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范文

2024-01-12

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范文第1篇

管理工作的结果导向实际上就是一切以数字说话、以绩效说话。因此,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要达成什么目标?”并思考:“为什么没有达成目标?”这样,我们的行动才会有效并得到持续改进。但很多管理者并不能时常自问这两个问题。因而,管理工作就缺少统筹的方法、创新的思维。每每向上级汇报工作时总是强调做了好多事、加了许多班、吃了诸多苦、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落在报表上的数字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注重结果导向的指引。

管理工作的结果导向一方面强调结果,另一方面强调过程,即要用结果的要求监督、批判和指导过程实践。也就是说,我们千万不要理想化地追求结果的“完美”。不能想得多,做得少。一定要先行动!周密的计划是在实践中修正完善的。因此,我们不要指望依靠经验能够顺利达成目标。“理想化”的东西看似离结果最近,实际离结果最远。我们的管理者要谨防短期的成果麻痹自己,要谨防管理工作中的“假创新”和“假突破”,也不要因暂时的失败轻言放弃。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座寺庙内,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至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结果有一天住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担任撞钟一职。小和尚不服气就去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吗?”老住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你撞出的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正如上面这则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我们的一些管理者只知道埋头工作,而并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等待上级布臵任务,而并不知道上级真正的意图和想要的结果。因而,公司发展策略的执行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各层级管理由于结果导向的不统一,从而使执行力大打折扣。

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范文第2篇

摘要: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分析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种种非人本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成人高等教育贯彻人本思想和推动自身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成人教育;人本思想;矛盾;对策

收稿日期:2007—04—05

作者简介:焦峰(1961—),男,河南安阳人,河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成人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动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①人本思想是以人为目的、为本位、为中心的思想。不管是对自然的开发、对社会的改造、还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也不论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还是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只有人的素质得到提高,只有人首先得到自身解放和自身得到发展,才能通过人的活动和实践推动社会发展。人本思想的实质在于既把人看成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又要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自身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成人高等教育应该坚持这样的人本思想。成人高等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成人学员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为了成人学员的职业进展和生活发展,为了成人学员的主动发展和创造发展。

一、成人高等教育中的非人本矛盾

虽然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可观的成绩,然而以人为本的特质远未得到彰显,现实运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轻视和忽视的问题。各种矛盾复杂且变化多端,如何实现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制度管理到人本化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化解各种矛盾,不妨先揭开矛盾的面纱。

1.工、学、家(工作、学习、家庭)之间的矛盾。随着知识经济悄悄的到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工本身也深感不继续学习就有可能被淘汰。为此,在岗“充电”、转岗培训等更新知识的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受职工的欢迎。然而,成人学员肩负着工作、家庭、学习三副重担,他们往往同时扮演学生、劳动者、父母、丈夫(妻子)、子女等复杂多边的社会角色。笔者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常常听到学员的抱怨:“工作脱不开身,学习又不能耽误,老人和孩子又不能不照顾,噢,活得真没法子了!”这其中,工学矛盾显得甚为棘手。《函授教育条例》第五章第二十条规定在职函授生“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参加实验、面授、复习和考试以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答辩等占用的工作时间,应作为学习公假,其工资由所在单位照发。……参加集中教学活动的往返交通费、住宿费,由函授生所在单位解决。”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就业的日益困难,许多单位既不给假,也不报销相关费用,甚至扣发工资和奖金,一些合资或独资企业干脆“炒鱿鱼”。在实际工作中在岗从业人员的确很困难,所遇到的坎坷几乎无法逾越,比如:医院药房的工作人员,同时报名、考试、录取、面授学习,医院不能关门,学校不能缺课,管理制度再细再严格,也不可能用分身术吧。

2.财、学(收入低与学费高)之间的矛盾。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所需的费用主要由学费、食宿费、交通费、书本费等构成。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教育厅预计收费〔2002〕1213号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是;函授文史类:专科每生每年1100元,本科每生每年1300元;函授理工类:专科每生每年1500元,本科每生每年1700元。业余(含半脱产、夜大)文史类:专科每生每年1200元,本科每生每年1500元;业余(含半脱产、夜大)理工类:专科每生每年1700元,本科每生每年1900元;业余(含半脱产、夜大)医学类:专科每生每年2300元,本科每生每年2500元。脱产收费标准参照普通在校生收费标准执行。据此标准,三到四年的学费再加上三到四年的食宿费、交通费、书本费等对于一个无工资收入的待业青年和参加工作才几年、年工资收入万元左右或者更低的青年人来说,无论选择函授学习、业余学习或选择脱产学习,都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在生活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基本选择上,无疑选择的是生存而弃学。

3.境、学(环境与学习需要)之间的矛盾。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实践中在职成人本、专科生教育仍被置于从属和边缘的位置。政府和学校重视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很多,问题多的时候,成人教育的问题就要往后放放。近几年,高等教育不断扩招,教育设施一时不能很好解决,成教装备更加简陋,教室、实验、仪器设备更为紧缺,专业师资,教学服务不到位,门槛降低、质量下滑,办学声誉败坏。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形式主要有脱产、函授、业余(含夜大、半脱产)三种学习形式。脱产就是在学校全日制学习。函授主要以自学为主,一学年集中讲课两次,时间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每次讲课时间为15天左右。业余包括半脱产和夜大,半脱产是以业余学习为主。夜大学在学校所在市区招生,主要利用晚上业余时间上课。在人们逐步追求生活安逸、生活舒适的今天,寒暑假和夜晚本应该是休息、娱乐的时候,成人学员却要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呼吸着汽车尾气来回奔波在学校、家庭和单位之间。如教学再黯然失色、缺少兴趣、内容空泛、手段落后、知识陈旧、环境简陋,必然造成成人学员抱怨、心里消极,抵触和对抗等逆反心态。

4.学用(学习投入与效用回报)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过分重视知识价值和知识传授,把学员变成了知识的奴隶,使成人高等教育成为“知本教育”。不少成教教材事实上就是“知识点”的罗列和展开,教学则主要是对“知识点”的分析和辅导,学习者则死记硬背“知识点”。课程封闭在校园内,学员主要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与用人单位实际运用的知识、技术、工艺、方法等相距甚远。教学内容上是理论知识过多,而这些理论知识往往又是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机械照搬和简单移植;实践与应用技能过少,而这些实践与应用技能又是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所不应缺少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理论研究上比不上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操作技能上比不上高等职业技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时的尴尬局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收音机、VCD、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话、手机等工具逐渐成为普通人家的生活工具和学习手段。越来越多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员习惯于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来学习。当部分高等教育教员已经广泛使用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子计算机、语言实验室、远程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有些成人教员仍采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一块黑板一支笔。在教学中存在着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现象,他们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既不联系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也不联系学员身心发展的需要。至此,广大学员要面临下岗的挑战、不菲的学费、冷眼的相遇、酷暑严寒的侵袭的考验和付出,然而,回报的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学习投入与效用回报不成比例,成剪刀差。

5.本、专科(学习能力与考试模式)之间的矛盾。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作后又再次进入学校系统学习的。这些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年龄较大,其心理、生理皆已成熟。他们原本是大学专科毕业,所从事工作职业五花八门,与原学专业差异性较大,我们称之为专业不对口。随着事业发展,知识更新,个人成长,学习终身性的深入,他们处于十分复杂的境地,又重新参加成人专升本的考试和学习,但随着招生考试科目的变化,公共课和基础课考试比重过大,专业课考试弱化,入学门槛过低,跨专业入学明显,文、理、工、农、医、经济、商业、艺术、体育等专业学科交叉跨度太大,学员基础与实际教学效果反差太大,学员似学非学、似懂非懂,厌学情绪高涨。教师碍于面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成教学任务了事,时间越久远学过的东西遗忘愈多。很多青年人,在单位是业务骨干,因工作和个人成长需要“充电”。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应好好地利用这一优势,研究学员的工作背景和知识基础,了解学员的记忆规律和思维特性,在教学中调动和挖潜学员的人力资源潜能,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6.管、学(严格管理与生源萎缩)之间的矛盾。近几年,成人教育生源数量急剧下降,多数学校为招揽生源挖空心思,对招录的学生爱不释手,为了顾及学生流失,不惜降低教学、管理和学费标准,用“委曲”学校和突破制度的办法挽留学生。少数人“见缝插针”、“浑水摸鱼”还得寸进尺,败坏学风。造成制度规定一纸空文,形同虚设,教师和管理者显得很无奈,其根源是功利作祟。另外,过去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由于大多只具备简单传统的经验,因此,在成人教育实践中往往自以为是的粗放地对待成人学员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成人教育经验型”、“成人教育普教化”现象。在教学中实行“一言堂”、“满堂灌”,缺乏民主,学员完全丧失了自己作为独立自主个体的地位和意识,成了一种容器、一种等待加工的“产品”;在管理中实行以“力”服人、以权压人,搞听话教育,缺乏尊重。这种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不可避免地会招致成人学习者的反感。随着对成人学习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要“把成人当作成人”看待,主张成人学习者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其不完全等同于儿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7.法、学(立法与学习)之间的矛盾。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政府非常重视成人教育立法,成人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与立法息息相关。比如,美国1966年的《成人教育法案》;1973年的《全面就业与培训法案》;1977年的《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案》;1982年的《职业培训合作法案》。这些法案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发展和加速建设进程中,经济建设和个人成长都十分需要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立法。一方面国家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家庭,提高每一个国民的素质,而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缺少法律的保护和监督,学习者想学习同时又得到“下岗”的双重“待遇”。在职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劳动者的权力,不应该把工作和学习对立起来,更不应该动不动就“炒鱿鱼”、“下岗”横加指责,反正中国人多,你不干有人干,以人多为由,扼杀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在培训法、继续教育法立法之前对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应提供时间、财力的支持,以便使他们成为更能受雇佣、更有才能、更负责任的公民。特别是1966年颁布的《成人教育法》是成人教育立法体系中的基本大法,它主要规范成人基本教育(中学毕业程度以下的教育)和基本的工作培训,以及对特殊人群成人的教育。其目的是扩大成年人受教育的机会,鼓励制定成人教育计划,以使(1)所有成人学到为社会服务所需的基本技能;(2)使希望继续受教育的成年人能至少提高到中等教育的毕业水平;(3)使成年人有受培训和教育的机会,以便使他们成为更能受雇佣、更有才能、更负责任的公民。

8.文凭含金量与用人制度之间的矛盾。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修业期满,成绩合格,发给隶属国民教育系列成人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成人高等教育毕业文凭,在提职、晋升、评定职称时与同层次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文凭同样有效。而事实上,与参加普通高校获得的大学文凭的社会认可度相比,成人院校文凭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或者说很低,许多用人单位并不青睐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才招聘市场声明第一学历是普通高校毕业生。重文凭、重牌子形象比比皆是。认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一般不如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一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在招公务员和招工时往往对成人高等教育文凭“冷眼相待”,甚至在广告宣传上直接注明“不要成教生”。在整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不理想的今天,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可想而知。

9.成人学员学习个性和成人高等教育统一性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实施“统一教育”:统一的分数线入校,统一的毕业分配,统一的课程表,统一的学习内容等。这样培养出来的也是统一型号、没有个性特点的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培养社会生产所需的一生只从事简单操作的生产者,“一种专门操作的自动的工具”。殊不知,“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尊没有个性的木偶。”③发展个性特长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社会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群体,它需要各个层次、各种规格、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人才。社会越进步,这种需求就越具多样性。所以,当代的学员应该是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学员。他们或好文、或好理、或好动、或好思、或感性、或理性。作为社会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其教育就应注重个体的个性特长的发现和培养。

二、人本视野中的成人高等教育重塑对策

以人为本的成人高等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始终把学员的发展放在首位,人才培养为中心,一切为学员的发展服务,使学员生活富裕、技能提高、精神充实,获得全面发展。

1.实施宽进严出政策,重塑成人高等教育文凭含金量。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教育甚至是研究生教育一般都实行宽进严出政策。进来容易,但要毕业、拿到文凭需要下较大的功夫,如果学生不努力,很可能在规定的年限毕不了业。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今天,成人高等教育应当逐步实行宽进严出政策。在入学资格的认定上,取消种种诸如学员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制度的限定,凡有志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基本条件,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均可申请注册入学。同时,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必须坚持“严出”质量标准,要在招生办学、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实验实习、考核发证、资源建设等环节进行精心策划、精巧运作和规范管理。分数是能力的透镜,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和教学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必须采取严厉措施加以杜绝。成人学员应当坚决抛弃出钱买文凭的思想,自律自强、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人才中的强者,以技术订终身、以能力论天下。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评估制度,对所属成人高教和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2.完善教育费用分摊机制,减轻受教育者经济压力。成人高等教育一方面面临着生源特别是专科生生源急剧萎缩的窘境,另一方面面临着社会上大量有求学热情而又未能入学的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理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费用分摊机制。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来看,接受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政府和企业支持的行为。财政支持是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础,各国政府在发展教育时都重视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向学习者投资”是英国政府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英国政府提供50亿英镑启动资金,用于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日本采取系统的政策措施,保障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如增加文部省终身学习局的预算、对终身学习事业实行税制优惠,设立用于终身学习事业的国库补助金。瑞典等国设有用于继续教育的专项税收。个人自主承担部分教育经费,是扩大培训对象、保障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随着职工收入的增长,个人支付培训经费的意愿和能力会有进一步提高。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培训费用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共同发展。各个高校要从战略高度正确处理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普通高等教育擅长理论的特性和成人高等教育擅长应用的特性的结合将是两个教育类型共同改革的方向。两种类型的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层次与特色、社会网络、办学资源、生源空间、教学设施等方面要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共同为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人才服务。两种类型的教育要通过相互依存与彼此受益的广泛合作来达到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的目的。各个高校要切实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投入,努力改善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

4.完善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机制,共谋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高等学校做专业招生计划时,要了解企事业的生产、经营规律,了解企事业的生产计划,做出符合大多数单位实际的教学计划,有相当的时间量提前就把计划和通知下达给企事业,使企事业有充足时间统筹安排生产和培训工作。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政策的研究,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法制的制定。向发达国家学习。比如:美国1966年颁布的《成人教育法》是成人教育立法体系中的基本大法,它主要规范成人基本教育(中学毕业程度以下的教育)和基本的工作培训,以及对特殊人群成人的教育。其目的是扩大成年人受教育的机会,鼓励制定成人教育计划,以使(1)所有成人学到为社会服务所需的基本技能;(2)希望继续受教育的成年人能至少提高到中等教育的毕业水平;(3)成年人有受培训和教育的机会。自1966年该法颁布以来,1968年、1970年、1972年、1974年、1976年、1978年、1984年又多次对该法进行修改,从而使该法更具有针对性,更加详细和规范。1924年,英国教育部颁发了《成人教育章程》,该章程主要强调了申请政府经费补助的成人教育课程的主办单位必须是经过政府批准认可的单位;成人教育课程的学习者必须是18岁的成人,强调非职业性的特征。1944年,英国颁布了《教育法案》,1988年又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案》,1964年和1973年先后颁布《工业培训法》、《就业与培训法》。通过以上法案,英国在法律上确立了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政府部门的责任与义务,保证了财政拨款。

在教育经费、学习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用人单位及其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性关键在于人才的知识更新。领导者应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有人才观念,制订职工继续教育计划,增加教育投入,要根据培训计划,妥善安排生产任务,把培训时间挤出来、让出来,把送培的人腾出来。学员更要进一步提高对继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从长远利益着眼,妥善处理好工作、学习、家庭三者的关系。

5.研究社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育,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应充分配合地方经济建设,眼光要远,思路应宽,意识要超前,不能随大流,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心,以素质为标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经济周期和社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设置,适时调整,使学习者能从中学其所需,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成人高等教育应是“内适性、个适性、外适性三者质量的整合统一,也就是教育目标达成度、个体发展促进度、社会需要适应度的辩证统一。”④

6.了解学员学习需求,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学员有工作、有社交活动、有家庭,他们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来接受成人高等教育。他们学习的目的是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能学以致用,能学以即用,一般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即他们的学习是一种问题中心活动,较之儿童的学科中心活动更具有实用的意义。这“要求成人教育工作者结合成人学习者个人及其服务单位所关心的事情,并发挥他们所关心事情的相关学习经验进行教学。教学宜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的逻辑为中心。”⑤成人高等教育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材编写模式,按照社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综合型和案例型的特色课程体系,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便于学员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根据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教学内容,充实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

7.利用先进技术,缓解工学矛盾。对于大多数学员来说,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或者半天工作、半天学习,双休日时间完全可以用于学习。因此,成人高等教育除了正规的集体教学、面授、答疑以外,还应普及广播教学、电视教学、录像教学、卫星教学、计算机教学、网上成人学校、网上教学、电子邮件答疑、语言信箱答疑、BBS网上讨论、电话问答系统以及网络教育报纸和杂志等多种形式,使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从业、工作、生活、休闲等需求,在一定的条件和场合采取随手可得的教学资源自主进修、分散学习,随时获取信息和知识。这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对面临工学矛盾、家务拖累、资金不足、流动性大的成人学习者提供了接触优质学习资源的机会。

8.因材施教,注重学员个性发展。由于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影响,每个成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识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他们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长。成人高等教育应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实行个性化的教育,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人类发展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使人性日渐完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作为各种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不仅要看人的整体素质之和,更要看人的专项素质之优,往往优秀的专项素质恰恰是就业和立足社会之本。我们主张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育应该像人一样广泛。人的无论什么都应该得到充分培养和表现。如果他是灵巧的,他的教育就应该使这种灵巧表现出来;如果他能用他的思想利剑对人们加以甄别,教育就应该把他的思想利剑亮出来并使它锐利起来;如果他说凭借协调周全的亲和力使社会结合得紧密,噢!那教育就促使他快行动吧!如果他是愉快的人,如果他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一个能工巧匠,一个很得力的司令员,一个值得交的盟友,是足智多谋的、有用的、文雅的、机警的、深谋远虑的预言家——所有这些人,社会都需要。”⑥“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补短,人人成才”,是我们确立的一条教育信念。

9.启发诱导,激发学员主动性。在现实世界中,成人拥有知识的多少与其社会作用的大小、职业生涯的成功并不存在正相关,后者却与成人的能力成正比。人的主体精神,人的创造力,是教育成功的力量源泉。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要以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为主,运用直观、演示、情境、点拨、谈话、讲授、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力求让学员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把学习新知识作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教师不必再是至高无上的纪律权威和道德说教者,而是指导教学程序的技术员、资料员和咨询员。学员的自我概念从依赖性人格变为自律性人格,能够进行自己计划自己的生活,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要学会、会学与会用,要“闻一知十、举一反三、以一贯之”,要懂得如何寻找工具以及什么样的合适工具去猎取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懂得如何分检、合成、加工、提取信息,懂得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0.提高教员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成人教育需要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要求管理者能既要懂教育、又要懂经济,要求教师既是讲师,又是经济师、农艺师、工程师。“双师型”是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师资的一个重要特性。“双师型”教师不能是纯学者、教学型的,而是精通教学、精通生产科技、精通经济的综合性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动手操作和科技推广能力,还要有经营能力和市场意识。具体说来,“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教学能力,即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和相关实验、实践的指导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即掌握所教专业的相关学科的高新技术及本专业领域的相关技能;创新能力,即具备有创新精神与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科研能力即具有开发应用型科研项目的能力;创业能力,即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健康的创业心理及较强的创业能力;交往与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即掌握与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有关的管理与组织能力。成人高等教育院校要聘请企事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这样有利于学员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技能的结合。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只有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在人的本身上下工夫,在人的发展上下工夫,在人的本质上下工夫,才能保持真正的生命力,才能担当起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教育使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的智力支持和动力保障。

注释:

①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2/21/content_1325301.htm.

②转引曾建新,周浩,吴志辉.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体系的矛盾管理〔J〕.继续教育研究,2005,(2).

③王治河.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非哲学〔J〕.社会科学战线,1993,(2).

④叶忠海.中国成人教育创新和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5).

⑤杜宏记.试论成人学员的学习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⑥转引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7-68.

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范文第3篇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成因

(一) 学校不重视教学, 观念落后

一般情况下, 高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只是一味的教授英语知识, 对于当前社会中高职英语教学了解比较少, 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忽视很多方面, 况且, 高等职业学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设备方面还是在教材方面都不齐全, 不能满足教师对英语的教育需求, 没有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率不够好, 英语基础知识都没有学好, 更不要说能不能掌握英语技能了。

(二) 学生基础性比较差, 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学生们, 还是家长都不够重视高等职业教育, 人们都普遍认为高等职业学校不如本科学校好, 很多学生英语基础不太好, 而且, 在进入学校之后也不够重视高等职业英语的学习, 在上英语的相关课程的时候, 有的学生听不懂学生讲的, 有的学生听懂了但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学习起英语来比较吃力, 时间长了就更不愿意学习英语了, 毕业之后去应聘, 录取的可能性比较小, 往往到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才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三) 英语教材针对性比较差

很多高等职业学校没有选择好英语教材, 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 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不贴近的情况, 另外, 教材的针对性比较差,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时候, 不知道哪些知识是需要加强记忆, 哪些知识是需要掌握或者了解的, 学生们记忆就会非常混乱, 就会学的一团糟, 日后就业选择面比较窄。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立足的课程模块

高等职业学校在教授学生们英语学科知识内容的时候, 学校应该做好调查工作, 根据调查后的结果选择学生们需要学习的英语教材, 并且, 还要调整课程情况, 争取让学生们在学校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实用型知识, 避免进入职场后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有时甚至会导致学生们毕业以后找工作比较困难, 教师们应该平衡好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让学生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到充足的知识, 教师们在课堂上, 更要注重英语知识的应用学习, 最好是学生们学习完英语这门学科之后, 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 并且还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

(一) 以就业为导向应该包括多个方面

大多数的高等职业学校在英语教学的时候, 主要注重实际应用方面的学习, 忽视了英语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 可是, 职场如战场, 学生们毕业之后进入职场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 还要有优秀的职业技能, 工作的时候要端正工作态度, 这样才能获得上级的青睐, 才能得到更好的职位, 同时, 不是找到工作就不用学习了, 也要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继续补充知识内容, 不断充实自己,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选择面会更广。

(二) 强化职业技能不能淡化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

高等职业学校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方面, 主要是英语技能应用的教授, 但是没有英语知识作为基础条件, 学生们对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不是很好, 学习好英语的基础知识内容, 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很多学生毕业后去应聘才发现自身英语知识储备不够, 应聘公司要求他们不仅能够准确将英语资料文件进行翻译, 有些对外合作的贸易公司还要求职员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与合作方进行交流沟通。所以说, 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平衡好英语知识内容的学习和英语技能的学习。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学校在开展英语课程的时候, 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英语技能的学习都要加强重视, 也要为学生们选择针对性强的英语教材, 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效率。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合理平衡技能学习与英语知识学习的关系, 全面培养学生们的能力, 同时, 教师们也要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 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知识内容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毕业进入职场后, 能够熟练的应用英语展开工作。高等职业学校可以定期对学生们进行测试, 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合理的调整教学模式。

摘要:最近几年, 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对外贸易市场也逐渐扩大, 英语的学习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很多高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英语课程, 但是侧重点与职场的发展情况有一些不相符。高等职业学校更注重英语技能的教授, 在职场中, 英语基础知识的储备也很重要,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之前, 可以对现在的职场做一个简单的调查, 根据市场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方法, 这样更有利于日后学生们的就业选择, 另外, 学生们进入职场之后也能够充分发挥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方耀萍.就业导向视野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转型路径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11) :100-102.

[2] 徐莹.就业导向下高职英语的教学创新策略研讨[J].亚太教育, 2016 (19) :169.

[3] 栾丽梅, 马江涛.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 (4) :89-91.

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范文第4篇

1 中职学校英语学科现状

1.1 学生状况

1.1.1 英语基础薄弱

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普通高校的扩招, 全国各地普通高中也随之扩招, 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现在入中专就读的学生多是普通高中落榜进入中职的, 文化课成绩极差, 特别是英语基础极差, 多数同学的水平相当于初一学生。

1.1.2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理论上讲, 中职学生上中专是为了更好地择业、就业的, 因而他们往往就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 认为只要专业学好了就行基础文化课学不学无所谓。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都是迫于学校课程的规定, 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教学状况

目前, 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 大多数中职英语教学仍沿用的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模式, 课堂形式单一, 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以讲为主, 以教材规定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以分析词法和句法为主强化语法教学,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形成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虽然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信息, 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情况, 英语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和岗位需求严重脱节, 不能体现中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2 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中职英语教学

2.1 准确定位中职英语教学目标

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中职教育为什么要学英语?学习英语干什么?可以说初中、高中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中考、高考, 是以做选择、填空、阅读理解题为主。而中职英语教育呢?中职教学若还以基础英语的教学为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无任何关系, 学生仍如初中学习一样, 则根本体现不出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为:按照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以岗位所需英语为目标, 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 要达到以上目标, 中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引进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即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专业, 体现专业特色, 满足专业要求。例如, 计算机应用专业, 英语教学的目的应是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英文界面, 能阅读各种软件的英文使用说明。因此, 英语教学应围绕计算机方面的大量专业单词的含义及使用来进行。二是要结合学生就业的要求。中职学生一般就业岗位在前台, 比如商贸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一般为前台的营业员、收银员、营销人员等;一般要与客户交流, 特别是与外国人交流时, 应能听懂英语, 会说简单的英语。因此, 英语教学应围绕着英语听力和口语训练进行。而电子专业的学生则以能看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为教学内容。

2.2 重视学生兴趣培养, 开阔学生视野

中职学生虽然英语基础很差学习英语效率低, 但他们也有许多普高学生不具有的优势。中职学生对参与动手、动口的表演活动欲望很强, 对集体行动反应积极。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 除在正常的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应多多开展一些校内的英语活动。加强学生活动中心,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是英语教育所必不可少的, 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学校可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会、英语晚会、英语歌曲大赛、英语学社活动等, 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 还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学习实践英语的机会, 而且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只有当学生把语言视为一种乐趣, 而不是一种负担时, 这样的学习才会是最有效的。另外, 学校还要加大与外界的的交流与联系。可以聘请专家来校作讲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外教。让教师和学生可以有直接与外教交流的机会, 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经济、习俗的了解。还可以结合专业, 开发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翻译服务公司、进出口公司等作为实习基地。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3 改革教学模式

3.1 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

中职学生和其他任何类别的学生一样是由各种学习能力和背景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学习群体, 但是中职学生群体内的差异要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的学生群体。因此, 分层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中职生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认知方式、学习习惯上普遍存在明显差异, 不进行分层教学就会导致“吃不了”和“吃不饱”两种局面同时存在。分层教学可以是任课教师按学生程度、能力进行教学, 可以是不改变原行政班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 只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和愿望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而学校从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不同的具体要求, 进行不同的教学, 给予不同的指导, 组织不同的检测, 使各层次类型的学习者均能实现各自不同的发展。其本质就是因材施教。

3.2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并根据ESP课程的特点, 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相比,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疑会提高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教学综合图、像、声、文几种形式一起进行语言教学, 具有使所学语言生动、形象, 且有多样化、立体化的优点。在这样的立体输入的形式下, 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会更好、更牢固。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内容更丰富、有趣、生动, 信息量更大, 更流畅。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讲解的是课本中的文字内容。比较单调、有限, 且板书就占去相当部分时间, 教师讲解的时间相当有限。因而很难再给学生添加其他内容, 信息量相对较小;再就是有些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存在着差异, 有的教师发音有很浓的地方口音, 未能用较标准语言流畅表达;使用多媒体教学则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其外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再学习, 课堂教学的情境可以再现。

总之, 要在中职的英语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以社会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为动力, 就一定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 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开拓多渠道、多方位的学生课外英语活动, 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摘要:中职英语教学一直处于基础教学阶段, 不能突出实用性。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职业教育形势下, 中职英语教学应顺应时代要求, 改革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内容, 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4.

[2] 李晓红.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8.

[3] 雷慧.中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 2007, 9.

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范文第5篇

随着新课改在高职院校中的不断深入, 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加大相关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力度之外, 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 顺利步入社会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发展更是趋向了的国际化, 在此背景之下, 社会各界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变得越来越大。但就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教学现状来看, 其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为了改善该现象, 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未来职业为导向, 并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加以重视。针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 本文首先将对职业能力的定义进行阐述, 其次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 最后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二、职业能力的定义

所谓职业能力, 其主要指的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目前, 职业教育机构普遍认为构成职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同个体的专业知识技能与重要技能这两个方面。其中重要技能所指的是非专业技能, 例如:在职业当中的应变技能以及人际交流等诸多方面。另外, 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可以发现, 职业能力所包含的三个主要的基本要素为: (1) 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该能力通常变现为任职资格。 (2) 是在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 (3) 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由此得出, 英语职业能力主要指的就是专业的英语水平和在工作中的重要技能这两个方面。而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出符合现如今社会发展所需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 教师就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 并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方式加以重视。

三、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 其开展的英语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并不理想, 其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 高职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定位不清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虽然高职院校加大了对课程设置的重视力度, 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却没有将其落实到位, 导致高职英语教学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且定位不够清晰等显现的出现。就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课程的设置来看, 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界限划分得过于明显, 甚至在课程划分的过程中, 时常将公共英语课划分到基础英语的范围中, 导致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另外, 现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 第一学年安排的英语课程普遍都是基础英语, 直到第二学年的时候才会开展专业英语的学习, 该现象的存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衔接过渡造成一定困难。再加上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喜欢依据普通高校进行, 所以难免会使得高职院校忽视了自身教学的真正目的, 导致教学定位不够清晰, 以及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存在职业能力不足等不良现象。二是, 高职英语教学设备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足。近年来,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随之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重视力度, 并为高职院校建设了许多新的教学设施。但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设备水平依旧偏低, 且与现如今的教育教学理论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然而, 针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问题, 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高职英语教师大都是一毕业就投身到职业教育中来, 几乎都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 由于这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工作经验, 更没有企业工作经历, 对企业职业要求一无所知, 所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把握英语职业的需求, 使得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很难在实际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也很难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学生。三是, 忽视了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本来就偏低, 再加上学生的来源渠道各式各样, 所以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此背景下, 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依旧采用以课堂为中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再加上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实际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长此以往, 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技能, 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 但依旧不能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将其灵活的应用。以上就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可见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不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发展,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

由上述可见, 目前,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并不理想, 且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就业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 教师就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展英语教学。针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 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对其进行探索:一是, 完善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且对其进行明确定位。在该过程当中完善英语教学课程设置, 首先需要做的是明确课程定位, 也就是说, 在高职英语教学的中要以职业为导向, 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面向就业。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教师教学的大部分知识内容需要与职业需求有关, 总的来说就是在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必须要体现出职业性。其次, 在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设置时, 高职院校需要在其中添加一些与职业岗位有关的教学内容, 进而在教学的过程, 让学生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了解自己所学知识与今后就业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同样有着是十分积极的作用。最后,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采取先基础后专业的方式进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基础知识内容与专业英语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这对于学生在两者之间的衔接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二是, 提高英语教学设施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需要引进现如今市面上先进的教学设备, 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 且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起来。例如: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查找当前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状况, 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需求与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 高职院校需要选择既有工作经验又有英语专业知识的人员胜任高职英语教师一职。针对现有的, 但却没有工作经验的英语教师, 高职院校需要对这类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例如:高职院校可让这类教师到企业当中进行培训积累工作经验, 这样不但能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准确把握社会所需英语人才的标准, 而且能够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不会与英语职业需求之间出现脱轨现象。三是, 要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做的是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 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获取与就业有关的信息。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职业方向延伸, 还可以把整个教学打造成职场化的语言环境, 比如实施项目化教学, 这不但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 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职场生活。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 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主要内容的掌握, 并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上就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需要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加以重视, 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高职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就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才能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各界对于掌握英语技能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为了尽可能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同时, 本文也将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进行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慧, 李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建筑行业英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J].海外英语, 2018 (20) :220-222.

[2] 姚平平, 甘泉.以职业能力发展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07) :136-137.

[3] 陈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38 (05) :144-145.

[4] 孙小菊.以职业英语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7.

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范文第6篇

1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

在目前的国内高等工程教育中, 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及其他教学资源有限等因素的制约,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 呈现出两个特点, 课堂知识传授仍倾于“填鸭教学”, 实践环节仍倚重操作性技能培训。这种方式虽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需求的差异性, 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一部分学生对目前的培养计划和模式并不满意。面对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在不调整现有培养计划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的创造潜质,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呢?这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一切积极主动的活动都是由于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开始的, 兴趣是学生求知最好的老师, 所谓好“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近80%的学生反映大二以后的学习没有什么主动性, 不清楚知识储备的方向在哪里 (英语除外) , 只是“跟随”教学计划在完成课业, 更谈不上发展的方向和求知的快乐。由于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精力投入, 使得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最终只能变成为了生存而复制这个世界, 失去了创新的源泉。

2 如何发现和培养专业兴趣方向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 专业兴趣的建立则是前提。在实施以兴趣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时, 我们总结的基本思路就是“导师引领、学生为主、因材施教”。

2.1 导师引领, 把握方向

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 是教师为学生参与学习所应创设的最佳心理, 因此教师应该肩负起导师的责任, 为学生阐明学科、专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宏观的建立起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 让学生摆脱对孤立课程的理解, 产生学习兴趣, 这一点, 在学生调查指导, 说明未来的方向, 进而树立起个人的目标并产生兴趣, 在探索求知中培养独立性和创新性。

2.2 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 教师是客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占据了教学环节的主要角色,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样自然缺少了主动性, 学习兴趣受到了制约, 表现为重理论, 轻实践;重知识, 轻能力;重统一要求, 轻个性发展;重基础知识、技能训练, 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了弥补传统教育教学中的这一特点, 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 应在实践的过程中, 紧扣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以指导和服务于学生的角色出现在拥有独立思考的学生身边, 帮助学生完成自己设定的学习、研究目标。

2.3 分开层次, 因材施教

对学生区分教育层次, 进行因材施教是基于学生实际,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教育方法。虽然面对的是同专业的学生但术业有专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爱好, 他们有理由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有目的性的实践, 并且实践的层次可以有高低的区别, 重要的是选择一个符合自身条件的实践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选择权利的尊重, 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 给予辅导和帮助, 就是对学生专业兴趣激发与培养最重要的条件。

3 以兴趣为导向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为了实施以兴趣为导向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我们首先在机电专业中设立“电子兴趣小组”在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帮助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电路设计基础、典型电路设计、常用设计软件应用、电路板制作工艺、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使得兴趣组学生具备贴近实践的电子电路综合应用能力。目标群体是在校机电专业二、三年级本科学生, 二年级学生正在接受基础课程教学, 与实践还有一定距离;而三年级学生正在接受专业基础课程教学, 初步具备自主研究实践的能力。我们以这样两级层次设计, 作为小组的基本组成, 是为了能让学生更早的接触专业方向对未来学习具有指导性, 同时可以实现两级互助的人员搭配, 在项目论证与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学生筛选

以本级学生10%的比例组建小组, 由教师团队组织面试, 发现对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有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学

3.2 技术基础与嵌入式知识培训

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指导和培训, 这里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因为这是兴趣导向培养, 不能采用授课形式进行培训, 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所以教师主要是指导和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

3.3 制作题目的选定

结合学校的学生创新项目支持计划, 安排教师专门指导, 鼓励成员组合申报实践项目, 促进学生项目申报与开发能力的培养。这样以自己兴趣为导向而拟定的题目,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性很强, 思维发散, 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创新设计,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4 交流与总结

每学期末组织新旧小组成员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 树立成功典范, 改进培养方式。

经过三轮“电子兴趣小组”的实践, 收获是显著的, 体现在:毕业设计中均获得三等以上奖励;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的学生均获得奖励;60%考取研究生, 其余学生在班级中, 均首先实现就业签约;80%的小组同学选择以电子与嵌入式应用为今后工作方向。

我们实践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是, 小组成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显著提高, 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 在不同方面, 开始有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并积极尝试, 这一趋势还在扩大。

4 结语

“以兴趣为导向”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激发出求知内在驱动力, 学习目标清晰了, 学习变得不再枯燥和被动, 在探求和实践中, 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释放, 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 积极学习知识, 补充知识漏洞, 完善知识结构, 有效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他能力。这种培养方式提升了现有实践创新能力平台的建设, 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建设对大学生的要求, 是常规教育的重要的补充。

摘要:创新是国家富强兴旺的源泉, 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怎样在现有教育体制下,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文章提出了发掘和培养兴趣, 以兴趣为导向, 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 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尝试。

关键词:兴趣导向,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嵌入式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莹.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53) .

[2] 陈晓华.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 2010 (3) .

上一篇:隐患排查及整治总结范文下一篇:养老护理员培训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