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水河范文

2023-09-23

举水河范文第1篇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范围内煤矿发生一起死亡(含失踪)3人以上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以及需要县政府处臵的其它煤矿事故。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最大限度地预防 和减少煤矿事故损失,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在确保不使事故扩大的前提下组织施救,加强救援人员的防护,保障救护人员的安全。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救援体系,各村委会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并搞好指导。煤矿企业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职责,成立煤矿应急救援工作机构,与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三)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矿山救护队要建立和完善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抢险救灾救援训练,熟悉全县煤矿的通风系统图和避灾路线图,每季度进行一次图

1 纸交换,熟练掌握煤矿的井上井下情况。接到事故救援命令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施救。

(四)依靠科技,预防为主。积极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实行安全评估评价,增强煤矿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三、应急救援体系

镇政府设立由政府镇长任指挥长,镇经委主任任副指挥长,镇派出所,煤管站、国土资源站、卫生院、党政综合办、民政办、电信公司、供电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全镇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安管站,镇安管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处理。

(二)应急处臵工作组

1、综合组。由镇政府办牵头,镇安委会、镇安管站配合。主要负责事故信息的接收、处理和报告;请示指挥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有关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上级政府有关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发布事故信息。

2、现场抢险救援组。由镇安管站牵头,镇派出所、安管站、国土资源站、矿山救护队配合。主要负责对事故的抢险救援、现场控制和保护。

3、后勤保障组。由镇安管站牵头,镇派出所、民政办、

2 电信公司、供电所和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准备和通信、电力供应保障。

4、卫生医疗救护组。由镇卫生院牵头,主要负责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事故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移治疗。

5、善后处理组。由镇政府牵头,县公安局、煤管站、民政局、人劳局、总工会、相关保险公司和煤矿企业等参加,主要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6、安全保障组。由镇派出所牵头,交通等有关单位配合。主要负责矿区的治安,保证道路畅通。

7、事故调查组:镇经委、安管站会同县煤管局、安监局、监察局、公安局、总工会等部门配合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四、事故预防

(一)事故预防。煤矿企业必须加强煤矿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应立即停产整顿,并及时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镇政府要加大对煤矿重大隐患的清理排查力度,督促煤矿企业及时整改。

(二)事故报告。煤矿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及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煤矿企业负责人,煤矿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矿山救援队救援,并报告镇政府、县煤管局、县安监局。镇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县政府分管领导。按县政府分管领导的批示,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以最快捷的方式,将事故的简明情况(包括发生事故的煤矿、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简要经过、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报县

3 煤管局、县政府办。随即在3小时内,将发生事故的煤矿、时间、地点、煤矿经济类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发生事故矿井安全评价等级、持证情况、简要经过、事故现场总人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算;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事故抢救处理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以传真方式书面上报。

(三)事故跟踪。煤矿事故报告后,要及时跟踪续报事故抢险和处理的动态情况,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掌握事故抢救和处理进展情况,及时向县应急办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事态发展和救援情况。直至事故抢救工作结束。

五、应急响应

(一)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镇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煤矿重特大事故报告后,由指挥长或授权副指挥长宣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做好准备,及时赶赴现场,并上报县政府。根据需要,县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相应工作机构,由县煤矿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或授委托副指挥长担任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长,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事故发生地村委会应成立相应的工作组,负责组织人员,协助事故抢险和救援工作。

(二)指挥和协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事故发生地村委会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提供增援和保障。指挥部要随时掌握事故救援进展情况,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建议需要,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各应急救援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

4 援和紧急处臵行动。

(三)紧急处臵。煤矿事故发生后,煤矿企业和事故发生地政府要迅速采取措施准备救援,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臵措施,可以向其他煤矿企业征集救援设备和救援人员。

(四)确定施救方案。现场应急指挥部在进一步核实事故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涉及范围、受害人员分布,根据不同事故类型、救灾的人力和物力,做好施救准备实施救援。

1、瓦斯事故(爆炸、窒息、中毒等):由矿山救护队配带救护设备侦察事故现场,确定具体抢救方案。恢复井下通风及巷道支护的有关设施设备,在确认不会扩大事故的前提下,恢复井下通风。

2、水害事故:在专业人员准确判定透水原因及地点、涌水量等。调集水泵、排水管、抽排水设施,排除井下涌水,保证通风和恢复通讯联络。

3、顶板事故:调集钻机、钢管、掘进及支护设备,设法向塌方被堵区域输送空气、水、食品,建立通讯联络。

4、坍塌事故:调集挖掘机、吊车、钢钎等设备。

5、火灾事故:准备沙袋、堵板等隔火设备。

6、其它事故:做好相应的物资准备。

(五)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根据需要配带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规定。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六)实施抢救。由现场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专业队伍

5 按《施救方案》和有关施救规定,本着“先伤、后亡”的原则抢救遇险人员。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七)医疗救护。由医疗卫生救护组负责组织对伤员进行现场紧急抢救和转移治疗。

(八)通讯信息和电力保障。通信、电力等部门要、根据需要做好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通信畅通和电力保障。

(九)安全保障。由安全保卫组负责组织警力,做好事故矿区警戒,维护矿区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急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十)应急结束。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遇难人员情况清楚,事故现场得到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险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标准,现场应急处臵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六、事故原因调查

(一)事故发生后由县煤管局组织临时事故调查组开展勘察和调查取证,初步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伤亡人数、事故性质及事故级别。

(二)根据事故级别,由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县直相关部门按要求参加联合调查组协助事故调查处理。

七、后期处理

1善后处理。事故发生后镇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应全力指导、协助、督促煤矿企业搞好善后处理工作(包括人员安臵、赔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停产整顿),尽快消除事故

6 影响,妥善安臵和慰问受灾及受影响人员。

2保险理赔。煤矿发生事故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害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3责任追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重特大煤矿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凡不履行义务或借故不参加的,将视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追究单位领导和个人的责任。

八、保障措施

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装备保障。矿山救护队要强化实战演练和按规程规定配备救援装备,熟悉掌握与之签订救护协议的煤矿的矿井通风图和避灾路线图,定期进行图纸交换,为应急救援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保证事故发生时能完成救援任务。煤矿企业要成立辅助救护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

2、培训和演习。矿山救护队的管理部门对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帮助煤矿培训工人,提高煤矿工人自救互救能力。

3、应急救援技术支持。由县煤管局牵头组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或技术组),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救护提供技术支持。

4、资金保障。煤矿企业应当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由煤矿企业承担,暂时无力承担的,镇政府要协调解决,或者启动风险抵押金。

九、预案的措施和实施

举水河范文第2篇

一、工作任务

1、为维护好赤水河流域的水事秩序,遵义市水利局积极主动协调,与泸州市水务局加强联系,针对赤水河交界河段水事执法,建立联合监管机制。

2、双方市水利(务)局共同监管、查处涉及在赤水河交界河段河道内非法取用水资源违法行为、非法弃土弃渣侵占河道违法行为、破坏水土保持违法行为、非法采砂违法行为。

二、工作安排

1、建立联系形成联动机制(2014年1月至3月)

一是遵义市水利局主动积极泸州水务局进行沟通联系,与其建立水事协调联动机制,建立齐抓共管的水行政联合执法制度。

二是双方市水利(务)局确定联络办公室和联络人,建立通讯联系平台,对发现的问题、处理的方式、处理的结果等及时通报并交换意见。

三是双方市水利(务)局对赤水河流域交界河段沿岸在建、拟建项目、企业等信息进行调查统计,登记造册,提供资料参考。

四是双方市水利(务)局按季度实行通报制度,每季度 1

最后一周互相通报该季度赤水河流域的执法情况。

2、开展联合执法巡查(2014年5月、10月)

双方市水利(务)局每年的5月份、10月份各组织开展一次联合执法巡查,针对交界河流突显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共同查处水事违法行为,及时化解水事矛盾纠纷。

3、开展执法检查(2014年3月至7月)

一是双方市水利(务)局各自开展现场执法检查活动,对检查对象进行登记造册,对违法行为作好取证工作;涉及对方管辖范围内的水事违法行为,作好现场照片记录、资料收集,及时通报对方。

二是作好跟踪监督,把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列为重点监督对象,督促其实施整改。

4、督促整改检查(2014年8月至11月)

对前一阶段检查到的违法行为进行复查,检查整改的落实情况。违法行为较轻的,提出整改意见后,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未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酌情考虑免除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较重的,且拒不改正的,坚决实施行政处罚。

5、总结(2014年12月)

举水河范文第3篇

目前, 各级主管部门针对赤水河流域采取了多种环境保护措施, 合作解决流域环境问题的思想也进入管理决策中, 贵州省黔府发[2006]23号和黔府办发[2008]22号文分别提出和确定建立“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并提出要积极主动加强云贵川省际间的协调和合作。流域综合管理的思想也被提上议程。2004年,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建议选择赤水河流域开展流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2005年底, 长江技术经济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思路。2004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将赤水河纳入流域综合管理试点, 这标志着国际组织的关注与参与。赤水河流域环境需要保护, 地区经济也亟待发展。

一、赤水河流域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流域尺度的环境本底值。

赤水河流域尚未开展过全流域尺度上综合性的环境本底调查, 流域内水土流失强度区域分布、水环境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及影响评价、流域生态退化规律和修复演替机制、生态修复的一般模式、环境退化与修复的环境效应等都缺乏系统研究。本底资料的缺乏限制了对流域环境质量及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和变化预测, 不利于提高管理决策与流域空间、资源和环境的关联度和有效性。

(二) 生态和经济功能管理分割。

赤水河既具水源保护区、鱼类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功能, 又有航运、纳污等社会经济功用, 各功能分属环保、水利、农业、交通等不同的管理部门。流域经济和生态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职能分割, 这就不能有效兼顾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不可避免地出现管理交叉、利益搏弈的局面。2006年竣工的赤水河岔角至合江航运工程解决了川黔两省的运输问题, 但河道渠化降低了河流水文系统弹性, 河道疏浚破坏了鱼类的产卵、栖息场所, 与保护鱼类的要求相背。

(三) “多龙治水”降低了管理效率与效能。

赤水河流域由云贵川三省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多家管理, 其管理可分为国家、区域、地方三个层次。此外, 流域内各个保护区彼此分隔, 由不同部门管理。各地方、各部门职权交叉重叠, 矛盾易产生。

(四) 流域管理缺乏公众参与。

赤水河流域现行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与合作, 流域内缺少正式的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协商与决策机制, 这易造成流域管理机构难以做出有约束力的实质性决策, 使管理无法达到预期成效。

二、对赤水河流域综合管理的建议

(一) 建立流域尺度的环境信息系统。

系统、全面地调查流域资源与环境现状, 建立流域环境监测体系。并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为基础, 建立流域资源、生态、环境与信息系统。最终目的是要掌握流域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本底状况及长期数据, 揭示流域尺度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 为流域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 进一步加强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关系包括管理机构与非环境保护的利益相关方、非传统合作伙伴等。因赤水河流域的特殊地理位置, 在云贵川三省政府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流域相关部门间建立合作关系非常必要, 如由三省政府组成“赤水河流域管理委员会”, 负责协调流域内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工作, 以及非环境保护的利益相关方在流域内的活动。与非传统合作伙伴的合作也很重要。以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的综合恢复计划为例, 世界自然基金会参与其中, 促进了跨部门对话和政策协调, 有效推动公众参与, 最终促进计划的顺利实施, 实现了经济可行性和生态可持续性的“双赢”。环保组织的参与是管理机构工作的有效补充。世界自然基金会现已进入赤水河流域, 管理机构应注意加强与非传统合作伙伴的合作。

(三) 建立客观的生态—社会—经济指标体系。

赤水河流域在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同时, 蕴涵了大量水能资源和煤资源。流域为“多龙治水”, 一旦各方利益发生冲突, 管理部门势必寻求一种合理的、各方认可的指标体系进行利益衡量和比较。这需要的资料有:1、衡量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质量的指标体系, 2、衡量生态系统退化/改善的指标体系, 3、衡量经济损益的指标体系。其中, 经济损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资源开发项目的收益和成本, 2、污染治理、生态修复项目的收益和成本, 3、环境变化引发的社会影响及对农业、旅游业等行业影响的收益和成本。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长期的流域环境数据及各行业的基础数据, 这也可作为以后对赤水河流域管理的研究方向。

(四) 将流域管理作为政治的优先领域。

流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多种成分组成的动态的、具有反馈机制的复合系统。只有政治层面上的支持, 才能将流域综合管理的理念变为现实。

(五) 努力提高公众意识。

建立区域实体, 发掘在流域利益相关方中能产生共鸣的生态信息, 能让公众意识到采取大范围生态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同时这种区域实体有助于公众理解、接受和履行流域保护计划。如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中建设了“山区小流域综合开发”、“滨湖湿地‘治穷治虫’”、“水田农林复合系统”等多个典型示范区, 对公众接纳管理思想, 推广管理措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 明确流域综合管理的目标及长期性。

流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保护生态系统来维持、提高生计及保护生物多样性, 但生物多样性不可能成为流域内众多利益相关方共同关注的重点。为了有效开展工作, 有时不得不寻找和促进以经济利益为优先、同时兼顾生态利益的解决途径。根据赤水河流域特点, 将栖息地保护、污染防治与扶贫、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相结合, 如发展旅游业、建立农林复合系统、施行小流域综合开发等, 这可能比追求一个传统的保护目标更易取得成功。此外, 流域综合管理需要有长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如果抱有一蹴而就的期望, 则不利于管理的推行。

摘要:通过分析赤水河流域环境特征和流域管理得失, 为完善赤水河流域综合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目的是保证流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完整的生态功能, 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和提高流域生态环境水平, 以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

关键词:可持续,合作,公共福利,流域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忠锁, 姜鲁光, 黄明杰, 等.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 (2) ;

[2] 范光先, 吕云怀.赤水河中上游地区生态与环境评价信息系统建立的必要性[J].酿酒, 2005, 3 (24) ;

[3] 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赤水河中、上游水质月报, http://www.gzhjbh.gov.cn, 2009;

[4] 杨桂山, 于秀波, 李恒鹏, 等.流域综合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举水河范文第4篇

赤水河位于我省华县、渭南市临渭区境内, 发源于秦岭北麓, 是三门峡库区渭河南岸支流之一。河长4 0.2 k m, 流域面积300km2, 自南向北于华县三张村注入渭河。峪口以下干流段7.1km, 峪口以上秦岭山区河段有较大支流箭峪、涧峪河, 出峪口后, 在洪积扇地区, 河槽以宽浅型天然断面为主, 有小的分叉存在, 在洪积扇以下的冲积平原区, 支流进行过多次整治, 原天然状态的断面及平面形态已不存在, 目前已形成由堤防工程约束的渠化河槽。

赤水河上游为山区型河流, 流域内山高陡坡植被较差, 岩石裸露, 风化严重。河床纵向比降一般为1/5~1/20, 由于秦岭山区暴雨集中, 强度较大, 山洪易于形成, 暴涨暴落, 并挟带大量砂石堆积于山前, 也是入库粗砂的不要源区之一。

出山后, 河道特性可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为峪口至老西潼公路, 由于河床比降逐渐变缓, 大量砂石堆积于山前, 形成山前洪积扇, 洪水漫流其间, 河槽摆动, 左冲右撞, 易于决口、满溢成灾。下段为老西潼公路至入渭口, 由于河槽比降急剧变缓 (1/100~1/750) , 洪水挟砂能力减弱, 河床淤积严重, 尤其流经南高北仰的夹槽区的河段, 已经形成“悬河”, 堤防极易溃决。

三门峡水库修建前, 赤水河干流下段为地下河, 冲淤基本平衡, 洪水对两岸基本不构成灾害, 沿河群众安居乐业;三门峡水库建成使用后, 随着渭河下游河床急剧淤积抬高, 淤积末端迅速上延, 南山支流河口段也相继被淤塞, 形成地上“悬河” (赤水河老西潼公路以北堤防最大临被差达0.5m~3.4m间) , 加大了赤水河下段洪水成灾的几率。

2 存在的问题

现状赤水河西堤堤长2.2 8 k m, 顶宽5.0m~8.0m, 内坡比1∶2.3~1∶2.0, 外坡比1∶1.6~1∶2.0, 堤防高5m~9m, 河床宽70~200m, 堤防填筑材料为沙壤土, 粉质壤土, 现状西堤为土质堤防。

赤水河入渭口由于渭河河水的倒灌, 支流河床不断淤积, 土质堤防的防洪标准较低, 且西堤2+280处有50m范围的堤防受到渭河倒灌和赤水河顶冲的双重影响, 有进一步淘刷的危险。赤水河堤防是临渭区的东大门, 堤防一旦失事, 将直接影响临渭区境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对现状堤防进行加高培厚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3 处理方案比较

依据2005年5月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的《渭洛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可研报告》, 拟对赤水河左堤0+000 (老西潼公路) 至0+280 (入渭口) 段2.8km堤防进行加高培厚。

赤水河现状堤顶宽5m~8m, 堤内、外坡已被当地群众绿化, 树种以速生杨为主, 内坡树径10cm, 外坡树径15m~20cm, 目前临背差约3m, 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1:临河侧加高培厚方案。

维持堤顶外侧线不变, 向上顺延设计高程, 设计堤顶宽8m, 对临河侧堤坡进行削坡, 砍伐树木, 然后进行培厚。

方案2:向背水坡侧加高培厚方案。

维持堤顶内侧线不变, 向上顺延设计高程, 设计堤顶宽8m, 对背水坡堤坡进行削坡, 砍伐树木, 然后进行培厚, 同时对内坡达不到1∶2.5的进行加固培厚。

方案3:内、外坡均加固培厚。

维持堤中线不变, 向左右两侧同时加高培厚, 对堤内、外坡的树木均要砍伐、清基。

经经济比较, 方案1具有工程投资少、施工干扰小的优点, 故选择方案1。

4 堤防加高处理

4.1各断面设计洪水位加1.2m安全超高作为设计堤顶高程, 不同桩号的现状堤顶高程、设计堤顶高程及加高高度 (见表1)

4.2 加高培厚设计

首先对堤内坡的杨树进行砍伐, 挖出树根, 对堤内坡进行清基, 清基深30cm, 挖出表层的杂草、树根, 维堤顶外侧线不变, 向上按1∶2至设计堤顶高程, 堤顶宽8m, 按1∶2.5放坡到堤内坡脚。设计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4.3 新老堤结合面处理设计

依据《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260-98) , 对于老堤加高培厚, 应将堤坡挖成台阶状, 再分层填筑, 结合工程现状, 拟对新老堤结合面按台阶状开挖, 台阶高差30cm, 台阶采用人工开挖。

4.4 堤顶硬化设计

设计堤顶宽8.0m, 其中硬化宽度6.0m, 采用20cm泥结碎石进行硬化, 泥结石配合比为粘土∶碎石 (重量比) =15∶85, 泥结石上部为3cm石沫磨耗层。硬化层两侧铺设路沿石, 采用C 2 0砼预制, 预制块尺寸1 2 c m×820cm×25cm。

4.5 内坡砌护设计

对通讯光缆 (0+1 9 0) 的衬砌护坡及0+000~0+215现状衬砌进行拆除, 待加高培厚土方工程施工完成后, 进行堤内坡的砌护, 砌护桩号分别为0+0 0 0~0+2 2 0、0+805~0+855, 共计衬砌长265m。

采用M7.5浆砌石衬砌, 厚30cm, 护坡基础B×H=0.8×1.0M, 砌石护坡下为M5.0水泥砂浆厚2.0cm, 护坡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0.5m超高。

5 结语

本次对赤水河堤防进行加固培厚后, 经历了好几次连阴大雨的冲刷, 见证了其效果和作用, 大大提高了该河段堤防抗洪能力, 既确保了上下游, 又保障了临渭区境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摘要:由于境内渭河河水倒灌和赤水河水顶冲影响, 赤水河堤防西堤2+280处有50m范围有进一步淘刷的危险, 通过对堤防加固培厚, 大大提高了该河段堤防抗洪能力, 既确保了上下游, 又保障了临渭区境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上一篇:水利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下一篇:阳光少年范文

精品范文

全站热搜