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室噪音控制范文

2024-02-27

洁净手术室噪音控制范文第1篇

吴丹

层流洁净手术室是现代化医院医疗安全的根本保障、现代化医院高端技术的重要标志。层流净化系统是目前保证手术室洁净环境的最先进的设备,而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更是保证洁净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空间环境。

一、空气净化技术

是通过初效、中效、高效3级过滤以控制室内尘埃含量。空气过滤是最有效、安全、经济、方便的除菌手段。由空气处理器、过滤器(初、中、高)、加压风机、空气加温器、加湿器,回风口及送风口组成。

初效过滤器为第一级过滤,设在新风口,对空气中≥5um微粒滤除率在50%以上;

中效过滤器为第二级过滤,设在回风口,对手术间回流空气中≥1um微粒滤除率在50%以上;

高效过滤器为第三级过滤,设在送风口,对新风、回风中≥0.5um微粒滤除率在95%以上。

二、手术室空气净化分型

1、按气流分型:

乱流型:送风气流形成流线不平行、方向不单一,时有交叉回旋的气流流过房间工作截面。除尘率较低.使用于污染手术间和急诊手术间。

层流型:分水平层流和垂直层流(手术室现用)

2、按净化空间分型:

全室净化:采用天花板或单面墙全部送风,

整个手术间达到所要求的洁净度。

局部净化:仅对手术区采用局部顶部送风,只使手术区达到所要求的洁净度。一般认为,以手术床为中心的2.4m×1.2m的范围是手术无菌要求最严格的部位,因此,局部净化在我国手术室空气净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级别及用途

空气的洁净程度是以含尘的浓度来衡量的,含尘浓度越高,洁净度越低;含尘浓度越低,洁净度越高。

特别洁净手术室(百级):关节置换手术、颅脑外科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及眼科等无菌手术。

标准洁净手术室(千级):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一类切口无菌手术。

一般洁净手术室(万级):普通外科(除去一类切口手术)和妇产科等手术。

准洁净手术室(30万级):肛肠外科及感染类手术。

目前我院手术室主要房间配置:百级1间(1术间),千级2间(

2、

3术间),万级2间(

4、5术间),负压1间(6术间),走廊和辅助用房为十万级,全部是垂直层流、局部净化。

四、层流洁净手术室建筑装饰要求:

1、手术室地面及墙面光滑、无缝隙、易擦洗、不易受化学消毒剂侵蚀,墙壁没有不必要的凹凸,墙面下部的踢脚应与地面成一整体,不应有开放地漏。

2、洁净手术室采用人工照明,不应设外窗。

3、插座、开关、药品柜、观片灯等应嵌入墙内。

4、洁净手术室净高易为2.8—3.0m

五、层流洁净手术室的功能特点:

1、手术室低细菌数及低麻醉气体浓度

2、可供舒适的气流(室内温度可在20-25℃,湿度可在40-60%之间调节),手术室内空气清新、爽洁,工作环境舒适。

3、手术室正压气流(+23-25Pa)防止外来污染进入

4、层流手术室,一般情况下无需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既节省劳动,又免除了不良气影响

5、院内感染率(尤其是手术和烧伤感染率)大大降低

6、层流系统并无消毒灭菌之功效,层流洁净手术室其“无菌”环境主要是通过空气的“过滤”、“层流”以及室内维持“正压”状态来维持。因此,针对其特点,要建立人、物流程及严格分区管理。

7、必须进行严格管理、科学使用,才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切实保障手术室的环境要求。

六、影响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因素  卫生清洁  人员流动  进入人员的着装  手术间门的开放  进行污染手术  不能达到足够自净时间  净化系统的保养

七、层流洁净手术室的布局

分手术部和非手术部

手术部包括手术间和辅助间(无菌间、器械间、消毒间、麻醉复苏室、麻醉准备室等)

非手术部包括(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区、等候区、手术患者接收区等)

设立三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

手术人员、患者和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作为污物流线,做到洁污分区,布局合理。

每个手术间前门与内走廊(洁净走廊)相通,供工作人员进出也是供应手术间无菌物品及清洁物品的通道。后门与外走廊(清洁走廊)相通,手术结束后污染的器械、敷料及其它污染物品进出的通道。

八、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管理

一)、环境管理

1、洁净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为40%—60%, 保持手术间正压,才能起到层流的效果,手术期间保证电动门处于关闭状态,禁止在开门状态中进行手术,保持前后门的关闭,减少开门次数(一次开门可使空气含菌量达52cfu/㎡),手术结束前不可打开后门。

2、手术结束后及时清理污物和垃圾,减少在手术间的停留时间, 及时清洁地面。严禁在手术间折叠敷料、整理布包。

3、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设备系统运行时进行。

1)设备、物品进入洁净手术室前,应去除外包装,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2)清洁工具不宜使用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拖把使用完毕清洗晾干,污染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拖拭。 3)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不可混用,严格区分

4)手术间无影灯、手术床、器械台等设备的表面及地面的清洁,应在每天手术开始前用清水和消毒液各擦拭1遍,每周彻底清扫1次。

4、物品摆放和医务人员站立位置避开回风口,减少障碍物对气流的干扰。手术床放置于手术室净化区域的中心位置,头和面部进行手术时,将手术床适当向患者脚部靠近;下肢手术时,再将手术床向头部移动,以保证整个手术区域和器械台完全处于净化区域以内。

二)、人员管理

1、严格控制参观人员人数

一般情况下一台手术参观人次控制在3人以下。参观人员进

入手术间后应限制在指定的区域内,与手术野至少保持30cm的距离。不得随意走动互窜手术间。

据研究监测记录,手术室浮游菌降落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明显化:

手术开始时细菌降落量最大,结束时又出现一个峰值。

2、严格着装要求,进入手术部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衣、裤、鞋、帽、口罩。女士不可用粉、头发喷雾剂和指甲油之类的化妆品,以减少污染来源。

3、手术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更换病员服、肠道准备等,经交换车换车后进入手术室。 三)、物品管理

1、手术间器材、物品相对固定,专人保管。

2、手术间的手术床、输液架、器械台、脚踏、电刀、吸引器、麻醉机等常规物品放于手术间固定位置,洗手护士负责术后清洁,巡回护士负责术后整理工作。

3、各类物品分类、分规格摆放,定数定位。

4、层流手术室无菌间物品摆放应在层流板下,左右通透性好,货架为镂空式,货架上端距屋顶50cm以上,距墙5cm以上,离地面20-25cm以上,柜面清洁干燥。 四)、预防感染管理

1、严格按照手术分级及手术间层流级别安排手术。

2、感染和非感染手术,有菌和无菌手术分室进行,如不能分室原则上先阴性后阳性,先无菌后有菌。 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

做感染手术。

3、每周清洗回风口、过滤网,若有污染应随时清洁,若有损失及时更换。 五)、监测管理

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每月对空气、手、物表、消毒剂等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每天对温湿度进行监测,并记录。空气洁净度监测采用“多点布控采样”监测法。静态法为主,动态法为辅。 六)、运行管理

1、每日第一台手术前1小时开启层流系统,调整适宜温度,术中禁止关闭,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手术间提前3小时开启。

2、连台手术应在前一台手术结束后,立即清洁,达到自净时间后,再进行下一台。

自净时间要求:百级15分钟,千级25分钟,万级30分钟。

3、净化空调系统装置设备科专人检查维护:

初效、中效过滤器半年更换1次;

高效过滤器半年检修1次,1—2年更换1次;

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没年更换1次;

九、我院手术室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设计布局和工程装修时存在一定缺陷:

1)工作人员入口大门未安装密码锁或IC卡,手术室无专职门卫,无法进行门户管理。

2)各区之间隔断门未采用感应电动门或双开弹簧门,进出各区

或平车接送病人无法自动关闭,需人工关闭,既不利工作方便性,也对保持各区洁净度带来影响。

3)污物通道未设置净化系统,未设计清洗间,清洁工具只能放在手术间,改造后清洗间不能与污物通道相连,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4)空调机组质量和技术上存在一定缺陷,运行不稳定,手术中时有故障发生,手术间温度和湿度不易调控,影响手术室洁净度。

2、术后手术间擦拭及每周大扫除存在死角。

3、因清洗间改造在刷手池清洗洁具、器械。(违反原则,吸引器桶坚决杜绝)

4、无菌通道门未随时关闭。

5、术中净化系统关闭,前门敞开。(增强消毒意识)

6、术中不必要的频繁出入、乱窜术间。(加强人员管理)

7、手术参观学习人员不规范行为。(做好监督)

洁净手术室噪音控制范文第2篇

等级 Ⅰ Ⅱ Ⅲ Ⅳ

注:

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空态或静态)手术室 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 表面最大染菌空气洁净度级别 名称 手术区 周边区 密度(个/cm2) 手术区 周边区 特别洁净 0.2个/(30min.90皿) 0.4个/(30min.90皿) 手术室 (5个/m3) (10个/m3) 5 100级 1 000级 标准洁净 0.75个/(30min.90皿) 1.5个/(30min.90皿) 手术室 (25个/m3) (50个/m3) 5 1 000级别 10 000级 一般洁净 2个/(30min.90皿) 4个/(30min.90皿) 手术室 (75个/m3) (150个/m3) 5 10 000级 100 000级准洁净 5个/(30min.90皿) 手术室 (175个/m3) 5 300 000级别1.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2.沉降法的空气监测按中央区与周围区分别计算平均数,浮游菌法使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洁净手术室噪音控制范文第3篇

1、工作人员管理

(1) 由医务人员通道更换手术室专用衣裤、帽子、鞋子、和口罩进入手术室;

洁净手术室噪音控制范文第4篇

1 户外机柜的结构及功能

户外机柜由顶盖、柜体和门三部分组成, 并采用三明治式三层隔热结构;机柜材料一般采用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 表面经喷室外型塑粉处理。根据使用要求不同, 机柜内设置各种相对独立的舱, 如设备舱、配线舱、蓄电池舱、空调或热交换舱等。设备舱提供标准的19英寸安装空间 (也可定制非标准设备安装) , 用于安装EPON接入设备、D S L A M、A G设备、A C/D C电源设备监控设备等;配线舱用于安装MDF模块或110高频模块。机柜的温度控制有三种方法:风扇、工业空调和热交换器, 并由温度控制器自动控制。柜体防护等级应达到GB4208中IP55级。

机柜应有防盗功能, 舱门和顶盖须有安全防盗设计;机柜还须具有电源防雷功能和各种监控功能, 包括门禁、温湿度、电源、水浸、烟雾等远程监控功能和MDF的告警功能, 并具有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等接地保护系统。

2 温度控制

户外机柜内部的热量来源主要有二个方面, 一个是机柜内部的通信设备、开关电源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另一个是太阳直射在机柜表面产生的热传导和热辐射。机柜表面太阳直射引起的温度, 可通过采用浅颜色的塑粉来控制。经试验证明, 在夏天相同的照射环境和照射时间的前提下, 喷浅颜色塑粉的机柜表面温度要比喷深颜色塑粉的机柜的表面温度低10℃以上。至于机柜内部通信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由于设备的生产厂家不同, 相同规格的设备产生的热量也有较大差异。目前一般都是根据机柜内所有设备的最大发热功率总和来配置空调/热交换器或风扇。实际上影响温度控制的因素有许多, 但主要的还是空调或热交换器的换热功率、风扇的风量及风道设计的合理程度 (包括进风和出风口的位置、风口的通道形式与尺寸、滤网的通风率与清洁程度等) 。

(1) 风扇。

利用风扇的风量使户外机柜的内外空气进行直接流通交换, 达到降温的目的, 是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方法。

风量估算:V=3.1QV/ΔT (M3/h)

QV为柜内发热量;

ΔT为内外温差。

使用风扇的最大好处是换热效率高, 效果好;但坏处是由于机柜内外直接相通, 外界的灰尘会通过空气对流而大量的被吸入机柜内部, 使内部的设备表面结起一层厚厚的灰尘, 时间长了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 利用风扇降温的户外机柜, 最好安装在环境比较清洁的地方, 并及时对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

(2) 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的原理是通过中间的传热介质, 使户外机柜内、外的空气在内、外循环的流动中进行热量交换, 从而达到降低机柜内温度的目的。

传热能力计算可按QW=QV/ΔT (W/K)

QV=QK+QS

QK柜内发热量;

QS为机柜表面太阳辐射热量。

QS=K·A·ΔT

K为换热系数;

A为机柜有效表面积。

一般在配置热交换器的换热功率时, 是按机柜内、外温度差10℃进行计算的。即当机柜内的发热功率达到设计的最大值时, 在环境温度30℃的情况下, 机柜内部温度是40℃左右。采用热交换的优点是机柜内外完全隔绝, 外面的灰尘不能进入到柜内, 能保持机柜内部的清洁, 能耗也不大, 且现在的热交换器基本上可以达到免维护要求;缺点是内部温度随外部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并比外部温度要高5℃~10℃, 且从热交换启动到内部温度开始下降, 有一个滞后的过程。

(3) 工业空调。

利用空调来进行温度控制是最快捷和有效的手段, 不但能快速达到降温的目的, 使机柜内部的温度准确控制在设定值附近, 并保持机柜内部清洁, 而且内部温度基本不受外部温度的影响。但它的缺点是能耗偏高, 且必须定期维护, 特别是进风口的滤网须及时清洗或更换, 否则不但会降低制冷效果, 有可能还会损坏空调。

3 噪音控制

为了达到良好的温度控制效果, 一般的户外机柜和热交换器都选用了高转速、大风量的风机, 风机的转速都达到了2600rpm以上, 所以在离户外机柜1.5m处测得风机的噪音也在65dB以上, 而工业空调在运行时的噪音值经实测也与风机相当, 所以, 如果将这样的户外机柜安装在居民住宅区内, 肯定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引起居民的投诉。行业标准也规定, 在城市居住区域离户外机柜1.5m处的噪音值应小于55dB。因此, 应设法在满足制冷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噪音。

首先可考虑适当降低风机转速, 同时增加风机数量的办法。经试验表明, 将风机的转速降低300~400rpm, 噪音可降低10dB左右。但在降低转速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风量, 所以必须采取增加风机数量的办法来补充。当然, 这种方法对热交换器有结构和尺寸上的限制, 因此建议在居民住宅区选用风机直排方式。其次, 应采用合理的风道设计, 尽量增大进出风口的截面尺寸, 避免空气转弯和进入狭窄通道, 以减小风阻, 降低噪音。第三, 在风机出风口的适当位置安装消音材料, 对降低噪音具有一定的效果。

4 结语

随着光节点的下移, 户外机柜进住宅小区已势在必行, 所以, 应充分考虑机柜的噪音和温度控制问题。建议可将安装在路边等远离住宅的机柜与安装在居民住宅附近的机柜, 采用不同的温度控制手段, 并尽可能地使安装在住宅区的机柜离民宅的距离在10m以上。

摘要:近年来, 随着光进铜退的实施, 户外通信机柜已得到大量的使用, 然后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户外机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论述, 重点介绍了对机柜的温度控制和噪音控制的方法。

上一篇: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范文下一篇:积极分子竞选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