一棵小草、一朵小花,用接唱形式练习唱歌。

3、尝试创作,即兴表演。

(1)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激发学生自由想象为歌曲配画。

(2)学生分组自由选择各种打击乐器,配上适合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学生分小组或自由结伴即兴为歌曲配表演动作或编成简单的舞蹈进行表演。

4、思考与交流,思想升华。

(1)教师抛出问题:小溪日夜不停地慢慢地流向远方,流到了什幺地方?

(2)讨论:你认为小小的我是小还是大?在集体中我们每一个小小的我是重要还是不重要?为什幺?

(3)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并把学生的思考和看法记录下来。 活动三 溪水潺潺

1、欣赏散文《两条小溪》,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小组讨论交流:小溪从哪里来?为什幺“一滴一滴的水可以汇成小溪”?

2、音乐游戏:“听音乐绕小溪”。播放描写小溪的音乐,每个学生手拿一团毛线团,一边听音乐一边扯出手里的线团,然后剪下毛线,在桌上或小板上摆出“小溪”,同时,每个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小溪特征和音乐的特点。如:我的小溪是细细的长长的,我的小溪是弯弯曲曲的。小溪的音乐是舒缓的,小溪的音乐是明亮的等等。

3、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小溪的认识和情感或了解到的歌颂小溪的文学作品。

4、欣赏小溪静静流淌的画面和赏国画作品(各种水的画法),启发学生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或此刻见到小溪画面的感受。

5、激发学生创作画的欲望,探索问题:怎样使小溪不寂寞、不孤单、不忧愁(栽树、种庄稼、盖房子),激发学生绘画:我心中的小溪、我见过的小溪。让学生用墨在宣纸上描绘出各种水的形态,用水和墨进行机理的练习(如把宣纸放入滴进墨的水缸里)。

6、情感体验与戏剧表演“多情的小溪”。你要是一条小溪,你会有什幺样的情感? (1)学生用不同的表情表现忧愁、寂寞、孤单、欢快、热情、乐于奉献、不知疲倦的小溪。

(2)用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即兴创作“两条小溪”(小溪从远处流过来、孩子们在小溪边嬉戏玩耍等)。

课题2 碧水的呼唤

教学目标

1、有兴趣了解水的发源,知道水与各种生命密切相关,具有关注水污染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情感。

2、能用绘画、编短小诗歌、散文、歌曲、体态动作等形式表现保护水资源的情感并能赴诸行动。

教学准备

1、三江之源,长江、黄河奔流的有关录象、课件。

2、各种绘画工具、范画若干。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生命之水

1、欣赏照片或课件:三江之源,引导学生探索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激发学生爱祖国江河的情感。

问题探讨:你见过哪些大江、河流?他们的发源地是哪里?看到波澜壮阔的滔滔江水,你有什幺感觉?

2、欣赏水利灌溉庄稼、人给树、花草浇水、山区人打井水、马在河边饮水、人们口渴端着大碗或大瓶水在饮水等图片、照片或录象,感受水对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

问题思考:看到上面的信息你有什幺感受和想法。

3、接龙唱歌:歌唱水。让学生演唱自己会唱的与水有关的歌曲(如:长江之歌、我的祖国、洪湖水浪打浪,外婆的澎湖湾等)。

4、联系自己的生活与经验,谈论水与人们的关系。(可以相互欣赏自己游泳的照片,儿童玩水的图画等)。

5、自由画“生命与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集体创作画。

6、欣赏和戏剧性表演散文诗《两条小溪》。(最好配上音乐朗诵散文诗《两条小溪》,男女同学分别模拟两条小溪蜿蜒流动;男女同学混合成四组,每一组为一条小溪,变换队形,交叉流动,汇成一条大河)。

活动二 青水长流

1、看图片或录象,讲述大禹治水的感人故事。

2、收集展示水源污染的图片、照片等资料,欣赏河水泛滥,消失的森林,观察江河水污染带给人类的威胁,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

问题探讨:地球上可以饮用的水有多少?每一天要用掉多少水?地下水面临着什幺问题?谁是河流的头号杀手?

3、了解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启发学生设计水资源保护或“世界水日”的宣传画、广告(词和画),用美术或文学(编儿歌、短诗)、音乐(创编歌曲)等形式表现江河水污染及保护江河水的情景与情感。

4、搜集和展示有关节水仪器、用具、材料,启发学生讨论、制订节水、护水方案,设计节水仪器,表达自己节水的设想。

课题3 蓝色畅想

教学目标

1、能欣赏和感受大海色彩的深沉美和海面辽阔壮丽的美感,有爱大海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与情感。

2、能感受和体验大海的心情:喜怒哀乐(阳光明媚的大海、晨雾中大海、雷鸣电闪中咆哮的大海、夕阳西下彩霞映红的海景),领悟大海的性格:博大、宽容、孕育一切、包容一切。

3、能感受和表现描写大海的音乐、美术、舞蹈中的色彩、节奏、情绪和形象,能富有想象地用歌唱、舞蹈、美工等方式大胆表现大海和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名人名家有关《大海》的美术作品。

2、歌曲《小小的我》、《大海啊大海》、《我爱这蓝色的大海》录音磁带、舞蹈《小溪、江河、大海》录象片或VCD光盘。

3、学生和老师一起收集有关吟颂大海的儿歌、诗歌。

4、学生美工创作的必要工具和材料。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海之韵

1、欣赏大海的图片、名画。莫奈《印象日出》、艾伊瓦佐夫斯基《九级浪》、《狂暴的海涛》、于洁普的《春潮》、吴冠中作品《大海》等作品(水彩、油画、版画等不同形式)。

(1)体验大海的心情:喜怒哀乐(阳光明媚的大海,晨雾中的大海,雷鸣电闪中咆哮的大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海景)。

(2)感受大海的胸怀:博大、宽容、深邃。

(3)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大海景色、画对大海情怀的体验。

2、欣赏音乐舞蹈《小溪江河大海》。

(1)感受旋律、舞蹈中表现的小溪江河大海形象;

(2)根据音乐创造性地用体态动作及运用道具(如:抖动塑料布或彩带表现波涛汹涌的大海)即兴表现小溪江河大海不同的形象;

(3)能用打击乐器或模拟打击乐器(如敲击杯、碗、瓢、盆等物品)表现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形象。

活动二 向往大海

1、欣赏或吟颂儿童诗《想看海的孩子》,激发学生对大海的想象和爱大海的情感。

2、学唱歌曲《大海呀故乡》,尝试唱简单的二声部,感受歌曲的抒情优美。

3、欣赏寓言故事:《木偶探海》和《三船议海》,领悟故事的教育意义。

4、美术创作活动:

(1)设计海上创意漂浮物,用塑料泡沫等废旧材料创意制作漂浮物,可以设置出动力装置,并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漂浮物放在水上,体验成功与乐趣。

(2)想象画:畅游大海、未来的大海。

(3)举办学生与大师大海创作画展览,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兴趣和能力。

5、欣赏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理解歌词抒发的情感,感受三拍子音乐强弱起伏的变化和舒展的节奏美,表达自己爱大海的情感。

第2单元 运动场上

课题1 我们一起来运动

教学目标

1、在表演、绘画、游戏、制作、艺术欣赏等活动中,感受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和美,提高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了解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

2、体验在运动中获得的热烈奔放的情感,表现运动员们不懈拼搏的顽强意志。

3、学习健美操和儿童纸版画,表现充满活力的、健康的形象和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健康歌》、《四季锻炼歌》磁带,录音机等。

学生准备:纸版画工具材料。

建议课时: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欣赏

1、欣赏《健康歌》,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并用形体动作加以演绎。

2、欣赏雕塑作品《铁蛋》,学生上台模仿作品中人物的姿态,体验和感受艺术创作的情感和动态表现。

3、欣赏健儿们、老爷爷奶奶、儿童等运动的图片或录象,说说这些形象带来的感受。请学生谈一谈有关运动的故事。

活动二 游戏--运动场上的竞技者

让学生照纸条做运动项目动作,其它同学猜猜他在干什幺。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的动作更具美感或加进节奏的训练。

活动三 我喜欢的体育运动

1、哑剧表演:由1--4名同学合作商量创编一个幽默小品故事,教师可提供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的幽默画,要求不能发出声音,用表情和虚拟动作表现出来。

2、画速写:学生根据游戏和表演用线条画出各种不同的运动动态,培养观察力和以线造型的表现力。

活动四 泥塑

用泥塑表现运动者不同的形体动作。

方法:徒手捏制法。先捏躯干的大形,再从躯干分出头和四肢,配合《健康歌》的节奏变换四肢的动态,表现不同运动项目的形体特征。

活动五 纸版画制作

让学生观察人们运动时的动态,用纸版画形式加以表现, 创作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运动现象。

活动六 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四季锻炼歌》,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体会运动带给人的生机和活力。

课题2 快乐文明的拉拉队

教学目标

1、在歌曲表演、绘画、诗歌朗诵等艺术活动中表现拉拉队员团结上进的精神风貌,体现他们文明的行为举止,快乐的心理体验。

2、尝试运用音乐中的节奏,戏剧中的角色扮演,绘画中的色彩、线条、造型等艺术形式表现生动的欢庆场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拉拉队录影带、健美操磁带和录象,《米兰拉拉队歌》磁带、绘画用品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水粉颜料,纸张,胶水,剪刀。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诗歌朗诵 快乐的拉拉队员

我们是一群快乐的拉拉队员,伴着运动交响乐,踏进了运动的旅途。 篮球场上,双方队员你争我抢,啦啦队员摇旗呐喊。 跑道线上,运动速手你追我赶,啦啦队员摩拳擦掌。 高低杠边,竞技队员你窜我跳,啦啦队员举手顿足。

快乐的拉拉队员们沿着运动的足迹,用热情和笑容画出一幅欢乐的图。 活动二 戏剧表演 啦啦队里的小插曲

学校里准备举行一场运动会,明明召来同学,成立了一个拉拉队。瞧,他们唱着拉拉队之歌,向运动场出发啦!

场景1:跑道上,学生们一部分模仿赛跑的姿势,另一部分同学当拉拉队员,其中一名拉拉队员跑到跑道中喊加油,教师指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

场景2:篮球场上,学生们模仿投篮、拍篮球等姿势。另一部分同学当拉拉队员,为投篮时的精彩鼓掌,表演抢球时的不文明行为,并加以纠正。

场景3:高低杠边,一部分学生模拟爬杆,另一部分同学为杆上的惊险动作贺彩。注意模拟紧张、着急、惊喜的表情。

活动三

1、倾听:各类欢呼的声音,尝试用节奏表现出拉拉队员的欢叫声。

2、欣赏与创作:

(1)欣赏体育运动的图片。

(2)欣赏各国各种为运动员加油的场面,如:韩国红魔拉拉队,美国NBA拉拉队等。

(3)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是快乐文明的啦啦队。

(4)聆听意大利米兰拉拉队歌,观赏加油场面。 (5)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节奏、口号、拉拉队队歌。 活动四 游戏 活动五

学唱《小小拉拉队》歌曲,结合舞蹈进行表演。 活动六 美术创作

1、用鲜艳的色彩在自己的脸上绘制拉拉队员的标志,或者绘在纸上再粘在脸上。

2、自己设计并制作拉拉队的小标志和旗帜。

3、用一幅有声音的图画表现拉拉队员的精神风貌,并通过动作加以表现。 活动七 学跳集体舞韵律操:

伴着音乐并跟着老师或录象学跳健美操。

第三单元 奇思妙想

课题1 奇妙世界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奇妙的世界里寻找到超现实主义的粗犷、激越的情怀,并学会用抽象、概括、夸张、组合的手法表现艺术与生活、情感的关系,有兴趣欣赏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和《胡桃夹子》。

2、学会运用多种艺术门类表现对未来奇妙世界的想象。能有感情的演唱《摘星星》

3、能通过自己的感受,亲身体验艺术。 如通过欣赏达利的画,动手做一些奇妙的手工作品,通过放音乐,听音乐与水火土的关系,甚至通过“尝”来了解音乐旋律、体会乐器的音色等。

教学准备

歌曲《摘星星》、乐曲《牧神的午后》,各种特性乐器如双簧管等的磁带。毕加索、达利、埃舍尔的画,各种乐器的图片。

建议课时: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欣赏与讨论

欣赏达利的作品,讨论其中的意义:从瘫软变形的钟联想到时间已没有意义,一切的规则被颠覆,荒谬成为唯一的秩序。

欣赏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接着展示毕加索、达利、凡高的画,并试着自己用线条、色彩来表达心情(或愤怒,高兴),或表现奇妙的世界,让学生自由想象描画心中奇妙的王国。

欣赏埃舍尔的奇妙的视错觉绘画,体会各种奇妙的图形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奇妙的心理反应,讨论这些画妙在何处。

欣赏各种有奇妙创意的广告或动画片以及幽默画,谈谈自己奇妙的审美心理感受。 活动二 诗歌朗诵并配画 开往奇妙世界的列车

开往奇妙世界的列车,不知道何时出发? 那长着轮胎的大树滚动着欢迎客人到来 那飘着长发的大鹿飞驰着送来可口美餐 那长着翅膀的天使正召唤大家飞往天堂 开往奇妙世界的列车,就要准时出发 那留着胡须的大象晃动着等候客人驾临

那转着方向盘的飞鸟盘旋着送来天国的琼汁 那张开双翼的列车正驶在奇妙世界的旅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身体动作表现诗歌的内容并配画,创作一幅《世界真奇妙》的想象作品。

活动三 学唱歌曲《摘星星》

注意情绪的表达,节奏的稳定感,在演唱的同时加上律动,或者叫同学用动作来表现歌词,增加趣味性,演唱结束,请同学们即兴演讲。要求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锻炼同学即兴演讲的能力,可把教室变为一个舞台的形式,一位同学讲,其它同学当观众,让同学们当文明观众,尊重他人的劳动。 活动四 魔术

奇特的魔术,学生在玩魔术的过程中体验到奇妙的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五 戏剧表演 奇妙世界旅行记 《奇妙世界》诗歌

这里有个奇妙的大世界,怪异的事情发生得真不少。 会游泳的白鸽在水中舞蹈,会飞行的金鱼在天空翱翔 会说话的公鸡喋喋不休,会唱歌的青蛙咿咿呀呀 这里有个奇妙的大世界,怪异的事情发生得真不少。 会跑步的书儿在桌上转圈,会跳高的铅笔在纸上跳跃, 会滑行的橡皮擦跳起华尔兹,会跳舞的卷笔刀转着圆舞曲

欢迎你到奇妙的世界来做客,去寻找那奇妙世界里最妙的图画。 学生分组创编《奇妙世界》的小品,还可自由将诗歌续编下去。

课题2 自由畅想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怪异的创意中寻找到超越现实的美感,并体验到创造新奇事物的乐趣。

2、学生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出自由的遐想,创造出神奇的造型,能演唱《天地之间的歌》,体会其中的情绪,能体会组合的魅力,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能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增强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各部分能自由拆散),狮身人面像的照片,《天地之间的歌》的磁带等。

建议课时: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奇特的时装展示会,让学生先欣赏一段时装表演的录象,再自己设计一种奇特的服装造型。

活动二

怪怪的舞者。让学生自由设计怪异的舞蹈动作,伴随怪怪的音乐,跳起怪怪的舞来。 活动三

奇妙的想法。让学生欣赏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画,谈谈感受并漫谈自己一些奇妙的想法。 活动四

奇妙的画。让学生先欣赏各种有奇妙构思和幽默表现的漫画,再自己画画各自心中的妙想漫画,或根据提示进行续画。

活动五

怪怪的游艺场

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怪怪的游艺场,放出怪怪的音乐,学生一起做怪怪的游戏。 活动六

怪怪的俱乐部

让学生分组排演俱乐部精彩的节目,力求以荒诞、怪异的动作表现离奇的故事情节。启发学生用荒诞、怪异的表现手法表现戏剧情节,并进行情境剧的演出

活动七

神奇的音乐会,组织学生欣赏谭盾的音乐《永恒的水》,从中感受奇妙的情怀和音乐的神奇魅力。

活动八

设计与组合 欣赏狮身人面象(老师讲其中的故事,了解希腊文化)展示各种动物,让同学们自己组合并创意出新奇的形象。

活动九

学唱歌曲《天地之间的歌》。歌唱《天地之间的歌》,在有感情演唱之后,让同学们自己创造歌词发挥想象演唱自己填词的《天地之间的歌》。

第4单元 扬起风帆

课题1 遥远的船歌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时期、不同作用的船,观察船的外形、色彩、了解船的构造、作用,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船,感受船的优雅造型和美丽曲线,并运用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表现出来。

2、在集体舞表演中感受音乐,感受三拍子的旋律节奏,感受音乐中队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各种船的图片、歌曲《金色的小船》的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让我们一起去看船、画船

1、师生课前共同搜集有关船的资料。

2、展示VCD或录像资料片中的船,引导学生对船做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3、欣赏船模(木制、纸制、铝制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实地到船上参观。

4、结合音效或相关主题的音乐欣赏相关的世界名画;利用模型对船进行线描写生、想象绘画的形式表现。

活动二 学唱歌曲《金色的小船》

1、集体舞表演,由教师带领跟着音乐进行最基本的三拍子舞步练习,在不同的队形变换中,感受音乐的变化规律。并且配上简单的打击乐器。

2、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学唱歌曲《金色的小船》,,在演唱跨度大的地方注意音准,在歌曲中多处出现顿音,演唱时注意感情处理。

3、分小组表演,口风琴、碰铃、集体舞,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三拍子 活动三 漂浮在水上的城市

1、欣赏“夜景照片”——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

2、论尝试用多种方法创作表现画面,注意表现画面中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3、引导学生利用水彩和油画棒相结合的方法创作表现“夜晚的船”

课题2 小纸船的梦

教学目标:

1、能欣赏三拍子歌曲,感受旋律及歌词,初步感受合唱曲中的和声效果,通过演唱歌曲,学习三声部歌曲的练习,

2、通过欣赏舞蹈,感受人与船的联系,制作漂流作为道具,感受船儿带给我们的憧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心中的船儿去远航

1、制作漂流船,写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2、开展以“心中的船儿去远航”的活动,说一说你想去哪?放走自己的漂流船,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活动二 到南极去

1、欣赏美丽的南极景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2、介绍南极在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和欣赏的方式初步了解和感知南极,并讨论: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南极美丽的景色呢?

3、欣赏科考船到南极去考察的图片或相关资料,创作表现以“到南极去”为主题的想象画。

活动三 听赏《小纸船的梦》

1、听赏三拍子《小纸船的梦》,没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让我们听一听小纸船怎样带着我们的梦想成真。

2、复听全曲,感受和声效果,就让我们来折只小纸船,让它载着自己的梦想飘向远方。

3、朗诵诗歌《纸船》。

第5单元 大自然的赠礼 课题1 神奇的石头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了解几种家乡有代表性的小石头,养成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能在歌曲、舞蹈等方面的学习中抒发对小石头的情感,并进一步提高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自然形态下较为常见的石头实物,自然界中有特点的小石头录像或图片资料。

2、以石头为载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和表现小石头的歌曲、舞蹈音像资料等。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身边的小石头

1、组织学生到沙滩上、小溪旁、山脚下去采集自己喜欢的小石头,鼓励学生认真感受一下自己采集来的小石头,如:看一看他们都像什幺,说一说它们都有那些特点。你都喜欢它们那些地方,想一想你的这些小石头都有那些用途。

2、组织学生一起欣赏有关石头的艺术作品,看一看艺术家是怎样运用石头进行艺术创作的。想一想你手中的小石头都能做点什幺?与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能否合作共同完成一件小石头的美术作业。

3、给学生展示有关石头表现的优秀学生作业以此激发学生进行石头创作的热情与兴趣。

4、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美术作业的创作活动,美术作业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作业表现时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与石头一起搭配使用以此产生材料的对比美。(以橡皮泥或双面胶等为粘合剂进行小石头粘贴活动)

5、美术作业表现内容建议:1动物类;2风景类;3植物类。

6、结合美术知识的学习师生自由欣赏表现小石头的音乐作品。

活动二 会唱歌的小石头

1、与学生一起欣赏自然界中石头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响,如:木鱼石受到敲击时发出的梆梆声,海水拍打礁石时产生的轰鸣声和钟乳石与水滴为伴鸣奏出的叮咚声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中去尝试敲击各种石头,感受体验石头发出的不同声响。鼓励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石头打出不同的节奏来并结合节奏进行体态律动练习。

2、教师引导学生:“不但自然界的石头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有许多表现石头的歌曲更是美丽动听。下面就让老师给你们播放一首表现石头的歌曲,听一听歌中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组织学生听赏歌曲《一个美丽的传说》。

3、结合听赏歌曲让学生谈一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它表现了一个什幺内容,你喜欢这首歌曲那些方面,组织学生学唱一首表现小石头的歌曲。

4、联系歌曲学习的有关内容和学生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舞蹈表演,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悟借助肢体的语言大胆的呈现出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向学生传授几种舞蹈的基本动作。

课题2 藏在石头里的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仔细观察石头纹理的线条、色彩变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激发自己在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的强烈愿望。

2、能在石头上面绘画、进行石头肌理拓印、演唱有关石头的歌曲、欣赏有关石头的乐曲,增强关注自然、师法于自然的审美理念和融于自然、从于自然的生态意识。

教学准备

1、世界著名的岩画图片资料,自然界中奇石、怪石的图片或影视资料。

2、具有美丽肌理呈现的各种天然石材,艺术家因形得意、因意创作的自然形态下的石刻艺术作品。以及表现石头的歌曲、乐曲、故事、诗歌等相关资料。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石头带来的联想

1、通过录像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自然中的奇石、怪石看一看它们的形状,听一听它们的故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石头的风采。结合学生对自然界石头的了解向学生介绍表现在石头上的艺术。

2、欣赏史前岩画如:《受伤的野牛》了解岩画表现了怎样的一个内容,寄托了人们什幺样的一种情感。结合汉代霍去病墓石雕和现代艺术家利用自然石头的形状创作的造型艺术作品的欣赏,向学生简单介绍“因石像形、因形得意、因意创造”的基本内涵。(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3、引导学生给自己收集的小石头涂上漂亮的颜色,也可以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进行绘画、雕刻等一系列的创作活动。结合美术的创作活动师生一同欣赏有关表现石头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美术作业。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石头的神韵,用自己的画笔直接在自然中的石头上作画,画出自己的心情、画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 开在石头里面的“花”

1、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两首表现石头的诗歌,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将自己写的表现石头的小诗朗诵给同学们听。

2、教师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表现小石头的歌曲如:《雨花石》,师生共同吟唱这首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首歌表现的是什幺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雨画石”是怎样的一种小石头,你还见过那些美丽、可爱的小石头,他们都有那些特点。

3、教师通过录像或图片向学生们介绍几种美丽的小石头如:雨花石、玛瑙石、珊瑚石、绿石、化石、煤精石等等,让学生想一想你身边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小石头它们也很美丽。把学生收集起来的小石头放到水中看看小石头随水波的晃动能产生什幺样的视觉变化。

4、介绍一种新的美术表现方法。 吸附法:

准备一盆清水,在水面上点几滴墨汁,让墨汁在水面上自然流动产生肌理效果。然后取一张生宣纸轻轻的铺在水面上,水面上的墨迹就会吸附到宣纸上。将宣纸小心取出托裱好一幅行云流水般的水墨肌理作品即可完成。将煤油代替水,油彩代替墨汁,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完成一幅油彩吸附作品。

活动三 石头上面的创造

1、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石头的种类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石头的表现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其实在石头表现上也不完全局限于画与刻上,有很多方法做起来也很有意思,而且耐人寻味如制作人造“化石”。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由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具有那些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与学生一起通过图片、录像欣赏化石,了解化石的种类,体验化石的古朴、自然之美。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采集化石,体验采集化石的艰辛。同时要教育学生化石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加以保护。

根据学生对化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指导学生进行人造“化石”的制造。表现方法如下: (1)选择一块自然形态下较平坦的天然石板用清水洗净再用毛巾擦干。

(2)将白胶用清水调稀,再加入适量吸水性较强的纸材(如::卫生纸、生宣纸等)制成纸浆,纸浆的干湿程度以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为准。

(3)用铅笔在石板上画出所要表现内容的大体形象。

(4)按照铅笔稿的大小比例刮添纸浆,用小竹板将刮添好的纸浆进行塑造再刻画出“化石”的骨胳结构和具体细节。

(5)待纸浆完全干透后用水彩色调出石头的颜色将“化石”涂匀,一块精美的“化石”即被挖掘出来。

第6单元 我们在成长 课题1 悄悄地告诉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多种艺术形式,如歌唱、绘画、诗歌朗诵及分角色表演等将成长中的故事(成功喜悦、失败烦恼等)或自己的“小秘密”自由地表达出来。

2、在交流中,能感受他人的内心情感,关注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倾诉与关怀。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及相关美术用品等。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思路建议

活动一 你的、我的小秘密

1、欣赏歌曲《甜甜的秘密》,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谊。请同学们见你对老师的情感活心里话,用你喜爱的方式进行表达。学生可以进行主题绘画活动:请你送给他画的老师,在看完作品后,猜一猜你的小秘密,或写下他的感受,保存在艺术档案夹中。我们希望艺术课程是教师与孩子沟通的桥梁,是加深彼此情感的纽带,使他们谱写动人情感乐章的催化剂。

2、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师生间相互交流感受深刻的事情。如将师生间发生的事情,以讲故事,编排成一个小情节进行表演等形式进行交流,加深师生相互理解,感受关爱的温暖。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自己“甜甜的小秘密”。可以使自己的家长、同学或需要帮助的人。

3、教学游戏“这是哪首歌?”: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歌曲,敲击第

一、二乐句的节奏,请同学们或某位同学猜一猜,这是我们学过的那首歌曲,猜中的同学可以点将,让某位同学演唱,同时获得新一轮游戏的资格。学习歌曲《甜甜的秘密》,感受和表现歌曲中师生深厚的情谊。请把你的小秘密,用你喜欢的方式,向你所信任的人表达,并保留你的艺术档案夹。

活动二 美术日记——成长中的故事

1、教师或学生展示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找出他的不同特点说说变化,交流其中发生过的小故事或小秘密。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注意倾听他人的情感表白时能产生共鸣。

2、照照镜子、翻番自己的成长记录(照片、他人讲述或不同年级的作业本,交流自己发现的变化。

3、欣赏《我的成长烦恼》学生美术作品,从了解记录成长或表现成长中某事件的艺术方式。

4、尝试用美术的方式,做一做自己的成长日记,并组织同学间的交流,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邮寄给亲朋好友,达到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增强感情。

活动三 长呀长,长呀长

1、寻找与自己成长相关的资料,感受自身的变化;发现能高伴随自己成长的事物,特别是一同成长的见证。如小树、作业本、身高测量记录等等。通过交流与回忆感受成长的力量。

2、欣赏学生们的美术作品,了解多种记录和见证成长的艺术形式,如录像带、录音带等,激发学生对成长的感悟,并设立主题,请学生编演自己的成长故事。

3、学唱歌曲《长呀长》,在演唱中引发学生的表现,抒发他们的情怀。

课题2 出其不意的礼物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己组织多种美术活动或戏剧性表演,以“礼物” (如抄写一段诗歌、歌篇、书画信、同学画像、友谊卡等)的方式展现。

2、学生能用艺术的手段表达成长的感受,增进友谊、理解和关爱。 教学准备

成长纪录五件、贺卡纸、磁带、粘土等等。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思路建议 活动一 小小纸卡寄深情

学生通过制作XX卡(道歉卡、祝贺卡、邀请卡等),讲自己成长中的感受或故事内容,通过一种“卡”的方式进行情感的传递,表达在内心的一种深深感慨而有无从诉说的话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或学生间的故事,讲述成长中情感交流的重要。鼓励学生真诚地回顾自己成长中的感动或不安,并通过美术绘画或制作XX卡,大间学生或家长间的沟通桥梁,是主题活动“小小纸卡深深情谊”活动。成为学生们心灵倾诉。

活动二

大大小小的你和我

复习歌曲《长呀长》,交流成长中有趣的事件,帮助学生体验成长中的快乐 活动三 出其不意的礼物——自塑像 欣赏用不同的泥材料进行泥塑活动。

第7单元 樱花谣 斗牛士 课题1 轻歌曼舞樱花谣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四季歌》,欣赏钢琴曲《樱花》,欣赏诗歌《樱花》,了解日本丰富的画种,欣赏日本工艺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与即兴创作的能力,感受日本音乐的民族特点,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部分学生能从多首外国歌曲中感受并分辨出典型的日本歌曲。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准备

1、钢琴曲《樱花》、歌曲《四季歌》的录音带或VCD。

2、介绍日本工艺品的录象带、VCD或实物工艺品。

3、日本不同画种的美术作品。

4、学生课前搜集的各种工艺品及美术作品的资料或实物。

5、罐头瓶、报纸、橡皮泥。 教学思路建议:

活动一:制作工艺品

1、以钢琴曲《樱花》为背景音乐,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欣赏日本不同画种的美术作品,欣赏日本的各种小工艺品如插花作品等,感受浓郁的日本民族艺术风情。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各种日本小工艺品及美术作品,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欣赏日本插花作品,学生动手用罐头瓶、报纸及橡皮泥设计一个花瓶,开一个小型展览会,比比看谁设计的花瓶独具匠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学唱歌曲《四季歌》

4、在钢琴曲《樱花》的伴奏下,听唱歌曲《樱花》,感受日本歌曲的旋律。

5、部分学生能从多首外国歌曲中感受分辨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歌曲《荒城之日》,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6、在各种活动中随机学习简单的日语。如:早上好(空气哇),下午好(空棒哇)‘谢谢(阿里格斗),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7、在简单的扇舞中学唱歌曲《四季歌》感受日本歌曲的特有音调。

课题2 激情澎湃斗牛士

教学目标

1、听赏《西班牙斗牛士》,了解西班牙的艺术家,欣赏西班牙的斗牛等活动,感受西班牙音乐的民族特点并能进行表演。

2、掌握简练、夸张的方法表现事物,学习西班牙舞蹈的特点。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感受西班牙

1、引导学生欣赏西班牙的优美风光,了解西班牙的风土人情,异国风情的浪漫歌曲,不论他是以英文、西班牙文或葡萄牙文演唱,其中的感人魅力皆是无与伦比的。

2、展示西班牙斗牛士的风采,学生感受斗牛士舞蹈的风格、节奏特点,

3、学唱歌曲,学生可根据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舞蹈的特点,进行有节奏的拍手舞练习。 活动二 欣赏 《西班牙斗牛士》

1、中国人对西班牙的印象应该离不开斗牛,《西班牙斗牛士》的乐曲在我国也是久盛不衰。事实上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热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歌曲《西班牙斗牛士》,了解斗牛士歌曲的节奏特点。

3、了解乐曲分几个乐段,每一乐段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活动三 我是小小斗牛士

1、根据斗牛士的表演分析其肢体躲闪的合理性,学生反复观看斗牛表演,把握斗牛士舞蹈的特点,进行表演。

2、斗牛士的动作是实用与表现的结合体,既有合理性也注重观赏性,集中表现在最大程度地打开肢体,使身体呈优美的弓字弧形,且主要借助腰部力量的扭转。如胸部闪躲,即让牛冲向直线冲向自身时,腿一侧滑,牛贴身冲过,另外还有如“贝罗尼卡”,即是以红布甩向牛的面部,以激怒引逗公牛。贝罗尼卡原是耶酥受难时为其拂面的圣女之名,因其动作的相似性,所以命名。其它还有斗牛士原地不动,引逗着牛围着其身体打转的环体闪躲等等不一而足。

活动四 变形夸张的牛

1、了解绘画的形式素描,欣赏各呀的美术作品。

2、毕加索的美术作品——变形夸张的牛

第8单元 诗情画意 课题1 寒冬里有你的消息

教学目标

1、学生有兴趣欣赏、学习和比较诗歌与绘画的相互关系,能在寒冬的景色里感受诗歌和绘画的魅力,寻找和发现在表现语言上的相同与不同,在对事物的描写中,能理解到因为事物在观察角度不同、情感不同的情况下,会给事物蒙上截然不同的色彩。

2、能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逐渐积累艺术表现的语言。 教学准备

1、诗歌(表现冬天、梅花、四季景色等题材的作品),表现自然界景物和表现四季的音乐。

2、美术作品(表现梅花、冬季)

3、美术工具:根据需要自己选择不同的工具和材料。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在本课开始之前创设情境,由两个同学一起朗诵学生们从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的唐诗,例如:李白的《夜静思》“床前明月光……”,《绝句》“白日依山尽……”等,引发学生对过去经验的联想。老师提示,谁还能朗读出其它诗篇,请大家分别朗诵几段。

2、老师提示:请同学在这些诗词中寻找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景,说说诗人都是表现了什幺样的景色和事物,表达了什幺样的情感?

3、在朗诵和讨论中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好听的歌曲《唱唐诗》,这首歌曲描述了学生对唐诗学习的心情。

4、学唱歌曲《唱唐诗》。 活动二

1、老师或学生用一句话,引出本课主题所要欣赏的作品。老人们常说:“冬天来了,春天离我们还会远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寒冬里看看,看那里,有没有它的消息?!)展示几幅表现梅花的美术作品,以及朗读毛泽东的《咏梅》诗歌。

2、根据表现梅花的绘画作品,分析、对比其中的艺术语言的运用。(例,于希宁的梅花作品与关山月的梅花作品和毛泽东主席《咏梅》诗词。在不同的表现梅花的作品中,于希宁先生的绘画,抓住了词中的“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的景象,进行创作的;关山月先生抓住了“只把春来报”的含义。)

3、请同学谈谈两幅画给自己的不同感受;并谈谈对毛主席的这首词的感受,特别是在自己没有见到绘画作品和见到绘画作品之后,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有没有不同。

4、根据毛主席词所描绘的情境自己尝试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三

1、欣赏绘画作品若干幅、诗歌若干首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墙角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刘禹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看看作品表现的是哪首诗?给诗歌配上绘画作品

3、谈谈自己的看法。(比如:表现了诗里的那些景色?)

4、与自己的作品比较,写出自己的看法。 活动四

1、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界哪些是美的事物?(比如春花是美的?那秋月是否也是美的?)提问:什幺是诗情画意?诗情画意隐藏在哪里?春花有诗情,秋月有画意,那秋天的,冬天的呢?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与学生一起去寻找它的踪迹。

2、自然界有春夏秋冬,我们读的诗里,也有很多是描写四季的,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中那些是描写冬天的景物呢?

3、欣赏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思,说说自己的感觉和联想后的印象,请同学用恰当的语言和词汇描述这首诗描写的景象,(用语言来表达绘画,锻炼构图,比如:在什幺位置有什幺,什么在前,什么在后,有什幺颜色等)。

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画。工具和材料自己选择。 活动五

1、对比毛主席与陆游的词,并与几幅绘画作品共同比较、欣赏,让同学谈谈,相同题材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2、展示其它画家的梅花作品和诗歌作品,进行比较。 教学评价:

3、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对学生产生的想法、感受、联想给予鼓励,对能产生与其它诗歌、绘画作品联想的同学,提出表扬。

课题2 雨中有你的身影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听赏歌曲、欣赏诗歌,并能从中寻找美的痕迹。

2、在音乐和诗歌对春雨的描写中,能感受到朦胧多姿的诗情和画意,能从诗歌中发现音节的美,在音乐中,看到色彩斑斓的美丽。

3、走进生活,去发现自己身边的诗情画意,并能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去表现。 教学准备

歌曲:《春雨蒙蒙的下》以及其它描写春天或春雨的歌曲。 图片:表现春天、春雨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或舞蹈。

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中的你》、《那天,下着小雨》等。 美术工具:水墨工具。 课时建议:2—4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听赏歌曲《春雨蒙蒙的下》,老师和同学一起来体会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让同学谈谈春雨、春天给人的感受。在我们的情感联想中,是否仿佛出现了春天的景色?

2、听赏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中的你》、《那天,下着小雨》等。请学生根据地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歌曲中所表现的雨和诗歌中描述的雨的不同情感与感受。

3、根据歌曲和诗歌,自己模仿写一段诗歌或短文。 活动二

1、听赏歌曲《春雨蒙蒙的下》或其它描写春雨的歌曲,注意听歌曲的节奏、快慢。

2、提问学生,歌曲是个什么节奏,试着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把节奏打出来;根据自己打出的节奏,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3、自己尝试着在改变其它的节奏,来朗诵诗歌,体会在节奏的变换中带来的音节美。

4、根据节拍理解诗歌词句含义的变化。歌词是诗歌,诗歌是文学,在中国绘画中诗和画是不分家的。

活动三

1、欣赏诗歌《惠崇春江晓景》,根据诗歌,通过想象,用语言描绘画面。

2、欣赏惠崇《烟村沙汀图》,感受他笔下的初春景色

3、运用水墨的方法,结合曾经学习的绘画技巧,根据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创作一幅自己身边曾经有过的初春景色。

活动四

1、通过欣赏学习歌曲和诗歌,体会和想象春雨中景物的样子,学习运用水粉颜色湿画法的表现形式进行美术创作。

2、在对自己感受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盛满水的水桶摆放在同学面前,请大家将画纸放入水桶中浸湿,分别取出后尝试进行湿画法的表现。

3、在颜色与湿的画纸产生渲染效果后,可以在画面上进行必要的处理,表现自己的意念与想法。

4、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课题3 生活中到处都有你

教学目标

1、在音乐、绘画(摄影)和诗歌中继续寻找诗情画意的足迹,体会色彩、空间、节奏的表现。

2、能欣赏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对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在音乐中发现符号的表现作用,诗歌中词汇的描写功能和绘画中的色彩对比,体会情感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音乐:表现自然景物的乐曲

图片: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及其它艺术门类的作品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大漠孤烟直》、《毕竟西湖六月中》等 美术工具:自选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状态。

走过寒冬,我们发现了你的消息;经历了春雨,我们看到了你朦胧的身躯;当我想追赶的时候,你又消失在山林里;诗情、画意,你到底在哪里?

2、聆听音乐中对这些景物的表现,在音乐的旋律中找出鸟儿、找到小溪、找到高山…… 例如,可以欣赏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感受云雀在山涧唱歌的情景,当草丛中的云雀被人惊动后冲天而起的那种感觉;另外,可以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的片段,看自己能够在音乐的旋律中找到什幺?说说自己听了乐曲后的感受。

3、和学生一起在诗歌中寻找绘画中的要素(色彩、空间),在绘画和音乐中寻找诗歌的要素(情感体验、描写)。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在自己熟悉的诗歌中找出表现画意的诗句,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一起研究,看能否有之中感觉,或者老师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作品

4、将从绘画、音乐、诗歌中获得的景色感受,重新组合在一起,根据自己的意愿,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二

1、听赏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分小组根据歌词内容描述一系列的画面,然后用自己习惯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画出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2、学唱歌曲《送别》。

3、朗读诗歌《大漠孤烟直》,欣赏国画《夕阳山外山》,结合歌曲的学习体会气质的诗情画意。并运用油画棒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三

1、欣赏诗歌《使至塞上》、《绝句》

用色彩和线条,通过点、线、面的构成,表现《使至塞上》和《绝句》。 在色彩和线条的表现运用方面要求学生做到有目的的注意对比。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九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课题1 雀之灵敏度

教学目标

1、能够表演简单的民族舞舞蹈动作,做2—3种手势。

2、学会用厚涂拓印法印制粉印版画。

3、选择3—5个适当的词汇进行表达和描述。

4、能够运用和组织过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新的学习。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舞蹈家杨丽萍的故事资料。

2、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的影视资料(光盘)等。

3、音乐活动的材料。

4、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欣赏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讲述舞蹈家杨丽萍艺术创造和艺术生活的故事。通过视觉感受和故事内容所表达的含义,将自己对作品的印象和感想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对其舞蹈作品所特有的风格和艺术形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小组模仿杨丽萍舞蹈作品中特殊的舞蹈语言,例如,大家根据欣赏,讨论舞蹈《雀之灵》中的手势,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表演孔雀头部的形态,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3、根据杨丽萍舞蹈艺术的视觉感受,创作一幅表现云南民族舞蹈的不同色纸的粉印版画作品。

活动二

1、通过欣赏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从中能够学习欣赏经典舞蹈艺术作品的方法,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鉴赏力。采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每个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词汇说一说,例如:灵性,纯净、柔美,抒情等。

2、参考影视资料中的舞蹈作品,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模仿表演几个舞蹈动作,可以采取部分同学表演,部分同学绘画表现的形式,互相评价和交流。

3、结合复习第五册教材中曾经学习过的单元《影子》,第七册教材中《照片》中关于逆光的知识点,对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和说出这些作品的哪些地方充分地运用了光进行艺术效果处理。并利用太阳光或灯光等照明方式为同学所表演的舞蹈动作进行综合性构成活动,看自己的肢体动作在太阳光下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可以将同学肢体表演的动作用粉笔画出来。

课题2 释放我们的视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对现代派艺术作品认可和理解。

2、能够用不同材料组合和绘制表现自己意愿的几何类型形式的美术作品。

3、能与同学合作,用不同材料组合进行肢体表演。

4、能够在听赏音乐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1、有关蒙德里安的故事、作品图片、光盘等。

2、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3、有关乐曲的CD或盒带。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红树》、《灰色的树》、《开花的苹果树》等树系列,《有壶的静物》、《百老汇的爵士乐》、《构成》等。 教师启发:许多同学发现了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方格,这些方格组成的画面使大家感到特别奇怪,他为什么用方格来构成画面呢?这个问题引起许多同学的兴趣。

2、讲述蒙德里安的生平故事和介绍他的作品:

3、通过欣赏蒙德里安不同时期的作品,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说一说,作品给了你什幺样的感受和启发。例如:画画怎幺可以这样来画?我也尝试着画一幅。

活动二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启发大家寻找一下,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能否找到类似的形象或物品?比如,在我们生活中的广告、家具、建筑、服装设计中曾经有这样的表现形式,这种抽象的大大小小的方格就能够在画布的设计中发现。

2、表演活动:分小组用不同的色纸或即时贴纸制作成大小不同的格子“服装”,套“穿”在同学的身上,由一个或几个学生当小“导演”,在统一指挥和调动中进行自由组合,组合时,身着格子“服装”的同学需要采用站、蹲、跪、扭动肢体等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既要按照小“导演”的指挥和调动参加组合,又要在组合中主动参与意见,使自己小组的作品更加出色。其它观看的同学用照相机将组合场面拍摄下来,放在活动墙报中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课前发动学生从自己家里找来自己曾经玩过的插接玩具,在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的过程中寻找和发现大师作品与自己的玩具之间有什幺相通的联系。安排家庭作业:用自己能够找到的材料动手插接一个几何形体类型的大脸谱。

活动三

1、欣赏各种铜管乐器的图片或铜管乐器组成的乐队演奏时的影视资料。然后,教师为学生出示蒙德里安著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在经过图像(图片)与美术作品共同的视觉感受之后,对蒙德里安创作思路发表自己的看法。

2、欣赏音乐作品《》,根据对作品感受进行美术创作。要求,特别关注每个学生自己的“自我感觉”,按照自己的个性思维进行创造,在无意识的涂抹和有意识的表现中增强自己对艺术学习的自信心。并能够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

3、能否与同学合作,用不同材料组合进行肢体表演?

4、在听赏音乐作品后,能否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是否能用短文或语言对蒙德里安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题3 圆舞曲之王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地学习和倾听交响乐中的圆舞曲片段,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在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旋律感受中,初步体验到音乐与其它艺术作品的联系,例如,画面、舞蹈等。对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要素“节奏”有进一步的体会。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老师提前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及故事,有关的书籍、画册、图片等,展示给同学们。

2、请学生讲述约翰〃施特劳斯最有趣的故事,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3、老师出示与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有关的图片,同时播放其著名作品《蓝色多瑙河》中的片段,师生共同在欣赏着画面同时,聆听乐曲。并请同学们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4、说一说,通过聆听乐曲,你感到乐曲的旋律属于一种什幺样的类型?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对圆舞曲这一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5、教师简单讲解圆舞曲的基本知识,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种曲式中自己是否能够听出自己过去已经学习过的节拍形式,例如,四三拍和八六拍。

活动二

1、教师通过VCD播放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片段,让学生感受作品,并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对聆听了乐曲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约翰〃施特劳斯这两部作品的童声合唱,并将歌词书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根据歌词内容展开讨论,朗读歌词。

3、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学唱两部作品的片段,全班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的练习,时间可以短一些,练习中适当将过去已经用过的“做做游戏,练一练”活动穿插于其中,使学生不会感到技术层面上的困难。

4、安排学生家庭作业,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自己用画笔表现一下乐曲或歌词的内容,将自己的画在下一节课上带来进行展示。

3、对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要素“节奏”是否有进一步的体会?

课题4 三毛之父

教学目标

1、感受张乐平的连环漫画艺术作品,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描述。

2、了解不同的漫画表现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漫画创作尝试。

3、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内涵是人文主题的体现,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一定的思想和主题。

教学准备

1、有关漫画家张乐平的生平介绍和其代表作品《三毛流浪记》等画册。

2、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3、表演活动的道具和制作材料等。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三毛流浪记》的故事和情节片段。

2、说一说这一著名作品是哪一位艺术家创作的,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漫画家张乐平的生平。

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毛流浪记》故事片段进行表演,其它小组对表演进行评价。

4、讨论漫画作品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大家的讨论和自己的体会写出简短的文字,并在自己小组里说一说,或者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展示中注意运用漫画的表现形式进行版面的装饰。

5、讨论“创意”在漫画作品中的作用,自己是否能够采用与别的同学不同的创意进行漫画创作。

活动二

1、欣赏学生用书中我国31位画家为张乐平爷爷所作的漫画肖像作品,并对此展开讨论,为什么画家们要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绘同一位人物形象,这说明了什么?

2、教师启发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有个性的绘画创作,或表演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为自己熟悉的同学进行漫画式的绘画表现,鼓励学生采用与其它同学不同的表现手法或形式进行表现。

四下地方教案范文第2篇

课题1 滴水成溪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和感受大自然中小水滴的可爱和小溪清澈透亮,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特征,具有爱水、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能从描绘小溪的文学、音乐、美术等作品中感受其语言的情感美、美术线条的流畅美,音乐似流水的优雅美。

3、能辨别和感受羽调式音乐的美感特征和歌曲的二段体结构,能以小水滴为基本图形进行想象画创作,能用自尊、自爱、自豪的情感唱歌。

4、能体验到小小的我与集体的密切关系,能理解“汇涓成海,聚沙成塔”的哲理并懂得“成就大业,从点滴小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各种水声的录音、画面录象或图片、照片等资料;

2、歌曲《小小的我》、散文诗《两条小溪》录音磁带、成语词条。

3、透明水杯或陶瓷碗若干、金属小棒若干。

4、国画、油画棒等用具绘画工具和材料。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一滴水

1、探索声响,表达感受。

(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各种水声(小水滴落、小溪流淌、大河奔流、大海掀浪),让学生猜一猜是什幺声音?水滴在不同的东西上声音的高低、音量大小有什幺不同?

(2)学生交流各种水声给自己留下的感受,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进行模仿:如用人声模仿、乐器敲击、用已学的各种不同时值的音符表示等。

2、根据录音选配图片。教师出示画有“风吹”、“下雨”、“自来水管流水”、“大河水哗哗流淌”、“海浪拍岸”、“小水滴滴落”等图片,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水声按顺序配上相应的图片。

3、看录象或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种情景中的小水滴,观察一个个小水滴的形状和在不同光线下小水滴的颜色,并讨论透过小水滴看到的世界是什幺样的?

4、制作有花纹、有颜色的水,或者用透明塑料袋盛满水,做一些水中的植物如水草、金鱼等放入瓶或塑料袋中形成一个透镜玩一玩,感受其乐趣。

5、欣赏水滴的招贴画,节约用水和爱护水资源的广告,讨论交流招贴画、广告、“如果你不珍惜水,那幺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的含义。

6、讲一讲滴水穿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成语。

7、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来绘画招贴画和广告表达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8、假如你是小水滴,你将会有怎样的经历?请学生编小故事讲一讲,再用连环画画出来,或者编个小品表演出来。

活动二 小小的我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内容与形式美。

(1)完整欣赏歌曲(教师范唱或放录音),请学生说出歌词内容,体验歌词表达的自尊、自重、自豪的情感。

提问讨论:歌中小小的我歌颂了哪些事物?你赞同歌曲中对小小的我的赞美吗?为什幺?你对小小的我还有哪些不同的赞美之词。

(2)启发学生辨别调式,说出歌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一个音,并能从“1(哆)”、“2(来)”、“3(咪)”、“5(梭)”、“6(啦)”音名卡片中选出“6(啦)”的卡片。

(3)教师或学生任意唱一首艺术课中学过或自己会唱的“宫”调式歌曲,让学生与《小小的我》这首羽调式歌曲比较其不同的美感效果。

(4)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念出节奏谱;拍手、跺脚、拍肩击出节奏;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等形式)感受和表现歌曲旋律的基本节奏: Х Х Х Х Х Х ∣ Х Х Х Х— ∣Х • Х Х Х Х ∣ Х — — —‖ 小 水 滴 滴 答 答 不停 地 滴, 汇 成 小 溪 呀 流。

Х Х Х Х — ∣Х Х Х Х — ∣ХХ ХХ ХХ ХХ∣ Х — — —‖ 小 小 的 我, 小 小 的 我, 投入 集体 就有 快乐 哟。

2、多形式学唱歌曲,提高唱歌能力。

(1)教师出示画有图画的简谱,让学生联想说出相应的歌词。 (2)视谱听旋律朗诵歌词。

(3)音乐探索活动:每一组在十个玻璃瓶或玻璃杯中注入不等量的水,教师用钢琴帮助学生调整各水杯的音高,让学生用金属棒敲击水杯,感受音的高低,找出代表6 (中音啦)6(低音啦) i(高音哆)的音比较音的高低。并敲出歌曲的最后两乐句旋律节奏。 .(4)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整学唱歌曲。

(5)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一滴水、一缕风、一棵小草、一朵小花,用接唱形式练习唱歌。

3、尝试创作,即兴表演。

(1)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激发学生自由想象为歌曲配画。

(2)学生分组自由选择各种打击乐器,配上适合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学生分小组或自由结伴即兴为歌曲配表演动作或编成简单的舞蹈进行表演。

4、思考与交流,思想升华。

(1)教师抛出问题:小溪日夜不停地慢慢地流向远方,流到了什幺地方?

(2)讨论:你认为小小的我是小还是大?在集体中我们每一个小小的我是重要还是不重要?为什幺?

(3)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并把学生的思考和看法记录下来。 活动三 溪水潺潺

1、欣赏散文《两条小溪》,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小组讨论交流:小溪从哪里来?为什幺“一滴一滴的水可以汇成小溪”?

2、音乐游戏:“听音乐绕小溪”。播放描写小溪的音乐,每个学生手拿一团毛线团,一边听音乐一边扯出手里的线团,然后剪下毛线,在桌上或小板上摆出“小溪”,同时,每个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小溪特征和音乐的特点。如:我的小溪是细细的长长的,我的小溪是弯弯曲曲的。小溪的音乐是舒缓的,小溪的音乐是明亮的等等。

3、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小溪的认识和情感或了解到的歌颂小溪的文学作品。

4、欣赏小溪静静流淌的画面和赏国画作品(各种水的画法),启发学生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或此刻见到小溪画面的感受。

5、激发学生创作画的欲望,探索问题:怎样使小溪不寂寞、不孤单、不忧愁(栽树、种庄稼、盖房子),激发学生绘画:我心中的小溪、我见过的小溪。让学生用墨在宣纸上描绘出各种水的形态,用水和墨进行机理的练习(如把宣纸放入滴进墨的水缸里)。

6、情感体验与戏剧表演“多情的小溪”。你要是一条小溪,你会有什幺样的情感? (1)学生用不同的表情表现忧愁、寂寞、孤单、欢快、热情、乐于奉献、不知疲倦的小溪。

(2)用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即兴创作“两条小溪”(小溪从远处流过来、孩子们在小溪边嬉戏玩耍等)。

课题2 碧水的呼唤

教学目标

1、有兴趣了解水的发源,知道水与各种生命密切相关,具有关注水污染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情感。

2、能用绘画、编短小诗歌、散文、歌曲、体态动作等形式表现保护水资源的情感并能赴诸行动。

教学准备

1、三江之源,长江、黄河奔流的有关录象、课件。

2、各种绘画工具、范画若干。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生命之水

1、欣赏照片或课件:三江之源,引导学生探索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激发学生爱祖国江河的情感。

问题探讨:你见过哪些大江、河流?他们的发源地是哪里?看到波澜壮阔的滔滔江水,你有什幺感觉?

2、欣赏水利灌溉庄稼、人给树、花草浇水、山区人打井水、马在河边饮水、人们口渴端着大碗或大瓶水在饮水等图片、照片或录象,感受水对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

问题思考:看到上面的信息你有什幺感受和想法。

3、接龙唱歌:歌唱水。让学生演唱自己会唱的与水有关的歌曲(如:长江之歌、我的祖国、洪湖水浪打浪,外婆的澎湖湾等)。

4、联系自己的生活与经验,谈论水与人们的关系。(可以相互欣赏自己游泳的照片,儿童玩水的图画等)。

5、自由画“生命与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集体创作画。

6、欣赏和戏剧性表演散文诗《两条小溪》。(最好配上音乐朗诵散文诗《两条小溪》,男女同学分别模拟两条小溪蜿蜒流动;男女同学混合成四组,每一组为一条小溪,变换队形,交叉流动,汇成一条大河)。

活动二 青水长流

1、看图片或录象,讲述大禹治水的感人故事。

2、收集展示水源污染的图片、照片等资料,欣赏河水泛滥,消失的森林,观察江河水污染带给人类的威胁,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

问题探讨:地球上可以饮用的水有多少?每一天要用掉多少水?地下水面临着什幺问题?谁是河流的头号杀手?

3、了解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启发学生设计水资源保护或“世界水日”的宣传画、广告(词和画),用美术或文学(编儿歌、短诗)、音乐(创编歌曲)等形式表现江河水污染及保护江河水的情景与情感。

4、搜集和展示有关节水仪器、用具、材料,启发学生讨论、制订节水、护水方案,设计节水仪器,表达自己节水的设想。

课题3 蓝色畅想

教学目标

1、能欣赏和感受大海色彩的深沉美和海面辽阔壮丽的美感,有爱大海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与情感。

2、能感受和体验大海的心情:喜怒哀乐(阳光明媚的大海、晨雾中大海、雷鸣电闪中咆哮的大海、夕阳西下彩霞映红的海景),领悟大海的性格:博大、宽容、孕育一切、包容一切。

3、能感受和表现描写大海的音乐、美术、舞蹈中的色彩、节奏、情绪和形象,能富有想象地用歌唱、舞蹈、美工等方式大胆表现大海和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名人名家有关《大海》的美术作品。

2、歌曲《小小的我》、《大海啊大海》、《我爱这蓝色的大海》录音磁带、舞蹈《小溪、江河、大海》录象片或VCD光盘。

3、学生和老师一起收集有关吟颂大海的儿歌、诗歌。

4、学生美工创作的必要工具和材料。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海之韵

1、欣赏大海的图片、名画。莫奈《印象日出》、艾伊瓦佐夫斯基《九级浪》、《狂暴的海涛》、于洁普的《春潮》、吴冠中作品《大海》等作品(水彩、油画、版画等不同形式)。

(1)体验大海的心情:喜怒哀乐(阳光明媚的大海,晨雾中的大海,雷鸣电闪中咆哮的大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海景)。

(2)感受大海的胸怀:博大、宽容、深邃。

(3)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大海景色、画对大海情怀的体验。

2、欣赏音乐舞蹈《小溪江河大海》。

(1)感受旋律、舞蹈中表现的小溪江河大海形象;

(2)根据音乐创造性地用体态动作及运用道具(如:抖动塑料布或彩带表现波涛汹涌的大海)即兴表现小溪江河大海不同的形象;

(3)能用打击乐器或模拟打击乐器(如敲击杯、碗、瓢、盆等物品)表现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形象。

活动二 向往大海

1、欣赏或吟颂儿童诗《想看海的孩子》,激发学生对大海的想象和爱大海的情感。

2、学唱歌曲《大海呀故乡》,尝试唱简单的二声部,感受歌曲的抒情优美。

3、欣赏寓言故事:《木偶探海》和《三船议海》,领悟故事的教育意义。

4、美术创作活动:

(1)设计海上创意漂浮物,用塑料泡沫等废旧材料创意制作漂浮物,可以设置出动力装置,并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漂浮物放在水上,体验成功与乐趣。

(2)想象画:畅游大海、未来的大海。

(3)举办学生与大师大海创作画展览,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兴趣和能力。

5、欣赏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理解歌词抒发的情感,感受三拍子音乐强弱起伏的变化和舒展的节奏美,表达自己爱大海的情感。

第2单元 运动场上

课题1 我们一起来运动

教学目标

1、在表演、绘画、游戏、制作、艺术欣赏等活动中,感受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和美,提高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了解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

2、体验在运动中获得的热烈奔放的情感,表现运动员们不懈拼搏的顽强意志。

3、学习健美操和儿童纸版画,表现充满活力的、健康的形象和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健康歌》、《四季锻炼歌》磁带,录音机等。

学生准备:纸版画工具材料。

建议课时: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欣赏

1、欣赏《健康歌》,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并用形体动作加以演绎。

2、欣赏雕塑作品《铁蛋》,学生上台模仿作品中人物的姿态,体验和感受艺术创作的情感和动态表现。

3、欣赏健儿们、老爷爷奶奶、儿童等运动的图片或录象,说说这些形象带来的感受。请学生谈一谈有关运动的故事。

活动二 游戏--运动场上的竞技者

让学生照纸条做运动项目动作,其它同学猜猜他在干什幺。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的动作更具美感或加进节奏的训练。

活动三 我喜欢的体育运动

1、哑剧表演:由1--4名同学合作商量创编一个幽默小品故事,教师可提供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的幽默画,要求不能发出声音,用表情和虚拟动作表现出来。

2、画速写:学生根据游戏和表演用线条画出各种不同的运动动态,培养观察力和以线造型的表现力。

活动四 泥塑

用泥塑表现运动者不同的形体动作。

方法:徒手捏制法。先捏躯干的大形,再从躯干分出头和四肢,配合《健康歌》的节奏变换四肢的动态,表现不同运动项目的形体特征。

活动五 纸版画制作

让学生观察人们运动时的动态,用纸版画形式加以表现, 创作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运动现象。

活动六 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四季锻炼歌》,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体会运动带给人的生机和活力。

课题2 快乐文明的拉拉队

教学目标

1、在歌曲表演、绘画、诗歌朗诵等艺术活动中表现拉拉队员团结上进的精神风貌,体现他们文明的行为举止,快乐的心理体验。

2、尝试运用音乐中的节奏,戏剧中的角色扮演,绘画中的色彩、线条、造型等艺术形式表现生动的欢庆场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拉拉队录影带、健美操磁带和录象,《米兰拉拉队歌》磁带、绘画用品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水粉颜料,纸张,胶水,剪刀。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诗歌朗诵 快乐的拉拉队员

我们是一群快乐的拉拉队员,伴着运动交响乐,踏进了运动的旅途。 篮球场上,双方队员你争我抢,啦啦队员摇旗呐喊。 跑道线上,运动速手你追我赶,啦啦队员摩拳擦掌。 高低杠边,竞技队员你窜我跳,啦啦队员举手顿足。

快乐的拉拉队员们沿着运动的足迹,用热情和笑容画出一幅欢乐的图。 活动二 戏剧表演 啦啦队里的小插曲

学校里准备举行一场运动会,明明召来同学,成立了一个拉拉队。瞧,他们唱着拉拉队之歌,向运动场出发啦!

场景1:跑道上,学生们一部分模仿赛跑的姿势,另一部分同学当拉拉队员,其中一名拉拉队员跑到跑道中喊加油,教师指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

场景2:篮球场上,学生们模仿投篮、拍篮球等姿势。另一部分同学当拉拉队员,为投篮时的精彩鼓掌,表演抢球时的不文明行为,并加以纠正。

场景3:高低杠边,一部分学生模拟爬杆,另一部分同学为杆上的惊险动作贺彩。注意模拟紧张、着急、惊喜的表情。

活动三

1、倾听:各类欢呼的声音,尝试用节奏表现出拉拉队员的欢叫声。

2、欣赏与创作:

(1)欣赏体育运动的图片。

(2)欣赏各国各种为运动员加油的场面,如:韩国红魔拉拉队,美国NBA拉拉队等。

(3)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是快乐文明的啦啦队。

(4)聆听意大利米兰拉拉队歌,观赏加油场面。 (5)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节奏、口号、拉拉队队歌。 活动四 游戏 活动五

学唱《小小拉拉队》歌曲,结合舞蹈进行表演。 活动六 美术创作

1、用鲜艳的色彩在自己的脸上绘制拉拉队员的标志,或者绘在纸上再粘在脸上。

2、自己设计并制作拉拉队的小标志和旗帜。

3、用一幅有声音的图画表现拉拉队员的精神风貌,并通过动作加以表现。 活动七 学跳集体舞韵律操:

伴着音乐并跟着老师或录象学跳健美操。

第三单元 奇思妙想

课题1 奇妙世界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奇妙的世界里寻找到超现实主义的粗犷、激越的情怀,并学会用抽象、概括、夸张、组合的手法表现艺术与生活、情感的关系,有兴趣欣赏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和《胡桃夹子》。

2、学会运用多种艺术门类表现对未来奇妙世界的想象。能有感情的演唱《摘星星》

3、能通过自己的感受,亲身体验艺术。 如通过欣赏达利的画,动手做一些奇妙的手工作品,通过放音乐,听音乐与水火土的关系,甚至通过“尝”来了解音乐旋律、体会乐器的音色等。

教学准备

歌曲《摘星星》、乐曲《牧神的午后》,各种特性乐器如双簧管等的磁带。毕加索、达利、埃舍尔的画,各种乐器的图片。

建议课时: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欣赏与讨论

欣赏达利的作品,讨论其中的意义:从瘫软变形的钟联想到时间已没有意义,一切的规则被颠覆,荒谬成为唯一的秩序。

欣赏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接着展示毕加索、达利、凡高的画,并试着自己用线条、色彩来表达心情(或愤怒,高兴),或表现奇妙的世界,让学生自由想象描画心中奇妙的王国。

欣赏埃舍尔的奇妙的视错觉绘画,体会各种奇妙的图形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奇妙的心理反应,讨论这些画妙在何处。

欣赏各种有奇妙创意的广告或动画片以及幽默画,谈谈自己奇妙的审美心理感受。 活动二 诗歌朗诵并配画 开往奇妙世界的列车

开往奇妙世界的列车,不知道何时出发? 那长着轮胎的大树滚动着欢迎客人到来 那飘着长发的大鹿飞驰着送来可口美餐 那长着翅膀的天使正召唤大家飞往天堂 开往奇妙世界的列车,就要准时出发 那留着胡须的大象晃动着等候客人驾临

那转着方向盘的飞鸟盘旋着送来天国的琼汁 那张开双翼的列车正驶在奇妙世界的旅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身体动作表现诗歌的内容并配画,创作一幅《世界真奇妙》的想象作品。

活动三 学唱歌曲《摘星星》

注意情绪的表达,节奏的稳定感,在演唱的同时加上律动,或者叫同学用动作来表现歌词,增加趣味性,演唱结束,请同学们即兴演讲。要求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锻炼同学即兴演讲的能力,可把教室变为一个舞台的形式,一位同学讲,其它同学当观众,让同学们当文明观众,尊重他人的劳动。 活动四 魔术

奇特的魔术,学生在玩魔术的过程中体验到奇妙的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五 戏剧表演 奇妙世界旅行记 《奇妙世界》诗歌

这里有个奇妙的大世界,怪异的事情发生得真不少。 会游泳的白鸽在水中舞蹈,会飞行的金鱼在天空翱翔 会说话的公鸡喋喋不休,会唱歌的青蛙咿咿呀呀 这里有个奇妙的大世界,怪异的事情发生得真不少。 会跑步的书儿在桌上转圈,会跳高的铅笔在纸上跳跃, 会滑行的橡皮擦跳起华尔兹,会跳舞的卷笔刀转着圆舞曲

欢迎你到奇妙的世界来做客,去寻找那奇妙世界里最妙的图画。 学生分组创编《奇妙世界》的小品,还可自由将诗歌续编下去。

课题2 自由畅想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怪异的创意中寻找到超越现实的美感,并体验到创造新奇事物的乐趣。

2、学生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出自由的遐想,创造出神奇的造型,能演唱《天地之间的歌》,体会其中的情绪,能体会组合的魅力,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能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增强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各部分能自由拆散),狮身人面像的照片,《天地之间的歌》的磁带等。

建议课时: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奇特的时装展示会,让学生先欣赏一段时装表演的录象,再自己设计一种奇特的服装造型。

活动二

怪怪的舞者。让学生自由设计怪异的舞蹈动作,伴随怪怪的音乐,跳起怪怪的舞来。 活动三

奇妙的想法。让学生欣赏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画,谈谈感受并漫谈自己一些奇妙的想法。 活动四

奇妙的画。让学生先欣赏各种有奇妙构思和幽默表现的漫画,再自己画画各自心中的妙想漫画,或根据提示进行续画。

活动五

怪怪的游艺场

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怪怪的游艺场,放出怪怪的音乐,学生一起做怪怪的游戏。 活动六

怪怪的俱乐部

让学生分组排演俱乐部精彩的节目,力求以荒诞、怪异的动作表现离奇的故事情节。启发学生用荒诞、怪异的表现手法表现戏剧情节,并进行情境剧的演出

活动七

神奇的音乐会,组织学生欣赏谭盾的音乐《永恒的水》,从中感受奇妙的情怀和音乐的神奇魅力。

活动八

设计与组合 欣赏狮身人面象(老师讲其中的故事,了解希腊文化)展示各种动物,让同学们自己组合并创意出新奇的形象。

活动九

学唱歌曲《天地之间的歌》。歌唱《天地之间的歌》,在有感情演唱之后,让同学们自己创造歌词发挥想象演唱自己填词的《天地之间的歌》。

第4单元 扬起风帆

课题1 遥远的船歌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时期、不同作用的船,观察船的外形、色彩、了解船的构造、作用,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船,感受船的优雅造型和美丽曲线,并运用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表现出来。

2、在集体舞表演中感受音乐,感受三拍子的旋律节奏,感受音乐中队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各种船的图片、歌曲《金色的小船》的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让我们一起去看船、画船

1、师生课前共同搜集有关船的资料。

2、展示VCD或录像资料片中的船,引导学生对船做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3、欣赏船模(木制、纸制、铝制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实地到船上参观。

4、结合音效或相关主题的音乐欣赏相关的世界名画;利用模型对船进行线描写生、想象绘画的形式表现。

活动二 学唱歌曲《金色的小船》

1、集体舞表演,由教师带领跟着音乐进行最基本的三拍子舞步练习,在不同的队形变换中,感受音乐的变化规律。并且配上简单的打击乐器。

2、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学唱歌曲《金色的小船》,,在演唱跨度大的地方注意音准,在歌曲中多处出现顿音,演唱时注意感情处理。

3、分小组表演,口风琴、碰铃、集体舞,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三拍子 活动三 漂浮在水上的城市

1、欣赏“夜景照片”——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

2、论尝试用多种方法创作表现画面,注意表现画面中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3、引导学生利用水彩和油画棒相结合的方法创作表现“夜晚的船”

课题2 小纸船的梦

教学目标:

1、能欣赏三拍子歌曲,感受旋律及歌词,初步感受合唱曲中的和声效果,通过演唱歌曲,学习三声部歌曲的练习,

2、通过欣赏舞蹈,感受人与船的联系,制作漂流作为道具,感受船儿带给我们的憧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心中的船儿去远航

1、制作漂流船,写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2、开展以“心中的船儿去远航”的活动,说一说你想去哪?放走自己的漂流船,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活动二 到南极去

1、欣赏美丽的南极景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2、介绍南极在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和欣赏的方式初步了解和感知南极,并讨论: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南极美丽的景色呢?

3、欣赏科考船到南极去考察的图片或相关资料,创作表现以“到南极去”为主题的想象画。

活动三 听赏《小纸船的梦》

1、听赏三拍子《小纸船的梦》,没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让我们听一听小纸船怎样带着我们的梦想成真。

2、复听全曲,感受和声效果,就让我们来折只小纸船,让它载着自己的梦想飘向远方。

3、朗诵诗歌《纸船》。

第5单元 大自然的赠礼 课题1 神奇的石头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了解几种家乡有代表性的小石头,养成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能在歌曲、舞蹈等方面的学习中抒发对小石头的情感,并进一步提高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自然形态下较为常见的石头实物,自然界中有特点的小石头录像或图片资料。

2、以石头为载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和表现小石头的歌曲、舞蹈音像资料等。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身边的小石头

1、组织学生到沙滩上、小溪旁、山脚下去采集自己喜欢的小石头,鼓励学生认真感受一下自己采集来的小石头,如:看一看他们都像什幺,说一说它们都有那些特点。你都喜欢它们那些地方,想一想你的这些小石头都有那些用途。

2、组织学生一起欣赏有关石头的艺术作品,看一看艺术家是怎样运用石头进行艺术创作的。想一想你手中的小石头都能做点什幺?与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能否合作共同完成一件小石头的美术作业。

3、给学生展示有关石头表现的优秀学生作业以此激发学生进行石头创作的热情与兴趣。

4、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美术作业的创作活动,美术作业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作业表现时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与石头一起搭配使用以此产生材料的对比美。(以橡皮泥或双面胶等为粘合剂进行小石头粘贴活动)

5、美术作业表现内容建议:1动物类;2风景类;3植物类。

6、结合美术知识的学习师生自由欣赏表现小石头的音乐作品。

活动二 会唱歌的小石头

1、与学生一起欣赏自然界中石头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响,如:木鱼石受到敲击时发出的梆梆声,海水拍打礁石时产生的轰鸣声和钟乳石与水滴为伴鸣奏出的叮咚声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中去尝试敲击各种石头,感受体验石头发出的不同声响。鼓励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石头打出不同的节奏来并结合节奏进行体态律动练习。

2、教师引导学生:“不但自然界的石头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有许多表现石头的歌曲更是美丽动听。下面就让老师给你们播放一首表现石头的歌曲,听一听歌中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组织学生听赏歌曲《一个美丽的传说》。

3、结合听赏歌曲让学生谈一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它表现了一个什幺内容,你喜欢这首歌曲那些方面,组织学生学唱一首表现小石头的歌曲。

4、联系歌曲学习的有关内容和学生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舞蹈表演,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悟借助肢体的语言大胆的呈现出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向学生传授几种舞蹈的基本动作。

课题2 藏在石头里的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仔细观察石头纹理的线条、色彩变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激发自己在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的强烈愿望。

2、能在石头上面绘画、进行石头肌理拓印、演唱有关石头的歌曲、欣赏有关石头的乐曲,增强关注自然、师法于自然的审美理念和融于自然、从于自然的生态意识。

教学准备

1、世界著名的岩画图片资料,自然界中奇石、怪石的图片或影视资料。

2、具有美丽肌理呈现的各种天然石材,艺术家因形得意、因意创作的自然形态下的石刻艺术作品。以及表现石头的歌曲、乐曲、故事、诗歌等相关资料。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石头带来的联想

1、通过录像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自然中的奇石、怪石看一看它们的形状,听一听它们的故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石头的风采。结合学生对自然界石头的了解向学生介绍表现在石头上的艺术。

2、欣赏史前岩画如:《受伤的野牛》了解岩画表现了怎样的一个内容,寄托了人们什幺样的一种情感。结合汉代霍去病墓石雕和现代艺术家利用自然石头的形状创作的造型艺术作品的欣赏,向学生简单介绍“因石像形、因形得意、因意创造”的基本内涵。(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3、引导学生给自己收集的小石头涂上漂亮的颜色,也可以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进行绘画、雕刻等一系列的创作活动。结合美术的创作活动师生一同欣赏有关表现石头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美术作业。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石头的神韵,用自己的画笔直接在自然中的石头上作画,画出自己的心情、画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 开在石头里面的“花”

1、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两首表现石头的诗歌,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将自己写的表现石头的小诗朗诵给同学们听。

2、教师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表现小石头的歌曲如:《雨花石》,师生共同吟唱这首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首歌表现的是什幺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雨画石”是怎样的一种小石头,你还见过那些美丽、可爱的小石头,他们都有那些特点。

3、教师通过录像或图片向学生们介绍几种美丽的小石头如:雨花石、玛瑙石、珊瑚石、绿石、化石、煤精石等等,让学生想一想你身边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小石头它们也很美丽。把学生收集起来的小石头放到水中看看小石头随水波的晃动能产生什幺样的视觉变化。

4、介绍一种新的美术表现方法。 吸附法:

准备一盆清水,在水面上点几滴墨汁,让墨汁在水面上自然流动产生肌理效果。然后取一张生宣纸轻轻的铺在水面上,水面上的墨迹就会吸附到宣纸上。将宣纸小心取出托裱好一幅行云流水般的水墨肌理作品即可完成。将煤油代替水,油彩代替墨汁,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完成一幅油彩吸附作品。

活动三 石头上面的创造

1、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石头的种类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石头的表现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其实在石头表现上也不完全局限于画与刻上,有很多方法做起来也很有意思,而且耐人寻味如制作人造“化石”。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由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具有那些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与学生一起通过图片、录像欣赏化石,了解化石的种类,体验化石的古朴、自然之美。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采集化石,体验采集化石的艰辛。同时要教育学生化石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加以保护。

根据学生对化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指导学生进行人造“化石”的制造。表现方法如下: (1)选择一块自然形态下较平坦的天然石板用清水洗净再用毛巾擦干。

(2)将白胶用清水调稀,再加入适量吸水性较强的纸材(如::卫生纸、生宣纸等)制成纸浆,纸浆的干湿程度以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为准。

(3)用铅笔在石板上画出所要表现内容的大体形象。

(4)按照铅笔稿的大小比例刮添纸浆,用小竹板将刮添好的纸浆进行塑造再刻画出“化石”的骨胳结构和具体细节。

(5)待纸浆完全干透后用水彩色调出石头的颜色将“化石”涂匀,一块精美的“化石”即被挖掘出来。

第6单元 我们在成长 课题1 悄悄地告诉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多种艺术形式,如歌唱、绘画、诗歌朗诵及分角色表演等将成长中的故事(成功喜悦、失败烦恼等)或自己的“小秘密”自由地表达出来。

2、在交流中,能感受他人的内心情感,关注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倾诉与关怀。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及相关美术用品等。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思路建议

活动一 你的、我的小秘密

1、欣赏歌曲《甜甜的秘密》,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谊。请同学们见你对老师的情感活心里话,用你喜爱的方式进行表达。学生可以进行主题绘画活动:请你送给他画的老师,在看完作品后,猜一猜你的小秘密,或写下他的感受,保存在艺术档案夹中。我们希望艺术课程是教师与孩子沟通的桥梁,是加深彼此情感的纽带,使他们谱写动人情感乐章的催化剂。

2、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师生间相互交流感受深刻的事情。如将师生间发生的事情,以讲故事,编排成一个小情节进行表演等形式进行交流,加深师生相互理解,感受关爱的温暖。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自己“甜甜的小秘密”。可以使自己的家长、同学或需要帮助的人。

3、教学游戏“这是哪首歌?”: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歌曲,敲击第

一、二乐句的节奏,请同学们或某位同学猜一猜,这是我们学过的那首歌曲,猜中的同学可以点将,让某位同学演唱,同时获得新一轮游戏的资格。学习歌曲《甜甜的秘密》,感受和表现歌曲中师生深厚的情谊。请把你的小秘密,用你喜欢的方式,向你所信任的人表达,并保留你的艺术档案夹。

活动二 美术日记——成长中的故事

1、教师或学生展示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找出他的不同特点说说变化,交流其中发生过的小故事或小秘密。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注意倾听他人的情感表白时能产生共鸣。

2、照照镜子、翻番自己的成长记录(照片、他人讲述或不同年级的作业本,交流自己发现的变化。

3、欣赏《我的成长烦恼》学生美术作品,从了解记录成长或表现成长中某事件的艺术方式。

4、尝试用美术的方式,做一做自己的成长日记,并组织同学间的交流,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邮寄给亲朋好友,达到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增强感情。

活动三 长呀长,长呀长

1、寻找与自己成长相关的资料,感受自身的变化;发现能高伴随自己成长的事物,特别是一同成长的见证。如小树、作业本、身高测量记录等等。通过交流与回忆感受成长的力量。

2、欣赏学生们的美术作品,了解多种记录和见证成长的艺术形式,如录像带、录音带等,激发学生对成长的感悟,并设立主题,请学生编演自己的成长故事。

3、学唱歌曲《长呀长》,在演唱中引发学生的表现,抒发他们的情怀。

课题2 出其不意的礼物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己组织多种美术活动或戏剧性表演,以“礼物” (如抄写一段诗歌、歌篇、书画信、同学画像、友谊卡等)的方式展现。

2、学生能用艺术的手段表达成长的感受,增进友谊、理解和关爱。 教学准备

成长纪录五件、贺卡纸、磁带、粘土等等。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思路建议 活动一 小小纸卡寄深情

学生通过制作XX卡(道歉卡、祝贺卡、邀请卡等),讲自己成长中的感受或故事内容,通过一种“卡”的方式进行情感的传递,表达在内心的一种深深感慨而有无从诉说的话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或学生间的故事,讲述成长中情感交流的重要。鼓励学生真诚地回顾自己成长中的感动或不安,并通过美术绘画或制作XX卡,大间学生或家长间的沟通桥梁,是主题活动“小小纸卡深深情谊”活动。成为学生们心灵倾诉。

活动二

大大小小的你和我

复习歌曲《长呀长》,交流成长中有趣的事件,帮助学生体验成长中的快乐 活动三 出其不意的礼物——自塑像 欣赏用不同的泥材料进行泥塑活动。

第7单元 樱花谣 斗牛士 课题1 轻歌曼舞樱花谣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四季歌》,欣赏钢琴曲《樱花》,欣赏诗歌《樱花》,了解日本丰富的画种,欣赏日本工艺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与即兴创作的能力,感受日本音乐的民族特点,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部分学生能从多首外国歌曲中感受并分辨出典型的日本歌曲。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准备

1、钢琴曲《樱花》、歌曲《四季歌》的录音带或VCD。

2、介绍日本工艺品的录象带、VCD或实物工艺品。

3、日本不同画种的美术作品。

4、学生课前搜集的各种工艺品及美术作品的资料或实物。

5、罐头瓶、报纸、橡皮泥。 教学思路建议:

活动一:制作工艺品

1、以钢琴曲《樱花》为背景音乐,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欣赏日本不同画种的美术作品,欣赏日本的各种小工艺品如插花作品等,感受浓郁的日本民族艺术风情。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各种日本小工艺品及美术作品,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欣赏日本插花作品,学生动手用罐头瓶、报纸及橡皮泥设计一个花瓶,开一个小型展览会,比比看谁设计的花瓶独具匠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学唱歌曲《四季歌》

4、在钢琴曲《樱花》的伴奏下,听唱歌曲《樱花》,感受日本歌曲的旋律。

5、部分学生能从多首外国歌曲中感受分辨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歌曲《荒城之日》,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6、在各种活动中随机学习简单的日语。如:早上好(空气哇),下午好(空棒哇)‘谢谢(阿里格斗),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7、在简单的扇舞中学唱歌曲《四季歌》感受日本歌曲的特有音调。

课题2 激情澎湃斗牛士

教学目标

1、听赏《西班牙斗牛士》,了解西班牙的艺术家,欣赏西班牙的斗牛等活动,感受西班牙音乐的民族特点并能进行表演。

2、掌握简练、夸张的方法表现事物,学习西班牙舞蹈的特点。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感受西班牙

1、引导学生欣赏西班牙的优美风光,了解西班牙的风土人情,异国风情的浪漫歌曲,不论他是以英文、西班牙文或葡萄牙文演唱,其中的感人魅力皆是无与伦比的。

2、展示西班牙斗牛士的风采,学生感受斗牛士舞蹈的风格、节奏特点,

3、学唱歌曲,学生可根据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舞蹈的特点,进行有节奏的拍手舞练习。 活动二 欣赏 《西班牙斗牛士》

1、中国人对西班牙的印象应该离不开斗牛,《西班牙斗牛士》的乐曲在我国也是久盛不衰。事实上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热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歌曲《西班牙斗牛士》,了解斗牛士歌曲的节奏特点。

3、了解乐曲分几个乐段,每一乐段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活动三 我是小小斗牛士

1、根据斗牛士的表演分析其肢体躲闪的合理性,学生反复观看斗牛表演,把握斗牛士舞蹈的特点,进行表演。

2、斗牛士的动作是实用与表现的结合体,既有合理性也注重观赏性,集中表现在最大程度地打开肢体,使身体呈优美的弓字弧形,且主要借助腰部力量的扭转。如胸部闪躲,即让牛冲向直线冲向自身时,腿一侧滑,牛贴身冲过,另外还有如“贝罗尼卡”,即是以红布甩向牛的面部,以激怒引逗公牛。贝罗尼卡原是耶酥受难时为其拂面的圣女之名,因其动作的相似性,所以命名。其它还有斗牛士原地不动,引逗着牛围着其身体打转的环体闪躲等等不一而足。

活动四 变形夸张的牛

1、了解绘画的形式素描,欣赏各呀的美术作品。

2、毕加索的美术作品——变形夸张的牛

第8单元 诗情画意 课题1 寒冬里有你的消息

教学目标

1、学生有兴趣欣赏、学习和比较诗歌与绘画的相互关系,能在寒冬的景色里感受诗歌和绘画的魅力,寻找和发现在表现语言上的相同与不同,在对事物的描写中,能理解到因为事物在观察角度不同、情感不同的情况下,会给事物蒙上截然不同的色彩。

2、能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逐渐积累艺术表现的语言。 教学准备

1、诗歌(表现冬天、梅花、四季景色等题材的作品),表现自然界景物和表现四季的音乐。

2、美术作品(表现梅花、冬季)

3、美术工具:根据需要自己选择不同的工具和材料。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在本课开始之前创设情境,由两个同学一起朗诵学生们从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的唐诗,例如:李白的《夜静思》“床前明月光……”,《绝句》“白日依山尽……”等,引发学生对过去经验的联想。老师提示,谁还能朗读出其它诗篇,请大家分别朗诵几段。

2、老师提示:请同学在这些诗词中寻找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景,说说诗人都是表现了什幺样的景色和事物,表达了什幺样的情感?

3、在朗诵和讨论中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好听的歌曲《唱唐诗》,这首歌曲描述了学生对唐诗学习的心情。

4、学唱歌曲《唱唐诗》。 活动二

1、老师或学生用一句话,引出本课主题所要欣赏的作品。老人们常说:“冬天来了,春天离我们还会远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寒冬里看看,看那里,有没有它的消息?!)展示几幅表现梅花的美术作品,以及朗读毛泽东的《咏梅》诗歌。

2、根据表现梅花的绘画作品,分析、对比其中的艺术语言的运用。(例,于希宁的梅花作品与关山月的梅花作品和毛泽东主席《咏梅》诗词。在不同的表现梅花的作品中,于希宁先生的绘画,抓住了词中的“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的景象,进行创作的;关山月先生抓住了“只把春来报”的含义。)

3、请同学谈谈两幅画给自己的不同感受;并谈谈对毛主席的这首词的感受,特别是在自己没有见到绘画作品和见到绘画作品之后,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有没有不同。

4、根据毛主席词所描绘的情境自己尝试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三

1、欣赏绘画作品若干幅、诗歌若干首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墙角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刘禹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看看作品表现的是哪首诗?给诗歌配上绘画作品

3、谈谈自己的看法。(比如:表现了诗里的那些景色?)

4、与自己的作品比较,写出自己的看法。 活动四

1、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界哪些是美的事物?(比如春花是美的?那秋月是否也是美的?)提问:什幺是诗情画意?诗情画意隐藏在哪里?春花有诗情,秋月有画意,那秋天的,冬天的呢?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与学生一起去寻找它的踪迹。

2、自然界有春夏秋冬,我们读的诗里,也有很多是描写四季的,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中那些是描写冬天的景物呢?

3、欣赏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思,说说自己的感觉和联想后的印象,请同学用恰当的语言和词汇描述这首诗描写的景象,(用语言来表达绘画,锻炼构图,比如:在什幺位置有什幺,什么在前,什么在后,有什幺颜色等)。

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画。工具和材料自己选择。 活动五

1、对比毛主席与陆游的词,并与几幅绘画作品共同比较、欣赏,让同学谈谈,相同题材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2、展示其它画家的梅花作品和诗歌作品,进行比较。 教学评价:

3、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对学生产生的想法、感受、联想给予鼓励,对能产生与其它诗歌、绘画作品联想的同学,提出表扬。

课题2 雨中有你的身影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听赏歌曲、欣赏诗歌,并能从中寻找美的痕迹。

2、在音乐和诗歌对春雨的描写中,能感受到朦胧多姿的诗情和画意,能从诗歌中发现音节的美,在音乐中,看到色彩斑斓的美丽。

3、走进生活,去发现自己身边的诗情画意,并能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去表现。 教学准备

歌曲:《春雨蒙蒙的下》以及其它描写春天或春雨的歌曲。 图片:表现春天、春雨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或舞蹈。

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中的你》、《那天,下着小雨》等。 美术工具:水墨工具。 课时建议:2—4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听赏歌曲《春雨蒙蒙的下》,老师和同学一起来体会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让同学谈谈春雨、春天给人的感受。在我们的情感联想中,是否仿佛出现了春天的景色?

2、听赏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中的你》、《那天,下着小雨》等。请学生根据地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歌曲中所表现的雨和诗歌中描述的雨的不同情感与感受。

3、根据歌曲和诗歌,自己模仿写一段诗歌或短文。 活动二

1、听赏歌曲《春雨蒙蒙的下》或其它描写春雨的歌曲,注意听歌曲的节奏、快慢。

2、提问学生,歌曲是个什么节奏,试着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把节奏打出来;根据自己打出的节奏,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3、自己尝试着在改变其它的节奏,来朗诵诗歌,体会在节奏的变换中带来的音节美。

4、根据节拍理解诗歌词句含义的变化。歌词是诗歌,诗歌是文学,在中国绘画中诗和画是不分家的。

活动三

1、欣赏诗歌《惠崇春江晓景》,根据诗歌,通过想象,用语言描绘画面。

2、欣赏惠崇《烟村沙汀图》,感受他笔下的初春景色

3、运用水墨的方法,结合曾经学习的绘画技巧,根据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创作一幅自己身边曾经有过的初春景色。

活动四

1、通过欣赏学习歌曲和诗歌,体会和想象春雨中景物的样子,学习运用水粉颜色湿画法的表现形式进行美术创作。

2、在对自己感受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盛满水的水桶摆放在同学面前,请大家将画纸放入水桶中浸湿,分别取出后尝试进行湿画法的表现。

3、在颜色与湿的画纸产生渲染效果后,可以在画面上进行必要的处理,表现自己的意念与想法。

4、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课题3 生活中到处都有你

教学目标

1、在音乐、绘画(摄影)和诗歌中继续寻找诗情画意的足迹,体会色彩、空间、节奏的表现。

2、能欣赏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对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在音乐中发现符号的表现作用,诗歌中词汇的描写功能和绘画中的色彩对比,体会情感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音乐:表现自然景物的乐曲

图片: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及其它艺术门类的作品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大漠孤烟直》、《毕竟西湖六月中》等 美术工具:自选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状态。

走过寒冬,我们发现了你的消息;经历了春雨,我们看到了你朦胧的身躯;当我想追赶的时候,你又消失在山林里;诗情、画意,你到底在哪里?

2、聆听音乐中对这些景物的表现,在音乐的旋律中找出鸟儿、找到小溪、找到高山…… 例如,可以欣赏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感受云雀在山涧唱歌的情景,当草丛中的云雀被人惊动后冲天而起的那种感觉;另外,可以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的片段,看自己能够在音乐的旋律中找到什幺?说说自己听了乐曲后的感受。

3、和学生一起在诗歌中寻找绘画中的要素(色彩、空间),在绘画和音乐中寻找诗歌的要素(情感体验、描写)。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在自己熟悉的诗歌中找出表现画意的诗句,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一起研究,看能否有之中感觉,或者老师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作品

4、将从绘画、音乐、诗歌中获得的景色感受,重新组合在一起,根据自己的意愿,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二

1、听赏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分小组根据歌词内容描述一系列的画面,然后用自己习惯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画出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2、学唱歌曲《送别》。

3、朗读诗歌《大漠孤烟直》,欣赏国画《夕阳山外山》,结合歌曲的学习体会气质的诗情画意。并运用油画棒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三

1、欣赏诗歌《使至塞上》、《绝句》

用色彩和线条,通过点、线、面的构成,表现《使至塞上》和《绝句》。 在色彩和线条的表现运用方面要求学生做到有目的的注意对比。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九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课题1 雀之灵敏度

教学目标

1、能够表演简单的民族舞舞蹈动作,做2—3种手势。

2、学会用厚涂拓印法印制粉印版画。

3、选择3—5个适当的词汇进行表达和描述。

4、能够运用和组织过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新的学习。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舞蹈家杨丽萍的故事资料。

2、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的影视资料(光盘)等。

3、音乐活动的材料。

4、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欣赏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讲述舞蹈家杨丽萍艺术创造和艺术生活的故事。通过视觉感受和故事内容所表达的含义,将自己对作品的印象和感想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对其舞蹈作品所特有的风格和艺术形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小组模仿杨丽萍舞蹈作品中特殊的舞蹈语言,例如,大家根据欣赏,讨论舞蹈《雀之灵》中的手势,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表演孔雀头部的形态,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3、根据杨丽萍舞蹈艺术的视觉感受,创作一幅表现云南民族舞蹈的不同色纸的粉印版画作品。

活动二

1、通过欣赏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从中能够学习欣赏经典舞蹈艺术作品的方法,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鉴赏力。采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每个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词汇说一说,例如:灵性,纯净、柔美,抒情等。

2、参考影视资料中的舞蹈作品,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模仿表演几个舞蹈动作,可以采取部分同学表演,部分同学绘画表现的形式,互相评价和交流。

3、结合复习第五册教材中曾经学习过的单元《影子》,第七册教材中《照片》中关于逆光的知识点,对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和说出这些作品的哪些地方充分地运用了光进行艺术效果处理。并利用太阳光或灯光等照明方式为同学所表演的舞蹈动作进行综合性构成活动,看自己的肢体动作在太阳光下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可以将同学肢体表演的动作用粉笔画出来。

课题2 释放我们的视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对现代派艺术作品认可和理解。

2、能够用不同材料组合和绘制表现自己意愿的几何类型形式的美术作品。

3、能与同学合作,用不同材料组合进行肢体表演。

4、能够在听赏音乐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1、有关蒙德里安的故事、作品图片、光盘等。

2、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3、有关乐曲的CD或盒带。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红树》、《灰色的树》、《开花的苹果树》等树系列,《有壶的静物》、《百老汇的爵士乐》、《构成》等。 教师启发:许多同学发现了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方格,这些方格组成的画面使大家感到特别奇怪,他为什么用方格来构成画面呢?这个问题引起许多同学的兴趣。

2、讲述蒙德里安的生平故事和介绍他的作品:

3、通过欣赏蒙德里安不同时期的作品,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说一说,作品给了你什幺样的感受和启发。例如:画画怎幺可以这样来画?我也尝试着画一幅。

活动二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启发大家寻找一下,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能否找到类似的形象或物品?比如,在我们生活中的广告、家具、建筑、服装设计中曾经有这样的表现形式,这种抽象的大大小小的方格就能够在画布的设计中发现。

2、表演活动:分小组用不同的色纸或即时贴纸制作成大小不同的格子“服装”,套“穿”在同学的身上,由一个或几个学生当小“导演”,在统一指挥和调动中进行自由组合,组合时,身着格子“服装”的同学需要采用站、蹲、跪、扭动肢体等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既要按照小“导演”的指挥和调动参加组合,又要在组合中主动参与意见,使自己小组的作品更加出色。其它观看的同学用照相机将组合场面拍摄下来,放在活动墙报中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课前发动学生从自己家里找来自己曾经玩过的插接玩具,在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的过程中寻找和发现大师作品与自己的玩具之间有什幺相通的联系。安排家庭作业:用自己能够找到的材料动手插接一个几何形体类型的大脸谱。

活动三

1、欣赏各种铜管乐器的图片或铜管乐器组成的乐队演奏时的影视资料。然后,教师为学生出示蒙德里安著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在经过图像(图片)与美术作品共同的视觉感受之后,对蒙德里安创作思路发表自己的看法。

2、欣赏音乐作品《》,根据对作品感受进行美术创作。要求,特别关注每个学生自己的“自我感觉”,按照自己的个性思维进行创造,在无意识的涂抹和有意识的表现中增强自己对艺术学习的自信心。并能够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

3、能否与同学合作,用不同材料组合进行肢体表演?

4、在听赏音乐作品后,能否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是否能用短文或语言对蒙德里安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题3 圆舞曲之王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地学习和倾听交响乐中的圆舞曲片段,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在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旋律感受中,初步体验到音乐与其它艺术作品的联系,例如,画面、舞蹈等。对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要素“节奏”有进一步的体会。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老师提前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及故事,有关的书籍、画册、图片等,展示给同学们。

2、请学生讲述约翰〃施特劳斯最有趣的故事,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3、老师出示与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有关的图片,同时播放其著名作品《蓝色多瑙河》中的片段,师生共同在欣赏着画面同时,聆听乐曲。并请同学们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4、说一说,通过聆听乐曲,你感到乐曲的旋律属于一种什幺样的类型?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对圆舞曲这一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5、教师简单讲解圆舞曲的基本知识,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种曲式中自己是否能够听出自己过去已经学习过的节拍形式,例如,四三拍和八六拍。

活动二

1、教师通过VCD播放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片段,让学生感受作品,并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对聆听了乐曲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约翰〃施特劳斯这两部作品的童声合唱,并将歌词书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根据歌词内容展开讨论,朗读歌词。

3、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学唱两部作品的片段,全班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的练习,时间可以短一些,练习中适当将过去已经用过的“做做游戏,练一练”活动穿插于其中,使学生不会感到技术层面上的困难。

4、安排学生家庭作业,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自己用画笔表现一下乐曲或歌词的内容,将自己的画在下一节课上带来进行展示。

3、对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要素“节奏”是否有进一步的体会?

课题4 三毛之父

教学目标

1、感受张乐平的连环漫画艺术作品,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描述。

2、了解不同的漫画表现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漫画创作尝试。

3、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内涵是人文主题的体现,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一定的思想和主题。

教学准备

1、有关漫画家张乐平的生平介绍和其代表作品《三毛流浪记》等画册。

2、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3、表演活动的道具和制作材料等。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三毛流浪记》的故事和情节片段。

2、说一说这一著名作品是哪一位艺术家创作的,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漫画家张乐平的生平。

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毛流浪记》故事片段进行表演,其它小组对表演进行评价。

4、讨论漫画作品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大家的讨论和自己的体会写出简短的文字,并在自己小组里说一说,或者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展示中注意运用漫画的表现形式进行版面的装饰。

5、讨论“创意”在漫画作品中的作用,自己是否能够采用与别的同学不同的创意进行漫画创作。

活动二

1、欣赏学生用书中我国31位画家为张乐平爷爷所作的漫画肖像作品,并对此展开讨论,为什么画家们要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绘同一位人物形象,这说明了什么?

2、教师启发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有个性的绘画创作,或表演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为自己熟悉的同学进行漫画式的绘画表现,鼓励学生采用与其它同学不同的表现手法或形式进行表现。

四下地方教案范文第3篇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口语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最便捷、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手段之一。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是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在课改背景下,我们拟从职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重新审视职业教育语文口语教学,探索口语教学的相关策略模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1) 创设情境、任务引领、合作互动、动态感悟

基于职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对教学内容的静态分析转向让学生在动态情境、任务引领中感悟,通过文字资料、图片、影音文件等为学生创设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想象与联想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合作演绎各种社会情境,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加深感悟和理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发挥主体、优化训练、创新评价、和谐关系

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在内容安排、目标制定上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采访者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采访。被访者能够听清提问作出恰当得体的回答。

2、知识目标:了解采访含义,采访对象的心理类型,掌握因人提问的方式,回答问题的技巧。

3、情感目标: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各人语言修养。 【教学重点】

通过范例分析,领会掌握采访提问的方法,学习采访的语言技巧。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采访。 【教学关键】

让学生化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要求,做到寓教于乐。

【教学模式与方法】

案例分析法,探讨法,分组练习法,情景模拟法。 【课型与课时】

讲读课,一课时 【课前师生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

学生:学生网上查阅访谈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

【教学程序】

口语交际——采访

一.导入:

(一)请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并说说原因。

教师:这些主持人或尖锐犀利,或幽默风趣,或才思敏捷,各有风格,各有特点,但是别看他们在媒体上侃侃而论,轻松地控制着整个访谈的节奏和局势,背后却不知付出多少艰辛和努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种人际沟通的方式——采访,希望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能够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展示学习环节

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分三部分进行,首先是认识采访,了解到底什么是采访,其次,我们结合示例来体验采访,通过这样环节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采访的技巧,最后我们来模拟采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讲授新课

(一) 认识采访

1.教师展示幻灯片,说明采访的含义。

教师:采访者为了写作新闻,运用访查询问等手段进行调查研究,迅速获取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叫采访。 2.采访和一般谈话的区别:

教师:采访和谈话都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沟通交流方式,但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谈话的话题可有可无,双方也没有主从之分,都可以提问或者发表看法,但是采访的话题则是记者事先确定的,采访的过程要围绕话题展开,并且由记者控制采访的过程,记者提问,被访者作答。

3.要有开场白和结束语

教师:怎样克服胆怯说好第一句话,这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礼貌用语永远不过时,最后结尾也要注意结束语,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

(二) 体验采访

1.分析心理

教师:俗话说不作准备,打不了胜仗,采访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你将要采访的对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采访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种斗智斗勇的过程,我们只有做到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才能因人提问,得到我们希望得到的新闻资料。 采访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分为两类四种: 第一类是合作型,合作型对象是指对采访持欢迎的态度或基本欢迎的态度。合作型又包括理想型和不理想型。理想合作型指能积极主动的地配合记者的采访,思路清晰,反应灵敏,语言表达能力强,反映情况真实可靠,这类人是最受欢迎的采访对象。不理想合作型是指那些对采访持欢迎或基本欢迎态度,但由于自身原因(心理素质较差,过分紧张,反应不灵敏,不善言辞,初次接触访问不知道如何回答等)而使记者难以得到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类是非合作型,非合作型是指那些出于某种原因,对采访持不欢迎态度的人。非合作型又分为主观非合作型和客观非合作型。主观非合作型有的是对新闻采访持不正确的看法,有的是预料到访问结果将产生不利于自己的影响,其心理状况是防御的,主观非合作型对象有意回避的问题,往往是关键所在,采访者一般应知难而进,穷追不舍。客观非合作型表面上看似乎也具有一些非合作的特点,但往往是因为某些客观原因,特别是发生一些临时事件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记者随机应变,灵活处理了。 2.因人提问

教师:争对不同的对象就要求我们学会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教师展示: (1)单刀直入式

教师:所谓单刀直入式,就是记者没有客套,不加铺垫,直截了当的提出问题,要求被访者明确回答。并请同学思考这样的提问方式适合什么类型的采访对象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采访视频,结合视频请学生分析,这样的方式适合什么类型的采访对象。要求学生使用单刀直入式对提供的材料设计提问。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分析点评。(此处根据学生反应灵活点评) 教师明确:适合非合作型,也适合理想合作型。 (2)迂回曲折式

教师:所谓迂回曲折式,就是暂时避开正题,先谈一些对方感兴趣的事情,边谈边分析对方的反应和心理,适时巧妙引出正题。请同学思考这样的提问方式适合什么类型的采访对象。教师播放视频,结合视频请同学分析。 教师明确:比较适合不理想合作型。也可适用于主观非合作型。

不管是那种方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还是需要根据情况随时应变,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很难得到满意的采访结果。 3.学会接受采访

教师:既然采访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沟通的方式,我们不仅要学会怎么采访,还需要学会怎么接受采访。接受采访的关键是记住两句话:听清对方问的问题是什么,尤其注意听出对方的话中话。作出得体的回答。

1. 教师展示案例,根据案例进行分析,体会什么才是得体的回答。

2. 教师展示习题,要求学生作出恰当得体的回答。感受语言应用的魅力。 4.总结要点

教师展示幻灯片,概况课堂内容1.能够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使用不同的采访方式进行采访。2.被访者能够听清话题,根据提问作出合适的回答。3.双方的语言要求得体恰当,符合说话的场合和气氛。

三.课堂练习

(一)模拟采访。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推选人员上场,进行模拟采访。

(二)经验交流和总结。结合刚才学生的模拟采访,请学生分析指出采访过程中令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感到遗憾的地方。

(三)小结对采访的再认识。教师在幻灯片上出示内容。

四.布置作业

四下地方教案范文第4篇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 –3周 第1单元

第4 –5周 第2单元

第6 –7周 第3单元

第8 –9周 第4单元

第10 –11周 第5单元

第12 –13周 第6单元

第14 –15周 第7单元

第16 –17周 第8单元

第18 –20周 全面复习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2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熟读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 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桂林山水(2个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

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学单元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

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3.记金华的双龙洞(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

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

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就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板书:孔隙)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板书:险)

(五)背诵第四段。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二)练习课文编提纲。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编写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板书:内洞)

(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

(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

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六)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4、七月的天山(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引导读通

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 和 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四下地方教案范文第5篇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 –3周 第1单元

第4 –5周 第2单元

第6 –7周 第3单元

第8 –9周 第4单元

第10 –11周 第5单元

第12 –13周 第6单元

第14 –15周 第7单元

第16 –17周 第8单元

第18 –20周 全面复习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2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熟读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 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桂林山水(2个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

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学单元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

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3.记金华的双龙洞(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

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

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就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板书:孔隙)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板书:险)

(五)背诵第四段。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二)练习课文编提纲。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编写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板书:内洞)

(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

(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

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六)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4、七月的天山(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引导读通

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 和 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四下地方教案范文第6篇

班级

姓名

第4讲

【积累】

一. 在括号里填上12生肖,把歇后语补充完整。

( )口拔牙——胆子大 ( )照镜子——得意忘形 ( )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 )尾巴搓绳——不合股 ( )鼻上插葱——装象 ( )伴虎睡——靠不住 ( )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 )吃黄鳝——比长短 ( )角抹油——又尖又滑 ( )的尾巴——长不了 ( )进书箱——咬文嚼字 ( )王爷跳海——回老家 二.读短文,填入成语。

有一县官离任有人送了“德政匾”一块,上面写着“四大天地”。送行的队伍到闹市处,县官想炫耀自己,对送行的人说:“我在任多年,并无多大政绩。今天你们送我“德政匾”,承蒙厚爱。但我不解“四大天地”的含义,请大家讲一讲好吗?

于是,有人回答道:“老爷上任呀, ;老爷在任呀, ;老爷办事呀, ;老爷卸任呀, 。”

众人听了一哄而散,县官呆如木鸡。

【选择:谢天谢地 惊天动地 花天酒地 昏天暗地】 三.古诗中寻人:下面古诗中加点的“人”指的是谁?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 .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 . 【阅读】

父亲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

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四年级第二学期培优班练习

班级

姓名 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削( )( ) 系( )( ) 喝( )( ) ( )( ) ( )( ) ( )( ) 2.这是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请用心阅读,体会题目“父亲”所包含的意思。

①“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这”是“奇 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文章中画出父亲有意隐瞒自己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这样做的用意。

③“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4.仿照例句,仿写一组句子。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仿写: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第二学期培优班练习

班级

姓名

上一篇:商务签证须知范文下一篇:随心所欲造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