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校本教案范文

2023-10-06

经典诵读校本教案范文第1篇

——韩营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喜爱吟诵古代经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厚学生的精神底蕴,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经典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做到了每一项活动从计划到实施方案,活动经过到项目总结,每一项都做到完善。实现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背经典的综合能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晨会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经典诵读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和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方案的起草、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建设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①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②钻研业务,以“教学沙龙”、网络为载体,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制定学校经典阅读方案

( 1)、每学期伊始由教导处制定统一的阅读要求。规定各年级的古诗诵读篇目。并在学期末对古诗诵读情况进行检查。

( 2)、向各个年级推荐经典阅读篇目。

( 3)、各学段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

低年级:以童谣、童话故事为主,展示形式为童谣传唱表演、讲故事比赛、编演童话剧等;

中年级:以成语、对联、名言警句为主,展示形式为成语故事会、擂台赛、对对子比赛等;

高年级:以词、古文、现代美文为主,展示形式为课本剧表演、征文、知识竞赛、自办小报等。

3.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一)、一天“四诵读”。

1、晨读:每天早读课利用10分钟集体诵读诗文,一周背诵一篇经典诗文。

2、午读:每天中午收听广播,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向学生诵读寓意小故事或朗读经典诗文。学生可跟读、跟背、跟唱。

3、路诵: 每天中午、下午放学,以班级为单位,齐背诗文,走出校门。

4、夜诵:每天晚上回家,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诗文诵读内容。

(二)、用好“两课”。

1、阅读课:各年级阅读课作为经典诗文诵读辅导课。

2、综合实践活动课:把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三)、少先队活动将诵读经典诗文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少先队每天对每班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将学生的诵读情况纳入星级中队积分,评选“诵读优秀班级”。学校开展评选“诵读之星”和“优秀阅读之家”的活动。

(四)、成立经典诵读小组,开展读书活动。

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其中经典诵读班已成立。我们学校阅读室每周两次对全体师生开放。还定期组织“我与书的故事”的演讲比赛,“经典伴我成长”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

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经典诵读校本教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经典诵读》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其内容包括《弟子规》、《百家姓》全文,《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精选和《笠翁对韵》、《古诗词名句诵读》。三年级所学内容为《弟子规》、《百家姓》全文。

《弟子规》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中华文化精髓,倡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以上内容适合三年级孩子认知规律和阅读发展,不仅能弘扬传统文化,还能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具体做法:

1、向学生以及家长积极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2、利用每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诵读、理解、观看视频或表演等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校本课程规定的内容《弟子规》、《百家姓》。

3、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精髓.

4、家校结合,让学生每周将诵读内容背诵给父母听,与家长交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按《弟子规》倡导的去做,将诵读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

四、教学时间:

1.每周

一、

三、五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 3.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具体内容安排(共计 40课时) 《弟子规》总叙

一课时

入则孝

四课时

出则弟

三课 谨

五课时

五课时 泛爱众

五课时

二课时 余力学文

经典诵读校本教案范文第3篇

武汉市吴家山三小

柏修平

一、咏鹅《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注释】①曲项:弯曲的脖子。②拨清波:划水。 译文(1)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2)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对天唱着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二、《七步诗》.[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2.煎:煎熬,隐喻迫害。3.尝:尝试。 4.持:用来。5.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6.漉(lù):过滤。7.鼓(gǔ):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8.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9.燃:燃烧。10.本:原本,本来。11.相煎:指互相残害全 ,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12.泣:小声哭泣。13.何:何必。[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三、赠汪伦年【唐】【李白】【注释】[1]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2]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译文】李白乘船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忽然听到岸上汪伦带着一群村民手挽着手边走边唱着热情爽朗的歌曲。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朋友汪伦送给我的友谊情深。

四、秋浦歌 [注释]1.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2. 缘:因为。3. 个:这样。4. 秋霜:指白发。[译文]:(我)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 [简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五、《塞下曲》其二 【注解】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⑦石棱――石头的边角。【译文】(1)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棱中。(2)夜晚,月色朦胧,在一片树林。一阵风吹过,野草发出了沙沙的声音。这里有猛虎出没,发现前面草丛好像蹲着一只老虎,一支箭被射出去。第二天,天刚亮,人去现场寻找猎物。箭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儿巨石!那支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无论怎么拔都拔不出来。

六、李绅《悯农》[注释]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秋成万颗子:一作「秋收万颗子」[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 )官夺去而饿死。

七、夏日绝句

注释: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译文]

1、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2、夏日绝句的意思:[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 )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八、乡村四月【注释】 ①子规——布谷鸟。 ②才了——刚刚做完。【译文】 (1)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2)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九、四时田园杂兴(南宋 )【注释】 1. 杂兴:各种兴致 2. 耘田:在田间锄草。3. 绩麻:把麻搓成线。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5. 未解:不懂;不知道。6. 供:从事,参加。7.傍:靠近。8.桑阴:桑树的树阴。[译文]:村民们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是其写春的诗。

十、三闾庙 【注释】(1)三闾庙:即屈原庙。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庙在长沙府湖阴县北(今湖南汨罗县)。是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据《清一统志》记载,庙在长沙府湘阴县北六十里(今汨罗县境)。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2)何深:多么地深。(3)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译文] 沅水、湘水滚滚向前无穷无尽,屈原遭到奸佞小人打击,不能实现自己宏图大业的哀怨有多么的深。日暮黄昏一阵阵秋风吹起,三闾庙边的枫林萧萧作声。

十一、江村晚眺【注释】1.眺tiào 望,往远处看:~览。~瞩。~望。远~。 (形声。从目,兆声。本义:斜视) 2. 目不正,斜视。【译文】 江边沙滩平坦柔软,残阳的余辉笼照在上面,一派金红。江水已经退潮,一艘艘打渔船斜靠在岸边。 一对白色的水鸟静静地伫立在江水旁,似醒还睡。突然,一个渔人来到江岸,水鸟惊觉,扑啦啦展翅腾起,转眼间没入开满白花的无边无际的芦苇荡中。

十二、乡思

注解①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②望极天涯:极目天涯。③碧山:这里泛指青山。[译文](1)人家说日落的地方是天涯望及天涯不见家,我能看见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能看到天涯,却看不见我的家.已恨碧山相阻隔。我已怨恨层层群山把我和我的家隔开碧山还被暮云遮,可是层层的群山还是被无尽的云朵所遮盖。(2)人们说太阳下山的地方是天边,但是看到了天边,还是看

不见家乡;原因是青山挡住了家乡的视野,但是在傍晚的时候,美丽的晚霞又挡住了青山,这就更勾起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十三、中秋月注释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十

四、《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苏轼

[注释](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2)此章借春风以寄其牢骚,承首章花开。桃李有主,且近家园,而春风忽然吹折,似乎造物亦欺人者。惜桃李,正自惜羇孤也。 [译文]:亲手种的桃李树不是没主人,村野老人的院墙虽低也像家,而现在春风竟然也来欺欺凌,晚上的春风吹折几枝桃李花。 十

五、《送灵澈上人》

[注释]:⑴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 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⑵苍苍:深青色。竹

五、《塞下曲》其二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⑶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⑷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2] 译文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译文](1)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 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2):竹林寺里林木苍翠,暮色苍茫钟声悠远,你(指灵澈)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一、《咏鹅》

朝代:唐

作者:骆宾王 咏体裁:五绝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七步诗》 作者: 曹植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秋浦歌 作者: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箇)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五、《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六、李绅《悯农》

李绅

体裁:五绝朝代: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七、夏日绝句 作者: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八、乡村四月 作者: 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九、四时田园杂兴(南宋 )(其一)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十、三闾庙《三闾庙》 戴叔伦朝代 唐诗体裁 五绝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十

一、江村晚眺

戴复古

南宋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十二、乡思

作者: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十

三、中秋月 作者: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十

四、《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苏轼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十

五、《送灵澈上人》 作者: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一、《古朗月行》 [注释]①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②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③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④青云端:青云的顶端。[译文]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二、忆江南 注释①谙:熟悉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译文(1)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2)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5.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6.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7.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的落入船中。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水面平静的像青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四、白石滩

唐•王维 注释1.白石滩:辋川的一个地方,王维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此诗列《辋川集》第十五首。2. 蒲: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可以编席、作蒲包等3.向堪把:差不多可以用手握住,可以采摘了。4.向:临近,将近。5.堪:能够,可以。6.把:握。7.浣(huàn):洗。浣(huàn)纱:用西施浣纱的典故,暗示浣纱女的明丽。8.水东西:水的东边和水的西边。译文:在白石滩这里,滩上的水和水底的石清晰可见,水中绿色的蒲草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

五、临湖亭 【注释】[1]本篇写临湖亭边水面荷花盛开,可以邀客同赏。[2]舸(gě):船。上客:贵客。[3]轩:窗。[4]芙蓉:荷花。 译文:诗人乘坐轻舟迎接贵宾,轻舸在湖上悠然开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窗外就是一片盛开的莲花。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诗歌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六、邯郸冬至夜思家 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③冬至:农历...题解: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12月21日至23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写这。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七、归雁 注释⑴ 此二句,自问自。客,指自己。几年,犹几时。东,一作“春”。⑵末句正是申明“肠断”之故。译文: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2)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

八、塞上听吹笛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译文: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了关山。

九、杜甫《八阵图》【注解】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伤,生,杜,景,死,惊,开八门。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5、盖:超过。【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十、江楼感旧 赵嘏 注释⑴感旧:感怀往事。⑵渺然:辽阔深远的样子。⑶依稀:仿佛。 译文: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只有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像是从前。 十

一、张旭的山中留客注释:①山中:一作“山行”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③如云句:云,实际指雾气、烟霭,从上句看,并非指真正的云。译文:春光明媚,山岚万物都在各自呈现着自己的佳妙之处,是多么的美好,所以请不要因为天色微阴便要打算回归。要知道,即便是晴明的天气里毫无雨意,走进云雾深处,那水气也依然会沾湿你身上之衣。

十二、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注释⑴宣城:今属安徽。⑵蜀国:指四川。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⑶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⑷三春:指春季。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 ③宣城:今安徽宣城。 ⑤三春:指春季。 ⑥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译文(1)在四川曾听到过杜鹃鸟声声悲啼, 到宣城又看见了杜鹃花点点猩红, 杜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我听得肝肠寸断, 在三月的春天,我回忆起我的故乡——三巴。译文(2)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3)曾经在蜀国见到过杜鹃鸟,在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杜鹃叫一回,我的泪流一次,伤心欲绝。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时时念叨着家乡三巴。

十三、蜀中九日登高唐:王勃。注释(1)九月九日:指重阳节。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2)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3)他乡:异乡。(4)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那:为何。(5)北地:北方。译文:蜀中九日,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十四、 韩偓:(842—923) 字致尧,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人。②天际:天边。③须:等到。④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⑤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译文:正值日出之时,诗人于晨间立于江边,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的确,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簿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十

五、淮上渔者 郑谷 [唐]注释 ①逐:跟随。浦:水边,岸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②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3.白头波:江上的白浪。 4.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5.荻(dí) :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译文:(1)泛着白色水花的淮河上有一个须眉花白的老翁,他的家就在船上随着江面的风缓缓移动,刚刚钓到了一尺长的鲈鱼,儿孙门都在荻花丛中生火准备煮鱼吃。(2)渔者老白了头,却祗能为了谋生而随风逐船水中。当小鱼(一尺鲈鱼)终于被钧到,儿孙高兴的开始准备做食。 这首诗主欲借此来描写人民生活的悲苦。

十六、题乌江亭 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 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2.不期:难以预料。3.包羞忍耻:意谓

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 度。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译文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愿意重返江东,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5 十

七、送杜十四之江南

注释:

注释⑴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之,往。⑵征帆:指远行的船。帆:帆船。(3)荆(荆州)吴(吴郡)相接(接壤)水为乡(以水为家乡), 君(你)去(去时)春江(春天的江水)正(正是)渺茫(渺渺茫茫)。日(太阳)暮(落山时的情景)征(远行)帆(小船)何(哪里)处(地方)泊(停泊)? 天涯(天尽头)一望(抬眼向望)断(断掉)人肠(人的肝和肠)。(比喻作者很忧伤)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 抬眼向天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之极。 十

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十

九、仲春郊外【注释】①仲春:春季第二月。②堰:土坝。③绝:全诗校:“一作绕。”④嚣尘:噪音和灰尘。译文:初转山院里,何处染嚣尘。东边小园到处垂着柳枝,柳絮随风飘动,脚下踩着一堆柳花;西边水塘里片片花儿浮在水面上。春意正浓,春光久不逝去;如此醉人的风景,自是冠绝他处。早晨鸟儿飞动,村子也醒过来似地,活动起来;鱼儿戏水知水暖,最懂春的节奏。既已转回山中小院,处处显得宁静,毫无喧嚣与尘世纷扰。

十、刘禹锡写的竹枝词

【词语解释】1 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2.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 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3.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一、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① ,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青云端④。

二、《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 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 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白石滩 唐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五、临湖亭

【唐朝 • 王维】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十

一、山中留客

唐代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十

三、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六、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七、归雁 唐代

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八、塞上听吹笛 高适 唐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九、杜甫《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十、江楼感旧 唐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十

二、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作者: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十

四、晓日 唐韩偓。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十

五、淮上渔者

作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十

六、题乌江亭

作者: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十

七、送杜十四之江南 作者: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十

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十

九、仲春郊外 王勃

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转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二

十、竹枝词

刘禹锡

经典诵读校本教案范文第4篇

开始语: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 男:敬爱的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今天,我们欢聚在xxx乡政府,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男: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这里有浪漫洒脱的李白 女:这里有忧国忧民的杜甫 男:这里有江南的钟灵毓秀 女:这里有塞北的广袤苍凉 男:这里有牧童村娃的天真烂漫 女:这里有悯农诗人的谆谆教诲

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男:中华诗文浩浩汤汤

女: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 女: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里徜徉 男: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合: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合: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

女: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的各位领导,他们是:(

) 男:下面让我们大家再一次伸出热情的双手,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亲临现场观看指导。 感谢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正是因为你们的到来,给我们的活动增姿添彩,也正是因为你们的到来,给我们全体教师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会以最优秀的表现来尽情的展现xx乡师生的风采。

刘相艳: 首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xx市语委办xxx主任讲话。 女: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李主任的精彩讲话。 女:下面我宣布:xxx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现在开始:

演出环节:

女:我把大大的荷叶放在头上,采摘一朵朵白莲。 男: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瞧太阳多明亮。 男:我想骑在黄牛背上,吹着短笛,放飞奇妙的梦想。

女:我想让自己,长出金色的翅膀,在溪边的房檐下,我们快乐的成长!请欣赏古诗串烧《趣味童年》,表演单位,xx小学:

男: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请看我中华小少年!请欣赏少儿朗诵《少年中国说》,表演单位,中心幼儿园:

女:我的祖国,高山巍峨,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我的祖国,地大物博,我的祖国,人民勤劳,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请欣赏诗歌朗诵《我的祖国》,表演单位,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感受一代伟人的豪迈和激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和思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谱写着你仰天长啸的壮志豪情!请欣赏古诗词合诵,演出单位,xx小学师生:

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脍炙人口,经久流传的《三字经》是我们几百年来的启蒙教材,如今它仍然焕发着活力,朗朗读书生仍然在我们的校园里响起。请欣赏经典诵读《三字经》,表演单位,中心小学学生。

女:这里有春的萌动,这里有夏的火热,这里有秋的硕果,这里有冬的凛冽。从一句句古诗词里我们发现了四季的美景、四季的欢歌、一年四季的精美画卷。请欣赏古诗诵读《四季组歌》,演出单位,xx学校学生。

女: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要和海鸥一起捕鱼。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要和燕子一起飞翔。请欣赏亲子诵读《如果我有一双翅膀》,表演者:中心小学学生和家长。

女: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走在世纪之初的我们,想起祖国,就会满怀激情。祖国啊!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请欣赏诗朗诵《祖国颂歌》,演出单位,xx小学师生。

女:有人问哪里是你的家,我回答有个美丽的地方叫中华,黄河水孕育了黄皮肤的儿女

时代巨人缔造出社会主义国家。我的中华,你是炎黄子孙心底里永远的牵挂。请欣赏诗歌朗诵《中华颂》,演出单位,xx师生。

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我们永远的信念; 女: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是我们执着的追求。

男:我热爱的这片土地,这里有一串串沉甸甸的脚印;这里有一团团激情的火焰;

合:这里有渴求知识、蓬勃向上的天使;

女: 两袖清风、矢志不渝、鬓染秋霜、期待花开的教书人。秉承着一个此生不改的执着,

合:因为,我们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男:请欣赏大合诵《我热爱的这片土地》。演出单位,xxx总校师生:

女:小塔子乡中心校诵读经典诗歌朗诵会到此结束。下面欢迎中心校校长xxx同志做活动总结。

结束语:

男:穿过秦汉的风尘,走过魏晋的断垒,回首唐宋的巷陌。 女:我们仰视李白杜甫,遥望顾城北岛,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那些传承千年的经典,永远是我们不朽的精神世界。

男: 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女: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经典诵读校本教案范文第5篇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王口镇中学 2016年7月

2015—2016学七年级本校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宋词诵读是我校的一项特色。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连绵千里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学期我们开展每周一词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尝试运用的教学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有道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根据教材扩充学习法。在教一新课后,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到相应的宋词,课外补充让学生回家好好诵读,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兴趣。

(三)是诵读想象法。就是在诵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去。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再现画面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经典诵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

(二)学生在经典的浸润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不足的地方

(一)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二)检测反馈需要改进。背诵检测的方式单一,都是组长检查组员,对于会背的没有采用奖励措施,会背的学生也没有采取任何帮助手段。致使部分学生不会背的内容越积越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以后检测、激励措施要跟上。

(三)讲解方式需要改进。虽然我改进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讲解太灌输,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耗时费力,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后的方法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边读原文边看后面的注释,学生读不懂的,提出来再让老师帮助解决。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从升初中开始让学生直面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

2015—2016学八年级本校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积极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绿色校园。我们八年级继续开展了宋词诵读校本课程,现将本学期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标

(一)本学期分小组活动课小组,每组由六人组成。主要学习了20篇名篇佳作。

(二)利用每周校本课时间进行学习,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诗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二、采取的措施

(一)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经典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词人,解词题——抓字眼,明词意——想词境,悟词情——吟词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二)关注方法,加强经典诗文诵读指导. 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熟读成诵法。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不求甚解”地诵读,多读自然成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联系扩充法。将所学的某一首诗文,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诗文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这样做,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诗文的极大兴趣。

3、想象入境法。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三)收到的效果

学生能够诵读所学的古诗词,拓展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古诗词诵读可以浇灌学生的心灵,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以爱促发展,以爱促行动,只要有爱,学生便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品学皆优的学生。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之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古诗词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学生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随着古诗词诵读课程开发的深入,相信古诗中的智慧、风骨、操守、意境,将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2015—2016学九年级本校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我校古诗文吟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从多种途径让学生在诵读诗文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经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思想情操、文学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加强文化积累,增进了学生人文素养

(一)是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我国的古典诗文中有很多佳作,像屈原的《离骚》、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等,这些古诗文无不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滋养、激励和启示。学生在诵读中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性情的陶冶。

(二)是为学生启悟人生奠定早期积累。古诗文既押韵又富于节奏感,很容易背诵,但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需要一辈子来学习和体会。虽然学生并不是完全能理解,但这些不理解的词句会在心灵中慢慢沉淀下来,等到年纪渐长,慢慢就会明白。一旦经历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学过的东西会豁然贯通,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早已拥有”的感觉。

二、构建书香校园,完善了学校校园文化

古诗文诵读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每天的诗文诵读与欣赏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形成古诗文诵读课程特色,也形成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学校的小广播站、校报、橱窗、走廊、班级板报上的古诗文欣赏专栏,独特而浓郁的传统文化,让走进校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书香班级”评比,古诗文“诵读之星”评比等活动,也活跃校园文化,促进了文明校风的形成。

三、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自宋词诵读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人人学会吟咏古诗,培养了孩子们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平有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句流畅,古诗文的引用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我国的古典诗文中有很多佳作,这些诗无不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滋养、激励、慰藉和启示。在那“争占坐位、互推课桌”时,弟-子们的一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你三尺又何妨”,把千年古诗化成了“宽容、礼让、共处、和-谐”之绚丽,让我们看到了诗的春天,看到了美好的未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在这些强调全员参与,不设门槛的活动中,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展示自我的风采。一个平时考试不及格的孩子手捧着诗配画比赛的奖状,连连地说:“没想到我还能行,我真的能行!”从那一刻起,他又重新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四、塑造高尚人格,进行了学生思想教育

经典诵读校本教案范文第6篇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时期。但反观我们现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仍然没有彻底地摆脱以正面说教为主的套路,并且更多的时候以思品课为主要途径。虽然部分学校开展了一些德育活动,但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学习,活动仍然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否可以让语文教学承载起以文育德的任务?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选择以文育德的切入口呢?

一、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道德養成的价值

小学是培根工程,而语文是学科教育的主根。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道德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文以载道。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学习语文,既可以掌握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令到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同时,学习语文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面引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名篇佳句、传统经典的学习,孕育其间的家国情怀、伟大人格、高风亮节等诸多的正能量可以令到学生接受品德的砥砺和人格的塑造。因此,在小学阶段思考和研究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促使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便显得极具现实价值和积极意义。

2. 耳濡目染。语文者,口述为语,书面为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里面,占比最大的便是语文。而语文老师在每间小学中一般情况下都是人数最多的,并且在小学绝大多数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抓住语文课,抓住语文老师,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便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还是在施教主体上,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保障。

二、以经典诵读作为以文育德的突破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把传统文化融汇到教材体系中去,这项工作是固本工程,是铸魂工程,是打底色的工程。”这是对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养成中重要性的清晰界定。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高度肯定和相信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良好道德养成的价值之后,我们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有效地达成?经过多方论证,并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和学生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在学校提出了“一生学习从诗句开始,轻松积累在小学最佳”的理念,选择了以诵读经典诗文为切入点和实施路径,通过长期坚持“读经典,诵诗文”的方式,最终实现全体学生“以文育德,文德双馨”的教育目标。

1. 坚持课前诵读三到五分钟,积少成多。从2006年开始,全校每个班的每一节语文课课前的五分钟,均统一为诵读经典诗文时间,毛泽东诗词、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诗经》《道德经》、经典对联、名人名言等等,都是这样完成诵读积累的。

2. 坚持课堂指令用诗句过渡,营造氛围。我们的语文课堂指令,统一使用古诗词或成语接龙,每天一首古诗词或一条成语龙写在黑板上,上课期间就以此为课堂指令。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熟读成诵。如此见缝插针,既让课堂充满文化氛围,又可让学生温故知新,常常浸润在古诗词的氛围中,一举多得。

3. 坚持让快乐读诗句无处不在,激发兴趣。课程安排表上,每班安排“校本阅读”课;每天早读安排经典诗句诵读;每逢周一国旗下讲话后进行师生阅读分享会;每月一次“经典诗文诵读”主体班会;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我手写我心的诗歌大赛”。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充分体验诵读经典诗文的美,激发他们对于经典诗文的兴趣与热爱。

4. 坚持“以读引读”的大阅读方法,拓展引申。我们的方法是“以读引读”,以一带多,即由教材的诗词引申到课外的相关的诗词阅读,由教材的这一首诗词,带动课外的多首诗词的阅读。往往学习一首诗词时,学生在课堂上会联系十几首甚至几十首相关的诗词。从一篇课文引申去看多篇课文,从一本书阅读引申去读好几本书的阅读过程。2008年,校友李敏(毛泽东主席的女儿)回来母校参加校庆,结果,掀起了全校师生自发去读毛主席的诗词。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和路径中,学校无时不被正气、正能量的磁场浓浓包围着,对于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养成有着无法估量的积极效用。

三、经典诵读带来学生群体性的“文德双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读得多,人才有内涵;诗句积累得多,语文才学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坚持“经典诵读、以文育德”,长期、大量的阅读经典诗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厚积而薄发,学生群体道德素养和语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1. 经典诵读提升了学生们的语文素质和语用能力。语文要熟读成背。背诵是理解的基础,是领悟的前提。对经典诗文的诵读,符合语文学习“读—背—说—悟”的内在规律,是学生从记忆—记忆力—自信力、表达力、思考力的能力形成过程。学校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记性越来越好,我真是感到万分高兴。有的家长说:想不到我的孩子积累了那么多经典诗句,我真是惊讶极了;我的孩子把我以前想背,但来不及背就长大了的诗词都背熟了,真是太感谢老师了……等等。这就是经典诵读带来的惊喜。

2. 经典诵读涵养了学生们的道德情操。孩子们从诗句中汲取了不少的精神力量。这是灵魂的东西,是令心灵震撼的事情。他们在由读到背到说的过程中会慢慢悟到文道,优美高雅的诗句渐渐地浸润着孩子们的情操,这些经典诗句深深地涵养着孩子们的真、善、美。“诗句”如果不真,就不会千古流传,不会沁人心脾,不会感染后人,就因为真,才得以成为经典;诗句、名句是名人文笔的精髓,思想的精华,美丽的情怀,情到深处时从心流畅到指尖的至善的甘露,所以善;经典诗文本身就是美的,文字是养眼的美,韵律是朗朗的美,读来能陶冶情操,涵养精神;所以说,诵读经典能深深地涵养着孩子们的真、善、美。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看到学生通过诵背经典的真实变化,他们每一节语文课上,引经据典,满腹诗书,出口成章,语文课堂尽显厚实;课外,侃侃而谈,表达能力令人眼前一亮;在校外,文明有礼,活泼可爱,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涵养成为他们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上一篇:酒店专业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机房改造施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