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范文

2024-03-11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各地区中投入建设的灌区续建节水改造工程, 蕴含面广、点多以及战线长等特征, 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程项目, 它和我国农业生产相关工作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的, 可以在我国摆脱饥饿问题的困扰及向小康社会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在往年, 我国将农业综合性开发项目当中投入的资金作为出发点, 以便于可以让一些重点续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在管理改革以及工程改造措施共同发挥作用的基础上, 不但可以让灌区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发生一定的变化, 也让灌溉用水的效率以及效益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同时日渐严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2. 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展开研究分析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可以在解决农业灌溉水资源匮乏问题上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现针对我国水资源领域中面临的形势展开研究分析工作。各个灌区中水资源利用系数往往都显得较为低下, 灌区中不但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水资源匮乏问题, 与此同时呈现出来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也较为严重, 展现出来比较强的节水潜力。若想要让农业灌溉领域中的缺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除去应有条件的灌区中适当开展开源工作之外, 节水以及水资源的高效应用也是节水水资源工序矛盾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根本性措施。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可以在农业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过程中起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因为各个灌区需要承担起来向灌区范围内的城市和农村生活以及工业领域当中供水这一项任务, 所以提升灌区范围内水资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如果可以使得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问题得到解决的话, 不但可以让逐步提升的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也可以在城市供水压力当中起到重要的缓解作用。灌区节水改造是水资源合理开发以及高效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一项较为重要的措施, 同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也显得比较重要。

现阶段我国范围内各灌区的实际情况是灌溉率较为低下, 整体抗旱能力水平偏低。灌区改造工作的妥善安排, 既可以让灌溉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也可以让农业具体构成结构以及种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从而也就可以让农业种植比例得到优化调整, 也就会让农民收入以及粮食生产能力呈现出来一种逐渐增加的趋势, 对于生态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性作用。在灌区范围内开展将节水放置在中心地位上的续建配套以及技术改造工作, 可以将灌溉用水领域当中的无效消耗控制在既定的范围内, 有效的节约下来水资源, 并将灌溉用水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要对地下水开采量形成有效的控制, 以免出现面积比较大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节约下来的水资源, 可以在生态环境维护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发挥出来较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在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改善以及土壤沙化问题预防的过程中发挥出来一定的作用。

3. 灌区续建节水改造的综合性效益研究分析

在灌区开展续建节水改造工作, 具体一些来说, 应当将节水工作放置在最为重要地位置上, 同时应当对续建配套以及改造工作的同步性做出相应的保证, 以此为基础不但可以较为有效的使得水资源节约目标得以实现, 也可以将灌溉用水领域中的无效消耗问题控制在既定的范围之内。在灌溉用水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基础上, 将以往超幅开挖地下水行为出现的几率控制住, 就可以使得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因为灌区是在和渠道砌衬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展开改造工作, 对此也应当栽种一定数量的防护林, 针对渠道堤坝施行一定的防护性措施, 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一定数量的崭新绿化走廊, 让环境得到优化调整, 也可以在交通和管理领域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起到相互的促进性作用。

用水效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节水效果也显得较为明显。在灌区续建节水改造工程投入建设中之后, 除去可以帮助灌区充分的应用较为有限的水资源外, 也可以使得水资源供需领域中尖锐化的矛盾逐渐得到缓解, 这样可以对灌溉保证率以及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做出保证。灌区续建节水在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完成之后, 农民的收入也会相应的得到一定的提升, 促使本地区农业经济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将产量较高的粮食以及经济作物作为坚实的基础, 也就可以在灌区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灌区水利管理工作, 在灌区干支渠渠道工程建设工作持续不断开展的基础上, 水资源应用工作的力度也呈现出来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在以往的几年当中灌区的农民往往是将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作为种植工作的依据, 在对农村渠道砌衬等节水措施加以应用的基础上, 针对以往固定的农业种植具体构成结构展开优化调整, 较为明显的让灌区整体节水效益水平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在灌区配套政治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 为了使以往工程项目运行安全性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那么就需要在续建配套防渗改造以及渠道取水枢纽等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将以往的“卡脖子”工程项目问题解决放置在重要的位置, 这样就会使得灌区输水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将灌区输水平均周期控制在既定的范围内, 会让维护管理领域中的成本降低, 起到资金节约。

4. 结语

从整体的层面上进行分析, 不管是灌溉面积的增加还是恢复改善效果, 或者是在灌溉用水效率提升以及灌溉条件改善等领域当中, 除去以上这些领域之外, 灌区续建配套以及节水改造项目的效益, 在灌溉效率保证以及粮食整体产量提升等领域当中也可以发挥出来一定的作用。同时, 这一个工程项目建成之后也可以在农业种植具体构成结构调整中发挥出来一定的作用, 也就会使得农村农业综合性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并最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摘要:农业是人类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和起点,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领域当中占据重要地位, 毛泽东曾说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我们应以极大的注意。随着经济的发展, 民众对水利保护意识不足, 许多沟渠被堵塞、填埋、废弃。灌溉排水沟淤泥淤积严重。多数农田灌溉损毁严重, 因而灌区续建节水改造工程是国家施行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推行项目。当投入建设之后, 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用水效率以及提升农业收入等, 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 针对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和必要性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必要性,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立伟.梧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4.

[2] 罗舜.贵州省盘江 (大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7) :243.

[3] 连敏, 邢超.吉林省永舒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效益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 2013, (03) :1+6.

[4] 熊英, 党光德, 刘兵.玛纳斯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造效益评价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0, (05) :76-78.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灌区工程现状迫切需要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灌区骨干工程及其建筑物超期服役运行,得不到更新改造,致使灌区 、支渠淤积,过水能力减小,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灌溉效益衰减,亟需对灌区进行节水技术改造。

【关键词】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灌区改造;节水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节水灌溉是相对于过去实行的传统的、粗放式的灌水技术而言的,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当地的气象水文与土壤条件,在充分而有效利用降水和土壤水、保证作物增产或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通过工程的、农艺的、生物的和管理的措施,适时适量灌溉,减少灌区的灌溉用水量,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灌水技术。不同节水措施的节水效果差异较大。微灌一般可节水30%~50%,节水效果最好;喷灌可节水20%~30%,仅次于微灌;管道输水及渠道防渗可节水10%~20%,有明显节水效果;田间工程改造技术也具有相当的节水作用。根据不同节水措施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喷、微灌和管灌节水措施主要适用于水质有保证的井灌区;渠道防渗和田间工程改造主要适用于引水灌区;对于蓄水灌区和提水灌区,如果水质能达到要求,可适当发展喷、微灌和管灌,主要还是以渠道防渗和田间工程改造为主。

1.节水灌溉技术及对策措施

1.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又可分为输配水渠系节水和田间节水,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畦田改造以及平整土地等,主要是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及田间深层渗漏、减少渠系及田间地表蒸发,提高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实现节约用水、节约耕地的目的,喷微灌技术还可以维持田间的土壤结构,提高灌水的均匀度,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

1.2非工程措施

(1)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

(2)田间灌水技术。就是采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分根交替灌)等,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等,减少土壤渗漏,控制土壤的湿润区域和深度,降低蒸发与蒸腾耗水。

(3)生物节水技术。主要是指依据区域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选育作物节水抗旱良种,选择推广适合于灌区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作物类别与品种,优化种植结构等。

(4)管理节水技术。通过加强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应用水权理论,改革水价核定办法,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广计量供水、按方收费,缩小计量单元,吸收用水户参与管理,改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管理办法等措施,从技术上、政策上、经济上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加强与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节水灌溉的技术保证,没有科学的水资源调配和灌溉信息指导,再好的输配水工程条件也会形成灌区内区域间的水资源丰枯不均和引水的浪费。要统一灌区内不同形式水资源的管理,方便灌区水源的优化配置。对引水灌区,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需水形势等,应用水权理论将灌区内地表水资源进行用水权的再分配,并创造条件,保证用水权在灌区内部的交易。同时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要实行差别水价、定额水价、阶梯制水价等;在水价的核定办法上,要改变过去“愈远愈贵”的水价核定办法,上下游统一水价,不同水源统一水价,以水价作为杠杆促进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灌区的水环境。

2.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2.1灌区改造技术

(1)以渠道衬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为重点。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量大、渠系及建筑物不配套的现状,根据灌区实际,加大渠道的衬砌力度,做好灌区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设置测水量水设施,减少灌水的渗漏损失,杜绝偷水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跑水与漏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2)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受河流调控力度加大和降水量减少、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的影响,灌区可引用地表水量被挤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灌区发展过程中政府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按照宜渠则渠、宜井则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强化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路子。

(3)搞好渠系调整,增强调控力度。绝大部分都是老灌区,都有3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为了用水方便,各乡镇、村都想在干渠上开口建闸,独自分水,有的甚至一家农户也想独自建闸分水,众多的分水口门给用水的分配、调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征收和下游用水的困难。为改善灌区渠系布置现状,增强管理、调控能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要搞好渠系调整、合并。

(4)搞好土地平整,改造沟、畦尺寸。土地平整程度是影响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也有重要作用,灌区改造的过程中,要搞好土地平整,同时应争取实现激光整平土地。结合土地平整,改长畦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5)改面灌为局部湿润灌。局部湿润灌溉,既能减少土壤蒸发量,也可以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节水可达30%以上.增产8%左右。

(6)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间歇放水可以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借助土壤孔隙的自动封闭能力,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加快水流推进速度。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2.2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问题

(1)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都与灌水地区、灌水作物、地质土壤、水文气象有关,在水资源不充裕地区从灌区均衡受益和保证灌区整体效益最高、实现灌水的经济最高产量出发,根据作物产量与供水量的关系,研究各种作物的经济需水量,因时因地分别不同作物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

(2)加快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蔬菜、花卉、水果和珍贵经济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时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等,目前我们了解的还比较少,不仅不利于节约灌溉用水,而且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都有影响,不利于市场上的竞争,因此要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水特性和灌水技术的研究。

(3)集约化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实行的以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分散化经营模式,劳动效率低、缺乏规模效益,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要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必须研究农村村庄和小城镇的调整、合并的方法、方式,加快调整合并步伐,既能扩大耕地面积,搞活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减轻城市接纳农民工的压力,又有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红,闰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2):135.

[2]李小红,杨侃.基于鼓励性的水价体制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1):78-81.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和科学合理利用,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平台,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将稳定粮食生产、强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与发展节水农业结合,重点推广膜下滴灌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注重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努力把我省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区,实现节水增粮、节水增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与国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在摸清水资源供求现状、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农田高效节水规划,适当集中连片,规模推进,明确分发展目标,将农田高效节水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地块,扩大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技术推广层面上,按照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水利配套工程和节水灌溉设施基础条件等,确定不同作物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适宜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把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任务安排及技术补贴环节上,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用户收入水平,有所不同、有所差别。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高效作物和容易见效、投资少的垄膜沟灌技术推广应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逐步扩大投资较大的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提升。

4.提升技术,点面结合。制定适合不同区域和作物的滴灌施肥制度及垄膜沟灌技术参数与主推模式,规范垄膜沟灌技术,并与现有管灌技术紧密结合,有重点的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作物需水、需肥规律进行试验研究,提升滴灌技术,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项目总体效益。

5.完善机制,政策引导。市州及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节约用水,对节约下来的灌溉用水鼓励流转。对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县市区将予以奖惩。

(三)规划目标。

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为主,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面积每年稳定在1000万亩,实现“年节水10亿方、增收10亿元”的目标。其中,2015年河西区域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分别为554万亩、1

45万亩;中部区域分别为238万亩、

45万亩;东南区域分别为8万亩、1万亩(分面积详见附表)。通过开展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达到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亩节水150—200立方米,亩节肥20—30%左右,亩增收100—200元;应用垄膜沟灌技术,亩节水80—100立方米,亩增收60—100元,使项目区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二、实施区域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区域。

在我省灌区有灌溉条件的40个县市区和嘉峪关市、兰州五区、兰州新区及省农垦公司农场共44个项目单位实施。将全省灌区分为三个区域:河西区域,包括嘉峪关市、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5市18个项目县区和省农垦公司农场;中部区域,包括白银市、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4市的17个项目县区;东南区域,包括天水、平凉、庆阳、陇南4市的8个项目县区。

(二)实施重点。

在抓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田间配水渠道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提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耦合,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目的。规范垄膜沟灌技术的推广,注重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注重大田种植与设施农业相互兼顾,注重经济作物与粮食生产协调配比。

1.膜下滴灌技术主要在高效经济作物及设施农业方面推广应用。在项目区现有膜下滴灌推广应用面积160万亩的基础上,3年新增140万亩,其中2015年40万亩,2016年50万亩,2017年50万亩,累计达到300万亩。

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中央财政统借统还以色列政府贷款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涉及的敦煌、金塔、玉门、凉州、古浪、民勤、高台、临泽、山丹9个县市区和设施农业为重点,兼顾其他灌溉农业区。3年累计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00万亩(含每年1万亩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其中2015年20万亩、2016年30万亩、2017年50万亩。

3.垄膜沟灌技术重点在蔬菜和粮食作物上推广应用。玉米重点采用半膜平铺起垄沟灌和全膜沟播沟灌技术;马铃薯、蔬菜重点采用半膜垄作沟灌技术;小麦、大麦、油菜等密植作物重点采用全膜微垄节水技术。其中,2015年示范推广面积800万亩,2016年750万亩,2017年700万亩。

(三)主要任务。

1.稳定粮食种植,强化优势产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与发展高效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坚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强化节水农业在我省杂交玉米制种、马铃薯、葡萄、啤酒大麦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旅游和工业城市鼓励发展特色经济作物,通过旅游业带动节水农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挖掘农艺节水潜力,改革种植制度,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高效节水耕作制度和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逐步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积极推进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发展,扩大蔬菜、瓜类、葡萄等种植规模,加快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步伐,大力示范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超时令的农产品,扩大高效集约型农业生产规模。特别是沙漠绿洲边缘区和交界地带,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耐旱性能强的枸杞、大枣和牧草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益。

2.鼓励土地流转,规范核心示范。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实施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对于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优先给予地膜、水溶肥等补贴。将核心示范点与测土配方施肥、粮棉高产创建、优良品种选育、病虫综合防控、深松耕少免耕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区域优势和种植作物,每县每年要建立多个节水核心示范区,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

3.加强技术培训,创新技术模式。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负责全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灌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通过现场指导、印发挂图和画册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宣传,每年培训农田高效节水示范户10000户,使项目区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接受过1次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乡镇技术人员1000人次,农民技术员10000人次,农民5万人次,连续培训3年。推广、科研和教学等单位要加强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农田节水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精准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重点推进水溶性肥料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探索区域统一供肥模式,及时研究解决河水灌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广示范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扩大密植作物全膜微垄节水技术;东南部山区,完善小水截流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小水池、集雨窖等雨水集流工程实施垄膜沟灌技术,并采用移动滴灌、注水补灌等技术措施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总结创新高效节水生产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科学灌水、规范种植,完善灌区农业节水技术路线,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探索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高效节水农业用水指标考核体系,把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奖惩办法,落实节水责任,形成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干部包质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农牧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协作,切实加强对全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在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设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办公室,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各县市区及乡镇政府要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省农牧厅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分解到市州、县市区的工作任务及时进行抽查和验收,全面掌握工作动态。

(二)加大补贴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整合现有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流域综合治理及各级政府和企业项目资金,加大对膜下滴灌技术及垄膜沟灌技术所需的地膜和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所需的水溶肥料等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形成国家支持、地方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效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将节水配套机具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优先享受补贴政策。开展整建制推进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节水工作成效显著、示范推广面积大的县市区和大户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各地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创新节水机制。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灌溉用水实行按量收费、定额配水、节约有奖、超用加价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采取“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城乡一体”的措施,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在明确初始水权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和水权交易与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参与水权的分配、水价的管理和水量的监督。对于节约下来的水资源可转让用于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建设,让农民得到节水的实惠。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技术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确保用户收入稳定增加。

(四)强化项目管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的示范推广由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承担、县级农技中心配合。各项目区要实行公示制度,对享受扶持政策的用户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物资扶持分户登记造册和以户为单位的登记卡,由用户在登记卡上签字确认,确保扶持政策入村到户。对膜下滴灌技术中用过的废旧滴灌带,鼓励生产企业及时回收,并根据回收的数量补充新滴灌带,具体费用由地方财政、农户、加工企业三方协商解决。对垄膜沟灌技术推广产生的废旧地膜,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引导用户在使用0

01mm以上地膜的同时,加强地膜日常管理保护,实现一年覆膜两年使用;对破损严重的地膜,保留至第二年播种前,揭旧膜覆新膜,以利保墒。示范推广机械拾膜技术,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努力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探索应用降解膜,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减少地膜使用试验研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工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占据着基础性的位置,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水资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水平。针对当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农田灌溉中,需要采取节水技术,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在调节和保障农业用水的同时,使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益。需要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进行详细掌握,同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各种技术进行合理利用,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设计浅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设计

在我国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经济产业中,农业生产作为传统的经济产业,却始终在社会生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基础产业。因此,有效的农业生产对促进农业发展、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然而,以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首要目标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作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农田灌溉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中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

1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作用

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民生工程中重要部分,与农业发展、国民经济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农业生产关乎着民生大计,农业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果农业发展健康蓬勃,那么其他产业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关乎着农业发展,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为农业灌溉提供便捷,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建设意义重大,这就需要对农田水利进行规划设计。在对农田水利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当地地理环境条件以及作物种植情况,为合理规划奠定基础,将本地资源与水利规划相结合,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农业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国内各个产业的发展,实现综合国力的提升。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现状

早期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不合理之处在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规划过程中,大多数设计者会采用当地材料、相关书籍作为整体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再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便直接进行节水工程设计,而很少到实施农田水利高效节水工程的农田当中进行实地考察,对需要灌溉区域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地形地质构造以及土壤成分等都没有精准把控。

3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

3.1微灌技术

微灌(microirrigation)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微灌技术与喷灌技术的原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输水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在微小孔径下进行灌溉。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微灌技术喷头的口径更小,需要在小管涌流、渗灌滴灌等的辅助作用下,才能进行顺利灌溉。微灌技术的特点是单次灌溉水量少、灌溉时间长等,可以在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灌溉效果。在微灌技术下,喷头设备比较重要,在密集的布设下,能够将水流进行分散,在扩大灌溉面积的过程中,提高灌溉的效率,实现良好的整体灌溉效果。

3.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达到灌溉的目的。一般说来,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

4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强化措施

4.1规划节水灌溉制度

在地区节水灌溉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水平,就要依据国家重点要求和管控标准,确保能定制更加贴合地区实际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和管控体系。一方面,针对一些经济較为发达的地区,要借助金融单位有效进行节水灌溉设备的管理,并且设立专门的节水灌溉购买优惠政策,确保能提升农户的积极性,有效完善具体工作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针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要进行重点帮扶,确保能统一订购节水灌溉设备并且利用专项补贴制度提升相应问题的管理水平。

4.2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时就需要重视其长远性,因此强化工程管理制度非常必要。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施工时,要贯彻落实工程监管任务。从工程监管单位的角度出发,对各项流程进行完善,形成健全的工程监管制度,制订并完善监管工作手册,将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工作中的各项任务涵盖其中,保证在开展工程监管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保证监管的公平与公正。从监管人员的角度来说,需要详细记录监管工作,形成系统的监管日志,提升各监管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保证监管工作的实时性。从监管单位的角度来说,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针对监管工作的奖惩制度,让每名监管人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自身工作任务,提升监管人员工作质量,保证监管工作发挥应有作用。

4.3注重示范作用,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示范项目的指导作用是巨大的。为了带动更多区域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使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有必要在选址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中采取科学认真的考虑,在灌区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第一,在选址时应该尽量选取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或者是由于地势等原因导致农田灌溉方面存在极大困难的地区;第二,示范性工程的建设应该选取经济发展较为良好,且主要以农作物种植作为经济来源的地区;第三,在选址时,尽量选择领导者积极配合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区域;第四,选择社会治安较为良好的区域,避免建设过程中受到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5结束语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非常广泛,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在农田灌溉中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和作用。渠道防滲漏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等是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以作物种类为依据,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增强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等。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罗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探讨[J].吉林农业,2018(09):69.

[2]王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5):21-22.

[3]孙志红.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探讨[J].城市地理,2015(04):138-139.

[4]王明强.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228.

(作者单位:青海鸿源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非常关键。考虑到灌区工程的特征与技术方法,信息化技术可以精确的测量水位,完善水资源管理,能够适应灌区的用水需要,从而获取均衡效益。本文简单分析了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深入探讨了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仅供参考。

关键词:灌区;节水;信息化技术;运用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开始广泛运用水利信息化技术在通信行业、计算机行业中。信息化技术可以辅助防洪减灾、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等全面管理工作,还能够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提供指导,有利于提高水工程的管理质量。现代化水利工作的中心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 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1.1 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有利于提高机组优化水平,提升装置的运行效率,完善水资源管理工作,同时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保证级间流量的科学分配,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减少亩次灌溉用水,增加灌溉水利用系数。比如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保证有效、精确的测量水位,具有直观性。遥测水位计的使用就可以达到这效果。型号XD-2206-JB是一种导压式一体化水位测量仪表,采用锂电池供电、现地无线射频通讯、GPRS远程数据传输,能够实现水位测量、水位较准、水位记录等功能,并且具有体积小、防水、防淤堵、冬季可运行、便于操作等特点。能够适应灌区的用水需要,从而获取均衡效益,保证灌区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

1.2 完善管理工作,更新工作观念

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完善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如下:(1)在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体系中会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来快速搜集信息、完善水资源分配,并且实时的监督与控制。这样可以确保及时了解水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供水能力,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达到量化管理的目标。水户灌溉的效益达到平衡,消费过程透明化,计算结果精确;同时,管理工作开始具备公开化的性质,灌溉的用水量、水价、相关的管理制度都开始实现公开化,这样不仅可以监督人们节约用水,增强用水的主动性,还能够避免发生水事纠纷。(2)在信号化系统中对局域网的运用,为灌区人员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掌握新型技术,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个,更新工作观念,同时也能够推动新型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1.3 节约灌区的成本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通过创建网络监控系统,可以全面管理与储存数据信息,并且实现资源的共享,节约办公成本。并且,也可以降低在管理方面的成本,增加人力资源的集成度,这样可以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

2 灌溉节水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

节水灌溉,科学用水是以正确的灌溉用水信息为依据,因此,灌溉用水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先进的水利信息化技术,实现灌区管理上的自动化,其核心为节水灌溉的有效实施,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四部分。

2.1 数据采集。主要建成以河、渠水位测量,田间墒情采集、雨水利用及雨量观测,计量供水为主的信息采集系统。

2.2 泵站、闸门控制。对重要部门的重要部位实现有人值守的计算机远程控制及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控制。

2.3 水量调度管理等应用系统。包括灌区需配水计算及模拟、水量调度、决策支持。

2.4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会商等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突出建设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建成以计算机应用技术、集成化控制技术、测量自控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于一身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系统首先依据用水量需求数据采集,由数据总线传至灌区用水信息数据中心并根据预置好的程序和策略进行预处理,依据相关规程,作出用水信息管理决策,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科学灌溉的目的。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监测系统信息组网设计;灌区用水数据采集及传输;数据采集总线路径规划和设计;中心数据机房设计;水位、田间监测要素观测设计;供配电系统设计;监控系统数据采集传输设计;节水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等。

在对闸门的控制上可以使用手动闸门遥测终端进行控制,一体化手动闸门遥测终端XD-2400用于野外手动闸门的闸前、闸后及闸位的测量采集,并且计算出过闸瞬时流量、累计流量。最终通过GPRS传输模式将信息传输至上位机系统保存及分析。其中在对水位的测量上,采用液位变送器,通过模数电路的转换产生相应的水位。闸位测量是通过无线闸位尺记录闸门的变化位移。

3 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套完善的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下设两个子系统。分别是用水信息收集系统与用水决策支持系统。这套系统可以促进快速决策,自动管理水资源等工作,从儿童达到灌溉节水的目的。它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在灌区的管理工作中,对于用水户信息与渠系数据的管理能够达到动态化的目标。

3.2 可以有效的明确灌区配水方案,达到动态化的目标。

3.3 在灌溉方案、工程进度、水费收取等方面也可以达到动态化的目标。

3.4 灌区需水量的运算、用水量的收集、以及各类信息的整合达到动态化的目标。

3.5 在灌区中运行的地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工作中达到动态化的目标。

3.6 在灌区中不同部门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水户准确计算灌溉量数据,实现计量到户、统计到人。

3.7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最新的灌溉技术、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查询当前较为普及的灌溉产品、总结并积累灌区管理的先进经验等。

3.8 实现办公自动化。使灌区管理工作正统化、高效化、节约化。

此外,为实现灌区渠系量水、动态配水以及水费征收等用水管理信息自动化,首先需要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分析采集到的土壤、气象、作物需用水状况等信息,结合灌区蓄水、配水、输水能力等方面,制定作物灌溉制度和用水计划。在实施灌溉的过程中,管理系统还应该根据采集到的各项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用水计划。进而实现对灌区水源及土壤分布、作物需水量、渠系配水结构等进行合理配置,优化调度。由于许多灌区设施安装在野外,地理环境、气象环境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尤其对防雨、防雷、防冰、防沙等环节尤为多加考量。所以,设备需要简洁、实用、抗破坏等特性。例如,对大量偏远测流点,需实现水位的采集与存储,考虑环境的限制(主要包括交通和能源等方面),记录仪表需具备无电工作状态,以便完成长时间对灌溉用水计量统计的工作;对有电力供应的重要闸口,需实现渠道过流量的实时传送,根据实际部署,多利用网络技术、VPN技术、加密防病毒技术等,使系统具备实时、安全、开放、可靠、易扩展等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灌区中开始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但是在不少步骤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相关人员应该遵循有效投资与由浅入深的工作原则,重视灌溉挂历与工程管理工作,同时明确工作方案。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考虑到经济发展的特点,所运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还很简单。因此,灌区节水灌溉工程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节水灌溉为中心,推动灌区的发展,以信息化为指导方向,采取科学、有效的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刘红坤,薛挺松,陆晨,高祥.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技术及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1).

[2]迪力木拉提·努尔.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5(9).

[3]卡米力江·依马木.灌溉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6).

上一篇:生态功能减弱引发风险论文范文下一篇:人车分流制度物业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