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范文

2023-09-23

自画像范文第1篇

我喜欢望着天空遐想,喜欢躺在草地上欣赏天籁,喜欢在茶余饭后翻看发黄的日记,喜欢„„

我是个容易被人主宰的人。在看电视时,剧情让我喜,让我忧。傻乎乎地被演员们耍得团团转,虽然知道它是虚假的,但也是高兴时拍案叫绝,难过时泪水洗面。

我是个理科“超级大笨蛋”。曾有几次生物、物理、地理考试不及格,连我自己也大为吃惊,这三科已经把我搞得晕头转向。不过,我政治还不算太差,有时还跑在前列。所以,我有个愿望——当律师。女律师多有风度,多有气质呀!不过,我还是担心的:我胆子小,可能一上法庭,腿就软了下来,话也说不出来,到时候,丑可出大了。假如我为我的当事人打赢了官司,对方报复怎么办呢?我呢,既在乎生命的价值,又在乎生命的长短,怎么办呢?

我任性。在初一时,还有点稚嫩与小气,因此与同学闹别扭将近一个学期,不过在后来的不断交往中,我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才和好了,自从那次以后,我就觉得自己长大多了。

我叛逆。有时任何人说的都不听,有时任何人说的都不信。经常与父母顶嘴,不耐烦他们的唠叨,生起气来,就扔东西或打人。

白羊座的我让人捉摸不透,很多时候温顺得像只小白羊,但有时又凶恶得像只老虎。

自画像范文第2篇

画里的我,浓眉大眼,一个小小的蒜头鼻,一张圆圆的脸,短短的头发,正在开心的笑着。现实中的我十分爱笑,也很幽默。一次,朋友对我说:我突然想尝尝人肉包子是什么味道。我笑道:那你去找孙二娘呗。她说:我不找她,我找孙大娘。我笑得更厉害了:孙大娘早就不在人世了。她也笑了起来:那我找孙三娘。我继续笑:老三尚未出世,需再等n年,n大于三百万。她歪着头悻悻地说:那我只好找孙二娘了。我强忍住笑说:孙二娘因贩卖人肉包而被水浒市派出所刑事拘留,暂停营业。说完,我们都笑作了一团。我还喜欢给别人讲笑话,平时看一看笑话书,把好笑的笑话都记住,有空就讲给别人听,有时谈到什么话题,我都会想起一个有关的笑话,比如谈到老外,我就会想起有关老外的笑话。我讲的笑话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在班里是大家的开心果。我还喜欢玩电脑,不过我这个玩,不是指玩游戏,而是指处理图片。我最喜欢用一种叫photoshop的制图工具来做图,它里面要用到图层、通道、滤镜等许多工具,如果处理得好,图片看起来就会十分漂亮!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论坛,里面有许多像我一样爱玩电脑的人,我就向他们请教,学习知识,按时做网上作业。现在我的水平已经有了进步,并在网上交到了很多朋友,我们在一起讨论问题,谈得不亦乐乎。

我也喜欢做手工。我曾经用纸板做了一个花篮,里面放了许多纸花,我涂上颜色,它就成了一个漂亮的工艺品。我还做了相框,装饰品等各种各样的手工品,把它们的照片给别人看,大家都说做的好。我还会游泳、吹葫芦丝,还是一个爱看书的人。

这就是我,一个幽默、爱笑、爱玩电脑的人,你愿意与我交朋友吗?

自画像范文第3篇

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最早提出用户画像(persona)

的概念:“Personas

area

concrete

representation

of

target

users.”用户画像是从真实的用户行为中抽象出来的的典型用户模型,企业通过收集与分析消费者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的主要信息之后,完整描述产品(或服务)的目标用户特征,为企业中所有与用户有关的决策过程提供信息基础,指导企业的产品服务研发和市场营销。

用户画像的核心在于给用户“打标签”,每一个标签通常是人为规定的特征标识,用高度精炼的特征描述一类人,例如年龄、性别、兴趣偏好等,不同的标签通过结构化的数据体系整合,就可与组合出不同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源于企业对用户认知的渴求

所谓用户画像的提出,根本上是源于企业对用户认知的渴求,在营销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关注的重心不外乎两类,“如何做出用户更喜欢的产品”,“如何把产品卖给对的人”,解决这两个问题离不开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因此决策者不可避免的要考虑两类人:

现有用户-

我的现存用户是谁?为什么买我的产品?他们有什么偏好?哪些用户价值最高?

潜在客户-

我的潜在用户在哪儿?他们喜欢什么?哪些渠道能找到他们?获客成本是多少?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收集用户信息,最初可能只是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少量、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当样本的数量逐步提升,这些用户的信息将会以更加标准化、更简单的方式描述出来,形成一个一个“标签”,这也就形成了用户画像的雏形。因此,用户画像并不是大数据时代的“专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拓展了企业获取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让企业有机会得到更多的用户样本,从海量数据中找到那些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数据,从更多维度描述自己的用户画像。

对内指导完善产品

对外推动精细营销

用户画像作为企业目标用户的真实写照,在企业的不同决策环节中都将发挥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对内完善产品,优化用户体验

指导产品研发:改变闭门造车的生产模式,生产逻辑从“造什么用户买什么”逐渐转变为“用户需要什么就造什么”。通过用户需求的调研,设计制造更加适合用户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产品研发初期没有销售数据的时候,用户画像将直接反应企业对用户的了解程度,决定产品定位。

完善产品运营: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过程中,用户画像将帮助企业改善产品运营,优化与用户交互的流程与体验,提升已有用户的平台粘性和交易转化率。

2对外促进销售,拓展商业模式

精细化营销:根据产品特点,更加精准地找到目标用户,在用户偏好的渠道上进行内容投放,适时交互促成购买行为,实现精准获客。

数据服务:平台的用户信息和用户行为将成为重要的数据源,指导新业务的拓展或为他所用。

数据是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

1三类基础数据整合

1、用户数据

静态信息数据:用户相对稳定的信息,主要包括人口属性、商业属性等方面数据。这类信息,自成标签,如果企业有真实信息则无需过多建模预测,更多的是数据清洗的工作。

动态信息数据:用户不断变化的行为信息,用户搜索了什么商品,浏览了哪个页面,赞了哪条微博消息,发布了积极或消极的评论……这些都是互联网上的用户行为,将成为用户画像中偏好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的主要依据。

2、商品数据

客观商品属性:商品的功能、颜色、能耗、价格等事实数据。

主观商品定位:商品的风格、定位人群等。

商品数据可以认为是商品的标签,需要和用户标签进行关联和匹配。

3、渠道数据

信息渠道:用户在信息渠道上获得资讯,如、微博等社交网络。

购买渠道:用户在购买渠道上进行商品采购,例如商品官网、电商平台等。

不同类型的用户对渠道有不同的偏好,精准的选择对应的渠道才能提高效率和收益。

2数据建模方法

有了上述三类数据之后,需要根据用户行为构建相应的数据模型产出标签和权重。每一次的用户行为,可以详细描述为:什么用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什么用户:即用户识别,其目的是为了区分用户。互联网主要的用户识别的方式包括Cookie,注册ID,微博,手机号等,获取方式由易到难,不同企业的客户信息数据化程度有所不同,用户识别的方式也可按需选取。

什么时间:在用户行为中,普遍认为近期发生的行为将更反映用户当下的特征,因此过往行为将表现为在标签权重上的衰减。

什么地点:即用户的接触点,包含了两个潜在信息:网址和内容。内容决定标签,网址决定权重。例如,一瓶矿泉水,超市卖1元,景区卖3元,酒店卖5元,商品的售卖价值,不在于成本,而在于售卖地点,这里的权重可以理解为用户对矿泉水的需求程度不同,相应的也有不同的支付意愿。类似的反映到互联网,用户在天猫浏览了iPhone6的信息和在苹果官网浏览也将存在权重的差异,因此,网址的内容反映了标签信息,网址本身则表征了标签的权重。

做了什么:用户的行为类型,例如浏览、搜索、评论、点赞、收藏等,同样反映的是标签的权重。

从上述建模方法中,我们可以简单勾画出一个用户行为的标签权重公式:

标签权重=时间衰减(何时)×网址权重(何地)×行为权重(做什么)

举个直观的例子,“B用户今天在苹果官网购买了iPhone6”反映出的用户标签可能是“果粉1”;而“A用户三天前在天猫收藏了iPhone6”反映出的标签可能只是“果粉0.448”,这些不同用户的标签及相应的权重将在后续的营销决策中发挥指导作用。

3算法输出

通过数据建模,企业可以有效地为能覆盖到的用户打上标签,之后结合渠道信息和商品信息,企业可根据需求定向地选择数据挖掘的方法输出结果,在营销决策中,可能得到的结论例如“具有标签a的人集中购买了商品A”、“购买商品B的用户同样会对商品A感兴趣”、“商品A的购买人群主要集中于渠道c”等等,这些信息将直接指导企业完成营销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常用的算法包括聚类和关联规则等,本文不深入展开,这些算法的核心逻辑可以认为是利用现有事实对未来进行预测的过程。

自画像范文第4篇

摘 要 装饰艺术是人类发展史中艺术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装饰艺术这一艺术形式是在原始绘画和装饰纹样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而流传至今的。装饰艺术具有双重性,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装饰艺术作品一般是通过各种物质材料建构形成的,朦胧的表达了某种感情,象征某种内在的精神,渲染和烘托出一种宽泛的情绪,使人们在审美观照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形式美是装饰艺术的精髓。本文阐述了装饰艺术的发展渊源、形式美的法则以及装饰艺术的形式美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装饰艺术 形式美 现代设计 审美

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方第一次使用装饰一词是在1791年,后逐渐通称为“应用艺术”,而中国装饰艺术的发达要远早于西方,早在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出现了彩陶装饰图案,彩陶纹样主要表现内容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形四种,大部分以几何形为主。商陶之后又有一个辉煌的装饰艺术形式。战国时期的装饰图案在青铜器、漆器、织绣、玉器等上面表现更加深入,更加活跃了。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化像砖,装饰形式以石板为材料,在上面将图案以浅浮雕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到了唐代,则是装饰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频繁的国际交流对当时的装饰内容与形式产生了及大影响,所有这些都为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典型的范例,也为装饰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上的先辈们也曾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逐渐运用了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均衡与对称等装饰规律,创造了杰出与优美的装饰艺术造型,形成了纯厚朴素自然的装饰风格,现如今,装饰艺术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既涉及绘画、雕塑等纯艺术领域,又涉及建筑、产品造型、广告、服装、首饰等一切工艺及设计周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是继新石器时代彩在人类的历史史上,在社会、自然、艺术、科学的各种領域中,普遍存在着美,虽然装饰艺术在技艺层面很难归属于某一艺术门类,但从审美内涵上讲,装饰艺术不仅有着特殊的形态及属性,而且有着独特的审美模式与价值。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个艺术门类。

形式美基本原理和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等在内的众多艺术形式之中,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服装设计中的美学法则。

我们的视觉经验中,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大厦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平线、平原、大海等等,因而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这些原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数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律”被应用于一切艺术领域,就是一个例子。时至今日,美的形式法则的学问已经成为群众日益关心的知识。现在择要阐述如下:

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

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等。所以,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在平面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有的时候,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比如赛尚的《玩牌者》在《玩牌者》中相对而坐的两个侧面形象,一左一右将画面占满。一只酒瓶置于桌子中间,一束高光强化了其圆柱形的体积感。这酒瓶正好是整幅画的中轴线,把全画分成对称的两个部分,从而更加突出了牌桌上两个对手的面对面的角逐。两个人物手臂的形状从酒瓶向两边延展,形成一个“W”形,并分别与两个垂直的身躯相连。这一对称的构图看起来是那样的稳定、单纯和朴素。

装饰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生产发展、材料的更新是不可分割的,每当新的科学技术出现,就可能导致新的艺术形式产生。现代装饰艺术,应该是美观、材料、技术三者融为一体而构成的形式美,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完美的结合,是时代精神与物质的综合反映。它应该从单一的装饰绘画研究进入装饰绘画与结构、功能、材料、工艺、环境互为因果的研究,是进入装饰艺术与新时代人的心理、生理、生活、人体工程、价值工程学等诸要素的密切关系的研究。同时,艺术家既要继承过去,把握现在,又要创造未来。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变革、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审美观,才能在内容要求的前提下,达到功能美、材质美、结构美、比例美、色彩美、技巧美,创作出有时代感的装饰艺术作品。

任何艺术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样艺术也是为人而服务的。我们在生活中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装饰艺术是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广泛、结合密切,可谓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如建筑、环境设计、服装、广告、商品包装等等,几乎一切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见和感受到装饰艺术带来的美。装饰艺术作品的形式可以反映出当前社会文化的审美关系,通过审美而获得新的体验,形成一定的审美趣味从而达到更高的审美价值。

装饰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给了我们视觉美感,具有审美超越性,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和心灵的净化。它是人类发展史中最普遍的艺术现象,以独特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生活中美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军.中国装饰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砚祖.装饰之道[M].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3]田卫平.现代装饰艺术的审美形式[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岳花娟,1979 05 16,籍贯:陕西 兴平,职称: 讲师

自画像范文第5篇

用户画像说简单点就是要你虚构出一个产品的用户,设定用户性别、年龄、收入、家庭等基本情况进行场景模拟。通过用户画像,我们可以将产品用户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产品用户,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那么用户画像怎么做?

用户画像的应用场景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画像形象生动表达的需求,让产品经理及团队成员有进一步的思考。通过用户画像,了解产品的用户是谁、用户希望产品可以做什么以及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当中做了什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目的,把用户画像分为一下三种应用场景:

1.了解用户是谁

在产品的BRD文档编写阶段和产品构想阶段,产品经理最关注的就是产品的用户、需求、场景,通过三要素判断产品的构想是否成立以及将产品的解决方案向boss进行汇报。

用户画像包含元素:

基本属性:照片、姓名、年龄、职业、爱好等; 需求:目前需要满足的需求;

用户故事:虚拟产品的使用场景,例如用户会在生命情况下使用产品。

数据来源:

有些产品新人可能会问,用户画像中的信息从哪里来?自己编吗?怎么可能!还是要有人物原型的。在这里对于用户信息的收集有几种方式:

1)通过行业分析报告分析、获取产品的用户信息、用户需求,进行信息整个形成用户画像 2)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用户信息及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形成用户画像

实战:关于外卖类产品的用户画像

2.用户希望产品可以做什么

在产品设计阶段,产品经理需要将产品的设计思路、构想提交给各个团队进行产品设计开发。那么如何能让设计开发团队清晰理解你想表达的思想以及用户的真实需求,这时就需要用户

画像进行辅助说明。通常以PRD、原型图为主,用户画像为辅。

用户画像包含元素:

基本属性:照片、姓名、年龄、职业、爱好等;

使用场景:明确产品使用是移动端还是PC端,什么情况下使用,设计产品性能,用户体验用户故事:描述用户任务以及用户完成任务时的产品使用路径。

数据来源:

在产品设计阶段已经明确了用户的需求及使用场景,那么关于用户故事的描述可以总结为一下两点:,

1)对用户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2)可以邀请目标用户对产品原型进行模拟使用,了解用户的使用方式和行为,设计出更符合用户习惯的产品。

实战:关于女性电商产品用户画像

3.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做了什么

了解用户行为也可以叫做用户研究,关于用户研究的内容就比较广泛了,比如用户数据挖掘分析、用户流失行为分析、用户推荐等等,根据你的目的不同可以建立不同种类的用户画像。 通常在这个阶段的用户画像都建立在产品上线运营了一段时间,希望从某一个具体方面对某一类用户行为进行具体研究、分析,提出针对这一类用户的解决或推荐方案。

用户画像包含元素:

基本属性:照片、姓名、年龄、职业、爱好等;

使用行为:用户使用产品时的行为或特点,通过寻找共性发现你希望找到的一类用户 用户故事:目的在找到符合这类使用习惯的用户群体

数据来源:

这时,产品已经运营一段时间了,使用行为的来源是通过产品后台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得来,然后再将用户行为特点放入后台数据库中得到一类用户的具体数据。

实战:关于国际漫游业务用户推荐

小结

1.用户画像代表的是具有相同特点的一类用户。

2.用户画像的目的是为了让团队成员明确用户特点以及行为习惯,为产品设计、研发提供辅助参考。

3.对于以用户研究为目的的用户画像构建,在构建前期要明确目的,根据目的收集相关的用户信息。在用户画像构建完成后,要根据用户画像去发现这一类用户群体,并提出具体方案为这一类群体进行服务。

4.用户画像的应用场景并不只是这三类,这里只是罗列出三种常用的场景,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加入我们。

自画像范文第6篇

学生画像是信息技术在高校大数据应用中的延伸, 就是根据学生的在校行为数据抽象出标签化的学生模型。通过收集学生基础信息、生活习惯、消费行为、学习行为等主要信息的数据之后, 基于学校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综合各维度情况, 建立全校学生个人行为画像和综合画像。学生敬业度画像作为一个模块, 我们可以据此作出学生敬业度分类, 以便更有针对性的提升高职学生敬业度。

学生画像的基础已经在全国广大高职院校可以实现。目前, 广大高职院校均已建立“智慧校园“。在数据采集方面, 尤其是课堂数据和学生日常行为数据的采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加之近几年云课堂和蓝墨云等教学平台的推广, 使得对学生的各项数据采集实时且精准, 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更便于建立学生画像系统。

笔者认为, 学生画像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 对学生进行分层, 就是构建差异化标签的学生类型。要想实现学生画像的精准性, 不可或缺的平台就是当前主流的智慧校园。

二、构建学生画像对学生敬业观培育的影响

(一) 学生画像的构建对于学生敬业观的培育更有针对性

构建学生画像的核心要义是构建学生的标签化体系, 而标签是根据学生大量数据分析而来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

举例来说, 如果一名学生经常上机实训, 那么系统可根据学生的上机实训的频率和时长等数据, 利用模型可以分析出是否为“专业学习爱好者”, 甚至还可以根据实训的内容判断出学生的潜在心理意向, 贴上有“技能竞赛兴趣高”这样更为具体的标签, 而所有这些标签计算一次并呈现出来, 一个鲜活的学生形象就会展现在面前, 就成了学生画像。

因此, 学生画像的构建对于学生敬业观的培育更有针对性。通过不同类型学生的画像, 我们可尝试对学生进行分类及分层, 继而进行不同敬业观培育的训练, 使得训练更加精准有效。

(二) 学生画像可强化学生敬业观的形成

学生画像可以综合, 也可以模块化。即构建敬业观的专门指标, 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最终获得学生敬业观和个性特点的综合画像。我们依据敬业观综合画像, 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培育措施和方法。也就是专门分析学生敬业观相关的因素和行为, 继而推断出个人心智模式。最终建立个人心智模型, 开展个性化指导和培育。

因此学生画像实质就是建立学生个人心智模型。个人心智模型的建立更有利于固定角色扮演对学生敬业观的培育效果, 使得固定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利用强化学生敬业观的形成。

(三) 学生画像动态系统可检测学生敬业观的强化程度

通过对学生数据的监测和分析, 学生画像既是动态的, 也是静态的。静态的学生画像即为学生原生家庭给予其的心智, 主要包括性格, 现有习惯和观念等。但是高职院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 主要作用是立德树人。因此, 在学校的各种教学手段中,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且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故学生画像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需要动态监测的。周期性的监测和学生画像有利于我们检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效果, 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检测手段。直接关系我们的教学效果。静态的学生画像分析学生现有状态, 优缺点及个性, 便于我们个性化教学。动态的学生画像形成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 方便我们调整教学手段或内容, 以期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对于敬业观的培育也是一样, 我们可根据培育后的学生动态画像进行对比分析, 使得我们的敬业观培育手段和内容更为精准而有效。

三、如何利用学生画像精准干预学生敬业观的培育

(一) 从学生画像构建流程精准干预

学生敬业度的画像构建就是学生敬业精神的特征标识。首先我们要建立正确的学生敬业画像模块。

学生画像首先是基于对学生管理业务的深刻理解之上。学生在校的主要业务就是学习, 生活。主要活动场地有教室、实训场、阅览室、寝室、食堂等。因此, 需要深刻洞察学生所有的活动场景、学习和生活形态, 加强各对口学生部门的需要, 如教务处和学生处。敬业观培育以教务处为主导, 因此学生画像更主要考虑各系部人才培养方案中, 对学生的敬业要求。因为学生画像是建立在业务模型上, 所以, 正确的学生画像系统, 既是数据生态系统, 也是业务和运营管理的生态体系。

就敬业观来说, 为了实现学生在校的无感知管理, 我们通过数据化标签, 对实训、课堂、课下等不同场景, 学生群体的表现打标签, 并将数据发送给相关管理人员, 辅助管理者根据不同的标签群体, 应对不同的教学手段, 以此挖掘学生画像系统在实际业务管理中的反馈价值。

学生画像体系建立的主要流程见图1:

智慧课堂的感知性是其收集信息与数据的主要手段。在数据采集中, 实训、课堂场景我们采用智慧教室, 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在非智慧教室的场所, 我们主要依赖教学资源平台, 如蓝墨云和云课堂等APP, 及时分析学生的教学反馈, 做出教学效果判断及调整。在获取数据之后, 对数据全部进行深度脱敏处理, 既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安全, 也保证学生的数据安全。最后通过业务部门的审核, 经过数据质量检测来祛除“杂质”, 从而得到高质量数据。

(二) 数据建模中建立敬业观模型

通过对学生课上和课下的综合行为数据采集, 经清洗、转化、存储后, 可进行行为建模, 以抽象出学生标签, 这个阶段注重的应是大概率事件, 通过数学算法模型尽可能地排除用户的偶然行为。

1. 我们尝试建立敬业度高的学生和敬业度低的学生的亲密关系模型

每位学生作为一个点会映射到一个多维空间中, 每一个点在这个多维空间中都有固定的位置, 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代表了他们间的亲密关系。如果两个点相距很近, 那他们的亲密度很高。这两个点选择就是敬业度值高的学生和敬业度值低的学生。这就是我们基于社交关系网所做的亲密模型。每一群人在一个时间点出现在一个位置有一个频次关系和概率, 我们把这个频次和概率输入到深度神经网络中, 通过循环神经网络的迭代计算, 计算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关系。

依据学习情境理论, 学生在良好氛围下, 自己趋向于从众, 因此和敬业度高的学生的亲密关系, 可作为衡量学生敬业观培育的一个切入点。

2. 敬业观培育可从挑战性、愿景传递等维度入手

依据敬业观相关理论, 从敬业度驱动因素上看, 各层级的关键项有较高的共性, 具有高影响力作用的因素聚焦在活动挑战性、人岗匹配、愿景传递、价值关联等方面。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工作挑战性在各层级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对于高层级的管理者, 工作挑战性所发挥的影响力要明显更高。对于学生敬业观培育的启示是, 学生的敬业观能动性, 首先重要因素是场景, 即从众心理需要在场景中实现。因此良好的敬业氛围营造, 非常重要。其次, 人岗匹配因素也很重要,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就是小组划分。我们建议依据学生画像, 将同类型学生划分一组, 继而进行愿景传递, 价值传递。这对于前期敬业观培育有着良好的影响。

(三) 静态和动态学生画像干预学生敬业观培育

基于学生画像的数据模型, 生成基于学生数字行为的大数据标签生成系统, 同时, 学生画像既根据基础数据的不断修正, 又根据已知数据来抽象出新的标签, 实现通过标签的实时计算, 保证了学生标签的适时调整, 从而通过标签的实时更新, 应对学生行为的不确定性。这就是静态学生画像和动态学生画像对于敬业观培育的影响。依据学生的各种画像, 建立个人心智模型, 通过周期性的监测, 做动态画像, 查看敬业观培育效果,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学生个人画像是学生个人形象的“大看板”, 就是个性化的心智模型。作为教育管理者可根据学生个人标签特点因材施教, 最终实现个性化管理和培育。

总之, 我们尝试通过智慧教学模式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把学习方式分层, 在学生画像完成后, 建立个人心智模型。依据影响敬业观的相关维度入手, 开展个性化培育, 动态画像实时反馈, 以不断调整培育手段和内容, 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打造大国工匠的目的。

摘要: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育信息化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教育信息化开始2.0步伐。如何精准定位学生, 根据学生特点, 开展分层教育, 培养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本文从新时代智慧校园建设与智慧型人才培养的角度, 探索大思政视域下高职学生敬业观的培育。尝试对学生敬业度画像,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敬业度。

上一篇:电力交易的方式范文下一篇:课程顾问自我总结范文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