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论文范文

2024-03-18

节能减排的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较高的发展速度以及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也造成了我国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锅炉设备也不例外。为了有效贯彻当前节能减排的基本政策,我们应当要认真研究和探讨有关锅炉节能减排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出更合理的解决措施,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锅炉设备 节能减排 措施 现状 改造 高效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经济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在锅炉作业中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现象。由于当前时期国际能源较为紧张,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锅炉设备的节能减排工作。在保障锅炉安全运行的基础上,积极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我国锅炉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1 当前时期在我国的锅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锅炉装置缺乏较高的自控运行水平

当前时期在我国的锅炉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锅炉运行自控水平偏低,燃烧控制中锅炉配风、燃料量配比主要还是靠人工操作,缺乏相关监测仪器。比如锅炉负荷相同时,送引风总量、辅助风配比不同,锅炉运行效率必定不一样,调整中由于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和调整习惯的不同,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缺少实时数据做依据,于是运行效率受到较大限制。

1.2 锅炉的容量比较小,相应的热效率比较低,而且煤的质量也不高

在当前时期运行的锅炉中,大容量的锅炉越来越多,西塞公司两台330 MW机组无形中轮为调峰机组,大多时候锅炉是在一个较低负荷下进行运转。低负荷运行容易加剧锅炉的不完全燃烧,从而使锅炉的热损失增大。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煤炭成本也逐渐提高,很多劣质煤在这个时期进入了锅炉房。劣质煤,燃烧不完全,造成严重热损失的同时,产生大量粉尘、二氧化碳以及有害物质二氧化硫,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污染了我国的大气环境。

1.3 锅炉的水质超标现象比较严重

根据我国相关锅炉水质的规定,在使用锅炉之前一定要安装相应的加药装置和水处理设备。但是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以及投资成本的严重制约,很多企业中的锅炉在水质上严重超标,这不仅影响了工业生产,也会严重威胁到工人的生命安全。

1.4 锅炉操作中的积灰问题和结焦问题比较严重

当前时期我国在锅炉操作中所使用的煤炭质量比较差,这样就使煤炭燃烧后的粘结物相对来说比较多。这些粘结物质大量地聚集在锅炉的受热面,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温结焦与积灰,这会严重影响锅炉的工作效率。而当前时期处理锅炉积灰和结焦的主要方法就是化学法和机械法。但是这些方法大都费时费力,效果还不理想。

2 如何对我国的锅炉采取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2.1 在锅炉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能源

在当前环保意识大大提升和运行成本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对于耗能相对比较大的锅炉来说,应当要积极在生产中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加快生物的相关改造工程。积极利用天然气、秸秆以及稻壳等来作为燃料。这样不仅减少了煤炭等能源的使用,而且还不会产生较多的环境污染物质。

2.2 不断提高锅炉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在锅炉生产中为了能够高效地使用能源并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企业要不断提高锅炉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保障锅炉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要在企业中不断强化对锅炉操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从而使锅炉操作人员能够熟练高效地使用锅炉设备。与此同时,锅炉操作人员还要能够对锅炉设备进行定期试验,积极与检修联系,进行设备消缺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锅炉设备在最好的状态下进行高效运转。

2.3 积极改造锅炉的燃烧系统

要在锅炉的设备上实现节能减排,就要对当前的锅炉设备积极进行系统改造与升级,如不断优化锅炉中的燃烧室。2011年8月西塞电厂对#2机组进行低碳燃烧器改造,即保持燃烧器一次风喷口结构型式和燃烧器各喷口标高不变,在燃烧器上方增加四层SOFA风实现炉膛空气分级燃烧。重新设计二次风喷口面积,保证二次风速。改造后对锅炉运行的配风方式进行优化。通过炉膛空气分级燃烧和优化配风技术,将锅炉NOx排放量降低至450 mg/Nm3以下。锅炉结焦积灰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2.4 在企业中积极推广锅炉水的相关处理技术

根据相关测算,在锅炉内部每结1 mm的水垢,那么这个锅炉的热效率就会下降大约3%,而且这样也常常会影响锅炉的经济安全运行。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革,积极在企业的锅炉工作场所推广新型的除垢技术和水处理技术,这样就能够加强对锅炉中给水、原水、回水以及锅水的质量检验和分析,从而更有利于实现锅炉的无水垢运转,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2.5 气化小油枪改造

节能减排要从根本入手,在锅炉运行启停及低负荷稳燃时,还要注重助燃油消耗成本。2009年西塞电厂对两台330 MW机组进行了气化小油枪方面的改造。即借助于压缩空气的高速射流将燃料油直接击碎,雾化成超细油滴进行燃烧,同时用燃烧产生的热量再对燃油进行初期加热,扩容,后期加热,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油滴的蒸发气化,使油直接变换成气体燃料,从而大大提高燃烧效率及火焰温度。单只小油枪的出力:60 kg/h;单只大油枪的出力:300 kg/h,助燃的功效差不多,消耗的成本却能缩减几倍,这一改造大大节省了开停机及低负荷稳燃的成本,是一种成效显著的节能方式。

3 结语

随着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以及经济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资源和能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状况。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不断加快企业中锅炉的技术创新和改革,从而使锅炉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积极在企业中采用清洁无污染的新材料,努力提高燃料的热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我国锅炉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 朱天利,郭楠,钟玉莲.供热锅炉节能减排技术—— 节煤固硫浓缩液及成套设备[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2):11-14.

[2] 胡冷夫,陈宝旭,孙瑞虹,等.水的性质变化与锅炉节能减排[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9(5):23-26.

[3] 李长林,陈开忠.工业锅炉节能利器——浅谈锅炉节能减排技术和蒸汽热泵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2):34-37.

节能减排的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认为,企业是否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其是否能从中获利有关,而金融机构是否倾向给企业风险投资则与社会中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比例有关。模型分析得出:环保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时的最优资金投入量不仅取决于自身以及竞争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还取决于政府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同时受限于消费公众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关键词: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金融支持

中圖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骄人成绩,但粗放的发展方式不仅面临紧迫的能源安全问题,而且形成了严峻的环境压力。面对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目前,节能减排技术转让的可能性小,自主研发势在必行,而企业普遍缺乏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金融支持不足进一步限制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充分利用金融系统的融资功能和风险分散功能。因而,如何融合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金融支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节能减排的技术金融一体化

(一)节能减排技术金融一体化的内涵

“技术金融一体化”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与金融、技术创新与金融发展结合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客观现象与动态过程。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一个新范式的技术经济系统发展过程,它是一个包括研发、商品化、产业化等阶段的动态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人力和物力,更加依赖于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能够规避价格风险,降低借贷成本,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发现未来价格,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些特点为金融介入提供了依据和空间。同时,金融作为虚拟经济,其本质上还是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和依托。而在实体经济中,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高增值性,增强了其产权的流动性,以相对更高的生产力与成长性、相对更高的投资价值、更广阔的增值空间扩大金融支持介入的空间,从客观上讲,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资本流动的必要动力。

(二)节能减排技术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不同的金融机构可以采用不同的金融工具,为不同阶段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在具体的金融支持主体方面,可以参考美国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经验,如图1。

技术创新被划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在技术创新的种子期,金融投资主要来自天使投资人和政府金融扶持;在技术创新的创业期,金融投资主要来自风险投资基金;在技术创新的成长期,金融投资主要来自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在技术创新的扩张期,金融投资主要来自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的成熟期,金融投资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

从这一过程来看,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仍处在创业期和成长期,此阶段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具有风险性,其融资途径更多依赖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技术创新企业的需求,促进了技术的发展,风险投资和技术创新企业之间融合度高、互补性强,风险投资不仅对技术创新企业进行资金的支持,还能为企业提供管理经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支持,以弥补技术创新企业这方面的缺陷。

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机制分析

(一)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主体

从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索罗模型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增长模型,技术创新都是一个核心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同样也是围绕经济增长的目标,只不过在当今资源匮乏和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的背景下,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还承担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尽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根据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它们的供给常常存在市场机制失灵,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激励,但政府不能作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因为,政府作为社会组织间的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追求社会公益,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其社会活动的经济支持来源于社会提供的事业经费,而非自身经济活动的结果,即政府机构不存在自身系统运行的经济利润的最大化问题。虽然政府应成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积极推动者或组织者,但是这种推动者或组织者的地位毕竟不是创新主体的地位,而是服务性的、协作者的地位。

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处于协作者地位的还有高校和科研机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智力投入,而高校或科研机构恰恰是知识高度集中的区域,这类机构对学术的职业追求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企业在科研人力方面的投入不足。但仅仅是技术人员汇聚的地方,也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主要在于这类机构经费和创新目标的来源问题。我国目前科研和高校研究人员的研究经费来自于国家拨款。这样,一方面它们缺乏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这种稳定的财政拨款也使其失去了对市场需求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发展的敏感性。对于完整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活动来说,科研机构只能占据其中的一个环节,显然也不能成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主体。

在有关技术创新的经典论著《经济发展理论》中,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把技术创新概括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其中“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以及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五个方面的内容。从这一定义看,技术创新的主体就是组织生产的企业。事实上,企业的竞争体现在市场上,市场的竞争体现在商品上,而商品的优势最终又体现在技术上,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激励,成功的技术创新总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使得企业具有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现有企业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才积累出严重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因而企业有责任通过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维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国家在有关政策中也规定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的博弈分析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企业与进行风险投资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博弈。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有两种策略:创新和不创新。在进行风险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有两种策略:投资和不投资。当双方都选择创新时,有创新成功和不成功两种结果。

1. 模型假设。假设企业选择不创新时,企业的经济收益为 。企业选择创新时,可以选择自主研发,也可以采用风险资金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进行自主研发时,成功的概率为 ;研发成功时,企业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为 ,获得的政府补贴、消费者忠诚度等收益为 。当企业采用风险投资时,成功的概率为 ;研发成功时,企业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为 ,获得的政府补贴、消费者忠诚度等收益为 。此外,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过程投入的资金成本为 ,投入的人力、管理等成本为 。由于风险投资介入时,研究资金更加充足,技术的市场前景更好,而企业自主研发时,更能够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所以不失一般性, , 。由于采用风险投资,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会更加审慎,因而創新的成功率更高,因而 。

对进行风险投资的金融机构而言,假设金融机构投入的资金为 ,投入的人力、管理等成本为 。企业研发成功时,金融机构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为 ,获得的其他收益为 。

为了简化分析,对双方的博弈进一步做如下假设:

假设1: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成功与否不影响企业的日常生产;

假设2:企业没有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额外的资金、人力等资源,即企业依靠自身条件进行创新时,与风险投资介入时投入的资金、人力等资源相同。

在此假设下,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在有限理性下,假定企业选择创新策略的比例为 ,金融机构对技术创新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比例为 ,则企业在创新、不创新情况下的期望收益 、

和企业平均收益 分别为:

金融机构在投资、不投资情况下的期望收益 、

和企业平均收益 分别为:

进而得到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金融机构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方程的Jacobian矩阵为:

其中, , 。

2. 分情况进化稳定策略。对于企业,当

时,由(1)知,任意的

都是稳定状态。当 时, 和

是稳定状态,其中 时,

是ESS(进化稳定策略); 时,

是ESS。

对于金融机构,当 ,由(2)知,任意的 都是稳定状态。当 时, 和

是稳定状态,其中 时, 是ESS;当 时, 是ESS。

情形1: ,

根据Jacobian矩阵,此时系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此时双方的进化稳定策略只有一个,即 、 ,其他点都不是复制动态中收敛并具有抗扰动性的稳定状态,具体的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2。

在这种情形中, ,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强,能够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获得额外收益。风险投资的决策只需观察社会中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比例,当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企业数超过金融机构风险投资中的成本—收益比 时,金融机构倾向于给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经过长期的演化、调整,企业会趋向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风险投资趋向于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情形2: ,

根据Jacobian矩阵,此时系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此时双方的进化稳定策略只有一个,即 、 ,其他点都不是复制动态中收敛并具有抗扰动性的稳定状态,具体的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3。

在这种情形中, ,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强,能够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获得额外收益。风险投资的决策观察到社会中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比例较低,低于金融機构风险投资中的成本—收益比 ,

此时,金融机构会不看好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项目的市场前景,从而倾向于不给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经过长期的演化、调整,企业会趋向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风险投资趋向于不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情形3: ,

根据Jacobian矩阵,此时系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此时双方的进化稳定策略有两个,即 、 ,或者 、 ,其他点都不是复制动态中收敛并具有抗扰动性的稳定状态,具体的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4。

在这种情形中,虽然市场中的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比例较高,但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项目的盈利能力普遍较低,仅依靠自身实力难以完成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此时最终进化稳定状态取决于当前市场中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企业的数量和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的金融机构数量。如果企业和金融机构普遍具有风险偏好,经过长期的演化、调整,最终企业会趋向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风险投资趋向于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反之,如果企业和金融机构普遍规避风险,最终企业会趋向于不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风险投资趋向于不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情形4: ,

根据Jacobian矩阵,此时系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此时双方的进化稳定策略只有一个,即 、 ,其他点都不是复制动态中收敛并具有抗扰动性的稳定状态,具体的复制动态相位图如图5。

在这种情形中,市场中的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比例较低,至少不能满足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投资的要求,而且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项目的盈利能力普遍较低,仅依靠自身实力难以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项目中获利。风险投资从中看不到市场前景,也看不到盈利希望,因而经过长期的演化调整,双方最终的选择是:企业不进行研发,金融机构不对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三)金融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其他影响因素

由于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价值最终要依靠产品来实现,因而金融机构考虑对企业进行投资时同样要考虑到社会公众对企业运用节能减排技术所形成最终产品的认可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性引导也将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1. 模型假设。假设企业被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污染企业,另一类是进行节能减排的环保企业。考虑到我国目前企业生产的高投入和高污染特征,两类企业间的博弈选择考虑产量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的进一步假设包括:

假设1:污染企业1以不变边际成本 组织日常生产,在市场上以单位价格 销售最终产品 ,单位产品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形成率为 ,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领导者;环保企业2以不变边际成本 组织日常生产,在节能减排创新方面的支出为 ,在市场上以单位价格 销售最终产品 ,单位产品生产过程的废弃物生产率为 ,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追随者,环保企业的节能减排作用反映于 ,两类企业均不考虑固定成本。

假设2:政府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干预通过环境税的方式实现,具体为,按照废弃物的排放量对两类企业征收单位罚金 ,按照环保产品产量对环保企业2的废弃物排放减量化进行单位税收补贴 ,补贴量满足 ①。

假设3:消费公众具有相同效用函数,对产品具有线性需求形式,其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环境忽视度 反映在产品选择中。

2. 三大主体决策对金融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影响。

消费者最优决策。根据辛格和比韦斯(Singh和Vives,1984)分析异质产品竞争均衡建立的效用函数以及简化方式(钟德强,2007),建立包含污染产品、环保产品和环境效用的效用函数:

其中 表示产品的质量, 表示两种产品为替代品②,在本节中,我们将产品差异限定于对环境的影响差异,不考虑功能替代,则 就表示消费者的环境忽视度。 的大小表示产品的差异程度, 越接近1,表示消费公众的环境偏好越低,因而此时对环保产品环境保护功能忽视程度越高,导致环保产品与污染产品的差异越小。

消费者最大化其消费者剩余为:

生产者最优决策。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最优条件,由(4)、(5)式可以得到两类产品的线性反需求函数:

根据逆推归纳法,环保企业2在第二阶段最大化其利润:

由一阶最优条件,得环保企业2的最优反应函数为:

污染企业1预见到环保企业2的反应,在第一阶段最大化其利润:

从而得到均衡产量:

令 , ,

则由(6)、(7)、(8)、(9)式得到:

命题1③: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成长期,政府扶持环保产业时的环境税政策范围须满足

;当且仅当

时,环保企业具有先动优势。

证明: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成长期,政府扶持环保产业时的环境税政策需要保证两类企业共存,即 , ,由(10)、(11)式可得

环保企业2具有先动优势的充要条件为 ,

(14)、(15)式知, 等价于

而 ,故

时,环保企业具有先动优势。

政府最优决策。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下,政府考虑的目标仍会是生产总收益的最大化和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在两类企业的动态均衡下,生产总收益为:

由一阶最优条件,可得:

命题2: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成长期,政府扶持环保产业时的环境税政策空间随消费者的环境忽视度 的提高而缩小;对于任意给定的消费者环境忽视度,存在一个政府的税收政策 ,使得

此时环保企业的技术投入能够保证其具有先动优势。

证明:因为 , ,

故环境忽视度 提高时,税收政策空间

缩小;因为 ,且

故政府的税收政策 ;对任意的 ,均有

,由命题1知,环保企业具有先动优势。

若令 ,

则在均衡情况下,环保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量为:

结论1: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成长期,政府扶持环保产业时的最优环境税政策 能够保证环保企业的先动优势,且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 与

成正比。

结论2:环保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量与污染企业的不变边际成本 和单位产品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形成率 成正比;与企业自身的不变边际成本 和单位产品生产过程的废弃物生产率 成反比。

结论3:环保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量与消费公众的环境忽视度 成正比。

可以看出,环保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时的最优资金投入量不仅取决于自身以及竞争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还取决于政府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同时受限于消费公众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因而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提供金融支持时,需要全面考虑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建立全面的考察体系,如图6。

三、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体系构建与政策建议

对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而言,一旦技术的研发取得巨大突破,能够进入生产运营环节,然后选准市场的切入点,其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十分可观的。但是技术创新的突破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并且需要长期的巨额资金投入前期的研发,并且在技术突破取得成功后,向市场导入时往往具有天然垄断或者公共品的特点。这使得个人或者单独的企业要么无力投入,要么就是暴利。无论是天然垄断还是公共品,如果依靠市场机制,在全社会的角度来看,都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因而此类的创新活动势必需要政策型金融进行支持。

(一)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基于企业创新活动的特点,为促进创新需要设立这样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些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必同政策性亏损联系在一起,他们可以投资于具有高收益的创新活动中。既然不回避盈利问题,这些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决策权方面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可以通过技术、学术、工程方面的专家获得专业咨询,向创新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管理咨询、运营指导等多方面的一揽子服务。

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盈利是否必要和可行。首先,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盈利要求是必要的。因为创新活动具备高不确定性,同时具备高收益,两者是紧密联系无法分割的,仅仅要求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高风险却剥夺其对利益的诉求是不公平的,因此盈利是必要的。其次,国外对风险投资的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为20%左右,其不确定性不可谓不高,而每一成功创新可平均为风险资本带来约10—20倍的投资收益,其收益率也不可谓不高。基于统计规律,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聚集起来的庞大资金进行分散化的投资,因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盈利是可行的。

(二)加强财税与金融支持的政策协调

1. 完善财税与金融的功能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短缺的资金,而财政、税收机构则可以通过税收的让渡、贴息政策增强企业内在的资金累积能力,为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融通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市场经济體制下,企业融通资金主要通过市场化的融资渠道,但技术创新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即外部性、高风险、高投入的特征,因此,除了市场化的金融支持外,并不排除政府通过恰当的财税政策对企业资金的积累起间接作用,尤其是运用于基础研究、对社会效益贡献大、社会需要而企业无利可图或项目计划过于庞大企业无力承担的项目。

2. 财税与金融政策主体的协调配合。中央银行是金融政策制定的主体,金融监管主体是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而财政政策制定的主体是财政部。为了提高政策效果,需相关政策主体的协调配合,而不能只重视部门调控效果,忽视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总目标。可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组织,建立国家技术创新政策主体协调机制。中央银行在广泛吸收各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学者政策建议的基础上,组织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

3. 完善财税与金融支持政策的结合点。财税与金融支持政策的结合点主要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方面的税收优惠与减免、政府出资组建的政策发展银行以及各类技术创新基金。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可以对参与风险投资融资阶段的个人、企业或机构的资本利得免征所得税,并且风险投资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同等税收优惠,同时允许金融机构按照科技贷款发放金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特别呆账准备金,对科技贷款形成的应收未收利息减征所得税等。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其资金引导作用,成立专门用于技术创新的基金,政府出面吸引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基金来完成研发创新。还可以组建以财政投资为主的股份制的国家科技发展银行,加大技术创新的政策性支持力度。

(三)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配套建设

1. 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建设。我国金融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实体经济活动而制定实施的,如抵押贷款原则。而技术创新作为无形资产,具有与有形资产截然不同的价值规律和运动发展形式,因此在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评判标准。而我国目前《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等多种法律、法规、条例,都存在对金融机构业务、金融工具运用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制约了技术创新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对现有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与完善,鼓励金融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支持领域的金融创新。

2. 建立并完善金融服务中介。金融支持技术创新活动,除了金融机构自身的作用外,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金融服务配套体系,如会计、法律、评估、评级等服务机构,它们通过发挥审计、咨询、评估、监督等作用,保证技术创新的研发、测试、商业化与产业化各环节的顺利进行,促进技术创新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合作以及技术和信息的迅速流动。因此,必须改变我国现有服务中介机构业务单一、相互脱节、自我发展能力差的状况,促使中介机构相互结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

3.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如果缺乏良好的信用体系加以规范,市场交易活动和经济发展将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必须加大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打造“信用社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诚信环境。一方面,建立创新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创新企业信用咨询机构,搭建信息平台,使相关金融机构共享信用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积极引导、规范创新企业的信用行为,自觉支持银行维护债权,严厉制裁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

(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综合前述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主体、方式和外部环境建设,可以构建如图7所示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

注:

①单位罚金是治理环境污染的单位投入,由于环保企业生产相比传统企业减少了 的废弃物排放,潜在的环境质量成本为 ,用此部分机会成本对环保企业进行单位产品的补贴,即

② 表示两种异质产品不相关, 表示两种异质产品为互补品,本文只考虑新产品和循环产品具有替代性的情形。

③为了简化命题的表述,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利用 和 表示,下同。

参考文献:

[1]曹洪军,陈好孟.信贷供给支持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分析[J].武汉金融,2010,(5).

[2]曹洪軍,陈好孟.不确定环境下我国绿色信贷交易行为的博弈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2).

[3]陈好孟.金融支持节能减排问题探讨[J].中国金融, 2007,(22).

[4]陈亚华.技术创新的金融环境及其构建政策审思[D].东华大学,2009.

[5]迟宝旭.中国技术创新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

[6]邓平,戴胜利等.促进节能减排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4).

[7]邓平.中国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8]公衍照.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8).

[9]郭晓刚.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战略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8).

(责任编辑 耿 欣;校对 GX)

节能减排的论文范文第3篇

国内外对废弃钻井液的处理现状

(1) 在分析原有钻井液毒性的基础上, 研制微毒、无毒的钻井液体系, 并达到现场工业性应用, 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的根源。

(2) 研究减少废钻井液排放量的措施和方法, 如改进固控设备、采用全封闭式循环系统等新工艺、新技术, 控制污染物排放。

(3) 研究废钻井液的治理和再利用。目前主要处理方法有: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排放或就地回填掩埋, 泵入井下循环空间或安全地层, 固液分离或焚烧, 喷雾干燥, 运出井场集中处理, 固化以及再利用。[2]

大港油田废弃泥浆处理厂主要是为了解决废弃钻井液与井下作业废液的混合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充分利用现有的工程设施, 应用成熟的处理工艺技术, 进行废弃钻井液与井下作业废液无害化治理。故提出处理后的泥饼进行填埋, 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回注、消防用水和加药再利用的达到“零排放”的节能减排的目的。

1“废物”利用, 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 所谓“废物”, 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废弃泥浆”, 在人们的印象中不过是采完油气之后剩下的垃圾, 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的“废物”, 而废弃泥浆处理厂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加药处理, 重新利用能够达到点“泥”成金的开发, 处理后的泥浆可以进行填埋, 并能够在上面种植树苗。处理后的泥饼回填再利用, 达到了“零排放”, 由此产生的“零排放”为废弃泥浆处理厂带来了经济效益, 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2 牢固树立节约意识, 主动关闭未关紧的开关

废弃泥浆处理厂注重水资源的节约, 在冬季大检查过程中积极做好停产管线的反吹洗工作, 屋外的水龙头和水管安装防冻设备, 防止水管容易冻裂, 造成严重漏水。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水的循环利用, 加药及车间日常清洁工作中也尽可能利用反洗循环水, 减少自来水的消耗, 从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3 宣传引导更多单位走循环经济路线, 促进环保工作有效进行, 大幅度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

废弃泥浆厂一经投产引起大港油田各级领导、管理部门广泛关注, 很多其他油田以及环保单位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通过整合拉长整个石油产业链条, 同时扩展到其他环保产业, 引导、协调相关企业走循环的路线, 可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 节能减排的有效运行。

废弃泥浆节能减排工作所面对的问题:

(1) 公司重视度不够, 缺乏开展节能的积极性。从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的认证和建立、节能环保人力与资金的投入研究显示: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认证比较基础、反映冷淡, 制度建立的执行力度都普遍不高, 不完善是节能减排的瓶颈问题;公司愿意进行节能减排的工作, 整个节能减排环境良好, 但由于相关因素影响的原因, 导致了企业节能减排的专员和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2) 缺少技术、资金的支持。一方面, 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 无法准确及时的了解和选择节能降耗技术产品;另一方面, 自身资金的限制, 使企业在考虑节能减排成本与收益时的风险系数增加。

(3) 节能成本较高, 收益比率难以控制。在目前情况下, 部分企业认为投入资金购买节能减排系统, 成本高, 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其效用, 是否投入产出平衡还是未知数,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的风险。

为落实完善节能减排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监测体系、发挥各级管理部门职能, 特提出以下建议:

(1) 完善节能减排组织体系。废弃泥浆处理厂要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有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配备专职节能减排管理人员, 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统计、计量、分析和监督检查。

(2)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监测体系。要夯实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 完善节能减排监测网络。要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监测, 密切关注生产参数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置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象, 杜绝严重跑、冒、滴、漏和重大环境污染。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数据统计制度, 做到定期收集、定期汇总、定期分析, 力争比较全面地掌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3) 发挥各个部门职能, 做到群策群力。领导要对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方式, 要充分发挥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各个下属单位和员工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做好清洁生产工作, 建立健全废弃泥浆处理厂节能减排制度, 主动接受节能环保部门监督。同时, 要拓宽渠道, 促进废弃泥浆处理厂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

企业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废弃泥浆处理厂应坚持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 不断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3]

摘要:阐述了废弃泥浆对环境的危害, 深入分析了大港油田处理后的废弃钻井液与井下作业废液达到“零排放”标准, 总结了现有技术的研究进展, 为废弃泥浆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指出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废弃泥浆,节能减排,建议

参考文献

[1] 翟琦, 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与生态修复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2] 油田废弃钻井液无害化处理课程报告论文, 2012.

节能减排的论文范文第4篇

1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1.1存在的问题

1.1.1循环冷却水

炼厂循环水装置属于敞开式循环水系统, 循环供水量为700 m3/h。循环水系统仍然存在循环冷却水排放量过大的问题, 降低了节水的效果。即循环水送到各生产装置后, 被部分排放, 不能循环使用。其中, 有的是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如冷却水取样阀长期不关;有的是设计问题, 如循环水系统中存在直排冷却水现象;有的则是换热器设计、制造、使用不当造成泄漏物料, 引起循环水水质污染超过规定值, 而造成大量排污。

1.1.2消防水

低压消防水 (新鲜水) 设施, 平时用于检维修施工、地面冲洗、绿化等, 在使用过程当中, 存在从消防栓取水不节制的现象。

1.1.3计量

在日常工作中, 计量仪表数据与统计数据相差 (供水~用水水量) 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尽量缩小误差, 本装置综合泵房专门更换了电磁流量计, 使得来水数据更加精准。

1.2解决的办法

上述问题是目前炼油设备循环水系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需要将原有的冷水塔框架结构和风机动力系统使用好, 并积极引入先进的配水和收水技术, 对填料系统、配水系统以及冷却塔收水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从而确保生产技术正常使用。对 “三连”系统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 进而实现补水、排水和加药的连续性, 将污水的排放量不断的减少, 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使循环水水质得到提高。使用比较先进的过滤设备和加药系统对原设备进行改进, 使旁过滤器的反冲洗周期得到延长, 提升加药的连续性, 控制菌类、藻类生长, 使循环水水质变得更好。

2分析循环水系统的有关问题

循环水系统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冷水塔可以将循环的热水变成冷水, 使循环水的温度得到降低, 使循环水的质量达到设计的标准。PVC冷却塔填料的表面积比较小, 经过水的长期浸泡, 容易出现开裂和变形的情况, 给循环水的温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旁路过滤器可以使循环水的浊度得到一定的控制, 循环水经过旁路过滤器以后, 再返回到集水池中继续使用[2]。

炼油设备一旦出现长时间的泄露, 会使循环水中藻类和细菌快速的成长, 为了保证水质, 需要注入大量的新鲜水, 如此一来就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循环水加药系统使用的是计量泵动力加药的形式, 加药的连续性无法得到较好的控制, 使循环水中的药剂浓度无法得到保障, 使水质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使用人工加药的方法会使药剂造成浪费, 使生产成本不断的提高,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循环水泵的内部结构比较粗糙, 水流的阻力非常大, 这样会浪费大量的电能[3]。循环水中包含着大量的腐蚀介质, 会腐蚀水泵的内壁和叶轮, 给循环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3探究循环水系统的技术改进

3.1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改造

针对水质不达标、系统配水不足等问题, 对循环水系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后, 全面提高了冷却塔热力性能、控制了能耗, 使循环水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冷水塔改用WGPL无填料喷雾塔冷却塔, 2010年东区循环水检修改造时采用高效低压离心雾化装置, 结构简化, 使塔体载荷减小, 不需要更多支承梁板, 土建结构简化不仅节约了土建投资, 还节约了大量用水。收水器采用带筋弧形高效收水器, 利用这种收水器可以有效的防止开裂和变形, 使收水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降低能耗。人工操作“三连”系统会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使劳动成本不断提高, 自动加药系统使用总磷在线分析模式, 依据水质情况来进行加药, 可以有效抑制加药的滞后性, 使劳动成本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水质恶化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处理。

3.2做好水质监测工作

新采用的JHQ~Ⅱ型换热器在线监测, 其特点是有一个传热的金属表面, 能够监测传热面上腐蚀、结垢、沉积情况。所以, 监测换热器冷却水系统是进行腐蚀、结垢监测和评价的一种主要方法。在生产中, 需要循环水质越来越好, 同时对水质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升了循环水系统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 使炼油厂循环水系统可以持续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运行状态。与此同时, 对循环水系统进行改善, 降低了污水的排放量及能源的消耗, 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摘要:炼油设备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 需要消耗大量的循环水。而循环水的能量消耗以及循环水的运行效率会对炼油的成本和效率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为了降低循环水系统的能耗, 需要对循环水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基于此, 本对炼油厂循环水系统节能减排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炼油厂,循环水系统,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 罗胜.循环水的加药处理[J].广西轻工业, 2008, (09) :96~98.

[2] 郑卫东, 冯梅堂, 田利.循环水系统微生物产生原因及杀菌方案[J].清洗世界, 2008, (08) :92~94.

节能减排的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结合呼东铁路站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具体阐述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并对站房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益进行分析。

关键词:铁路站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构成及功能。

0、引 言

太阳能作为清洁、无污染、方便易得的可再生建筑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在建筑中的应用有着其它能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在全球飞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全可靠、无噪音、无振动、无污染、无需消耗燃料,无需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建设周期短、可靠性高、维护简便,对于缓解常规能源的短缺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呼东站房作为呼和浩特地区重要的特大型铁路客运站房,具有重要的地理交通位置,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技术与系统在铁路站房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篇章。

1、呼东站房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

1)呼和浩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为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的太阳能资源储量存在很大差异。根据各地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可将全国划分为4类地区,如下图、表所示。

由此可见,呼和浩特处于太阳能较丰富的Ⅱ类地区,年日照量约6000MJ/(m2·a)。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来发展经济,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实现太阳能的无限利用。

2)呼和浩特处于内蒙旅游胜地,建造在铁路站房的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实施,随着人员的流动,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宣传将会起到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太阳能高端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3)呼东站房建筑体系庞大,光伏发电系统功能与建筑造型的有机结合,既能节省太阳能电池板的放置空间及支撑结构,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又能利用光电池的特性减少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热能损失,利于建筑节能,同时使建筑外观更具技术魅力及节能宣传效果。

4)呼东站房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将会为我国铁路建设的科技化、高速化、节能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站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内容

光伏发电系统一般由光电池板、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及监控装置几部分组成。其中光电池板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组件。目前国内外的太阳能电池板有三类,即单晶硅、多晶硅及非晶硅薄膜电池板。

2.1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选择

根据电池板的特性,结合呼东站房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及工程投资情况,并考虑到建筑的美观性,设计选择了非晶硅薄膜电池板。这种光电池材料和制造工艺成本低,具备弱光发电的性能;非晶硅薄膜电池受风沙、雨雪等天气的影响很小,工作不受环境影响;具有透光性,不同透光度的电池板显示的颜色也不一样,可以更好的表现建筑创意。

太阳能光电池板与建筑的结合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将光伏方阵依附于建筑物上,建筑物作为光伏方阵载体,起支承作用;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光伏组件以一种建筑材料的形式出现,光伏方阵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结合站房的建筑特点及节能要求,采用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形式,穹顶外围的屋顶均采用白色铝合金屋面,设计考虑将光伏方阵直接铺设在穹顶四周的六角形斜屋面上,来充分接收太阳光,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利用率。如下图所示:

2.2 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

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主要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形式。设计时考虑到独立系统需要配备大容量的蓄电池来储能,这必然会增加系统的投资,而且站房内必须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合适的环境来放置这些蓄电池。综合站房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就是将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变换成交流电输送到电网,或与电网端接同时输出到低压负载,也就是当时发电当时使用。其优点是节省了蓄电池占用的空间,发电容量可做得很大,并可保障用电设备电源的可靠性。但由于逆变器输出与电网并联,必须保持两组电源电压、相位、频率等电气特性的一致性,否则会造成两组电源之间的充放电,引起整个电源系统的内耗和不稳定。站房用电负荷远大于太阳能发电电力,采用太阳能所发的电与市电并联形式后向用电负荷供电,原则是优先使用太阳能所产生的电力。当太阳能所产生的电力小于用电量时,市电作为补充。由于太阳能所发电力未直接接入市电网络,也无须与供电部门联络,因此十分灵活便利。此系统适合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适用于全面改造城市电网阻力大的城市或地区。

2.3 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1)系统构成

整个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光伏方阵安装面积4200m2,总共828大块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组成,安装在屋面六边形区域上,直流峰值总功率132.48kW。828大块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按照建筑屋面造型及布局分成了六大部分,每部分有138块组件,分成3.5个子阵列,其中3个采用2串20并方式组成,多出的18块太阳能电池组件与相邻部分的18块合并组成一个2串18并子阵列。整个屋面光伏方阵由21个光伏子阵列构成,每个子阵列将直流接线汇集到一个安装有浪涌保护器的二极管集线盒内,通过光伏电缆输送到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逆变为单相220V交流电。21台并网逆变器的输出送到并网控制器,通过均衡匹配组成三相交流电,直接接入站房低压电力系统供负载使用,做到即时消耗电能。

为了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环境数据,系统设计了一套光伏通讯与监测系统。21台并网逆变器的运行数据传输给一台数据采集器,采集器将它接收到的信息存储处理后,通过RS485通讯线发送给与之相连的计算机,计算机利用所安装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整个电站的运行性能、运行趋势、故障和潜在问题都能够得到快速检测并及时发送给用户进行处理。

2)系统主要功能

同步闭环控制功能:实时对外部电网的电压、相位、频率等信号进行采样并比较,始终保证逆变器输出与外部电网同步。

最大功率跟踪功能:逆变器最基本的功能,保证逆变的电能最大化。

具有自动关闭与运行功能:逆变器实时对外部电网电能质量参数、直流输入、交流输出的电压、电流等信号进行检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会自动保护关闭,断开外部输出;当外部电网或其它恢复正常时,逆变器系统进行检测并延时一定时间,才恢复交流输出并自动并网运行。

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包括过压、欠压、过载过流、短路、漏电及防孤岛效应等保护功能;在小功率状态高效运行,转换效率达96.1%。

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并网系统的核心设备,选择高品质的逆变产品是整个

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并网逆变器均带有隔离变压器,使得逆变器的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之间电气隔离开来,具有防孤岛保护单元,能有效地防止孤岛效应。此外,在并网逆变器检测到电网失电后,会立即停止工作,当电网恢复供电时,并网逆变器并不会立即投入运行,而是需要持续检测电网信号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正常,才重新投入运行。

3、呼东站房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分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人类获得绝大多数能源式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此类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并随着这些能源的消耗,已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当今世界上已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作为主要的技术研究和科学发展的课题,运用自然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逐步增加。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而地球能获得的太阳能相当于2亿个中型核电站的总发电量,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因而我们通过高科技手段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并加以高效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不需要燃料,不产生废气,无余热,无废渣,无噪音污染,可用来发电。

3.2 经济效益分析

呼和浩特位于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上,东径110°46ˊ至112°10ˊ,北纬39°35ˊ至40°51ˊ。年平均温度3℃,极端最低温度32.8℃,极端最高温度37℃,年均日照数为2945小时,年平均日辐射量为16574KJ/m2

根据热功当量:1千瓦小时=3600千焦耳,将日辐射量换算为标准光强(1000W/m2)下的平均日辐射时数H为:H=Ht÷3600-16574÷3600=4.6(小时)

呼和浩特东站太阳能电池板直流额定功率为132.48千瓦

则日平均发电量为:132.48×4.6=609(度)

年平均发电量:609×365=222285(度)

3.3 环保效益分析

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环保效益,发电系统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电池在发电过程中,不会排放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对环境没有产生污染,也不会产生噪音,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光电板成分中没有有毒物质,不会在建筑物起火时出现任何诸如释放有毒气体等危险。

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379升燃油或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O2)、0.03千克二氧化硫(SO2)、0.015千克氮氧化物,节约用水40升。则该光伏发电系统建成后,可节省轻柴油8.42万升或标准煤88.91吨,这也意味着少排放221.62吨的二氧化碳、6.69吨的二氧化硫和3.33吨氮氧化物。同时减少因火力发电产生的60.46吨粉尘,节约88.91万升净水,在社会效益和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

4、结束语

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其产业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1)降低太阳光伏组件的价格,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2)提高逆变电器的性能指标,提高转换效率和降低畸变系数。

3)太阳光伏组件应多样化,以满足建筑物设计要求。

4)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并网光伏发电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太阳能屋顶发电的最终实施既要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具体工程对配电系统运行方式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将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组件与建筑物设计融为一体,特别是与建筑物节能设计和改造结合起来,做到既美观大方,又经济实用。

参考文献:

[1]李安定,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纪雯主编),电力系统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3]黄磊,太阳能光伏发电市电并网电站的应用,低压电器,2007

节能减排的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国是电力大国。对电力科技方面既体现为高需求的特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者紧缺的状况。而在环保理念高度普及的今天,节能减排也成为势不可挡的一个趋势。如今,电力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都是我国电力行业所急需的。而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又存在着关联。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电力科技的发展,努力做到能够满足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以下我们围绕着“电力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电力;科技创新;节能减排

在全球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我国电力工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可忽视,采用科技创新的办法进行节能减排也势在必行[1]。如今是一个大力倡导环保、倡导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为此,电力科技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做到创新?我们又应当如何实现电力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这个目标?应该来说,这个课题是任重而道远的。本人专门浅谈电力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根据这个课题,从中寻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来。

1.电力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联

前面提到,电力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之间存在着诸多关联。电力工业的载体主要是发电厂,当前,我国的发电模式已 经有比较多的类型,比如煤炭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 发电、光能发电等,除了煤炭火力发电之外,其他的都属于清洁能源发电,基本不会排出一些对自然环境有害的污染物,但是 虽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但是对很多地方來说并 没有办法全部利用清洁能源来取代传统的煤炭发电。以山东省为例,每年可消耗3.87 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其发电就是主要 采用煤炭火力发电,因此占用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即便是经 过排放前的环保处理,使用煤炭本身就带来了环境污染。因此,电力科技创新一方面是对电力发电模式进行科技创新,也就是进行新旧动能的转换;一方面是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 科技创新,需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

2.节能减排背景下电力科技创新的策略

2.1 强化节能减排指标管理,进行脱硫在线监测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要求下,我国的电力科技创新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相关管理部门应强 化节能减排的指标管理,将节能减排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的指标上。与此同时再去推动相关的电力企业去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比如,当前火力发电企业存在的最大污染就是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因此,对相关企业进行脱硫检测也是必须进行的项目。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脱硫检测结果,可以基于科技 创新的角度,进行脱硫在线监测,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测污染物 的排放。而且脱硫在线监测是国家级文件中所明确要求的,是节能发电调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脱硫监测的前提是采用相设备进行脱硫改造,才能减少对大气有害的二氧化硫的排放。

2.2构建国家智能电网,继续优化电力调度

当前我国的智能电网都是联网的,可以直接从网上进行监测,也可以看到我国各个不同地区的用电情况,智能电网的构建可以从更高层级的视角来观察国家电力能源的配置情况,也可以为电力能源的调整提供有效的参考,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并 没有被纳入到国家智能电网的监管中来,因此,还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构建更为完善的国家智能电网。国家电网是在不 断优化的过程中的,但是想要实现进一步的电力调度的优化,比如将中西部地区多余的电力调度到东部地区,这就需要进行科技创新。在路途遥远的电力调度中,电力会出现损耗,而损 耗的程度和电网本身的材质有关,想要减少电力损耗就必须采 用高成本的电网传输线路,还必须建立一些相应的电网中转站,进行电力的存储和转运。而电力科技的创新可为国家电网的优化提供节约成本、人力和设备的方案,从而让电力的运营更加便利,从而有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3积极使用电力节能设备,降低电力设备能耗

电力节能设备的使用是电力企业发电的关键,而且在电力企业中,电力设备都是大功率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本身就 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一个发电厂的电力损耗可能数字并不足为奇,可是全国发电厂电力设备的能耗就非常大,如果每个发电厂的能耗都能够节约下来,那么全国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的电力能耗。这也是在电力节能减排过程中不得不去面对和改善 的项目。具体来看,发电设备的节能创新需要对发电端、输电和用电端都进行节能创新,采用节能型的设备。发电端的节能设备使用与发电方式有关,我国的火力发电 设备的使用占比最大,虽然清洁能源发电的比重有所增大,但是火力发电设备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使用率和使用量的增长,因此,要重点对火力发电端设备进行新技术的改进,从而实现能 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当前正在采用发电站的空冷设备代 替水冷设备,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而封闭式的热循环 系统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外,新设备采用新技术也可以节约相应的电力资源。输电环节也需要进行节能设备的改进,比如通过电网的优化建设来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力损耗,尤其是超高压的输电线路的使用可以比原有的高压线路发挥 更好的节能作用。另外,在用电端也存在很高的电力损耗情况,必须要将节能减排的理念也宣传到用电端。除了日常的民用电正在大力推广节能电器之外,在建筑、化工、金属冶炼等行业中都有非常大的用电量,因此也有很大的电力节能空间,这些行业占据着我国总电力消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并且由于设备设施很多都没有进行改进,存在很大的电力浪费情况,因此,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改进设备,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

结束语

电力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之间,可以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两者犹如车之两轮一般,共同推动着我国电力产业的提高。尤其在环保理念高度普及,并为党中央、国务院所大力推广的今天,我们更是有必要通过电力科技方面的创新,来做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是我们今后所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之处。

参考文献:

[1]傅世均.基于电力协调监管的燃煤发电企业碳减排市场组合设计理论与实践[D].重庆大学,2017:25-26.

[2]杜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 论研究(电子版),2017(17):87-88.

[3]刘波.我国电厂节能减排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9):98-99.

[4]黄舟萍.关于电力节能减排问题的思考[J] .西部皮革,2016(06):105-106.

[5]贾正源,魏智超.发电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分析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19):312-313.

上一篇:高职体育人文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教材生物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