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范文

2024-04-03

四下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实验小学 李海琼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3~10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和体验用列表法和图解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图解法渗透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画图分析、列表举例、假设计算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方便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以鸡兔同笼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掌握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到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 《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这样的有趣的数学题“雉兔同笼”题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关,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生读),问: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二)新授 1.出示例1:

你能从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还能找出一些隐含的信息?这道题与平时所解决的问题相比,感觉怎么样?老师可以帮大家,把数量改小一些,我们先从简单的入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让学生试一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 设计意图:情境图的呈现,一方面借助古代数学问题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猜测结果、尝试调整的过程,恰当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做好铺垫。] 2.探究解决的方法: (1)猜测法:

兔4只,鸡4只,8个头,24只脚。调整后,可得兔有5只,鸡有3只。(板书) (2)列表法: 课件出示表格:(略)

①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展示结果。 ② 仔细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每增加1只兔子,鸡会减少1只,腿数就会增加2条。 (3)画图法: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画图指导) (4)算式法: ①师演示并板书: • • • • • • •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

共有 8×2=16(只)脚 少了 26-16=10(只)脚。 一只兔少了 4-2=2(只)脚。 兔有 10÷2=5(只)兔。 鸡就有 8-5=3(只)

答:鸡有3只,兔子有5只。

②刚才假设全是鸡,还可以假设全是兔,让学生试做,展示答案。 小结:刚才用了几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假设。 [ 设计意图:由于假设法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解决假设鸡兔脚的只数一样来初步感知调整策略时,需要老师适时地站出来引领学生进行探索,通过一些有效的数学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台阶,使他们的研究有强力的后盾。我通过教师演示、课件的生动演示,搭建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再由学生动手用简单的符号画一画,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台阶。既突破了难点,又掌握了方法,还体验了成功。]

3.试着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1)学生试做。 (2)汇报展示。 4.拓展延伸

①看看古人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学生阅读教材105页的“阅读资料”,谈谈感受。 ②动画展示“抬腿法”。

四下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教学设计

卫辉市太公镇东陈召完小

李露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尝试用列表、假设、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难点】:渗透假设的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咱们一起来做一做“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游戏吧。(学生游戏)同学们的小火车开的真是呜呜叫呀。其实在动物的身上还蕴含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比如鸡和兔。哪位同学能用数字描述一下鸡和兔的特征?你描述的真清楚。(学生回答,老师画图)。同学们请看图,如果老师想把鸡变成兔子,该如何变?(学生回答,老师画图)那如何把兔子变成鸡呢?同学们一起说吧。(学生答,老师画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道趣题----“鸡兔同笼”。(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其实早在15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了,这个问题记载在我国的古典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大家想不想走进这部数学名著,共同探讨一下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数学趣题?(课件展示)指名说一说题目意思,全班齐读题。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了便于同学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先来研究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快速读题,找一找这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吧。 ⑴鸡和兔共8只。⑵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⑶鸡有2只脚。⑷兔有4只脚。(课件展示)

三、共同探究。

1、列表法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那么老师来猜一猜,我猜鸡6只,兔5只,可以么?(引导学生进行有依据的猜测,并指名猜测。)用什么办法可以将我们的猜测展现出来,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引出列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7页,按顺序填一填这张表吧。

学生反馈,引出“列表法”,老师板书。 2.1、假设法:假设全是鸡

①提出问题

可是如果有几百甚至几千只动物,还用列表法是不是有点麻烦呢?有没有其它方法呢?(让学生感受到列表法不是唯一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而且不是最简单的,引导学生寻求新的突破。)

②引导探究

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说得真好,就是有8只鸡,没有兔子。那我们能不能用假设的方法,先假设笼子里8只动物全是鸡,然后用添脚、去脚的方法解决问题呢?(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思路去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吧。

③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解题步骤,老师边板书边提问。 ④老师讲解

你的思路真清晰。同学们听明白了么?我们一起回顾一遍吧。老师带领学生跟着PPT的图示,解说每一步的思路,进一步渗透假设法。

⑤指名验算 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学生回答,提醒学生验算的重要性)写上答语,引出 “假设法”。(板书)

⑥学生理解

同学们想明白了么?请同学们看着黑板和图示,同桌互相说一说解题思路吧。

2.2、假设法:假设全是兔

①提出问题

刚才我们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如果全是兔,又该如何算呢?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吧。

②学生汇报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老师板书。 2.3、假设法:找规律

如果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首先算出来的是兔子的数量; 如果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首先算出来的是鸡的数量。

3、方程法

刚才还有同学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这是我们五年级学过的知识,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进而求出答案)

四、实际应用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吧。请同学们在几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指名回答,说一说解题思路。)没有学生用列表法,说明当数据较大时,假设法和方程法比较实用。

五、巩固提高

出示 “龟鹤算”问题。①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龟和鹤,然后自己解答。② 学生反馈,说方法,说答案。

出示植树问题,引导学生用图示演变成“鸡兔同笼”问题,然后解答。

六、全课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可以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来解决,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呀!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收集很多这样的问题的。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一如既往地像今天一样多动脑、肯思考,这样我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将越来越强。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附)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一)列表法

(二)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

假设全是兔 2×8=16(只)

4×8=32(只) 26-16=10(只)

32-26=6(只) 4-2=2(只)

4-2=2(只)

兔:10÷2=5(只)

鸡:6÷2=3(只) 鸡:8-5=3(只)

兔:8-3=5(只)

答:兔5只,鸡3只。

答:兔5只,鸡3只。

四下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实验小学 李海琼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3~10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和体验用列表法和图解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图解法渗透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画图分析、列表举例、假设计算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方便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以鸡兔同笼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掌握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到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 《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这样的有趣的数学题“雉兔同笼”题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关,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生读),问: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二)新授 1.出示例1:

你能从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还能找出一些隐含的信息?这道题与平时所解决的问题相比,感觉怎么样?老师可以帮大家,把数量改小一些,我们先从简单的入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让学生试一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 设计意图:情境图的呈现,一方面借助古代数学问题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猜测结果、尝试调整的过程,恰当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做好铺垫。] 2.探究解决的方法: (1)猜测法:

兔4只,鸡4只,8个头,24只脚。调整后,可得兔有5只,鸡有3只。(板书) (2)列表法: 课件出示表格:(略)

①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展示结果。 ② 仔细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每增加1只兔子,鸡会减少1只,腿数就会增加2条。 (3)画图法: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画图指导) (4)算式法: ①师演示并板书: • • • • • • •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

共有 8×2=16(只)脚 少了 26-16=10(只)脚。 一只兔少了 4-2=2(只)脚。 兔有 10÷2=5(只)兔。 鸡就有 8-5=3(只)

答:鸡有3只,兔子有5只。

②刚才假设全是鸡,还可以假设全是兔,让学生试做,展示答案。 小结:刚才用了几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假设。 [ 设计意图:由于假设法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解决假设鸡兔脚的只数一样来初步感知调整策略时,需要老师适时地站出来引领学生进行探索,通过一些有效的数学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台阶,使他们的研究有强力的后盾。我通过教师演示、课件的生动演示,搭建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再由学生动手用简单的符号画一画,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台阶。既突破了难点,又掌握了方法,还体验了成功。]

3.试着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1)学生试做。 (2)汇报展示。 4.拓展延伸

①看看古人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学生阅读教材105页的“阅读资料”,谈谈感受。 ②动画展示“抬腿法”。

四下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教是为了不教”。本堂课的授课教师是在充分分析了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后,精心设计并组织了一堂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实用课。

本堂课的特点有:

一、情境创设多元化、生活化。有学生小学就熟悉的“鸡兔同笼”,有体 现中国古代文明的“以绳测井”,还有充满时尚气息的“林书豪”的例子,既引起了学生对新知的共鸣,也突出了数学的文化品位。

二、教学过程紧凑、有序。通过各个情境分层推进,以“情境—问题—建模---解决问题”的模式引导学生经历实际生活数学模型化的过程,既保证了课堂的紧凑,又渗透了数学的化归思想和方程思想;而面对“以绳测井”时出现的课堂生成的及时应对,既体现了该教师的随机应变和扎实的基本功,也保证了教学的有序性。

三、分组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既有传统的讲授,也有学生的分组实践和自主探索,还有适时的点评,更有竞技训练与及时的小结反馈。尤其几次分组探索时段的热烈讨论形成了同桌互助、小组合作、全班共学的动态组合,呈现了师生之间多通道、多层面、多向性的信息交流。

四、课堂气氛既热烈又紧张,但很和谐。该教师美丽大方极具亲和力的教态、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而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模式使得好强的学生充满了紧张感和集体荣誉感,但该教师对学生情绪和教学节奏的合理调控以及与学生的融入与合作,使得这一切都很和谐。

上一篇:市委干部调研工作方案范文下一篇:少先队大队干部竞选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